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彩色电视是怎样发展的
早在1904年,就已有人对彩色电视进行了探索性的试验。1925年,前苏联工程师阿达缅开发出一种彩色电视系统,具备现代彩色电视几乎所有的性能。
1928年,贝尔德在贝尔电话研究所进行彩色电视机的试验。7月3日,他用带有红、蓝、绿三色滤光器的3个有30个孔的尼普科夫扫描圆盘,进行公开演示,在电视机屏幕上出现了鲜红色的草莓、蓝色的领带等图像。
1929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格雷,提出用3个电路分别发射3种基色信号来播送彩色电视节目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成了现代彩色电视的基础。同年,贝尔实验室的艾夫斯,在纽约与华盛顿特区之间播送了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
1938年,法国的瓦朗西获得一项有关与黑白电视制式兼容的彩色电视的专利,为以后解决兼容问题开辟了道路。
1940年,英国的贝尔德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系统的匈牙利工程师戈德马克,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探索,他们都演示了一种与黑白电视不兼容的场序制彩色电视系统,这种系统通过摄像机与接收器的彩色滤色镜的转动来运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哥伦比亚广播系统还用这种系统进行了某些试验性的播出。1951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这一项业务重新开始,但不久就停办了,因为这种系统很快被可与黑白电视兼容的全电子彩色系统取代。同年,美国发明家洛马开始研制彩色显像管。
1953年,美国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NTSC)确定了与黑白电视兼容的一种彩色电视制式——NTSC制,成为世界彩色电视系统的基础。
NTSC制的原理是:把图像的两种信号的传输组合在一起,一种传输与黑白电视机相应于辉度(包括电视景色精微细节在内)的信息,另一种传输纹理粗糙的色彩信息。
彩色电视机把两种图像信号传输组合在一起的原因,是彩色图像的辉度成分具有高清晰度的视觉效果,附加的纹理粗糙的色彩信息又不改变所产生彩色图像的清晰度,这样,就可看到清晰的彩色图像。
美国NTSC制的公众电视于1954年开播。采用这一制式的还有日本。1960年,日本正式播放NTSC制的彩色电视。
1963年,德国德律风根公司的布吕克提议采用PAL制,这种制式对NTSC制做了细微而巧妙的改变。
另一种制式是与前两种制式有根本区别的SECAM制,它是法国巴黎的亨利提出的。法国于1966年开始采用SECAM制,并于1967年正式播出。
1969年,英国及前联邦德国开始采用PAL,制播出彩色电视。同一年,法国与前苏联决定采用SECAM制。20世纪60年代后期,大多数国家开始发展彩色电视广播。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分别采用了这三种制式。1973年,中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采用的是PAL制。
1950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彩色电视机的销售热潮开始于1964年的美国。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大部分彩色电视的摄像机有3~4个电视摄像管。在彩色电视机里,有一个阴罩障板、三个电子枪及阴极射线管。现在,彩色电视机已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家用电器,为人们提供绚丽多彩的活动图像。
1984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研制出利用集成电路芯片取代摄像管的彩色电视摄像机。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电视机的功能与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新型彩色电视机增添了许多功能,如遥控选台;屏幕上显示频道号码、音量响度;预编程序,在预定时间自动开机、关机、转换频道和播放节目;多画面显示;接收多伴音、立体声等。随着新型电视广播业务的出现,电视接收机还向多功能化、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发展,以适应多方面的需要。具有卫星电视接收功能及收看图文电视的接收机、高清晰度大屏幕电视、液晶投影电视、平板电视等纷纷问世。电视接收机还与可视图文检索系统和家用电脑合为一体,成为家用的信息显示终端设备,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数字化彩电问世。1997年,西安开发出我国第一代准高清晰度数字化彩色电视机,它的清晰度从300线提高到700线,还可作为计算机或多媒体信息终端的显示器使用。
② 什么是ISDN,跟家里电话有什么关系
早期的一种互联网接入方式。
ISDN基础问答:
1. ISDN是什么?
ISDN是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的缩写即综合业务数字网。
2. ISDN能满足在上网的同时不误电话进出 ?
ISDN线有两个信道,利用一个信道上网时,另一个信道照常可以接听电话。
3. ISDN基本业务有哪些?
ISDN基本业务有:
A) 承载业务包括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帧方式三类
B) 用户终端业务包括电话、拨号上网、传真、可视图文
4. ISDN 附加功能有哪些?
附加业务有:
A)多用户号码(MSN)
B)主叫号码显示(CLIP)
C)子地址(SUB)
D)遇忙前转(CFB)
E)无应答前转(CFNR)
F)呼叫等待(CW)
G)呼叫保持(HOLD)
5. 利用ISDN上网的最高速率可达多少?
ISDN上网速率最高可达128Kb/s
6. ISDN终端设备(CPE)有哪些?
CPE有: TE1--符合S/T接口标准ISDN设备 TE2--非S/T接口标准ISDN设备 TA--将TE2设备接入ISDN的S/T接口 NT1-- 一类网络终端 NT1+--集NT1 和 TA 功能
7. 目前ISDN国外发展形势与国内发展概况?
