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战时法国总统是谁
二战时法国总统是戴高乐。
夏尔·安德烈·约瑟夫·马里·戴高乐(法语: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法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作家,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创建者。法国人民尊称他为“戴高乐将军”。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不仅是法兰西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值得称赞的父亲。在关系国家存亡的历史关头,他站到斗争最前列,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法国的解放做出重要贡献。
(1)德国打法国时戴高乐是什么职位扩展阅读:
戴高乐的影响:
1、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建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戴高乐在执政期间推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奉行不依附于美国的独立外交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主张建立以法国为中心,提出"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戴高乐的独立外交政策是对美国霸权的巨大挑战。
2、戴高乐被誉为法国的“现代救星”,于1970年去世。在法国处于纳粹德国占领期间,戴高乐在英国领导法国的抵抗运动,后来还结束了阿尔及利亚战争。
3、在20世纪60年代,戴高乐力主法国发展核武器,对美国的霸权提出挑战,并投票反对英国进入欧盟,这一系列举措重新使法国恢复了大国地位,捍卫了法国在全世界的荣誉。他在战后一直维护着法国的尊严,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不愧为自由法国的旗手。
B. 二战时期法国着名人物戴高乐“摩托上校”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1937年底,陆军部长达拉第不顾甘默林将军的反对,把戴高乐的名字重新列入晋升名册,随后又任命他为驻梅斯的第507坦克团上校团长。这实际上是明升暗降,陆军部的那些人对戴高乐晋升的反应是“幸灾乐祸”,一则可以把他赶出陆军部,二则存心要看看总是鼓吹纸上坦克的戴高乐,用钢铁坦克能搞点什么名堂出来。
戴高乐一点不为离开巴黎而感到失落,他对自己的新职位十分满意,因为这是一个在实践中检验他的理论的绝好机会。他全然不顾坦克上的油污,戴着他的白手套,兴致勃勃地搞他的军事训练,因此得到了一个颇有敬意的外号“摩托上校”。
C. 戴高乐将军是谁
夏尔·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创建者、法国军人、作家和政治家。于1913年从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创建并领导自由法国政府(法兰西民族委员会) 抗击德国的侵略;在战后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担任第一任共和总统。在他总统任期间,提倡东西方“缓和与合作”,主张与苏联以及东欧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1964年他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他还主张美军退出越南,并周游许多国家以加强法国国际地位。[1]并且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2]2005年,法国国家二台举行的“法国十大伟人榜”评选,电视观众评选戴高乐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
D. 夏尔戴高乐是谁
夏尔?戴高乐(1890年11月22日-1970年11月9日),法国将军、政治家。二战后担任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一任总统。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1940年法国战败后,戴高乐在英国组织了“自由法国运动”并发表了着名的电台讲话,号召法国人民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这一讲话在历史上标志着法国抗击纳粹侵略的开始。
