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笛卡尔是谁
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拉海(现改名为笛卡尔以纪念这位伟人),1650年2月11日逝世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笛卡尔是法国着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笛卡尔是二元论唯心主义者的代表,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或译为“思考是唯一确定的存在”),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笛卡儿自成体系,融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体,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又是一位勇于探索的科学家,他所建立的解析几何在数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笛卡尔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笛卡尔在科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笛卡尔不仅在哲学领 域里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同时笛卡尔又是一勇于探索的 科学家,在物理学、生理学等领域都有值得称道的创见,特别是在数学上他创立了解析几何,从而打开了近代数学的大门,在 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他的哲学思想和 方法论,在其一生活动中则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他的哲学思想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哲学方面
笛卡尔被广泛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他第一个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哲学上,笛卡尔是一个二元论者以及 理性主义者。笛卡尔认为,人类应该可以使用数学的方法——也就是理性——来进行哲学思考。他相信,理性比感官的感受更可靠。(他举出了一个例子:在我们 做梦时,我们以为自己身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然而其实这只是一种 幻觉而已,参见 庄周梦蝶)。他从逻辑学、 几何学和 代数学中发现了4条规则:
笛卡尔将这种方法不仅运用在哲学思考上,还运用于几何学,并创立了 解析几何。
由此,笛卡尔第一步认为怀疑就是出发点,感官知觉的知识是可以被怀疑的,我们并不能信任我们的感官。笛卡尔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 统治者。他反对 经院哲学和神学,提出怀疑一切的“系统怀疑的方法”。所以他不会说“我看故我在”、“我听故我在”。从这里他悟出一个道理:我们所不能怀疑的是“我们的怀疑”。意指:我们无法去怀疑的,是我们正在“怀疑”这件事时的“怀疑本身”,只有这样才能肯定我们的“怀疑”是有真实性的,并非虚假的产物。人们觉得理所当然或习以为常的事物,他却感到疑惑,由此他推出了着名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强调不能怀疑以思维为其属性的独立的精神实体的存在,并论证以广延为其属性的独立物质实体的存在。
他认为上述两实体都是有限实体,把它们并列起来,这说明了在 形而上学或 本体论上,他是典型的 二元论者。笛卡尔将此作为 形而上学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从这里他得出结论,“我”必定是一个独立于肉体的、在思维的东西。笛卡尔还试图从该出发点证明出 上帝的存在。笛卡尔认为,我们都具有对完美实体的 概念,由于我们不可能从不完美的实体上得到完美的概念,因此必定有一个完美实体——即上帝——的存在来让我们得到这个概念。即上帝是有限实体的创造者和终极的原因。从所得到的两点出发,笛卡尔继续推论出既然完美的事物(神)存在,那么我们可以确定之前的恶魔假设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一个完美的事物不可能容许这样的恶魔欺骗人们,因此借由不断的怀疑我们可以确信“这个世界真的存在”,而且经由证明过后的数学逻辑都应该是正确的。现实世界中有诸多可以用 理性来察觉的特性,即它们的数学特性(如长、宽、高等),当我们的理智能够清楚地认知一件事物时,那么该事物一定不会是虚幻的,必定是如同我们所认知的那样。即笛卡尔将几何学的推理方法和演绎法应用于哲学上,认为清晰明白的概念就是真理,提出“天赋观念”。
笛卡尔的自然哲学观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完全对立的。他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同时他又认为,除了机械的世界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存在,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后来成了欧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
虽然笛卡尔证明了真实世界的存在,他认为 宇宙中共有2个不同的实体,既思考(心灵)和外在世界(物质),两者本体都来自于上帝,而上帝是独立存在的。他认为,只有人才有灵魂,人是一种二元的存在物,既会思考,也会占空间。而 动物只属于物质世界。
笛卡尔强调思想是不可怀疑的这个出发点,对此后的 欧洲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思故我在所产生的争议在于所谓的 上帝存在及动物一元论(黑猩猩、章鱼、鹦鹉、海豚、大象等等都证实有智力),而怀疑的主要思想,确实对研究方面很有贡献。
方法论
笛卡尔本想在一本题为《世界》的书中介绍他的科研成果,但是当该书在1633年快要完稿时,他获悉 意大利教会的权威伽利略有罪,因为他拥护哥白尼的日心说。虽然笛卡儿在荷兰未受到 天主教权威的迫害,但是他还是决定谨慎从事,收书稿进箧入匣,因为在书中他捍卫了 哥白尼的学说。但是在1637年他发表了最有名的着作《正确思维和发现科学真理的方法论》,通常简称为《 方法论》。
