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国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物
1、埃菲尔铁塔
艾菲尔铁塔(法语:La Tour
Eiffel)是一座于1889年建成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镂空结构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艾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艾菲尔。铁塔设计新颖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因而成为法国和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标志之一,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它和纽约的帝国大厦、东京的电视塔同被誉为西方三大着名建筑。
拓展资料:
法兰西共和国(法语: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语:French Republic),简称“法国”(France),是一个本土位于西欧的半总统共和制国家,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区。
法国为欧洲国土面积第三大、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东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接壤,南与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本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边形,三面临水,南临地中海,西濒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
Ⅱ 法国的名胜古迹
名胜古迹凯旋门
巴黎凯旋门 (L'arc de Triomphe)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广场(现称戴高乐将军广场)的中央,是法国为纪念拿破仑1806年2月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而建的,12条大街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气势磅礴,形似星光四射。凯旋门由建筑师夏尔格兰设计,1806年8月奠基,历时30个寒暑,于1836年7月落成。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门,中心拱门宽14.6米,门楼以两座高墩为支柱,中间有电梯上下。在拱形圆顶之上有三层围廊,最高一层是陈列室,这里展示着有关凯旋门的各种历史文物以及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第二层收藏着各种法国勋章、奖章;最低一层则是凯旋门的警卫处和会计室。
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被视为巴黎的象征。因法国着名建筑师斯塔夫·埃菲尔设计建造而得名。建于1887—1889年。塔高300余米,塔身重达9000吨,分三层。第一层平台距地面57米,设商店和餐厅;第二层平台高115米,设有咖啡馆;第三层平台高达276米,供游人远眺,底部面积1万平方米,在第三层处建筑结构猛然收缩,直指苍穹。从一侧望去,象倒写的字母“Y”。该塔由1.8万余个组成部件和250多万个铆钉构成。有电梯或徒步登塔顶。入夜,塔顶发出转动着彩色探照灯光,防飞机碰撞。塔旁竖立长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顶安放斯塔夫埃菲尔镀金头像。
卢浮宫卢浮宫 (Palais Louvre)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 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畔、巴黎歌剧院广场南侧。原是一座中世纪城堡,16世纪后经多次改建、扩建,至18世纪为现存规模。占地约45公顷。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决定在原城堡的基础上建造新的王宫,此后经过9位君主不断扩建,历时300余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伟辉煌的宫殿建筑群。1793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纪念日时,法国“国民公会”决定把昔日的皇宫辟为国立美术博物馆;同年11月18日,卢浮宫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其全部工程于1857年完成。在卢浮宫口字形正殿的西侧,伸展出两个侧厅,中间的空地形成卡鲁赛广场。宫的东侧有长列柱廊,建筑巍峨壮丽。其画廊长达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世纪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期间许多艺术家的作品。馆藏品达40万件。卢浮宫美术博物馆分为6大部分:希腊和罗马艺术馆;东方艺术馆;埃及艺术馆;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雕像馆;历代绘画馆。展览按不同流派、学派和时代划分。一层展出雕刻。二层油画,三层是素描和彩粉画。八十年代初,法国政府实施扩建和修复卢浮宫的“大卢浮宫计划”。
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是最着名的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规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筑上的价值而着称。巴黎主教莫里斯·德绪利曾设想将两座较早的巴西利卡式(长方形)教堂合成一座大型教堂,1163年由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奠基,高圣坛于1189年举行奉献仪式,1240年唱诗班席、西立面和中堂竣工,门廊、祈祷室和其他装修在其后的一百年中陆续建成。内部平面130×48米,屋顶高35米,塔高68米。塔的尖顶始终未建。教堂经过历代的损坏不得不于19世纪重修,只有三个巨大的圆花窗仍保持着13世纪的彩色玻璃。后堂的飞扶垛特别雄健优美。