目前ISDN用户线居世界前三位为美国、德国、日本。 美国预测今后每年用户增长率高达60%,德国65%以上企业用户使用ISDN,法国是第一个提供全 国ISDN连接的国家,其ISDN用户数占欧洲第二,日本98%电话用户已具备使用ISDN条件。 国内ISDN应用极不平衡,沿海发达地区用户远远超过内地,特别是上海,ISDN发展速度惊人,预计今年底ISDN用户可达8万。
8. ISDN 发展前景如何?
带宽有限、不能实现上网与打电话同时进行,普通电话线传输损耗大等因素抑制着56K MODEM发展。而ATM宽带业务的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所以ISDN以其网络建设快、投资省、开展业务灵活、的特点在将来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会有较强竞争力。
9. ISDN与ADSL、DDN、 PSTN比较有哪些优势?
DDN: 处理物理层功能,根据速率和距离固定租金,通常安装一年,适合持续访问。 PSTN:普通电话拨号上网,最高速率极限为56K/bps。 ISDN:ISDN拨号上网,速率可达128K/BPS,对于网络间经常进行文件传输、访问INTERNET来说成本效益最好。 ADSL:目前技术尚未成熟,资费偏高,普及化有相当的难度。
10. 上海地区如何申请ISDN业务?
请拨打8666热线咨询电话。详情请参见最新动态。
11.请问ISDN在银行系统里面有什么应用?
金融机构一般都利用早先的DDN建立自己专用的通信网络。DDN线路有时会在线路或者设备方面出一些故障,而金融行业对通信连续性要求极为苛刻,因此,可考虑采用ISDN作为DDN线路的备份将通信中断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
12. 请问便携式电脑如何选配终端上ISDN网?
PCMIA 卡、外置式终端适配器(RS232口或USB接口)等均可将您的笔记本电脑接入ISDN网。
③ 去法国留学有什么大学比较好的推荐
在这里,我给大家列举一些比较受法国留学生欢迎的法国大学,主要有以下无所大学:
1.法国普瓦提埃大学
普瓦提埃大学Université de Poitiers,普瓦提埃大学始建于1431年,为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该校是一所公立大学,在校生二万八千人,外国留学生两千名,分别来自九十个不同的国家。
地处市中心的普瓦提埃大学企业行政管理学院,交通便利,设备完善,新址有4000平方米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2.法国蒙彼利埃二大
蒙彼利埃二大早在1964年以前已拥有146000平方米的校园面积,蒙彼利埃大学一分为三后,蒙彼利埃二大又不断地扩建。目前蒙彼利埃二大技术学院占地面积30700平方米,里姆技术院校占地面积23700平方米,最近又在蒙彼利埃近郊贝济耶和赛特新建了技术学院大楼,这是一个为工程师学院专用的校园。
作为在欧洲植物学研究领域享有盛名的蒙彼利埃二大至今保留着1889年成立的植物学院,它座落在蒙彼利埃市的植物园里。
蒙彼利埃第二大学大学现有1所工程师学院,2所大学技术学院,750名教育人员,350名研究人员和1000名工程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工人。它每年都吸收众多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学者、科研人员和外国留学生,同时,该校与欧洲南部国家和地中海国家也有紧密的联系,并且在许多研究领域都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
3.法国里昂第一大学
克洛德.贝纳尔-里昂第一大学 ( 简称里昂第一大学 ) 自 1972年以来集中了以往大学理学院和医学-药学院所具备的所有专业学科技能;学校目前有在校生近 28 000 人,其中 60%修读职业化专业课程。在校园工作的教辅人员总数达 6000 人左右。
4.法国雷恩第一大学
法国雷恩一大的渊源可追溯至中世纪(1461年)。1969年,学校定名为雷恩第一大学并制订了新章。雷恩第一大学是一所多学科综合大学,包括17个组成单位(教研单位[UFR]、专门学院和学院),学校实行国际合作开放(签署了250项包括欧洲在内的国际合作协议),并接纳外国留学生2000多名。
5.法国南锡第一大学
亨利·波安加乐-南锡第一大学(简称南锡第一大学)成立于1970年;它是一所以科学、技术及医疗健康为主要领域的多学科综合大学,可提供以下各学科专业的200多种国家文凭课程:信息与传播交流科学与技术、物质与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生物与环境、技术学、工学、生物与医疗健康-特别是医学、药学、牙医外科以及各种附属医学专业课程等等。
大家可以多参考比较一下。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④ 法语专业的学生去法国留学,选择什么专业比较好
选择商科比较好,法国高商现在国际排名很不错!去法国是法语专业学生一次专业大的转折,身边的例子和个人都觉得是不错的选择!
