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为什么红十字会出征法国

为什么红十字会出征法国

发布时间:2022-04-29 06:25:31

A. 红十字历史背景简短

红十字会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总部设于瑞士日内瓦的人道主义机构。根据《日内瓦公约》以及习惯国际法的规定,国际社会赋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独一无二的地位,保护国内和国际性武装冲突的受难者。这些受难者包括战伤者、战俘、难民、平民和其他非战斗员。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起源

直至19世纪中叶,对于伤亡人员,仍然缺乏一个有组织且健全的军队护理体系,也没有任何安全且受保护的机构来收容并治疗战场上的伤者。

1859年6月,一位名为亨利·杜南的瑞士商人去意大利会见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希望与其探讨在当时法国占领的阿尔及利亚开展贸易时所遇到的困难。6月24日傍晚,当杜南先生途经一个叫索尔弗利诺的小镇时,他目睹了奥地利-撒丁交战的索尔弗利诺战役。仅仅一天之内,竟约有4万名交战双方的战士在战场上战死或受伤。亨利·杜南震惊于战争的可怕后果,受伤战士的痛苦以及几乎完全没有急救和基本护理的现实。他彻底放弃了原先旅行的目的并数天来完全投入到帮助救治和护理伤者的工作中。他动员当地百姓不带歧视地提供援助,成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救济援助规模。回到日内瓦的家中,杜南决定撰写一本名为“索尔弗利诺回忆录”的书,并于1862年自行出资出版。他将这本书送到整个欧洲主要的政治和军事领导者手里。除了生动描述了他在1859年索尔弗利诺的亲身经历外,他还积极主张组建一个在战时帮助照顾受伤战士的国家志愿救济组织。此外,他也呼吁大力发展国际公约从而为在战场上受伤的人以及救护人员和战地医院提供保护并保证他们的中立性。

1863年2月9日,亨利·杜南与日内瓦知名家族中的四位主要人物一起在日内瓦创建了“五人委员会”,作为日内瓦公共福利协会的调查委员会。他们的目的是分析杜南设想的可行性,召集国际会议并讨论这些设想的实施。这一委员会的成员,除杜南以外,分别是律师兼日内瓦公共福利协会主席古斯塔夫·穆瓦尼埃;具有丰富经验的战地外科医生路易·阿皮亚;阿皮亚的朋友兼同事,来自日内瓦保健和卫生协会的泰奥多尔·莫努瓦;还有一位知名的瑞士将军纪尧姆-亨利·杜福尔。八天之后,五人决定将委员会更名为“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1863年10月26-29日,由委员会召集的国际会议在日内瓦举行以讨论如何制定改善战地医疗服务条件的可行措施。与会者共有36名:18名政府正式代表,6名其他非政府组织的代表,7名非正式外国代表,以及5名国际委员会成员。委派正式代表参会的国家和王国有:巴登、巴伐利亚、法国、大不列颠、汉诺威、黑森、意大利、荷兰、奥地利、普鲁士、俄国、萨克森、瑞典和西班牙。于1863年10月29日获得通过并载入会议最终决议的建议包括:

1、成立国家伤兵救护协会;
2、对伤兵的保护及其中立性;
3、在战地开展救护援助的志愿队伍的使用;
4、召集补充会议将这些理念载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中;并且引入一个战场医务人员普遍使用的独一无二的保护性标志,即带有红十字的白色臂环。

仅仅一年之后,瑞士政府邀请所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巴西和墨西哥等国的政府参加正式的外交会议。16个国家共派出26名代表来到日内瓦。1864年8月22日,大会通过了日内瓦第一公约“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境遇” 。12个国家和王国的代表签署了公约:巴登、比利时、丹麦、法国、黑森、意大利、荷兰、葡萄牙、普鲁士、瑞士、西班牙和符腾堡。公约包含10项条款,第一次建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则,为武装冲突中的伤兵、战地医护人员和特定人道机构提供保护并保证他们的中立性。再者,公约对国际委员会认可国家救助协会规定了2项具体要求:

1、国家协会必须为本国政府认可为符合公约的救助协会;
2、相应国家的政府必须为日内瓦公约的缔约国。

紧接着日内瓦公约的诞生,第一批国家协会在比利时、丹麦、法国、奥尔登堡、普鲁士和符腾堡成立。同样在1864年,路易·阿皮亚和一名来自荷兰部队的上尉查尔斯·范德费尔德成为在武装冲突中受红十字标志保护的第一批独立和中立的代表。照料战伤者国家救助协会的第一届国际会议于3年之后的1867年召开。

同样在1867年,由于在阿尔及利亚生意失败,亨利·杜南被迫宣布破产,部分原因是他在为国际委员会不知疲倦的工作中忽视了生意利益。围绕杜南生意来往的争论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公众舆论,加上与古斯塔夫·穆瓦尼埃持续的矛盾,导致杜南被免去了委员会成员及秘书的职务。他被控欺诈破产并被通缉。因此,他被迫离开日内瓦并从此再没回过家乡。随后的几年中,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成立了国家协会。1876年,委员会采用了新的名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这一正式名称沿用至今。5年之后,通过克拉拉·巴顿的努力,美国红十字会成立。越来越多的国家签署了日内瓦公约并实际上在武装冲突中予以遵守。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红十字运动在国际上广受尊重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而国家红会日益成为志愿工作的场所。

1901年当第一届诺贝尔和平奖颁发时,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选择将这一奖项授予亨利·杜南和一位杰出的和平主义者弗雷德里克·帕西。比获奖的荣誉更为重要的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正式道贺标志着亨利·杜南迟来的名誉恢复,也肯定了他在创立红十字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杜南9年后死于海登的一个瑞士小疗养所。他的长期对手古斯塔夫·穆瓦尼埃也于此前2个月去世,古斯塔夫是委员会历史上任期最长的主席。

1906年,首次修改了1864年的日内瓦公约。一年之后,第二届海牙国际和平会议通过的海牙第十公约将日内瓦公约的范围扩大到海战。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立以及日内瓦第一公约通过50年之际,一战于1914年爆发的前夕,全世界已有45个国家救助协会。运动的范围超越了欧洲和北美洲并向中、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古巴、墨西哥、秘鲁、萨尔瓦多、乌拉圭、委内瑞拉),亚洲(中华民国、日本、韩国、暹罗)和非洲(南非共和国)扩展。