巴士底狱遗址(Place de la Bastille)位于巴黎市区东部、塞纳河右岸,这里曾是公元1369—1382年建立的一座军事堡垒。“巴士底”一词的法文原意是“城堡”。这座古城堡拥有8座巍峨坚固的炮台,兴建之初是用来抵抗英国入侵的。1380-1422年,这座城堡被改为王家监狱。整座城堡占地2670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墙和8座高30多米的塔楼,四周掘有宽24米的深沟,设吊桥进出。早在16世纪,这里就开始关押囚禁政治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曾两次关押在这里。在法国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狱已成为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奋然起义,14日,攻占了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毁了巴士底狱,在其旧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广场,并把拆下来的石头铺到塞纳河的协和桥上,供路人践踏。1830年,法国人民又在广场中心建立起一座纪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铜铸成的圆柱体,人称“7月圆柱”,在柱顶端是一尊右手高举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着被砸断的锁链象征着获得了自由。在监狱遗址前方立着一块牌子,上写:“大家在这里跳舞吧!”1880年6月,法国将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天定为法国国庆日。
先贤祠 先贤祠 (le Panthéon)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离宗教后,改为埋葬“伟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间,它又归还教会。先贤祠中的艺术装饰非常美观,其穹顶上的大型壁画是名画家安托万·格罗特创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绘画的主题改变,先贤祠具有了“纯粹的爱国与民族”特性。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让·饶勒斯、柏辽兹、马尔罗、大仲马、居里夫妇等。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坐落在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当地人常也简称为“博堡”。文化中心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并且根据不同功能分别漆上红、黄、蓝、绿、白等颜色。因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外观极像一座工厂,故又有“炼油厂”和“文化工厂”之称。这座设计新颖、造型特异的现代化建筑是已故总统蓬皮杜于1969年决定兴建的,1972年正式动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开馆。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地上6层。整座建筑共分为工业创造中心、大众知识图书馆、现代艺术馆以及音乐音响谐调与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是法国最着名广场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之一。广场始建于1757年,是根据着名建筑师卡布里埃尔的设计而建造的。因广场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骑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广场”。1793年大革命时期,巴黎人民奋起捣毁了路易十五的铜像,并将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此时改名为“革命广场”。1795年又将其改称为“协和广场”,后经名建筑师希托弗主持整修,最终于1840年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尊23米高、有3400多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这是路易-菲利普于1831年从埃及卢克索移来的着名文物,碑身的古文字记载着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事迹。石碑两侧各有一座喷水池。池中精致的雕刻也是希托弗的作品。广场四周放置了8座雕像,分别象征着8座在法国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城市:里昂、马赛、波尔多、南特、鲁昂、布勒斯特、里尔和斯特拉斯堡。
香榭丽舍大街 (Avenue des Champs-Elysees)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星形广场,全长约1800米,街道最宽处约120米,是横贯巴黎且最具特色、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在法文中“香榭丽舍”是“田园乐土”的意思。过去,这里曾是一片低洼潮湿的空地。17世纪路易十四在位时,曾在这里植树造林,使之成为专供宫廷贵族游乐的禁区。后来,杜勒里公园的东西轴线向西延伸,在这里建成了近1公里长的林荫道。以后又加扩展,1709年才将其命名为香榭丽舍大街。大街以南北走向的罗斯福大街(Av. Roosevelt)为界,分成风格迥异的东西两段。幽静的东段体现了田园风光,长约700米,一排排梧桐苍翠欲滴,街心花园夹在万木丛中时隐时现。西段长1100多米,西端的星形广场中央有巍峨雄伟、遐迩闻名的凯旋门。东端的协和广场南北两端有波旁宫、玛德琳娜大教堂。协和广场是巴黎的另一个交通要冲。香榭丽舍大街还有大、小展览宫和爱丽舍宫等名胜古迹。法国的一些重大节日——7月14日国庆阅兵式、新年联欢都在这条着名的街道上举行。
法国主要是以艺术和文化出名,在法国,有许多电影节、展览会、音乐会等供人欣赏。
Ⅲ 法国巴黎塞纳河畔有一个自由女神像这个是正对着埃菲尔铁塔吗
在巴黎塞纳河中央天鹅小岛的最西端,赫然耸立着一个自由女神像,尽管比美国纽约的那个小太多,可模样是一样一样的。
谁正对对着谁埃菲尔铁塔正对自由女神
Ⅳ 法国有哪些有名的历史旅游景点。
名胜古迹
