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晚清输了甲午海战后,俄德法为何要把军舰开到日本近海进行威胁
法国在甲午战争爆发时拒绝追随英国发表中立声明,黄海海战失败后清廷向列强要求调停,英国率先响应,推出偏袒日本的调停方案,而法国则在和沙俄协商后由外长阿诺托Albert Auguste Gabriel Hanotaux发表了回绝声明,表示不支持英国的调停方案。
1894年11月5日,阿诺托和俄方协商后,决定改变立场,从局外不干涉转为支持清朝议和条件,压迫日本让步,12月15日施阿兰建议法国派遣两艘军舰赴远东,一艘停泊澎湖,另一艘停泊舟山,目的是阻止日本进一步入侵中国。
三国干涉还辽的主角是沙俄
沙俄干涉甲午战争的目的非常直白——染指辽东和那个啥半岛,就必须把日本人挤走。
德国最初对远东的这场战争并没有太大兴趣,前期并没有什么行动,之所以在1895年转而参与三国干涉还辽,是因为德皇威廉二世受了法国、沙俄的引诱,想借此染指中国的胶东半岛,因此在“烟台耀武”行动中仅象征性地派出一艘“伊力达斯”(SMS Iltis,也称“鸡貂”号,甲午海战时停在仁川港)号参与。但战后德国舰队表现活跃,1897年11月占领了胶州湾,再往后就是人们所熟悉的青岛德国油纸包传说了……德国舰队在胶州湾一直待到一战,最终又是日本取而代之并占领了青岛,再后续,就是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五四运动了。
德国军舰“伊力达斯”号其实只是一艘小型炮舰
德国军舰同样未直接靠近日本本土(伊力达斯号靠近日本是因为甲午战前它就在那一带访问),它派军舰掺和的目的,是想趁火打劫占据青岛——而且这个目标它在两年后实现了。、
㈡ 二战中 法国投降后它的海军去哪里了
1940年5月10日,德军入侵比利时、荷兰,英法联军投入战斗,西欧战役打响。但是素有欧洲大陆第一强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成功拖住德军四年之久的法军,在二战中仅支撑了50作天就放弃了抵抗,于1940年6月22日晨,在巴黎郊外贡比涅森林福煦元帅的专车上与德国代表团签订了>。根据停战协定,法国将大半的法国领土,所有大西洋岸的口岸基地,重要的工业和富饶的农业区交给德国占领,而法国维希政府只保留南部法国与法属北非的殖民地,由维希法军进行管理,并不许通敌。针对法国海军,协定第八条更是直接规定:法国舰队除为了保卫法国殖民地利益及维希控制的领土而留置那一部分外,应一律“在指定的港口集中,并在德国或意大利监督下复员或解除武装。”希特勒之所以没有直接征用法国的海军力量,一方面考虑到法国民众非常强烈的民族感情,另一方面,大片的法属北非的殖民也需要力量去防守。与其自己派兵,不如让法国人自己来守。他并不害怕维希法军投降盟军,国为他手里握有重大的砝码,那就是留给法国人自治的半个法国疆土。根据这条协定,法国海军——这支世界第四大海军,主要集中在土伦、阿尔及尔、奥兰港和卡萨布兰卡等几个港口。它的不幸,也由此开始……
这时的法国海军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尚未施展拳脚,就已经没有了敌人,也失去了盟友,何去何从的问题困扰着法海军的灵魂人物达尔朗海军上将。为了法国的军舰上还能飘扬法国的军旗,为了保留法兰西的半壁江山,也为了法国人最后残存的尊严,他选择了服从维希政府,驻守法国南部港口及北非殖民地。
但是法国海军的选择让作风非常强硬的英国首相邱吉尔大为不满,他不能容忍强大的法国海军力量有一天成为威胁英国本土或威胁其海上运输线的可能性存在,要么拥有它,要么消灭他。于是在他的授意下,英国制定了旨在夺取和控制法国海军,代号为“弩炮计划”军事行动。