2005年,法国国家二台举行的“法国十大伟人榜”评选揭晓,电视观众评选戴高乐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
E. 求一下,法国二战英雄戴高乐的介绍
1890年11月22日,戴高乐[1](Charles de Gaulle)诞生于里尔。1912年,毕业于圣西尔军校,被授予少尉军衔,赴贝当担任团长的驻阿拉斯步兵第33团供职。1914年参加一战,因作战英勇受到表彰。1921年,与伊冯娜·旺德鲁结婚。1940年,晋升为准将,并被保罗·雷诺总理任命为国防次长兼陆军次长,两度赴伦敦执行使命。雷诺内阁总辞后,拒绝签署停战要求,赴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动。8月,与丘吉尔首相签定关于自由法国章程的议定书。在戴高乐的号召下,整个法属赤道非洲支持自由法国。10月,在伦敦成立帝国防务委员会,任主席。1941年,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任主席。1943年6月,抵达法属北非首府阿尔及尔,与美国支持的吉罗将军共同担任新成立的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7月,迫使吉罗将军专任法国部队总司令,得以单独主持法兰西全国解放委员会工作。秋天,彻底清除吉罗。1944年6月3日,在阿尔及尔成立法国临时政府。6日,盟军登陆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8月19日,巴黎起义。戴高乐领导下的勒克莱尔师首批进入抵达巴黎市政府大厦,巴黎解放。25日,戴高乐将军进入巴黎,并接受德国军队投降书。1945年9月,法国全民公决,屏弃第三共和国,第四共和国成立。11月,被议会选举为临时政府总理,组成新的临时政府。1946年1月,辞去临时政府总理职务。1947年4月,在斯特拉斯堡宣布成立“法兰西人民联盟”。1953年,退出政坛隐居。1958年, 阿尔及尔暴动。国民议会被迫授予戴高乐将军全权,并委托其制定新宪法。戴高乐接管了议会、总统和政府的全部权力。9月,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12月,当选共和国总统。1959年9月,宣布阿尔及利亚人享有自决权。12月,宣布解散法兰西共同体。1960年,法国在撒哈拉大沙漠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核国家。1964年,西方阵营中首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1965年,发射人造卫星。1966年,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组织,只保留政治组织资格。1969年4月,宣布停止执行共和国总统职权,隐居科龙贝。1970年11月9日,在科龙贝病逝。
[编辑本段]作品列表
戴高乐除了是一名优秀的军人与政治家之外,同样也是一位作家,一生有六大着作:
《敌人内部的倾轧》(1924年):戴高乐第一部着作。
《剑锋》(1932年)
《未来的军队》(1934年)
《法国和她的军队》(1938年)
《战争回忆录》(1947年):与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并称为姐妹作。
《希望回忆录》(1970年):戴高乐的遗着,预计写完三卷,但还未完成,戴高乐就因动脉瘤破裂去世,仅完成第一卷与第二卷的头两章。
[编辑本段]戴高乐年谱
1890年11月22日 夏尔·戴高乐诞生于法国里戈,里尔市公主街9号一个世代笃信天主教的小贵族家庭。
是巴黎圣母利亚学校教师亨利·戴高尔及其夫人让娜·马约的第三个孩子。
1907年 送往安多盎求学。
1909年 考入圣西尔军队。
1912年10月 圣西尔学校毕业,授于少尉军衔,奉命赴贝当担任团长的驻阿拉斯的步兵第33团供职。
1913年 晋升为陆军中尉。
1914年7月28日-8月4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14年8月15日 在比利时境内迪南负伤,因作战勇敢受到表彰。
1915年3月15日 在香巴尼前线的梅斯尼尔-雷斯伊尔吕斯第二次负伤,伤愈后晋升为陆军上尉。
1916年3月25日 戴高尔指挥的步兵第10连在都奥蒙阵地几乎被敌全歼。戴高乐上尉被误传阵亡。
追授一枚最高荣誉十字勋章,并在全军通令表彰。
其实是伤后未死而被德军俘虏。
1916—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伤被俘,曾经五次逃跑未果,五度被易惩罚营。
11月11日战争结束后获释回国。
