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为什么要打西班牙

法国为什么要打西班牙

发布时间:2022-05-01 15:58:41

① 17世纪以后,英国为什么要打西班牙,荷兰,法国

英西战争(1585-1604):

早在16世纪后期,当时西班牙的国力远比英国强大,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希望在欧洲和美洲建立一个天主教的大帝国,与此同时,时任国王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与他做对,不但在英国恢复新教圣公会信仰,还拒绝了腓力二世的婚姻请求。西班牙国王便出动“无敌舰队”于1588年夏对英格兰进行攻击,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这仅仅是英西20多年战争中的一个开始,事实上,在这次对抗中,仍然是西班牙方面占有优势,除了1589年英格兰出动雇佣军支持葡萄牙流亡人士(1580-1640年葡萄牙遭到西班牙的兼并)进攻里斯本以失败告终外,英军一直没能也无力进攻西班牙本土,支持西班牙的控制法国北部的天主教吉斯家族也同样在这一阶段把英格兰在西欧平原的最后一片据点----加莱地区给全部占据。英格兰在海战方面亦处于劣势,1589年和1595年至1596年的海军战役尤其损失惨重,1590年至1591年在亚速尔群岛以及1597年英格兰的海盗也遭打击。1595年一支西班牙袭击队在康沃尔登陆,并将该郡的大部分地区投入战火,这是历史上少数次外国军队在英国登陆的事件之一。总体来说,16世纪末17世纪初对西班牙和其支持者的战争,仍属于英格兰的自卫战争。

1604年伦敦条约签订后,1618年由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北德-北欧路德宗集团引发的30年战争打响,这一场战争才真正导致西班牙帝国的衰败(因为西班牙在海上和陆地两方面针对奥地利的支持都宣告失败);英格兰在早期由权臣白金汉公爵的支持下对新教方面有过几次雇佣兵作战性质的有限而且失败的军事行动,白金汉公爵于1628年遇刺后,英国事实上无力再对欧洲大陆进行干涉,而是进入了一场和三十年战争几乎平行的内战,故30年战争英格兰获利为0。

三次英荷战争(1652-1654;1664-1667,1672-1678):第一次起因是当时的克伦威尔当局制定了《航海条例》,并不断挑衅荷兰商船护航队,引发了战争,英国采取了封锁荷兰沿海的战略,而荷兰当时则采取了较为错误的战略部署(在次要战场,即地中海战区投入了过多的兵力,从而使其在北海争夺方面的力量显得十分薄弱),故最终为英国获胜。第二次发生在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英国出现财政困难的时期,此次以荷兰的获胜告终,荷海军最终顺泰晤士河突入伦敦进行炮击,破坏英国船坞,最终让英方修改了《航海条例》。第三次,事实上属于法荷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希望兼并荷兰,花了40W镑重金贿赂了英王查理二世支持其对荷作战,同时英王查理二世希望恢复天主教故亦希望获得同是天主教的法国的支持,最终的结果是,英法海军联合进攻荷兰受阻,英荷单方面提前媾和,英国获得大笔赔款,而法国后来则在这战争中空手而归。

针对法国为主的大同盟战争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688 - 1697;1701-1714):

这才是让英格兰在欧洲获得全面优势的战争。

这也事实上是法国挑起的战争,1687年路易十四趁神圣罗马帝国在东边针对土耳其的战争刚获胜,主力部队仍在东部边境的情况下大军袭击了神圣罗马帝国领土,包括英国,西班牙,荷兰,勃兰登堡在内的其他国家对法国深表震惊,都支持神圣罗马帝国,在大同盟战争中,英国海军几乎是全歼了法国海军。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绝嗣,法国波旁家族和神圣罗马的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继任王位展开争夺,英国,荷兰和勃兰登堡等再次支持神圣罗马,战争亦造成西班牙境内大规模内战,最终英国夺取了法国原本的海外殖民地,同时获得了西班牙的海外贸易专营权。

② 罗克鲁瓦战役中,拥有前后夹击优势的西班牙,为何输给了法国呢

所谓三十年战争,其实就是一场发生于欧洲十七世纪,因神圣罗马帝国内战而演变而成的欧洲多个国家参与的大规模混战,这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全欧洲大战。