行动在三个区域先后展开:
6月24日,法德停战协定签定后第三天,英国海军突袭停泊在英国朴次茅斯和普利茅斯军港的法国军舰,解除其武装,并接管舰队;
7月3日,在法属西印度群岛,,当地法国舰队与美国达成协议,解除了武装; 如果说前两区域还算顺利,激战出现在了法海军主要集结地的北非海岸的奥兰和米尔斯克比尔军港。皇家海军“H舰队”在萨默维尔海军中将的指挥下,将法国舰队围堵在军港内,提出条件:要么加入英国开展对德作战,要么六小时内自行凿沉所有舰船。
高傲的法国人既不想臣服于德国,更不想屈服于英国,他们拒绝了英国人的条件。英国皇家海军开始进攻,法军在让·苏尔海军上将指挥下奋起还击,这就是着名的米尔斯克比尔大海战。毕竟英军有备而来,而且海空军力量更强一筹,法海军损失惨重,包括3艘战列舰在内的一大批舰艇被毁,1297名法国水兵被打死, 341人受伤。而更令法国人无法接受的是,打败他们的德国人尚且允许法国人保留自己的海军,而几周前还并肩做战的盟友英国人却要对法国人赶尽杀绝,颜面扫地。这一事件激起了法国人的公愤,导致贝当政府断绝了与英国的外交关系。达尔朗当即下令采取报复措施,轰炸了英军在直布罗陀的基地。
但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弩炮计划”执行后,法国海军虽实力大损,“黎赛留”号战列舰的存在仍使英国海军并不放心,在1940年9月,英国对在北非达喀尔的法国海军舰队又发动了“威吓”行动。在达喀尔战役中,驻达喀尔的法军舰队得到了炮台和本土赶来的巡洋舰队的有力支援,击伤了英国驱逐舰三艘,重创了“坚决”号战列舰。法国也有两艘驱逐舰被烧毁和搁浅,“黎赛留”号战列舰被创。达喀尔之战法军取得了胜利,但英国也完成了最主要的目标——“黎赛留”号战列舰被创。英国不再面临来自法国的海上威胁。
米尔斯克比尔战役和达喀尔战役,也使英法这对昔日的盟友反目,法海军视英国为宿敌。
在相对沉寂了两年左右,时间转眼到了1942年,美英两国共同制订了在法属北非登陆的“火炬”作战计划,计划以此为跳板,进攻意大利,实现反攻欧洲大陆的目的。两国特混舰队在1942年11月8日分别于法属北非的阿尔及尔、奥兰,卡萨布兰卡地域登陆。在登陆过程中,遭到了对英军极度仇恨的法国海军的猛烈还击。在阻止盟军登陆的战斗中,法军损失了1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7艘鱼雷艇,10艘潜水艇, "让?巴尔"号战列舰也被重创,伤亡达3000人。事情的转机又发生在达尔朗身上,这时的达尔朗,已经是维希政府三军总司令。出于对德国人的极度憎恨,而这种憎恨超过了对英国人的恨,他命令法属北非各地立即停火,并下令在土伦和达喀尔的法军剩余舰队迅速开往北非。但是,在土伦的法国舰队不愿与英国舰队一同作战,他们无法原谅英国人在米尔斯克比尔和达喀尔所犯下的罪恶,土伦舰队司令拉博德海军上将坚决拒绝了达尔朗要求。英国人为他们当年的行动付出了代价。
与此同时,法属北非各地立即停火的消息传到德国,法国人的投降激怒了希特勒,他立即下令占领全部法国,并计划夺取在土伦的法国舰队。面对德国人的包围,高傲的法国海军拒绝了英国人的援助,他们不愿意向敌人屈服,不论他们是德国人还是英国人,他们选择了一条最悲壮的方式——自沉。包括3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17艘驱逐舰,16艘鱼雷艇,16艘潜水艇,7艘通讯舰,3艘侦察舰,以及60多艘运输舰、油船、挖泥船和拖船在内的法国舰队全部自沉。这支曾经是世界第四的海军用充满悲壮色彩的自我毁灭实践了自己的誓言,也捍卫了自己的荣誉。法国人的高傲决定了他们不会向自己的敌人投降,法国海军的荣誉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此后不久达尔朗上将被刺杀,法国海军最后的骄傲就仅仅剩下了"黎塞留"号,这艘法国最好的战列舰在美国的调解下,于1942年底,与自由法国达成和解:由美国买下整修后投入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战功显赫并于战后归还法国政府。这也算是法国海军最后的尊严吧。
