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英国与法国的关系不好
1337—1453年,英法两国间先为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争权夺利,尔后演变为英国对法国的入侵,法国则被迫进行反入侵,从而进行长达百年的战争。 18世纪英法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在印度、北美的殖民地发生战争。结果法国战败,丢失很多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
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同拿破仑争夺欧洲霸权,最后英国打败法国。
在1777年北美独立战争取得萨拉托加大捷后,法国援美对英作战。
1814~1815年参加维也纳会议,通过限制法国,保持欧洲均势等决议,英国还夺得了许多原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
1853~1856年英法联合同俄国进行克里米亚战争,结果打败俄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对付共同敌人德国,维护自身利益,英法组织包括俄国在内的“三国协约”集团。
一战期间,英法联合在西线对德作战,并最后取得战争胜利。
战后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想削弱德国,英国则奉行欧洲“均势”,反对过分削弱德国,英法产生矛盾。
战后初期,英法共同操纵国联,都反对美国插手欧洲事务。二三十年代在德国赔款问题和法国安全问题上,两国意见分歧;30年代面对法西斯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
二战期间,两国共同实施敦刻尔克撤退,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共同对敌。
二战后两国共同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加入北约。现在两国都是欧盟成员国.
从本质上看待殖民时代的英法关系,首先,都是殖民主义国家,在对待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总体利益上基本一致;在争夺霸主地位,控制势力范围,涉及各自的利益时,会发生矛盾,以致激烈的冲突;在受到共同的敌人威胁侵害时,能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应对危机,但结盟中也各打各的算盘。这就是资产阶级的本性所决定的。
不过有一点,英法两国互相之间没有直接占领统治过对方的本土,故两国历史上没有象中日之间的切齿之恨。
② 英法两国几百年来一直是宿敌,这对宿敌是什么时候开始联合起来的
主要是源于德国的崛起。
德国于19世纪崛起并完成统一,不但严重威胁到欧洲传统强国法国的霸主地位,还要求重新非配殖民地,这也损害了殖民地强国英国的利益。于是2个原来水火不容的强国联合起来对抗德国。
这也是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
③ 法国和德国有过什么恩怨为何至今都是死敌
法国和德国都是欧洲地区的强国,但是双方却非常不对付,我们其实都认为英国和德国之间苦大仇深,但是世界上英德之间发生的冲突数量远远没有德法之间发生的多。其实法国和德国之所以成为死敌的原因也非常简单。首先就是双方都是欧陆大国,陆军力量强大,所以双方对对方的警惕性都非常高,自然容易发生摩擦。其次就是法国和德国总共打过三次重大战争,互有伤亡。最后就是随着欧洲一体化的进展,欧盟的建立,法国和德国的矛盾逐渐开始进行了化解,而且双方也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合作。
最后就是随着欧洲一体化的进展,欧盟的建立,法国和德国的矛盾逐渐开始进行了化解,而且双方也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合作。由于二战之后,欧洲各个国家元气大伤,最终导致了欧洲开始选择抱团取暖,放下原来的仇恨和恩怨。所以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启,法国和德国这对绵延了多年的冤家也终于重归于好。
④ 英国人为什么不喜欢法国人
英国人主体为英格兰人,即公元五世纪入侵英伦三岛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更早到群岛的威尔士人是不列颠人,苏格兰人和北爱尔兰人是凯尔特人;而法国人由早期的凯尔特人和后来的法兰克人融合而成,拉丁化程度比英国人彻底。
英语属日尔曼语系,和德语、荷兰语在系属分类上接近。但十一世纪,法国贵族征服了英国,大量古英文词汇被法语外来语代替。今天已演变成英联邦国家和世界法语联盟之间的竞争。
英国是海岛,进可进攻大陆,退可困守孤岛,实在不行还可以走向海洋;法国是大陆,只能攻无法守,大陆不保也不敢走向海洋。这也就是惯常所谓大西洋路线和大陆路线的两种走向。
英国和法国的历史充斥着斗争。1415年英法大战,英军把法国贵族的三分之二都砍死了,太子查理七世不得不重新封了很多贵族。英雄方面,贞德、拿破仑、威灵顿、纳尔逊等人都堪称其中的代表。戴高乐将军真正传世的也是他对英国人的强硬态度。
对各自特点的嘲笑却依然存在。比如,法国人嘲讽英国人不会做饭、不会穿衣、不懂音乐、英国女人长相不精美、苏格兰人不穿内裤……而英国人则讥笑法国人盲目自大、生活迂腐……
⑤ 美国独立战争后期,英国为什么不调集更多的军队继续和美国打下去
众所周知,美国独立战争最终以美国的胜利告终。但是,直到独立战争后期,英国实力依然远超美国。
从陆军兵力上来说,英国完胜美国,光是驻美军队就高达4.7万人(未算上印第安盟友和美国忠诚派),并且装备精良,而衣衫褴褛的美国大陆军却只有不到1.9万人;从人口上来说,英国也是远远多于美国的,作为老牌殖民强国,英国人口多达3000万(本土750万),而美国加上没有“人权”的黑人也只有300万;经济上,英国靠工业革命和对殖民地的盘剥赚得盆满钵满,而美国却因为英国的长期压迫穷得叮当响。
为什么国力仍然强于美国的英国,在最后关头会选择投降呢?
