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买火柴多少钱

法国买火柴多少钱

发布时间:2022-04-29 23:25:37

① 火柴一盒多少钱

前两年我买过,最普通那种,就一元钱,有十盒左右,可能十盒就是一包吧.

后来好像就开始出产一些特制的火柴,供人收集,就是盒子有大有小,不同图案,也有卖那种火柴是稍微扁的,粘成一排成长方形状的,外国好像都是用这种装法的.

这些火柴就贵了,一盒就要几元钱,在一些精品店之类的可能有卖

② “卖女孩的小火柴”是哪本小说里的人物

同意楼上的说法:是郭敬明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里的一个人物——火柴。
现在小说已被拍成电视剧,个人认为还是书好看些。以下为电视简介,有空可看看。

电视剧《梦里花落知多少》

电视介绍:
孙晶晶——林 岚
张峻宁——顾小北
贾一平——陆 叙
王雅捷——微 微
张 超——白 松
王媛可——闻 婧
张 俪——姚姗姗
王 璇——火 柴
李艳冰——李茉莉
何赛飞——林 母
朱 铁——武长城

这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有友情、爱情和梦想,这也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有痛苦、伤痕和磨难。总之,这是一个关于年轻人的故事,是一段你曾经经历却又曾经遗忘但最终还是选择珍藏的如梦岁月。

青涩却又充满朝气的大学时代,是林岚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因为在这里,这个漂亮、豪爽却又不乏痴情的女孩,终于成功地“撞”到了她的“白马王子”——顾小北。时间是大一这一年,为了追求那个喜欢穿白衬衣、骑着山地车从校园里飘然而过的顾小北,在死党微微和闻婧的策划下,林岚导演了一起“自行车相撞事件”,结果是假戏真做——她真的撞断了腿,顾小北真的送她去了医院,然后这个帅气却又有些忧郁的男孩真的成为了她的男朋友。到大学快毕业的时候,这段爱情发展到了近乎完美,完美得近乎成为“丰碑”的地步。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白松是林岚的好友、发小兼追求者。他的追求攻势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了,不过直到大学毕业的时候,白松才明白,只要有顾小北在,他就永远得不到林岚。为了结束这段没有结果的爱情追逐游戏,一天夜晚,在林岚家的楼下,白松紧紧地拥抱了林岚。不巧的是,这段激情的拥抱恰好被暗中的顾小北看见,爱情悲剧从此刻起拉开了帷幕。

因为被爱,骄傲的林岚不能忍受被误解后的委屈,草率之下提出分手。因为爱,忧郁的顾小北草率地同意了分手。一段原本可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因为年轻、因为冲动而就此分崩离析。

很快顾小北的身边有了姚姗姗,一个美丽、妖艳、有心计、善耍手段的女人。顾小北对姚姗姗的爱怜让林岚心酸,而更让她心寒的是,有一天,当林岚与姚姗姗发生矛盾的时候,顾小北竟然拉住了林岚反抗的手,眼睁睁的看着姚姗姗两个响亮的耳光甩到了林岚脸上,紧接着是一杯滚烫的咖啡泼上来。

当咖啡像泪水一样从林岚脸上滴落的时候,林岚彻底死心了,她知道那个曾经死心塌地的属于她的小北,现在确确实实已经属于别的女人,虽然她并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这个时候,陆叙出现了。如果说顾小北曾经是林岚的白马王子,那么陆叙则更像是她的天使。陆叙走进咖啡馆,把狼狈不堪的林岚带走,并把她抱在怀中,任凭她的眼泪鼻涕把自己昂贵的阿曼尼西装涂得一塌糊涂。

陆叙是广告界的精英,白松最欣赏的公司管理者,同时也是林岚的上司兼同事,就是在这样复杂的关系下,陆叙和林岚渐渐在“战斗”般的工作中,产生了同志般的友情,他们成为了好朋友。这份宝贵的友情支撑着林岚走过了爱情的低谷,但随后却给她带来了更大的伤害——陆叙竟然就是闻婧那个传说中的男朋友,而此时的陆叙显然已经爱上了林岚。

事情发生在顾小北的生日宴会上。在姚姗姗当众甩了林岚两个耳光之后不久,顾小北的生日到了,他如往年一样邀请了林岚和闻婧。为了不让姚姗姗显得过于嚣张,林岚和闻婧决定都带一个男伴,闻婧这边自然是她的神秘男友,而林岚那边则是她的魔鬼上司。

一切发展得都很顺利——当顾小北发现林岚送的礼物只是一个红包的时候,林岚注意到了他脸上表情的变化,因为往年林岚都会准备一份最精心的礼物,但她今年没有。林岚知道顾小北脸上这瞬间的惊异泄漏了他内心的秘密,他还是爱自己的,至少还是有感情的。