⑤ 可视图文的介绍
可视图文(Visual pictures and literature)是利用数据库存储的信息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交互型的电信新业务。利用可视图文业务,人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需要的资料“点”到家中观看,这与给广播电台打个电话便可以点播自己心爱的歌曲,有异曲同工之妙。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以及社会上建立的数据库的日益增多,从们对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可视图文业务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信息资源共享的一种公用开放式的电信新业务。
⑥ 可视图文的功能
可视图文业务是在现有的公用电话网和公用数据分组交换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可视图文的用户终端、编辑终端、接入设备、数据库以及可视图文业务管理中心等设备组成可视图文网。这些设备的功能分别是:
1.用户终端:是装设在用户单位或家中,或是安装在电信营业厅、宾馆等公共场所的设备。有的是与电话机结合使用的专用终端;有的是在微机上附加硬件卡和相应软件构成的微机终端;也有的是在家用电视机上加装键盘和附加器组成的终端。用户通过键盘输入控制命令,就可以实现检索可视图文的目的。
2.编辑终端:是可视图文信息提供者和数据库之间的桥梁,可以实现对文字、图形信息的编辑、删除、拷贝、移动等,并且可实现文件的存入和读取等。
3.接入设备:是可视图文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中心,是电话网上的用户终端访问公用数据分组交换网上数据库的网间连接设备。它对电话网来说,好比是自动应答的服务台;对于用户来说,能接续用户呼叫、识别用户终端,为用户提供菜单提示以及对用户的入网使用过程进行管理等;而对于分组交换网,接入设备则是一个接到分组交换机的分组终端。
4.数据库:是存储信息的设备,好像一个大图书馆,里面存有大量的分类资料信息。数据库有电信部门经常管理的公用数据库和一些专业部门建立的向公众开放专业信息的专用数据库。
5.业务管理中心:是对全网接入设备点进行管理的设备,负责登记、更新、删除和显示入网数据库的有关信息;各数据库一旦有信息更新,就立即转发给各接入设备点,使全网的数据信息一致。对用户则有用户登录、资费计算、统计等多种管理功能。
⑦ 互联网支付的互联网支付发展简史
准备期(~1992) 互联网进入大规模商用之前,电子支付系统已经得到相当充分的发展,并为后来互联网支付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这一阶段的终点在1992年,以WWW获得广泛接受、全球IP服务器数量超过100万为标志。 自80年代起,以取代现金与纸票据为目的,多种电子化支付手段已得到发展。最初,人们期望发明一种象现金一样的支付手段,价值可以通过电子网络或某种介质(如智能卡)流动。最重要的先锋工作来自DavidChaum,1982年Chaum完成关于盲签名用于不可追踪支付的论文,之后开始进行匿名电子现金的研究与测试,并于1989年在荷兰创办DigiCash。公钥密码体系也早在1976年由WhitfieldDiffie与MartinHellman等共同开始研究。
储值智能卡也在80年代开始发展,以取代70年代的磁条卡,起初面向单一用途,1983年法国首张预付电话IC卡推出。电子钱包的概念随之出现,1991年英国NatWest银行启动Mondex项目;1992年丹麦推出全球第一个全国性储值卡方案Danmønt。这类电子钱包方案期望在POS支付领域与现金以及信用卡/借记卡进行竞争。
可视图文(Videotex)服务于80年代开始提供,如法国的Minitel、德国的BTX。家庭银行的概念开始出现,并一度被视为可视图文服务的关键应用,计费系统也作为服务的一部分开始得到发展。
当互联网的商业前途开始被发现时,多种电子化支付系统已经出现,包括POS、软/硬件电子现金、预付款机制、计费系统、电子钱包等。未来的挑战是将这些系统移植至互联网环境,即在开放的网络中调试以前在私有网络或封闭群体中运行的系统。
初创期(1993~1995) 信用卡是传统环境最成熟的消费支付工具,无卡交易模式(如邮购、电话购物)早已存在,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信息交换渠道出现时,信用卡支付便开始通过互联网进行。起初的实现方法非常简单而几乎没有任何防护,只是通过互联网传递卡号码从而实现交易。1994年Netscape开发SSL标准增强了信息交互的安全性,即使后来出现了更多的安全手段,这种由消费者向商家呈递卡号码的交易模式仍然没有根本上的改变。 这个阶段创造了多项互联网支付的历史。DigiCash开始发行电子化符号货币Cyberbucks,这种“私有互联网现金”的出现使第一代互联网用户非常兴奋。作为消费者、商家、信用卡网络之间交易中介的互联网支付服务商开始出现,如FirstVirtual、CyberCash等,其角色类似于传统环境的POS服务商。
初创阶段对于银行业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欧美出现了众多不由银行发行的电子钱包方案,互联网现金的试验开始为银行敲响了警钟。当惊慌与愤怒消退后,银行开始接受挑战,并主宰了下一个阶段的发展。