巴黎凯旋门 (L'arc de Triomphe)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广场(现称戴高乐将军广场)的中央,是法国为纪念拿破仑1806年2月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而建的,12条大街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气势磅礴,形似星光四射。凯旋门由建筑师夏尔格兰设计,1806年8月奠基,历时30个寒暑,于1836年7月落成。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门,中心拱门宽14.6米,门楼以两座高墩为支柱,中间有电梯上下。在拱形圆顶之上有三层围廊,最高一层是陈列室,这里展示着有关凯旋门的各种历史文物以及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第二层收藏着各种法国勋章、奖章;最低一层则是凯旋门的警卫处和会计室。
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被视为巴黎的象征。因法国着名建筑师斯塔夫•埃菲尔设计建造而得名。建于1887-1889年。塔高300余米,塔身重达9000吨,分三层。第一层平台距地面57米,设商店和餐厅;第二层平台高115米,设有咖啡馆;第三层平台高达276米,供游人远眺,底部面积1万平方米,在第三层处建筑结构猛然收缩,直指苍穹。从一侧望去,象倒写的字母“Y”。该塔由1.8万余个组成部件和250多万个铆钉构成。有电梯或徒步登塔顶。入夜,塔顶发出转动着彩色探照灯光,防飞机碰撞。塔旁竖立长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顶安放斯塔夫埃菲尔镀金头像。
卢浮宫 (Palais Louvre)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 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畔、巴黎歌剧院广场南侧。原是一座中世纪城堡,16世纪后经多次改建、扩建,至18世纪为现存规模。占地约45公顷。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决定在原城堡的基础上建造新的王宫,此后经过9位君主不断扩建,历时300余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伟辉煌的宫殿建筑群。1793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纪念日时,法国“国民公会”决定把昔日的皇宫辟为国立美术博物馆;同年11月18日,卢浮宫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其全部工程于1857年完成。在卢浮宫口字形正殿的西侧,伸展出两个侧厅,中间的空地形成卡鲁赛广场。宫的东侧有长列柱廊,建
筑巍峨壮丽。其画廊长达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世纪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期间许多艺术家的作品。馆藏品达40万件。卢浮宫美术博物馆分为6大部分:希腊和罗马艺术馆;东方艺术馆;埃及艺术馆;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雕像馆;历代绘画馆。展览按不同流派、学派和时代划分。一层展出雕刻,二层油画,三层是素描和彩粉画。八十年代初,法国政府实施扩建和修复卢浮宫的“大卢浮宫计划”。
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是最着名的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规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筑上的价值而着称。巴黎主教莫里斯•德绪利曾设想将两座较早的巴西利卡式(长方形)教堂合成一座大型教堂,1163年由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奠基,高圣坛于1189年举行奉献仪式,1240年唱诗班席、西立面和中堂竣工,门廊、祈祷室和其他装修在其后的一百年中陆续建成。内部平面130×48米,屋顶高35米,塔高68米。塔的尖顶始终未建。教堂经过历代的损坏不得不于19世纪重修,只有三个巨大的圆花窗仍保持着13世纪的彩色玻璃。后堂的飞扶垛特别雄健优美。
巴士底狱遗址(Place de la Bastille)位于巴黎市区东部、塞纳河右岸,这里曾是公元1369-1382年建立的一座军事堡垒。“巴士底”一词的法文原意是“城堡”。这座古城堡拥有8座巍峨坚固的炮台,兴建之初是用来抵抗英国入侵的。1380-1422年,这座城堡被改为王家监狱。整座城堡占地2670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墙和8座高30多米的塔楼,四周掘有宽24米的深沟,设吊桥进出。早在16世纪,这里就开始关押囚禁政治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曾两次关押在这里。在法国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狱已成为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奋然起义,14日,攻占了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毁了巴士底狱,在其旧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广场,并把拆下来的石头铺到塞纳河的协和桥上,供路人践踏。1830年,法国人民又在广场中心建立起一座纪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铜铸成的圆柱体,人称“7月圆柱”,在柱顶端是一尊右手高举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着被砸断的锁链象征着获得了自由。在监狱遗址前方立着一块牌子,上写:“大家在这里跳舞吧!”1880年6月,法国将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天定为法国国庆日。