但是当陆叙出现的时候,所有的美好都被打破了。这个时候闻婧才知道,自己最好的朋友抢走了自己深爱的男友。痛苦的闻婧从宴会上飞奔而出,跟着追出来的除了林岚,还有陆叙和顾小北。

林岚从来没想过要伤害自己最好的朋友,但她最终还是伤害了。爱情与友情的双重缺失让林岚对北京这个城市丧失了希望,所以她决定离开,决定去大连。她想在那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的生活。

不过有时候挫折未必不是好事。至少在这次“生日宴会事件”之后,除了伤害,林岚和闻婧都有了新的收获。林岚收获的是友情,她终于证明了自己与闻婧的友情是多么坚固,因为闻婧告诉她:“从小你就喜欢和我抢,从小我就让你,所以这次我也让你。”而闻婧收获的则是爱情,在顾小北的生日宴会上,她认识了武长城,这个憨厚、真诚并且会在日后深爱着她的好男人。

选择去大连是为了逃避,但显然生活的哲理就是这样——逃避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果然,在这里,林岚又遇到了陆叙、姚姗姗还有闻婧。另外,她还碰到了自己儿时的好友——火柴。似乎是前世注定的一般,林岚和陆叙、姚姗姗又成为了同事,陆叙依然是她的上司,而姚姗姗则依然是那个要把林岚排挤走的人。最终,林岚依然选择了逃避,她决定回北京,和陆叙、火柴一起回北京。

这段在大连的时光,留下的最珍贵的回忆就是林岚和陆叙的“同居”生活。在“同居”这段日子里,陆叙深深地爱上了林岚,但林岚却依旧沉睡在顾小北的回忆中不愿醒来。

重新回到北京,生活还是那么平稳地向前发展:闻婧恋爱了,男朋友就是姚姗姗的表哥武长城。顾小北更加忧郁了,看林岚的眼光里总带着些更深的东西。白松也恋爱了,和他那清纯的小茉莉爱得死去活来。而陆叙依然不屈不挠地陪在林岚身边。但是很快,这种平静就被打破。

好友兼大姐大,广告界和酒吧界大小通吃的微微姐用一大包昂贵的化妆品和钞票成功地俘获了林岚和闻婧,让这两个涉世未深的小丫头替自己出面谈判,目的就是要用精神和气质来笼络这个大客户,把生意接下来。但很快林岚和闻婧就着了“唐先生”的道,眼看着两人身处危险、快被强奸的时候,陆叙赶来了。一番搏斗之后,林岚和闻婧获救,陆叙却住进了医院。而更可怕的事情是,赶过来救援的火柴事后发现,这个禽兽不如的“唐先生”竟然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得知了林岚差点出意外被陆叙所救之事,顾小北更加沉默。在外人面前他对姚姗姗永远关怀备至,永远金童玉女,但没有人知道他心里其实只爱过一个女人,那就是林岚,而且他会永远爱她。但这番话,他不能说出口,因为他必须对姚姗姗负责任——在一次醉酒之后他和姚姗姗发生了关系,姚姗姗因此而怀孕,并且做了流产手术。对于顾小北来说,这是一份不能逃避的责任,姚姗姗爱他,要他做她的男朋友,那么他只能同意。好在现在林岚的身边有陆叙在照顾,虽然看见他们在一起,自己会伤心,但至少不会担心。

一次在微微的酒吧里,林岚终于从白松口里听说了顾小北与姚姗姗的事。这让林岚再次受到伤害,她和顾小北相爱了那么多年,而姚姗姗却在一夜之间就把这个男人夺走了。林岚大醉之后,回到学校,在那根熟悉的长椅背后,她看到了当年刻下的熟悉的字迹:“顾小北永远爱他的老婆大人林岚!”。在这行字迹的旁边,还有一句新刻上去的话“老婆大人回家吧!”,显然,刚才顾小北来过这里。林岚就这么醉倒在了长椅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林岚与顾小北的爱情纠葛还没有结果,闻婧那边出事了。起因是缘自火柴与小茉莉。火柴是个小鸡头,经常昂首挺胸地带着她的姐妹们到处冲锋陷阵。但是有一天,她却告诉了大家一个惊人的消息,白松身边这位清纯如水、处处可怜的小茉莉其实和她一样,也是个鸡头,而且还去医院做过流产手术。

这样一个消息没有伤害到白松,却伤害到了小茉莉。在白松看来,只要相爱,一切他都可以原谅,他相信他的小茉莉。但在小茉莉这边,受到伤害的却是她作人的尊严。火柴与小茉莉几次三番来回的教训与报复之后,牵扯进来的无辜者也越来越多,最终,有一天晚上,林岚和闻婧被几个陌生人堵在了胡同口。为了保护林岚,闻婧被强奸了。

