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什么选择法国留学
因为法国留学选择公立大学有很大的优势:
1、留学费用相对偏低
在法国留学一般只需要支付语言学习的费用,在进入法国公立大学后就只需要支付生活费用,法国留学生与本土学生享受着同等的待遇。申请者只需提供6万元钱以上的银行存款证明,如政府的住房、交通及就餐补贴。公立大学通常只收注册费100-300欧元左右,不收学费;言语强化课程一年学费在1200-4000欧元左右;住宿费及生活费每年约5000欧元,法国政府提供住宿补贴150-200欧元/月。
2、留学生群中的学生较易取得居留
到法国留学学习硕士课程并持有长期学习签证的外国学生,第一年将自动取得暂时居留证,第二年取得多年居留证。外国学生在法国学习完毕并取得文凭后,将被允许在法国居留六个月,以寻觅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带薪工作。六个月完毕后,如学生已取得一份工作或受聘将被允许在法国寓居工作同时,法国还设立了“优秀人才居留证”。持有优秀人才居留证者在法国和学生来源国之间出入无需再办特别手续。外国学生在本国或法国完毕高层次学习后,如果想在法国寻觅第一份职业,且能证明本人具有高技术才干,就能够向法国递交“优秀人才居留证”申请。
❷ 为什么中国人留学法国与法国人在中国办学堂
除随耶稣会士赴法学习大主教和个别被派出国求学的少数人外,最早一批留学法国的中国人,当是光绪三年(1877年)由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公元1820~1879年)派去的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1876年,沈葆桢获准选派学生26名、艺徒4名赴法学习船舶制造及驾驶技术。第二年,学生们在法国人日意格(Prosper Marie)带领下成行,日意格任洋监督,福州船政局总考工李凤苞任中方监督。这是中国官费生成批留法的开始。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思想家、着名语言学家马建忠,年青时即开始研究西学,光绪二年(1876年)被派往法国留学兼任清朝驻法公使郭嵩焘的翻译。他在巴黎大学学习法律,1879年获博士学位后归国,随李鸿章办洋务。他主张发展新式工业和学校。发展对外贸易,争回关税自主权;认为对外通商是“求富之源”。其参照西方语法着成的《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着作。《马氏文通》原名《文通》(文:文字语言;通:通则、通例。文通即语法),出版时马建忠已辞世,为纪念其着述的功绩,也为了区别于其他同类着作,故在原书名前加上了作者姓氏。
辛亥革命后,留法学生逐渐增多。1912年,李石曾等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并设立留法预备学校。1912年至1913年间,留法俭学会共派遣4批150多人到法国,后因欧战而终止。1915年,蔡元培(公元1868~1940年)、吴玉章(公元1878~1966年)等组织勤工俭学会,以“勤于作工,俭以求学”为目的,号召有志青年去法国半工半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中国国内掀起了留法勤工俭学的高潮。1919年至1921年间,在中法两国知名人士共同发起的华法教育会的组织下,先后有1600多名中国学子赴法求学。其中不少人后来都成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物,如湖南的蔡和森、向警予、蔡畅、李富春、徐特立、罗学瓒李维汉、何长工、肖三;四川的赵世炎。陈毅、邓小平、聂荣臻;贵州的王若飞等。
华法教育会发起于巴黎,并在中国上海、广州设立分会,由蔡元培任会长,发起之日,蔡元培发表题为《华法教育会之意趣》的讲话,他说:“现今世界各国之教育,能完全脱离君政及教会障碍者,以法国为最……法国自革命时代,既根本自由平等博爱三大义,以为道德教育之中心点,至于今日益扩张之范围……法国科学之发达,不独在科学固有之领域,乃又夺哲学之席,而有所谓科学的哲学。法国美术之发达,即在巴黎一市,观其博物院之宏富,剧院与音乐会之昌盛,美术家之繁多,已足证明之而有余。至中国古代之教育,礼乐并重,亦有兼用科学与美术之意义。”在谈到中国人为什么要留学法国并引进法国文化时,蔡元培在1916年3月29日华法教育会发起会上作了这样的解释:“法国文化有特宜于我国计五:一日道德之观念,二日文学艺术之臭味(xùiwèi,气味),三日自由之精神,四日习惯之类似,五日俭学之机会。”
