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法国 作家的地位如何
这个问题比较雷人呀,作家也分很多种吧。知名的,不知名的。通俗的,畅销的。反正总的来说,法国作家的分类比国内要细,因为读书的人比国内多,各人的口味也不一样,各类作家都有自己的FANS,不过,也要是有点真才实学的。靠炒作的作家一般也就是过眼的烟云了。不过,中国作家在法国想混得好就比较难呢,语言的原因。这两年中国题材的小说是开始越来越多人去看了。但是大多是翻译得不错的。有一个中国女作家直接用法语写小说的,她也出了不少书了,还是比较有名的。
㈡ 法国杰出的文学家有哪几位
㈢ 为什么法国着名作家会如此之多
除了法国作家之外,英美也有很多这种所谓的世界文学名着,我自学过英美文学,这些作家的书也很有名,各大书店肯定都有,比如说莎士比亚,海明威,夏洛蒂。而且自中法文化年开展以来,中法关系一直都很好。那时候中俄关系很好的时候,到处都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如果现在在书店里真的都多放了点法国的书也是情有可原。说实话,我觉得这种书读过就行了,虽然是经典,但是与我们没什么太大关联,毕竟那时候的书,讲的是他们的历史政治,对我们没什么帮助。除非是专业或工作的需要,这种书都现在都成了儿童读物,青少年读物了。
㈣ 和居里夫人来自来到同一国度的伟大作家是谁
法国大作家很多,着名的有雨果 、莫泊桑、大仲马、艾米尔.佐拉等等。
㈤ 雨果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其文学地位之高,这是为什么
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只不过他却没有母亲身上那一种骄傲的特性,他的性格比较坚毅,无论遇到再大的事情,仿佛都有着自己的主见,不会受任何人的束缚。在上中学的时候,他就很喜欢作诗,但老师从来都不喜欢他写诗,于是就给他出特别多的练习题控制他写诗,不过这也没有阻碍他写诗的道路。
㈥ 在世界历史上,为什么英国和法国那么出名啊很多地区的人从小就听说过英国,法国。包括我也是
LZ您好
英法两国是西欧相当早就统一的国家(本来还有一个更古老的东罗马帝国结果晚节不保)。而英法两国在封建主义时代就以相爱相杀着名。百年战争,圣女贞德之类的故事就是出自这两家恩怨。
后来,英法两国又先后出现资产阶级革命,紧跟着荷兰成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同时期的德国,意大利等还在封建割据)
在这一过程中,二者外加西班牙等,还开辟了很多海外殖民地。其中英国在中外近代史中的作用更大一点(关键词:东印度公司,鸦片战争,香港………)
法国的关键词也很多,譬如巴士底狱,拿破仑,巴黎公社……
因为资产阶级运动开展得早,文化历史两国也很繁荣,英国可以列出莎士比亚,雪莱,狄更斯等,法国作家就更多了,托尔斯泰,福楼拜,莫泊桑,巴尔扎克……
古典物理,近代化学这两国出了什么名人那就更不胜枚举了
二战中,二国什么关系就不讲了……
现而今,壳牌,劳斯莱斯,汇丰银行等都是英国着名的跨国企业,法国对应则有家乐福,标致等等。
可以说,这两个国家是上一个千年里,曝光率最高的国家,为人熟知不奇怪
㈦ 为什么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被誉为“法国现代小说之父”
我们都知道法国巴尔扎克他最大的成就就是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父,那么他为什么会被称作现代小说之父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具体的讲一讲。
最后,巴尔扎克非常的执着,顽强又坚持不懈,他的毅力是非常惊人的,在他面临有巨额的欠款之下,他还能够顶住压力,没有放弃,也没有自甘堕落,而是发誓要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所以这一点也是令我们大家都很敬佩的。他的代表作有很多,如《贝姨》,《邦斯舅舅》,《伏脱冷最后的化身》,《苏城舞会》,还有1934年发表的《高老头》,也是他众多小说当中很优秀的作品之一。
㈧ 莫泊桑为什么能成为法国着名的作家
歌者以歌闻名,
舞者以舞着称。
莫泊桑之所以成为作家,自然是以他的作品闻名于世,他的小说语言平实,然而描写却无比精准,在没有太多花巧的简单叙述之中,一个个故事完美的表达。
而且,个人觉得,莫泊桑最值得骄傲的是他的短篇,众所周知,写短篇要比长篇来的难,因为字数缩短,要表达却可能还是那么多的东西,对于作者文采构思的考量可见一斑。
建议楼主去看看莫泊桑短篇小说集,不要只局限在他的一些成名作,肯定会有所斩获。
㈨ 法国历史上着名作家
0、巴尔扎克、小仲马、莫泊桑、福楼拜
1、伏尔泰的着名哲学作品有《哲学通信》《牛顿哲学原理》和《形而上学论》,文学作品有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少女》及悲剧《俄狄浦斯》和哲理小说《老实人》等;
2、卢梭的主要作品有哲学着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社会契约论》,小说《爱弥尔》《新爱洛绮丝》,还有《忏悔录》等。
3、伏尔泰和卢梭先后于1891年和1894年被补行国葬,并迁葬在先贤祠最显要的位置。