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作战动机
英国要捍卫在北美的殖民地,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保全了北美殖民地,既可以更好地占领北美市场,还可以通过高税收来“填充国库”。
英国人本以为自身拥有实力优势,平定美国独立者是分分钟的事,于是悍然派兵镇压美国人。结果,出人意料的是,英国人不仅没能迅速干掉美国“反抗分子”,还损兵折将,深陷战争泥潭。
英国人说,法国人不做生意,我们来做。
于是,刚刚还在打仗的两国做起了生意。英国成为了美国的最大贸易国,继续赚起了北美的钱来。
英国其实是没什么损失的。
同时,英国还不用去摆平北美十三殖民地的独立浪潮,也不用在北美十三殖民地投入人力物力,还节约了一大笔开支。
并且,英国还为自己制造了一个潜在“盟友”。在一百多年后,二者还结为同盟,共同对抗法西斯,赢得了二战的胜利。
这样看来,英国人确实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⑥ 法国人看不起英国人,这是因为哪些原因导致的
说起英国和法国,我们知道是欧洲两个大国。在我们印象中这两个国家一直是好朋友,两个国家经常是一起合作的。比如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两个国家合作的,克里米亚战争也是他们合作的。之后的一战和二战他们还是一起合作的。不过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的。英国和法国可以说非常不对付,尤其是法国人非常看不起英国人。在法国如果你说英语,即使别人能听得懂都不会理你的。我们看一下法国人为什么会看不起英国人。
现在知道法国人为什么和英国人不对付了吧。不过确实是情有可原。因为法国一直是欧洲老大,不管从哪个方面都是,就是因为英国,所有人都认为法国是英国的跟班。
⑦ 英国人和法国人之间为什么有隔阂
历史上英国和法国干戈不断,最根本的原因是诺曼底问题。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者)在英国登陆,击败了哥德温家族的英格兰国王哈罗德,从而成为英格兰国王,但这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诺曼底作为法兰西国王的封国,是法国的一部分,而诺曼底公爵成为英国国王意味着诺曼底将成为英国的一部分。因此法国和英国围绕这个问题开始勾心斗角。1100年,英王亨利一世击败兄长诺曼底公爵罗伯特(他俩都是威廉一世的孩子,在法王的干预下罗伯特得到了诺曼底,而亨利在兄长威廉二世死后只继承了英格兰),从而统一了两个国家,另外,从威廉一世开始,英格兰王室的子孙和欧洲(特别是德国和法国诸侯)王室联姻频繁,从而在亨利二世时代形成了地域辽阔(包括整个英格兰和三分之二的法国)的金雀花帝国,这严重威胁着法国的安全。
法国在腓力二世·奥古斯都和圣路易时代曾迫使英国国王承认自己是法国封臣,并逐渐收回了英王在法国的领地(最大的阿基坦除外)。但随着1328年法国国王查理四世无后而终,法国贵族迎瓦卢瓦的腓力六世即位,并根据《萨利克法典》驳斥了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对王位的要求,这使得英法关系恶化,两国爆发了百年战争。起初,英国节节占上风,但亨利六世即位之后,随着法国民族心理的形成和王权逐渐集中,加之英格兰贵族内部斗争激烈,法国逐渐收复了失地,驱逐了英国人,赢得了百年战争的胜利,1558年,法国最终收回了加莱,英国人和欧洲大陆的联系基本切断,英格兰民族的岛国心理是形成,中世纪时代英法两国的夙愿基本结束。
近代英法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法国大革命上。由于英国对欧洲大陆的事务很难插手干预,就希望欧洲大陆各国能够互相牵制,达到平衡,以便英国专心发展海外利益,而法国大革命加强了法国的力量,于是英国联合欧洲封建国家疯狂的扼杀法国大革命,阻止了六次犯法联盟,最终击败了拿破仑一世。在三十年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英法也分属不同阵营,而一战和二战之后,英国也着力削弱法国的战后利益。
总的来说,英国和法国积怨很深,虽然每次爆发都很强烈,但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大战面前却最终选择了合作,并且英国和法国两个民族之间也不像法德的积怨那样刻骨铭心。英法的隔阂由来已久,不过确实正在消失。
⑧ 清朝甲午海战会失败,主要原因是在李鸿章吗
我们现在每一次考古学界发现,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以往我们认知的历史。怎么说呢,在2014年有人在这个黄海的水域下面发现了一艘沉没的军舰,经过打捞,到了2015年经过考古学家鉴定,发现这艘军舰就是100年前甲午中日海战被击沉的致远舰。
船坚炮利
这个时候恭亲王一听这话,眼泪都下来了,说皇上,万万不可万万不可,你重用翁同龢那就是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成的大错。恭亲王说这样吧,我给你写几个字,你就明白翁同龢这个人是个什么人?于是刷刷点点在纸上写了八个字,哪八个字?