通过兴办教育传播福音,是19世纪西方传教士普遍采用的传播方式。传教士或其他外国侨民所办的学校,是晚清中国新式学校的一类,新式学校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西方近代科学和文化精神,体现了西方的教育风格。它们在中国的出现和存在,成了西学传播的重要渠道。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进入这样的学校接受西学熏陶,然后又带着西学分散到各地去。
从19世纪中叶起,法国大主教也积极在中国办学,其中在上海创办的学校就有:1849年创办的徐汇公学(后改为徐汇中学)、1851年创办的石室小学(初为读经班)、1852年创办的仿德小学(后改为董家渡路第二小学)、1853年创办的明德小学(后改为上海市蓬莱中学)1855年创办的徐汇女校(后改为上海市第四中学)和经言小学1874年设立的圣芳济学校(后改为圣芳济中学)1886年设立的中法学校(后改为光明中学)、1894年设立的善导学堂(后改为善导中学)等。
1903年,震旦大学院在上海成立,这是法国天主教会在中国创办的教会大学。震旦大学第一任校长马相伯(公元1840~1939年),少年时曾在上海徐汇公学学习拉丁文和法文。1870年得神学博士学位,经教会授职为神甫,成为耶稣会教士。1872年任上海徐汇公学校长。1905年,因不满于震旦大学天主教当局的考核,又与严复、袁希涛等在上海创办复旦公学(即后来的复旦大学)。
1920年,中法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蔡元培任第一任校长。经过若干年的经营发展,大学逐步成立了以法国学者命名的四个学院,即:拉马克(Jear~Baptiste Lamarck)学院,讲授生物学科;居里(curie)学院,讲授理化科;孔德(AugllsteComte)学院,讲授哲学科;伏尔泰学院,讲授文科。1921年,在中法两国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中法大学又在法国里昂成立了海外部,所接受的多是北京中法大学和广州中山大学的优秀毕业生。
❸ 既然德国和法国的留学费用都很低,那么为什么多数留学生选择法国而不选德国
德国人对中国人没什么好感。
说真的,德国确实没有什么吸引力。德国人给人的感觉就很严肃,记得上大学时我们学校请了几个外教来参加一场学生辩论会。有个评委就是个德国老头,从头到尾板着个脸。严肃的吓人。
法国就不一样了,主要是法国在中国的认知度比德国高。所以选择的人会多一点。当然了学艺术的,比如音乐什么的去德国的会多点。
❹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出国旅游
中国人之所以喜欢出国旅游,一是因为出国游相对国内游来说性价比更高。二是因为国内游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国外游体验更好。三是因为他们要出国买买买。
去国外购买奢侈品,也是很多人出国的目的之一。因为在国外购买大牌,本身就会比较便宜,加上还有退税,可以说是非常划算了。
综合上面三个原因,所以现在大家都会选择出国游了。
(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请顺手点个赞哦~我是热爱思考、喜欢分享的思思。公众号:思思说育儿)
❺ 许多中国游客都会前往法国旅游,为什么法国美女却很少
为什么较少看到法国人来中国旅游?说出来都不一定会相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国人在闲下来的时间里都会选择出国旅游,法国作为浪漫之都,无疑是很多文艺青年和度蜜月的情侣们的不二之选。可是,来中国旅游的法国人却很少,是中国吸引不了他们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再加上法国人的官方语言主要是法语和英语,去周边国家不用担心沟通问题,而他们来中国的话,在语言沟通就会有很大困难。中国人懂法语的并不多,英文虽然懂但是熟练的也没有几个,来中国的话这些问题都是需要面对的,所以他们也就不会选择来中国旅游了。
❻ 中国人有多爱去法国
这些年中国年轻人的收入越来越高,已经不再满足再国内拍摄那千篇一律的婚纱照,更多年轻人把目光投向了法国!
当然,很多人都接受不了这样的旅行方式!
