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施利芬为什么先灭法国

施利芬为什么先灭法国

发布时间:2022-05-06 20:30:57

❶ 为什么施里芬计划失败了,可是施里芬为什么还是世界十大参谋之一呢

施里芬计划实际上没有真正的失败。 施里芬在1891年到1906年任德国参谋总长,这段时期欧洲比较太平,没有打什么打仗,施里芬用这段时间,耗尽心血,制定了一份想解决德国历来两线作战状况的计划,成为“施里芬计划”。 这个计划设计的相当好了,根据当时的军事和科技水平、各国间军事力量的对比来说,是非常实用的。计划的主要内容就是,先以主力打残西边的英法,在东边防御的沙俄,等打残了英法再回过头来打沙俄。因为英法的军队装备好,训练充分,是最大的敌人,而沙俄的军备严重落后,部队调动和很困难,除了人多没有别的优势。 不过可惜的是,他在一战前就死了,他的副手小毛奇接任,沿用了施里芬计划,但是做了不小的调整。之所以说的施里芬计划失败了,主要是两个原因:1、因为施里芬的继承者小毛奇改变了他的计划。 本来施里芬制定的是预料到法国一开战会先打色当,决定以一定的右翼部队进行防御牵制,吸引法军注意力。而聚集起强大的左翼军队,突然占领低地国家(比利时荷兰丹麦),进攻法国北部,兵分几路,像一道旋转门一样,将巴黎和法国北部攻占。施里芬要左翼部队绝对强大,但是小毛奇将计划改动了,只是通过比利时进攻法国,并且将左翼削弱,加强了右翼的防守,这样在左翼进攻法国的德军在兵力上就不怎么太占优势。2、德军前锋部队的昏招。本来按照施里芬计划,左翼部队最外侧的军队要进攻巴黎,结果这只军队的指挥官被前面的胜利冲昏了头,绕过巴黎向东南方的马恩河追击法军去了,正好将后背和侧翼都空出来了,结果被法军抓住机会,两军在马恩河大战一场,德国由于兵力不足,被迫撤退。一战从速决战进入了持久战。小毛奇看到战报后,对德皇说:“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他被撤职了,法尔肯海因接替了他。 就这样,在小毛奇的自作聪明和前线指挥官的昏招下,施里芬计划流产了。但是施里芬计划本身并没有错,而且十分高明,从战争开始,德军进展顺利、攻到巴黎和法军被迫防守就能证明这一点。而二战时期,德军攻法路线也是受到施里芬计划的启发。 所以施里芬是十大参谋之一,当之无愧。

