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法国着名的裸体村庄,为什么会规定男女必须赤裸相见
随着人社会的发展,旅游业越来越受欢迎。这也导致了大家出去看外边的机会越来越多,那么世界上的那些稀奇古怪的事情也就越来越多,都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总算是真正的见识到了。来给大家介绍一件奇怪的事情,法国最知名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的村庄存在就已经很意外了,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个地球上竟然这样的村庄还有很多。
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在法国,天体崇尚者有150万人左右。并且有160多个天体崇尚者俱乐部还有83个度假中心。所以他们并不是一小部分,也不是个例,这是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他们崇尚原始的状态,人生下来就是这样的,所以不需要衣服来做遮盖。好了,今天就给大家介绍这么多吧,对于这样的生活方式你有什么看法呢?
② 法国小镇50年添一丁,是什么原因导致50年都无法降下一个孩子
有很多国家孩子出生率非常低,甚至很多年才出生一个孩子,这个地方就是法国小镇,但是为什么50年才诞生一个孩子,可能是因为条件太差了吧,或者是因为人们不愿愿意生孩子,才导致法国小镇50年添一丁。
害怕操作错误,所以一直没有把小女孩户口解决掉,出生城镇居民不知所措,有人提出去下一个城镇解决问题的小女孩出生,但是小女孩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城镇当中,所以户口留在这里会更麻烦,为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相关人员已经再想办法解决。
③ 法国一个小镇一天上百架飞机飞过,吸引众多游客,为什么会有这个奇观
位于法国的马恩河畔的这座小市镇平时极为清静,可以说每天睡懒觉都可以美美的赖床。而如今,这个安静却被打破了,当地居民可以说是很痛苦,很煎熬的。每天早上六点开始,一天上百架飞机飞过,可以说很壮观但是也很烦人。
这些飞机从市镇经过时的飞行高度只有650米,可以说这么近距离下面,飞机马达发出的噪音可高达80分贝,相当于一辆摩托车的巨大声响。这个声响对待我们来时候可不是正常的能接受范围之内,而且还持续这么长时间,可以说当地人真的是苦不开言的呢。
④ 欧洲小镇
非常喜欢的一个欧洲小镇-Innsbruck
Innsbruck是奥地利西南部的一个非常美丽的小城,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谷之中,旁边流淌着RiverInn,Bruck的德语是桥的意思,所以Innsbruck是茵河上的桥,想想这个名字就让你痴迷,有山有水有桥,你还向往什么?难怪我怎么感觉那小地方怎么那么迷人,它的名字也那么有诗意。在奥地利的时候,还不知道Innsbruck的意思是BridgeontheRiverInn,呵呵,傻了。
每一个来到过这山清水秀的Innsbruck的人,都会对这个小小的山城留下难忘的印象。无论是在Innsbruck的哪一个角落,你都能见到白雪覆盖的山峦。这个小镇是连接德国和意大利的要道,也是从瑞士通往维也纳的必经之路。喜欢Innsbruck,理由很简单,就是非常喜欢它的宁静和别样的休闲。它是度假的最佳去处,沿着河边散步,不远处就是白雪皑皑的Alps,哪怕是夏天,那依稀的白色依然可见。在小城的街上闲逛,也是别有滋味,特别喜欢那建筑物窗口悬挂着的色彩鲜艳的花蓝,把整个小镇点缀地多姿多彩,特别富有生活气息。狭窄的小街上,到处可见古城风貌,特别羡慕那里人们的生活节奏,那种惬意只有生临其中才能体会,喜欢在街边小小的Café里坐着,随便找本杂志翻阅,闻着咖啡的香味,那陶醉劲儿--咖啡的味道闻起来香香的,喝起来是苦中带酸涩,喝到最后是甜甜的.....