先贤祠 (le Panthéon)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离宗教后,改为埋葬“伟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间,它又归还教会。先贤祠中的艺术装饰非常美观,其穹顶上的大型壁画是名画家安托万•格罗特创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绘画的主题改变,先贤祠具有了“纯粹的爱国与民族”特性。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让•饶勒斯、柏辽兹、马尔罗、大仲马、居里夫妇等。至2002年11月,共有72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坐落在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当地人常也简称为“博堡”。文化中心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并且根据不同功能分别漆上红、黄、蓝、绿、白等颜色。因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外观极像一座工厂,故又有“炼油厂”和“文化工厂”之称。这座设计新颖、造型特异的现代化建筑是已故总统蓬皮杜于1969年决定兴建的,1972年正式动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开馆。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地上6层。整座建筑共分为工业创造中心、大众知识图书馆、现代艺术馆以及音乐音响谐调与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是法国最着名广场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之一。广场始建于1757年,是根据着名建筑师卡布里埃尔的设计而建造的。因广场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骑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广场”。1793年大革命时期,巴黎人民奋起捣毁了路易十五的铜像,并将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此时改名为“革命广场”。1795年又将其改称为“协和广场”,后经名建筑师希托弗主持整修,最终于1840年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尊23米高、有3400多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这是路易-菲利普于1831年从埃及卢克索移来的着名文物,碑身的古文字记载着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事迹。石碑两侧各有一座喷水池。池中精致的雕刻也是希托弗的作品。广场四周放置了8座雕像,分别象征着8座在法国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城市:里昂、马赛、波尔多、南特、鲁昂、布勒斯特、里尔和斯特拉斯堡。
香榭丽舍大街 (Avenue des Champs-Elysees)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星形广场,全长约1800米,街道最宽处约120米,是横贯巴黎且最具特色、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在法文中“香榭丽舍”是“田园乐土”的意思。过去,这里曾是一片低洼潮湿的空地。17世纪路易十四在位时,曾在这里植树造林,使之成为专供宫廷贵族游乐的禁区。后来,杜勒里公园的东西轴线向西延伸,在这里建成了近1公里长的林荫道。以后又加扩展,1709年才将其命名为香榭丽舍大街。大街以南北走向的罗斯福大街(Av. Roosevelt)为界,分成风格迥异的东西两段。幽静的东段体现了田园风光,长约700米,一排排梧桐苍翠欲滴,街心花园夹在万木丛中时隐时现。西段长1100多米,西端的星形广场中央有巍峨雄伟、遐迩闻名的凯旋门。东端的协和广场南北两端有波旁宫、玛德琳娜大教堂。协和广场是巴黎的另一个交通要冲。香榭丽舍大街还有大、小展览宫和爱丽舍宫等名胜古迹。法国的一些重大节日——7月14日国庆阅兵式、新年联欢都在这条着名的街道上举行。
Ⅳ 巴黎凯旋门上有哪些雕像
星形广场凯旋门全部由石材建成,高约50米,宽约45米,厚约22米。四面各有一门,中心拱门宽14.6米。门上有许多精美的雕刻。内壁刻的是曾经跟随拿破仑东征西讨的数百名将军的名字和宣扬拿破仑赫赫战功的上百次胜利战役的浮雕。外墙上刻有取材于1792~1815年间法国战史的巨幅雕像。所有雕像各具特色,同门楣上花饰浮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俨然是一件精美动人的艺术品。正面有四幅浮雕——《马赛曲》、《胜利》、《抵抗》、《和平》。这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刻在右侧(面向田园大街)石柱上的“1792年志愿军出发远征”,即着名的《马赛曲》的浮雕,是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不朽艺术杰作。
Ⅵ 法国有什么名胜景点
1.凯旋门 建成于1836年。它只有一个拱洞,上为桶形穹窿,高50米,宽45米,凯旋门的每一面上都有巨幅浮雕。 2.艾菲尔铁塔 矗立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岸的战神广场上,它是为迎接在巴黎召开的世界博览会而于1889年建成的。它以铁塔的设计者、杰出的建筑工程师居斯塔夫·艾菲尔的名字命名。 艾菲尔铁塔高320.7米,塔身为钢架镂空结构,重达9000吨,共用了1.8万余个金属部件,以100余万个铆钉铆成一体,全*四条粗大的用水泥浇灌的塔墩支撑。全塔分为三层:第一层高57米,第二层高115米,第三层高276米。每层都设有带高栏的平台,供游人眺望那独具风采的巴黎市区美景。埃菲尔铁塔脚下是战神校场(Champs-de-Mars)的绿荫区。过去这里是练兵场,现在是公园。古时候以及大革命时代,这里是举办许多节庆活动的地方.而且是巴黎的象征。 3.卢浮宫博物馆 卢浮宫一度曾是王宫,1792年起成为国立博物馆。卢浮宫拥有的艺术收藏达40万件,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卢浮宫最初是用作防御目的的城堡,后来经过扩建、修缮逐渐成为一个金碧辉煌的王宫。目前,卢浮宫整个建筑群和广场及草坪总共占地45公顷,展厅面积大约为138000平方米,卢浮宫收藏了人类艺术古代部分的精华,有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总索引”之誉。 而就卢浮宫本身来说,她就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整个的卢浮宫是一个有着美丽花园的新古典式宫殿,主体建筑带有长廊,廊柱间有精美的雕刻作为装饰,显得古朴端庄,精致典雅。 4.巴黎圣母院 座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圣母院的正外立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划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个内凹的门洞。