分享

B. 你知道“国际红十字会”的来历吗

国际红十字会
一、红十字会的成立

十九世纪中叶,在意大利的北部索尔弗里诺,法、意、奥三国军队发生了激战,战后战场上尸体遍野,血染山冈,数不清的伤员躺倒在地上痛苦的呻吟着无人过问。瑞士人亨利杜南见此情景立即开始了民间伤员救护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呼吁各国成立救护团体。经过他的努力, 1863年在瑞士成立了“救护伤兵国际委员会”组织,他就是红十字会的前身。

二、红会的标志:

白底红十字:红十字是有五个正方形拼成的,分别代表亚、欧、非、美、大洋州世界五大州。这说明红十字会具有国际性。有些国家叫红新月会,其标志为白底红新月。

国际红十字会更换标志 “红水晶”...

三、 红会的基本原则 :

人道性,公正性,中立性,独立性,志愿服务,统一性,普遍性。

四、世界红十字日 :

5月8日,这一天是为了纪念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亨利 杜南而命名的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1950年进行了改组,成为新中国红十字会。建国后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红十字事业有了很大发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的颁布实行,使我国红十字事业走上法制轨道。

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中国红十字会的宗旨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进步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承认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并缴纳会费的,可以自愿参加红十字会。全国有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红十字会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分会,82847个基层组织,2026万会员。

中国红十字会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循国际红十字运动确立的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的基本原则,依照中国参加的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和中国红十字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中国红十字会作为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的成员,积极参与国际红十字运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两个国际组织及各国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中国红十字会主要事的工作有:

1、备灾与救灾。每当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中国红十字会即开展社会募捐活动,为灾区筹集赈济款物,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派出医疗队到灾区服务。中国红十字会建有区域性的和省级的备灾救灾中心,储备救灾物资,培训救灾人员。

2、卫生救护。开展群众性初级卫生救护训练,培训初级卫生救护人员,以减轻意外伤害造成的伤亡。

3、社区服务。各级红十字会组织广大红十字会会员和志愿工作者,对散居在社会上的孤老病残者开展社会救助和社会服务。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参与国家社会保障体系,服务于社会上最易受损害的群体。

4、宣传和传播。利用各种媒介、各种形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传播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宣传红十字会的宗旨、任务。

5、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宣传动员群众无偿献血,协助政府表彰奖励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和个人。经政府批准负责中国造血干细胞捐赠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的建设、管理。

6、 红十字青少年。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建立红十字组织,发展会员,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进行精神文明教育及青少年的卫生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开展国际红十字青少年的友好交往。

7、台湾事务。为海峡两岸同胞服务,处理查人转信,探亲衍生等问题,两岸红十字组织积极开展卫生救护交流、赈灾及红十字青少年活动。

8、对外交往。中国红十字会根据独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原则,发展同各国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的友好合作关系,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柳洪平创建。

C. 红十字会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1859年6月24日,在法国和意大利联军与奥地利军队之间展开的索尔费里诺战役导致4万多人死伤。途经当地的瑞士商人亨利·杜南带领索尔费里诺和卡斯蒂廖内两村的村民紧急行动起来,救助交战双方的伤员。1863年,杜南等人在日内瓦公共福利会内创建了“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1880年更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纪念杜南这位世界红十字运动的伟大创始人,选择他生日(5月8日)作为世界红十字日。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一个独立、中立的组织,其使命是为战争和武装暴力的受害者提供人道保护和援助。

国际法赋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永久职责是为受到冲突影响的被关押者、伤病人员和平民采取公正行动。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在大约80个国家设有办事机构,员工总数超过12,000名。

在冲突情况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协调各国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及其国际联合会的有关行动。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以及国际人道法,尤其是《日内瓦公约》的发起者。

红十字会已成为国际三大组织之一,与联合国、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相比,有着更悠久的历史。

职责使命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具有一项国际社会所赋予的法律职责。此项职责具有两个渊源:

《日内瓦公约》,它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承担以下任务:探视被关押者;组织救援行动;帮助离散家庭重新团聚以及在武装冲突期间进行类似的人道活动。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章程》,它鼓励该组织在《日内瓦公约》不适用的国内暴力事件中承担类似的工作。

《日内瓦公约》是有拘束力的国际法条约,它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适用力。《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章程》是在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上通过的。该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日内瓦公约》的缔约国都参加会议,因此,它赋予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章程》一种准法律或“软法律”的地位。

发展历史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从1863年至近代的历史可分为四部分:红十字创建初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8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从一个人自发地帮助受伤士兵的行动开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已经成长为一个帮助世界上数百万战争受害者的组织,在过去140年中,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参与了人类历史上的多数重大危机。

在开展活动的同时,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一直致力于发展规制武装冲突的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那些没有参加或不再参加战斗的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日内瓦公约》息息相关。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创建与初期阶段(1863 - 1914)

图片

在1863年至1914年期间,通过委员会日趋有效的行动和各国红十字会(红新月会,对土耳其而言)的创立,亨利•杜南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与红十字的发展并行的是现代人道法的诞生:适用于所有冲突的各国同意的规则保证了为伤者和病者提供帮助,后来也适用于被关押者和平民。

从一开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就在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而且其在人道法发展方面的工作与其为受害者所作的一线工作是不可分割的。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以及红十字总体而言——已得到充分发展。各国红十字会以从前难以想象的规模在后方提供急救队志愿者和更多支持,与此同时,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将其工作范围扩展至保护战俘。

它设立了国际战俘局——一个关于被关押者名单和救济包裹供应的中央信息交换所。当许多平民在敌人后方被切断联系之后,它还将为平民传递消息纳入其工作范围。

为了使人道法适合新的现实情况,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于1918年2月发起了一项呼吁,号召交战方停止使用有毒气体。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历史:1918年至1939年期间

1914-1918年冲突被描述为一场“终结所有战争”的战争;红十字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维护和平上,它开始组织起来向那个方向努力。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是另外一回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愈合不佳的伤口、经济灾难和民族主义的抬头导致了一些冲突的发生,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发现自己既要在欧洲开展工作,也要在遥远的地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开展工作。