从此之后,整个世界都改变了,那段原本轻松快乐的岁月多了些沉重和磨难。

闻婧出事后不久,顾小北与姚姗姗订婚了。林岚的爱情与友情再次陷入双重伤害,其实林岚从来就没对顾小北死心过。不过,经历这么多事之后,林岚成熟了很多,现在她学会了不轻易流泪。

出院之后,闻婧跟随武长城离开了北京,去到一个没人知道的地方安静生活。对于林岚来说,闻婧的离开并不是坏事,只要她能快乐、幸福,其他的都变得不重要。真正让她难以接受的,是陆叙的出事。

也许在陆叙出事的前一天,林岚都不会承认她早已爱上了这个阳光得像天使一样的男人。但是这一天,陆叙出车祸了——当时是林岚开的车,车祸之后,林岚只是轻伤,而陆叙却已生命垂危。站在重症监护室之外,看着病床上脸色惨白、毫无生机的陆叙,林岚才猛然意识到,其实自己真正爱的人是陆叙。医生的病危通知书把林岚打入了地狱,她找到真爱的这一天竟然就是失去真爱的这一天。这是因为年轻、因为不懂珍惜,而受到的惩法。

在林岚最绝望的时候,顾小北回到了她身边。顾小北告诉林岚,自己从没爱过姚姗姗。曾经很多次,林岚都梦想着有一天能等到顾小北的这句话,现在她终于等到了,可是林岚却拒绝了,因为她终于明白,生活的意义在于珍惜眼前。林岚告诉顾小北,自己会永远等着陆叙。

顾小北默默离开……

陆叙的病床前,顾小北请求陆叙早点醒来……

病房外的林岚看着眼前这两个男人,泪流满面……

梦里,看见一片充满快乐气息的地方。走着,带着希望找寻到快乐。走过,才发现那是镜花水月。一切都已消逝,留下的只有脸上的痕,枕边的泪……

③ hotsuit和火柴棍的区别

一个是瑞士名牌 ‎更适合欧洲潮湿多雨的气候 ‎一个是法国名牌 ‎根据中国气候地貌制作。 ‎买火柴棍不要买欧洲本土产的,‎穿着闷。
拓展:
HOTSUIT 品牌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于1999年创立,公司起初的产品只有发汗服,品牌就以HOT(热)+ SUIT(服装)命名。原本只是为专业运动员、明星艺人用最短的时间减少体重的高端小众品牌,后来被年轻人广泛用于塑形,产品线逐步延伸到跑步、健身、生活休闲等品类,在全球众多国家广受追捧。

④ 一元钱在20世纪60年代能买什么

那个年代一块钱是什么概念?平均一家三代人,三个强壮劳动力,一年辛辛苦苦挣得的分红工分不到100元。这是八口人家一年的生活费,过年还得留一部分。

当时,吃、穿、用、都靠国家计划分配,凭票才能买,日常生活全部仰仗、粮票、肉票、布票、鞋票、火柴票、理发票、红糖票等票证才得以维持。有钱没票,也难

就算有粮票,还分全国通用粮票和地方粮票。

关于网上分两大类网:一类说不要票,一类说要票

那时候熟肉不要肉票,那个年代像“香肠”火腿、猪头肉、肉罐头、酱驴肉、酱牛肉不要肉票,只有生猪肉才要票

熟肉不要票,是因为熟肉价格高

需要凭票供应的东西,不仅要满足基本物资或短缺物资的条件,还要价格低

70年代还有议价粮、平价粮之分。议价粮贵,但不需要粮票;平价粮便宜,必须要粮票

关于那段特殊的票证历史,多年来先后的如今已经出了十多本书

大家可以去看看多了解一下~

60年代末的物价与如今物价得比较:

(人民币10元)