⑤ 法国有哪些浪漫的小镇
鲁西永,传说中领主年轻美丽的妻子爱上了游吟诗人,心胸狭窄的领主为了报复,残忍的将诗人杀害深爱诗人的妻子不愿在失去爱人后独自偷生,跳下悬崖,鲜血染红鲁西永。
⑥ 法国小镇普罗旺斯
普罗旺斯
从诞生之日起,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Provence)就谨慎地保守着她的秘密,直到英国人彼得·梅尔的到来。在梅尔的笔下,”普罗旺斯”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地域名称,更代表了一种简单无忧、轻松慵懒的生活方式;一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边云卷云舒的闲适意境。如今,每年有数百万人涌入南法的普罗旺斯与蔚蓝海岸,亲临画册上难以描摹的景致及小说中不可置信的悠闲。如果旅行是为了摆脱生活的桎梏,普罗旺斯会让你忘掉一切。
普罗旺斯一年中最好的时光是夏天。天空蓝得通透明澈,空气像新鲜的冰镇柠檬水沁入肺里,心底最深处如有清泉流过,直想歌啸。漫山遍野的薰衣草让人狂喜不已,自行车上、牛头上、少女的裙边插满深紫浅蓝的花束,整个山谷弥漫着熟透了的浓浓草香。田里一笼笼四散开来的薰衣草和挺拔的向日葵排成整齐的行列一直伸向远方,田边斜着一棵苹果树,不远处几栋黄墙蓝木窗的小砖房子。阳光撒在薰衣草花束上,是一种泛蓝紫的金色光彩。
自由的色彩蛊惑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塞尚、梵高、莫奈、毕加索、夏卡尔等大画家,都被普罗旺斯注入艺术的新录感;美国作家费兹杰罗、英国作家D.H劳伦斯、法国作家赫胥黎、德国诗人尼采等也曾前来朝圣。朝圣者中,包括以《山居岁月》将普罗旺斯推向颠峰的彼得·梅尔。
法国普罗旺斯寻找典雅爱情
法国的普罗旺斯,12世纪时,以它的骑士爱情而闻名。一提起法国,我们立刻会说“ROMANTIC”!其实,这个词的词源“ROMANCE”一开始便和骑士传奇联系在一起。对一个高贵女人忠心耿耿的爱情是骑士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在这个爱情变得像速食面一样的简单快速的时代,在这个变心比变脸还快的时代,有缘携手婚姻的情侣,去普罗旺斯进行自己的蜜月之旅,追随一下典雅的骑士爱情,也许爱情从此就真的地老天荒了。
除了浪漫的爱情传奇,普罗旺斯地区的风景是更具吸引力的。这里既有充满激情的都市马塞、尼斯,也有温文尔雅的大学城艾克斯、阿维尼翁,还有那些逃过世纪变迁的中世纪小村落。荒芜的峡谷、整齐的田野、原始的山脉…所有这些都被包围在不到150平方英里的普罗旺斯之中。你很难找到什么地方能象普罗旺斯一样,将过去与现在如此完美的融合。在奥郎日,你可以坐在罗马时代的圆形露天剧场看戏;在阿尔,你可以坐在Place Forum的咖啡厅里消磨一个下午,那令人沉醉的景致,与一个世纪前凡高所画的几乎没有差别。
普罗旺斯三大浪漫所在
一、薰衣草之乡
随着一部《熏衣草》的热播,很多浪漫少女都迷上了那种花语为“等待爱情”的紫色小花,甚至有很多“花痴”千里迢迢地赶到熏衣草的故乡——普罗旺斯一觅芳踪。
