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为什么不在法国被俘后直接吞并法国
十九世纪中后期,普鲁士为了完成统一德国的重任,发动了普法战争。本来法国是欧洲的强国,可是在普法战争中却是大爆冷门,居然被名不经传的普鲁士军队打得惨败,而且法国的皇帝拿破仑三世也当了普鲁士的俘虏。
普鲁士政府也看到,如果全部精力放在吞并法国上,无论是奥匈帝国、沙俄都从背后捅一刀,就是偷偷袭击自己国土,这对普鲁士也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英国再继续支持法国,自己也是寡不胜众。
最重要的,就是普鲁士政府认识到发动普法战争目的,还是在于统一德意志领土。这时候的普鲁士与二战时候德国不同,是没有任何侵略野心的。即使普鲁士有侵略野心,也是藏着,不可能在国家统一大业刚完成时候,就露出侵略的爪牙,这也是不敢吞并法国的根本原因。
2. 为什么普法战争普鲁士没有吞并法国
欧洲的政治史十分复杂的,因为欧洲列强很多,做每一个决定时都要顾及其他列强。如果普鲁士能够吞并法国,那么他就会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英国俄国和奥地利是绝不会同意的。而且在民族主义已经在欧洲大陆传播开来的时候,吞并一个与自身人口差不多的大国,简直就是给自己添乱,一个匈牙利就能把奥地利恶心上百年,更不要说吞并法国了
3. 普法战争中,普鲁士为什么不直接消灭法国
1870年的普法战争可以说是影响世界发展的大事,普鲁士王国击败法国完成了德意志统一,“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也通过这次胜利奠定了自己的崇高威望。别看普法战争中普鲁士王国很轻易的就击败了法兰西第二帝国,还俘虏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但实际上普法战争是俾斯麦的一次豪赌,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老赖”的胜利。
1866年4月21日,意大利首先进攻奥地利的蒂罗尔和威内托,奥地利军队不得不向南方边境分兵;6月,普鲁士向奥地利宣战,7月3日双方四十多万人在萨多瓦展开决战,这一仗普鲁士赢得很艰难,要不是奥地利分兵防御意大利的进攻,最终胜负难料。1866年8月23日,普奥签订《布拉格条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联,普鲁士成为德意志诸邦国的唯一领袖。
第三战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这一仗从表面来看是普鲁士胜利希望最渺茫的一战。拿破仑三世统治下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实际上是法国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是法国综合国力最接近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的时候,政局稳定、工业高速发展、经济繁荣;陆海军实战经验丰富、装备精良,打遍了欧、亚、非和美洲;在世界范围内扩张殖民地,是当时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等等。而当时的普鲁士连年征战,债台高筑,普奥战争中获得的领土还没有转化为国家实力,德意志内部还有很多反对者,奥地利潜伏在旁时时等着报仇雪恨,可以说法国都不用击败普鲁士,只要将战事僵持下去,普鲁士自己就先崩溃了,但战争的结果偏偏出人意料。
实际上俾斯麦对向法国开战的前景也不乐观,有些光脚不怕穿鞋的“老赖”气质。当时俾斯麦已经用利益拉拢了英俄两国,再加上当年拿破仑横扫欧洲的教训,英俄两国不会看着法国彻底击溃、吞并普鲁士。也就是说普法开战,普鲁士输了也不会赔得倾家荡产,顶多是将之前许诺给法国的莱茵兰地区部分领土给出去,再赔点钱,国家上升势头被打破;可一旦普鲁士赢了就赚大了,不仅保住自身领土完整,还能踩着法国成为世界顶级列强,借着大胜的威势彻底整合德意志诸邦国,将德意志统一,俾斯麦心里有底干脆就赌一把大的。
为了激怒法国让其仓促出兵,将法军引到普鲁士预设的战场,俾斯麦先是曝光了普奥战争时普法关于领土的约定,嘲讽法国外交失利,公然打脸拿破仑三世;后来在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上,俾斯麦又发了一封带有侮辱法国口吻的电报,令法国政府狂怒,1870年7月14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对于战争的爆发,普鲁士是蓄谋已久,从1869年就开始准备了,军队枕戈待旦,就等着打仗呢;而法国方面纯属临时抱佛脚,很多精锐部队都在海外征战呢,兵力处于弱势,临时编组的部队还缺乏配合,最可怕的是不懂打仗、重病缠身的拿破仑三世还亲临前线指挥,将兵权抓在手里,造成法军指挥失灵,最终于1870年9月1日至2日在色当惨败,法军主力被歼灭,拿破仑三世本人也成了俘虏,此时距离两国开战还不到两个月。