笛卡儿在《方法论》中指出,研究问题的方法分四个步骤:
1. 永远不接受任何我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就是说要尽量避免鲁莽和偏见,只能是根据自己的判断非常清楚和确定,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的真理。就是说只要没有经过自己切身体会的问题,不管有什么权威的结论,都可以怀疑。这就是着名的“怀疑一切”理论。例如亚里士多德曾下结论说,女人比男人少两颗牙齿。但事实并非如此。
2. 可以将要研究的复杂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小问题,一个一个地分开解决。
3. 将这些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先从容易解决的问题着手。
4. 将所有 问题解决后,再综合起来检验,看是否完全,是否将问题彻底解决了。
在1960年代以前,西方 科学研究的方法,从机械到人体解剖的研究,基本是按照笛卡儿的《谈谈方法》进行的,对西方近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但也有其一定的缺陷,如人体功能,只是各部位机械的综合,而对其互相之间的作用则研究不透。直到阿波罗1号登月工程的出现,科学家才发现,有的复杂问题无法分解,必须以复杂的方法来对待,因此导致系统工程的出现,方法论的方法才第一次被综合性的方法所取代。系统工程的出现对许多大规模的西方 传统科学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如环境科学,气象学, 生物学,人工智能等等。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最着名的思想。出自《方法论》。
Ⅱ 对于法国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思想,你如何评价
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必须从一个问题开始。有一天,笛卡尔坐在火边点点头,心不在焉。突然,他想到了一个类似于庄子换蝴蝶的问题——“我怎么知道自己是醒着还是在做梦,或者我怎么能确定我周围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他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因此,这些事物的真实性只是简单地“悬而未决”,也就是说,它们在被证明存在之前是不存在的。
技术要点是“人类认知是如何发生的?” “和”我们的知识怎么可能?为解决这个问题,西方哲学近300年来一直沉浸在唯心主义哲学中。最终,这被脑神经科学和心理学所取代,哲学家们转向了其他问题。但笛卡尔确实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Ⅲ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思想是什么
笛卡尔是法国理性主义的奠基人,他认为真理的标准存在于理性之内,他反对宗教权威,主张人们应当用理性代替盲目信仰。他们的哲学思想在法国乃至欧洲产生了很大影响,并成为古典主义的思想基础。
Ⅳ 笛卡尔是什么人物
笛卡尔(勒内·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出生于法国,毕业于普瓦捷大学,法国着名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被黑格尔称为“近代哲学之父”。
笛卡尔自成体系,融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炉,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他所建立的解析几何在数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笛卡尔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
Ⅳ 笛卡尔到底是极端主观唯心主义还是机械唯物主义
笛卡尔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但是他为什么在属于唯物主义范畴的物理学方面颇有建树
Ⅵ 笛卡尔是数学家还是哲学家
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着名的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 笛卡尔常作笛卡儿,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笛卡尔-1650年2月11日逝于瑞典斯德哥尔摩)。 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
Ⅶ 笛卡尔是理性主义哲学派别么
笛卡儿既是经验主义之父又是理性主义之父,不属于理性主义哲学派别。
他是二元论者,他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 实体,二者彼此完全独立,不能由一个决定或派生另一个。二元论割裂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不能科学地解决世界的本质问题,也无法将物质和精神绝对独立的原则贯彻到底,即使是笛 卡尔,最终还是倒向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二元论实质上坚持精神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归根 结底还是唯心的。
Ⅷ 笛卡尔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公元1596年3月31日—公元1650年2月11日),出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拉海(现改名为笛卡尔以纪念),逝世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法国着名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
