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法国二战为什么输给德国,一个月就投降,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战役就是法国战役了,德国于1940年5月10日开始进攻法国、荷兰、比利时以及卢森堡,而仅仅在6月21日,号称拥有着世界最强陆军的高卢雄鸡,就低下了他们高傲的头颅,向帝国正式宣布投降。然而实际情况更加令人难以置信,德国于5月12日正式开始进入法国本土,而仅仅在5月26日,当敦刻尔克大撤退发生时,法国其实就已经是实质上的沦陷了,法国这个当时军事实力稳稳排在世界前十的大国,却是短短两个星期之内就被德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其作战抵抗意志之薄弱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对于法国为何败亡得如此之快,恐怕举世闻名的马奇诺防线就是罪魁祸首了。这一条法国用了十一年时间,每年花费国防经费的一半投入其中的在当时来说的超现实工程,是人类当时工业设计的巅峰。然而,就是这么一条法国以举国之力修建得固若金汤的防线,却被德国部队简简单单地绕过,并且彻底地和法国本土孤立了起来,只发挥了一点路障的作用……
客观地说马奇诺防线本身虽然不至于坚不可破,但是无疑是当时整个世界最为尖端的筑城工艺的体现,任何军队想要正面突破它,都需要付出极其惨烈的代价和漫长的时间。而法国当时的战略布局就是用这一条防线尽可能地阻碍敌人的进攻,争取足够的时间来组织防御。
要知道理论上完整的马奇诺防线是完全掐断了敌人迂回绕后的可能,只是法国人在开始修建这条防线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条防线超出的预算远超想象,耗费的时间更是令人绝望。无奈之下,法国人只好调整修建计划!
法国色当城东,法国—比利时边界的阿登大森林的南部,法国参谋部认为阿登大森林和莱茵河一样,是安全可靠的天然屏障,在阿登森林之后,便是比利时边境,直达英吉利海峡。这一段防线,法国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再修筑工事,而且法国参谋部认为他们的盟国比利时本身对法国来说就是一处很好的缓冲区,可争取八天时间来组织防御力量。然而这一结论是按步兵行进速度得出的,可当时德国人已经实现了摩托化和机械化。所以,德国军队就是从此处进行突破,抓住了这堪称阿克琉斯之踵的破绽,马奇诺防线这一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马奇诺防线耗费了法国人太多的心血,给了法国人太多虚无缥缈的安全感,甚至成为了他们的精神支柱。当时的法国士兵整日里无所事事,既不作战,也几乎不训练,更不操练那些听都没听说过的步坦协同、空地协同战术。法国士兵每天的工作就是挖一些毫无用处的野战工事,以及享受后方提供的丰富全面的娱乐设施。他们认为德国人必然会在马奇诺防线面前撞得头破血流,这场战争将会是一场“轻松的战争”。直到马奇诺防线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就被孤立,这让当时的法国军队感觉天塌地陷,无所适从,抗意志薄弱到了极致,从而才在短短的两个星期之内就彻底放弃了武装抵抗。
甚至可以说,马奇诺防线的陷落,让近两百万盟军战士成为了德国人的战俘和奴隶,让盟军在整个欧洲的局势彻底崩坏。究其根本,马奇诺防线的诞生其实是法国“大规模进攻”理论和“完全防御”战术思想的体现,是整个法国最高统帅部的军事思想已经彻底落伍的体现。就这样马奇诺防线成为了千古笑柄,从此专门用来形容看似表面坚固,实际毫无价值的东西,而当时的整个法国最高统帅部,也被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贰’ 二战几几年德军被赶出法国
1944年6月6日,诺曼登陆之后,到同年8月25日,盟军占领巴黎,部分德军撤退到德国境内,零星战斗直至同年年底。至此,法国境内德军已基本肃清。
‘叁’ 德国大事年表和二战大事年表
二战历史大事年表
1939年9月1日~9月30日 波德战争
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约150万兵力在2300架飞机和2600辆坦克的掩护下大举进军波兰,二战全面爆发。9月27日,华沙沦陷。30日,波兰宣布投降。
1940年5~6月 德国闪击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并于同月饶过重兵防守的马其诺防线入侵法国。15日,荷兰投降。28日,比利时投降。
1940年5月26日~6月4日 英法比军队33.8万余人(其中法军12.3万人)从法国小镇敦刻尔克撤退回英国。14日,德军占领巴黎。16日,H.P.贝当接任法国总理。17日,德军从侧后推进至瑞士边界,法第2、第3集团军群被围。同日,法政府请求停战,22日与德国签订《贡比涅停战协定》,同意德国占领法国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并宣布退出战争和解除法国舰队武装。25日,法国全面停火。
1940年7月10日~10月31日 不列颠战役
1941年6月22日 德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张)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扩张到最大规模)
1942年5月7日~8日 珊瑚海海战爆发(日军第一次受到挫折)
1942年6月4日~6日 日美在中途岛海域交战 (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 斯大林格勒战役(欧洲战场的转折点)