但就是在这场战争中的“罗克鲁瓦战役”里面,已经制霸欧洲上百年的西班牙陆军,却在一度进逼法国首都巴黎,且和神圣罗马帝国形成前后夹击优势的情况下,输给了法国。

直接断送了西班牙陆军在欧洲的霸权时代,转而由法国陆军接替,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同时也间接证明西班牙当时所具备的那些优势就当真是实打实的优势,甚至从西班牙一度进逼到法国首都巴黎的情况来看,西班牙明显还略占上风。

更别提西班牙王室和神圣罗马帝国的王室成员基本都来自“哈布斯堡家族”,是血脉相承的亲戚关系,也不存在什么盟友叛变的情况。

③ 拿破仑控制了大半个欧洲,为何没有拿下西班牙

因为拿破仑只注重了西班牙的王室,但是没有重视西班牙的人民,也没有集中力量一下子解决这件事的决心。

拿破仑作为作为法国杰出的军事家,一直有着一统欧洲的雄心壮志,在他最巅峰的时候,控制了大部分的欧洲地区,但是始终没能控制西班牙。

其次拿破仑本人为了实现统一的梦想,常常是多线作战,西班牙毕竟名义上已经属于法国了,所以属于次要矛盾,一直也没有派遣十分优秀的将领或者巨大兵力去一次性解决这个问题,反而是分兵去攻打其他国家,这也给了西班牙喘息的机会。

④ 西班牙王位争夺战对法国的历史有什么影响

1701~1714年的西班牙王位争夺战。西班牙王位争夺战发生于1701~1714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争夺战争,表面上看来是英、法、荷、奥等国为西班牙王位继承权问题而展开的激烈争斗,然而,其实质则是诸列强借机进行的一场规模空前的殖民地大掠夺。战争结束,法国在西欧的霸权地位也随之终结了。

18世纪初,殖民主义者争夺殖民地已发展到了疯狂的程度。法国在印度占据了本地治里等地;在非洲占领了马达加斯加;在北美,除继续加强在加拿大的殖民统治外,又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建立了广大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有了这样多的殖民地,才使得国王路易十四狂妄起来,在国内大兴土木,包括修建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殿、开辟巨大的园林,以穷奢极欲来显示他的无限权威;不容法国人有天主教以外的信仰,以实现他梦寐以求的幻想,即在法国只能有“一个国王,一个法律,一个上帝”。对外方面,路易十四野心勃勃,力图扩张领土。其目标是:在法国的东北向外发展,以便取得易于攻守的天然疆界;把波旁王室的一个王公置于西班牙的王位,以扩大法国的力量并控制西班牙海外的殖民地。

1700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逝世,但没有子嗣继承王位。按照亲属关系,既可由哈布斯堡王朝的人继承,也可以由波旁王朝的人继承(因查理二世属于哈布斯堡王朝旁系,但他又是路易十四的内弟)。由于法国外交活动结果,查理二世的遗嘱要把王位传给路易十四的一个孙子安茹的腓力普。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英国、荷兰、奥地利以及德意志境内的普鲁士群起反对,他们结成同盟,对法作战。于是,从1701年起,“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开始了。

这次战争,实际上是同盟战争。一个同盟以封建君主专制的法国为首,西班牙、巴伐利亚、科隆和其他几个德意志国、萨伏依(很快就转到敌对一方)、巴马参加;另一个同盟以奥地利和英国为首,荷兰、葡萄牙、勃兰登堡以及许多德意志小国和意大利小国参加。

1701年,法奥未经正式宣战即在意大利领土上开始军事行动。1702年5月,英国和荷兰(1701年两国在海牙缔结所谓“大同盟”,并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结成同盟)站到奥地利一方参战。1702~1704年,在意大利、西班牙和海上都发生过战斗。陆上的战斗行动仅局限于争夺要塞、实施行军机动和迂回运动。野战很少进行,仅在解除要塞包围时才使用。1704年,英军从海上攻占了直布罗陀。同年,奥英同盟军集中主要精力击溃法国盟国巴伐利亚。1704年8月13日,萨伏依的叶夫根尼和马尔波罗公爵统率的奥英联军(达6万人)在豪什塔特附近击溃法巴军队(约6万人),毙俘达2.8万人,使战争的进程变得有利于自己。1706年9月17日,萨伏依的叶夫根尼统率的奥军在意大利都灵附近取得了巨大胜利。战斗以后,法军渡过波河,撤回本国。都灵之战证明,在防御战中以线式战斗队形抗击集中突击是毫无用处的。1706年,法军在尼德兰的拉米利一带遭到失败。

