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裔加拿大人的基本信息
英国在“七年战争”(1756-1763)中打败法国后占据了新法兰西,法裔加拿大人由此变成了被征服者。在1871年的人口普查中法裔加拿大人占人口总数的31%,到1791年法裔加拿大人口呈轻微下降,约占加拿大人口总数的29%。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法裔加拿大人同盎格鲁加拿大人一样,在官方的人口统计中下降了,因为更多的人将“加拿大人”登记为了他们的民族起源。
在1763年英国接管了新法兰西之后,从法国来的移民明显放慢,而且从那以后便一直如此。由于出生率很高,法裔加拿大人持续增长。但是,在20世纪后半期,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由此出现萎缩。其结果是,对于“法兰西风加拿大人”(Frencophones)来说最大的问题便是保留他们的文化及语言。魁北克省政府颁布法律强调使用法语的重要性,省政府同样试图在宪法中寻求“独特性社会”(distinctive society)的地位[iv][iv]。1980年、1995年,魁北克政府两次发动公民投票欲从加拿大中独立,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
2. 哪个国家把英语和法浯都作为官方语言
法国在16世纪在加拿大东部 美国中部 建立了殖民地 后分别在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美国独立战争中 把加拿大和部分美国领地作为赔款割给了英国 将密西西比河东岸的路易斯安那卖给了美国
加拿大和美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曾经是法国殖民地,下图蓝色部分就是当时的法国殖民地“新法兰西”。后来发生的七年战争,加拿大被英国占领。而美国境内的那些部分,是在北美的英国殖民地十三州建立美国之后,分几个批次加入美国的,最大的一批次是中部十三个州,拿破仑送出的。
加拿大境内的法裔不甘心被并吞,坚持使用法语,维持到了现在。
而美国境内的法裔,绝大多数被同化成为英语民族。因为英语有80%的词汇来自法国的法语或者拉丁语,英语词汇与法语的主要区别在于发音,而不是拼写。
但是法国血统在美国的比例仍然非常巨大,很多美国人追溯他们的族谱,就会发现自己的祖先有一部分是法裔。
举一个比较有名的例子:美国建国两百年以来的43任总统当中,有42任总统的祖先拥有法国血统,这些总统之间的亲戚关系甚至可以追溯到同一个法国家族,那就是源自于法国安茹家族的英国国王约翰。
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3. 加拿大英裔多还是法裔多
蒙特利尔,位于Lle-de-Montread县,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南部,是加拿大第二大城市和中心城市,蒙特利尔是加拿大商业、工业和服务行业领先的中心城市,加拿大知识分子和文化生活的中心,也是加拿大法语区的主要文化中心。大多数居民是法国血统,讲法语,然而,也有少数人讲英语,从而使蒙特利尔成为了双语区。
蒙特利尔位于加拿大东南部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地区,是加拿大人口第二多的城市。现在的城市大约占了蒙特利尔岛的三分之一,蒙特利尔岛是Hochelago Archipelago的234个岛中最大的,Hochelago Archipelago群岛是渥太华和圣劳沦斯河的汇合处附近的三大群岛之一。城市围绕着海拔763英尺(233米)的Royal 山修建。城市面积为61平方英里(158平方公里),几个独立的城镇组成1087平方英里的城市区,占据了蒙特利尔和其他的岛屿,同时占据了圣劳伦斯河的两岸,蒙特利尔是圣劳伦斯河和Scaway河的主要海港,位于大西洋通往东部及五大湖通往西部的水上航线上。
1642年由法国人创建的蒙特利尔是北美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的名字取自占据全城的Royal山在古法语的名称。蒙特利尔属北部气候,平均7月的白天一晚间的温度由26°C到15°C(79°到60°F),平均一月的气温由-6°C到-15°C(22°到5°F),平均降雪为214厘米(184英寸)。冬季积雪很深。 加拿大(CANADA)国土面积为99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的第二大国。加拿大人口3000多万,其中58%的人口都集中居住在所谓的大湖三角洲及魁北克城一带。民族构成以英裔和法裔为主,英裔占40%,法裔居民占27%。其他民族群体有德裔、意裔、乌兰克裔、荷兰裔、波兰裔、华裔,华裔人口占目前加拿大总人口的5%。加拿大最早的居民是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和美蒂人,他们大约占当前加拿大人口的2%。信仰罗马天主教的人占46.5%,基督新教占41.2%,东正教占1.5%,犹太教1.2%,伊斯兰教0.4%,其它1.8%。