首先,它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平民伤亡不断攀升的国内冲突。它所需要的法律基础是匮乏的,而且,尽管它尽力使政府采用新法律以保护平民,1939年之后法律的缺乏还是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仅拉丁美洲和数个中立的欧洲国家免遭战祸。在历史上,军用飞机使炮轰数百平方公里的敌区首次成为可能;平民中受害者的数目也首次超过了士兵受害者的数目。从一开始,希特勒政权就发动了一场旨在征服斯拉夫民族并消灭所有犹太人和吉普赛人的种族战争。

当时,国际人道法包含规制战俘待遇的规则(1929年7月27日的《日内瓦公约》),但不包括规制平民人口待遇的规则。因此,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能够开展活动以保护和援助战俘,但它为某类平民——特别是被关押在集中营里的平民——所开展的工作却是非常有限,甚至是不存在的。

1945年以来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随着一种力量几乎无法想象的武器的毁灭性示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流血结束了。核时代已经开始,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国际局势紧张的危险时期。

当欧洲——二十世纪大多数暴力的滋生地——努力建设和平堡垒的时候,世界其它地区则继续忍受着冲突的影响;一些冲突有了新的形式,自由战士、游击队运动和独裁政权占据了中心舞台。

为应对不断变化的战争所提出的挑战,并考虑到20世纪30和40年代的发展,我们需要新的法律规则。首先在1949年对《日内瓦公约》进行了修改和补充;1977年,两个《附加议定书》使其更加完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协助起草了所有这些法律。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或多或少地参与了1945年之后这个时期的冲突,并对其中产生的人道问题具有独特的洞察力。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历史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正在逐步更新,以介绍其工作的概况。

决策机构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由大会(最高管理机构),大会理事会(大会的附属机构,具有在某些方面代表大会的职能)和指导委员会(执行机构)共同管理。大会和大会理事会主席均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雅各布·克伦贝格尔博士担任。

2002年,大会决定调整指导委员会的结构,以便高级领导层能更好地应付将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所面临的挑战。

财政预算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雅各布·克伦贝格尔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行动部主任皮埃尔·克朗恩布尔公布了2005年的紧急资金需求。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资金来源包括《日内瓦公约》的缔约国(政府);各国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超国家组织(例如欧盟委员会);以及公众和私人捐助。所有的捐助都是自愿的。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得到资金前就会开始对实地的紧急需求做出反应,并依赖于捐助者的善意来尽快获得资金。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于每年年终提出总部和实地两份预算吁请,以维持未来一年的活动。活动信息以及统计数字和财政表格(以最初的预算吁请为基础)都在年度报告中汇总。

人力资源


目前,已经有超过1400人,包括专业人员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代表,参与到了本机构在世界各地的实地工作中来。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大约11000名当地雇员的支持,以及 大约800名日内瓦总部雇员的支持和协调。

由于事件的轻重缓急是迅速变化的,因此所有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工作人员都应灵活变通,应该时刻做好准备,可以立即出发到一个发生战争或战争刚刚结束的国家的陌生环境中去工作。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准备,在受雇的头24个月中接受无人陪同的外派工作。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寻求成熟、有动力、具有团队精神的人,他们应具有与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互动以及对抗压力和困境的能力。

目前,已有171个国家红十字会参加了这一旨在弘扬人道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进步事业的运动。

基金奖励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负责管理许多基金。例如,保罗·路透基金每两年颁发一次,以鼓励国际人道法相关着作的出版。法国莫里斯·德马德尔基金为因事故、生病或死亡而处于困境中的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的工作人员或其家庭提供帮助。昭宪皇后基金则是为了促进“和平时期的救援工作”,而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奖章则授予那些“在和平或战争时期表现出众”的人。


中国红十字会

http://www.redcross.org.cn/hhzh/

D. 红十字会的起源

国际红十字运动起源

红十字运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它的诞生不是偶然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1859年6月24日,瑞士人亨利·杜南先生途径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地区索尔弗利诺的村庄,正赶上奥地利陆军与法国一撤丁联军之间的一场战役,回缺乏医疗救护,士兵伤亡惨重,约有4万多受伤垂死之人被遗弃在战场。正在欧洲各地从事私人商务的亨利、杜南先生途径此地目睹了无助伤兵痛苦挣扎的惨状,为之所震惊,当即决定放弃个人事业,组织居民抢救伤兵,掩埋尸体,投入战场救护。

这次经历深深触动了亨利、杜南先生的良知和思维。战争结束后,他回到日内瓦写下了《索尔弗利诺回忆录》一书,把在索尔弗利诺见到的一切情景,以直观感人的方式叙述出来,表达了他想对伤兵进行救护,但又力不从心的遗憾和不安。此书的出版,在欧洲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为此,他提出了两项重要建议:一是在和平安定时期,各国设立全国性的志愿伤兵救护组织(演化为当今的国家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平时开展救护技能训练,战时支持军队医疗工作;二是签定一份国际公约给予伤兵救护组织以中立地位(演化为当今以四部日内瓦公约及其两部附加议定书为核心内容的法律文书)。亨利、杜南先生用热情和人道精神震撼了人们的心灵,在欧洲赢得了广泛的共鸣。

首先得到瑞士的日内瓦公共福利会会长莫瓦尼埃、杜福尔将军、阿皮亚医生和莫诺瓦医生的赞赏和支持。成立了“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又称为“日内瓦5人委员会”。1875年改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亨利、杜南先生为实现其理想,不断努力向欧洲一些国家的君主和政府呼吁,得到了支持。1863年10月26日,来自欧洲16个国家和4个私人组织共36名代表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并一致通过了《红十字决议》,决定在各国建立救护团体,为表示对瑞士国的敬意,其标志定为“白底红十字”(瑞士国旗为红底白十字),1864年8月8日-22日又签定了《关于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且被各国相继承认。从此,红十字运动作为一个国际性运动开始运作起来,并得到了国际法的保障。

1901年,亨利、杜南先生回其对红十字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荣获首次颁发的诺贝尔和平奖。

