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国潜艇与另一国潜艇水下遭遇会怎么办
其实讨论两国潜艇遭遇这问题
其实首先要从两方会不会发现对方说起
首先在潜航过程中
其实潜艇很少会使用主动声纳
也就是攻击声纳
主动声纳在使用的时候会造成声波拍击,会暴露本艇的位置
大多使用被动声纳和拖曳式声纳
这样减少对方发现我艇的概率
主动声纳又称攻击声纳基本上不会用来进行海底地貌测绘的。作战舰艇上的主动声纳一般是在被动声纳截获敌方潜艇方位,海航,速度等基本信息后,在本方潜艇顺利进入鱼类发射阵地后才开机,其功能有点像战斗机在使用近距格斗导弹前必须先使用雷达照射敌机等锁定后才能发射一样。主动声纳在照射敌方舰艇后,计算机将主动声纳照射敌方舰艇的数据输入鱼雷,然后才使用鱼雷攻击目标,鱼雷发射后,主动声纳会不间断的继续照射敌舰,并将数据通过金属导线传送给鱼雷引导鱼雷进行攻击。
被动声纳功率相对较小,但十分灵敏,它的作用是将监听到的所有声波数据发送给计算机,由计算机对照数据库中的海洋生物和其他国家舰艇的声波特征经行分析判定可疑目标。被动声纳说白了就是一声波接收器,因此不会被敌方舰艇截获从而保证己方艇的隐蔽性。
其实说白了
就是主动为火控雷达
被动为警戒雷达
那么回到这个问题
其实当两艘潜艇都没打开主动声纳时
其实是很难发现对方
(条件是和平状态下
双方都足够安静)
而现实中就有很好的例子
2009年2月6日一艘英军的“先锋”号战略导弹核潜艇与来自法国的“凯旋”(也有翻译为“胜利”)号战略导弹核潜艇在大西洋中部发生“碰撞”
这就说明了在都是先进潜艇的情况下
很难发现对方
因为都在使用被动声纳
那么说一下如果发现了对方
会怎么样
一般会有两种举动
但不会出现上浮临检这种
1通过水纹
声波特点
识别对方
然后安静离开
2无法从已知水纹库得知
对方身份
那么在离开前会将其水纹特点记录备案
以便将来识别
总而言之遇到的可能性本来就很小
但是遇到后
无非会做些类似侦查的举动
后离开
望采纳!!
⑵ 在大海深处两艘潜水艇是如何保证不相撞的
潜艇在海面以下潜航会不会和其他潜艇相撞?
虽然海洋大的没边际,潜艇相撞这事听着滑稽,不过历史上还真出现过不止一次潜航潜艇相撞的事件。潜航潜艇相撞事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双方完全无意识的撞击,
⑶ 英法核潜艇相撞,谁的更厉害
这题目好大还是核:法国“凯旋”号和英国“前卫”号
⑷ 对付核潜艇的困难在于哪些
主要的难点有三个:
一是难发现
核潜艇是指以核能为推进动力的潜艇。与常规动力潜艇相比,核潜艇具有自给力强、续航里程远,能在水下长期隐蔽活动等优点。所以无论对于海基、空基乃至天基作战平台而言,(在战场环境下)想要找到和发现它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是难防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常现役核潜艇还具有武器威力大、火力密度大、打击精度高的特点。所以一旦遭到核潜艇的攻击,防御起来也是比较困难的。
三是难打击
从以上第一点就能看出,想发现核潜艇不容易。但即使发现了,由于现在核潜艇具有航速高、下潜深度大等特点。再加上现代的海军理论对于潜艇战术来说,多强调协同作战、联手(多点)出击。所以反制的一方想要有效的针对前者(核潜艇)进行打击,也要费点功夫。
⑸ 英法核潜艇相撞核弹爆炸后什么后果
事发大西洋 可能产生核泄漏
艇上带有核导弹 250名官兵无人伤亡
英国和法国两艘载有核导弹的核潜艇本月初在大西洋潜水航行时相撞。虽然两国军方称事件没有造成重大险情,但两艘潜艇显然已经“受伤”,其中英军潜艇只能被拖回港口。
声纳没反应
英国《太阳报》网站16日报道,英国“前卫”号弹道导弹核潜艇与法国的 “凯旋”号核潜艇本月3日或4日在大西洋相撞。当时两艘潜艇均在水下航行,执行各自任务,而且艇上带着核导弹。
法国海军一名消息人士向英国《每日邮报》证实,“凯旋”号担负着一项为期70天的任务,当时正在返航。
报道说,一般情况下,舰艇可以通过声纳装置探测到与己方相近的其他舰只。不过,或许双方潜艇上的反声纳技术太过高端,以至于各自声纳装置均未能探测到对方。法方消息人士称,“凯旋”号水兵听到了“砰”的一声巨响,潜艇的声纳外壳几乎被撞烂。英国海军人员对《太阳报》说,两艘潜艇驶入到如此近的范围之内,这类事件发生的几率为几百万分之一。
英国海军拒绝证实相撞事件。
⑹ 核潜艇的事故
1963年4月,美国“长尾鲨”号核动力潜艇沉没在美国科德角附近海域,129人遇难,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失事核潜艇。