❷ 关于兵棋的故事

坦能堡战役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被刺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德国相继向俄国、法国宣战之后,俄国也向德国宣战。乘德军主力攻入法境实施“施里芬计划”,国内兵力空虚的机会,俄军集中65万军队,分为南北两个集团军突入了东普鲁士地区,矛头直至柏林。俄国的动员速度之快,完全打破了了德国统帅部“先灭法国,再战俄国”的既定方针,此时和俄军对抗的是部署在东普鲁士的德国第八集团军,下辖20万军队,但是其总司令普里特维茨是个无能的宫廷宠臣,靠伶牙俐齿讨德皇欢心起家,军事方面完全是一窍不通,他在俄军的攻势下惊惶失措,主动后撤,失去了初期就战胜俄军的良机,战争局势对德国十分不利。
在这场关乎东普鲁士战役胜败的重要关头,双方的指挥官不约而同的做了同一件事情——兵棋推演。
俄国第二集团军司令官 苏索洛夫(人名)中将,是俄国兵棋推演的先驱,从日俄战争时期开始,他就开始利用一套图板和小木块构成的简陋兵棋来分析战场局势,这一次也没有例外。苏索洛夫的第二集团军是俄军主力,下辖6个军,北方的 连年坎普夫(人名)率领的第一集团军则拥有4个军的实力。按照苏索洛夫的计划,他的第二集团军应该极力“挤压”正面的德军,迫使他们向西北方向退却;同时第一集团军进行策应作战,切断柯林斯堡和东普鲁士地区的联系,同时从北面对德国第八集团军进行钳型攻击,最后在海德堡地区将其合围消灭。
为了证实这个计划的可行性,苏索洛夫进行了数次严格的兵棋推演,大多数的推演结果表明,俄军虽然会付出重大伤亡,但是依靠3倍数量和两翼夹击的优势,可以合围消灭德国第八集团军,或者付出小一些的损失,迫使它向柏林方向撤退。此时德国总参谋部正在实施“施里芬计划”德军主力都在法国境内,回援已不可能。所以不论出现哪一种结果,整个东普鲁士的命运都会处于俄国人的掌控之中,对俄国而言局势将变得一片大好。
德国方面也进行了同样的兵棋推演,不幸的是他们得出的结果和苏索洛夫的推演结论不谋而合:德国第八集团军要么被歼灭,要么撤向柏林,东普鲁士将不再处于德国控制之下。但是,有一个叫做 马克斯·冯·霍夫曼的作战参谋发表了一个难以置信的建议:在推演中集中全部兵力和俄第二集团军作战,对于第一集团军无需采取任何军事行动。霍夫曼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绝对不是因为异想天开。远在日俄战争时期,他曾经担任过远东地区的军事观察员。有一次在沈阳火车站(没错就是沈阳!),他十分凑巧的目睹了一场斗殴:两个俄国军官——苏索洛夫和连年坎普夫,因为私人恩怨互相挥拳相向——最后,苏索洛夫把连年坎普夫打倒在地。不料十年之后,这两个仇家居然一个是第一集团军的总指挥,另一个担任第二集团军的司令官!所以霍夫曼十分肯定的是,在苏索洛夫的第二集团军遭到攻击的时候,连年坎普夫的第一集团军一定会按兵不动,隔岸观火。
采纳了霍夫曼提出的建议后,重新进行新的兵棋推演时加入了一个限定条件:“俄国第一集团军不会援助第二集团军”,结果得出的结论就变得大相径庭。参谋军官们一扫之前的沮丧,开始变得兴致盎然,他们经过反复的推演,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引诱俄国第二集团军孤军深入,然后进行钳型合围把它彻底消灭的话,整个东普鲁士的战局就会变得截然不同。
当会战开始之后,双方都忠实的执行了自己的计划:苏索洛夫孤注一掷的向正面的德军发起“挤压”进攻,全然不考虑士气、补给和士兵的体能极限问题;而德国第八集团军则命令处于攻击矛头正面的部队不断后撤,同时秘密的将和第一集团军对峙的部队调回,用来迂回俄国第二集团军的侧翼,仅仅3天之后,俄国第二集团军已经处于被合围的困境之中。苏索洛夫在兵棋推演中忽略了一个小小的私人因素,最后把自己和整个集团军都带进了毁灭的深渊。和德国参谋们的兵棋推演过程惊人的相似,从苏索洛夫25日开始发起进攻,直到28日这个敢的俄国将军举枪自尽为止,连年坎普夫的第一集团军连一码都没有移动过!
这就是历史上决定东普鲁士命运的坦能堡会战,此战俄国损失12万余人,德军损失仅仅一万人,之后俄军一路溃败,东普鲁士局势遂稳如磐石。如果没有霍夫曼的建议,德军按照两线防御的战术同时迎战两个俄国集团军,恐怕结果就不会如此美妙。
坦能堡会战的结果对于德俄两国的兵棋事业影响也十分深远,由于苏索洛夫战死,俄国的严格式兵棋从此再无人提起,直到现在,俄罗斯也没有恢复严格式兵棋的推演;而大获全胜的德军则开始格外重视严格式兵棋的使用,霍夫曼被提升为少将,而参谋部对严格式兵棋的用途也从单纯的制定作战计划,开始演变为模拟战区局势,甚至某场具体战役的态势。严格式兵棋开始了从辅助战争到指导战争的巨大蜕变。

❸ 施里芬计划是如何破产的

施里芬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对付来自德国东西两面的两个敌国—俄国与法国的夹攻。
在东线,施里芬计划利用东普鲁士的防御工事与地形以及铁路网以比较少的兵力以防俄国入侵,施里芬计划首先集中有限兵力选择最佳机会先打击首先接触的一路俄军,然后用最快速度转移到另一条战线,直到德军在西线击败法国后调配军队回师东线迎击俄国之进犯。
在西线,当德国军队开始进攻法国时,其参谋部却开始发现施里芬计划实施时有一弊病——忽视英国的存在及影响。由于此计划需要经过比利时去攻击法国,而比利时的地理位置对于英国的安全来说是非常重要。英国害怕德国占领比利时后会很容易渡过英吉利海峡攻击本国,加上1907年的三国协约早已签订,英国便派远征军以协助法国。而施里芬计划设想英国远征军的人数最多不超过十万人(而实际英国远征军人数达到十五万),并且英国会因远征军在设想中的西线战役中与法军一起被德军全歼而被迫退出战争。
另外,当时的战争技术水平使得防守优于攻击,于是进攻的一方顶多只能赢取若干土地,却无法迫使任何敌对的强国退出战争,甚至连比利时也奈何不了,所以德国在比利时浪费了一段时间,因而当德国攻占比利时后,法国已经完成总动员令,加上外力的帮助,法国未被迅速击溃,而此时俄国铁路系统已较计划制定时完善,总动员令亦已完成,故施里芬计划完全失败。
总体来说,施里芬计划是因大幅低估敌军实力而导致全面失败。

阅读全文

与施利芬为什么先灭法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8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1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7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3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3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