1942年10月23日~11月4日 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1943年7月10日~8月17日 西西里登陆战役(意大利法西斯末日的开始)
1943年9月8日 意大利投降,墨索里尼下台(轴心国的瓦解)
1944年6月6日~7月18日 诺曼底登陆战役(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5月8日 纳粹德国投降(欧洲战场的“胜利日”)
1945年4月1日~7月2日 冲绳岛战役(日本法西斯最后的挣扎)
1945年8日6日~9日 美国分别向日本广岛和长骑各投下一枚原子弹(核武器首次用于战争)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签署投降书(二战全面结束)
从1939年9月1日开始到1945年9月2日结束,二战打了 整整6年时间,共2000多天。
德国分裂与统一大事简记 (全)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不久,就把德意志国家推上发动对外侵略的道路,并同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日本军国主义结盟,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12月9日,中国在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作战的同时,宣布了同德国处于战争状态。纳粹德国被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所战败,于1945年5月8日宣布投降。
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的雅尔塔开会,商讨有关最后战胜并占领纳粹德国的计划。会议决定由苏、美、英、法四国军队分区占领战败后的德国,废除或没收德国军需工业,将主要战犯交国际法庭审判。
1945年6月,苏、美、英、法4国成立了“盟国管制委员会”,分区占领德国,共同处理涉及德国全局的事宜。柏林市也划分为4个占领区,由“盟国管制委员会”领导下的“盟国柏林城防司令部”统一管理。这是德国分治的开始。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再次会晤并签署了《波茨坦协定》。协定规定设立中、苏、美、英、法5国外长会议,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缔结和约的准备工作;划定德波等国边界;确定苏、美、英、法共同占领德国以及商讨成员国间有关其他问题。
1948年6月20日,美、英、法3国占领区合并,实行德国马克新币制。德国在经济上开始分裂。
1949年5月23日,美、英、法控制区的制宪会议通过《基本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美、英、法占领区宣告成立;同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联占领区诞生。德国正式一分为二。
1952年3月10日,苏联政府就缔结对德和约问题照会美、英、法三国政府,建议立即讨论对德和约问题并尽早建立全德政府、草拟和约。
1955年5月9日,西德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5月14日,民德和苏联及东欧国家8国缔结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构成了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欧洲分裂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从此,东、西德同处于东西方“冷战”、对峙的前哨阵地,互相敌视,互为对手。西德《基本法》要求在自由的自决中实现德国的统一。民德虽然在50年代初曾要求两个德国实现统一,但它后来放弃了这一要求,认为“统一是不现实的”。
1961年8月13日,民德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的一切交通往来。民德1968年通过的新宪法规定:在平等基础上建立和维护两个德国的正常关系和合作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一项要求。但是西德坚持两个德国不互为外国,不承认有两个德意志民族。
进入70年代,东、西德双方敌视、对峙态度有所缓和。1972年5月26日,东、西德政府在柏林签署第一个国家间条约,即关于运输和交通的总协定。
1972年12月21日,西德和民德签署《两国关系基础条约》,确定东、西德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相互之间的正常的睦邻关系,“互设常驻代表机构”等。
1973年9月18日,东、西德同时加入联合国。
进入80年代,随着世界及欧洲局势的发展变化,两个德国的关系也发生了演变。
1984年2月,西德总理科尔和民德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昂纳克在莫斯科会晤并发表声明,强调两个德国的和平共处对欧洲发展起着有利作用。
1985年3月,科尔和昂纳克在莫斯科再次会晤,称双方愿在1972年两德签订的《两国关系基础条约》基础上发展双边关系,决不允许从德意志土地上再次爆发战争。