居心叵测,估势弄权。居心叵测不用解释啊,估势弄权是说他能够估计揣摩这个形势,然后运用权谋达到个人的利益最大化。有句话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时候恭亲王奕忻还有什么必要撒谎,这恐怕是当时朝廷重臣有识之士对翁同龢共同的评价。
小结
所以我们现在看甲午海战,北洋水师,一边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说如果没有慈禧太后挪用公款,没有翁同龢弄权,这中国就不会签订这些丧权辱国的条约。但中国的百年屈辱又何止这些。我们都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复兴的不仅仅是国家的崛起,还有自我的觉醒。
⑨ 历史上对于法国来说,德国和英国哪个称得上世仇
地缘政治,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寝
法国自古以来一直对德国持敌视状态,加上宗教的因素,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始终敌视信奉新教的德国
早在欧洲的三十年战争的时期,法国的实际当权者,红衣主教黎塞琉就致力于防止德国统一,在他的不懈努力和阴谋之下,德国变成了一堆分裂的国家
随后,在法国拿破仑上台之后,又屡屡侵入莱茵流域,使用各种手段防止德国统一
等到普鲁士打败法国,统一德国之后,大家的梁子就更深了,法国将注意力完全放在这个崛起的邻居身上,一心想着雪耻,夺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此后是一次大战,主战区又在法国,把法国打得一塌糊涂
好不容易一战胜利了,法国人欧提出了苛刻的对德条件,被誉为这不是和平,而是一次20年的和平
而且法国派兵占领德国的鲁尔区,想尽办法扶植其他小国,包围德国。大家的仇越来越深
接着是二战,德国占领法国
转机在于二战之后,戴高乐拉拢德国组成欧共体,一起排挤英国,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从这时候大家的关系算是有所好转
⑩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导火线
导火线是波士顿倾茶事件
根本原因是为了反抗英国对殖民地无休止的压榨,为了独立自主。(说白了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美国独立战争,看上去就是英国人跟英国人之间的战争,只不过美洲大陆的英国人组成的散兵要对付英国政府派来的号称世界最强的正规军,看来他们的勇气的确可嘉和令人佩服,因为很明显不光会死很多人,而且失败可能很大。不过当时幸好,英国的强敌和死对头法国人参与进来了,法国几乎动用了它很多很多军队,在全球各大地方与英国作战,牵制英国兵力,并援助美国武器。所以法国算美国的恩人。
英法七年战争正是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起了很大作用,不过据说,开始法国人也不看好美国人,倒是后来华盛顿打了两次胜仗,法国立马回心转意,觉得援助美国,跟英国宣战,法国在全球的各大殖民地和全球的海洋动用陆军和舰队与英国作战,当然这里面说是,因为法国此时很担心,如果英国击败了想独立的美国以后,然后会称霸北美,这样英国真的会一强独大,况且法国以前在英国那里吃到的败仗的屈辱使得法国人义愤填膺,无论如何也不愿见到英国人真的成功,才决定与英国打仗的。
英国七年战争之前,英国和法国都在加拿大地区有殖民地,不过后来英军攻战了法国占领区,几乎统一了加拿大地方。不光加拿大,非洲和亚洲的很多殖民地,还有殖民的岛屿也被英国人抢去了,于是想到此处,法国人气不打一处来。所以七年才打得那么轰轰烈烈。
之前,因为皇室的问题,法国和英国打了一百三十年的仗。最后英国败了,不光损失惨重,原来的诺曼底等领地也赔进去,而且一无所得。据说这个战争的唯一好处是,英国人彻底的认识到,征服欧洲大路的路线完全行不通,只有好好经营本岛,只剩下一心一意走海洋这一条路了,这为英国日后称霸全球海洋很有好处。而法国人从这场百年战争中得到的好处是,法国人彻底的凝聚成了一个国家---法国,这为日后法国成为欧洲大陆第一强国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再后来,英国在海上发展的非常好,在海外有大量的殖民地和军队,于是英国人能够留在欧洲大陆干预欧洲的力量不多,我想英国人也不想干预欧洲大陆的事,我想这与它从百年战争中得到的教训有关,它只希望欧洲大陆均势和和平,因为它的几乎全部用心都用在经营海外殖民地,因为这殖民地里的油水太大了。再后来德国崛起,英国人当然为了前面那个保持欧洲大陆天平平衡的目的,以便它能安稳的经营海外殖民地,于是理所当然的永远站在欧洲大路最强者的对面,这样它和法国人站到同一边了。此时的俄国人一心想在欧洲扩张领土,它在波兰碰到了强势的普鲁士,后来则是德国。这种情形有点接近一战前的状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