1967年,英国贝尔金海德造船厂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105号进水沉没。
1968年,美国“天蝎”号核潜艇在前往加纳利群岛途中沉没在大西洋中部海域,艇员99人全部遇难。
1968年4月,苏联一艘编号为K—172的E—II级导弹核潜艇因水银蒸汽使艇员全部中毒而在地中海沉没,90人遇难。
1970年4月,苏联一艘核潜艇在西班牙附近海域沉没,88人死亡。
1989年4月,苏联一艘M级“共青团员”号攻击型核潜艇在巴伦支海起火沉没,42人遇难。
1994年3月30日,法国海军“绿宝石”号核潜艇在地中海海域航行时后舱涡轮发电机室爆炸,10人遇难。
2000年8月12日俄罗斯海军号称是“世界吨位最大、武备最强”的巡航导弹核潜艇奥斯卡级“库尔斯克号”在参加一次军事演习时,鱼雷中的过氧化氢燃料发生爆炸导致该艇沉没,核潜艇上所载的118名海军官兵全部死亡,所幸的是该事件没有造成海洋核污染。后来的研究发现艇内大多数人死于爆炸后数分钟内,他们死于过氧化钾引起的火灾。但一些人在船尾还幸存了三天左右。最后,一支英国与荷兰组成的营救队打捞了库尔斯克号。逝世118人中所有人的遗体被发现,其中三具无法辨认。
2001年2月10日下午,美国“格林维尔”号核潜艇和日本渔业实习船“爱媛”号在夏威夷附近海面发生相撞事故。
2006年9月6日,俄海军北方舰队一艘核潜艇在巴伦支海失火,两名官兵丧生。
2007年3月21日,英国海军“不懈”号核潜艇的备用空气净化系统爆炸,2名水兵丧生、1名水兵受伤。
2008年11月8日,俄罗斯海军一艘编号为K—152的核潜艇在太平洋海域试航时灭火系统出现故障,20多人死亡、21人受伤。
2009年2月,英国核潜艇“前卫号”和法国核潜艇“凯旋号”在大西洋发生了相撞事故。
2011年12月30日,俄罗斯一个核潜艇维修船坞29日起火,导致俄罗斯一艘Delta-IV级核潜艇外壳起火。俄军方说,潜艇内部没有受损,无辐射泄漏危险。起火原因不明。
⑺ 法国失去与澳大利亚的潜艇合同之后,分别做了哪些事情
在法国失去与澳大利亚的前景合同之后分别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调回了法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第二件事是向澳大利亚进行索赔,已经寄出了索赔文件。第三件事便是呼吁全欧盟对澳大利亚发出谴责并给予制裁。
3、英美态度:
法国总理还呼吁整个欧盟对澳大利亚进行制裁,由于法国在欧盟中说话举足轻重,很多欧盟成员国已经对澳大利亚发表了谴责,并且所有欧盟与欧盟,与澳大利亚的贸易谈判已经遭到中止。英国和美国方面也对澳大利亚发出了谴责,表示这一切都是澳大利亚做的,与他们两个国家没有任何关系。可见澳大利亚现在是里外不是人,四面楚歌。英国和美国这种落井下石,捅朋友一刀的行为真的很令人发指。
⑻ 一国潜艇与另一国潜艇水下遭遇会怎么办
其实讨论两国潜艇遭遇这问题 其实首先要从两方会不会发现对方说起
首先在潜航过程中 其实潜艇很少会使用主动声纳 也就是攻击声纳 主动声纳在使用的时候会造成声波拍击,会暴露本艇的位置
大多使用被动声纳和拖曳式声纳 这样减少对方发现我艇的概率
主动声纳又称攻击声纳基本上不会用来进行海底地貌测绘的。作战舰艇上的主动声纳一般是在被动声纳截获敌方潜艇方位,海航,速度等基本信息后,在本方潜艇顺利进入鱼类发射阵地后才开机,其功能有点像战斗机在使用近距格斗导弹前必须先使用雷达照射敌机等锁定后才能发射一样。主动声纳在照射敌方舰艇后,计算机将主动声纳照射敌方舰艇的数据输入鱼雷,然后才使用鱼雷攻击目标,鱼雷发射后,主动声纳会不间断的继续照射敌舰,并将数据通过金属导线传送给鱼雷引导鱼雷进行攻击。
被动声纳功率相对较小,但十分灵敏,它的作用是将监听到的所有声波数据发送给计算机,由计算机对照数据库中的海洋生物和其他国家舰艇的声波特征经行分析判定可疑目标。被动声纳说白了就是一声波接收器,因此不会被敌方舰艇截获从而保证己方艇的隐蔽性。
其实说白了 就是主动为火控雷达 被动为警戒雷达
那么回到这个问题 其实当两艘潜艇都没打开主动声纳时 其实是很难发现对方 (条件是和平状态下 双方都足够安静) 而现实中就有很好的例子 2009年2月6日一艘英军的“先锋”号战略导弹核潜艇与来自法国的“凯旋”(也有翻译为“胜利”)号战略导弹核潜艇在大西洋中部发生“碰撞” 这就说明了在都是先进潜艇的情况下 很难发现对方 因为都在使用被动声纳
那么说一下如果发现了对方 会怎么样 一般会有两种举动 但不会出现上浮临检这种 1通过水纹 声波特点 识别对方 然后安静离开 2无法从已知水纹库得知 对方身份 那么在离开前会将其水纹特点记录备案 以便将来识别
总而言之遇到的可能性本来就很小 但是遇到后 无非会做些类似侦查的举动 后离开
望采纳!!