4. 法国和阿尔及利亚有什么特殊关系吗
阿曾是法国的殖民地,齐达内原籍就是阿尔及利亚现在法国国家队很多球员都是非洲的移民,法国以前几乎殖民了半个非洲。
阿尔及利亚从19世纪起开始成为法国的殖民地,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独立,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等很多非洲国家影响力很大,现在阿国内也通用法语。
1830年法国入侵,1834年被宣布为法国领土,1871年成为法国的三个省,1905年阿全部沦为法国殖民地。二次大战中,阿尔及尔曾为北非盟军指挥部所在地,一度为法国临时首都。
法国在1830年占领了整个阿尔及利亚,并在1834年宣布阿尔及利亚为法国属地,此后大批欧洲人来到阿尔及利亚定居,1954年大约有100万欧洲裔(主要是法裔)人口在阿尔及利亚生活。
1962年3月18日,法国与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双方签署了埃维昂协议,同意阿尔及利亚举行公民投票决定是否独立。1962年7月1日,阿尔及利亚选民在投票中几乎一面倒地赞成独立。法国在7月3日承认阿尔及利亚为一个独立国家。
1958年9月19日,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1962年3月18日,法国政府被迫同临时政府签订《埃维昂协议》,承认阿自决和独立的权利。
5. 加拿大有哪些民族
时世造英雄。由于历史的原因,造就了加拿大的多元化民族组成。在这里,几乎可以找到世界上每一个主要的民族,其民族、种族成份的多样化,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从而使不同民族、种族、文化和睦共处的多元化特点,成为了加拿大与其他移民国家最显着的区别性标志。这种被加拿大政府和人民引以为荣的特殊文化环境,也成为吸引新移民的重要因素。
最早的加拿大土着居民是因纽特人和印第安人。学者们一般认为,因纽特人和印第安人的祖先都是亚洲的蒙古人种,同属美洲大陆的迁入民。
因纽特人北部的一支土着民族即爱斯基摩人,其祖先始居亚洲大陆。现存的加拿大因纽特人分布在马更些河口三角洲、西北地区沿海、北极岛屿及哈得逊湾等广大地区,以渔猎为生。"因纽特"的意思就是"唯一的人"。
印第安人的得名来源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初时的误解。印第安人现主要居住在加拿大境内的两千多个保留地,也有一部分进入各个城市散居。历史上,有一部分印第安人的祖先与英殖民政府及以后的加拿大政府签定过出让领地而得到赔偿的条约,这一部分印第安人被称为"有条约地位的印第安人"。那些没有签约的,则被称为"无条约地位的印第安人",因为没有赔偿,所以不与前者享有同等的权利,多散居在偏远地区。
从17世纪起,欧洲人开始移居加拿大。英国人在打败法国人后,取得了统治地位,但其允许在法国人居住的地区(主要在魁北克)保留法国的民族文化、语言及宗教(天主教)等。今天的魁北克仍保留着浓郁的法兰西风韵。英法冲突的历史及政治稳定的要求,使得加拿大成为英语、法语兼重的国家,甚至在魁北克省,法语基本上成为唯一的官方语言。
法国人与印第安人的混血儿被称为梅蒂人(Metis),现在这个词的意义已扩展至指白人与印第安人所生的子女。加拿大现有梅蒂人约六万,他们与印第安人不完全相同,可随父或随母居住在保留地内。由于早期40%为英人后裔,27%为法人后裔,剩下的人口则是来自其他各国的移民。近年来亚洲移民大量涌入加拿大,其中,从中国大陆、台湾与香港来的华人达100万左右。他们集中居住在安大略省的多伦多(40万人)、魁北克省的蒙特利尔(15万人)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哥华(25万人)。随着大批华裔移民的涌入,使唐人街的舞狮、端午节的龙舟等华人风俗成为了加拿大的民族风景之一。
移民占全国人口99%的加拿大,无愧为一个移民国家。各地移民为加拿大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气息,形成了多元文化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各民族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和特征相互影响,带来了加拿大文化事业的兴旺蓬勃。与美利坚文化不同,加拿大各民族的独特文化并存互行、"百花齐放",共同发展繁荣。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社区、团体为保持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而举办的活动,不仅会受到社会的尊敬,而且还会得到政府的支持,从而使其呈现出一派祥和、奋进的喜人景象。