1919年6月28日 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签字。
1919—1920年 应募赴波兰第4旧车师供职同苏联红军作战。
战争结束后,戴高乐又留波兰一年,担任朗贝托夫军事学院战术教员。
1921年4月7日 同饼干制造商女儿伊冯娜·旺德鲁结婚。
1921年10月 任圣西尔军校战争史讲师。
1922年11月 入军事学院深造进修。
1924年6月 军事学院毕业。被派往美因兹的莱茵区法军司令部供职。发表处女作《敌人阵营的倾轧》。
1925年10月 调任贝当元帅最高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办公室幕僚。
1927年 晋升为陆军少校,指挥第19步轻兵营。
1929年-1931年 调往贝鲁特。在驻中东法部队中供职。
负责伊拉克、伊朗和埃及事物。
1932年 晋升中校。调最高国防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发表《剑刃》一书。
1934年 《建立职业军》一书出版。
1937年 晋升上校。任第507坦克团团长。
1938年 《法国和它的军队》一书问世。因此书与贝当发生了一场冲突。
1939年9月1日 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
戴高乐受权指挥第5集团军坦克部队。
1940年5月10日 德国入侵荷兰、比利时。绕过马奇诺防线进攻法国。
11日,戴高乐奉命指挥第14装甲师。
25日,戴高乐晋升为临时性准将。
1940年5月26日-6月4日 被德军围困于加来地区英法军队,被迫从敦克尔克港经海上撤退。
5日,戴高乐在改组后的雷诺政府中任国防副国秘书。
6日至17日,又被任命为保罗·雷诺内阁的国防和陆军部次长。
14日,巴黎陷落。
16日,雷诺辞职。深夜,贝当组阁。
1940年6月17日 贝当向德乞降。戴高乐只身飞往伦敦。
1940年6月18日 在伦敦电台发表“6·18”讲话,号召法国人坚持抗战。
1940年6月22日 法国战败,法代表在贡比涅停战协定上签字。贝当政府向希特勒投降。
1940年8月2日 被维希政府军事法庭缺席判处死刑。
1940年8月 在伦敦签订丘吉尔-戴高乐关于自由法国章程的协议书。
在戴高乐的号召下,整个法属赤道非洲支持自由法国。
1940年10月27日 戴高乐在伦敦成立“法兰西帝国防务委员会。”
1941年9月24日 在伦敦成立“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戴高乐任主席。
1943年6月3日 戴高乐到达阿尔及尔之后,又将其改名为法国国家解放委员会
CFLN, 与吉罗将军(Giraud)共同主持。
1944年6月3日 戴高乐将军被推选为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总理。
1944年6月6日 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14日 戴高乐抵达诺曼底,受到在古尔塞勒 和贝叶 的法国人的热烈欢呼。
1944年8月24日 勒克莱尔将军率领装甲师解放了法国
1944年9月9日 由他主持的国民政府成立
1944年10月23日 临时政府才终于被美国、苏联和英国三大强国承认。
1945年10月 选举出制宪议会。
1946年1月20日 戴高乐因为军事贷款问题向国民议会主席费力克斯·古安 提出辞职。
1946年6月16日 在贝叶发表讲话。他陈述了一个真正的宪法草案,即加强行政权力,权
责明确分开,其实这正是第五共和国宪法的雏形。
1947年4月17日 他发起了法兰西人民联盟
1953年 两度去非洲
1956年 去法属安的列斯群岛和太平洋法属领地
1957年 到达撒哈拉。
1958年5月13日 以萨朗将军(Salan)为首的救国委员会成立。
1958年5月29日 第四共和国总统勒内·科蒂向这位“最优秀的法国人”发出了呼吁。
1958年6月1日 议会的553票中以329票赞成通过授权戴高乐组建新政府。
1958年9月28日 举行的公民投票中,新宪法在法国本土以79.2%的压倒多数被通过
1959年1月8日 戴高乐宣布就职。
1959年 戴高乐宣布阿尔及利亚人民享有自决权。
1961年1月8日 在有关公民自决原则的全民投票中戴高乐获得广泛支持
1961年4月22日 将军暴动(但很快失败)
1962年3月22日 法阿双方签署埃维昂协议。
1963年1月22日 签署的爱丽舍条约标志着独立于欧洲体制的法德轴心的建立
1964年 戴高乐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他还到拉丁美洲国家进行访问。
1965年 戴高乐以54.8%的选票击败密特朗,再度当选共和国总统。
1966年 在柬埔寨金边发表讲话时,抨击了美国在越南的政策。
1966年 前往苏联访问,开始了他的“缓和紧张局势,进而达成谅解,最后
进行合作”的外交政策。