亨利、杜南先生逝世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1948年,红十字协会(即现在的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的前身)理事会决定,把每年的5月8日(亨利、杜南生日)定为世界红十字日,并要求各国红十字会在这一天举行庆祝纪念活动。

红十字青少年
在国际红十字运动中,红十字青少年作为富有生气的力量,很早就开始了活动。
1870年普、法战争时,荷兰的中小学生利用旧亚麻布自制绷带,以作战伤救护之用。
1880年,英、荷波尔战争时,加拿大的学生以枫叶为标志,志愿为红十字会工作。
1892年,捷克斯洛伐克摩拉维亚州的妇女委员会倡议组织青少年参加红十字会活动,并向第5届国际红十字大会提出了议案。
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少国家的红十字会组织青少年参加救济士兵和战争受难者工作。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英国、匈牙利、新西兰、波兰、瑞士、南斯拉夫、法国、日本、罗马尼亚、日本、瑞典等国红十字会陆续建立起红十字青少年部。
1922年,国际红十字会协会理事会的第18项决议,阐明了红十字青少年活动的作用和意义,建议各国根据具体情况,在中小学学生中发展青少年会员。两年后,理事会进一步决定,组织红十字青少年活动,以校内为主,但也可以扩展到校外。其宗旨和任务是:保护生命和健康;相互帮助,加强国际友谊;传播红十字的基本原则和日内瓦公约。

E. 国际红十字会简介

国际红十字会创立于1863年,她的创始人是瑞士人亨利·杜南。
十九世纪中叶欧洲战事频繁,1859年6月24日,杜南途经意大利北部小镇索尔弗利诺,正赶上法国、撒丁国联军与奥地利军之间的一场恶战,战场上尸横遍野,死伤者达四万多人,无助的伤兵在烈日下痛苦挣扎,他组织居民抢救伤兵、掩埋尸体。就在这时,一个伟大的设想在他心中萌发了。他向国际社会呼吁,制定一个国际法律,对交战双方的战俘要实行人道主义,保证伤员中立化,一旦发生战争,应不分国籍,不分民族和信仰全力抢救伤员,减少死亡。这一人道主义的提议在欧洲赢得了广泛的共鸣,瑞士日内瓦公共福利会选出了亨利·杜福尔将军、琼斯塔夫·莫瓦尼埃律师、路易·阿皮亚医学博士、狄奥德·莫诺瓦医学博士及亨利·杜南组成五人委员会,并于1863年2月17日在日内瓦召开了首次会议,由此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前身成立了。
1863年10月26日,欧洲16个国家的代表在日内瓦召开了首次外交会议,并一致通过了《红十字决议》,决定在各国建立救护团体,为了表示对瑞士的敬意,其标志定为“白底红十字”(瑞士国旗为红底白十字)。1864 年8月8日至22日,又签订了《红十字公约》,公约中规定:战场上进行救护的医院及人员处中立地位,应受保护;应对伤病员不分敌友均给予救护。至此,亨利?杜南理想中的救护团体“红十字会”和国际性协议“日内瓦公约”正式诞生了。随后,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欧、美、亚三洲的主要国家都相继成立了红十字会。我国的红十字会也于1904年在上海诞生,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于1912年1月15日通报各国,正式承认中国红十字会为国际红十字会的成员。
红十字标志只是在武装冲突中传达特定信息的符号,是一种保护性标志,其中不含任何政治、宗教、哲学等各种意义。但在1876-1878年俄罗斯与土耳其战争前夕,土耳其奥斯曼帝国通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他们将采用红新月来标明自己的救护车辆,但仍会尊重和保护有红十字标志的敌方救护车辆,他们所提出的理由是“……‘红十字’是对穆斯林士兵的冒犯……”。而且土耳其还表示,如果它所提出的修改不被接受的话,它也无法强令自己的军队尊重日内瓦公约。这样,土耳其单方面改变了1864年日内瓦公约第九条的条款。由于战争已迫在眉睫,考虑到救助伤兵的紧迫性,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暂时接受了红新月标志。在1929年召开的国际外交会议上,红新月标志被正式承认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志,但强调红十字和红新月标志不具有任何宗教性。现在世界上有20多个阿拉伯国家和部分伊斯兰国家使用红新月标志。
一百多年来,红十字会的卓越贡献使这一标志具有了极大的号召力和权威性。随着红十字会会员国的发展,红十字会的任务也开始由单一战伤救护发展到对自然灾害的援助、意外伤害的急救、自愿输血、社会福利以及开展世界各国红十字会、红新月会之间的友好合作,壮大和平力量,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等。为了纪念杜南对世界红十字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协会执行理事会1948年决定将亨利·杜南的生日——5月8日定为国际红十字日。

F. 红十字运动的起源简介50字

红十字运动的起源:1863年10月26日,日内瓦国际会议召开。来自16个国家和4个私人组织的36名代表(均来自欧洲国家)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由"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召集和主持。10月29日,会议通过了10项决议。

决议的主要内容除包括亨利·杜南先生在《索尔弗利诺回忆录》中提出的两项重要建议外,还有采用白底红十字臂章作为救护人员的保护性标志。1864年3月8日,在普鲁士与丹麦之间爆发的日勒苏益格战役中,佩戴红十字臂章的救护人员第一次在战场上出现,并提供人道服务。

(6)为什么红十字会出征法国扩展阅读: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是全球最大的人道工作网络。运动的使命是减轻人类苦难,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并尊重人的尊严,尤其是在武装冲突和其他紧急局势中。运动在全球每个国家都积极开展工作并得到了数百万名志愿者的支持。

红十字运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它的诞生不是偶然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红十字运动起源于战场救护,瑞士人亨利·杜南先生(1828- 1910)是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

红十字运动由三个部分组成,即:

1、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简称国际委员会)。

2、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简称国际联合会)。

3、国家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简称各国红会)。

红十字运动三个部分的职能及事务虽然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是朝着同一目标前进的。因此它们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互相关联的整体。