普罗旺斯着名薰衣草观赏地分别为鲁伯隆山区、施米亚那山区。
1.鲁伯隆山区(Luberon)塞南克修道院的花田是该区最着名的熏衣草观赏地,也是《山居岁月》一书的故事背景,号称全法国最美丽的山谷之一。山上有一座12世纪的修道院,塞南克修道院前方有一大片的薰衣草花田,是由院里的修道士栽种的,有不同颜色的薰衣草。
2.施米雅那山区(Simiane-la-Rotonde)施米雅那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山城,山顶矗立着一座建于12至13世纪的城堡罗通德,环绕着一大片的熏衣草花田。站在施米雅那城镇里,随处可见到紫色花田,无边无际地蔓延。
二、马赛和伊福岛
马赛的着名,多少归功于《马赛曲》。它处在地中海北岸,是法国第二大城市。这里没有巴黎的繁华,却有地中海沿岸最迷人的景色:水天一色的蓝,和人之间毫无间隔,站在海岸,却仿佛立在水中央。市内贾尔德圣母院、圣让堡垒、博物馆等,都是值得一游的地方。
而一部《基督山恩仇记》,却把游人的目光从马赛的古老繁华中拉到了海中略显孤独的伊福岛,因为那里就是基督山伯爵被关押的地方。从马赛港坐船20分钟就到了伊福岛。一边手拿小说,一边沿着书中描写的道路探寻,别有一番情趣。
三、戛纳
提起戛纳联想到的是电影节。那么多世界级的明星都会齐集在此,想必一定是个不错的所在。从马赛到戛纳,坐车只需1小时。除了着名的戛纳电影节,当地为了吸引游人,还有很多其它节日。因此无论你什么时候去,都能碰到好日子,不必因为没有遇到众星云集的盛况而失望。
如果你看过《山居岁月》 (A year in Provence) 一书,你会向往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区。即使你不曾看过英国作家彼得梅乐对普罗旺斯的描述,你也应该在去法国南部旅游之前,看一看他写的书。 10年前,彼得梅乐把他在普罗旺斯的生活体验,写成了《山居岁月》,不但登上英、美的畅销书榜,也使普罗旺斯成为热门旅游地。后来,《山居岁月》在英国获颁"年度最佳旅游书籍",被译成多国文字,并被拍成电视剧集和改编成广播剧。普罗旺斯从此大名远播。
其实,彼得梅乐已经离开普罗旺斯,回美国居住了,但看过这本书的人,至今仍络绎不绝,前来寻找夫妇俩的故居,书中所提到的餐馆、小镇等。
《山居岁月》的故事,大部分描述普罗旺斯小镇小鲁伯隆 (Petit Luberon) 山谷村落的人情和生活。因此,该区域的卡维隆 (Cavaillon) 旅游局趁势促销当地旅游业,开办"彼得梅乐的普罗旺斯旅行团",带游客去游览书中记载的城乡,尝试作者赞赏的美食......
卡维隆小镇守着鲁伯隆的山谷,是进入山谷村镇的门户。这里盛产的香瓜最着名,每年夏天,你可以来参与香瓜节,和当地人一起庆祝。镇上着名的糕饼店欧哲 (Chez Auzet) 曾出现在彼得梅乐的书里,现在是生意兴隆的小店。
书里提到的"奔牛村车站咖啡店"(Cafe-Restaurant de la Gare),现在也成为旅客必游之地。彼得梅乐喜欢的酥皮山羊奶酪沙律、烩牛肉配蘑菇酿蕃茄、奶酪拼盘、牛油烤苹果、法国葡萄酒等等,书迷非尝不可。
山谷里的各个小村镇,是彼得梅乐喜爱的宁静小镇。如有时间一一探索,进入其中,好比进入《山居岁月》的世界......
