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红色警戒2原版联机苏联打拉中的法国怎么打
速度坦克快攻,别等到对方巨炮三四个了你才攻。坦克alt点对方矿场,这样坦克就会靠近矿场并攻击,如果巨炮攻击坦克,同时也会造成矿场严重受损,当坦克被打掉时,矿场也差不多玩完了。同理,可以坦克alt点对方基地,点对方机场,点对方巨炮,看你的意识和操作。别用坦克直接攻击就对了。
B. 仅仅20多年,苏联从默默无闻到世界强国,是如何打赢翻身仗的
苏联从默默无闻,到仅次美国的超级大国,当初是如何打赢翻身仗?
苏联如何建立
C. 苏联巅峰时期军事力量有多强
巅峰时期的苏联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军事力量,此时的苏联核武器存量超过了美国,战略导弹部队实力全面超越美国,从数量上说,无论核武器还是常规武器、无论重武器还是轻武器,苏联的数量都是远超过北约和美国的。
到1975年,苏联的坦克比美国多3倍,军用飞机多1倍,军舰总吨位多2倍。到勃列日涅夫去世的时候,苏联已经有6.5万辆坦克、2.7万个核弹头、347艘潜艇、8000多架各型飞机,全都远超美国和北约,其中坦克数量甚至达到北约的5倍以上。
苏联武装力量由5个军种组成,分别为陆军、海军、空军、防空军、战略火箭军,总兵力最高时达到513万人,苏联最鼎盛时期还在多国驻军,如东欧国家、阿富汗、蒙古等。
在战略态势上,勃列日涅夫时期也从此前的全球战略防守态势逐步转向进攻,苏联在非洲、中东和亚洲大量扶植亲苏政权,提供大量军事援助,和美国大打“代理人战争”。
因此,七八十年代的苏联红军是地球上最可怕的霸王龙,令盟友崇拜、邻居敬畏,敌人恐惧。整个欧洲都一直担心苏联真的会打过来。而且,对于一旦真正爆发战争,北约的估计是,如果不使用核武器,苏联人可能只需要一个月就可以打到法国的大西洋岸边。所以基本上从1970年代末开始,北约就一直准备在欧洲防守,而且还是上来就用核武器的防守,而且防守的目的也只是等美国大军跨过大西洋来增援。苏联巅峰时期的强大可见一斑。
美国总统里根说:“如果苏联1981年向我们发起进攻,美国将无力抵抗。”西欧各国估计,一旦苏联发动战争,一个礼拜之内就能占整个西欧,封锁沿海,阻止美国远征军登陆,北约的作战计划是在与苏联交界的地方埋原子弹来阻止苏联钢铁洪流的进攻,最后拖到美军的到来。
D. 法国和苏联在1935年左右的战争是怎样的
《法苏互助条约》 法国和苏联为防御德国法西斯侵略而缔结的条约。1935年5月2日签订于巴黎,翌年3月27日生效,有效期5年。条约包括序言、5条正文和1项议定书。主要内容是:当法国或苏联成为任何一个欧洲国家侵略威胁和侵略危险的对象时,两国彼此保证立即进行协商,以便采取国际联盟盟约第10条关于防御外来侵略的措施;当法苏任何一方成为欧洲国家未经挑衅的侵略对象时,两国保证立即相互进行支援和协助。在缔约谈判中,双方曾商定,另制订一项军事专约作为政治条约的补充,但因后来法政府追随英国推行绥靖政策而未果。《法苏互助条约》是A.希特勒执政后,法苏在面临德国法西斯侵略威胁的形势下签订的。但实际上,该约在预防和抵制德国法西斯侵略方面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王承《中国军事网络全书 军事历史卷》)
《东方公约》-条约与《苏法互助条约》
《东方公约》-----苏法互助《东方公约》草案提出后,法、苏两国为正式缔结公约积极开展活动。苏联分别邀请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派代表访问苏联,三国都表示愿意参加拟议中的公约。同时,巴尔都访问了英国、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说服它们支持或参加《东方公约》。英国起先态度冷淡,后来在持保留条件的前提下同意给予支持,捷克斯洛伐克则积极支持。
德国蓄意进行破坏,始则叫嚣《东方公约》意在“包围”德国,当苏、法两国表示不反对德国参加后,它又声称在军备平等的权利恢复之前,拒绝参加任何国际安全体系。此外,它抢先于1934年1月同波兰签订为期10年的《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同时声称愿意同所有的邻国缔结这种双边互不侵犯条约,以此来破坏区域性多边条约的签订。波兰自从分别同苏联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自以为掌握了保持中东欧“均势”的砝码,只要自己在苏、德之间维持“等距离外交”,就足以维护本国的安全。因此它不愿意先于德国加人《东方公约》。德、波两国拒绝参加,使《东方公约》难以缔结。
1934年10月,巴尔都在马赛欢迎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一世时,同后者一起被法西斯雇佣者刺死。继任外长赖伐尔在推行“大联盟”外交时,把意大利放在主要位置上,进一步给《东方公约》蒙上阴影。