G. 红十字会的由来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5月29日。这年2月,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地区爆发,当地人民受尽苦难。上海各界知名人士联合筹组国际红十字会上海分会,这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分会一经成立即组派救护队赴东北救出难民3万余人,救济难民2万余人,医疗伤病人员2千余人,留养妇孺1万余人,资遣难民回籍13万余人,训练救护人员数千人。1906年,清政府派驻英公使前往日内瓦签订日内瓦公约。次年,上海分会改名为大清红十字会。1912年 1月15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通报各国红十字会承认中国红十字会为国际红十字正式成员。红十字会协会成立后,中国红十字会于1919年7月8日加入协会。

1912年2月29日,中国红十字会举行第一次会员大会,通过会章,选举产生领导机构,在全国不少地方相继开展了救灾和救济活动。到1937年,地方分会达469处,医疗机构262处,会员13万8千余人。

1938年,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在汉口成立(后迁到贵阳),由37个队发展到150个队,医护工作人员3420人,救护活动遍及全国各个抗日战区。1938年1月到1945年9月,各救护队共进行手术11万9千余例,骨折复位3万5千人次,敷伤875万人次,收住院病人214万多人次,门诊1038万人次,预防接种460万人次。会员人数发展到22万多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部分总会工作人员留在大陆。1950年8月2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协商改组中国红十字会,讨论通过章程和领导人员名单,报经政务院批准。1950年10月,在红十字会协会第21届理事会上中国红十字会当选为协会执委。1952年,外交部长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承认四个日内瓦公约。同年7月,中国政府和红十字会两个代表团参加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第18届国际红十字大会,大会承认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国唯一合法的全国性红十字会。

在改组后的16年中,中国红十字会不仅在国际间开展了广泛的交往,而且使国内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966年后,由于“文化大革命”干扰,中国红十字会被迫停止国内工作,各地红十字组织被撤销,人员被遣散。国际活动则从未中断。

1978年,中国红十字会恢复国内工作,地方红十字会先后开始重建并恢复工作。1985年6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红十字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修改通过的章程明确提出“中国红十字会以实行人道主义为宗旨”,是“全国性的人民卫生救护、社会福利团体”。1988年,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恢复和建立了红十字会,相当大的一批地、市、县也相继恢复和建立了红十字会,全国的红十字会基层组织达6万多个,会员人数达到600多万人。

以宣传人道主义和卫生救护、输血献血知识为主要任务的《中国红十字》杂志创刊于1913年。1950年 9月,中国红十字会改组后在北京复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机关报《中国红十字报》于1986年10月创刊,为半月报,国内外公开发行。

台湾也有红十字会组织。

红十字历史

19世纪中期,欧洲商业经济日益繁荣的各国,为了争夺市场,不断以兵戎相见,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各国的陆军医疗部门无力单独解决战地伤病兵员的救护和治疗问题。因此,一场血战之后,往往陈尸遍野,呻吟呼号,悲惨万状,不忍卒暗。有个名叫让.亨利.杜南(1828-19lO)的瑞士人,1859年6月25日在前往晋见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途中,抵达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地区。此时拿破仑皇帝正率法军和撤丁军为一方与奥地利陆军为另一方,为争夺伦巴第地区相继在马根塔和索尔弗利诺两地血战。索尔弗利诺之战,双方资亡四万多人,大批伤兵被遗弃在战场上,烈日蒸晒,无人救护,状况十分凄惨。杜南目睹这一情景,出于对人的同情和怜悯,当即号召该地居民,同他一道组织起来,不分国籍的抢救和看护被遗弃的伤兵,前后达八天之久。
杜南回到日内瓦后,向公众讲述了他在索尔弗利诺战地的经历。人们鼓励他写书激励世人的良知。事隔三年之后,杜南于1862年11月在日内瓦发表他的名着《索尔弗利诺回忆》一书。杜南在书中追述了他在索尔弗利诺的所见所闻和救护伤兵的故事。在书的结尾中他建议;(1)在各国成立伤兵救护组织;(2)召开一次国际会议,研究制定一项保护伤兵和伤兵救护组织权益的国际公约。他积极向德、奥诸国的统治者进行游说,他的倡议获得了欧洲各国上层社会的热烈支持。于是,1863年2月9日,杜南和杜福尔将军、莫瓦尼埃律师、阿皮亚和莫诺瓦两医生等一道,在日内瓦公共福利会辖下组成了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即人们常说的五入委员会;它的首任主席由杜福尔将军担任,社南是该国际委员会的秘书,红十字会就这样诞生了。到1880年,五人委员会正式易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在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的倡议和敦促下,1863年10月26日到29日在日内瓦召开了有16个国家的36名代表参加的一次名叫预备会议的国际会议。会议通过十项决议和三项建议,特别主张:
(1)在每个国家成立救护委员会,以便在战时协助'陆军’医疗队进行工作;
(2)平时开展训练男护士的工作;
(3)救护车、陆军医院和医护人员中立化;
(4)采用统一的识别标志,即白底红十字旗帜和臂章。
五人委员会特别是杜南坚持不懈地工作,说服欧洲各国派代表到日内瓦研究制定一项保护伤兵和伤兵救护团体权益的国际公约。由瑞士联邦委员会和法国政府出面,于1864年8月8日到22日之间在日内瓦召开了有12位全权代表参加的外交会议。会议几乎未加修改就通过了五人委员会提出的公约草案,于8月22日正式签定《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即第一次日内瓦公约。公约仅有十条条文,概括地将1863年预备会议通过的决议用国际公约的形式从法律上肯定了下来,也为关于战争的国际人道主义法树立了一个规范性的模式。国际红十字运动和其在武装冲突中的特殊作用,从此正式得到国际公约的承认。
随后,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欧、亚、美三洲的主要国家相继成立了43个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也于1904年5月29日在上海诞生。到1987年4月已有145个国家的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正式加入了这个国际红十字运动。