观赏薰衣草2大景点
薰衣草 (Lavender) 是普罗旺斯的名花,由花朵提炼的香油,可以制成香精油、香水、花草茶等名产。 每年7月至8月,夏季期间,普罗旺斯的薰衣草绽放在阳光下,一大片一大片的紫色花田,点缀法国南部山谷,浓艳、芳馥,熏得游人醉。
未开花的薰衣草,像青青稻苗,到了夏季开花期,则从顶端开始绽放紫色花穗。此外,它还有白色和黄色花朵。普罗旺斯2大着名薰衣草观赏地分别为鲁伯隆山区及施米亚那山区。
1 鲁伯隆山区 (Luberon)
塞南克修道院的花田,这里是《山居岁月》一书的故事背景,号称全法国最美丽的山谷之一。
山上有一座12世纪兴建的修道院,塞南克修道院 (Senanque Abbey) 前方有一大片的薰衣草花田,是由院里的修道士栽种的,有不同颜色的薰衣草。修道院的纪念品店,售卖各种薰衣草产品、书籍、明信片等等。
旅客服务中心
Apt Tourist Office
地址:Place Bouquerie 4,Av. Philippe de Girard 84400Apt
电话:33-4-90-74-03-18
薰衣草旅行团
①Lavander 1100
导游带领的行程,参观花田及购买产品。
电话:33-4-90-75-01-42
②Chateau de Bois Lavender Farm
步行参观花田,提炼香精油的过程和纪念品店。
电话:33-4-90-76-91-23
2 施米雅那山区 (Simiane-la-Rotonde)
施米雅那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山城,山顶矗立着一座建于12至13世纪的城堡罗通德 (Rotonde),环绕着一大片的熏衣草花田。站在施米雅那城镇里,随处可见到紫色花田,无边无际地蔓延。
⑦ 法国科玛小镇在塞纳河边吗
不在
科玛(Colmar)位于法国东北部与德国接壤的地方,是法国着名小镇,德法的交相统治丰富了科玛市容风格,不同的传统文化在此融合,创造出迥异于德国和法国的亚尔萨斯传统。
科玛被誉为小威尼斯,小河蜿蜒,柳荫深处保存完好的半木造房子,家家庭院花木扶疏,处处充满小桥流水人家的悠闲气氛。以美丽的半木造屋建筑获得“街道艺术学会奖”的殊荣。在16世纪时期,曾是阿尔萨斯的葡萄酒贸易中心,市内的运河当时的作用便是运载葡萄酒。小镇处于运河交错的地区,也是许多花匠聚集的地方,小镇称得上是水上花城。
自由女神像的创作者巴特勒迪就是科玛镇人,他是当地人的一大骄傲,为此,政府还专门设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博物馆。小镇的人口不多,大约65000。
建于1609年的人头屋,基于17世纪中产阶级的住宅形式加以文艺复兴风的装饰而设计,它由105个卖艺人物的脸谱面具所装饰的人头屋,其立面的多角窗户高达两层楼,窗户顶部就是阳台,在屋顶的青铜雕像,则出自自由女神像设计者巴特勒迪(Bartholdi)之手。人头屋所在的人头街(Rue des Têtes)是14世纪就存在的古街道,以前这栋房屋也是葡萄酒的交易中心。
科玛主要以葡萄栽培、葡萄酒酿造及相关产业为经济的主要支柱,因此又被称作是葡萄产业驱动的世界旅游小镇。
在一战至二战期间,法国为防止德国进攻而修建的着名的马其诺防线就在这一带,即法国的东北部的色当——梅茨——斯特拉斯堡——科玛一线。
马奇诺防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位于法国东方所设的防御工事。此工程耗时11年,造价50亿法郎,全长约390公里,土方工程量达1200万立方米,耗混凝土约150万立方米,耗钢铁量达15万吨。在二战期间,马奇诺防线其实远没有完工。同时没想到马奇诺防线表面看起来坚固无比实际上没有多大的作用。
马奇诺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5个。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抗两发420毫米臼炮炮弹的直接命中。防线内的防坦克障碍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断崖及金属和混凝土桩砦,并用地雷场加强。不仅表面坚如磐石,就连地下都固若金汤,就好比一个小型的地下城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忌惮马奇诺防线的威力,转而从比利时与法国的交界处寻找突破口,绕过马奇诺防线。因此马奇诺防线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长,所以面对入侵,马奇诺防线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战结束后,法国先后几次重整过马奇诺防线以应不时之需。20世纪70年代以后,马奇诺防线的军事意义已丧失殆尽。法国政府通过拍卖的方式将马奇诺防线还之于民。一些工事成了旅游的景点,另一些变成了蘑菇养殖的农场,而其中的大多数则静静地埋伏在法德边境,目睹着历史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