1967年7月 他发出“自由的魁北克万岁”的口号,得罪了加拿大政府
1967年 到波兰访问
1968年3月 工会和左派政党利用学生运动掀起工人总罢工。总罢工使政权在五月份
期间陷入瘫痪,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动摇了政府的统治。
1968年 在罗马尼亚进行访问,此时国内正发生严重危机
1968年5月27日 政府、工会和资方代表三方签署格勒纳勒(Grenelle)协议,制定出的
是一系列传统措施。
1968年5月29日 戴高乐突然神秘失踪,乘直升飞机不知去向,引起一片恐慌,导致各方
揣测
1968年5月30日,大批市民上街游行支持戴高乐。戴高乐解散国民议会。各政党忙于立法选
举,工人逐渐开始复工。
1969年4月27日,他就有关区域改革和参议院体制改革的提议以52.4%的反对票被否决。
戴高乐将军忠实自己的承诺,也尊重法国人民的意愿,宣布辞职。
1970年11月9日 戴高乐将军在撰写回忆录时因动脉瘤破裂而去世,享年80岁。
戴高乐将军被安葬在他的女儿安娜的墓地旁边,墓碑上只刻有“夏尔·
戴高乐1890-1970”字样。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不仅是法兰西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值得称赞的父亲。
戴高乐夫人将要分娩,不幸遇到了车祸,当场昏死过去,经医生的抢救才转危为安。不久,女儿小安娜便诞生了,遗憾的是,由于夫人的治疗过程中服用大量的的药物,致使小安娜生下来就是一个迟钝弱智的孩子。面对这样的现实,戴高乐夫人没有一点厌烦的表示,她对丈夫说,宁可放弃自己所有的地位和金钱,也要让安娜享受一个正常孩子的欢乐。戴高乐十分同意妻子的解释,他激动地说:“不是安娜自己要求到人间的,我们两个人的责任,就是让孩子获得真正的幸福。” 为了使安娜生活在一个更祥和、无人打扰的环境里,戴高乐夫妇购买了一处环境优美的住宅,使安娜既可以避开众人的目光,又可以安静地与父母在一起。
戴高乐身材魁梧,智力超群,身居高职,外表看上去十分威严,似乎令人难以接近,但对这个女儿却十分慈祥。他对安娜的每一个要求尽量满足,从不拒绝。随着小安娜的逐渐长大,每天饭后,戴高乐总领着女儿的手围着花园散步,还不时地为她讲故事、唱歌儿和表演哑剧。小安娜虽然不能说话,但在高兴的时候,也会像别的小孩子一样,欢快地笑出声来,而爸爸是惟一能使她发笑的人。当安娜玩得疲倦时,她便伏在爸爸的怀里睡着了。戴高乐陪伴女儿的时候,从来没有急躁和厌烦过,即使在二战流亡期间,也把安娜带在自己身边。他总是以神圣的父爱,抚平小安娜心灵的创伤。戴高乐一生节俭,却为安娜设立了专用的委托金,并以自己撰写回忆录的版权费人了低押。
安娜在即将欢度20周岁生日的时候,不幸被肝炎夺去了生命。安葬仪式结束后,戴高乐夫妇含着热泪,站在女儿的墓前久久不愿离,好像还不许多话要和孩子倾诉。天已经黑了,戴高乐才对妻子说:“走吧,现在她已经和别人一样了。”安娜去世后,戴高乐总统在痛苦中决定:将安娜生前住过的房子改建为“安娜· 戴高乐基金会”办公处,决定断续帮助和女儿一样弱智的孩子。
F. 法国戴高乐将军的历史
戴高乐的脸上出现了不快,思考了很久后,从容地说:“当然能!没有一个政府有权合法地出卖它的国家和人民。现在,法国遭德国入侵,政府成员中只有我坚持抵抗。一旦现任政府宣布投降时,我就将代表法国人民执掌战时政权。”
就这样,这次对话使两个国家的伟人开始了二战中的正式合作,也开始了因国家利益而产生的分歧与争吵。
1940年9月,英法联合远征非洲西部的达喀尔,结果却遭到失败。就战败责任问题,双方开始出现意见分歧。1941年,戴高乐组织的“自由法国”中的米瑟利耶少将被英国人逮捕,并被指控向法国维希傀儡政府提供了有关远征达喀尔准备情况的情报。戴高乐认为英国此举是想将达喀尔的失败归咎于“自由法国”,他极力捍卫米瑟利耶的荣誉(这位将领后来背叛了他),甚至威胁说,如果不立即释放米瑟利耶,就断绝“自由法国”与英国之间的一切关系。最后英国人认错,把米瑟利耶放了。这桩事件成为双方的第一次严重分歧。
二战中,戴高乐的不妥协态度和独立姿态让丘吉尔感到厌烦。英国档案显示,1940年9月,他曾经考虑过能不能打发戴高乐去跟意大利人打仗。同样,戴高乐也经常指责丘吉尔,认为他过于卑躬屈膝地依附罗斯福。两人也常常互相嘲弄对方的语言水平。戴高乐的英语说得非常差,他刚到英国的时候,开始努力用英语来表达一个完整的句子,但他的发音实在是糟糕。丘吉尔总是嘲笑他的英语,而戴高乐反过来也奚落丘吉尔的法语。最后两人还得通过翻译来用母语来交谈。
二战刚结束后,两人的命运大相径庭。曾孤身一人逃往英国的戴高乐成了法兰西三军最高统帅,而丘吉尔却在本国大选中败下阵来。当时,正在参加波茨坦会议的丘吉尔被迫中断会议回国。他感到无比羞辱,满脑子都是着名作家普卢塔克的名言:“对伟大人物的忘恩负义,是一切强大民族的特点。”短短几个月后,戴高乐却得到法兰西人民的顶礼膜拜,以100%赞同票当选临时政府总理。丘吉尔立即给戴高乐写了封祝贺信,写道:“普卢塔克错了!”
