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法国在一战和二战期间的表现截然不同呢
在上个世纪上半页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中,法国给人的印象的确有云泥之别,几乎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法国。
一战中,法国军队表现出了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风格与特点,让强大的德军陷入了战争的泥沼。同时法国民众也对德军的侵略表现出了空前的抵抗决心,给予了前线足够的后勤支持。尤其是在凡尔登战役与索姆河战役中,法德两军的对撞是相当惨烈,被后世称为“绞肉机”;然而在二战中,法国却表现得如同一只待宰的羔羊,法军躲在马其诺防线中一筹莫展,仅一个多月就宣布投降。
其实总结起来,一战和二战的法国差距那么大的原因很简单,在国家上他们从矢志复仇的战士变成了安于现状的政客。在军事上他们出现严重的误判,任为德军是在延续一战时期的战术,但他们并不知道德国已经把机动性极强的坦克集团化,他们还在把坦克打散配合步兵,坦克质量和数量的优势根本没发挥出来,就这样步步落后,步步下风,被曼不群同志打了凄凉落魄。
㈡ 法国在二战强的原因主要是教育吗
法国自中世纪以来,就是欧洲的强国。在拿破仑时期更是很扫整个欧洲,让世界刮目相看。法国在大革命之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上其广阔的殖民地。成为了欧洲的一流大国。法国的教育也很发达,大学很多而且很出名。但是崛起的德国教育更加强悍,到20世纪初已是公认的领头羊。也是这个原因,德国的综合国力赶上并超过了法国,因此法国的教育并不是欧洲的领头羊。二战时法国拥有强大的陆军和广袤的殖民地以及来自英美的支持,仍然是强国。
㈢ 在二战期间,法国有强大的陆军,为什么还会投降那么快
二战期间,法国之所以拥有着强大的陆军却还是很快就投降了的原因是有好多方面的,在众多原因中,有三个主要原因。
总的来说,法国之所以会失败的这么彻底,归根到底还是它本国的问题太多了,所以才可以被德国在战争爆发以后短短的40多天里就给打败了。要知道,法国的陆军可是号称世界第一陆军,军队战斗人员数目多,而且战斗装备也是很精良的,并且各种战斗装备都很充足,可是还是以失败告终,由此可见,法国的国内状况有多糟糕,所以,法国会投降的那么快也就很正常了。
㈣ 二战法国凭什么算战胜国
有这么几个因素
戴高乐和他所领导的自由法国(后称战斗法国)在战争中的作用
2.法国的政治平衡术,法国当时和苏联的关系也不错
二战过程中美英已经占据主动,鉴于战争的巨大损失,英美觉得过去的国际组织“国联”在协调国际关系、制止战争爆发方面作用差强人意、需要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合理、更能够反映成员国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负有“维护世界和平”、充当“警察”的成员--------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里面美英苏是必须要有的。
但是“代表性”不充分,特别是巨大的亚洲有必要有一个“代表”----以填充日本战败以后留出的空缺!
罗斯福看好中华民国在战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治国理念,
所以美国人提议中华民国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但明显中英美共同利益更多,所以老毛子不同意。但是鉴于中华民国在抗日战争期间出了大力、又有罗斯福力挺,
所以提出如果只有偶数个国家,则一些问题无法得到一致答案。
然后法国就出现在视线里。
㈤ 二战法国到底有多大的贡献
二战中的法国就实际意义上来讲,贡献程度是很大的。初期的欧洲战场以德意联军为主,就在德意跨过马其顿防线之前已经在和法国的拉锯战中损失了接近50万的兵力。只是无可奈何法国身处战火的第一线,再加上二战初期各国的观望态度,只能饮恨沙场。
世人总是会无限的放大你的污点,而法国的污点无疑就是被跨过号称无敌的马其顿防线和投降了。
㈥ 二战时,法国才是最大的赢家吗
纵观历史,二战对世界各国综合实力强弱的影响十分显着。在二战中,世界各国的损失可谓触目惊心。但是在战后,多个战败国却也因战争的胜利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德国、日本、意大利作为战败过而存在受到的损失不必多说。其中德国被分隔,而日本在军事方面至今仍有遗患,可算得上二战中最大输家。但是,美苏等国得到的“实惠”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甚至美苏两国被公认为二战中最大赢家。但是真的如此吗?
40天的反抗带来的损失与“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名头相比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在美国大哥的帮助下,二战后政治地位迅速巩固,因此实现了最初的理想。不得不说,在损失与收获相比的角度来讲,法国被评为二战中最大赢家当之无愧。
虽然一直有声音说法国不配拥有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但法国现阶段的经济军事能力,世界上一般国家也难以撼动其地位。
作者:苦尽甘来
㈦ 为什么二战中号称欧洲第一强国的法国
你也说了是号称。法国本来一战损失就重,又不像中美俄这样有纵深,还是出其不意,二战的时候被德国全家老小一波流推掉很奇怪吗?
