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拿破仑为什么会打败法国

拿破仑为什么会打败法国

发布时间:2022-04-23 23:45:22

‘壹’ 拿破仑为何能够用3万人打赢80万反法同盟军

据个人的了解,题目的这个说法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历史的情况是,当时因为战败,拿破仑手中仅剩下三万士兵。这些人马面对第六次反法同盟的来势汹汹,结局注定是输了。但是在被流放之后,拿破仑却能够重新统治王朝是非常让人惊叹的。

滑铁卢战役让百日王朝覆灭,这位英雄失败后再一次被流放。这一次流放他直到逝世都没有回来。拒不完全统计欧洲各国共组成了七次反法同盟,前后投入兵力约120万人。拿破仑率领的法军也投入兵力有近百万,可以说是两败俱伤。

‘贰’ 为什么拿破仑能够打败反法同盟,横扫欧洲

拿破仑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欧洲各国除英国外都是封建国家,这是组建反法同盟的根本原因。法国奉行霸权主义,妄图主宰整个欧洲,这是组建反法同盟的主要原因。但是欧洲各国从来就没有完全臣服过,所以后来才能打败拿破仑。

‘叁’ 拿破仑战争是怎么回事

一个世界性的重要历史人物——拿破仑,从1784年15岁入军校到1799年发动政变,建立拿破仑战争以拿破仑为皇帝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再到他1815年退位,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其整个一生几乎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因打仗有出色的才能而崛起,因打仗失败而跌落。

处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一个充满血雨腥风的历史时期,拿破仑似乎命里注定一生要与打仗为伍,他曾率法军先后7次反击以英国、奥地利、普鲁士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组织指挥过一系列战斗,仅大的战役就达60次左右。因此,他被人们称为一代“军事巨人”。

拿破仑·波拿巴,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地中海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卡尔洛·波拿巴是个律师,母亲莉蒂西亚·拉莫利诺出身于意大利贵族。在拿破仑出生前一年(1768年),热那亚共和国以200万法郎将科西嘉卖给了法国。拿破仑是波拿巴家的次子,按意大利文,拿破仑一词是“荒野雄狮”的意思。1779年,拿破仑10岁时,以国家公费生的身份进入了法国内地香槟省的布利安陆军小学,学习成绩以历史、地理、数学为优。1784年,拿破仑升人巴黎军校。1785年10月30日,拿破仑正式被任命为拉费尔炮兵团少尉军官时,年仅16岁。他对炮兵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曾阅读了这方面许多书籍,研读了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等历史上着名统帅的传记,还读了有关欧洲的历史、地理、宗教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书籍,使他年轻时就较快地成熟起来。

1789年法国爆发了震撼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大革命。1792年,法国国民公会宣布,废除国王,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对此,欧洲封建阶级公然进行武装干涉,国内王党分子纷纷发动叛乱。1793年8月,盘踞在土伦城内的保王党引狼入室,将土伦拱手交给了英国和西班牙干涉军。10月15日,土伦前线总指挥部召开军事会议,研究从正面夺取土伦的作战计划。对此,拿破仑列举数条理由,认为这一计划是行不通的,他提出了自己的作战方案,即首先集中主要兵力,攻占港湾西岸的莫格内夫堡,夺取长卡半岛,然后集中大量火炮,猛烈轰击停泊在内港、外港中的英国舰队,切断英国舰队与土伦守敌之间的联系。如能这样,则土伦守敌在一无退路、二无援兵、三无火力支援的情况下,不攻自破。这一大胆而又新颖的作战计划,显示了他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与会人员惊叹不已,拿破仑因此被任命为攻城炮兵的副指挥官。战争情况正像拿破仑预料的那样,战斗开始的当天晚上,英国舰队全部逃离土伦港,法军很快收复了土伦。

拿破仑在土伦崭露头角,1794年1月14日,他被任为少将炮兵旅长,为其一生军事生涯奠定了重要基础。

1793年春,英、奥、普、荷、西和意大利的一些小国萨丁尼亚等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军,联合进攻法国。战至1794年初,法国基本抵抗住了联军的进攻,并将战争推至法国境外,迫使普、西、荷兰退出反法联盟。1795年,英、俄、奥三国战略企图分歧,难以确定统一的对法军事方针和行动,因而使战争进展缓慢。拿破仑1796年3月2日,受命为法国意大利军司令,年仅27岁,开始了他独当一面的战役指挥。这也是他一生征战的开始。