回归期(1995~1998) 初创期的领先者来自非银行领域,下一阶段的回归期指银行业夺回支付领域控制权的时期,最重要的一步是卡组织开发并推广SET。SET是一个真正的金融支付标准,它按照现实环境中支付交易的要素构建出一个适用于互联网的完美模型,交易过程中各方之间依赖数字证书相互进行身份验证。SET的开发目的在于防止早期信用卡通过网络简单呈递这一模式中已出现的欺诈行为,期望对整个交易链条进行系统性控制。初期的SET方案依赖客户端功能复杂的本地钱包,也称为“富钱包”方案。第一笔SET交易于1996年12月完成。 政府与央行注意到电子货币的试验与扩散,开始考虑电子货币与互联网支付的法律问题。1997年德国的电子货币业务被明确视为银行业务;1998年欧盟委员会开始起草电子货币法律。
一些初创期的先行方案被金融机构所接纳,1995年马克·吐温银行开始接受符号电子货币,但长远来看并不成功。至1998年,FirstVirtual与DigiCash相继停止服务。同时,各国银行业开始尝试将其他传统支付工具(如直接借记、贷记转帐)进行改造以适用于互联网,网上银行业务出现初步增长。
发展期(1999~) 2000年之前,大多数金融与非金融机构的创新行动并没有取得商业上的成功,“电子现金”无论在现实与互联网环境都相继失败,希望通过新技术创造出革命性新型货币的愿望很快落空。互联网支付系统并没有沿着最初的设想发展,而是在多个方向、多个细分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信用卡占据了网上支付的统治地位,从全球范围来看占有70%至90%的份额。SET标准没有取得商业上的成功,革新方案开始出现,卡组织各自开发自身的系统,如3D-SET。1999年第一个SET瘦钱包出现,客户端越来越简化,钱包系统朝着中央服务器的方向发展。2002年,两大卡组织回到合作的道路上来,以3D-Secure为基础统一了信用卡在线认证标准。
2000年以后,电子商务出现飞跃,在线拍卖的盛行带动了P2P支付的增长,以PayPal为代表的虚拟帐户机制获得了空前的机会,定位于以前未被开发的中小型商家与国际支付市场。
目前,互联网支付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基于银行帐户的在线支付方案在多个市场取得初步成功,对信用卡支付形成重要的补充。EMV迁移在全球多数市场的进展扩展至互联网环境,2003年英国Barclaycard开始测试EMV卡在线支付。音乐与视频下载以及数字内容市场的兴起使微支付机制获得新生。结合移动通讯、智能卡、互联网等多种技术的移动支付前景看好,2004年日本DoCoMo“钱包手机”计划开始启动。在现实环境,卡基电子货币并没有很快成为广泛接纳的现金替代品,而是首先在移动、交通、政府等不同领域得到充分应用,目前这类系统正在向零售领域扩展。
法律领域,欧盟电子货币指令于2000年正式颁布,2002年开始生效并逐步在欧盟各国推行。
⑧ 可视图文的简介
可视图文是一种双向图像、文字检索的通信方式,通过公用电话网和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实现用户终端与数据库之间的交互式会话,索取所需的各类信息。也称交互型可视图文。可视图文系统根据用户终端输入的检索要求,从数据库中找出相应的信息,以数据的形式通过电信网路传向用户终端,经解码后显示在屏幕上。信息以字符、图形或图像的形式显现,也有加声音作辅助的。某些系统还允许特殊用户按照规定的步骤,通过其终端增加或修改数据库中的内容,以便向用户提供订票、购物、数据采集等服务。
70年代中期英国以“可视数据”(viewdata)的名称开始开发可视图文,商业名称是“Prestel”。法国、西德、加拿大、日本等国也相继开发这类系统,商业名称分别是“Teletel”、“Bildschirmtext”、“Telidon”和“Captain”。这些系统的主要差别是采用了不同的表示层句法,即用数据表达字符、图形和显示属性的方法不同。CCITT推荐的三种制式是欧洲的CEPT(字母-镶嵌显示方式)、北美的NAPLPS(字母-几何显示方式)和日本的CAPTAIN(字母-相片显示方式)。不同制式的可视图文系统不能互连。
可视图文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首先在英国电信部门出现的业务,当时称作“可视数据”。以后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美国等国也陆续开发这种系统。到90年代,世界上已经有三十多个国家开办了这种业务。
⑨ 通信行业数据分析都使用什么方法
一、我国数据通信的应用前景
1.有线数据通信的应用
(1)数字数据电路(DDN)的应用范围有:
①组建公用数字数据通信网;
②可为公用数据交换网、各种专用网、无线寻呼系统、可视图文系统、高速数崐据传输、会议电视、ISDN(2B+D信道或30B+D信道)、邮政储汇计算崐机网络等提供中继或数据信道;
③为帧中继、虚拟专用网、LAN,以及不同类型的网络提供网间连接;
④利用DDN实现大用户局域网联网;如我区各专业银行、教育、科研以及自崐治区公安厅与城市公安局的局域网互联等;
⑤提供租用线,让大用户自己组建专用数字数据传输网;
⑥使用DDN作为集中操作维护的传输手段;或把全区城镇110报警服务台崐互联,实现全区公安机关的统一指挥。
(2)分组交换网的应用
分组交换网能提供永久虚电路(PVC)及交换虚电路(SVC)等多种业务。崐利用分组交换网的通信平台,还可以开发与提供一些增值数据业务:
①电子信箱业务
电子信箱系统又称电子邮件。它是一种以存储_转发方式进行信息交换的通崐信方式。在分组交换网平台上用户把需发送的信息以规定的格式送入电子信箱的崐存储空间,由电子信箱系统处理和传输后,送到接收用户的电子信箱并通知收信崐人。
②电子数据交换业务
电子数据交换(EDI)是计算机、通信和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又崐被称为“无纸贸易”。EDI用电子单证代替了纸面单证,由传统的多点对多点崐的联系变为网络信息传递。EDI技术是未来商业发展的极其主要的工具。现在崐国内外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③传真存储转发业务