60年代末可买最好的大米可以买58斤(0.171元一斤)。

如今最好的大米100多元一斤,一两买不到,我还见到过598.75元一斤的保健米。

60年代末可买大闸蟹12斤。

如今的阳澄湖大闸蟹598元一只,6条腿都买不到。

60年代末可买最大的带鱼 30斤 (0.3元一斤)。

如今可买带鱼一条(40元一斤)。

60年代末可买布匹 1丈余 (1尺)。

如今可买一块小手绢。

60年代末可买青菜 500斤(0.02元一斤)。

如今可买青菜2斤(5元一斤)。

60年代末可买猪肉13斤。

如今可买猪肉1斤。

60年代末可买小馄饨100碗。

如今可买小馄饨2碗。

60年代末可缴纳小学学费 6元。

如今可以买一只低档文具盒。

60年代末可看电影(学生票)200场。

如今场外听声音,如今的学生票60元一张是最低价。

60年代末可买中挡皮鞋一双(7.68元),还可以买一只鞋油和一把鞋刷。

如今可以买一付鞋带。

60年代末可买棒冰250根。

如今可买棒冰10根。

60年代末可买高级奶糖4斤。

如今可买高级奶糖4粒。

60年代末可买菜汤面500碗。

如今可买菜汤面2碗。

60年代末可买牛肉面100碗。

如今可买牛肉面2碗,我看到康师傅面馆的顶级牛肉面108元一碗。

60年代末可买500公里的汽车票一张。

如今打的起步费都超过10元了。

60年代末可买酒席2桌。

1960年代是一个十分奇特而又重要的时代。

19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向第二次现代化过渡,苏联等国正在进行第一次现代化,中国则刚刚开始第一次现代化。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这两大现代化模式都处于深刻转型(或改革)的关键时期,第三世界诸国多数正处于争取独立或确立发展模式阶段。

1960年代,特别是其后期,西方世界在经历战后20多年的发展和繁荣之后,普遍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动荡和发展迟缓。第三世界的迅速崛起震撼了世界,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武装斗争波澜壮阔,捷报频传。美国的侵越战争激起了全世界和平正义力量日益高涨的反战、反帝运动。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反传统运动愈演愈烈。《法国1968:终结与开端》一书中写到:“‘六十年代’是美国人权、新左(派)运动的同义语。”以1968年震动世界的法国学生运动为代表的学生工人运动席卷多数发达国家,主要发达国家里一片激烈的造反之声,激进的造反者甚至已在设想“后资本主义”的新秩序。在思想文化领域里,西方发达国家1950年代初发端并盛极一时的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右翼保守主义思潮已成强弩之末,后现代主义异军突起,左翼思潮在不长的时间里席卷西方主要国家,西方新左派的影响迅速扩大。西方左翼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⑤ 火柴棍haglofs和伯希和pelliot,有什么区别

‎一个是瑞士名牌
‎更适合欧洲潮湿多雨的气候
‎一个是法国名牌
‎根据中国气候地貌制作。
‎买火柴棍不要买欧洲本土产的,‎穿着闷。

⑥ 火柴现在哪里还有卖

目前社会上虽然打火机全部替代火柴,但是在一绝大多数人网上商店、百货超市。还是能购买到的。

但是由于火柴买的人很少所以在商店的位置不会很醒目,需要像导购员询问具体位置,大部分商店是有火柴商品的。

(6)法国买火柴多少钱扩展阅读:

火柴有摩擦火柴(又称硫化磷火柴)与安全火柴之分,其发火原理不尽相同。

摩擦火柴药头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钾和三硫化四磷,稍在粗糙表面摩擦、产生的热足以使这两种物质起化学反应而发火。

安全火柴药头中以硫磺取代三硫化四磷。一般的摩擦热不足以使药头起反应,只有在火柴盒侧面的磷层上擦划时,摩擦热先使硫与氯酸钾发生反应,放出较多的热能,促使药头中的化学物质产生反应而发火。它的反应过程如下:

2KClO3+ 3S──→2KCl + 3SO2+ 1137kJ

上述化学反应过于剧烈,发火太猛,不利于使用。为了控制发火速度,药头中还需加入一些石英粉等填充剂,使药头发火缓和、稳定;此外,还加入重铬酸钾和颜料等,以改善抗潮性能和外观。若以淀粉、虫胶等代替硫磺并加入一些香料,便制成无硫芳香火柴,燃烧时不产生刺激性气体SO2,且能散发香味,使人感到舒适。

⑦ 火柴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火柴的发明

学会取火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过去人们的取火方法大体有四种:磨擦法、打击法、压榨法和光学发火法。这当中,最早出现的是磨擦发火和打击发火法。中国古代传说中有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的故事,所谓钻木取火,就是用一根木棒立在另一块木块上用力旋转,使它磨擦生热而发火的做法。

在太古时代,主要是用燧石互相打击而取火。到有了钢铁之后,人们便改用铁块和打火石碰撞的取火法了。

比较科学的取火方法是18世纪末在罗马出现的。那时有人用一根一米多长的大木棒,在其顶端涂上浓氯酸钾、糖和树胶的混合物,当人们要使用火时,就把大棒的顶端伸进一个盛有硫酸溶液的器皿里,使二者相遇发生化学反应而燃烧。这便是火柴的雏形。

1827年,英国化学家约翰·沃克发明了与现代火柴相近似的引火棍。而这个发明也是很偶然的。有一天,沃克正在集中精力试制一种猎枪上用的发火药。方法是把金属锑和钾碱混合在一起,然后用一根棍搅拌。这样,棍的一端便粘上了金属锑和钾碱的混合物。后来,他想把粘在木棍上的混合物在地上磨掉,以便再利用这根棍来搅拌新配的混合物。然而,正当他把木棍在地上使劲磨擦时,突然“扑”的一声冒出了火苗,木棍燃烧起来了。