6. 关于各国的民族和语言
加拿大语言:英语、法语 民族:32,507,874人(第35名)。人口密度为3人/km2 。其中,英裔居民占42%,法裔占26.7%,其他欧裔占13%,土着居民(印第安人、米提人和因纽特人)约占3%,其余为亚洲、拉美、非洲裔等。现有华人约109万人。居民中信奉天主教的占43.2%,信奉基督教新教的占31.8%。
法国语言:法语 民族:法兰西人为主,还有布列塔尼、巴斯克、科西嘉、弗拉芒、加泰隆等少数民族
俄罗斯语言:印欧语系 民族: 1.42亿(截至2007年6月1日)。全国有13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族人占82. 95%,主要少数民族有鞑靼、乌克兰、楚瓦什、巴什基尔、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日耳曼、乌德穆尔特、亚美尼亚、阿瓦尔、马里、哈萨克 、奥塞梯、布里亚特、雅库特、卡巴尔达、犹太、科米、列兹根、库梅克、印古什、图瓦等。人口分布极不均衡,西部发达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52—77人,个别地方达261人,而东北部苔原带不到1人。高加索地区的民族成分最为复杂,有大约40个民族在此生活。居民多信奉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俄语是俄罗斯联邦全境内的官方语言,各共和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并在该共和国境内可与俄语一起使用。主要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
英国语言:英语 民族:6020万(2005年6月),2006年统计,英国人口大约有6060万,现在英国人口总数约六千零七十八万人。其中英格兰4918万人,威尔士290万人,苏格兰506万人,北爱尔兰169万人(2001年中)。官方和通用语均为英语。威尔士北部还使用威尔士语,苏格兰西北高地及北爱尔兰部分地区仍使用盖尔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英格兰教会(亦称英国国教圣公会,其成员约占英成人的60%)和苏格兰教会(亦称长老会,有成年教徒66万)。另有天主教会和佛教、印度教、犹太教及伊斯兰教等较大的宗教社团。
澳大利亚:英语,土着语言 民族: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移民后裔占95.2%,亚洲人占1.3%,土着民族占1.5%,其它民族占2%。
日本语言:日语 民族:主要民族为大和族,北海道地区约有2.4万阿伊努族人。通用日语,北海道地区有少量人会阿伊努语。主要宗教为神道教和佛教,信仰人口分别占宗教人口的49.6%和44.8%。
关古巴语言:关古巴语 民族:歌圩,壮语叫"龙洞",也叫歌坡或坡会,是壮族群众以山歌为形式的社交聚会活动;也是青年男女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歌圩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歌圩的内容多以山歌为主,其形式一般有男女个人对唱和男女群体对唱两种。山歌有见面歌、邀请歌、盘歌、新歌、爱慕歌、盟誓歌、送别歌等。壮族青年能歌善唱者众,出口成歌。优秀的歌手,其知识丰富,思维敏捷,对唱如流,歌声甜润而响亮,悦耳动听。对山歌有一定的规则,在野外对歌,可以唱缠缠绵绵,推断肝肠的情歌,但必须首先问明对方姓名、婚否、家庭情况等。对歌者须保持一定距离,以能听情歌声力度。在屋里对歌,不唱深交歌,开始时首先要热情赞颂主家,然后才唱其他歌。歌圩一般在各种节日举行,各地的节日根据传统习惯相对固定,"龙洞"的时间不尽相同。如有的地方为三月三,有的为四月八,有的则为七月十八。歌圩期间,男女青年除对歌传情以外,也可以抛绣球、碰蛋定情。当今的壮族歌圩已发生较大的变化,只有少数地区还盛行这种传统的壮族歌圩,如天等、靖西、武鸣、宁明、龙州等县。由于受外来文化影响,大部分壮族地区的歌圩有的已经失传,有的已经演变成壮族群众聚会的日子、歌圩无"歌"的现象日益突出,歌圩的内容被探亲访友、交流思想文化等所取代。
7. 加拿大那主要是什么人,法国人
还有爱斯基摩人~以前他们是从亚洲经白令海峡过去的~这是加拿大最原始的人种!后来迁来的就大部分是英国人,也有少量法国人和西班牙,葡萄牙后裔。因为他们曾经统治过的啊~再后来就是现在的移民了~
8. 哪些欧洲国家在拉丁美洲各地落户
这样的答案都推荐???
