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国为什么会输掉普法战争呢
普法战争其实就是德法战争,这场战争也就此拉开了德法的百年世仇,实际上也是德法为争夺欧洲老大而进行的战争。这场战争的时间是从1870~1871年普鲁士王国(德意志王国的前身)同法兰西第二帝国之间进行的。
双方由于都是主动发起战争的,都是有所准备的,但普鲁士的准备高于法国,普鲁士具有40万军队,法国却只有20万。在人数上,普鲁士远远高于法国,在战争期间法军部队联络通讯不畅,行动迟缓。但普军行动迅速。法国在指挥上出现重大失误,被普鲁士抓住机遇。仅仅半个月法军就被普鲁士分割包围。此时已经是胜负已定了,恩格斯对此的评价是:”法兰西第二帝国末期政治上的贪污、腐败,成功地向军队蔓延,导致法军在先发制人的情况下,集结的军队竟然没有后勤跟上,部队只有少量黄油和饼干,前线的官兵只有一张极其简陋的德国境内地图。请问这样的状态如何打仗”。英国、意大利、俄国这些列强,甚至俾斯麦,都没有想到法国会一败涂地。败的如此之惨,这还是当年雄霸欧洲的法兰西雄狮吗?战争的结果是法国皇帝被俘,损失对比如下。
B. 普法战争对法国的影响是什么
普法战争对欧洲的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甚至对中国也产生了影响。其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 1、对德国的影响
?首先,德国的统一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使德国仅用了二十余年的时间,便一跃而成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经济和军事大国。推动德国经济发展的因素,除了德国统一这一因素外,还有阿尔索斯和洛林提供的自然资源,法国的赔款所提供的资金,加上世界正处于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德国经济很快发展起来。其次,德国统一,其综合国力强大,使德国在欧洲政治格局中占有更为有利的地位,进而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形成了新的政治和军事的不平衡,为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这样看来,一战与普法战争确实存在某种必然联系。
2、对法国的影响
?普法战争使法国一蹶不振。六十年代,法国的工业生产总值还据世界第二位。但战后,由于割让阿尔索斯和洛林,法国丧失了重要的自然资源;对德国的巨额赔款加深了政府和人民的负担,经济发展失却了动力;法国的金融业的畸形发展,使法国工业发展受到了阻碍;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小农经济政策使法国农业困难重重,落后的农业使法国失去了农村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到了十九世纪后半期,尽管法国经济也有所发展,但是已经落在美国、德国之后,居世界第四位。在政治上,普法战争以后,法国废除了君主制,法国国内政局动荡,先有巴黎公社的革命,后有保守派、共和派、保皇派等政治派别争权夺利,互相倾轧,国内政局不稳,形势混乱,这对法国经济发展造成了相当影响。而这些现象,与普法战争不无关系。
? 3、对意大利的影响
?十九世纪上半期在意大利兴起的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运动日益高涨,通过普法战争,意大利把德国势力赶出了意大利。七十年代,最终完成了统一。统一后的意大利,结束了异族压迫和分裂割据的局面,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的统一方式使意大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 4、对中国的影响
?1883年3月,费茹理第二次组阁,决定发动侵略战争。这有三个好处,一是扩大殖民势力,二是巩固政权,三是为了转移国内的斗争视线。中法战争时期,中国对世界情况已经有相当了解。针对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的失败,中国驻法国公使曾纪泽对法国的表面气势汹汹,其实色厉内荏的情况了解得相当清楚。他建议清政府采取“谈和与备战并重”的方针,认为备战越充分,越有利于解决争端。总税务司赫德也认为:“中国如仅单独对付法国,我以为它能够好好的打一阵……”(《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40页)1885年3月,中国军队取得了镇南关——谅山战役的胜利,导致了费茹理内阁的倒台,清政府采取了乘胜即收的策略,双方签订了《中法新约》,这里姑且不谈这种策略是否是“卖国”,它至少说明:中法战争时期,法国经济地位下降,军事实力下降,政局不稳。在战场上,法国军队不能完胜中国,而这恰这恰是普法战争的结果。
C. 普法战争最后造成了哪些后果
在普法战争中,法国出动的军队损失惨重,还有10多万人做了战俘。虽然在之后的停战协议中,普鲁士释放了这10万法国士兵,但是法国政府却又将这些正规部队用于镇压巴黎公社,可见在当时法国的兵力已经不多了,已经无力镇压国民运动。上战争赔款对经济的冲击损害,法国国力相对战前衰弱。而普鲁士却凭借着战争的胜利,顺势统一了整个德意志,并于1871年在法国凡尔赛宫成立了德意志帝国。统一后的德意志消除了原来邦国之间的贸易壁垒,经济发展迅猛。从大体来看,普法战争之后,欧陆霸主由法国变成了德意志帝国。