这个发现使沃克非常高兴。他想:如果能利用自己发现的办法制造引火物,那对人们取火将是多么方便啊!于是,他开始参照自己发现的办法研制火柴了。1827年4月7日,约翰·沃克制作的第一盒火柴出售了。他的火柴84根为一盒,售价一先令。火柴盒的一端贴有一小片砂纸,把火柴头夹在砂纸中间,向外一拉,火柴便点燃了。从此,火柴便在全世界得到了普及。

1830年又出现了黄磷火柴,这种火柴一经磨擦即可引燃,但容易出危险,而且它的烟有毒。1835年,又有人发明了安全无害的赤磷火柴。到1848年,德国人又发明了今天通用的安全火柴。火柴的发明,为人类用火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火柴是目前各国应用得最普遍、最便宜的取火工具,它为人类取火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据史料介绍,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法国化学家钱斯尔发明的硫酸火柴。那根火柴又粗又长,棒的一端涂有氯酸钾、蔗糖和树胶,使用时将它与浓硫酸接触即可燃烧。这种方法比用火石火刀撞击要方便得多,当时人们称之为“盗火神”。可是这种火柴的价格太贵,而且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常造成一些事故。

其实,火柴的类似物在我国11世纪初就有人试制过。北宋初年,民间用沾着硫磺的杉条磨擦引火,人们称它为“发烛”。但它和“盗火神”一样,也不是人类理想的引火工具。火柴的真正问世,当属磷头火柴的使用。

1669年,德国炼金术土布朗特在汉堡冶炼各种金属,企图从中炼出黄金。一 天,他在“点石成金”的试验里,把白砂和小便放在曲颈甑中加热,当火烧得很旺时,突然从瓶里冒出一股白烟,凝结成一团白蜡样的东西。这团东西在黑暗中会闪闪发光,涂在墙壁会留下光亮的痕迹,一遇到空气就会自燃起来。布朗特把这种“怪物”取名磷(Phosphorus),意即发光体。他将磷的秘密高价卖给了一富商。1677年,该富商将磷带到英国,遇到着名科学家波义耳。波义耳经过研究,掌握了制磷的技术,并开始了制造火柴的试验。1680年,终于制出原始火柴——取火棒,即在木质细棒的一端涂上硫磺,在粗纸上涂有磷,取火时将细棒在纸上摩擦,就会点燃细棒。但是当时制磷成本很高未能推广使用。

1775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硫酸与锻烧过的骨胳一起加热的方法成功地提取了磷,十年后,欧洲市场上出现了“磷头小烛”:一根涂有蜡质的灯芯,一端附上一小块白磷,密封在一只小玻璃管里。使用时只需打开玻璃管,白磷就使“小烛”燃烧起来。又过了四十年,巴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工业性的白磷制造厂。

1827年,英国化学家约翰?华克试制一种猎枪上用的发火药时,无意中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摩擦火柴。这种白磷火柴被称为“有毒火柴”,使用不安全,不久就遭到各国禁用。后来法国人塞芬和卡亨二人又改进了配方,用三硫化四磷代替白磷做发火剂,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无毒火柴”。然而这种火柴在粗糙固体表面摩擦能起火,甚至放在衣袋里稍一摩擦也会自燃,还是不够安全。

1845年,德国人施罗脱将白磷隔绝空气加热到250℃制成了红磷。从此,人们开始用红磷制火柴,最初是由瑞典制造的,故又称为瑞典火柴。其发火剂是把红磷和细砂做成胶糊涂在火柴盒边上,火柴的药糊用可燃物Sb2S3、氧化剂KClO3及催化剂MnO2,调成胶糊沾在浸过石蜡的木棒上。使用时火柴头和盒边的红磷相摩擦,红磷局部变为白磷引起燃烧,这种火柴不仅无毒,而且必须在涂有红磷的特制火柴盒上摩擦才会着火,这就是沿用至今的“安全火柴”。

1879年,华裔卫省轩在广州创办了我国第一家火柴厂,不过当时由于产品数量少,价钱高,很少有人买得起。1880年,瑞典人在上海开了一家瑞典瑞商洋行,生产和经营火柴。全套机器设备都是瑞典的,甚至连火柴盆上的商标也是国外印刷的,他们利用产品价格低廉的特点,在我国市场上获取了大量利润,扼杀了我国正欲兴起的火柴工业。

解放后我国的火柴工业得到巨大的发展,品种不断增加。例如,火柴技术人员成功地制造了抗风火柴、防水火柴、无梗火柴、彩色火柴。烟幕火柴,信号火柴,等等。

近几个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火柴制造业也在品种上标新立异,以争夺市场。前苏联有人发明了一种强烈高温火柴,每根能点燃三小时,它会发出像氢氧吹管一样猛烈的火焰,可以用来代替电焊,切断和焊接钢铁.

