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法国人有多么热爱法语
法国人对自己的语言有种莫名的自豪感。比如在英国自古以来说法语都给人高贵有教养的感觉。法国人对于“法国制造”也很有一种傲然的情结,只要是正宗的,法式的,源于法国的,法国人都会予以标榜和追捧,更别提他们的语言了。
㈡ 法国新闻传媒发展的历史、政治背景和特点;1980年代之前的新 闻传播状况,为什么 1000字左右
在法国新闻史上,独裁控制和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一直伴随着法国传媒业的历史进程。
一、中世纪的法国新闻业
中世纪的法国是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农业国,强大的封建王朝中央集权,使得封建时代的法国报业收到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从15世纪中叶到法国大革命(1789年)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全国只有3份国王钦定的报纸:《公报》(1631年5月在巴黎出版)、《学者报》(1666年1月在巴黎创办)、《文雅信使》(1672年3月创开于里昂)。通过这些报纸,封建王朝控制了新闻、文学、科学方面的思想传播。
随着启蒙运动的开展,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迎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思想大解放。广大爱国文人,日益不满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反对之声日益嚣张。而专制政府对新闻业的独裁控制,也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18世纪着名剧作家博马舍曾经在他的名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讽刺这种对思想的控制:“只要我的写作不谈当局,不谈歌剧院,不谈别的戏园子,不谈当权人物,不谈有声望的群体,不谈任何一个有点小小地位的人,经过两三位检察员的审查,我可以自由付印一切作品。我因为想利用这个可爱的自由,所以宣布,要出版一种定期刊物,我给这个刊物起的名字是《废报》。”‚
启蒙运动的思想浪潮不可抵挡,政府终于妥协。1777年元旦,法国第一份日报《巴黎日报》创办,也经批准出版,但主要刊登一些社会新闻。
二、大革命时期的法国新闻业
大革命时期的法国,思想处于高度解放状态,新闻业也得到蓬勃发展。然而欧洲大陆中心的农业大国法国,其商品经济并不发达。而经济基础决定了法国这次为争取人权解放的运动,无论从政治和从思想上来讲,都是不彻底的。从思想上来看,小农意识“自私、狭隘、保守、封建”的思想渗透法国人心甚至连最前线的革命人士也不例外。“人权的解放”在付诸行动的时候难免成为空谈。
一早已注定的法国大革命的失败,使法国新闻业的蓬勃也只是昙花一现,然而其对后世的影响确无法忽略。
这个时期,法国的文化思潮受启蒙运动影响,以“自由、平等”为核心,新闻媒体作为文化的宣传工具,决定当时法国新闻宣传的核心是人权的解放。
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并发表了举世闻名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历史书上大多简称为《人权宣言》)。该宣言第11条规定:“思想与言论的交流乃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任何公民均享有言论、着作和出版自由。但在法律限制内,须对滥用此项自由负责任。”《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具有法律效力。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条文规定公民的新闻出版自由,是法国人民对人类文明作出的伟大贡献之一。它直接影响了当时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产生,影响了整个世界传媒业的发展,为新闻自由奠定了法律基础。从《人权宣言》提出以后,任何现代国家都不能回避言论出版自由。
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各种鼓吹革命的报刊风起云涌,其中最着名的莫过于马拉创办的《人民之友报》(1789年9月在巴黎出版,1792年改名为《法兰西共和报》)。马拉不断撰文揭露资产阶级贵族的两面性以及叛变倾向,最后遭人暗杀。
三、大革命后到19世纪末的法国新闻业
工业革命对欧洲的影响,英国的崛起,动摇了法国欧洲大陆霸主的地位。从1792年4月开始,法国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先后与奥地利、普鲁士、英国、西班牙、意大利诸邦国对垒,战争延续了20余年。内外战争的冲击,使法国经济受到巨创。法国需要国内的暂时安定。随着大革命的失败,拿破仑军事独裁、波旁王朝复辟。法国文化也从辉煌走向暂时的衰落。表面看似倒退,而文化的解放却已成事实。这个时期法国的文化处于休养阶段,而新闻业亦是如此。