D. 普法战争直接导致了什么事件的爆发对法国
1871年1月28日,法国与德国签订停战协定。2月26日,草签凡尔赛和约。
3月18日,巴黎市民发动起义,仅仅一天占领了市政厅。法国政府迁往巴黎城郊的凡尔赛宫。
3月26日,巴黎人民进行投票,选举产生了巴黎公社。
5月10日,法国政府与德国签署法兰克福条约,以割让与德国接壤洛林和阿尔萨斯两省,并赔款50亿法郎的代价,换取德国从法国撤军和释放战争中被俘的十万法国战俘,并随即用于镇压巴黎公社。最后巴黎公社不敌,被法国政府消灭,成员大多被处决。
E. 法国为什么会输掉普法战争
普法战争是普鲁士和法国为争夺欧洲霸权在1870年至1871年所进行的一场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战争。法国在拿破仑时代,他们能横扫欧洲,可到了他侄子继位的时候,法国已经没有之前的优势了。面对昔日被自己暴打的普鲁士,法国竟然也是迎来惨败,普法战争中输得底朝天,甚至连皇帝都被俘虏,这对法国来说是奇耻大辱,他们也不得不放弃很多土地。经过这场大战,法国从此开始快速衰败,他们的军事实力也受到极大的影响。法国为什么会输呢?
普鲁士在参战前,已经花费了大量的钱财去改变自己的武器,他们对于枪支的改革要少一些,可他们重点是改革自己的火炮,让自己有了更加强悍的火力。克虏伯钢制后膛90mm炮无论是火力还是射程,速度都已经大大超过了法军原本的火炮,面对这个问题,其实法国也不是没有察觉的,要知道曾经拿破仑是最重视炮兵建设,他的侄子也会模仿他的风格,但法国陷入到了财政危机中,他们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的钱去改变自己的武器。因此他们只能用原本的火炮去应对全新装备下的普鲁士军队,不过法军在步枪上仍然有优势,普鲁士也不是富得流油,他们的钱也只能用来去提升火炮的强度,无法让军队全面换枪。可现代战争中,火炮的影响就无人能比了,当法军看到普鲁士军队的炮火之后,他们也被震撼了,在这种火力面前,敢打敢拼就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F. 为什么说普法战争失败使第二帝国灭亡
法兰西第二帝国是拿破仑的侄子(拿破仑三世)建立的。当时德意志强国普鲁士准备统一德国,而法国不愿意德国统一,为了阻止德国统一,拿破仑三世率领法军与普鲁士开战。这就是普法战争的由来。战争结果是法国战败,拿破仑三世投降,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德国统一。另外补充一下,普法战争是法德两国成为宿敌的渊源,正是由于两国不断加深的矛盾与冲突,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德矛盾也是重要诱因之一。
G. 普法战争的结果及其影响
普法战争是普鲁士和法国为争夺欧洲霸权在1870年至1871年所进行的一场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战争。这场战争直接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巴黎公社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促使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同时,在德法之间播下了仇恨的种子,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一直影响着两国之间的关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欧洲的局势。
战争爆发之前,根据1815年拿破仑被彻底打败后的维也纳会议的决议,在德国土地上建立了以奥地利为首的德意志联邦。它包括34个封建君主国和4个自由市。但各邦在内政、外文、军事上却是独立自主的。其中,奥地利和普鲁士是该邦联中最大的两个国家,它们为争夺在德国的领导地位而长期进行斗争。普鲁士是一个军事封建王国。1861年威廉一世登上王位后,为实现其兼并全德的野心,立即大肆扩充军备,并任命以拥护帝制闻名的俾斯麦为首相兼外交大臣。在俾斯麦任首相期间,信奉强权政治,推行铁血政策。1864年,他拉拢奥地利作为同盟者,策动了对丹麦的战争。丹麦战败,普、奥两国之间的矛盾加剧。1866年,俾斯麦又联合意大利发动了对奥地利的战争。奥军战败,被迫向普鲁士求和。于8月23日,普、奥在布拉格签订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联,旧邦联宣布解散。俾斯麦趁机吞并北部4个支持奥地利作战的邦国,并于次年组建了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辖22个邦国和3个自由市,3100万人口)。普奥战争虽确立了普鲁士在德意志的统治地位,但德国的统一还没有最后完成。巴伐利亚、巴登、维尔腾堡和黑森达姆斯塔德等西南四邦仍保持着独立地位。这四邦紧邻法国,拿破仑三世不愿德国强大,极力施加影响,不让四邦统一于德国。这促使俾斯麦下决心借助武力解决同法国的纷争。