法军仅仅在西班牙取得了几个局部性胜利,对整个战争进程没有产生影响。1707年7月,奥英联军开始入侵法国,在包围土伦长期未克之后返回意大利。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最后一次大规模交战,于1709年7月11日发生在尼德兰马尔普拉凯村附近。1709年秋季,要塞争夺战持续不断。1710~1714年,交战双方持续打消耗战,都避免决战。英奥两国军队在兵力上虽占明显优势(联军为16万人,法军为7.5万人),但没有对法采取积极行动。战略不果断的原因在于:当时俄国在北方战争(1700~1721年)中获胜。英国为了竭力阻挠俄国在欧洲占据主导地位,改变政治方针,不愿将法国彻底击败,背着自己的盟国开始与其和谈,实际上停止了对法作战。在英国的影响下,荷兰、勃兰登堡、萨伏依和葡萄牙也都放弃了积极的战斗行动。

1713年4月11日,以法国和西班牙为一方,以英国、荷兰、勃兰登堡、萨伏依和葡萄牙为另一方,签订了《乌得勒支和约》。1714年,奥法又签订《拉什塔特和约》。

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争夺战,结束了法国在西欧的霸权地位。根据和约,法国将早先侵占的西班牙在北美的部分领地划归英国,法国承认了英国对纽芬兰和哈德孙湾周围地区的权利的要求。法国还割让一些地方给奥地利和荷兰,撤回驻洛林的军队。哈布斯堡王朝,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英国在西班牙势力加强。根据和约,法国的腓力普虽保有西班牙王位,但以他和他的后代永不能继承法国的王位为条件,并规定法西两国不能合并。同时由于在战争中法国屡遭失败,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财政破产,民不聊生,国力大为削弱,盛极一时的法国开始走下坡路了。

这次战争是以掠夺殖民地为根本目的,具有空前规模的大冲突,其基本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多数交战在夏季进行;注重机动作战,进攻行动的地位更加突出等。这些特点,特别是攻势作战、机动作战对世界军事产生了重大影响。

⑤ 17-18世纪法国着名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发动的战争那些,为什么要发动战争

路易十四在54年的亲政时期,法国发动了三次重大的战争:法荷战争(1672–1678) 、大同盟战争(1688–1697)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2–1713) 。总而言之就是为了希望称霸欧洲,下面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一下几场战争的具体爆发原因。

法荷战争:路易十四亲政后,先选择西班牙为用兵对象,与之争夺南尼德兰。就在路易十四刚占领大片领土而正打算往东北攻下全部的南尼德兰时,却被荷兰共和国联合英国、瑞典插手干涉。路易十四因为战争准备不足,被迫接受荷兰的要求而答允和议。路易十四在大规模扩军之后,展开外交手腕,破坏荷兰名义上的“三角同盟”。先收买瑞典国会,得到瑞典保持中立的承诺之后;再向英王提议与法国合攻荷兰(由法国提供部分的战费),瓜分其大半国土。一拍即合的两方,先后向荷兰宣战。

大同盟战争:法荷战争,路易借由此战重创荷兰、名震全欧。 此时法国的强邻神圣罗马帝国正在与奥斯曼土耳其作战,路易十四决定借此时机,在德意志地区扩张其影响力。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察觉到路易的意图,于是在荷兰执政威廉三世的号召与牵线下,于1686年7月9日组成奥格斯堡同盟(1689年英国加入后,改称“大同盟”),希望能阻止路易在德意志扩张。可是路易十四却在1688年9月,乘哈布斯堡王朝刚在东面战胜土耳其,西面兵力薄弱之机,先发制人地侵略德意志,展开对哈布斯堡王朝的速战计划,“大同盟战争”正式开启。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战争的起端就在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在查理二世死后绝嗣,而查理二世死前,遭到群臣力荐与罗马教宗的诱导,于遗嘱宣明传位外甥安茹公爵腓力,腓力同时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次孙,等于是法国外交的巨大胜利,波旁王朝获得广大的西班牙帝国。这引起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不满,他们认为西班牙的王位应该由同是哈布斯堡王室的奥地利大公查理(即后来的皇帝查理六世)继承,因此他们积极寻找同盟,以期对法宣战,并夺回西班牙的王位。而英、荷等海上强权震惊于势力均衡被法国破坏,很快在1701年与奥地利签订反法盟约。
这场战争敌对双方各自与友好国家结成同盟,形成了两派阵营。法国与西班牙、巴伐利亚、科隆及数个德意志邦国、萨伏依、葡萄牙组成同盟;而神圣罗马帝国(当时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所控制)则与英国、荷兰、勃兰登堡、汉诺威以及多数德意志小邦国及大部分意大利城邦组成新的反法“大同盟”(1703年萨伏依、葡萄牙倒戈加入反法同盟)。1702年5月大同盟正式对法国宣战,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正式开打。