拿破仑率3万余人,翻越了阿尔卑斯山沿海山脉的有名“天险”,对奥萨联军实行中间突破,在蒙特诺特、洛迪、卡斯特莱奥内、阿科莱、里沃利等会战中,接连获胜,迫使奥地利于1797年10月签订《坎波福米奥和约》,从而促使第一次反法联盟彻底瓦解。在一年多意大利之战中,法军共俘敌15万名,缴获军旗170面,大炮550门,野战炮600门,并获舰船51艘等。从奥地利手中夺取了不少地区,统治了北意大利,并使“自由、平等”的口号和制度在意大利半岛流行起来。意大利之战,拿破仑在军事上有许多成功之处,如:打破了畏惧山地战的传统思想,他指挥部队敢于翻越人迹罕至的“天险”,收到了出奇之效,同时发展了山地战经验;能正确处理攻城和野战的关系,法军曾围攻曼图亚要塞达7个月之久,但没有强攻硬打,而把重点放在打击奥国援军,在野战中予以歼灭;培养了部队顽强的战斗精神,使其能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赢得战争。这些,恩格斯针对拿破仑军队突破阿尔卑斯山情况说:“从拿破仑在1796年进行第一次阿尔卑斯战局和他在1797年越过朱利思阿尔卑斯山脉向维也纳进军直到1801年为止,整个战争历史证明:阿尔卑斯山的山岭和深谷已再不能使现代军队望而生畏了。”

1798年5月,拿破仑率法军远征埃及。同年12月,英国联合俄、奥、葡萄牙、那不勒斯和土耳其等国,结成第二次反法联盟,企图推翻法国督政府,夺回被法国占去的领土。1799年10月,拿破仑从埃及回国,11月9日发动政变,成立以他为第一执政的新政府。1800年5月,拿破仑率军攻入意大利,6月14日进行马伦戈会战,大败奥军。12月,法军又在霍恩林登击败奥军。1801年1月,法奥签订《吕内维尔和约》,第二次反法联盟随之解体。

1805年4—8月,英、俄、奥、瑞典和西西里王国等结成第三次反法联盟,预期用50万联军打败法国。拿破仑率法军大败俄奥联军。法奥签订《普雷斯堡和约》,俄军撤离奥地利,第三次反法联盟失败。

1806年9月,英、俄、普、萨克森和瑞典等国结成第四次反法联盟,企图将法军从其侵占的地区逐出。10月14日,法军与普萨联军在耶拿和奥尔施泰特及与俄在埃劳、弗里德兰会战,法军均获胜利,第四次反法联盟随即崩溃。

1807年11月,法军入侵葡萄牙;翌年3—4月,法军抢占西班牙的战略要地,并占领马德里。1809年1月,英国和奥地利结成第五次反法联盟。4月中、下旬,法军5战5胜,击退进到巴伐利亚境内的奥军;5月13日再占维也纳。同年10月14日,法奥签订《申布伦和约》,第五次反法联盟自行解体。

1812年6月,拿破仑率大军60多万人入侵俄国。战争初期,俄军被迫后撤。8月17日进行斯摩棱斯克会战后,俄军继续后退。9月14日法军进入莫斯科。俄军于10月18日开始反攻;翌日,法军撤出莫斯科,尔后节节败退,到12月,几乎全军覆灭。拿破仑的侵俄战争,以丧失50多万人的惨败告终。

1813年2月,俄普结盟。3月,普鲁士对法宣战。随后,俄、英、普、西、葡和瑞典等国,结成第六次反法联盟(奥地利于8月加入)。随后进行了一系列会战,拿破仑多处转战,接连获得小胜,但是挡不住联军的多路逼近。3月30日,巴黎守军投降。4月6日,拿破仑被迫退位,并被放逐到厄尔巴岛。1815年3月1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秘密逃回法国,20日进入巴黎,重新掌握政权(史称“百日”王朝)。出席维也纳会议的俄、英、普、奥、瑞典等国代表,当即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决定出兵70万,分5路进攻法国。6月,拿破仑率法军主动出击;16日进行利尼会战,普军失利后退;18日进行滑铁卢会战,英军在普军配合下彻底击败法军。拿破仑逃回巴黎,22日再次退位,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直至去世。