传真存储转发是把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结合起来,建立智能化的传真网。该网崐利用计算机的存储_转发技术实现广大用户所需的各种新的服务项目。存储转崐发技术的核心是传真交换机。
④可视图文业务
可视图文业务是一种利用现有公用电信网络开发出来的新型、公用、开放式崐的信息服务系统。可视图文的业务类型主要有公用数据库业务和专用数据库业务崐等。
(3)帧中继技术的应用
帧中继技术适用于对广域网进行数据访问和高速数据传输。帧中继也是一种崐ISDN承载业务,主要用于局域网互联和高速主机环境下作为宽带网的数据入崐口,是向未来宽带ATM交换过渡的手段之一。常用于:
① 组建帧中继公用网,提供帧中继业务。
② 在分组交换机上安装帧中继接口,提供业务。
③ 为用户提供低成本的虚拟宽带业务。
④ 在专用网中,采用复用的物理接口可以减少局域网互联时的桥接器、路由崐器和控制器所需的端口数量,并减少互连设备所需通信设施的数量。帧中继的数崐字链路连接鉴别(DLCI)寻址功能可允许单个中继接入设备与上千个接入设崐备通信。其本地管理接口(LMI)可大大简化帧中继网的配置和管理。
⑤ 局域网(LAN)与广域网(WAN)的高速连接。
⑥ LAN与LAN的互联。
⑦ 远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文件的传送、图像查询以及图像监视、会议电视崐等。
2.无线数据通信的应用
无线数据通信也称为移动数据通信。它的业务范围很广,也有广泛的应用前崐景。
(1)移动数据通信在业务上的应用
移动数据通信的业务,通常分为基本数据业务和专用数据业务两种:基本数崐据业务的应用有电子信箱、传真、信息广播、局域网(LAN)接入等。专用业务崐的应用有个人移动数据通信、计算机辅助调
度、车、船、舰队管理、GPS汽车崐卫星定位、远程数据接入等。
(2)移动数据通信在工业及其它领域的应用
移动数据通信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可分为固定式应用、移动式应用和个人应用崐三种类型。
①固定式应用是指通过无线接入公用数据网的固定式应用系统及网络。如边远崐山区的计算机入网、交警部门的交通监测与控制、收费停车场、加油站以及灾害崐的遥测和告警系统等。
②移动式应用是指野外勘探、施工、设计部门及交通运输部门的运输车、船队崐和快递公司为发布指示或记录实时事件,通过无线数据网络实现业务调度、远程崐数据访问、报告输入、通知联络、数据收集等均需采用移动式数据终端。移动数崐据终端在公安部门的刑警、巡警、交警也开始应用。
③个人应用是指专业性很强的业务技术人员、公安外线侦察破案人员等需要在崐外办公时,通过无线数据终端进行远程打印、传真、访问主机、数据库查询、查崐证。股票交易商也可以通过无线数据终端随时随地跟踪查询股票信息,即使度假崐也可以从远程参加股票交易。此外,电子信箱是国外应用很广的数据业务,在我崐国也已经开始应用。无线接入Internet可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因此无线数据崐通信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有线数据网的补充和延伸,在公安系统,移动数据崐通信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相信不久的将来,移动数据通信也会在我区公安崐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我国数据通信的未来竞争分析
从发展的趋势看,中国电信、联通、中国移动、网通几家大型国有企业作为主要的电信运营商将在未来国内通信市场占据主要的地位。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WTO时代的临近,会有更多的资金注入到这个行业中来。与此同时,基础电信仍是受政府管制的行业,新加入者将会把目光放在管制相对宽松的数据通信领域。此外,由于业务方向不同和竞争策略的需要,运营商之间也可能结成松散的联盟谋求共同发展。因此,未来的竞争市场将会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
单纯从数据通信的角度来分析,近期内的市场格局仍将以中国电信为龙头,但是它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会逐步减少,这种减少的速度要视其他运营商在数据通信领域的投入而定。目前,网通和联通都有自己的骨干传输网络,并且它们所覆盖的区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潜在的收益无疑将会促使两家公司进一步加大投入的力度。
另一方面,尽管中国电信、联通、中国移动都强调数据业务将是它们未来业务的增长点,但是近期内不会出现多家运营商激烈竞争的局面。这是因为目前每个运营商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特色业务。与这些业务的收入相比,数据业务收入还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因此,中国移动和联通或许会更多地考虑在移动业务上加大竞争力度,而中国电信也会继续努力,巩固它在固定语音市场的主导地位。
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联通不同,网通是目前唯一只运行纯IP网络的运营商。现阶段,IP业务将是它唯一的收入来源。因此,对中国电信而言,最直接的竞争挑战可能来自网通。
⑩ 法国电信的简介
法国电信的前任执行长为布雷顿(Thierry Breton),在2005年2月25日被任命为法国财经暨工业部长,目前接任之执行长为迪德耶尔·伦巴第,后者同时也担任董事会主席。