⑥ 控制大半个欧洲的拿破仑帝国,为何没能吞并近在咫尺的西班牙

西班牙对法国还有可利用价值,而且拿破仑后期无力吞并西班牙。

首先谈一谈拿破仑为什么要吞并西班牙?拿破仑肯定是想吞并西班牙,其大片的海外殖民地法国早就垂涎已久,而且西班牙也没什么难打的,西班牙陷入皇室与宗教的战争无法自拔,兵力衰弱,法国要是想的话,不说随时可以,至少不会太难。

还有一点的是,拿破仑没有想到西班牙皇室如此扶不上墙,很快就被人民推翻,而有新人被推上王位,更没有想到的是西班牙几乎全境都出现了为了抵制法军而发生的人民起义,西班牙的局势瞬间就无法控制,而拿破仑征俄已经耗费大量国力,根本无心处理西班牙的事。而后来反法联盟再次成立,法国更无力吞并近在咫尺的西班牙了。

⑦ 1667年法国与西班牙发生战争的原因和结果是什么

1667年因遗产继承问题法国与西班牙发生战争。荷兰、英国和瑞典都同西班牙结成联盟。战争以法国的胜利而告终,1668年,双方签订阿亨条约,法国得到了南尼德兰的某些地区。

⑧ 法国和西班牙有过战争史吗

1519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即查理五世)后,法国和西班牙之间一共发生了6次战争。被卷入的有罗马教皇、威尼斯、瑞士、英国和土耳其。查理五世力图把法军赶出意大利,他得到英国、罗马教皇、曼图亚和佛罗伦萨等国的支持,威尼斯则是法国的同盟军。1521年战争爆发,1522年法军在比科卡战中失利,德国雇佣军打败了担任法军突击力量的瑞士雇佣军。1525年2月的帕维亚一战,法军惨败,法皇被俘。1526年,法皇法兰西斯一世回国后立即加入罗马教皇在英国支持下建立的旨在使意大利摆脱西班牙桎梏的“科尼亚克同盟”,参加同盟的还有威尼斯、米兰和佛罗伦萨。1527年,战争再度爆发,双方各有胜负。1529年,法国在不利形势面前被迫与查理五世签订和约并放弃对意大利的主权要求。7年过后,法兰西斯一世再次挑起战争,占领了皮埃蒙特和萨伏依。1538年,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签订为期10年的停战协定。法国使者在米兰被杀一事引起了1542—1544年的战争。法国同丹麦、瑞典、奥斯曼帝国结盟,查理五世与英国结盟。法军先后占领威尼斯和马里尼亚诺,但查理五世却攻入法国境内。双方于1544年签订《克雷普和约》。1551年再度爆发意大利战争。交战双方互有胜负,谁也不占明显优势。1559年4月,法西缔结《卡托—康布雷西和约》,正式结束了法国对意大利的争夺,西班牙在米兰公国、那不勒斯王国、西西里和撒丁的统治得以巩固,意大利的分裂局面依然继续。

⑨ 1494年到1559年,欧洲强国法国和西班牙的战争目的是什么

为争夺对亚平宁半岛的霸权,自1494年到1559年,欧洲强国法国和西班牙在意大利领土上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争。它以法国对意大利的入侵开始,以西班牙获得对意的控制权而告终。这场战争,破灭了法国南扩的美梦,加速了意大利自身的衰落。

阅读全文

与法国为什么要打西班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8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3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4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1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7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4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4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3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9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3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