1987年9月,昂纳克首次访问西德。
1988年9月14日,东、西德再次达成包括过境、扩建高速公路等协议,进一步发展相互交通往来。
1989年3月30日,民德宣布从4月1日起放宽民德人去西德旅游的条件。
1989年8月起,大量民德公民涌入西德。
1989年10月18日,昂纳克总书记宣布辞职,克伦茨接任总书记职务。11月9日,民德宣布开放柏林墙和两国边界。
作者: shamakuai 2006-10-3 12:33 回复此发言
--------------------------------------------------------------------------------
2 德国分裂与统一大事简记 (全)
1989年11月28日,科尔提出实行德国统一的“十点计划”。
1989年12月19日至20日,科尔总理访问民德,两德领导人商定双方之间将建立以经济合作为中心内容的条约共同体。
1990年2月1日,民德部长会议主席莫德罗提出了统一德国的“四步方案”。
1990年2月7日,西德政府向民德建议立即开始有关货币联盟及经济改革的谈判。13日,莫德罗和科尔在波恩举行会谈,双方表示要在欧洲范围内实现德国统一的目标,两国还就建立货币联盟专家委员会达成协议。
1990年2月13日,美、苏、英、法4国和两德外长在渥太华商定,举行“二加四”外长会议,讨论解决有关统一的“外部问题”。
1990年3月18日,民德大选揭晓,德国联盟获胜并组阁。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德梅齐埃出任总理。
1990年5月18日,两个德国签署了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7月1日,该条约正式生效,西德马克取代民德马克,民德在货币、经济和社会领域全面引入西德的现行法律制度。
1990年8月2日,两德政府草签了选举条约,决定于12月2日举行全德大选。
1990年8月31日,两德政府签署关于实现政治统一的“统一条约”。
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4国和两德外长在莫斯科举行第四“二加四”会谈并签署《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条约对统一后德国的边界、军事政治地位、结束4大国对德权利和责任、统一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等作出一系列规定。
1990年9月21日,两德议会批准两德统一条约。
1990年10月1日,英国、法国、美国、苏联和两德外长们在纽约签署一项宣言,宣布停止英、法、美、苏4国在柏林和德国行使权力。
1990年10月3日,两个德国实现统一。
附:我国对德国的关系
1955年4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发表命令,命令中说:“由于希特勒德国发动破坏世界和平的法西斯侵略战争和支持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于1941年12月9日宣布同德国处于战争状态。”命令宣布,“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德国之间的战争状态从此结束,两国之间的和平关系应当建立起来。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德国之间的战争状态的结束并不改变德国的国际义务。同时并不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有关德国的国际协定而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就德国统一问题,我国政府和人民一向同情和理解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愿望。
1990年10月3日,吴学谦副总理在会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韩培德时说:“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一贯理解、同情和支持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统一的愿望。我们尊重德国人民的选择,欢迎德国最终实现和平统一”;中国政府和人民希望德国统一将有利于欧洲和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中国过去同两个德意志国家有着良好的关系,今后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统一的德国加强和发展中德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
【德国大事年表】
西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
西元9年(中国汉朝),日耳曼战胜罗马人。
西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
751-987年 卡洛林王朝800年 查理曼大帝在罗马由教皇加冕称帝。
843年 查理曼大帝的子孙三分帝国,其中东法兰克后来形成德意志国家。
911年 第一个德意志国王康拉德登基,为早期封建国家。
962年 奥图一世(Otto)称帝,建立“神圣罗马帝国”。
1092年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1118年 骑士文化的全盛期。