㈢ 二战中, 法国投降后它的海军去哪里了
准确地说,是英国海军解除了法国海军的武装。
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有200多艘法国海军各型舰艇撤退到英国各港口,1940年7月3日英军突然解除了他们的武装,基本没有发生交火。
不过在地中海的米尔斯克比尔海军基地,驻留的法国舰队主力战舰被占有压倒优势的英国舰队击沉,受创的战舰也凿沉或搁浅。
英国海军之所以这样做是由于米尔斯克比尔海军基地驻留的法国指挥官在维希政权和盟国之间摇摆不定。
㈣ 法国军舰要走琼州海峡行吗
不经我们允许是不行的。因为琼州海峡南北最大宽度39.5公里,最窄19.4公里,平均宽度29.5公里。而领海是12海里,大约22公里,海峡两头都是我们的,那就是约44公里的领海,所以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我们不允许别国的船不许通行,更别说军舰了。
㈤ 二战德国在土伦抢到法国的军舰了吗
抢到了,但是跟没抢到差不多,法国海军将所有军舰不是自沉就是烧掉了,包括3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15艘驱逐舰,13艘鱼雷艇,6艘运输船,12艘潜艇,9艘巡逻艇,19艘辅助船只,1艘训练舰,28艘拖轮和4艘吊驳,还有4艘潜艇逃到了阿尔及尔和其他国家,德国人只俘虏了3艘已经解除武装的驱逐舰。
㈥ 1782年9月上旬,法国军舰“维尔·巴黎”号去了哪里
1782年9月上旬,在威尔逊船长指挥下的高大的法国军舰“维尔·巴黎”号突然掉头向“肯陶洛斯人”号船相反的航向驶去,一个小时后便不见了,后来再也没有出现,它连同船上的800人都失踪了。这艘大船失踪成为海上最神秘的事件之一。
㈦ 法国德国的军舰在南海越南为啥不管
苏联解体之后,越南开始亲西方国家,他们把西方国家在南海航行认为是怼中国,是替越南撑腰。
㈧ 二战法国陆军一败涂地,但强大的法国海军跑哪儿去了
二战中的法国海军 高贵的悲壮!
1940年5月10日,德军入侵比利时、荷兰,英法联军投入战斗,西欧战役打响。但是法军,在二战中仅支撑了50作天就投降了,于1940年6月22日晨,在巴黎郊外贡比涅森林福煦元帅的专车上与德国代表团签订了,根据停战协定,法国将大半的法国领土,交给德国占领。
针对法国海军,协定第八条更是直接规定:法国舰队除为了保卫法国殖民地利益及维希控制的领土而留置那一部分外,应一律“在指定的港口集中,并在德国或意大利监督下复员或解除武装。”法国海军——这支世界第四大海军,主力主要集中在土伦、阿尔及尔、奥兰港和卡萨布兰卡等几个港口。法国海军的高贵与悲壮,也由此开始……
这时的法国海军的灵魂人物达尔朗海军上将。为了法国的军舰上还能飘扬法国的军旗,他选择了服从维希政府,驻守法国南部港口及北非殖民地。
但是法国海军的选择,让作风非常强硬的英国首相邱吉尔大为不满,他不能容忍强大的法国海军力量有一天成为威胁英国本土或威胁其海上运输线的可能性存在,要么拥有它,要么消灭他。于是在他的授意下,英国制定了旨在夺取和控制法国海军,代号为“弩炮计划”军事行动。
行动在三个法国海军主力驻泊的区域先后展开:
6月24日,法德停战协定签定后第三天,英国海军突袭停泊在英国朴次茅斯和普利茅斯军港的法国军舰,解除其武装,并接管舰队;7月3日,在法属西印度群岛,,当地法国舰队与美国达成协议,解除了武装;