拿破仑戎马一生,亲自指挥过的战役约计60次,比历史上着名的军事统帅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指挥的战役总和还要多。着名的意大利、马伦哥、奥斯特利茨、耶拿、弗里德兰、阿斯佩恩和瓦格拉姆、博罗季诺、莱比锡、滑铁卢之战等,在战争史上都有较高的地位。约20年的拿破仑战争,前期主要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后期也有反抗民族压迫的因素。但战争已具有明显的侵略性质和掠夺别的民族和兼并别国领土的反动目的,给欧洲和法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拿破仑继承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初期的传统,废除雇佣兵制,代之以征兵制和志愿兵制,广泛地动员和征集农民当兵,建立了一支新型的能征善战的强大的资产阶级军队,兵力最多时达百万之余,恩格斯曾经指出:“拿破仑的不朽的功绩就在于:他发现了在战争和战略上唯一正确使用广大的武装群众的方法,而这样广大的武装群众之出现只是由于革命才成为可能。”拿破仑“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选拔将帅,平时注重教育训练,积极改善装备,特别注重发展炮、骑兵。在世界军事史上,从拿破仑开始才将炮兵正式定为一个兵种,并得到非常成功的运用,对世界炮兵发展起了重大推进作用。这些对资产阶级军队建设及其作战理论发展都曾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拿破仑在战争指导上,善于集中兵力,敢于以少击多,力求以一两次总决战决定战争的结局;远距离机动迂回,乘敌不意,出奇制胜;采取以纵队和各兵种密切协同的散开队形相结合的纵深战斗队形,不断加强军队的突击力;以积极进攻作为主要的作战类型,审时度势,灵活用兵;对作战指挥有过许多创新,包括在世界上最早组建参谋部等。这些把资产阶级作战思想发展到了一个顶峰,引起了西方军事界广泛关注。近200年来,许多国家的军事学家和历史学家怀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对拿破仑战争及其军事思想进行反复研究,约米尼和克劳塞维茨这两位着名的资产阶级军事学家都是拿破仑战争杰出的研究者和解释者。正是他们的研究,才使拿破仑战争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影响不断扩大。一些国家和军事院校把拿破仑的军事言论和战争战例作为教材。后来西方许多国家所进行的战争,都曾受到拿破仑战争思想的影响。

‘肆’ 拿破仑打仗后来为什么会输

拿破仑的战略错误在于,他胜利得太大了,也太快了,以至于还没有时间消化,欧洲大陆上无数潜在的敌人怀恨在心,时刻准备复仇,只是慑于拿破仑无与伦比的军事才华和法军的强大才不敢造次而只能隐忍等待机会。这种建立在军事强权基础上的情势意味着,拿破仑必须永远胜利,否则任何一个错误都会导致雪崩式的失败。他的一切辉煌都来自军事胜利,因此他错误地把一切赌注都压在持续不断的胜利上。虽然他是军事史上最伟大的将领(甚至可以不加之一),但谁能永远胜利呢?就像股市上永远满仓操作而不知留余地的人,满盘皆输只是时间问题。

拿破仑早期,乘法国大革命的余威抵御列强干涉,是占有一定天时及人和的,并且他自己是利用地利的大师。但到后期,随着一个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欧洲国家倒在他的宝剑下,民族国家的矛盾已经超过了资本主义革命的积极意义。他的战争已经变了味,他不仅失去了天时,还失去了人和。帝国的过度扩张也势必使其失去地利。

入侵西班牙已经是个严重错误,牵制了大量兵力,虽然尚未完全失控,但拿破仑帝国已经处于极高的风险期。此时决定入侵俄国,最终犯了导致雪崩的那个关键的技术性错误。拿破仑在侵俄战役中其实并没有犯什么军事错误,不仅拿下了莫斯科,而且没有输掉任何正经的战役(库图佐夫指挥的俄国正规军始终避战)。但他低估了俄国的自然因素和俄国人坚壁清野的抵抗决心,他的绝大多数军队是在主动撤退过程中被俄国的寒冬和零星袭击损失掉的。这场侵俄战争,他不占天时人和,并且直接输在地利上。