法国的迅速惨败,与其说是普鲁士太强,不如说是法国内部扯后腿的太多。拿破仑三世的皇位是时代的产物,并没有什么权威性和法理基础,随着拿破仑三世年龄日大、重病缠身,变得行动不便,难以处理政务,而皇太子只有14岁难当大任,法国内部反拿破仑势力抢班夺权越来越猖獗,拿破仑三世要压制不住了。普法战争中法国仓促开战,拿破仑三世随军出征紧抓兵权等行为都是政治斗争的产物,整个战争期间法军多次策略失误都是受政治干扰,以至于连战连败,最终拿破仑三世在色当被包围后,直接就被法国抛弃,连援军都没有,可见一斑。
1870年9月4日,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拿破仑三世皇位被废除,法国内部斗争更加激烈,不但不阻止普鲁士的进攻,甚至于为了权力还有人勾结普鲁士,普军进攻法国如入无人之境,9月19日就包围巴黎。此后在爱国热情号召下,大量法国民众自发参军保卫国家,给普鲁士造成困扰,但因为法国政府高层内斗不断,最终于1871年1月26日签订关于巴黎投降的条约,普鲁士完胜法国。
普法战争以普鲁士的胜利告终,但俾斯麦明白普鲁士赢得很侥幸,法国的国家实力和体量在那里呢,普鲁士并没有彻底击溃、吞并法国的能力,再加上各国干涉,在勒索了50亿法郎高额赔款和阿尔萨斯和洛林之后,普鲁士撤军。德意志统一后,欧洲局势大变,法国为了报仇雪恨,积极拉拢英国和俄国共同对付德国,各方关系日趋紧张,最终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4. 为什么普法战争后,德国不直接吞并法国
不是不吞,是不敢。
当时的世界是英法两大流氓说了算,连美帝都被他们排挤出了圈子,1812年英法联军火烧白宫,1855年打败了沙皇俄国,1856年火烧圆明园,全世界的大国都被他们揍了一遍,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而德意志完成统一已经是1871年了,那个时候全世界的土地都被英法瓜分完毕了。在1870年以前,不要说没完成统一的普鲁士,就算美帝都被英法按在地上肆意摩擦。
5. 普法战争时,普鲁士为何不借法皇投降、法国混乱之机吞并法国
普法战争也被称为德法战争,是普鲁士为统一德国,与法兰西第二帝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战争由法国发起,最后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而告结束。
不管怎么说,普鲁士的战略目标已经达成,不仅拿到了重要的资源工业区阿尔萨斯、洛林,得到了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而且通过战争彻底搬开了统一德意志道路的绊脚石——法国,改变了欧洲政治格局,还让一个新兴的强大的德国跃然欧洲地图之上。
6. 法国为什么会输掉普法战争
近代欧洲战争史上的一件大事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当时的法兰西帝国为了阻止德意志联邦的统一,几乎是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宣战。我以为我能轻而易举地打败普鲁士,但开始的时候很少,杀了18万人,俘虏了44万人,还“失去”了皇帝拿破仑三世。最后,《凡尔赛和约》这一块割地赔款,给了统一德国的普鲁士一份“开国大礼”。
总结:普法战争双方胜败的原因是:法国虽然常备兵上素质优于普军的征召兵,但政治腐败,战争计划不周,军队编制不合理(除近卫军外,平时无师、军两级编制,临战才编组);动员、集结缓慢;后勤供应落后,作战指挥混乱。
7. 普法战争中,法国全线溃败,普鲁士为什么不乘胜追击吞并法国
普奥战争是铁血首相俾斯麦生涯中最重要的战争,在普鲁士统一过程中的三大战争中,普丹战争最轻松,普鲁士和奥地利联手打丹麦,怎么算都能赢,而普法战争虽然说理论上法国强于普鲁士,可是此时的普鲁士基本上已经统一了德意志,有着充足的资源对抗法国,那时的俾斯麦信心十足。可是普奥战争不同,当时基本上就是德意志联邦内战,普鲁士虽然国力稍强,但是奥地利却得到了大多数德意志邦国的支持。
而在战争中,其实普鲁士军队的表现只能说一般,奥地利的军队虽然战败,但是也保留了一定实力,虽然在我们事后可以总结出很多经验认为普鲁士必胜,但是在当时,认为奥地利占优,甚至打成持久战也并非不可能的事。
8. 什么是普法战争,这场战争的起因是什么,过程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
普法战争,在法国称1870年法德战争,在德国称德法战争,是普鲁士王国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兰西第二帝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战争是由法国发动,最后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而告终。