在长达90余年的时间里,新闻自由一直受到摧残。而科技文化的发展却不容忽视。为之后法国新闻业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到二战结束的法国新闻业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科技、经济的发展,全世界范围陷入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掠夺与瓜分之中。伴随着经济掠夺而来的,是文化的掠夺。而文化的掠夺,反映在某种程度上,是文化科技的迅猛发展。战争的需要、政府的支持,促使通信技术不断革新、交通运输产业迅猛发展,给法国新闻业的发展提供了科技保障,不仅促进了法国新闻业的发展,更造成了法国新闻业此时期的辉煌。
1835年,查理·哈瓦斯创办哈瓦斯通讯社,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讯社。
1922年11月,法国邮电部在埃菲尔铁塔上设立电台,定期播放节目,由此揭开法国广播事业的序幕。
1938年开始定时播放少量的电视节目。二次大战后,戴高乐政府接管了国内所有广播电视,取消私营广播,建立了长达30年之久的国营广播电视系统。在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民营体制、英国的公营体制、法国的国营体制构成广播电视的三种模式。
五、二战后至今的法国新闻业
法国的新闻媒体,“是西方各国中……最年轻的媒体”ƒ。法国现在的所有报刊、电台、电视台绝大多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创办。
二战带给法国文化巨大的冲击。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法语为载体的法兰西文化面临严重的危机——来自以美国为首的外界工业文化的攻击。20世纪美国成为世界文化中心之一,好莱坞电影的风靡,占据了法国电影市场,最重要的是美式英语已经成为全球通行的语言,法国语言除了在奥委会还有一席之地、仍以第一语言出现外,在普通情况下却很少用来交流了。美国的饮食也进军了巴黎,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随处可见,使法国这个“拥有365种奶酪的国家”处在了非常尴尬的境地。
而从18世纪以来就未曾安定过的法国,战后接受美国的经济援助,采取休养生息的策略。为了维护法国的文化影响力,政府不得不对法国文化采取操控,利用对外经济文化援助努力维系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文化大国地位,“法国在对外文化政策上是不遗余力的”。而新闻业做为文化事业的一部分,法国政府未曾放弃过对其的控制。
战后的法国政府对报纸和广播电视长期实行二元政策。对报纸,法国政府历来推行多元主义原则,鼓励多钟报纸、多钟声音,鼓励报业之间展开竞争,但对广播电视,政府却反其道而行之。
1940年,德军攻占巴黎以后,当时法国的报刊要么投降,要么跟随维系傀儡政权。1944年夏,法国解放以后,以戴高乐将军为首的临时政府规定,凡在敌占区出版15天以上的报纸永远不准再出版,原先的报纸几乎全部关闭。所以,目前法国的各新闻媒介除个别报纸外,其历史最长的也不会超过63年(到2007年底)。
法国的广播电视自1944年法国解放以后,政府宣布接管所有广播设施,1945年又颁布法令,禁止私营的商业广播,电视台也同样如此。广播电视在长达35年时间里,虽然其体制有些微调,但始终由政府主控。直到1982年7月议会通过《视听通信法》,允许开办民营电台,1985年政府又宣布开放商业电视,1986年希拉克当选法国总统,再次修改法律,通过《传播自由法》,政府不再掌控新闻业,允许商业性广播电视自由发展。当时政府所掌握的电视一台、二台、三台、四台、五台、六台全部转型,一台、五台、六台公开招标转让给法国大公司,二台、三台、四台转为公共频道。至此确立了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作模式。
目前,法国闻名于世的新闻机构是法新社和威望迪公司。此外,有250家日报,6家电视台(即电视一台、五台、六台为私营,二台、三台、四台为公营),另有1000家左右电台。
㈢ 法国是如何保护语言文化的
为了维护法语的地位,法国人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努力对法语进行保护和推广。在教育方面,法国要求教学语言必须是法语。在科技领域,法国大力支持用法语发表科研成果,增加学术交流中法语的使用率。在文化传播方面,规定各电台的音乐节目必须播送40%的法语歌曲,各电视台每年播放法语电影也不得少于40%,违者处以罚款用于资助民族文化。在体育方面,国际奥委会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但国际奥委会的文件包括奥林匹克宪章在内的重要文件里,如果遇到英语文本和法语文本有出入之处,则以法语文本为准。在日常生活方面,法国规定公共场所的所有标语、公告牌必须用法语书写,原文是其他语种的也要翻译成法语,而且法语字母不能小于原文。