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将其误认作他们痛恨的法国国王的形象而将它们捣毁。但是后来,雕像又重新被复原并放回原位。“长廊”上面为中央部分,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一个玫瑰花形的大圆窗,其直径约10米,建于1220—1225年。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教堂内部极为朴素,几乎没有什么装饰。大厅可容纳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讲台上。厅内的大管风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曾经有许多重大的典礼在这里举行,例如宣读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又如197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的葬礼等。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石头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被誉为一支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 5.凡尔赛宫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翠安农宫和专门为王后修建的游乐村。在围绕着凡尔赛宫而逐步兴建起来的城市中,至今还可以看到许多那个时代所留下的历史遗物。凡尔赛宫原是一个小村落,是路易十三1624年在凡尔赛树林中造的狩猎宫。1661年,由路易十四改造成一座豪华的王宫。是着名建筑师勒·沃·哈尔都安和勒·诺特尔精心设计而成的。该宫于1689年全部竣工,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宫殿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朝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有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凡尔赛宫的外观宏伟、壮观,内部陈设和装璜更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壁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而塑的铜雕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6.巴黎协和广场 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是法国最着名广场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之一。广场始建于1757年,是根据着名建筑师卡布里埃尔的设计而建造的。因广场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骑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广场”。大革命时期又被改名为“革命广场”。1795年又将其改称为“协和广场”,后经名建筑师希托弗主持整修,最终于1840年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尊23米高、重达230吨。有3400多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这是路易-菲利普于1831年从埃及卢克索 移来的着名文物,碑身的古文字记载着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事迹。石碑两侧各有一座喷水池。池中精致的雕刻也是希托弗的作品。广场四周放置了8座雕像,分别象征着8座在法国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城市:里昂、马赛、波尔多、南特、鲁昂、布勒斯特、里尔和斯特拉斯堡。1793年大革命时期,当时轰动世界的路易十六处决案,即在这里的断头台执行的,其后也有数千人在此被处决。位于广场中央的路易十六的雕塑在大革命时候被推倒,它的位置被埃及方尖塔取代。 协和广场是现代城市建筑的启蒙。至今仍然保持着18世纪的建筑风格。从广场向西望去,香榭丽舍就在眼前。如果天气晴好,望到尽头便是凯旋门。 7.圣心院 建于巴黎最高的山上。教堂建于1875年,1914年正式建成,历时39年。1919年开始使用。教堂建筑风格独特,既似罗马式,又似拜占庭式。钟楼内部呈方形,有一口大钟,叫萨瓦人钟,重19吨,是世界着名大钟之一。教堂有三扇拱形门。门顶两侧有两座骑马的雕像,一座是国王圣路易。另一座是法国的民族女英雄贞德。这里颇具吸引力的地方是蒙马特广场,它是巴黎最有艺术特色的地方。不知从何时开始,这里成了露天大画室,很多年轻画家在此写生。 8.香榭丽舍大街 横贯法国首都巴黎的东西大干道。该街东起协和广场,西迄星形广场,全长1800米,最宽处约120米。街名在法文中意为田园乐土。整个大街以南北走向的隆布万街为界,划分为风格迥然不同的东西两段:东段长700米,体现了幽静的田园风光;西段长1000多米为闹市区。大街西端协和广场,东端星形广场,有巍峨雄伟的凯旋门。西段林荫道两侧则有巴黎最繁华的百货公司、时装店、大银行、电影院、酒吧间、咖啡馆、夜总会等。大街附近还有波旁宫、图勒里公园、卢浮宫、玛德琳娜大教堂、爱丽舍宫和市府大厦等名胜古迹。法国的一些重大节日庆典,也多以这条大街为中心举行仪式。这张照片是站在协和广场所拍,当时天气阴暗。 9.拉德芳斯 位于巴黎西郊的拉德芳斯新区则给这座古城带来了浓烈的现代气息,它是现代巴黎的象征。原是巴黎西郊一片僻静的无名高地。在1870至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军败北,巴黎沦陷,一小股法军退守这里的无名高地并顽强抵抗到弹尽粮绝,全部以身殉国。后人在高地上竖起一组雕像,题名“拉德芳斯”,意为“防卫”,以纪念阵亡将士。在新区的开发和兴建过程中,不但这组雕像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而且整个新区也以此为名。1982至1983年间,巴黎市组织有关这一地区开发设计方案的国际招标,最后选中了丹麦建筑师奥托·冯·施普雷克尔森的设计方案。1985年7月,拉德芳斯新区的建设工程正式上马。拉德芳斯区的总体设计体现了现代和未来城区的多功能设计思想,总体设计别具匠心。设计师把拉德芳斯广场和新区的代表建筑——大拱门建造在象征着古老巴黎的凯旋门、香榭丽舍大道和协和广场的同一条中轴线上,让现代的巴黎和古老的巴黎遥相呼应,相映成辉。经过16年分阶段的建设,拉德芳斯区已是高楼林立,成为集办公、商务、购物、生活和休闲于一身的现代化城区。众多法国和欧美跨国公司、银行、大饭店纷纷在这里建起了自己的摩天大楼。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四季商业中心”、“奥尚”超级市场、C&A商场等为人们提供了购物的便利。 拉德芳斯区的代表性建筑——大拱门,集古典建筑的艺术魅力与现代化办公功能于一体,是建筑艺术史上的一个奇迹。大拱门占地5.5公顷,门南北两侧是高110米、长112米、厚18.7米的塔楼。两个塔楼的顶楼里是巨大的展览场所,顶楼上面的平台是理想的观景台。从顶层平台向远方眺望,既可以看到近处布劳涅森林和塞纳河的风光,也可以看到远方巴黎城区的景色。