❼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喜欢去法国巴黎旅游
我认为如果你一周都是呆在巴黎的话,跟团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很少有安排一周都在巴黎的团组的。自己一个人游览这样的时间安排还是不错的,可以慢慢看看整个巴黎。如果想避开旺季的话,基本上11月底到2月底人会比较少一点,但是这时候巴黎的天气很冷哦,不过天气一热人也就多了。当然巴黎很多景观都是人文景观,倒是不会太多的受到天气的影响。一月左右过来的话,除了游览,还可以赶上巴黎的打折季节,能买些便宜的大牌回去呢。花费方面,计算如下:(你说的不用太节省这个标准不好界定,先把至少需要的价格写给你,你自己在上面根据你都不要太节省的标准加就行了)签证:如果自己去使馆递签证,签证费60欧,如果通过代理机构办,一般都要收手续费,然后还要加上签证材料所需的旅游保险的钱,一般一共需要人民币1000左右机票:如果提前预定,能订到很便宜的,现在国航在做一个促销:春节期间北京往返巴黎的价格是3970元起,一般的往返机票价格在7000-8000左右,如果临时订的话,会上万。住宿:巴黎的住宿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北欧除外)都算是贵的,一般青年旅社在20-30欧的样子,低价旅店单人间的价格在30-50欧的样子,如果要住比较好的酒店(三星),就做好100欧/晚以上的预算吧。交通:单次的地铁票是1.6欧一张,如果一次买10张就是11.6欧的样子,仅限于在小巴黎(也就是巴黎的2圈以内的地方)使用。好在巴黎的主要景点都是在小巴黎。如果你在巴黎停留一周左右,可以考虑买那种5天的paris
visite的车票(这种票只有1、2、3、5天的选项,没有7天的,你如果呆7天,可以买一个5天的,将加1个2天的,或者5天的加上10张地铁票),5天的价格28.5欧,2天的价格14.7欧,可以在巴黎地铁的1-3圈使用,也可以坐公交,不限次数。往返机场如果乘坐地铁,单程为8.5欧,做机场的roissy
bus的话是十几欧的样子。这样你一周的交通费大约为60欧。吃饭:巴黎有很多中式快餐店,一般7欧左右一顿,吃麦当劳也差不多价格。如果去路边一般的法国餐馆或者意大利餐馆吃饭,一顿饭在18欧左右,包含头盘、主菜或者主菜和甜点。早餐可以在旅店解决。这样如果按照你每天一顿正餐一顿快餐来算,一天的餐费是25欧,7天175欧。景点:一般一个景点的价格在7欧左右。卢浮宫和埃菲尔铁塔会贵一点,在11欧的样子,如果赶上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天,博物馆是免费的。如果你不到26岁,有些博物馆的价格会低一点。你在巴黎7天的话,应该会看大约十来个景点吧(卢浮宫、奥赛博物馆、蓬皮杜中心、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圣心大教堂、凯旋门等等是必看的),这样算来景点的费用大约在80欧左右(有些景点是免费的,如圣心大教堂)。现在做一下加法:签证:1000,机票6000(提前预定淡季机票,这个价格一般都能拿下来),住宿:按照比较便宜的30欧一晚算,7天210欧,就是2100人民币的样子,交通:60欧,600人民币,吃饭:175欧,1750人民币,景点:80欧,800人民币,总的就是12250人民币的样子。购物的花费不算在内,如果要住好的酒店就往上加钱吧。
❽ 不知道中国人 去哪个国家留学是 理想的选择呢理由
法国
法国不仅是个以其灿烂的文化和艺术而闻名于世的国度,她还是世界第四大工业强国,其贸易出口业绩也名列世界前茅。
-作为世界一流的科学与技术创新轴心之一,法国在空间、交通、电子、通信、化学、生物技术和医疗卫生等众多领域拥有雄厚的研究实力并且成果辉煌,具有举世公认的竞争优势。法国在这些领域所获得的诺贝尔奖和菲尔茨(FIELD)奖的数量便是一个很好的明证。
-法国面向世界开放,同时又是坚定的欧洲一体化的追随者,积极参与具有人文与社会理念的经济欧洲的建设。
-法国的高等教育不仅拥有自己的悠久传统,而且不断适应现代化演变,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具多样化和性能卓越的高等教育体制之一;尤其是它保持了一种公立教育体制的独创性,可为由国家部分投资的教学和培训的质量提供最可靠的保证。
-法国的高等教育文凭名声卓越,其质量借由一个具有国际声望的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中心网络得到保证(全法国共有3000多个高等教育机构,其中包括90所综合大学、240所工程师学院、230所高等商学院,此外还有众多的艺术学院、建筑设计学院、辅助医学院,等等)。
-法国政府极为重视教育,每年用于教育的经费占国家预算的23%以上。同时,国家严格关注所提供课程教学及国家文凭的质量。在公立学校,如综合大学中,国家直接承担每一个大学生的大部分学费(约每年7000欧元); 使大学生应缴纳的注册费用保持在全世界最低水平。
-赴法兰西留学,也即:
- 享受包括从创办于1179年的最古老的巴黎大学至尼斯(NICE)最现代化的高科技园区在内的设于法国各地的众多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的传统和现代化优势;
- 能够攻读根据传统一贯向外国留学生开放的研究专业:法国大学有三分之一的高等深入研究文凭(DEA)系由外国留学生获得;
- 得益于法国文凭的丰富性与多样化,保证所修专业课程的质量;
- 体验高品质的法国生活艺术和欧洲大陆人文风情;因为:
- 法国的文化历史遗产全球闻名,日常文化生活丰富多姿,各类电影、艺术、戏剧、时装、美食等节庆应有尽有;
- 从地中海、大西洋海滨到高原山脉,法国的自然景观瑰丽多奇,美不胜收;