日本有一种“浮土绘版画” 火柴盒,每根火柴长12厘米,装璜相当考究,火柴像本古书,曾风行全世界。美国有位所轻的工程师,综合多种化学元素,发明了一种“永生”火柴,据说只要备有一根,便能长期使用。可是这位发明家成了火柴老板的眼中钉,当他宣告试验成功时的当晚。竟遭到兇手的刺杀,后来奥地利一位化学家 也研制了一种永久火柴,不过他的工艺配方很快被瑞典火柴大王克鲁格收买,人也被软禁了。美国钻石火柴公司还发明了一种新式安全火柴,它燃烧的热度只有“目前火柴的一半,而且能自行熄灭。

此外,还有音乐火柴,多次燃火柴、自启式火柴、微声火柴、电影火柴、感光火柴、高级芳香火柴等等,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由此也看出,火柴很难被各种现代化的打火机所完全代替 。

⑧ 打火机和火柴是哪种先发明的

打火机先发明 打火机是一种小巧的取火器,现代打火机按使用的燃料可分为液体打火机和气体打火机;按发火方式可分为火石打火机和电子打火机。 最原始的打火机是从燧石点火枪衍生出来的。带强弹簧的扳机扣动时,击打在火石上产生火花,点燃于树叶。 1823年德国化学家备贝莱纳在实验室发现:氢气遇到铂棉会起火。这一发现引发了他试制打火机的念头。德贝莱纳用一只小玻璃筒盛上适量的稀硫酸,筒内装一内管,内管中装入锌片,玻璃筒装一顶盖,顶盖上有喷嘴、铂棉和开关,内管中锌片与硫酸接触生成氢气。一定量的氢气产生的压力将内管中的硫酸排入玻璃筒内,打开开关时,内管的氢气冲到铂棉上起火;内管与玻璃筒内的压力重新平衡,硫酸再次进入内管,与锌片反应又产生氢气。如此世界上第一只打火机便告诞生。但它有体积大不便携带,玻璃壳易碎,硫酸溢出有危险等缺点,没能普及作用。(图)(现代电子点火气体打火机结构示意图) 1920年法国出现了灯芯式打火机,灯芯是用硝石粉浸过的,容易被火花点燃,后来,改成将灯芯浸在苯中的苯打火机,这种打火机有时漏燃料,而且要经常更换灯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气体燃料打火机,逐渐取代了苯灯芯打火机。将从天然气中提取的丁烷气压缩到打火机中,使用时,丁烷气体从打火机的顶端喷嘴中喷出,由打火装置点燃,火焰的大小可通过调节喷气量来控制,丁烷气体用尽后,可从打火机底部的活门装填。 打火机的点火系统也经长期改进,日益完善,老式的打火系统是由火石和火石轮组成,火石是铁和铈做成的合金。1906年奥地利化学家发现这种合金材料具有产生火花的性质,将火厂装入打火机,靠机盖上的铁轮锉的磨击,使火石产生火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弹药专家使用压电效应引爆炸弹。在炸弹的前端装上像酒石酸钾钠和一些陶瓷类的晶体,受到强力冲击时,会在瞬间产生高压电荷,引爆炸药。战后,日本成功的将压电效就用在打火机上,在三四万分之一秒内产生6000—8000伏高压,使产生的火花点燃丁烷,省去了干电池或火石。 另一类打火机是以干电池为动力点火,一种是使用9—12伏层状锰电池,打开开关时,盒内的微型变压器将电压升到9000伏,产生火花,点燃燃料。还有一种打火机内装水银电池和集成电路,产生高压火花,这类打火机只要定期更换电池和补充燃料即可。 火柴是目前各国应用得最普遍、最便宜的取火工具,它为人类取火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据史料介绍,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法国化学家钱斯尔发明的硫酸火柴。那根火柴又粗又长,棒的一端涂有氯酸钾、蔗糖和树胶,使用时将它与浓硫酸接触即可燃烧。这种方法比用火石火刀撞击要方便得多,当时人们称之为“盗火神”。可是这种火柴的价格太贵,而且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常造成一些事故。 其实,火柴的类似物在我国11世纪初就有人试制过。北宋初年,民间用沾着硫磺的杉条磨擦引火,人们称它为“发烛”。但它和“盗火神”一样,也不是人类理想的引火工具。火柴的真正问世,当属磷头火柴的使用。 1669年,德国炼金术土布朗特在汉堡冶炼各种金属,企图从中炼出黄金。一天,他在“点石成金”的试验里,把白砂和小便放在曲颈甑中加热,当火烧得很旺时,突然从瓶里冒出一股白烟,凝结成一团白蜡样的东西。这团东西在黑暗中会闪闪发光,涂在墙壁会留下光亮的痕迹,一遇到空气就会自燃起来。布朗特把这种“怪物”取名磷(Phosphorus),意即发光体。他将磷的秘密高价卖给了一富商。1677年,该富商将磷带到英国,遇到着名科学家波义耳。波义耳经过研究,掌握了制磷的技术,并开始了制造火柴的试验。1680年,终于制出原始火柴取火棒,即在木质细棒的一端涂上硫磺,在粗纸上涂有磷,取火时将细棒在纸上摩擦,就会点燃细棒。但是当时制磷成本很高未能推广使用。 1775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硫酸与锻烧过的骨胳一起加热的方法成功地提取了磷,其过程分成几个步骤: Ca3(PO4)2+2H2SO4 == Ca(H2PO4)2+2CaSO4 Ca(H2PO4)2 == Ca(PO3)2+2H2O 3Ca(PO3)2+10C == Ca3(PO4)2+4P+10CO 十年后,欧洲市场上出现了“磷头小烛”:一根涂有蜡质的灯芯,一端附上一小块白磷,密封在一只小玻璃管里。使用时只需打开玻璃管,白磷就使“小烛”燃烧起来。又过了四十年,巴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工业性的白磷制造厂。 1827年,英国化学家约翰·华克试制一种猎枪上用的发火药时,无意中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摩擦火柴。这种白磷火柴被称为“有毒火柴”,使用不安全,不久就遭到各国禁用。后来法国人塞芬和卡亨二人又改进了配方,用三硫化四磷代替白磷做发火剂,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无毒火柴”。然而这种火柴在粗糙固体表面摩擦能起火,甚至放在衣袋里稍一摩擦也会自燃,还是不够安全。 1845年,德国人施罗脱将白磷隔绝空气加热到250℃制成了红磷。从此,人们开始用红磷制火柴,最初是由瑞典制造的,故又称为瑞典火柴。其发火剂是把红磷和细砂做成胶糊涂在火柴盒边上,火柴的药糊用可燃物Sb2S3、氧化剂KClO3及催化剂MnO2,调成胶糊沾在浸过石蜡的木棒上。使用时火柴头和盒边的红磷相摩擦,红磷局部变为白磷引起燃烧,这种火柴不仅无毒,而且必须在涂有红磷的特制火柴盒上摩擦才会着火,这就是沿用至今的“安全火柴”。 1879年,华裔卫省轩在广州创办了我国第一家火柴厂,不过当时由于产品数量少,价钱高,很少有人买得起。1880年,瑞典人在上海开了一家瑞典瑞商洋行,生产和经营火柴。全套机器设备都是瑞典的,甚至连火柴盆上的商标也是国外印刷的,他们利用产品价格低廉的特点,在我国市场上获取了大量利润,扼杀了我国正欲兴起的火柴工业。