Ⅶ 法国有哪些着名景点
巴黎:杜勒里花园:(Jardin des Tuileries)原为法王行宫,后被焚毁。
旺多姆广场:(Place Vendôme)拿破仑为纪念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把战场上夺来的大炮融毁后铸成铜柱,耸立于此。
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为香榭丽舍大街一端的终点。竖有一座方尖碑,为拿破仑时代法军从埃及卢克索神庙掠夺而来。周围有两座喷泉,一座大观览车。
香榭丽舍大街:(Avenue des Champs Elysées)世界上最为着名的林荫大道,每年7月14日,法国都要在那里阅兵。街道的两边汇集了诸多着名的商店和娱乐场所,例如LIDO夜总会、CHANLE专卖店、LOUIS VUITON专卖店等。
凯旋门:(Arc de Triomphe)为纪念拿破仑1806年的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凯旋而建,位于星型广场的中心。门下有为纪念无数为法兰西英勇献身的无名战士燃亮的长明灯。登上大门,可以看到起自星型广场的12条大街,放射状地向远处延伸。
新凯旋门:(Arc de la Défense)位于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凯旋门的延伸线上,1986年建成,为巴黎新城的标志。登楼可以一览巴黎新老城,门票46FF。
圣心教堂:(SacréCoeur)建于1876年,位于巴黎的制高点蒙马特高地上,可以俯瞰巴黎全景。
卢森堡公园:(Jardin Luxembourg)为巴黎市区内最大的公园,是人们休闲散步呼吸清新空气的好地方。内有两座雕塑喷泉,秋天走在沙沙的落叶上,很有风情。
先贤祠:(Panthéon)安寝着法兰西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如议员、将军、学者、作家、思想家等等,如米拉博、伏尔泰、卢梭、雨果、路易·菲力浦。
巴黎荣军院:(Invalides)原为法兰西军事学院的一部分,现在为法国军事展览馆。院内的小教堂,供奉多位法国元帅的牌位,包括解放巴黎的勒克莱尔。气势恢弘的纪念堂里,安息着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拿破仑·波拿巴。他的兄弟,他麾下的几位名将如福煦等也安息于此。
三月田园:(Champs de Mars)艾菲尔铁塔下的一片绿地,经常在那里举行以铁塔为背景的音乐会。
夏约宫:(Palais de Chaillot)国立电影艺术博物馆和图书馆。广场上的喷泉非常壮观。
塞纳河:(La Seine)穿过巴黎市区,约20公里。河上大小近50座风格炯异的桥,使得游人们流连忘返。沿岸可以看到诸多名胜,如卢浮宫,大王宫,小王宫,奥赛博物馆,巴黎圣母院,艾菲尔铁塔,国民议会,夏约宫等等。着名的桥有亚历山大三世桥,新桥,米拉博桥。游船公司很多,推荐“BATEAUX PARISIENS”和“BATEAU MOUCHES”。船费55FF,日游夜游均可。推荐傍晚落日时分,最为浪漫。
巴士底广场:(Place Bastille)法国大革命的发源地。原来的巴士底狱已经被拆除,广场的中央,树立着一根铜柱,是为了纪念1830年法国革命再次推翻封建帝制。现代化的巴士底歌剧院是巴黎第二大歌剧院。
蓬皮杜中心:(Centre Pompidou)法国国立文化艺术中心及国立艺术图书馆所在地,以前总统蓬皮杜的名字命名。整幢建筑为全钢机构,不用任何其它材料,属于后现代主义风格。国立艺术中心门票40FF。
拉雪兹公墓:(Cimetière Père Lachaise)为巴黎最大的公墓,以巴黎公社墙闻名。该墙已经改建,周围安息着法共的诸多前领导人。
科学城:(Le Villette)建于1983年,位于运河边,全为现代化建筑,以主办各类展览为目的。
巴黎歌剧院:(L’Opera)为巴黎最大的歌剧院,每年演出季上演诸多经典名着。
拉法耶特百货公司:(Galeries Lafayette)据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店,销售世界各地的名牌产品,是购物的好去处。店内专门的华人售货员,华人销售柜台,以及华人退税办理处。
其它景点:大王宫,小王宫,法兰西学院,阿拉伯文化研究院,马德兰宫,圣夏佩尔大教堂,巴黎大学,圣米歇尔大教堂,巴黎裁判所监狱,罗丹博物馆,枫丹白露,法兰西体育场,迪斯尼乐园。
http://www.niwota.com/submsg/818603.html
这里有一部份景点的详细介绍
法国景点介绍
香榭丽舍大街 (Ave des Champs-Elysees)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星形广场,全长约1800米,街道最宽处约120米,是横贯巴黎且最具特色、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在法文中 “香榭丽舍”是“田园乐土”的意思。过去,这里曾是一片低洼潮湿的空地。17世纪路易十四在位时,曾在这里植树造林,使之成为专供宫廷贵族游乐的禁区。后 来,图勒里公园的东西轴线向西延伸,在这里建成了近1公里长的林荫道。以后又加扩展。1709年才将其命名为香榭丽舍大街。大街以南北走向的隆布万街为 界,分成风格迥异的东西两段。幽静的东段体现了田园风光,长约700米,一排排梧桐苍翠欲滴,街心花园夹在万木丛中时隐时现。东端的星形广场中央有巍峨雄 伟、遐迩闻名的凯旋门。大街附近有波旁宫、玛德琳娜大教堂。这里还有图勒里公园、卢浮宫、市府大厦和爱丽舍宫等名胜古迹。西段长1100多米,西端的协和 广场是巴黎的另一个交通要冲。法国的一些重大节日——7月14日国庆阅兵式、新年联欢都在这条着名的街道上举行。
巴黎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 in Paris)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是法国最着名广场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之一。广场始建于1757年,是根据着名建筑师卡布里埃尔的设计而建造的。