北美洲东海岸的南部,应该就是美国佛罗里达一带,这地方早期属于西班牙殖民地。
美国和很多拉美国家的资料都显示,拉丁美洲国家的法国移民后裔事实上很少,在美洲唯一比较多法裔移民的就是加拿大的魁北克一带。至于海地,这地方黑人占绝对优势。
总体上,巴西除了葡萄牙和意大利移民后裔(二者均超过15%)比较多外,事实上英格兰和德意志的移民比例都不少,WIKI巴西英文版的资料现实,巴西的英裔占巴西总人口的13%,德裔占11%。比如说巴西前国家足球队长邓加,就是德裔巴西人。这有原因,因为英格兰和葡萄牙关系一直不错,在近代,很多不满英国圣公会的英格兰罗马天主教徒,大量远渡重洋来到巴西。
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则是西班牙后裔占有优势。但事实上德裔和意大利裔的比例都不少,比如说阿根廷和乌拉圭,都很多德裔和意大利裔,甚至属于过去奥地利帝国的克罗地亚一带的移民后裔,在南美洲南部的白人国家,都不少。比如说阿根廷足球运动员海因策,则是德裔阿根廷人,球王马拉多纳,则是克罗地亚裔。在委内瑞拉,在相当一部分人口聚集的区域内,甚至流行着一种南德地区的高地德语方言,因为南德在近代有不少人移民到南美大陆。
至于美国,德裔移民比英格兰移民的比例略高,因为英国在近代的殖民运动大量雇佣德意志人充当其殖民地军,德裔美国人在美国中西部腹地占有绝对优势。而相反,法国人移民到美洲大陆的人很少,主要仅限于加拿大的魁北克一带。
9. 关于加拿大与法国人的习俗
一、 国名渊源
“加拿大”一词,是葡萄牙语中“荒凉”的意思。还有人说是印第安语中的“棚屋”的意思。传说法国探险家卡蒂埃到此地,在询问当地易洛魁部落酋长“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时,这位酋长答道:“加拿大”。卡蒂埃误以为他的这一回答是指整个的国土。其实,酋长告诉他的是指附近的一个由棚屋组成的村落。但这事却弄假成真,“加拿大”从此便被讹传成了国家的名称。
二、 地理位置
加拿大位于北美洲的北半部。东北隔巴芬湾与格陵兰岛相望,西北与阿拉斯加接壤,南界美国、东临大西洋,北滨北冰洋。
三、 主要概况
加拿大全国面积997.061%万平方公里。人口2596.3万(1987年)。英裔居民占43%,法裔居民占26%,意大利、德国、乌克兰等后裔占28%,土着人占3%。
加拿大全国划分为10个省,2个地区。首都渥太华。货币为“加元”。官方语言是英语,通用法语。
四、 社交习俗
加拿大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能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加拿大人很友好,性格坦诚心灵巧;
平易近人喜幽默,谈吐风趣爱说笑;
枫叶极为受崇敬,视为友谊与国宝;
白雪物别受偏爱,生活为伴离不了;
白色百合为丧花,“十三”、“周五”惹烦恼。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加拿大人生活习性包含着英、法、美三国人的综合特点。他们既有英国人那种含蓄,又有法国人那种明朗,还有美国人那种无拘无束的特点。他们热情好客、待人诚恳。他们喜欢现代艺术、酷爱体育运动,尤其是冬季冰雪运动。加拿大是世界上驰名的“枫叶之国”。枫叶点缀了加拿大的国土,加拿大人民对枫叶产生了极其深厚的感情。他们视枫叶为国宝和祖国的骄傲;还把枫叶喻为友谊的象征。他们还偏爱白雪。他们视白雪为吉祥的象证。常用筑雪墙、堆雪人等方式来助兴。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防止邪魔的侵入。他们特别喜欢客人赞扬他们美好的国家和勤劳智慧的人民。