如果说前两区域还算顺利,激战出现在了法海军主要集结地的北非海岸的奥兰和米尔斯克比尔军港。皇家海军“H舰队”在萨默维尔海军中将的指挥下,将法国舰队围堵在军港内,提出条件:要么加入英国开展对德作战,要么六小时内自行凿沉所有舰船。
高傲的法国人拒绝了英国人的条件。英国皇家海军开始进攻,法军在让·苏尔海军上将指挥下奋起还击,这就是着名的米尔斯克比尔大海战。仓促应战的法军损失惨重,包括3艘战列舰在内的一大批舰艇被毁,1297名法国水兵被打死, 341人受伤。这一事件激起了法国人的公愤,导致贝当政府断绝了与英国的外交关系。
米尔斯克比尔战役和达喀尔战役,也使英法这对昔日的盟友反目,法海军视英国为宿敌。在相对沉寂了两年左右,时间转眼到了1942年,美英两国共同制订了在法属北非登陆的“火炬”作战计划,反攻欧洲大陆。
这时的达尔朗,法属北非各地立即停火,并下令在土伦和达喀尔的法军剩余舰队迅速开往北非。但是,与此同时,消息传到德国,希特勒立即下令占领全部法国,并计划夺取在土伦的法国舰队。面对德国人的包围,高傲的法国海军拒绝了德国人的劝降,他们选择了一条最悲壮的方式——自沉。包括3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17艘驱逐舰,16艘鱼雷艇,16艘潜水艇,7艘通讯舰,3艘侦察舰,以及60多艘运输舰、油船、挖泥船和拖船在内的法国舰队全部自沉。这支曾经是世界第四的海军用充满悲壮色彩的自我毁灭实践了自己的誓言,也捍卫了自己的荣誉。
此后法国海军最后的骄傲就仅仅剩下了"黎塞留"号,这艘法国最好的战列舰在美国的调解下,于1942年底,与自由法国达成和解:由美国买下整修后投入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战功显赫并于战后归还法国戴高乐政府。
当黎塞留号的法国舰旗,再次迎风飘扬的时候,法国海军悲壮也终于得到了尊敬与报偿!
㈨ 请问1940年英国皇家海军摧毁当时世界上第四大舰队法国舰队的具体过程和伤亡数字
黎塞留号:
1940年7月8日,以“竞技神”号航母为核心的英国舰队袭击了达喀尔。“黎塞留”号作为打击的首要目标,遭到从“竞技神”号上起飞的“剑鱼”鱼雷机的攻击。但“剑鱼”投放的450毫米鱼雷收效甚微。
1940年9月23日,英国皇家海军派遣“巴勒姆”号和“决心”号3艘战列舰再次光临达喀尔,目的仍旧是摧毁法国这艘最强大的战列舰。锚泊状态的“黎塞留”号用主炮奋力还击,达喀尔的海岸炮台也对英国舰队进行炮击。在与这2艘3.2万吨,装备15英寸主炮的英国战列舰的交火中,“黎塞留”号再次被击伤,好在装甲厚实,没有伤筋动骨。战斗中,英国“决心”号战列舰被击伤。迫于海岸炮台的强大火力,为避免更大的损失,英国舰队不得不撤出战斗。
1942年底,自由法国与“黎塞留”号舰员最后达成和解:名义上由美国将’“黎塞留”号买下,在美国接受整修后投入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战后再归还法国政府。
1943年1月16日,“黎塞留”号抵达纽约,接受改造。
1945年初,在长达半年的海岛登陆作战中,“黎塞留”号与美国“衣阿华”号、“北卡罗来纳”号等舰并肩作战。1945年8月,“黎塞留”号参加了对日本沿岸港口与城市进行炮击,1945年9月2日,“黎塞留”号参加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1959年“黎塞留”号退出现役,先是在布雷斯特作为船员训练舰使用,1964年作为废钢出售,最后在意大利拆船厂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