红十字标志的由来、类别和使用

现行的1949年8月12日四项日内瓦公约,正式承认三种战地救护识别标志,即红十字、红新月、红狮与太阳。1982年,红狮与太阳标准被取消。武装部队医疗部门,在战地服务过程中,使用这类标志标明所属的医疗器材、人员、车辆、船只、飞行器、房舍等,都受到日内瓦公约的保护,不得随意受攻击。现将有关情况分述如下:
一、红十字标志的由来和类别
红十字作为救护团体(即红十字会)识别标志,始于1863年10月,采用“白底红十字的臂章体为伤兵救护团体志愿人员的识别标志”。随后的日内瓦公约更以具体化,明文指出红十字标志系掉转瑞士国旗的颜色而成。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对瑞士表示敬意,因为瑞士的日内瓦是红十字会的发祥地。由此可见,红十字标志与宗教迷信没有任何联系。
红十字标志通常是由五个大小相等的红色正方形拼合成。国际红十字的规章,对红十字标志本身的大小、比例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只说明两条红色长方条成垂直相交,中心至各端的长短相等就行了。我们常见的红十字标志,因人地而异,规格不尽统一,原因就在于此。当然,最好还是前述五个正方形投合的方式制作,比较合乎大家都赞同的标准。
1876年,正在同沙俄交战的土耳其政府通知瑞士联邦委会说,“红十字标志冒犯了该国土兵的宗教信仰,”该国陆军已采用红新月标志代替红十字标志标明他们所使用的救护车。土耳其的体法,随后为一些阿拉伯和伊斯兰教占优势的国家历仿效,它们也相继采用了红新月标志。
为什么红十字标志冒犯了土耳其士兵的宗教信仰呢?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简略地回顾一小段世界史。在11世纪至13世纪之间,西欧信奉基督教,各国的王公、贵族、传教士企图从回教徒手中夺回圣城耶路撒冷和基督圣地,曾多次纠集教徒,前仆后继,进行十字军东征(最着名的有8次之多),当时他仍所使用的旗帜就是以耶酥基督受刑的十字架作为标志。十字军东征虽以失败而告终,但自此以后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即视十字架为禁物,忌讳使用。这种思想情绪,自然而然地就反映在红十字标志的使用上来了。可是,象黎巴嫩、印度尼西亚、孟加拉这样一些伊斯兰教影响较强的国家,却没有采用红新月标志,仍沿用多数国家所使用的红十字标志。
红新月标志,有向左和向右弯曲两种形式,国际红十字一般采用向右弯曲的红新月。至于标志的大小规格,跟红十字标志一样,迄今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式可以遵循。
伊朗从1923年起采用红狮与太阳作为该国红十字组织的标志。但伊朗革命后,于1980年7月4日正式通告国际红十字会,放弃使用红狮与太阳标志,改用红新月标志。因此,到1980年7月,1949年四项日内瓦公约所承认的三种红十字标志,实际上只存在红十字与红新月两种了。在报刊文章里,有时我们还见到“红十字组织使用三种不同标志”的说法,显然由于信息闭塞,已与事实不符了。
目前,在各国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标联合会协会的144个成员中,使用红十字标志的有119个,使用红新月标志的有24个,余下前苏联是同时使用两种标志的唯一红十字组织。
二、红十字标志的使用
按照1949年8月12日第一项日内瓦公约第44条的规定,红十字标志(红新月标志同样适用)具有保护和说明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前者指使用标志的人员、器材、车辆、机构等,是受到公约有关条款的保护;后者只是说明或表明使用标志的人员或某种东西,只是与红十字会有关系,或从属于红十字会,并不受公约的保护。红十字标志的使用,首先是军事当局的权限,特别是武装部队医疗部门的权限。据此,红十字标志的使用,一般应由有关军事当局授权,不得使用于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在战时,这种受权特别给予从事救护伤病员的军队医疗队,即它的人员在战地救护过程中可以佩戴红十字臂章;它的救护车、医院船、医疗飞机、医院等可以悬挂红十字旗帜;它的医疗器材可以贴上红十字标志;等等。交战双方应按公约给予保护,不得有违。但是,这些人员、器材、设施、机构等,一旦不再为战地伤病员服务,就不再受公约的保护;医院、救护车等如用于掩护或运送作战部队,那就构成违犯公约的行为了。
日内瓦公约参加国,根据公约的要求制定了严格的国内立法,明确规定了红十字标志的使用方法。一般讲来,红十字会无权使用保护性质的标志,但在和平时期它可以根据国内立法的规定,使用红十字标志,当然这种使用不含有任何保护意义。国际红十字规定,各国红十字会会员、青少年会员、红十字会训练的急救员、卫生员等,均可佩戴红十字证章、肩章、领章、胸章、帽徽、别针等,最好在这类证章等的红十字标志周围镶饰些花纹,或铸刻上佩戴人员类别字样。标忠尤应尽量小些,不宜过大。红十字会全部占用的房舍,也可涂有红十字标志,或悬挂红十字旗帜;一部分占用的,只在占用部分的办公室悬挂红十字标志;如属红十字会所有而未占用的房舍,只能悬挂不带标志的会牌。其他如救护车、急救站等,如系红十字会所有并由红十字会在使用,也可涂上有或悬挂红十字标志。红十字会的出版物,或募捐时出售的物品,也可印上红十字标志。向灾民免费散发的救济品,也可印上红十字标志。运往国外的救济物资,贴上红十字标志,还可以得到减免运输费的优惠待遇,特别是紧急救济物资还能优先抢运。非红十字组织使用标志,事先须得到有关当局和红十字会的同意,不得自行其是。

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重要成员。

中国红十字会以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1950年进行了改组,成为新中国红十字会。建国后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红十字事业有了很大发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的颁布实行,使我国红十字事业走上法制轨道。

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中国红十字会的宗旨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进步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承认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并缴纳会费的,可以自愿参加红十字会。全国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红十字会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分会,82847个基层组织,2026万会员。

中国红十字会使用金黄色的橄榄枝环绕白底红十字标志作为会徽。会长彭佩云,名誉会长胡锦涛中国红十字会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循国际红十字运动确立的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的基本原则,依照中国参加的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和中国红十字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中国红十字会作为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的成员,积极参与国际红十字运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两个国际组织及各国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红十字事业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时期。各级各地红十字会迅速恢复和建立。目前,中国红十字会有31个省级分会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分会,7万多个基层组织,近2000万会员。在人道领域里的工作不断开展,并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备灾救灾网络已初具规模,中国红十字会在开展自然灾害的救H力工作中,募集了价值20多亿元人民币的救灾款物,为保障受灾群众的健康、保护受灾群众的生命作出了贡献。1982年以来,中国红十字会协助政府倡导和推进公民无偿献血事业。中国红十字会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和许多国家红十字会有着良好关系与合作,也积极援助姊妹国家红十字会。1985年以来,中国红十字会曾三次担任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领导委员会成员,并担任副主席。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使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有了法律保障。