加拿大因纽特人(爱期基摩人),性格乐观、慷慨大方、友善和气、喜欢说笑。他们异常好客,被喻为是世界上“永不发怒的人”
五、 礼节礼仪
加拿大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都惯行握手礼。亲吻和拥抱礼虽然也是加拿大人的礼节方式,但它仅适合于熟人、亲友和情人之间。
加拿大与大不列颠、欧洲其他国家以及它南面的邻国--美国,保持紧密的联系。其居民中大部分讲法语。有两件鲜为人知的事实:加拿大是世界第二大国;它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一般礼仪:要记住加拿大是由许多不同族群组成的;尽管其习俗在全国大致相同,但仍有某些差别。按照常情,最好的办法是客随主便。与美国公民相比,加拿大较为保守。
称谓与问候:见面与分别时握手是合宜的。
约会与准时:在加拿大大多地方都要求遵守时刻。
款待与馈赠:招待会在多在饭店或夜总会举行。如果你在私人家里受到款待。礼貌的做法是给女主人带去鲜花或送去鲜花。不要送白色的百合花,它们是与葬礼联系在一起的。
交谈:在谈话中不要偏袒分裂主义--把加拿大分成讲法语和讲英语的两个国家。加拿大人以自己的国家为自豪,反对与美国作言过其实的比较。谈到肯定成绩的事例并对加拿大人民及其国家给予好评是最受欢迎的。
六、 信仰忌讳
加拿大人大多数信奉新教和罗马天主教,少数人信奉犹太教和东正教。他们忌讳“13”、“星期五”,认为“13”是厄运的数字,“星期五”是灾难的象征。他们忌讳白色的百合花。因为它会给人带来死亡的气氛,人们习惯用它来掉念死人。他们不喜欢外来人把他们的国家和美国进行比较,尤其是拿美国的优越方面与他们相比,更是令人不能接受。加拿大妇女有美容化妆的习惯,因此他们不欢迎服务员送擦脸香巾。他们在饮食上,忌吃虾酱、鱼露、腐乳和臭豆腐等有怪味、腥味的食物;忌食动物内脏和脚瓜;也不爱吃辣味菜肴。
七、 饮食习惯
加大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人种的构成因素,生活习俗 及饮食习惯与英、法、美、相仿。其独特之处是他们养成了特别爱吃烤制食品的习惯。这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天寒地冻的影响。他们在餐具使用上,一般都习惯用刀叉。他们极喜欢吃家乡风味烤牛排,尤以半生不熟的嫩牛排为佳。他们习惯饭后喝咖啡和吃水果。
加拿大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 讲究菜肴的营养和质量,注重菜肴的鲜和嫩。
②口味 一般不喜在太咸,偏爱甜味。
③主食 一般以米饭为主。
④副食 喜欢吃牛肉、鸡、鸡蛋、沙丁鱼、野味类等;以及西红柿、洋葱、青菜、薯仔、黄瓜等新蔬菜;调料爱用蕃茄酱、盐、黄油等。
⑤制法 对煎、烤、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苏菜、沪菜、鲁菜。
⑦菜谱 很欣赏咕噜肉、拔丝苹果、炸薯仔条、糖醋鱼、香酥鸡、洋葱薯仔片、炒山鸡片、软炸鸡、银芽鸡丝、鸡火煮干丝等。 (一)法国饮食习俗
法国是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同时也是我国主要客源国之一.法国饮食源远流长,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法国人的饮食习俗.
法国人爱美食,也会享受美食,法国大菜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在西餐中首屈一指.法国人对吃非常讲究,视"美食"为艺术,而且认为个人饮食应符合自己的教养和社会地位.