笛卡尔是法国着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与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一同开启了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
笛卡尔是二元论的代表,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或译为“思考是唯一确定的存在”),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近代哲学之父”。
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笛卡尔自成体系,融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体,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又是一位勇于探索的科学家,他所建立的解析几何在数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笛卡尔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他创立了着名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最着名的思想。出自《方法论》。
字面意思:“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笛卡尔认为当“我”在怀疑一切时,却不能怀疑那个正在怀疑着的“我”的存在。因为这个“怀疑”的本身是一种思想活动。而这个正在思想着、怀疑着的“我”的本质也是一种思想活动。注意这里的“我”并非指的是身心结合的我,而是指独立存在的心灵。
深层意思:笛卡尔的哲学命题,采用所谓“怀疑的方法”,是在求证“知识”的来源是否可靠。我们可以怀疑身边的一切,只有一件事是我们无法怀疑的,那就是:怀疑那个正在怀疑着的“我”的存在。换句话说,我们不能怀疑“我们的怀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肯定我们的“怀疑”。笛卡尔也就是从他的 “我思故我在”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因为“我”这个思想的主体不能被“怀疑”,那么就有一个使“我”存在的更高“存在体”。换句话说,因为我存在,所以必须有一个使我存在的“存在者”,而那个使我存在的“存在者”,也必定是使万物存在的“存在者”。因此,能够使万物存在的“存在者”,就必然只有上帝才有可能了。
这句被笛卡尔当作自己的哲学体系的出发点的名言,在17世纪前的东欧和21世纪的中国学界都被认为是极端主观唯心主义的总代表,而遭到严厉的批判。很多人甚至以“存在必先于意识”、“没有肉体便不能有思想”等为论据,认为笛卡尔是“本末倒置”、“荒唐可笑”。笛卡尔的怀疑不是对某些具体事物、具体原理的怀疑,而是对人类、对世界、对上帝的绝对的怀疑。从这个绝对的怀疑,笛卡尔要引导出不容置疑的哲学的原则。
Ⅸ 什么是笛卡儿主义
笛卡儿建立了近代哲学的第一个体系,他被称为“近代哲学之父”是当之无愧的。他以“普遍数学”为方法论,按照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论规则,把“自我”作为第一原则,建立了“明白清楚”的真理的内在标准,一步一步地推导出关于心灵、上帝和物质的确定知识。他的哲学体系像数学的公理体系一样,有简洁、严格与和谐之美。他的天赋观念论、理智至上的立场,以及身心二元论都表现了唯理论的基本特征,对后来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笛卡儿不如培根那样幸运,他的哲学比培根哲学遭到更多、更加激烈的反对。笛卡儿在发表《第一哲学沉思》时,在书后附有六组驳难,其中四组来自神学家,其余分别来自霍布斯和林桑狄。经院哲学的传统在欧洲大陆比在英国更加牢固,神学家们敏感地对笛卡儿的新哲学做出了激烈的批判,天主教会还把笛卡儿的着作列为禁书。霍布斯站在机械论立场上,伽桑狄(Pierre Gassendi 1592—1655年)站在古代原子论立场上,也批判了笛卡儿的唯理论,尤其是天赋观念论。在激烈的争论中,笛卡儿在荷兰和法国赢得了一批追随者,在那里形成了笛卡儿主义,并在被经院哲学统治的大学里争得了一小块地盘。
法国苗卡儿主义代表是马勒伯朗士(Nicolas Malebranche,1638—1715年)。马勒伯朗士突出了理性和感性、理智与意志和欲望的对立,他把上帝作为哲学的第一原则,以此来解决身心关系问题。他说,身心的协调一致是一种“机缘”。在身体活动的每’一时机,心灵也发生对应活动,反之亦然。但两者并无因果关系,也不互相影响。正如始终保持同步运行的两个钟一样,身心之间的一致性只是一种机缘。这种同步的机缘对于人的理智而言是偶因,但仍因不是无缘无故的,它包含在上帝的心灵之中。身心机缘的真正原因是上帝的安排,上帝好比是两个钟的设计师、启动者一样,事先把两种不能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实体的活动安排成同步发生,协调一致。
Ⅹ 笛卡尔的二元论最后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
楼主,其实我觉得吧,判定一位哲学家是唯物主义或是唯心主义并不是那么的重要。更重要的是,这位哲学家想要回答什么问题,如何回答(包括用什么方式论证自己的结论),以及最后又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如果只是想要给这位哲学家贴上一个标签,并将此作为自己“常识”的一部分存入脑海,真的没什么必要。真正重要的是,一位哲学家,真实的他究竟是怎样的。
不过,如果真的要强调这个问题的话,我觉得说笛卡儿是主观唯心主义比较好一点。
楼主可能知道,笛卡儿的哲学思想最主要是表现在《第一哲学沉思集》里,他在前言里,明确表示,他写着本书的目的是为了让非基督教徒,即没有那份“信仰”的人们,相信上帝的存在。他的论证过程大致是这样的:推翻感官的真实性—推翻数学真理—留下“我”这样一个唯一真实的存在,作为接下来一切论证的基础(着名的“我思故我在”由此而来)—以有限的“我”却有着无限的“上帝”观念这样一个矛盾,推出上帝的必然存在—重建数学真理—恢复原有的世界秩序。
大概是这样的,虽然笛卡儿用“上帝”作为重建世界秩序的纽带,但是他的根基在“我”这样一个存在,因此说他是主观唯心主义较好一些。
希望能帮到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