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是如何被美国肢解的
《反海外腐败法》于1977年通过,规定禁止美国企业针对一切国外企业、政府、政党的贿赂行为。自生效以来,该法长期受美国主要行业巨擘的质疑,被认为会使本国企业在出口市场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在初期并未大力实施。
1998年,美国国会修改了该法,使其拥有域外效力,同样适用于外国企业。只要一家企业用美元计价签订合作,支付发生在美国领土,或仅仅通过设在美国的服务器发送、存储邮件,这些都被视为“国际贸易工具”,美国就认为自己有权提起诉讼。
在本案中,阿尔斯通正是使用设在美国的银行账户,以“咨询费用”的名义将贿款打入印尼官员的账户而引起美国顺藤摸瓜的调查。
该法律貌似“公正”,但在操作上往往存在“美国例外”。据皮耶鲁奇调查,在试用该法的近40年里,美国司法部从未在本国的石油巨头或国防业巨头的海外交易中挑出什么毛病。
据调查,1977年至2014年,外国企业遭受的“罚单”占总额的67%,其中尤以欧洲企业“贡献”最高。2008年以来,最终支付罚金超过一亿美金的公司共有26家,欧洲企业占14家,法国企业占5家,道达尔、阿尔卡特、法兴银行、阿尔斯通等大型法企均“上榜”。而这些罚金最后统统进了美国国库。
(1)法国为什么允许阿尔斯通被罚扩展阅读
2019年年初,由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前高管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和一名法国记者合着的《美国陷阱》一书在法国出版,引起巨大反响。这本书以皮耶鲁齐的亲身经历,揭露了美国政府打击美国企业竞争对手的内幕。近日,央视记者在巴黎采访了皮耶鲁齐,他以当事人的身份,为我们讲述了美国陷阱的始末。
2013年4月14日,美国纽约肯尼迪机场。时任法国核心能源企业“阿尔斯通集团”锅炉部全球负责人皮耶鲁齐刚下飞机,就被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探员逮捕了。
当被逮捕那一刻,皮耶鲁齐知道,自己的东家与美国通用电气在全球市场竞争得很激烈,所以他们也被美国司法机构盯上了。
皮耶鲁齐说,尽管自己不是贿赂案的主谋,也不是13名涉案人中职位最高的,但他还是被美国检方以违反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密谋洗钱罪等10项罪名提起诉讼。如果诉讼成立,将面临共计125年的监禁。
直到2014年4月,一则新闻让皮耶鲁齐恍然大悟。原来,皮耶鲁齐只是个“经济人质”,美国最终“围猎”的目标是美国通用电气的最大竞争对手——阿尔斯通。
B. 如何看待法国阿尔斯通被美国通用电气收购
之前有在微信工作,好好看过一篇介绍这个惊天收购案的内幕,我来简单说两句吧。首先,阿尔斯通被美国通用收购,这是法国人民不愿意看到的。有新闻媒体称,这次收购简直就是一次抢劫。不知道题主对阿尔斯通了解有多少?阿尔斯通在法国的地位,就好比华为在中国。说错了,华为是私企,阿尔斯通是法国的国企,所以阿尔斯通在中国相当于中国电力公司被美国通用收购。想想看,一个关乎于国民日常用电的公司,被外国企业收购了,那人家想怎么定价就怎么定价。是什么促使这次跨国收购案呢?原因是美国抓住了阿尔斯通一些高管的把柄,以此来威胁,法国政府把阿尔斯通低价转让给美国通用。具体的一些细节,你可以去微信公众号上搜索一下,乌鸦上尉。
C. 从法国的阿尔斯通到我国的华为,你对美国的《反海外贿赂法》等有何看法
法国阿尔斯通作为法国能源行业、轨道交通、电气行业领域中的掌上明珠,被美国《反海外腐败法》调查。当时的总负责人柏柯龙逃避要承受的处罚,秘密与美国通用达成协议,阿尔斯通被拆解后归美国通用,另一部分被德国西门子并购。美国为了窃取信息无所不有其极,为瓦解他国的商业巨头竭尽全力,一切只考虑美国自身利益。
D. 为何网上说阿尔斯通和华为的境遇相似
因为现在美国开始用陷阱来对付我们国家的华为了,但是我们国家早就有了准备。
皮耶鲁奇先生的案子不仅值得同情,而且应该深刻理解和转变。实际上,在皮耶鲁奇先生的调查期间,法国政治,商业和学术界一直警惕并意识到美国陷阱的存在。由于皮埃鲁奇先生是这个陷阱的活生生的例子在前面,并且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责任感,因此许多法国法律和战略研讨会都讨论了这次是阿尔斯通,下一个是谁。他经常来现场分享经验,根据美国陷阱的描述,这种经验分享会已经在法国举行了数十场比赛,皮耶鲁奇先生甚至成立了一家咨询公司来处理此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