1870年7月14日,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就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发表了挑衅性的“埃姆斯密电”,触怒了法国政府。7月19日,法国对普鲁士宣战,但战争开始后,法军接连败北。9月2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亲率近十万名法军在色当投降。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法国大资产阶级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但普军仍长驱直入。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皇帝,成立了德意志帝国。法国资产阶级政府请求停战。2月26日,双方在法国凡尔赛签订初步和约。5月10日在法兰克福签署了正式和约。
这次战争使普鲁士王国完成德意志统一,取代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8)普法战争为什么不灭亡法国扩展阅读
普军战争计划周密;兵员充足;动员、集结迅速;装备优于法军(在普军用身体检验了法军沙斯波式击针枪的优越性之后,普军就把部队撤到法军步兵射程之外,用优越的钢制克虏伯大炮痛击法军)。
到1870年,一支军队想靠近敌军已经非常不容易,普军步兵袭击法军,法军轻骑兵袭击普军阵地,都是伤亡惨重,普军最后之所以胜利,一方面是它的大炮,另一方面是他的兵力上优势,允许他们使用侧翼包围。
普法战争双方胜败的原因是:法国虽然常备兵上素质优于普军的征召兵,但政治腐败,战争计划不周,军队编制不合理(除近卫军外,平时无师、军两级编制,临战才编组);动员、集结缓慢;后勤供应落后,作战指挥混乱。此战表明全赖职业军人的做法是无用的,国家的军队应交给细心而有谋略的将官统驭,人数优势又再一次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关键因素 。
9. 普法战争中法国几乎亡国,为何普鲁士不乘胜追击直接吞并整个法国呢
在普法战争中,表面看起来法国军队在普鲁士军队面前很脆弱。甚至拿破仑三世也成了普鲁士的俘虏。法国似乎很软弱。但事实上,法国在普法战争之前并不软弱。从中世纪到普法战争前,法国一直是欧洲的一个重要大国,并长期占据欧洲大陆的主导地位。尽管在法国大革命后法国的实力被削弱了,但它作为大国的很快就恢复了。当时英国是盟友,俄国、意大利等国也有求于法国;在军事上,法国实行常备军制度。法国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在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各地作战;经济上,法国工业发展迅速,经济繁荣,是当时欧洲大陆第一个经济大国。法国占整个欧洲财富的18%,仅次于英国,拥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
总体而言,普鲁士和法国的实力相当,但普鲁士的战争潜力明显弱于法国,后方也不稳定。如果战争持续很长时间而法国没有进攻,普鲁士将首先崩溃。因此,普鲁士没有能力彻底打败和吞并法国。当时,欧洲国家对普鲁士普遍不乐观。当时他们所做的大部分准备工作都是为了防止普鲁士被法国打败,从而导致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主导地位。
10. 为什么普法战争时德国不灭了法国
德国当时的战略不是吞并什么国家,而是称霸欧洲大陆。
德国吞并法国,对他本身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利益。一方面,法国确是是欧洲的传统强国,也长期与德国形成竞争关系。但是对于德国来说,德国当时的战略是需要称霸欧洲大陆,成为欧洲大陆的领导。此外,在德意志统一中俾斯麦也选择了“小德意志”的路线,也正反映了德国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中选择了一条单一民族的路线。因此,从德国的立场来看,吞并法兰西民族的法国并不等于强大自身,而更可能削弱自身。
从法国的角度看,法国人从1789年大革命断断续续进行了近百年的革命,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也显示了强大的反侵略意识。
此外,从外部环境看,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并不会坐视德国吞并法国而强大,正如不会坐视当年的拿破仑称霸欧洲大陆,因此法国的存在也是英德之间战略均衡的需要,虽然这种均衡并不稳定,后来英法协约,从英国的立场看就是联合法国来遏制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