19世纪中期的法国,从经济上说,资本主义显持续发展势头,工业革命处于最后完成阶段,生产能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居第二位,仅次于英国。但在政治上,它却是一个极其反动、极富侵略性的国家。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维护大资本家的利益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对内采取了反革命的军事独裁,把一切大权集中在自己手中,并把国家的军事、警察、官僚机构扩展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人民对帝国政权极端不满。对外采取扩张主义政策,频频发动侵略战争。如,1853—1856年,法国与英国联合,为瓜分地中海东部势力范围,同俄国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1859年,法又以“援助”意大利统一为名,参加了对奥地利的战争。1856—1860年,法国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伙同英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此后,又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等。
法国对毗连的德国莱茵河地区丰富的天然资源早已垂涎三尺,但苦于没有机会下手。1866年的普奥战争结束后,普法之间的关系很快便进入一个空前紧张时期。普法两国都在有意识地为赢得一场预想中的大规模厮杀而积极创造条件。
60年代末,法国由于拿破仑三世的军事独裁和反动的内外政策,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使一切反对拿破仑三世的力量都得到了空前加强。特别是法国无产阶级也显得十分活跃,随着1864年第一国际的成立,巴黎及其他城市先后成立了国际支部,领导工人群众宣传社会主义,频繁举行政治罢工,鼓动推翻拿破仑三世的反动统治。拿破仑三世面对国内这样一种十分动荡紧张的局势,为了转移人民的注意力,摆脱国内的政治危机和满足资产阶级掠夺贪欲,促使其急于发动一场对外战争。此时,俾斯麦便利用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预设圈套,诱使法皇拿破仑三世走上了宣战道路。1870年7月19日,法国终向普鲁士宣战,揭开了普法战争的序幕。
在法国宣战之后,普法双方便投入了紧张的战争动员和军队调动工作。到7月底,法国编成莱茵军团,在法德边境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共集结有八个军,约22万人,由拿破仑三世任总司令,勒布夫为总参谋长。其计划在普鲁士未及动员展开之际,先机制敌,集中兵力越过国界,直取法兰克福,切断南北德意志之联系,迫使南德诸邦保持中立,全力击败普鲁士;与此同时,普军也在莱茵河中游梅斯和斯特拉斯堡之间集结了三个军团,约47万人,由威廉一世为总司令,毛奇(老毛奇)为总参谋长。其计划集中优势兵力,向阿尔萨斯和洛林进攻,力争将法军主力围歼于边境地区或将其驱至法国北方,继而围攻巴黎,迫敌投降。
8月2日,以法军在萨尔布吕肯地区向普军发动进攻而拉开普法战争的序幕。至8月4日,普军在威廉一世和毛奇的指挥下,进行了预有准备的抗击,并反攻入法境。8月上旬,法军在沃尔特、斯比克伦、马尔斯拉图尔和格拉沃洛特—圣普里瓦等几次会战中接连失利。到8月中旬,法军主力部队的部署已被普军割裂。一部由法军巴赞元帅率领的左翼和中路的莱茵军团共17万人,被围困于战略要地麦茨要塞;另一部由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法元帅率领的右翼3个军共12万余人,在夏龙编成以麦克马洪为司令的夏龙军团。8月30日,法军在博蒙地区与普军激战后退守色当。随即,毛奇命令普军向夏龙军团两侧运动。8月31日,普军第四军团占领麦茨河右岸至法比边界的整个地区,封锁了法军经蒙梅迪东进驰援麦茨的道路。
9月1日至2日,普法进行了此次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次会战——色当会战。9月1日上午,普军第三军团占领符里济、栋舍里等地,切断了法军由色当经梅济埃尔西撤的铁路,进而插到法军侧后的圣芒若和弗累涅一带,堵住了法军向比利时撤退的通路。当天中午,普军完成了对夏龙军团的合围,并开始进行猛烈的炮击。下午,法军数次突围失败,拿破仑三世自知已无力挽回败局,于下午4时半下令挂起白旗。9月2日,法皇拿破仑三世率8.3万官兵向普军投降。此会战,法军共损失12.4万人,其中仅3000余人逃到比利时境内;普军损失近9000人。色当惨败加速了拿破仑三世帝国的崩溃。9月4日,法国宣布成立共和国,组成了以特罗胥将军为首的资产阶级共和派政府——“国防政府”上台执政。
德国民族统一的障碍业已消除,德国南部诸邦于1870年11月顺利并入北德意志联邦。但普鲁士当局并未因此而终止军事行动。9月中旬,普军向巴黎进军,并包围了巴黎。至此,普鲁士所进行的这场战争已不再具有原先的防御性质,而变成了一场地道的侵略性掠夺战争。这样普法战争进入到第二阶段已转变成为法国进步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一阶段中,法国除新建的北方军团和卢瓦尔军团等在战场上对普军作战外,还有广大的人民群众(自由射手)展开游击战,这时,法国仍具有约100万人的抵抗力量。但是,由于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实行投降政策,企图与敌人勾结,阻止抵抗运动继续发展。9月23日,普军占领图勒,27日斯特拉斯堡守军投降。
10月27日,巴赞元帅率17万法军在麦茨投降。这使普军得以腾出两个集团军压向卢瓦尔和北方军团,使这两个军团在与优势的普军作战中被击败。此间,法国政府曾两次向普军求和;巴黎居民由于饥困交加,反对政府的投降政策,举行了多次起义。