后面的战役就没什么看头了。卧薪尝胆已久的英、普、奥等群雄四起,其实小国纷纷造反,而刚刚失去他培养多年的精锐法军的拿破仑只能临时拼凑一支没有接受象样训练的老百姓组成的7W军队应战强大的50W敌军,几乎没有胜利的希望。即使重新复辟后,联军也没有给他喘息之机,滑铁卢战役中双方实力悬殊。即使拿破仑能侥幸创造奇迹,他的失败也是早晚的事。

欧洲历来是强国林地之地,拿破仑几乎统一欧洲,搞到那种地步已经是奇迹了,反抗的力量多么强大可想而知,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人的军事才干所能承担的地步。拿破仑虽然是军事天才,但他在自己军事天才上寄予的野心太高了,无论他自己的才干和法国的国际都承担不起。

‘伍’ 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

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英国、俄罗斯、奥地利、普鲁士等的国家组成了反法同盟军共同抵抗拿破仑。

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领,同盟军要求法国无条件投降,同时拿破仑必须退位。拿破仑希望让他的儿子罗马王以拿破仑二世的名义继承皇位,但是遭到了反法同盟的拒绝。

4月11日,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4月13日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了。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拿破仑保留了“皇帝”的称号,可是他的领土只局限在厄尔巴岛上。

(5)拿破仑为什么会打败法国扩展阅读:

拿破仑的野心膨胀使他不满足于登上法国皇帝的宝座,他要令全欧洲服从法兰西的意志,由此他的自信越来越走向自恋。

1805年第三次反法同盟成立。拿破仑挥兵多瑙河,将奥军主力围困在乌尔姆要塞,迫使他们投降。接着他率军攻占维也纳,逼得奥皇弗朗西斯出奔奥尔莫乌茨;拿破仑引诱俄奥联军在奥斯特里茨与他决战,结果大胜联军。

由此,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拿破仑则乘机大肆瓜分欧洲领土。他把自己的兄弟与近臣们分封到这些地方去做国王大公,建立他的新欧洲秩序。

对于拿破仑的这些侵略行径,欧洲列强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三年后,第五次反法同盟又告成立,结果再次被拿破仑率军摧毁了。

到1810年,拿破仑不仅是法国的皇帝,还是意大利的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的仲裁人,以及西班牙、荷兰、那不勒斯王国、华沙大公国及其他附庸国的太上皇。为了进一步征服欧洲,拿破仑于1812年6月御驾亲征,率60万大军征讨俄国,他坚信战争会在1812年内结束。

但俄军统帅库图佐夫元帅对拿破仑大军采取了主动撤退、坚壁清野的策略,在拿破仑逼进莫斯科时焚城三日,这使拿破仑陷入了空前的困境。五个星期后,拿破仑不得不下令撤军,没想到等着他的却是比库图佐夫更可怕的事情—俄国的严冬。

在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及俄国正规军与游击队的不断骚扰中,拿破仑的60万大军彻底崩溃了。他只率2.7万残兵败将退回巴黎。

拿破仑征战俄国大败而归,敲响了他命运的丧钟。1813年春,俄、英、普、奥、瑞典等国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经过半年多的交战,拿破仑大军终于面临山穷水尽的局面。

1814年4月6日,在众叛亲离、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拿破仑终于签署了退位诏书,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之后一年,他虽潜回巴黎,再登皇位,与联军作战,但这不过是英雄末路之举,只留下“滑铁卢”的败绩。

此后,他被遣送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度过他的余生。他在那里过了六年无聊至极的日子,不断反省他一生的功过得失。据说有人送了他一本中国的《孙子兵法》,看得他大为惊叹,后悔没有早得到这本书,那样他就有可能打更多的胜仗。