4、雨果主要通过《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和《九三年》等而为人所知,小说家的盛名压倒一切——其实,作为诗人,他在诗坛上地位空前,享有“法兰西诗圣”之誉;作为戏剧家,他与莎士比亚、高乃依、拉辛构成世界四大戏剧家;作为政治人物,他身为保皇派时官拜贵族院议员,身为共和派时是制宪议会议员,坚决反对路易•拿破仑称帝,被迫流亡国外十九年;作为社会活动家,他高呼要从社会生活中消灭贫穷,坚持为巴黎公社社员辩护,多次要求赦免公社社员。1885年5月22日,雨果逝世。6月1日,法国政府举行国葬,葬礼上鸣炮二十一响,二百万人为他送葬。按照他的遗嘱,人们用穷人的马车运载遗骸下葬。他死后直接被送入先贤祠,是唯一死后直接入先贤祠的作家。
5、左拉同样以小说创作而为人所熟知,其代表作《卢贡—马卡尔家族》由二十部长篇小说组成,其中重要的有《萌芽》《娜娜》《金钱》和《崩溃》等,形象地描绘了第二帝国(1851—1870)时期法国生活的各个方面。1902年9月29日,左拉因煤气中毒在自己的寓所去世。1908年6月,法国政府以左拉生前对法国文学的卓越贡献,为他补行国葬,并使之进入先贤祠。
6、被补行国葬最轰动法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是大仲马。他自学成才,一生所写着作达三百部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着称于世,被俄国着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称为“一名天才的小说家”,他也是马克思“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代表作《三个火枪手》和《基度山恩仇记》从发表之日起至今,一直拥有大量的读者。2002年7月24日,是大仲马诞生二百周年,法国政府作出一个非常决定,给大仲马补办国葬,由希拉克总统主持的国葬仪式向全球转播,将大仲马从他安睡了一百三十二年之久的家乡小镇维莱科特雷移葬巴黎的先贤祠。
7、贡斯当,着有长篇小说《阿道尔夫》,带有自传性质。他同时是着名的政治家和政论家。作为政治家,他反对过雅各宾派专政、拿破仑和波旁复辟王朝,是法国自由派的领袖人物。作为政论家,所着《适用于所有代议制政府的政治原则》和《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之比较》等书所表达的宪政思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1830年7月革命后不久,贡斯当逝世,法国于该年的12月12日为其举行了国葬。
8、法朗士,法国着名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黛依丝》《诸神渴了》《天使的反叛》和《当代史话》等长篇小说。1921年,因为“法朗士以其令人敬佩的才智,用一种看似简单明了而又最优雅的古典风格表达他对人类虚伪的抨击和对人类痛苦的同情”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此外,他还是着名的文学评论家,“优秀的批评家就是这样一种人,他把自己的灵魂在许多杰出的作品中的探险活动加以敍述”即其传世名言;他也是着名的社会活动家,德雷福斯事件发生后,他与左拉一起参加了为德雷福斯伸张正义的斗争。1924年10月12日法朗士逝世,法国政府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国葬。
9、瓦雷裏,象征派诗人和理论家。主要诗集有《年轻的命运女神》《幻美集》和《海滨墓园》等。他的诗耽于哲理,倾向于内心真实,往往以象征的意境表达生与死、灵与肉、永恒与变幻等哲理性主题,被誉为“二十世纪法国最伟大的诗人”。1945年7月20日瓦雷裏逝世,根据戴高乐将军的建议,法国为其举行了隆重国葬,其骸骨遵其遗嘱葬于他的故乡塞特市海滨墓园,墓碑上铭刻着他的两句最得意的优美诗句:“放眼眺望这神圣的宁静,该是对你沉思后多美的报偿!”
10、科莱特,着名小说家,代表作品有《西多》《动物的对话》《流浪的女人》等。她又是一名十分活跃的演员和记者,作为记者,她利用媒体的技巧,使她与既令人不快、又充满诱惑的美好时代融为一体,被称为“法兰西的国宝”。1954年8月3日柯莱特逝世,法国政府为她举行了国葬,将她埋葬在着名的贝尔拉雪兹公墓裏。
11、赛采尔,他是一位黑人,法国海外省马提尼克岛人,1936年开始写作,重要诗集有《返故乡纪事》《神奇的武器》《太阳被割的脖子》《失落的身体》《钉马掌》《地籍》《我,片状的》和《诗歌》等。此外,他还着有《奴役与殖民》和《殖民主义论》等关于奴役与殖民的书,曾在法国、非洲和全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他也是享有崇高威望的政治家,曾任法国国民议会马提尼克籍议员近五十年,创下法国议会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最长“议龄”纪录;担任法兰西堡市市长更达五十六年之久。2008年4月17日他在马提尼克岛去世,终年九十四岁。4月20日,萨尔科奇总统亲自率领七千公里以外的法国本土的大批政要到马提尼克岛的法兰西堡为他举行国葬仪式,各在野党主要领导人也参加了仪式,加勒比海各国和非洲许多国家也派来了代表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