在多边条约不可能缔结的情况下,苏法两国于1935年5月2日签订了双边的《苏法互助条约》,规定一方遭到欧洲国家的无端侵略时,另一方应立即提供援助。“欧洲国家”一词表明法国不承担援助苏联抗击日本侵略的义务,苏联为了不放过每一个制止侵略的机会,作了让步。两周后,又签订了《苏捷互助条约》,内容与苏法条约相同。这两个条约本来可以在反对德国侵略方面发挥作用,但是法国没有履行条约义务的诚意,反而把它们视为“滑稽剧”和“备用手段”,迟迟不参加预定的三国军事谈判,同时企图利用条约加强自己的地位,来改善同德国的关系。德国重新武装莱因区后,法国又追随英国推行绥靖政策,致使条约根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法国是德国的近邻和宿敌,希特勒的反法宣传和毁约扩军行动引起法国公众的警惕和恐惧,并推动法国现实主义政治家巴尔都于1934年2月出任外交部长。
E. 红警苏联VS法国中的战术问题。
苏军:首先 可以多造天启 我做过实验 核弹对着天启咋还剩1-2滴血 法国巨炮不比核弹强吧 只要天启和巨炮靠得近 巨炮的威胁也就不存在了,另外 干掉巨炮后 可以用疯狂伊文 冲进去 先用运输船 这样法国就在几秒中之间玩完了 在家里要部署防空的 否则被敌空军抄了不好玩
法军:面对苏军强大的火力 唯一的方法就是防御作战中 巨炮成梯次排列 不要靠得太近 互相支援 加强地面火力 和短程攻击武器(主要部署在巨炮旁 以防敌人进入巨炮死角 可以和支援巨炮配合使用) 要时不时派空军骚扰敌基地,最好弄几个谭雅在敌基地附近 主力掩藏在附近(不是敌我主要交通要道上 要道上要放几个易隐藏的兵)一旦敌大部队出窝 到敌我中间时 这些埋伏的全冲去他家 包括空军 他想回来都晚了最好先打掉基地和矿厂还有机车工厂
打这么多字 就给点分吧
F. 德国打法国只用了六个星期 为什么打苏联却用了
二战之前,世界上还没人知道有一种机械化快速推进的战术,叫作闪击战。
所以法国任何一个地方都没坐好战备的情况下,就迅速沦陷了。
苏联不一样,苏联有着广袤的领土,闪击战刚开始还行,后来就出现了严重问题。
苏联广袤的国土抵消了闪击战的推进速度。而且给苏联随后的动员提供了充分的时间。
焦土政策让德国的后勤补陷入噩梦,庞大的战车是进攻的利器,同时也成了自我消耗的无底洞。
苏联人带有北方游牧民族的性格,明斯克、斯大林格勒等等战役牵制了大量的德军力量,使其难以大规模推进。
苏联刺骨的严寒给前线的德国士兵造成了困境,后勤棉衣跟不上了,燃油也凝固了…………于是苏联开始反攻,德国人开始节节败退。
诺曼底登录开始,德国在双线作战的错误上又被增加了第三条战线…………
G. 苏联面积太大,况且实力远远比法国强大多,对付苏联用闪电战不可能,还是孤军深入,必败无疑。
兄弟你错了。
当时法国比苏联强大太多。
你要知道二战前法国陆军号称欧洲第一世界最强,无论是人数、战车、装备都比德国好太多。更不用提那条用重金打造出来的马奇诺防线了呢。
况且法国作为一战的获胜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德国半吊子的工业体系不成正比)和庞大的战时动员能力。
只不过法国当时的领导人太无能了,属于一头羊领导了一群狮子,原本玩命搏一搏或许还不会输,结果没想到稍微挨了点打就马上投降,而主战派的戴高乐的官位又不太高。
戴高乐早就提出要组建战车部队并且搭配飞机,但他的建议一直得不到法国领导人的赏识,而主张用马奇诺防线防守的梅耶也得不到法国领导人的赏识。
后来郭刻尔克大撤退的时候,戴高乐被投降德国的法国政府革职了,他凭借着个人魅力硬生生的组织起来了4万多人的坦克师与德国的博克硬拼。
H. 二战的时候法国能打得过苏联吗
法国陆军没可能战胜苏联。
一方面法制坦克远远落后于苏联,另一方面二战期间,法国战术思维落后,仍以一站战壕战为主,步兵战车辅助步兵进攻为辅。远远比不上德国和苏联。
法国军人也不行,法国是一战获胜国,奢侈的生活腐化了法国国民,国内唯一有战斗力的军队是外籍军团。
但是另一方面,法国不是一个个体,在二战那段时间,英法同盟牢不可破。如果苏法发生战争,英国是必定介入的。如果法国军队被苏联赶下海了,英国一国肯定不低苏联,那美国肯定不会坐视不理的。
二战结束后,德国被战胜国管控。直至冷战结束,同盟国和共产国际都有针对对方的作战计划。
然而双方实力差距不大,而战争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并且毫无意义,使用并没有发生大规模交火。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法国一国陆军肯定是不敌苏联的。英法德加起来人口与苏联差不多,也许可以一战。
I. 前苏联是不是连法国都打不过
估计是你运气不好吧,互不侵犯条约在签订6个月后可以撕毁.你应该玩的是自定义模式?反正应该不是史实模式.
最为重要的是你有和苏联签订瓜分波兰的协议吗?如果你没有和把波兰东部领土分给苏联,苏联是会主动向你进攻的
J. 红警共和国之辉苏联怎样对付法国打比赛急求!!!
法国就巨炮历害,没电就不行了,小偷偷电可断电30S,然后直接坦克干电厂;如果防空不行,三架飞艇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