目前法国电信已宣布,将在2006年停止使用“易宽特”及“万溫納圖萬”这两个品牌,并将两者整合至“Orange”,希望借由品牌重塑达到公司形象的整合与单一化。(见:Wanadoo is to make way for Orange)
阿根廷电信曾是法国电信最重要的子公司之一;然而法国电信已于2003年其出售 CTE Salvador 的同时抛出了对阿根廷电信的大部分持股。目前法国电信对阿根廷电信的持股约只有1%。
目前法国电信在美国的两家公司为易宽特及 Innovacom,此外在波士顿及加州的南旧金山市也分别有两座研发实验室。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百八十六。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八十二。
法国电信(Francetelecom)成立于1988,总部位于巴黎。在此之前,它是法国邮政和通讯局的一个分支机构。目前,法国电信是法国最大的企业,全球第四大电信运营商,拥有全球最大的3G网络Orange,雇员超过26万名。
法国电信(France Télécom,在法国境外通常拼为 France Telecom)是法国主要的电信公司,目前在全世界拥有超过22万名员工,法国电信于2005年第三季的总收益约为122亿欧元(约149亿美元)。
法国电信是全球电信跨国公司,是综合全方位业务的电信运营商,它的移动电话在法国和英国是位居第一,在全球19个国家有6330万用户,互联网接入服务在法国排第一,在欧洲第二,在十个国家有1100万活跃的用户。目前在全球总的用户数有一亿两千五百万,去年的总收入是472亿欧元,年增长率达到了 4.1%。固定电话有五千万用户,主要是在法国和其它的八个国家。
法国电信底下拥有许多事业群,例如瓦努阿图(Wanadoo,法国第一大,亦为全欧洲第二大的网络服务供应商)、Orange SA(法国第一大手机服务公司)及负责数位通讯网络商业服务的易宽特公司(Equant)。目前法国电信已宣布,将在2006年停止使用“易宽特”及“瓦努阿图”这两个品牌,并将两者整合至“Orange”,希望借由品牌重塑达到公司形象的整合与单一化。
公司业务:电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等。
法国电信(France telecom)是法国最大的企业,全球第四大电信运营商。成立于1988,总部位于巴黎。法国电信拥有全球最大的3G网络Orange。 光纤卫星
法国电信不仅在电信基本业务领域有着长期的经验,而且在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等领域,亦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业务:
拥有Telecom1和Telecom2卫星的法国电信是国际卫星系统的主要参与者。此外,公司还持有Intelsat、Eutelsat和Inmarsat大量股份,这些公司全部在世界范围内提供电信服务。
法国电信从设计、投资到安装、运行和维护,全面参与海底光纤缆索工程。通过子公司FCR,法国电信在诸如SAT2、Ariane2、Tagide2和 SEA-ME-WE2等世界最大的光缆系统工程开发中起主要作用。另外,法国电信负责世界范围80多个国家海底光缆系统的财务管理。
今天,法国电信继续对包括Atlantis2、West African CableLink、Mayal、Americas2、TAT14、SAFE和SEA-ME-WE3在内的多个项目进行投资,这些工程全长40000公里,跨越北欧和西亚,连接34个国家。
国际合作
为支持其全球战略,法国电信与德国电信及斯普林特加强合作,共建一个合资企业,囊括三方大部分的国际声讯、数据业务。1996年1月,这一合资的国际公司Global One正式启动,在其高科技支持下,为用户提供全面、灵活、价格优惠的电信服务。
Global One远期任务是:成为拥有大量国际业务需求的商业用户,提供无缝、高质、全球性电信服务的最大供应商。取得规模效益的同时,Global One同样服务于个人消费者和团体,为它们提供特殊市场中的价格实惠的电信服务。
股票上市
1997年10月20日,法国电信的股票首次在按月结算的巴黎交易所和纽约交易所上市。通过向外界提供25%的资本,法国电信吸引了390万位预定者,虽然所提供的股票只有220亿法郎,各个机构却争相购买,需求超过了4200亿法郎。其中,有三分之二来自国外。从11月12日起,法国电信的股票在巴黎交易所投资市场索引中的40家公司股票中位居榜首。
中法合作
多年以来,法国电信一直关注着中国,准确地说是始于1971年,中国电信总局局长钟夫翔先生对法国的访问。1986年,法国电信正式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此后,双方又在多个领域开展了合作,例如在教育和数据分组交换方面,为上海可视图文查询试验网提供汉化终端在线服务,以及北京市电信管理局与巴黎大区电信局之间开展的友好合作。
中国电信和法国电信还建立了双边的业务联系。比如开通GSM漫游业务,实现中国三个最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与法国之间的ISDN业务的互联。
另外,法国电信还参与了中国铁道部门电信网络的长远规划的咨询;与中国邮电部门就电信管理支持的咨询进行合作。
1996年法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公司就广州和佛山地区GSM网络的扩容结成了合作伙伴关系。该网络于1998年2月在广州开通,3月在佛山开通。第一阶段合作的实现预示着今后更大的合作。 作为全球领先的运营商,法国电信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它将自己定位于“大多数先进用法的市场先锋”,通过不断创新,持续提高综合创新能力,为公司的持续增长提供力量源泉。本文通过对法国电信科技创新的基本情况、战略举措、基本运作机制等进行系统的介绍,以此为国内运营商提供参考和借鉴。