因广场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骑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广场”。大革命时期又被改名为“革命广场”。1795年又将其改称为“协和广场”,后经名建筑师希托弗主持整修,最终于1840年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尊23米高、有3400多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这是路易-菲利普于1831年从埃及卢克索移来的着名文物,碑身的古文字记载着拉美西斯二世 法老的事迹。石碑两侧各有一座喷水池。池中精致的雕刻也是希托弗的作品。广场四周放置了8座雕像,分别象征着8座在法国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城市:里昂、 马赛、波尔多、南特、鲁昂、布勒斯特、里尔和斯特拉斯堡。1793年大革命时期,巴黎人民奋起捣毁了路易十五的铜像,并将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
巴士底狱遗址(Place de la Bastille)位于巴黎市区东部、塞纳河右岸,这里曾是公元1369—1382年建立的一座军事堡垒。“巴士底”一词的法文原意是“城堡”。这座古城 堡拥有8座巍峨坚固的炮台,兴建之初是用来抵抗英国入侵的。1380-1422年,这座城堡被改为王家监狱。整座城堡占地2670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 高又厚的石墙和8座高30多米的塔楼,四周掘有宽24米的深沟,设吊桥进出。早在16世纪,这里就开始关押囚禁政治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曾两次关押 在这里。在法国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狱已成为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奋然起义,14日,攻占了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 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毁了巴士底狱,在其旧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广场,并把拆下来的石头铺到塞纳河的协和桥上,供路人践踏。1830年,法国人民又在 广场中心建立起一座纪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铜铸成的圆柱体,人称“7月圆柱”,在柱顶端是一尊右手高举火炬的金翅自由神 像,神像左手提着被砸断的锁链象征着获得了自由。在监狱遗址前方立着一块牌子,上写:“大家在这里跳舞吧!”1880年6月,法国将7月14日巴黎人民攻 占巴士底狱这一天定为法国国庆日。
卢浮宫 (Palais Louvre)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 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畔、巴黎歌剧院广场南侧。原是一座中世纪城堡,16世纪后经多次改建、扩建,至18世纪为现存规模。占地约45公顷。早在1546 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决定在原城堡的基础上建造新的王宫,此后经过9位君主不断扩建,历时300余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伟辉煌的宫殿建筑群。1793 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纪念日时,法国“国民公会”决定把昔日的皇宫辟为国立美术博物馆;同年11月18日,卢浮宫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其全 部工程于1857年完成。在卢浮宫口字形正殿的西侧,伸展出两个侧厅,中间的空地形成卡鲁赛广场。宫的东侧有长列柱廊,建筑巍峨壮丽。其画廊长达900英 尺,藏有大量十七世纪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期间许多艺术家的作品。馆藏品达40万件。卢浮宫美术博物馆分为6大部分:希腊和罗马艺术馆;东方艺术馆;埃及艺术 馆;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雕像馆;历代绘画馆。展览按不同流派、学派和时代划分。一层展出雕刻。二层油画,三层是素描和彩粉画。八十年代初,法 国政府实施扩建和修复卢浮宫的“大卢浮宫计划”。
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被视为巴黎的象征。因法国着名建筑师斯塔夫·埃菲尔设计建造而得名。建于1887—1889年。塔高300余米,塔身重达9,000吨,分三层。第一层平台距地面57米,设商店和餐厅;第二层平台高 115米,设有咖啡馆;第三层平台高达276米,供游人远眺,底部面积1万平方米,在第三层处建筑结构猛然收缩,直指苍穹。从一侧望去,象倒写的字母 “Y”。该塔由1.8万余个组成部件和250多万个铆钉构成。有电梯或徒步登塔顶。入夜,塔顶发出转动着彩色探照灯光,防飞机碰撞。塔旁竖立长方形白色大 理石柱,柱顶安放斯塔夫埃菲尔镀金头像。
世界着名步行街,据说,只有走在香榭丽舍大街上,才能真正了解巴黎。也是世界着名的商业区,这条大道东由协和广场向西伸展至凯旋门止,长约2.5公里,两 道8线行车的大马路。每年的国庆,都是在这条大道上庆祝。而一流的服装店、香水店、红磨坊等也集中在这里。靠凯旋门的一段店铺最多。
交通:建议抽一个钟头由协和广场步行至凯旋门,这个区域是巴黎名胜之处。
圣心大教堂
圣心大教堂色彩浑凝,雄伟地耸立在巴黎北部的蒙玛特尔山上,在树丛中看它,真像童话世界里的天堂一样圣洁美丽。该教堂是巴黎建成最晚的大教堂,其风格奇 特,既像罗马式,又像拜占庭式,它的四圆屋顶和一个大圆屋顶是典型的拜占庭建筑风格。圣心教堂不仅是个着名的教堂,也是个游览胜地。由于地势高,人们喜欢 来这里,站在教堂门口,俯瞰巴黎市的全景。教堂周围是古老狭窄的小街道,法国历史上有名的"蒙玛特尔"高地即指这里,当时有许多作家、艺人曾居住在这里。 至今还保持着传统习惯,许多画家来这里当众作画并公开出售他们的作品。
枫丹白露
枫丹白露位于巴黎东南60公里的远郊,有火车通达。这里的森林面积达16855公顷,主要有橡树、山毛榉等。森林中的枫丹白露宫,是法国有名的古迹,这里最初是国王打猎的落脚处,后来逐渐扩大,建成宫殿。
早在1137年之前,大路易六世时,在一个白露的泉旁,就建了一个行宫,供国王打猎休息之用。