在三餐中法国人不是非常重视食早餐,早餐往往比较简单,食量也不大,一杯牛奶,咖啡或红茶,少许涂着果酱或黄油的面包片,羊角面包或鸡蛋即可.午餐通常在企业食堂,或在"自助餐厅"和酒吧用餐,有色拉,猪,牛排加薯仔泥(条)及水果等,当然少不了面包另外,炖鸡,炖牛肉,炖火腿,焖龙虾,炖鱼等是法国人午餐中的佳肴.晚餐是主餐,非常丰盛.晚餐有开胃菜,浓汤,色拉,主菜,奶酪,面包,水果等,桌上一般有葡萄酒等饮料.
法国大菜烹饪用料考究,花色品种繁多,其特点是香浓味厚,鲜嫩味美,讲究色,香,味,型,但更注重营养搭配.欧洲的一流大饭店的大厨师大半是法国人.法国人做菜用酒较重,不喜辣味;各种蔬菜他们都喜欢吃,但要新鲜;肉类菜不烧得太熟,有的只有二四成熟,最多七八成熟;菜肴的配料爱用大蒜,丁香,芹菜,胡萝卜和洋葱.
法国人最爱吃的菜有蜗牛,牛蛙腿和鹅肝.蜗牛用牛奶喂养,直到其肥得钻不进壳,然后将其加工,肥美鲜嫩;硕大的牛蛙有一对健美的腿,经过精心烹制,是不可多得的美食;特殊饲养的鹅,其肝超过1公斤重,用其制成鹅肝酱,是法国的一道名贵菜.如果宴会中有以上三种菜,法国人会非常高兴.另外,法国人还喜欢生吃牡蛎,爱吃酥食点心,水果是餐餐必不可少的食品,不喜欢吃不长鳞片的鱼类.
世界饮酒冠军法国人视酒入命,男士饮酒如水,女士也爱喝酒.法国的名酒甚多,产自波尔多地区的葡萄酒,产自干邑地区的白兰地,和产自香槟地区的带汽葡萄酒(香槟)弛名全球.尤其红葡萄酒是法国人的最爱.法国人吃饭很讲究菜肴和酒的搭配,如:餐前吃开胃菜时有开胃酒,就餐中吃肉饮红葡萄酒,吃鱼和海鲜则喝白葡萄酒,白葡萄酒饮前需冰镇,食用主食时,也可饮烈性酒,餐后还有餐后酒.在法国宾客之间相互敬酒时,即使你不会喝酒,也应将酒杯在唇边触一下,以示敬意;但法国人无劝酒习惯,更不会灌酒.法国人过年,家中的酒要全部喝完,他们认为不喝完家里的酒,来年就要交厄运;法国人过其他节日也大量喝酒.除酒以外,餐桌上还会摆放诸如牛奶,红茶,咖啡,清汤,果汁和矿泉水等其它饮料.
法国人就餐离不开奶酪,法国有各色各味的奶酪多达400多种,其销量也居全球之首,有"奶酪王国"之称.
法国人非常重视餐饮服务.在各种西餐服务方式中,法式服务是最高档次的服务.法式服务也称为餐车服务,是将食品原料加工成半成品,然后服务师用餐车将其推至宾客餐桌前,当着宾客的面将其半成品加工成食物成品,再由服务员承递给宾客,并进行餐中服务工作,就餐当中使用银制餐具.此种服务具有表演性质,对服务员要求很高.但此种服务需很大空间和很长时间,成本较高.较适合那些既有时间,又有钱的人细细品味,谈笑风生的一种进餐方式.
法国人就餐礼节甚多,比如,赴宴者应从自己座位的左侧就坐,男女主人坐在长桌两边的中央,女主宾坐男主人右侧,男主宾坐女主人右侧,坐姿要端正;要后于主人把餐巾放于腿上;使用刀叉切食物时从右下角切到左上角,每吃完一道菜,就将刀,叉并拢置于盘内,如未吃完,应把刀,叉摆成"八"字型,但刀口不能向外.法国人非常尊重自己的饮食习惯,所以若我们用中餐招待他们,在摆中餐餐具的同时还要摆上刀叉.在就餐当中,随时注忌"女士优先"原则,比如上菜应先上女主宾,最后才上男主人,这同时也体现了法国人的绅士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