1241年 汉撒同盟成立。
13世纪中期形成封建割据。
1346年 欧洲流行瘟疫。
1386年 海德堡大学创立。
1415年 捷克宗教改革者胡斯(John Huss)被教廷火刑处死
1450年 古腾堡(Jahannes Gutenberg)发明活字印刷术
1517年 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点论纲,揭开宗教革命序幕。
16世纪发生农民战争。
1618-1648年 三十年战争。
1701年 布兰登堡选侯国取名为“普鲁士王国”
1806年 拿破仑进柏林,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告终。
1815年 拿破仑战败,英俄普奥四国同盟,普鲁士、奥地利崛起,根据维也纳会议组成“日耳曼邦联”。
1835年 德国第一条铁路在纽伦堡与Furth之间通车
1848年 德国各地爆发革命。
1862年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首相。
1866年 普鲁士在“七周战争”中击败奥地利,隔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
1870-1871年 普法战争。
1871年 普法战争结束,德国击败法国,同时兼并了南德诸邦,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以普鲁士国王为皇帝。
1914年 德国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 战败,帝国崩溃,德皇威廉二世退位。
1919-1933年 “威玛共和国”。
1933年 希特勒上台后成立“德意志第三帝国”。
1939年 德国发动二次世界大战。
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战后,根据波茨坦协定,德国由美、英、法、苏联分占,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
1948年6月20日,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
1949年 美、英、法控制的西占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东部的苏联占区相应成立了民主共和国,德国正式分裂为两个国家。
1961年“柏林围墙”建立,柏林分为东、西柏林。
1989年 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前东德国。10月初,许多东德城市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要求放宽出国旅行和争取媒体自由等,东德总统旋即辞职。“柏林围墙”倒塌。
1990年 联邦德国总理科尔(Kohl)提出实现统一两德的计划,1990年10月3日东德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原有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建制改为5个邦,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终告统一。
※ 参考资料来源:高关中着-“德国州市大观”
‘肆’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
敦刻尔克大撤退主要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期。在希特勒闪击波兰的同时,英法对德宣战,但是当时的英法还是眼睁睁地看着德国闪电击败波兰,施行绥靖政策。闪击波兰的成功给了德军还有希特勒极大的自信,因此,紧接着,德军就在紧锣密鼓的制定进攻法国的计划。
法兰西战役第一阶段结束,随后,德军越过索姆河,转向巴黎进军,法军剩余部队土崩瓦解。6月22日,尽管马其诺防线40万大军仍在原地坚持战斗,但法国政府已经没有可用部队继续作战,正式签署投降协议。直到5月27日拂晓,6个精锐的德国装甲师才开始重新前进。5月26日下午6时57分,英国海军部发信号通知多佛:“发电机行动开始。”开始了大规模的营救英国远征军。从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历时9天,总共有338226人撤回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
‘伍’ 二战期间德国战领法国用了多少时间
1940年
2月24日 德最高统帅部批准进攻法、比、荷的作战计划
4月9日 德军入侵挪威和丹麦,丹麦投降
5月10日 德军入侵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卢森堡投降;英国张伯伦下台,丘吉尔组阁
5月14日 荷兰军队停止抵抗,女王流亡英国
5月26日—6月3日 英、法军队敦刻尔克大撤退
5月28日 比利时国王宣布投降
6月10日 德军占领挪威全境;意大利对英法宣战
6月14日 德军占领巴黎
6月18日 戴高乐将军号召进行抵抗并组织"自由法国"运动
6月22日 法德签订康边停战协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灭亡
‘陆’ 二战,德国希特勒怎样像日本一样瓦解法国的
1940年5月10日,在经过了一年“没有交火”的奇怪战争之后,纳粹德国对法国进行了大规模进攻。满怀信心的英法联军按照预定计划对德国实施反击。可是德国的坦克却从英法联军认为根本不可能的阿登山区冲了出来。仅仅一个多月,法国的部队就已经被彻底击溃。1940年6月22日,沮丧的法国将领便在贡比涅森林中的一节火车车厢中在投降书中签了字,希特勒就坐在1918年法德签署停战协定时法方代表福煦元帅坐过的那把椅子上,接受了法国的投降。