2004年中国红十字会召开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是中国红十字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聘请国家主席胡锦涛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选举彭佩云继续担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通过了《中国红十字事业2005—2009年发展规划》。

在新的世纪里,中国红十字会将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突出抓好备灾救灾、卫生救护知识培训、社会服务、传播国际人道法及红十字运动基础知识、推动无偿献血和红十字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预防艾滋病等主要工作;加强人才培养、向社会宣传和多渠道筹集资金等工作,配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红十字事业。

H. 红十字的由来是什么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由1863年2月9日亨利·杜南等5人创建“五人委员会”发展而来的。亨利·杜南在索尔费里诺战役期间目睹战争带来的可怕后果,回国后撰写《索尔费里诺回忆录》并主张大力发展国际公约从而为在战场上受伤的人以及救护人员和战地医院提供保护并保证他们的中立性。

国际红十字会在1863年成立于瑞士日内瓦,初名“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次年12个创始国签署了《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立意在战争时期为双方伤兵提供不分彼此的救助。

中国第一次注意到这个组织是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当时中日两国在台湾发生冲突,上海的《申报》与《字林西报》讨论了伤兵救助问题。

(8)为什么红十字会出征法国扩展阅读

“红十字”标志

该组织以白底红十字作为识别标志,采用了倒转的瑞士联邦国旗的颜色。1876年,土耳其与俄罗斯战争时,土耳其通知瑞士政府,红十字标志冒犯了该国穆斯林军队的信仰,因此,该国即改采用红新月标志。

这种单方面改变日内瓦公约条款的做法,是对红十字运动统一性的破坏。由于战争正在进行,考虑到救护伤兵的紧迫性,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提出暂时接受红新月标志,战争结束后,这个标志随终止使用。

可是,这样一来不少穆斯林国家公开表明支持土耳其,应该把“红新月”标志作为伊斯兰国家使用的标志。1929年召开的国际外交会议采取了妥协的做法,红新月从此与红十字在国际上取得了同等资格。

最近,为了“照顾”对“红十字”和“红新月”长期怀有抵触情绪的以色列人,《日内瓦公约》的192个缔约国在会议上通过了增加新的红水晶标志的附加协议书。伴随着“红水晶”标志的生效使用,以色列加入国际红十字运动指日可待,国际红十字运动正在走向更广泛意义上的普遍性。

2005年12月8日,在有192个成员国家参加的为期两天的国际会议上,《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公约关于采纳一个新增特殊标志的附加议定书》获得通过,“红水晶”作为国际红十字运动的第三个标志被推广。这个新的标志被认为不具有任何民族、宗教或者文化的内涵,因此那些不愿使用现有十字标志的社会团体可以选择使用这个新的标志。

据以色列《国土报》报道,《日内瓦公约》的192个缔约国代表在5日至6日的会议上通过了增加这一新的“红水晶”标志的附加议定书。该标志为钻石形状的红水晶,白底。

另据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消息,选择这个设计是因为它不含有任何政治、宗教、文化或其它内涵。它将在各方面具有与现有红十字与红新月标志同样的作用。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相信新增标志将有助于强化其人道使命。

据悉,“十字”是基督教的标志,“星月”是伊斯兰教标志,而犹太教的标志即为“大卫盾”。“红大卫盾”为以色列全国性医疗组织标志。50多年来,以色列医疗组织由于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愿为加入国际医疗组织而失去自己的传统标志,因此一直没有被接纳为国际红十字会运动成员。

对于使用现有标志存在问题而又等待承认的国家红十字会,新增标识可以使它们加入到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中成为正式会员,从而使该运动真正具有普遍性。国家红十字会如果有此愿望,并与政府达成共识,就可以在新增标志中合并使用现有标志。

I. 红十字会的来源

红十字历史

19世纪中期,欧洲商业经济日益繁荣的各国,为了争夺市场,不断以兵戎相见,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各国的陆军医疗部门无力单独解决战地伤病兵员的救护和治疗问题。因此,一场血战之后,往往陈尸遍野,呻吟呼号,悲惨万状,不忍卒暗。有个名叫让.亨利.杜南(1828-19lO)的瑞士人,1859年6月25日在前往晋见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途中,抵达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地区。此时拿破仑皇帝正率法军和撤丁军为一方与奥地利陆军为另一方,为争夺伦巴第地区相继在马根塔和索尔弗利诺两地血战。索尔弗利诺之战,双方资亡四万多人,大批伤兵被遗弃在战场上,烈日蒸晒,无人救护,状况十分凄惨。杜南目睹这一情景,出于对人的同情和怜悯,当即号召该地居民,同他一道组织起来,不分国籍的抢救和看护被遗弃的伤兵,前后达八天之久。
杜南回到日内瓦后,向公众讲述了他在索尔弗利诺战地的经历。人们鼓励他写书激励世人的良知。事隔三年之后,杜南于1862年11月在日内瓦发表他的名着《索尔弗利诺回忆》一书。杜南在书中追述了他在索尔弗利诺的所见所闻和救护伤兵的故事。在书的结尾中他建议;(1)在各国成立伤兵救护组织;(2)召开一次国际会议,研究制定一项保护伤兵和伤兵救护组织权益的国际公约。他积极向德、奥诸国的统治者进行游说,他的倡议获得了欧洲各国上层社会的热烈支持。于是,1863年2月9日,杜南和杜福尔将军、莫瓦尼埃律师、阿皮亚和莫诺瓦两医生等一道,在日内瓦公共福利会辖下组成了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即人们常说的五入委员会;它的首任主席由杜福尔将军担任,社南是该国际委员会的秘书,红十字会就这样诞生了。到1880年,五人委员会正式易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在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的倡议和敦促下,1863年10月26日到29日在日内瓦召开了有16个国家的36名代表参加的一次名叫预备会议的国际会议。会议通过十项决议和三项建议,特别主张:
(1)在每个国家成立救护委员会,以便在战时协助'陆军’医疗队进行工作;
(2)平时开展训练男护士的工作;
(3)救护车、陆军医院和医护人员中立化;
(4)采用统一的识别标志,即白底红十字旗帜和臂章。
五人委员会特别是杜南坚持不懈地工作,说服欧洲各国派代表到日内瓦研究制定一项保护伤兵和伤兵救护团体权益的国际公约。由瑞士联邦委员会和法国政府出面,于1864年8月8日到22日之间在日内瓦召开了有12位全权代表参加的外交会议。会议几乎未加修改就通过了五人委员会提出的公约草案,于8月22日正式签定《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即第一次日内瓦公约。公约仅有十条条文,概括地将1863年预备会议通过的决议用国际公约的形式从法律上肯定了下来,也为关于战争的国际人道主义法树立了一个规范性的模式。国际红十字运动和其在武装冲突中的特殊作用,从此正式得到国际公约的承认。
随后,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欧、亚、美三洲的主要国家相继成立了43个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也于1904年5月29日在上海诞生。到1987年4月已有145个国家的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正式加入了这个国际红十字运动。