⑨ 火柴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火柴(英文名:Match),也称“安全火柴”。根据记载最早的火柴是由中国人在公元577年发明的(一种引火的材料,不是火柴),当时是南北朝时期火柴,战事四起,北齐腹背受敌,物资短缺,尤其是缺少火种,做饭都成问题,当时后妃和一班宫女神奇地发明了火柴,不过中国古代的火柴都只不过是一种引火的材料。

十八世纪的下半叶主要是利用黄磷为发火剂。由于黄磷有毒,后来又逐渐为硫化磷火柴取代。后者虽然没有毒,但随时都有自燃的可能,相当危险。1833年,世界上第一个火柴厂在瑞典卑而加城正式建立,直到1855年才研制成功安全火柴,并逐渐为世界各国所采用。火柴是根据物体摩擦生热的原理,利用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活性,制造出的一种能摩擦发火的取火工具。

火柴盒的侧面涂有红磷(发火剂),三硫化二锑(Sb2S3,易燃物)和玻璃粉;火柴头上的物质一般是KClO3、MnO2(氧化剂)和S(易燃物)等。当两面者摩擦时,因摩擦产生的热使与KClO3等接触的红磷发火并引起火柴头上的易燃物燃烧,从而使火柴杆着火。安全火柴的优点是红磷没有毒性,并且它和氧化剂分别粘附在火柴盒侧面和火柴杆上,不用时二者不接触。所以叫安全火柴。