可以说,法兰西之战是1918年的脑子和1940年的脑子的战争,是步兵师与坦克师的战争,是步兵部队与机械化部队的战争。德国人的进攻计划,在战前的英法联军“镰刀闪击”方案。
1939年波兰被征服后,希特勒把目光投到了西欧。在希特勒的眼里,要为德国人赢得所谓“生存空间”,要通过战争途径,为德国赚取大量的土地和资源。希特勒对苏联恨之入骨,对社会主义恨之入骨。在他的眼里,不拔掉苏联,是不能算赢得胜利的!但要打掉苏联,消灭他所谓的劣等的苏联人,不得不考虑两线作战的问题。德国是个中欧国家,让世世代代的德国军人最头疼的就是两线作战问题,德国西面的法国和东面的俄罗斯。希特勒认为,要想最终打垮苏联,实现欧洲霸权,就必须先平定西欧。于是就有了1940年对西线的进攻。
德国对法国的侵略最终法案就是“镰刀闪击”,镰刀闪击与以往的法案大大不同,极富创新与冒险。从图中可以看出镰刀闪击的大致内容。德国军队分为A,B,C三个集团军群,最为庞大的B集团军群首先向荷兰和比利时发动进攻,吸引英法军队主力。南面的C集团军群对马奇诺防线实施佯攻,牵制马奇诺防线的守军。之后,集中的德国装甲精锐的A集团军群从阿登山脉发起攻击,在盟军中央打入一个巨大的楔子,之后挥师北上,从侧翼和后方,对盟军主力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现在网上有这样一种误解,认为如果德国当初没有采纳曼施坦因的“镰刀闪击”,而是采用德国最高统帅部最初制定的“黄色方案”,那么德国人将遭到彻底的失败。那么,现在假设的就是德国如果按照黄色方案对法国实施进攻,战争的结果会是怎样,也欢迎大家共同探讨。
假设德国仍以原有兵力实施攻击,投入西线作战的总兵力为136个师(其中包括10个装甲师、4个摩托化师)、2439辆坦克、3700架飞机,另有运输机600架。B集团军司令仍为伯客,A集团司令仍为龙的施泰特,C集团司令官为勒布。如图中的“黄色方案”展开行动,A集团军群将不会有装甲部队。由此,B集团军群的实力将被加强,原本A集团的装甲部队会配属给B集团,而A集团将以步兵为主,配合B集团行动,同时应对法国有可能的在阿尔萨斯和洛林方向的进攻。C集团已原有兵力正面面对马奇诺防线,争取有所突破。而英法军队按照甘默林将军的布雷达变体方案,已阿登地区为轴,向转门一样保持一线,已很长的正面进入比利时和荷兰,直到左翼部队到达荷兰南部的布雷达,形成荷军,比军,法军以及英国远征军的一体防线。盟军统帅部依照原计划,在比利时与德国军队寻求决战。此时,盟军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英国远征军共有135个师(其中法军和英军共有103个师,编成3个集团军群)、3469辆坦克、2000架飞机,并可利用英伦三岛1000多架飞机支援战斗,在兵力上与德军相当。
1940年5月10日,战争爆发,德国B集团军空军首先向盟军的机场,军队集结地域,和重要防御工事进行轰炸。德国空降部队会在荷兰和比利时纵身实施空降。这一方向的进攻会与法兰西战役初期的情形一样,德国的空军的容克轰炸机将瘫痪盟军的机场和交通线,梅塞施密特战斗机将在空中与盟军夺取制空权,并将其击垮。德国空降部队会如期攻占阿尔贝特运河上的艾本艾迈尔要塞。B集团的装甲师将在司徒卡俯冲轰炸机的支援下对荷兰和比利时进攻。很快,在空降部队的配合下,后来赶上的B集团部队将占领整个荷兰。此时,英法盟军将按照原定计划前进在通往比利时的路上。由于爱本爱迈尔要塞很快实现,甘默林的布雷达变体失效。这样的情况下,盟军只有撤退,退出荷兰的计划,在比利时准备防御。综合德国装甲部队在波兰的闪击作战,德国人会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击溃盟军部队,况且德军拥有制空权,盟军部队陷入混乱。按照历史,A集团的部队原本会突破色当和迪南之间的马斯河。之后北上分割包围盟军主力。但此时设想的是,德军的进攻方案是黄色方案。那么盟军和德军将在比利时进行正面的主力决战。可是既使没有A集团的突破,德国也绝对不会陷入被动。作战方案的改变不等于战争形态的改变,不等于双方所尊奉的军事理论的改变。根据德国人的一贯做法,就如同在苏德战场的常用伎俩,会组织装甲部队进行钳形突击。德国的右翼部队极有可能沿着海岸线与左翼的部队对盟军进行分割包围。整个B集团的左翼将有A集团保障。战争时间很难确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盟军溃败的速度不可能向实际中的那么快,达到这种程度可能需要超过两个月的时间。盟军的撤退方向也将不是敦刻尔克,而是法国内陆,巴黎方向。那么,着名的敦刻尔克计划可能大大缩水。之后的求和实际发生的战事大大不同。但是综合德军在敦刻尔克撤退之后在法国南部发生的战事来看,盟军早已没有主动权,只能通过环形防御进行抵抗。所以德军依旧会取得胜利,只是战争时间会长达数月,德军的损失也会成倍增加。
‘柒’ 当德国从法国撤离时,为何希特勒要下令炸毁巴黎
由于肖尔铁茨上将的违抗命令,法国巴黎,尤其是埃菲尔铁塔和巴黎圣母院才能保存下来。因为他的决策,巴黎,以及众多的人类艺术品才能保存下来。一向以服从命令着称的他,违背了希特勒炸毁巴黎的命令,后来甚至被法国授予纪念章。
战争没有人性,但是人类有,或许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是军人也能够明辨是非,能够违背希特勒的命令,保存下人类的结晶的肖尔铁茨上将,在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个英雄呢。
‘捌’ 二战中德国什么时候投降的