J. 红十字会的来历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从1863年到近代的历史可分为四部分:红十字创建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8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红十字创建初期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由1863年2月9日亨利·杜南等5人创建“五人委员会”发展而来的。亨利·杜南在索尔费里诺战役期间目睹战争带来的可怕后果,回国后撰写《索尔费里诺回忆录》并主张大力发展国际公约从而为在战场上受伤的人以及救护人员和战地医院提供保护并保证他们的中立性。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以及红十字总体而言——已得到充分发展。各国红十字会以从前难以想象的规模在后方提供急救队志愿者和更多支持,与此同时,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将其工作范围扩展至保护战俘。

3、1918至1939年

1914-1918年冲突被描述为一场“终结所有战争”的战争;红十字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维护和平上,它开始组织起来向那个方向努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愈合不佳的伤口、经济灾难和民族主义的抬头导致了一些冲突的发生,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发现自己既要在欧洲开展工作,也要在遥远的地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开展工作。它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平民伤亡不断攀升的国内冲突。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仅拉丁美洲和数个中立的欧洲国家免遭战祸。在历史上,军用飞机使炮轰数百平方公里的敌区首次成为可能;平民中受害者的数目也首次超过了士兵受害者的数目。

从一开始,希特勒政权就发动了一场旨在征服斯拉夫民族并消灭所有犹太人和吉普赛人的种族战争。国际人道法包含规制战俘待遇的规则(1929年7月27日的《日内瓦公约》),但不包括规制平民人口待遇的规则。

因此,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能够开展活动以保护和援助战俘,但它为某类平民——特别是被关押在集中营里的平民——所开展的工作却是非常有限,甚至是不存在的。

(10)为什么红十字会出征法国扩展阅读

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及历史沿革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基础。一是西方红十字的“人道”理念传入中国后和中国传统的“仁爱”思想契合,为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提供了社会基础;二是日俄战争引发的救护活动催生了中国红十字会。

国际红十字运动诞生后,首先于19世纪80年代传到我国台湾。1894年7月甲午海战后,开始在中国大陆传播。旅日侨胞孙实甫,由于长期在日本经商,习见日人深获红十字会之益,感受到红十字会活动对中国苦难群众的重要和必要,遂与志同道合者翻译国外红十字组织的章程,广为传播西方“人道”理念。

孙实甫被认为是“中国倡导红十字会第一人”,西方红十字的“人道”理念和中国博爱爱人、行善积德的传统道德思想异曲同工,一经传播,很快得到社会认同,使国人逐渐认识到红十字会的重要性,为中国红十字 会的诞生奠定了社会基础。

1904年2月(清光绪三十年),在我国东北旅顺口,日俄双方为争夺在中国的特权,爆发了日俄战争,数十万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在旅顺的外国侨民都由本国政府或红十字会出面,接运撤离战区。

宣布中立的清政府也派船接运中国同胞,遭到俄国的拒绝,船只不准入港。为救护中国难民,上海海关道沈敦和等人出于义愤,发起成立“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这是中国最早的和红十字有关联的组织。

为得到国际上的承认,1904年3月10日,清朝商约大臣吕海寰、工部左侍郎盛宣怀等人在上海邀请中立的英、美、法、德代表,共同协商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当年得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承认。

清政府得知后,立即予以承认,并拨白银10万两作经费(各地绅商及衙门也劝募20万两白银)。这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1907年更名为大清红十字会。早期的中国红十字会是由中外合办、政府拨款资助并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清政府灭亡。大清红十字会改名为中国红十字会。1912年1月,得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正式承认。1919年7月,加入红十字会协会。1933年,改名为中华民国红十字会。先后隶属内政部、军委会和行政院领导。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的中华民国红十字会会长蒋梦麟带领一部分人去了台湾,各地组织纷纷解体。秘书长胡兰生等七人,于1950年组成代表团前往北京,要求中央人民政府接管。

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中央政府决定:鉴于红十字会的特殊性质及历史状况,采取改组而不是接管的方式,将旧中国红十字会改组为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搬迁北京,现有总会职工除不愿赴京者外,全部留用;总会所有资财要妥善保管,不得随意处理;将北京东城区干面胡同22号房屋腾让出来,作为总会迁京后的会址。

1950年8月2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红十字会协商改组会议(实际为新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红十字会改组事宜。会议明确规定,中国红十字会为“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人民卫生救护团体”,定名为“中国红十字会”。周恩来总理亲自审阅了改组报告,并亲笔修改了《中国红十字会章程》。

回顾中国红十字会艰难曲折的历程,可以分为两个历史阶段,即1904年诞生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前45年,和1950年改组后的50余年。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和坎坷历史,中国红十字会应运而生,始终根植于广大民众之中,并不断发展、壮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了“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的境况”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历史悠久,功在人间”是对中国红十字会百年历史恰如其分的评价。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红十字会出征法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9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3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5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3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2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8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8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5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4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4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8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91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3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3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