‘陆’ 拿破仑一千人为什么能拿下法国

英、普、奥等组成的第六次反法联盟,终于打败了拿破仑,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放逐到他的领地厄尔巴岛上,波旁王朝复辟。

但拿破仑并不甘心自己的这次失败,他仍然在关心着时局的发展。1815年初,反法联盟在维也纳开会,由于分赃不均而大吵大闹,以至于剑拔弩张、横刀相向。同时,法国人民由于封建贵族的残酷统治,越来越不满意波旁王朝的统治而更加怀念拿破仑时代。拿破仑见时机已成熟,便决定东山再起。



拿破仑

野心勃勃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因被反动联军打败,1814年3月被流放在地中海的厄尔巴岛上。但是,他没有死心,时刻想卷土重来。他的亲信通过各种渠道,将国内和国际的情况报告给他。当他知道法国人民对波旁王朝的黑暗统治不满,不断地进行反抗,他心里暗暗高兴。后来他得知反法联军的各国头头在维也纳开会,因为各怀鬼胎争吵的得很激烈,反法同盟眼看瓦解。拿破仑笑了。他立即召集几个老部下,组成一支小部队,于1815年3月1日悄悄地逃出厄尔巴岛。拿破仑在法国南部儒安港登陆,率领小部队向巴黎挺进。一路上,痛恨波旁王朝的各地城乡居民都热烈的欢迎拿破仑,甚至连波旁王室的军队也纷纷倒戈相迎,因此,拿破仑没费一枪一弹,于3月20日顺利地占领了巴黎,恢复帝位,重掌朝政。

 

百日王朝(法语:Cent-Jours)是指拿破仑一世在被流放后重返法国,试图重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一连串事件。

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逃到法国,集结军队,把刚复辟的波旁王朝推翻,再度称帝;6月28日,因为滑铁卢战役的失败,拿破仑再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波旁王朝再度复辟。拿破仑战争至此结束。拿破仑重返帝位总共101日,因此史称“百日王朝”。



拿破仑

事件也被称为第七次反法联盟之战。联盟包括英国、俄罗斯、普鲁士、瑞典、奥地利与数个德意志邦国。它们都宣称拿破仑是罪犯,而不是法国皇帝。

‘柒’ 战争天才拿破仑是如何让法兰西第一帝国积重难返的

一点点消耗完帝国力量,导致其入不敷出、元气大伤,最终走向死亡

法兰西帝国的历史

在史前时期,这块西欧法兰西之地就有远古人类居住。考古学家在法国发现了远古年代使用的工具和痕迹。罗马人叫这个地方为高卢,把居住于此的人称为高卢人。


结语

拿破仑连年征战,充分相信依靠武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而缺少和谈手段,在帝国达到鼎盛之时,他却出乎意料的向欧洲封建势力靠拢,最终失去了法国国内资产阶级的信任。

加之忽视技术因素,错误发动伊比利亚半岛战争和对俄战争,使帝国力量到了入不敷出的境地,一点点消耗完了拿破仑帝国的元气,最后终于让整个帝国大厦轰然倒塌!这些都是拿破仑的致命错误,是一个军事天才犯的决定帝国命运的错误!