在对外传播方面,法国于1883年在巴黎成立了“法语联盟(AllianceFran觭aise)”———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传播法国语言和文化的半官方组织。为了保证法语联盟的良好运作,法国政府每年投资高达4500万欧元。在法国政府的财政和政策的支持下,目前“法语联盟”已成立了1000多个,遍布世界五大洲的130多个国家的大城市。“法语联盟”不仅是一个教学机构,而且是促进文化外交和政治交往的平台。不仅如此,法国政府还专门打造了两个国际电视频道。其中,法国电视五台通过59个卫星向世界各国的115亿家庭传送法语节目。法国语言文化机构还编写专门教材,以供全世界以法语为外语的人学习使用。为了传播和弘扬法语,法国于1997年11月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峰会,通过了《法语国家宪章》,在政治上确定了法语国家共同体的存在。3月20日还被定为世界法语日。法国希望通过共同体这个合作圈,确保法语在这些老殖民国家的地位。在对抗英语方面,1996年政府建立专门术语和新词审订委员会,配合法兰西学院的四十名德高望重的语言工作者,所有法语新词及其解释都必须经过法兰西学院通过,并且在政府公报上发表后才能算数。新词一经正式公布,所有政府机关必须以身作则,在公文中使用这些标准法语新词。原来在民间流行的一些英文词汇已经成功地被标准法语词汇所取代。有些词语实在替代不了,专家会引用英语词汇的原形,但重新用法语的发音方式来规定其发音,他们认为不应该直接照抄照搬英语词汇,而应该创造出自己的新词,以防止英语的侵入,保护法语的纯洁性。
㈣ 法国人为什么如此拥护法语
我也觉得法国人维护自己的语言的程度和韩国人抵制进口有得一拼了。好象法国的人都认为法语是最美丽的语言,所以对他们的语言很自信或者说很骄傲,所以,他们一直很鄙视英语。不过现在有很多的法国人都却很喜欢学汉语日语,可见他们排挤的只有英语。
㈤ 法语算不上世界语,那法国的文化影响力从何而来
因为文化,艺术这些是没有国界的。哪怕法语算不上是世界与世界上用的人最多的语言和世界上流通最广的语言。但是他的文化以及艺术这些东西传播出来之后,就会提高法国文化的影响力。
㈥ 法语在中国的传播历史
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博览会;众多国际机构中都有中国的一席之地,无数事实证明中国定将成为未来的经济强国。因此,中国的外语教学今后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经济开放的同时,中国也迫切需要与为中国带来经济增长的外界进行交流。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外语学习体制十分必要。法语,尽管历史的因素和它在国际社会中的声誉,但在中国,与真正的世界性外语英语相比,法语的发展仍显滞后。但我们也注意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法语:许多高校开设了法语系,法语联盟以及它的竞争对手私立语言学校都在迅速扩张,在中学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将法语作为第二外语,更多的人对法国文化产生了兴趣(电影,艺术,音乐……)法语的地位英语在中国人学习的外语中占据独一无二的位置,因为中学生和大学生,甚至一些大中城市的小学生都必须学习。目前中国共有512所高校设置了英语系,提供各种水平的英语课程。至于其他外语,如紧随其后的俄语和日语,分别有217个和78个高校设系,而法语和德语则分别有62个和47个大学系。在中学,仅有几所学校(外国语学校)被允许从初一开始开设英语之外的外语课。但是,自1997年中学法语教学项目创建以来,在41所该项目的合作学校里共有3000余名学生将法语作为第二外语。近年来,得益于中法两国之间良好的外交关系,法语教学在中国得以长足进展。有以下数据为证:-2000年,700名考生参加全国大学法语四级考试,2004年这一数字达到了7000。-2000年,4家法语联盟共有学生3804名;2004年,8家法语联盟的学生人数约为9800。高校方面,在1700多所公立学校里(中国教育,教育部,2005年7月),175所设置了法语课程,其中62所开设了法语系,61所为重点院校。
㈦ 在法国环境下该如何提高法语
如果在法国胜火的话,想提高法语和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要你去多多的看一些关于法国的书籍。了解了解法国的发音。多去于法国的朋友进行语言上的沟通。多多的交流。你的法语就会提高的非常快。
㈧ Jules+Ferry为法国教育做出了哪些贡献
摘要 亲,在教育方面,他首先消除了神职人员在大学的影响力,然后,他又建立了新的教育制度。茹费理还重整了公共教育委员会,提出改变大学管理章程的法案。但是,议会否决了这个法案,因为法案的第七条,取消了未获政府认可的教派的办学权利,遭到了不少议会代表的反对。不过,他后来提出的费里法,则获得了议会支持,顺利通过,建立了免费、世俗的强迫性小学教育。他定法语为教学语言,使得一些方言濒近灭绝,遭到后人批评。不过,茹费理的决定,也团结了法国各地人民,稳固了法国民族国家的地位。在第三共和国历任总理中,茹费理的任期第二长的,仅次于他的政敌克里孟梭,可见他的地位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