火柴历史

中国南北朝(420~589)时期,将硫磺沾在小木棒上,借助于火种或火刀火石,能很方便地把“阴火”引发为“阳火”。这可视为最原始的火柴。

元末明初学者陶宗仪的《辍耕录》中的《发烛》条说:“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熔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粹儿,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史载周建德六年,齐后妃贫者以发烛为生,岂即杭人之所制矣。”文中的发烛就是原始的火柴。

《资治通鉴》中记载:“陈宣帝太建九年,齐后妃贫苦,至以卖烛为业。”

北宋人陶谷的《清异录》说:“夜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杉条染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货者,易名火寸。”这是说当时民间百姓非常流行用一种涂上硫磺的杉木条引火,这也说明了原始的火柴,应该是在《清异录》成书年代之前就已经发明,也就是公元950年前。据一则重要史料记载:“汉淮南王招致方术之士,延八公等撰《鸿宝万毕方》,法烛是其一也,余非民所急,故不行于世,然则法烛之起,自刘安始也。”这里的法烛就是后来说的发烛,都是火柴的前身。按照高承的记述,我们可得知,原始的火柴是在公元2世纪,由早期的炼丹家所发明的。我们也知道硫磺是炼丹家的主要药物,所以他们发明原始火柴更加合理。

到了南宋时期,杭州的大小街道上,已经到处都有出售火柴的小贩。那是有人把松木削成如纸张薄的小片,用硫磺涂满它的一端。但它不叫“火柴”,而是叫“发烛”、“粹儿”,这已经是早期的火柴了,但人们没有注意和重视。

在欧洲,火柴出现于古罗马时期。当时一些小贩,将木柴浸泡在硫磺中出售。这种被浸泡在硫磺中的木柴本身并不起火,而是可以用来引火。人们用铁块撞击火石,让溅出的火星落在这些木柴上,就能获得火种。到了中世纪时期,欧洲人又用芦苇取代了木柴,成为引火的材料。

1669年,德国人H.布兰德提炼出了黄磷。人们利用黄磷极易氧化发火这一特性,在小木棒一端沾上硫磺,然后再沾黄磷而发光。1805年,法国人钱斯尔将氯酸钾和糖用树胶粘在小木棒上,浸沾硫酸而发火。这些都是现代火柴的雏形。

1826年,英国人J.沃克把氯酸钾和三硫化锑用树胶粘在小木棒端部作药头,装在盒内,盒侧面粘有砂纸。手持小木棒将药头在砂纸上用力擦划,能发火燃烧。这是最早具有实用价值的火柴。

1831年,法国人C.索里亚以黄磷代替三硫化锑掺入药头中,制成黄磷火柴。这种火柴使用方便,但发火太灵敏,容易引起火灾,而且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因黄磷有剧毒,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1845年,奥地利人A.施勒特尔研制出赤磷(也称红磷),它是黄磷的同素异形体,性能比较稳定,且无毒。1855年,瑞典人J.E.伦德斯特伦创制出一种新型火柴,它是将氯酸钾和硫磺等混合物粘在火柴梗上,而将赤磷药料涂在火柴盒侧面。使用时,将火柴药头在磷层上轻轻擦划,即能发火。由于把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分开,大大增强了生产和使用中的安全性,称之为安全火柴,应用广泛。

1898年,法国人H.塞弗纳和E.D.卡昂以三硫化四磷取代黄磷制成火柴,称为硫化磷火柴。这种火柴与黄磷火柴一样随处可以擦燃而没有黄磷的毒性,但仍不如安全火柴安全。

火柴工业开创于欧洲。1833年,世界上第一家火柴厂建立于瑞典卡尔马省的贝里亚城。1865年,火柴开始输入中国,当时称之为“洋火”或“自来火”。中国的第一家火柴厂是卫省轩于1879年在广东省佛山县创办的巧明火柴厂。到1900年,中国共开设了19家火柴厂。1921年,刘鸿生在苏州创办鸿生火柴厂,改进了火柴配方,改善了生产管理,生产出质优价廉的“美丽”牌火柴。刘鸿生于1930年又创建了上海大中华火柴公司。1949年后,中国火柴生产逐步实现了机械化和半自动化。1967年,第一台火柴自动连续机试制成功。1982年在济南火柴厂建成了中国第一条连续生产线。

2012年9月6日,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将举行资产处置拍卖会,最后一批设备被拍卖,这标志着亚洲最大的火柴生产厂家彻底走进历史。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前身为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12年,时任民国代总统的冯国璋以四万元现洋入股公司,改写了国人依赖“洋火”的历史,建国后一度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火柴生产厂家。当地文物部门对“泊头火柴”的主要火柴生产设备进行了保护,并将设立专门的展馆进行展示。

阅读全文

与法国买火柴多少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9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3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5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3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2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8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8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5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4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4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8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91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3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3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