法电研发部是法国电信五个支撑事业部之一,也是世界第三大电信运营商研发中心。其前身是CNET,曾于1953年在世界上首次进行电视无线传输、于1960年在世界上第一次进行电视卫星传输,在创新工作上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法电研发部在过去两年经过与Orange和Equant 研发部门的整合,目前共有4200名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分布在全世界15个城市。法电研发部是集团发展的强大支柱,在全世界共有17个研发基地,至今已创造了7600多项专利,凭借其先进技术和创新能力,被公认为世界三大电信研发中心之一。目前,为配合法电集团的“市场驱动”的战略,研发部逐渐将重点转移到应用型的创新和研究,一旦确定和证明一个市场机会,整个团队就会快速地做出反应,形成具体的应用,从而缩短对市场的响应时长,为用户提供一种“新型电信服务体验”
法国电信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为此制定了长期的科技创新战略,确定了具体的战略措施,如注重整合内部资源,发挥整体优势,面向客户与注重创新等。同时,科技创新的基本运行机制主要体现在对科技创新的大量投入,建立严密有序的组织体系,先进的人才培养机制,对科技创新项目的过程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内部机构协调机制、外部合作机制与成果保护机制等诸多方面。 在跨事业部的层面上进行业务创新和整合,法电研发部通过业务创新和应用创新为集团所有运营单位(包括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服务。在各研发中心(CRD)都有跨业务的研究项目,其目的是发挥 CRD的综合技术优势,使得研发成果尤其是新业务、新应用能够在集团各个运营单位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应用和推广,获得最大投资收益比。例如,同样是无线技术 WiFi,就可以开发出家庭用户使用的Wanadoo eXtensive WiFi Package和移动用户使用的Orange WiFi solution。研发部还建立了14个关键技术领域的Skill Center,保证整个集团尤其是各事业部能够获得相关的专业技术支持。
业务客户
重新整合的法国电信由传统的面向业务的组织架构(只有市场和销售部门面对客户)转向面向客户的组织架构。在集团内部,法电研发部也进行了类似的调整:在 “战略”和“技术”方向,有分别与集团内各运营单位进行联系的部门(“战略”方向与“住宅通信服务”、“个人通信服务”、“国内销售及服务”和“国际部” 联系;“技术”方向与“企业通信服务”、“内容整合”等联系),负责了解市场需求和确定研发方向。
创新
从用户需求角度,法电研发部导出了6个视角的创新要求,如表1。法电研发部横跨法国电信集团不同的战略业务事业部,成为实现公司战略的基石。同时研发部鼓励各单位加强与集团所有单位的合作,使得创新成为集团增长的核心推动力。
研究
法电研发部的另一个着名的思想是:通过研发明天的服务,为集团创造价值。每年的研发投入中,长期的研究项目占到15%~25%。法电研发部广泛投入到 15个“世界级”的研究领域中,包括安全、人类工程、人机对话、视频、语音、音频、通信组件、知识管理、预测工具、分布式软件架构、软件工程、流量建模、网络优化、最优技术以及数字技术和天线等。
知识产权
法电研发部十分重视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将获得专利作为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子流程,并对各Lab提出申请专利的年度考核指标。在这种鼓励下,研发部每年申请的发明专利都超过200项,2003年更是达到415项。而研发部从知识产权获得的收益也开始迅速增加:2003年与Qualcomm公司签订的关于第三代移动通信手机Turbo Code专利使用权协议,就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在国际通信协议和标准方面的出色工作,也将为公司赢得先机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国际化
研发部的Lab分布在3个大洲,即使在国内,研发部也有一些其它国籍的研究人员。定期的交流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加入不同国家的研究团队,共享工作方法、对应用和用户期望的理解。在不同的、具有创新潜力地区的研究工作使得法电研发部能够预测各事业部的需求、发现技术突破以及创新的应用。与集团的国际运作单位接近,使得法电研发部能够更有效地支持其业务和应用开发工作,为集团及其下属机构包括Orange,Wanadoo和Equant建立竞争优势,有力地支持了集团的国际化战略。法电研发部在北京也建立了一个新的地区研发中心。其研究方向包括移动和融合终端、开放源码技术、IPV6、无线系统、语言和语音处理、创新应用和多媒体服务等。
广泛合作
为了共担研发和培育市场的成本、交流研究思路,法电研发部广泛与运营商、制造商、大学和企业进行合作。与运营商合作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寻找获得竞争能力和市场先机的最佳方法。与跨国大公司(如德国电信等)的合作,一般更关注于业务的通用性和易用性。通过交流在技术、策略和标准等问题上的观点,尽可能早地获得共识,影响ITU-T等标准组织的结果,以获得技术和市场先机(如法电研发部与欧盟、西班牙电信在Home Service领域展开的合作)。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和广泛的合作策略。有助于集团成功地推出全球通行品牌的产品和服务。 科技投入