看完丘吉尔的贺信,戴高乐笑着摇了摇头。这个和自己并肩战斗五年的老朋友啊!尽管在流亡英国的日子里,为了维护法国的尊严和利益,他在丘吉尔面前始终保持了高傲而倔强的态度,甚至多次与之激烈地争吵。但在他孤独的内心里,丘吉尔仍是这个世界上他惟一可以称为“朋友”的人,除此以外,都是敌人、对手或下属
G. 戴高乐是谁,为何说他在二战时期的作用最大
对法国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70年,戴高乐逝世。生前遗嘱,拒绝国葬。在教堂,他的遗体被运往小教堂。戴高乐被安葬女儿墓地旁边,墓碑刻有“夏尔·戴高乐1890-1970”的字样。就这样,伟大的总统去世。二战之后,诞生很多伟人,戴高乐是值得佩服的。
戴高乐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对军事感兴趣,毕业于圣西尔军校。一战期间,加入战争。一战期间,受三次伤,最后被德军俘虏。在德国三十二个月的关押生活。作为战俘,不安分,越狱被俘,每次被关进惩罚营。可一战期间,非常厉害。
法国建立第四共和国。戴高乐与制宪议会发生冲突,干脆辞职。戴高乐没有任何作为,成立其他党派,结果失败。
H. 二战中的法国戴高乐将军是怎么死的
关于戴高乐的死因是他突发心脏病猝死了。
三、戴高乐在法国人民的心中拥有着非常高的地位,他是法国人民心中的民族英雄,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一直都站在最前线,为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出极其重大的贡献,同时,也为了法国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戴高乐还被法国人称为现代救星,在他担任总统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帮助法国恢复了大国的地位,捍卫了法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荣誉,维护了法国在各个国家中的尊严。
I. 戴高乐的军衔发展历程
1910年10月,见习期满,戴高乐正式进入圣西尔军事学院。他在同辈当中是个很有个性的学生,他坚毅果敢,但孤高自傲,让人觉得他落落寡合,同他的高身材、大鼻子,恰好互为表里。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些绰号,如“公鸡”、“两米”等等。同学们也没有放过他那支特别显眼的“大鼻子”。有一次开联欢会,同学们提议戴高乐背诵他最喜欢的罗斯丹诗剧《西哈诺·德·贝热拉克》,他立刻爬上桌子,高声朗诵了诗剧主人公西哈诺关于自己的“大鼻子”一段台词,于是,同学们便把“大鼻子”的雅号转赠给了戴高乐。
戴高乐在圣西尔军事学院勤奋地学习了两年,于1912年10月1日毕业,在毕业考试中得了第13名,军衔是少尉。填写分配志愿时,戴高乐仍然选择了第33步兵团,回到了阿拉斯城。这时该团团长是菲利普·贝当上校。
1913年10月1日,戴高乐晋升为陆军中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戴高乐执行了许多次危险的任务,表现出色,于1915年1月20日被提升为上尉。1916年一次与德军的激烈交战中被俘。
1918年11月3日,奥匈帝国宣布投降,11日,德国军队放下了武器,德方代表前往巴黎东北的贡比涅森林,在法国福煦将军的行军火车上签署了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戴高乐也从德国的俘虏营获释回国。
虽然戴高乐在俘虏营中度过了4年,但由于他在都奥蒙堡一役中的出色表现,他获得了一枚最高荣誉骑士勋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2年春天,戴高乐随法国军事代表团到了波兰。
1931年底,戴高乐从中东回国后,到贝当主持的最高国防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两年后,被提升为中校。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十几年中,戴高乐多次调动过驻防地点,但此后的六七年内,他相对稳定在军界首脑部门进行军事战略研究工作,直到1937年底,他晋升为上校后被任命为驻麦茨的第507坦克团团长,才回到军事指挥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