‘捌’ 那个战术很单调的年代,拿破仑为什么总是能打胜

1.首先在那个年代,没有想德国闪电战的突袭或诸葛孔明的博忘坡埋伏什么的,那个年代一没机械化部队都是靠人力走,马拉炮行动很缓慢, 拿破仑是少有的强调兵贵神速的军事天才。法军中流传着一句名言,“皇帝说了,胜利就在我们的双腿上。”如果说闪电战,拿破仑还是德军的祖宗呢。 1800年,拿破仑在同奥地利的战争中,指挥自己的精锐部队,带着辎重和大炮,翻越阿尔卑斯山大圣伯纳德山口,突袭奥地利元帅梅拉斯的后方基地亚里山大里亚,最后在马伦哥会战中胜利。他的这次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远征,被写入了军事教科书。以速度和隐蔽达成了战役的突然性。1940年德军穿越阿登森林,绕过马其诺防线,其实就是对拿破仑的模仿。 如果说埋伏,拿破仑陛下也是毫不逊色的。 1798年7月,拿破仑率领法国远征军抵达埃及,埃及的马木留克骑兵采用游击战术,对法军造成很大威胁。法军经过十几天的强行军,抵达金字塔附近,拿破仑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引马木留克骑兵前来决战。 他在金字塔下布置伏兵,把几百门火炮预先埋伏在东西两侧,故意让士兵散队游逛,显得漫无纪律的样子。他自己骑着骏马,带着几个随从,踏着月色来到司芬克斯狮身人面像前,朝它开了一枪。 埃及近卫骑兵听到枪声,从南面冲杀过来。拿破仑看诱敌深入的目的已达到,下令吹号,集合步兵,一场血染黄沙的激战发生金字塔下,埃及几千人马被打死,几千人被俘。拿破仑进入开罗城,成为埃及的霸主。 象这样的战术运用,在拿破仑的战争生涯中是非常多的。 2.军服都是越鲜艳越刺眼越好,老远就被别人看见了。 关于军服的问题。在拿破仑时代,欧洲各国的军服都是非常鲜艳的。 这要从两方面分析: 从本方来说,鲜艳的红色军服可以激发士兵的荣誉感,鼓舞其士气。还可以在战场上使指挥官和战友准确地区分敌我。并且鲜艳的军服和古代武士把自己画得凶神恶煞一样,有威慑敌人的作用。 从另一方面来说,19世纪初期,火枪的射程和命中率都非常有限。即使敌人能看见穿着鲜艳军服的士兵,也没办法打中他们。 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和布尔人的战争中,在新式步枪的准确打击下,身穿红色军服的英国士兵几乎成了靶子,而他们又找不到身穿绿色服装的布尔人,这样鲜艳的军服才被淘汰。 3.另外从打仗的方法上来说,几乎可以用愚蠢二字来形容,就是两排人站好对射,靠,这也叫打仗,头排的人可定死的快! 如果拿破仑时代的步兵完全站成现代步兵的散兵线,那所有的人死得就更快了! 拿破仑时代法军使用的1777年式滑膛燧发枪,有效射程为300码(1码等于等于三英尺,即0.9144米)。只有在100码的时候,射手才有机会瞄准一个目标并命中。 原因主要是:那时步枪使用的是黑火药 枪膛无膛线,使火药气体无法完全作用于子弹 枪管材料不好 火枪不能连发,必须是打一发,再重新装弹,再击发。中国古代有“临敌不过三发”的说法,如果是面对骑兵,分散的火枪手还没等装第二发,脑袋就被哥萨克骑兵砍下来了。 在这样的条件下,拿破仑军队采用的是线形战术。 火枪手站成10排横列,前排士兵射击完毕后,采用原地半跪的装弹方法补充弹药。待后排士兵射击完成后,前排士兵再站起来射击,整个火枪手方阵能形成密集的、持续不断的火力密度。 拿破仑时代排枪战术,不是因为他们勇敢或者不知懂战术,而是因为当时火枪的命中率太低,据称当时的一名火枪兵在对100步以外的一个人形目标射击时,命中率不足1%,所以只有靠数量来提高命中率。如果当时采用散兵线战术的话,那两队火枪兵相遇的结果就是双方胡乱开火一阵然后扔掉火枪冲上去肉博。 4.还有就是队形为什么要站成方队,为什么不散开,大家想拿破仑是炮兵出生,人都站成一个方队,聚在一起密密麻麻他能打不中吗! 这个问题看上面的回答就可以知道。分散的火枪手火力太弱,命中率过低,也无法抵御骑兵的攻击。相比炮兵来说,骑兵对火枪手的威胁更大,因此必须站成火枪手方阵。 拿破仑时代的火炮,其性能是有限的。从下面的资料可以看出,当时的火炮不可能象现代火炮那样在方阵中爆炸。除非火枪手方阵恰好在装填了霰弹的炮兵方阵的正前方,否则火炮无法对火枪手方阵构成重大杀伤。 以下是资料: 六磅炮:口径84毫米、炮长(口径倍数)18、初速416米/秒、有效射程:实弹600米/霰弹400米、弹量:实弹4公斤/霰弹8公斤、射速1发/分、炮车重290公斤。 八磅炮:口径108毫米、炮长(口径倍数)18、初速410米/秒、有效射程:实弹800米/霰弹600米、弹量:实弹8公斤/霰弹8公斤、射速1发/分、炮车重580公斤。 十二磅炮:口径121毫米、炮长(口径倍数)18、初速410米/秒、有效射程:实弹900米/霰弹900米、弹量:实弹12公斤/霰弹12公斤、射速1.5发/分、炮车重880公斤。 150毫米臼炮:口径165毫米、炮长(口径倍数)4.5、初速170米/秒、有效射程:实弹600米/霰弹400米、射速1发/分、炮车重330公斤。 炮击时根据要杀伤的敌人选择不同的炮弹-实心弹,霰弹,或空壳弹. 炮弹是一个实心铁球,重量、大小各异,分为3磅,6磅或12磅--对炮弹的选择取决与使用什么类型的火炮. 