为了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法国电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仅2001到2003年间,对研发部的投入就分别达到5.67亿、5.76亿和4.78亿欧元,占当年集团总收入的1.32%、1.24%和1.03%,2004、2005年的研发投入占集团总收入的比重也达到了1.3%和1.5%(见图1)。
组织体系
为了高效管理庞杂的研发部门,法电研发部建立了严密有序的组织体系,如图2所示。法电研发部由3个高级协调单位、9个研发部功能部门(Direction)和6个CRD组成。此外,还有一个国际实验室(International Lab),管理所有海外的地区中心(Site)或Lab。
人才培养
法电研发部目前共有研发人员4 200人,平均年龄约40岁。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研发部比较注意多样性,如不同性别、国籍、教育背景和不同工作经历等。同时,法电也非常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培养,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对科技人员进行培训,组织科技人员学习等。在2004年10月5日~14日举行的世界电信标准会议上,法电研发部的6名研究人员分别当选为7个ITU-T研究组的主席或副主席,目前仍有4人在ITU任职。
管理机制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指导委员会(Steering Committee)负责把握项目方向,委员会可以由技术管理和项目组织负责人和CRD的相关人员组成。在项目到达关键里程碑时,指导委员会组织对项目进行检查,完成关键决策。重要的项目可以由“技术”Direction或“战略”Direction领导项目阶段检查。项目过程管理方法采用质量管理系统(SMQ),软件开发过程采用SPICE,为欧洲的一种软件开发过程标准,类似于CMM。
激励机制
法电研发部的激励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短期激励方式
奖金,以个人工作绩效为考核标准,以个人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创造的市场价值为尺度,6个月一次。技术人员可获得0%~20%年薪的奖金;中层经理可获得0%~30%年薪的奖金;10名高层经理可获得0%-40%年薪的奖金。
(2)较长期的激励方式
工资,一年核定一次。年初制定策略,年底进行控制。此外,法电研发部还有公司业绩奖,如果当年整个公司的业绩好,那么每个员工在年底可以得到一笔与自己所在岗位有关的奖金。但如果公司业绩不好的话,所有人的业绩奖就都是零。
鼓励员工持股也是一种基本和自然的激励手段。例如研发部设有一种五年期的存款计划,加入计划的员工,这部分收入可以免税。事实上,大多数法电研发部的员工都购买了集团的股票。同时,为对创新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法电集团每年举行一次Innovation Prize颁奖,从奖项的设置就可以对法电的创新导向有所了解,6项大奖包括:“Scientific Advise”奖、“Growth”奖、“Performance”奖、“Integrated Operator”奖、“Patent and Valuation”奖与“Special R&D”奖。
协调机制
法国电信的各事业部在法国各地的战略重点和机构分布各不相同,分散的结构使得研发部的各个Site能够就近与相关的运营单位进行沟通合作。而研发部作为一个整体,则能够充分了解各事业部、各个地区的总体市场需求和技术业务要求,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发工作规划。客观来说,这种结构促进了法国电信市场策略和产品研发之间的协调。比如说,Equant的产品和客户体验部门在Sophia,而研发部在Sophia的Site则专注于企业通信服务的研发。该 Site的主要机构就是BIZZ的数据服务集成管理和机器-机器通信(DIAM)Lab。而BIZZ的350名研究人员则分布在5个Site,为企业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合作机制
为了更好地做好创新工作,法国电信广泛开展与外部机构的合作。如2004年,法电研发部对外合作项目就有98个,其中与欧盟信息社会技术(IST)组织合作的项目有57个,与“Research National Ministry”合作的项目有33个,与其他欧洲基金组织合作的项目有8个。这些项目多为长期研究项目,主要涉及6个方面:高速网络、网络管理、 Internet、移动通信、人工智能与多媒体服务,平均每年研究经费超过400万欧元。
成果保护
业务创新是法国电信始终关注的重点,而客户需求是集团创新永不衰竭的动力。作为对创新、创意等成果的保护,法电集团非常重视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注重项目过程和最终的成果保护,并在其他公司的license使用中获利。法国电信还特别强调“提出标准并推动使之为国际组织所接受”方面的工作,因为一旦被采纳成为行业标准,将为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和各方面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