- 法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先进完善,价格低廉;
- 法国的公共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舒适方便。
- 此外,法语是一种被世界上两亿多人口使用的官方语言,掌握这一门语言,也即意味着拥有了一张通向包括瑞士、比利时、加拿大等在内的五大洲47个不同国家的特殊"派司"。
❾ 我们为什么要出国
一、人生经历
出国无疑第一是一种人生经历,这种经历是一直呆在国内无法经历的。出国不仅仅是学知识学技术,也是了解、融入西方社会的一条基本上通道。学习之外的物品,对于生个人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极为重要的。 现代社会的信息已经非常发达,可能以为在媒体、因特互联网上能够了解到发达国家的一切,完全能够想象得到在海外是如何生活的。但是这种想象绝对和事实上在国外生活是两码事。呼吸清新的空气,了解人文的关怀,这将为在国内无法效仿、无法品味的一种经历。就象看过无数次电视剧场景中的恋爱故事,然而只有事实上经历了爱情,自己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精彩与无奈。
二、语言
这一点无需多讲。驻华学习英语,也许对付一些考试(包括雅思,托福等)分数可能很高,但是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国内的环境下较为难以进步。当然,这样说是合理假如在海外是与当地的老师、同学和社会有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而不是整天与中国同学呆在一起的。
三、攻读世界性着名学校的机会
上海交大最近有一个全球500强大学的排名,大家去交大的网站上能够查到。以澳洲为例,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排名第53位,墨尔本大学排名第82位;清华大学排在201-250位,而复旦大学则排在301-350之间。北京大学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本《世界性着名学校鉴》,书中列举了各个国家的名校,比方说,美国列举的是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等,英国列举的是牛津、剑桥,澳洲则列举了澳洲国立、墨尔本。很遗憾,书中没有关于到中国的学校,看来作者认为中国还没有一所称得上世界性着名学校的大学。因此出国也提供这样一个机会,一个让攻读世界性着名学校的机会。
四、专业抉择的机会
这有两层含义,一是异国他乡大学开设的专业非常广泛,很多专业在国内还是空白,又或者国内同以及其他专业不被国外一般肯定,典型的包括临床医学和法律专业。如果你想在国外执业,既然如此你只有选择拿异国他乡的学位。二是驻华,报考研究生时大多仍然要求有本科同专业的背景,而到海外读硕士则更为灵活,不需学术考试,而且改变专业比较方便。就像,英文专业的毕业生可申请会计学、教育、传媒甚至it专业——这在国内大概是不可能的。
五、资源利用与读书效率
以全球标准来看中国,教学资源仍然更加贫乏。即使大学一再扩招,但是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要一齐跟上则需要非常长的时间。而国外丰富的教学资源刚好能够为我所用,而且发达国家在教育方式、想法、教学设备上又较之国内高级,如果有条件,我们当然应出国留学。其它一个优势是时间,我们知道国内大学的标准读书时间是本科四年硕士三年,而在澳洲、英国、新西兰等国,本科只需三年,硕士仅需一年,这就大大减少了留学的机会成本,因为你能够较之国内的同龄人早三年硕士毕业开始职业生涯!
因为读书的时间较短,有人结果怀疑其教学质量。这基本上是多余的担心,异国他乡较国内的教学方式更为有效,平常学业的强度相当大,宽进严出反映得十分明显,而国内大学则是严进宽出,很多人来咨询的时候肯定自己念大学念研究生是在“混”日子,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好混”。从大学的国际声望上来说,名校之因此是名校,靠的恰恰是教学与研究质量而并不是靠学制的长短。
六、改变现状的梦想
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已经在国内拥有非常好的工作,就像工作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汇丰银行、微软、英特、惠普、西门子等知名企业,但是他们渴望一份在职业发展上的超越。即使收入颇丰,但是他们因为公司里的竞争压力,认识到要保持持久的竞争力需要不断地充电和学习;或他们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职位高度,觉得再难以向上突破了(职场中一般提到的“玻璃天花板”),这时候选择留学深造可谓是恰逢其时。 还有若干希望改变现状的人,是对自己目前的工作不满意,希望通过留学获得一个相关的海外学位后转行到自己喜欢的产业去发展,这也是可行的。
七、移民和国外发展的机会 很多人希望移民、未来去国外发展,留学拿一个海外学位无疑是一个极佳的跳板。以澳洲为例,它在技术移民打分标准限定上,极为有利于有澳洲学历的外国学生。此外,在国外发展,手中有一张本国的学位证书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中国的学位一般较难获得本地公司或跨国企业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