A. 英法战争的第一阶段(1337~1360年),法国人民进行了哪些起义
英法战争的第一阶段(1337~1360年),英法双方争夺佛兰德尔和基恩。在斯吕斯海战(1340年)中,英海军重创法海军,夺得制海权。在1346年8月的克勒西会战中,英军又取得了陆上的优势,并经11个月的围攻占领了海岸要塞加来港(1347年)。将近10年的休战之后,在普瓦提埃战役(1356年)中法军再次被击败。英国人无限度地征收苛捐杂税和法国内部经济的完全破坏,导致了法国人民的起义——马赛领导的巴黎起义(1357~1358年)和扎克雷起义(1358年)。法国被迫于1360年在布勒丁尼签订和约,和约条款极为苛刻,其中规定把从卢瓦尔河至比利牛斯以南的领土割让给英国。
B. 法国大起义
14世纪,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地租的提高,农民所受剥削更重。加之百年战争在法国本土进行,农村屡遭兵燹;1348年,黑死病又在法国蔓延,农村经济加速破产,农民生活极端恶化。在1356年普瓦提埃战役中,法国国王约翰二世(1350~1364在位)和大批贵族被英军俘虏。王子查理为了筹集赎金,对农民增加捐税。1358年5月C.吉尤姆率领农民在法国北部博韦区揭竿而起,口号是彻底消灭一切贵族。起义迅速席卷香槟、皮卡第、法兰西岛等地区。农民捣毁封建主住宅,攻陷城堡,焚毁契约债据,杀死被俘的封建主。
“扎克雷”起义是法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在英法封建贵族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但却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者,震撼了交战中的法、英两国。不久,这场风暴就刮到了英国,使英国贵族也遭受了血腥的洗礼。因此,扎克雷起义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历史意义,同时,它也给后世的农民斗争提供了血的经验教训。
扎克雷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坚强的组织和明确的斗争纲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得到可靠的同盟者。城市上层市民在利用农民起义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后,立即背叛和出卖农民。城市贫民虽然支持起义,但力量薄弱,没有形成一个觉醒的社会阶层,不可能领导农民革命。起义者自身也有很大的局限,他们轻信敌人,不认识国王是封建统治的最高代表,甚至在自己的旗帜上还绘王徽百合花。作战上兵力分散,武器也不足。
尽管扎克雷起义最终失败了,但起义在法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一页。起义促使农民更迅速摆脱人身依附地位,唤醒了广大农民,提高了农民对封建主进行反剥削斗争的社会觉悟。起义削弱和动摇了封建主在法国北部广大地区的统治,丰富了法国人民同封建主进行武装斗争的经验。在此以后,这些经验又为欧洲其它反封建运动所吸取。
C. 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人民发动了哪三次武装起义
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人民发动的三次武装起义:
第一次
开始时间:1789年7月14日
事件:巴黎市民攻入巴士底狱(现称此次事件为“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到外国武装干涉。
重要意义:使法国大革命爆发。
第二次
开始时间:1792年8月10日
事件:巴黎市民攻入国王住所杜伊勒里宫,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君主制被废除。
重要意义:推翻了法国君主制度,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第三次
开始时间:1793年5月31日
事件:巴黎市民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建立起雅各宾派统治。
重要意义:推翻了吉仑特派的统治,把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雅格宾派推上统治地位。
法国大革命
时间:1789年7月14日~1794年7月
重要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君主专制制度并给以沉重打击,《人权宣言》与《拿破仑法典》为其他欧洲国家的宪法制定提供了范本。
D. 什么是巴黎起义和扎克雷起义,名词解释定
巴黎起义,即1832年巴黎共和党人起义,是法国七月王朝期间一次失败了的反君主制起义。让·马克西米利安‧拉马克将军的病逝是这次起义的导火线。起义主要由巴黎支持共和制的贵族青年学生领导,最终在政府军的镇压下失败,估计超过800人被杀。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其巨着《悲惨世界》中详细描绘了此次起义的过程并热情赞美参与起义的学生,使这次起义广为人知。
扎克雷起义,是1358年法国的一次反封建农民起义,是中古时代西欧各国较大的农民起义之一。扎克雷,源自JacguesBonhomme——“呆扎克”,意即“乡下佬”,是贵族对农民的蔑称,起义由此得名。
E. 《悲惨世界》中描写的1832年的起义到底是什么起义
1832年巴黎起义,即1832年巴黎共和党人起义,是法国七月王朝期间一次失败了的反君主制起义。让·马克西米利安‧拉马克将军的病逝是这次起义的导火线。起义主要由巴黎支持共和制的贵族青年学生领导,最终在政府军的镇压下失败,估计超过800人被杀。
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是对这次起义描写得最详尽的一部小说,在小说中,作者热情讴歌为了自由理想献身学生和起义参与者,使这次规模不算很大的起义在世界范围内都广为人知。 对这次起义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小说的第四卷中。
小说中的“ABC之友”是领导这次起义的一个重要的青年学生结社组织,安灼拉和公白飞为组织的领袖。其它成员包括有马吕斯、古费拉克等,他们在起义中都英勇作战,大部分人都在街垒作战中牺牲了。小说的主角冉·阿让也参与了这次起义。
(5)法国什么起义扩展阅读:
事件背景
七月王朝建立之后,原本尖锐的社会矛盾不但没有能够解决,反而更加明显。正统派不承认路易-菲利普的合法性,希望可以再次复辟波旁王朝;共和党人则对王权易主而没有更多的社会变革感到失望,要求实行共和制,建立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的社会,很多怀着理想主义的青年学生也在此时进行着大大小小的秘密结社和沙龙。
另一方面,当时的法国也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贫富悬殊加剧,巴黎流民阶层倍增;霍乱疫情在1832年达到高峰,政府处理应对疫潮不力,大量市民因为霍乱而死去。
(5)法国什么起义扩展阅读:网络-1832年巴黎起义
F. 法国历史上有几次革命起义
1,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取得初步胜利.这一天后来成为了法国国庆日.,
2,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君主立宪派统治
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绝对君主制封建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
3,1793巴黎人民于5月31日~6月2日发动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建立起雅各宾派专政.