法国名副其实的欧洲第一强国,事实上也就拿破仑称帝后的那一段时间,横推欧洲说他不是第一强国也不行,甚至世界最强,英国恐怕也不敢反对。
㈧ 二战时期,法国实力比日本还强,为何仅38天就全国沦陷故意的
其实是法国人不想打了,一战在法国领土上打的太惨了,法国人觉得没必要,并且好多法国人其实也仇视犹太人,同情希特勒。日本是岛国,它优先发展的是海军,其次才是陆军,而它的空军也大量配给海军。
日本陆军装备其实并不是太强,坦克都是造的豆丁型的,如果日本是陆上国家那它的战略资源会大量装备陆军。日本战略思路虽然跟不上德国,但它的士兵素质还是比较高,武士道精神,让它和德国打虽然最后会被德国打败但也会让德国付出惨痛代价。
要说没有判断出德军会以阿登森林为主攻方向还可以原谅,毕竟德军选择主攻还是有很大随机性的。但是没有准备战略预备队,就不可理解了,以致出现后来搞清楚德军主攻方向也无兵可用的窘境,只能眼睁睁看着,一点办法都没有。
㈨ 二战时法国作为一个世界主要大国,具体是什么原因令它那么快被攻占
一个人没有智慧的头脑,纵使四肢发达,也永远不能成为强者;同样的道理,一个军队没有先进的军事思想,纵使拥有百万雄兵,也无法打赢一场战争。二战期间,号称“欧洲最大陆军强国”的法国在一个月内被德国击溃,迅速亡国,就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
1940年6月3~4日,德军先出动大批飞机袭击法国各机场和重要目标,夺取制空权,接着分3路发起进攻。6月22日,在法国东北部康边森林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签署投降书的同一节车厢内,法国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法国完全沦陷。
虽然二战已结束半个多世纪,但这一战例仍值得后人总结和回味。论军事实力,法国当时拥有陆军近200万人之众,坦克3000余辆,飞机2300多架,不在德国之下;论国际环境,法国有英美等军事强国支持,而德国只有意大利一个不堪重用的帮手;论指挥员素质,法国是有“欧洲战略家宗师”之称的拿破仑的故乡,指挥人才辈出,远的不说,就是贝当、戴高乐等人都曾令德国人闻风丧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欧洲最大陆军强国”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惨?
首先是疏于战备。法国当时的统治集团战前执行绥靖政策,根本没有作好抗击侵略者的准备。法国人还自恃马奇诺防线“坚不可摧”,有一种盲目的安全感。其次是武器装备长期得不到更新。部队的坦克大部分是一战时的旧式坦克,新式飞机就更少了。三是部队缺乏训练,作风松懈。当德国闪击波兰后,法国的指挥官还认为德国要进攻法国得等上四五年。于是在战前,法军军官考虑的不是如何打仗,而是“如何合理地安排休假”。四是作战指挥严重失误。法军指挥员战前判断,马奇诺防线工事坚固并驻有重兵,德军不会实施正面进攻。指挥员判断错误和指挥不当铸成了法国难以挽救的败局。“指挥执战争之龙头”,未来作战无论在形式和方法上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但要想取得胜利仍然有赖于指挥员准确的判断和灵活机动的指挥,而且未来战场瞬息万变,对指挥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指挥员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将是赢得未来战争的关键一环。
不过,军事思想上的固步自封才是法军惨败的根本原因:法军指挥员一直醉心于“曾经为他们造成光荣的错误观点”而无视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作战带来的新变化。法国元帅贝当认为,像一战中凡尔登战役那样建立自动火器和铁丝网相配合的堡垒阵地,就足以御敌人于国门之外。于是法国在北部边境斥巨资建造了马奇诺防线,并将100多万人的兵力束缚于防御阵地上。因此,当德军机械化部队绕过马奇诺防线直扑巴黎时,法军根本无力反击。加之法军认为坦克只能用于守势攻击,把3000多辆坦克全都分散编到各步兵师,作为支援步兵战斗之用。而德军坦克虽然少于法军,却集中编成了装甲师用于机动作战。结果,在成群的德军坦克面前,法军坦克显得弱小无力。英国军事家利德尔·哈特对此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法军的主要弱点不在它的数量方面,也不在装备的素质方面,而是在它的理论方面。它的思想远不如对方那样的进步……在历史上这样的例证太多了。胜利者每每产生保守的思想,结果遂成为下一次战争中的失败者。”战争实践无止境,军事创新也没有止境。历史和传统是我们的思想之源,但决不能成为我们创新的“绊脚石”。
㈩ 二战60年后的今天,法国军事实力比英国强是为什么
两个因素
1、工党作祟,实际上二战结束后,到60年代的时候,英国的军事工业还是很不错的,TSR-2型轰炸机,核潜艇研发都是开展地如火如荼,但执政的工党自废武功,终止了这些项目的研发,而且销毁相关资料,解散人员。
搞工程的都知道,一旦停下不练手,至少需要2代人才能恢复,因为高级技工手生了就完蛋了
反过来,法国在戴高乐的国防自主的主张下,一直不停手,自然发展快
2、经济因素,英国经济的殖民地色彩更浓,二战后殖民地分崩离析,大英帝国经济大萧条,自然无力发展军工
而且日后,英国率先走上去工业化路线,搞高端的金融,军工自然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