这些炮弹可以瞄准不同步兵方阵,战略要地,它的成功射击将取决于炮弹落地后如何反弹,滚动和爆炸. 在干燥的战场上,一颗大的滚动实心炮弹可以一下子杀伤数十名士兵. 但是在湿地上则会陷入湿泥停止滚动. 霰弹,或突然近距离射击,是一个致命的短程炮击方式,可以造成敌人最大化的伤亡. 霰弹是普通炮弹外包上薄锡,每个小的炮弹大约200克,当从炮筒射出时会迅速爆开. 散射可以消灭整排的敌人并在敌人的方阵留下巨大的缺口来冲击. 对于炮手的第三种选择是空壳炮弹,这是一种外包着很薄涂层的炮弹,有一个定时引信,可以从内部爆炸造成附近敌人的大范围巨大的伤亡.这种炮弹射出后爆炸成霰弹穿过一段很长的距离尽可能多的杀伤敌人,同时也会造成炮兵的伤亡. 5.说到拿破仑的胜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法国大革命以后,法国人民急切需要一位有着铁腕和出色才能的优秀民族领袖来引领法国民族(就象俄国人支持普京一样),拿破仑正好符合了这个条件,他在帝国有着无上的权威,军队对他绝对服从。 二是拿破仑执政后,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军队军官和士兵的热情和创造力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拿破仑提拔的26名元帅中,有24名出身平民。拿破仑巧妙地激发了每个士兵的遐想,使他们坚信:在自己的行军包里中,就藏着一柄元帅权杖。只要努力,下一位陆军元帅就会是自己! 在拿破仑的将帅中,除贝尔蒂埃元帅外,绝大多数是年轻人。达乌28岁时就被任命为远征埃及的骑兵指挥官,34岁就获元帅权杖。马尔蒙26岁时就被任命为法军驻意大利炮兵司令,35岁就升任元帅。苏尔特30岁升为少将,35岁获元帅衔。茹贝尔27岁任独立军军长,29岁指挥驻荷兰和意大利的法军。1804年5月,拿破仑称帝后,诏封的14位现役元帅中,就有7人的年龄在37岁以下。 不论门第:拿破仑在选拔将领时,彻底地废除了传统的以出身择人的门阀观念。他公开宣扬“每个士兵的背囊里都有一根元帅的指挥棍”。他号召人人争当将军、元帅。拿破仑的士兵高兴地看到,许多杰出的元帅都是来自社会的下层,来自士兵。着名的内伊元帅是一个饭店老板的儿子,拉纳元帅是一个士兵的儿子,贝尔纳多特元帅和勒费弗尔元帅都是出身于普通士兵。这些人虽然出身卑微,经历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具有敏捷的判断力和顽强的意志。 在战争胜利后,拿破仑还慷慨地把土地和战利品分给自己的军官和士兵们,这就更激发了军人们的热情。 三是拿破仑的战术先进。当时的俄军主要依靠骑兵,英军优势在海军,普鲁士军队是贵族指挥,指挥体系僵化。拿破仑部队综合了步兵、骑兵和炮兵为一个整体,同时指挥灵活,军官独当一面,这些军队都不是他的对手。

阅读全文

与拿破仑为什么会打败法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80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4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5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4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7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9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3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9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9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6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2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7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6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30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92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4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5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1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