16世纪弗朗索瓦一世时建成枫丹白露学校,亨利二世时又建一城堡,17世纪时建成亨利四世宫。路易十四、十五、十六常到枫丹白露打猎,对一些建筑装饰作了 不少调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古堡仍得到保存,只是家具被弄走了。拿破仑很喜欢来此,并称之为"世纪堂"。他还叫人进行了整理。到共和国时,这古堡改 变为博物馆。
在这里可参观法国国王、王后住过的卧室,用过的东西,花园,大森林,鲤鱼塘。还有古堡历史馆。这里有一中国馆,是第二帝国时期欧仁妮王建造的。馆内陈列了一些中国明、清时代的绘画、雕刻和瓷器等。
传说,塘中的亭子是旧时国王与情人幽会的地方。国王怕人看见,只得从水下的通道走过去。
参观枫丹白露别忘了顺便到附近当年有名的巴比松画村一看,或上路旁石头山一玩。
开放时间:9:30-12:30;14:00-17:00
交通:从Gare de Lyon站乘火车或坐专车走A6或N7公路。
电话:01-60-71-50-70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建于十二至十四世纪(1163年至1345年),由MauricedeSul-ly所设计,是法国哥特式教堂经典之作,而且一直是法国的历史舞 台,重要的国家庆典都在此举行,如拿破仑1804年即在此登基。法国大文豪雨果的作品《悲惨世界》曾被改编为“钟楼怪人”拍摄成电影,看过的人耳边仍可听 到钟声在响——巴黎圣母院的钟声。
巴黎圣母院,从哪个角度看都美丽无比,特别是从塞纳河的桥上斜眺,其威严与优雅并存,更是美不胜收。
从巴黎圣母院塔上可观赏到塞纳河(La Seine)上的风光及庞比度假中心。星期天晚上圣母院内还有风琴演奏。
Ⅷ 巴黎圣母院拱门上的一座雕像。。。
1499年,法军入侵米兰,达·芬奇为躲避战乱,移居威尼斯。滞留数月后,又于翌年到达曼图亚,为当地的伯爵夫人、一位酷嗜文艺并广泛收罗艺术珍品的鉴赏家画了几幅肖像,其中有一张素描颇象他后来那一幅《蒙娜·丽莎》的侧面像。1500年4月,达·芬奇再次回到故乡佛罗伦萨。得知兰则塔大教堂的主祭坛需要一幅祭坛画,他表示愿意完成此任务。僧侣们兴奋地把达·芬奇的全家请进了教堂,予以十分殷勤的款待。但达·芬奇久久没有动笔。最后,他完成了一幅素描,就是《圣母与圣安娜》。这幅素描是以寻求人物的明暗调子为准绳来描绘的。画家把圣安娜、马利亚、基督和施洗约翰四人,作为一个融洽欢聚的家庭成员加以集中表现,群像中以圣安娜与圣母的对话形式为主题,表达了一种人间家庭的天伦之情(此画作于1499~1501年间,是在茶色纸上用木炭、淡彩画成的素描,有139×101厘米,现藏伦敦国立画廊)。由于人物感情细腻,相互交叠的身躯也给人以亲密无间的美好气氛。达·芬奇擅长于以炭笔和色粉两种工具交换使用来绘画。他的素描往往形象饱满,光线柔和,立体感极强。画面上好象被蒙上一层薄雾,圣母女两人就在这种雾一般的环境中相对地微笑着。加上画家选用的是青灰色画纸,因而炭笔所形成的朦胧感,又有一种月光下的大气感。1506年(一说1512年左右),达·芬奇回到米兰以后的两年,他又画了同名的一幅油画。这幅画在板上的油画与当年那幅素描虽属于同一构思(油画现藏于巴黎卢浮美术宫,尺寸为168×130厘米),但比较起来显然不如素描来得亲切和诗意盎然些。这主要是人物的安排过分受限于构图,形式感考虑得多了些。在这里,画家让圣母马利亚坐在她母亲的膝上,外祖母圣安娜虽然也很年轻,但仍感到圣母的身躯太大些,她难以承受如此重量。可是圣安娜脸上展现的笑容,是对着眼前那个顽皮的小外孙--耶稣(耶稣正从母亲的手中挣脱下来。想要骑在羔羊身上)而发出的,马利亚倒象坐在安乐椅上那样,毫不介意地伸手要去抱耶稣。这种情绪传递是不很协调的,人物尽管处理得紧凑,却并不显得自然生动。 圣家族这一类圣经题材,在宗教壁画中是最常用的,因人而异,画家们各有自己的表现特色。达·芬奇在这一幅油画上的重点是放在圣安娜这一形象上,尤其是精心刻绘她的脸部表情。尽管这里再一次暴露出他的女性的微笑公式,但作为达·芬奇的现实主义的美学最高理想,他几乎象对待自然界一切未知之谜一样地去追求它。他曾说过:自然是那么博人欢心,那么多形形色色,取之不尽,即便是同一品种的树,也决不会遇到这一棵与那一棵完全相似,……人也不会碰到这一个与另一个丝毫不差的模样
Ⅸ 法国有哪些着名的景点
1、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矗立在塞纳河南岸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于1889年建成,当年建成后的埃菲尔铁塔还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得名于设计它的着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全部由施耐德铁器(现施耐德电气)建造。
它是世界着名建筑、法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巴黎最高建筑物,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 。
2、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法文:Château de Versailles)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是巴黎着名的宫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香榭丽舍大道
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位于卢浮宫与新凯旋门连心中轴线上,又被称为凯旋大道,是世界三大繁华中心大街之一,也被人们称作世界十大魅力步行街。
她横贯首都巴黎的东西主干道,全长1800米,最宽处约120米,为双向八车道,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戴高乐广场(又称星形广场),东段以自然风光为主;两侧是平坦的英氏草坪,恬静安宁;西段是高级商业区,世界名牌、服装店、香水店都集中在这里,火树银花、雍容华贵。
4、巴黎凯旋门
凯旋门正如其名,是一座迎接外出征战的军队凯旋的大门。它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圆拱门,位于巴黎市中心戴高乐广场中央的环岛上面。
这座广场也是配合雄狮凯旋门而修建的,因为凯旋门建成后,给交通带来了不便,于是就在19世纪中叶,环绕凯旋门一周修建了一个圆形广场及12条道路,每条道路都有40~80米宽,呈放射状,就像明星发出的灿烂光芒,因此这个广场又叫明星广场。
5、圣米歇尔山
圣米歇尔山,又称圣弥额尔山,是法国着名古迹和天主教朝圣地,位于芒什省一小岛上,距海岸两公里。小岛呈圆锥形,周长900米,由耸立的花岗石构成,海拔88米。圣米歇尔山是天主教除耶路撒冷和梵蒂冈之外的第三大圣地,历史悠久,自然风光优美。
6、卢瓦尔河谷
卢瓦尔河谷作为法国最大的旅游景区:从卢瓦雷省(le Loiret)的叙利(Sully-sur-Loire)到安茹(Anjou)的沙洛那(Chalonnes-sur-Loire),卢瓦尔河谷提供了一条长达280公里的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