1871年1月22日,法国政府镇压巴黎居民起义后,同德军指挥部进行了最后的谈判,于1月26日签订巴黎投降的条约,1月28日在凡尔赛普军大本营签订了停战三周的协定。2月26日,草签《凡尔赛和约》。和约缔结后,资产阶级政府勾结民族敌人向巴黎工人发动进攻,于是爆发了伟大的巴黎公社起义。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成功,巴黎公社宣告成立。1871年5月10日,就在巴黎公社失败前不久,法国外交部长茹尔·法夫尔与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在德国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城签订了正式和约。普法战争至此正式结束。
普法战争以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法国资产阶级政府的投降而告结束。依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宣告德意志帝国成立,并自立为皇帝。至此,德国的统一终告完成。普法战争之后,由于德法两国矛盾进一步加剧,欧洲大陆变得更加动荡不定。两国在这次战争中的结怨,成为后来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之一。
普法战争期间,恩格斯在他发表的一系列战争短评中就指出,有三个基本错误导致色当惨败:“第一,法军在迎击敌人的进攻时所处的阵地,使获胜的德军能够揳入法军分散的各军之间,结果把法军割裂为两支独立的部队,并使它们彼此不能会合,甚至不能配合作战;第二,巴赞军团在麦茨行动迟疑,结果被紧紧地围困在那里;第三,援救巴赞兵团所用的兵力和所沿的路线,简直是唆使敌人俘虏全部援军。”法军所犯的三个基本错误,究其原因,除巴黎政府的错误指导外,也与前线的最高指挥官指挥失误有关。而普军总参谋长毛奇善于制造、利用法军的错误,巧妙地施展谋略,实施正确、坚定、灵活的作战指挥,使普军在战争一开始就取得主动权。
H. 为什么普法战争中法国输的那么惨
普法战争,(法语:Guerre franco-allemande de 1870、德语:Deutsch-Französischer Krieg),是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战争是由法国发动,最后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在德法两国,此战役称为法德战争。
关于法军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一般都只讲到法国对战争没有充分准备,法军的装备、弹药和粮秣均无保证,统帅部展开作战行动迟缓。这都是事实。可以归结为三个原因:
一、法军准备不足,不能先发制人,初战受挫,就丧失了战场上的主动权,终于一败而不可收拾。
二、指挥法军的将帅在形势变化的条件下,部署失宜;在应该退却的时候,不敢当机立断;因循贻误,进退失据,又往往断送了取胜的时机。
三、前线法军的具体行动经常受到巴黎的错误干预;法国反动统治者害怕本国人民的革命甚于外国敌人的进攻。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除军事原因之外,还有政治原因。第二帝国政府原来企图靠战争胜利维持它的统治,“国防政府”又企图借投降防止人民革命。事情都向它们愿望的反面发展了,这也是历史的辩证法。
I. 1971普法战争战败引发了什么
应该是1870年吧,普法战争是普鲁士王国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兰西第二帝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战争是由法国发动,最后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而告终。
这次战争使普鲁士王国完成德意志统一,取代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J. 巴黎公社给法国带来了什么,造成了哪些事情呢
巴黎公社给法国带来了短暂的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它造成了法国人民的起义和对制度的狂热。
巴黎公社,是法国在1871年3月-5月期间的一个短暂统治巴黎的政府,巴黎的工人试图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而进行工人起义,后来被法国政府镇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1、起义与冲突
1871年,法国普法战争战败,法国资产阶级政府的阶级压迫和民族投降政策使得法国当地广大群众极度不满。1871年3月18日,工人在巴黎举行地方起义,试图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在3月26日进行公社选举,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巴黎公社虽失败但悲壮,它留下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怎么认为?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