G.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的经过怎样 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爆发了两次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爆发了宪章运动,德意志爆发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 义。
法国的波旁王朝被推翻后,政权落到了大资产阶级建立 的“七月王朝”手里,灾难深重的里昂工人为争取生存权力 奋起斗争,1831年10月,6000多工人游行示威,要求增加工 资,但是遭到资产阶级政府的无理拒绝。工人们城出了响亮 的口号:“不能劳动而生,就要战斗而死》11月下旬,他 们发动起义,一度占领里昂。法国政府迅速从巴黎调来大批 反革命军队,于12月3日把起义镇压在血泊之中。
争取普选权的运 动,叫“宪章运动”《人民宪章》的公布,标志着宪章运 动的发韧。它得到广大工人和劳动群众的大力支持,很快就 有成千上万的群众投入争取实现宪章的六点要求中来。全国 各地举行盛大的群众集会,人数达几万甚至几十万。在哥拄 斯哥集会的人,多达15万人,宪章运动很快就发展成为群众 杪的运动。宪章运动其右翼是洛维特为首的“道义派",左 翼中以奥康瑙尔为代表的“暴力派”,实际也是合法主义者6 只有哈尼、琼斯等少数人才采取了比较坚决的立场。
宪章运 动曾于1838年、1842年和1848年出现过三次高湖。1B48年4 月3日,宪章派全国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并决定组织群众, 前往威斯敏斯特向国会示成,递交请愿书。但是,由于对政 府声称要以武力镇压的恐惧,宪章派领袖奥康瑙尔等人放弃 了原来的示威计划。后来政府洼行了几次大逮捕,并从宪章运 动内部进行瓦解,9月末运动失败。但是,宪章运动具有重 大的意义。它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 治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运动所提出的政治要求虽熙没有 直接实现,但对后来英国政治产生了重大澎响,到19世纪下 半期及20世纪初,宪章运动的大部分要求,都为英国议会所采纳。
H. 法国一共革命过几次
法国一共革命过三次,分别是法国大革命、七月革命和二月革命。
1、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又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统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法国在这段时期经历了一个史诗式的转变。
2、七月革命
七月革命是指拿破仑在滑铁卢惨败之后,1830年7月法国推翻复辟波旁王朝,拥戴路易·菲利浦登上王位的革命。建立的新王朝也就是七月王朝。
3、二月革命
二月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于法国来说,声势浩大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治王朝的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二月革命推翻了阻碍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和损害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金融贵族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确立起资产阶级的全面统治,为资本主义在法国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
(8)法国什么起义扩展阅读:
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从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经历了五年的历程,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
在三次起义中,人民群众都显示出伟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从危机中挽救过来,并推动它进一步向前发展,它彻底地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君主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I.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说起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背景,就不得不提到里昂这个城市。当人们谈论起里昂的时候,就一定会感慨当地丝绸的华美。这里是丝绸之城,在里昂城的中心,几乎到处可见整齐干净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商店和四处游走,衣着考究的人们。
但是,无论是哪个城市都会存在贫富差距的问题,于是,生活在工业区的工人们,就体验着完全不同的生活。在这里的工人每天都要持续工作15个小时,却仅能拿到十分微薄的薪水来生活。这样的生活把工人们逼得走投无路,所以,反抗开始了。
为了直接解决问题,他们要求增加工资。这项要求却遭到了资本家的反对。 这个决定彻底激怒了工人们,他们停止了工作,来到政府的门前示威,一时害怕的资本家们想出了缓兵之计,想要暂时缓解紧张的局势。不明真相的工人们认为取得了胜利,欢呼不止。
然而,资本家们并不想就这样结束,他们向总理报告了这件事并反对增加工资。于是政府就否决了这项协议,还准备采用武力手段镇压工人。这种态度最终让工人们从最初的喜悦中清醒过来,并准备开始战斗,由此形成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J. 法国六月起义的介绍
1832年巴黎共和党人起义,又称六月暴动,是法国七月王朝期间一次失败了的反君主制起义。让·马克西米利安·拉马克将军的病逝是这次起义的导火线。起义主要由巴黎支持共和制的贵族青年学生领导,最终在政府军的镇压下失败,估计超过8000人被杀。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其巨着《悲惨世界》中详细描绘了此次起义的过程并热情赞美参与起义的学生,使这次起义广为人知。1848年巴黎六月社会主义革命,“二月革命”后,无产阶级要求把革命推向前进,资产阶级共和派政府执行反对无产阶级的政策,6月22日政府颁布了封闭“国家工厂”的挑衅性法令,激起巴黎工人的强烈反抗。至26日巴黎工人举行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最后在资产阶级的残酷镇压下失败了。马克思论述这次起义时指出“这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第一次伟大的战斗。这是为资产阶级制度的存亡而进行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