⑼ 英法核潜艇在大西洋相撞
人民网2月17日讯 英法两国海军官员16日证实,本月早些时候,一艘英军的“先锋”号战略导弹核潜艇与来自法国的“凯旋”号战略导弹核潜艇在大西洋中部发生“碰撞”,给双方潜艇都造成了“大面积”损伤,但没有人员在本次事故中受伤。据悉,这两条“在水下撞车”的核潜艇上都携带有核导弹等武器。
英国海军强调,虽然两条核潜艇在水下发生碰撞,但没有对艇上的核反应堆或者导弹造成任何损伤。不过,有关方面拒绝透露,这两个庞然大物是如何在茫茫大西洋下 “亲密接触”的其他细节。法国防部也透露,发生事故的核潜艇当时正在开展“例行巡逻”。由于双方速度都很慢,因此本次碰撞造成的损失“不特别严重”。
话虽如此,但事故发生后,英军“先锋”号导弹核潜艇被拖回位于苏格兰的基地维修,可见其受伤之重。目击者称,在潜艇表面存在“遭受撞击和刮伤后产生的明显痕迹”。法军潜艇的“声纳罩部分”严重受损,但仍利用自身动力返回本土基地接受修理。今年2月6日,法国国防部曾发表声明称,该国海军一艘核潜艇“近日”撞上“不明水下物体”。
根据以往惯例,英军不会对本国的核潜艇的部署状况进行评论,但英国媒体的“爆料”让国防部无法隐瞒,只能承认了上述事故,但英国同样拒绝透露本次撞击事故发生的确切时间和地点。分析人士指出,来自两个盟友国家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相撞是“非常罕见”和“严重”的事故。这表明两艘潜艇事发前不清楚对方的确切位置。
法国媒体披露,本次事故发生前,“凯旋”号完成了一项为期70天的任务后,正在返航途中。2007年,英军的“不懈”号正在北冰洋与美国海军举行联合演习,结果因艇上的空气净化系统发生爆炸而被迫提前返航,那次事故导致两名水手死亡。
根据北约规定,其成员国应该互相通报本国海军战舰的“大致方位”。与此同时,战略导弹核潜艇作为一国的最重要威慑力量,其活动范围与具体方位属于绝密。即便是普通潜艇,也不会贸然打开雷达系统或者向其他舰艇暴露自己的位置。同时,潜艇会以较低速度行驶,并关闭主动声纳系统,以减少自身发出的噪音,这可能是双方发生碰撞的原因之一。
据悉,两艘核潜艇都处于海洋中同一位置的几率是几百万分之一,它们利用声纳系统发射声波来定位。即便是来自“同一阵营”的英法两国核潜艇尚有可能发生水下碰撞事故,未来其他国家的核潜艇之间上演“水下接吻”的可能性不能小看。一旦这些装备有核武器的庞然大物发生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几年前,美军的“旧金山”号攻击核潜艇因“海图过旧”而在关岛附近撞上了海底“山岭”,造成艇首严重毁坏和官兵伤亡,所幸反应堆无恙。去年,一艘俄罗斯核潜艇在试航途中发生严重事故,结果造成40多名官兵丧生。所有这些,都为其他潜艇大国确保核潜艇的安全敲响了警钟。
资料显示,英军的“先锋”号核潜艇于1993年开始服役,艇上共有140名官兵,可携带射程超过一万公里的16枚“三叉戟”战略导弹(最多配备48枚核弹头)。根据英军作战条例规定,至少有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处于“随时能开火”的大洋巡航状态。目前,英军共装备有四艘战略导弹核潜艇。2007年,英国会拨款300亿美元打造新的战略核潜艇。
法军的“凯旋”号核潜艇载有111名官兵和16枚战略导弹。这种导弹每枚都配有六个核弹头,并且射程高达1万公里。法国海军同样拥有四艘战略导弹核潜艇。上述发生事故的核潜艇用了三天时间,才从事发地点返回法国本土基地。这一细节除了说明法国潜艇受重伤外,同样暗示撞击地点可能位于远离大陆的海域。
本次事故发生后,一些反核武团体表示,各国的核潜艇部队是环境的巨大威胁,一旦这些带有核武器的“水下幽灵”发生猛烈碰撞,可能对自然环境产生灾难性后果。他们甚至呼吁英军停止派战略核潜艇出海。此外,英国的核动力攻击潜艇此前也曾发生严重事故,这也是英国国会拨款升级核潜艇部队的重要理由。
俄美卫星也撞了呢,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