1945年5月9日,德国签订投降书,宣布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利坚合众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8)德国什么时候从法国撤退的扩展阅读:
战争经过
1939年9月,波兰覆亡。 苏联趁德军侵入波兰之际,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了所谓的“东方战线”。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称“白色闪电”)。4月9日攻击丹麦和挪威,5月10日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
1940年5月,英法联军在法国进行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军队大部分撤入英国境内,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的力量。
1940年6月,德国对法国发动了总规模的进攻,意大利也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6月 22日,法国投降。
1940年7~10月,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命令(海狮计划)。德军对英国发动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 企图迫使英国屈服。 丘吉尔首相领导英国军民奋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德国遭到了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首次失败。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德国军队以550多万人、4000多辆坦克和近5000架飞机的强大兵力,分为三路,突然向苏联发动全面的进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苏联军队猝不及防,节节失利,苏联大片领土沦陷,苏联军队和武器装备也损失惨重。
‘玖’ 二战中法国从战争开始到投降多长时间
10个月。二战中法国从1939年9月对德国宣战,1940年6月22日法国向德国投降,共10个月。
1939年9月1日,德军集中强大的兵力,在大批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波兰军队奋力抵抗,但军队陈旧的武器装备和落后的战术,根本无法抵挡德国法西斯的“闪电战”。
波兰军队节节败退,很快大片土地沦陷。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6月22日,法国在贡比涅森林中的雷通签署了向德国投降书。
(9)德国什么时候从法国撤退的扩展阅读
根据停战协定的条款,德国将占领法国北半部以及法国的大西洋沿岸地区。法国军队将被解除武装并予以遣散。法国将支付德国占领军的费用,所有的德国政治难民将交还给德国。法国新总理菲利浦·贝当元帅接受了这些条款。许多法国人立刻指责说这些条款太刻苛。
法国作家安德鲁·盖德写道:“昨天当我们听到贝当在电台的讲话时,我们几乎完全处于一种麻木状态。这是一场肮脏的诡计。把半个法国拱手让给德国人之后,怎么能说法国未受损害呢?”
贝当任新政府总理不到一周。保罗·雷诺因拒绝与希特勒签定停战协定而辞职之后,由贝当组成了新的内阁。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他雄辩的讲演中,呼吁法国坚持抗击希特勒的战斗。但贝当对此毫不理会。
丘吉尔在对议会发表的演讲中说:“如果我们勇敢地抵御希特勒,整个欧洲就会解放,全世界便可走上阳光灿烂的广阔原野。但是如果我们失败了,整个世界包括美国在内,包括我们所熟悉所关切的各国,将陷入一个新黑暗时代的深渊。”
丘吉尔意识到他的讲演不能阻止德国人的侵略。因为他也承认,法国战役已经结束,英国战役即将开始,西方文明的存亡在此一战。
‘拾’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为什么投降德国
戴高乐第一次在伦敦向法国发表广播演说,呼吁同胞在他的领导下继续抗战。6月25日,创建并领导法兰西民族委员会(后改称自由法国政府,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7月14日法国的国庆节,戴高乐将军检阅了首批“自由法国”的战士。一周以后,首批“自由法国”飞行员参加了对鲁尔区的轰炸。1943年自由法国总部从伦敦移到阿尔及尔,就任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1943年5月,共产党等16个政党团体在法国国内共同组建了全国抵抗运动委员会,戴高乐派往国内的代表让穆旦担任第一届主席。到44年3月,法国国内各抵抗组织的武装力量联合为统一的内地军,戴高乐的海外军团主要由从敦克尔刻撤退英国的军队和爱国人士、北非反正军队组成,随盟军和德军进行战斗,军队编制组成达到集团军级。很多战士远赴苏联,支持抗德,如大名鼎鼎的“诺曼底”飞行团等。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后3天回到巴黎,任临时政府主席兼国防部长。1945年5月,德国投降,戴高乐以法国临时政府的名义,和盟军一起接受德国投降,并拥有对德占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