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贵族一年决斗死多少人

法国贵族一年决斗死多少人

发布时间:2022-05-07 23:53:24

㈠ 阿金库尔大战多惨英国人为什么能砍杀5000多名法国贵族呢

说到法国,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法国打不过就投降的本领。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面对德军的进攻仅仅就坚持了一个月就亡国了。法国军队的实力也是让人很怀疑的,但法国并非天生懦弱。他们在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中的表现也非常勇敢。然而,法国的勇气有时是有勇无谋的。阿金库尔战役就是最好的例子。在阿金库尔战争中,法国被英国打败,并且牺牲了5000多名贵族。

法国军队在阿金库尔战役中损失惨重,这是一种耻辱。更不用说法国军队的第一和第二大军在这场战斗中崩溃了,第三大军干脆一哄而散也是四处逃窜。光是战死者就难以想象。法国军队损失了1.8万多人,这是欧洲军事史上前所未有的失败。

㈡ 法国决斗历史

在法国,决斗有5个世纪的历史。有人把这些斤斤计较尊严的贵族看成谋杀犯或自杀者,有人从传统与美学观点出发,缅怀这个“人懂得让人尊重”的黄金时代。17世纪的一位法学家则说,决斗是“一种十分类似于英勇事迹的犯罪行为”。

为了一点小事决斗

这样的景象常常发生:双方骑在马上,手执长矛,在法国国王圈定的场地内进行决斗,国王列席观战。大家在宗教仪式般的肃穆中,等待3声响彻云霄的喊叫:“让勇士们交手吧!”厮杀有时以一方战死收场,有时以国王的一声“住手”宣告结束。1642年,亨利二世开口太慢,没有及时制止,以致一位宠臣死在眼前。

巴黎塞纳河畔,圣日耳曼修道院附近有一片空地,巴黎人一大早就在这里洗刷他们的耻辱。双方的铠甲放在一边,穿衬衣或紧身衣,摆好架势。18世纪,决斗者左手一把匕首,右手一把长剑;到19世纪,主要使用手枪。除了决斗者以外,参加决斗的还有双方的副手,这职务既光荣又危险,因为有时禁不住要助阵。到了后来,副手改为证人,起调解与仲裁作用。决斗一般见血即止,但如果强者不愿善罢甘休,弱者就只有一命呜呼了。

17、18两个世纪,是决斗的黄金时代。决斗首先是为了女人,许多受骗的丈夫和嫉妒的情人因不能容忍自尊心受伤而丧命。其次是公开侮辱、诉讼纠纷、出风头……那个时代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决斗,比如说话声音压倒了对方、踩了对方一脚、偷看对方一眼……也可以不为什么事就决斗。

两位决斗者拂晓时刻出现在约会地点,经常并无恨意,也无怨气,只是为了解决“名誉纠纷”。他们知道这样做有一人会丧命,但是“耻辱”只有通过流血才能消除,不然无法在社会中生存。他们出身相同,甚至还是朋友,在同一幢屋子、甚至同一张床上过完最后一夜。决斗前夕,贵族的习惯是玩一局牌,与朋友共同庆贺,喝点酒驱除害怕心理,看一本有趣的小说,好好睡一觉。天一亮,喝杯浓咖啡,乘上马车赴会,然后镇静地等着那句平淡的“请吧,先生们”。

禁而不止的“高贵”现象

法国朝廷一致反对这种做法。1602年,亨利四世明令禁止。1602~1723年间,法国朝廷颁布过8道诏令,违禁者处死。但执行者阳奉阴违,国王也无可奈何,怎么也消灭不了这种“高贵的”社会现象。国会、陪审团、国王经常接到求情信,决斗者最多到外省避一阵子,或者让自己的模拟像悬吊在绞刑架上。

到了17世纪后期,启蒙时期哲学家在理论上批驳决斗的理由与动机,并从社会效果、痛苦与死亡等方面看待问题,使决斗失去大部分魅力。

经过1789年大革命的洗礼,决斗者的身份起了变化,参加的主要是军界、政治界、新闻界的人士。和平时期,决斗无疑是战争的最好替代品,穷极无聊、赌红了眼、喝醉了酒的军人乐此不疲。政治家觉得为风化之事动刀动枪未免庸俗,但为自己的政党与思想在胸前挨上一剑或一弹,不失为光彩的事。政治动乱、选举冲突等各种事件,都是产生决斗的肥沃土壤。

决斗常成头条新闻

19世纪,大众传媒成了政治舞台上的“第四种力量”。报纸上论战频仍,恶言中伤,恼羞成怒也会引起决斗。如果面对面的是两位名人,其中一人又伤重死亡,那更是求之不得的头条新闻。

到了后来,决斗纯然成了宣传花招,报上闹得沸沸扬扬,场上却无一死伤,群众逐渐失去兴趣;新一代政治人物用更有效的方法解决争端,诸如竞选活动、谩骂、威胁,闹得不可开交时一记耳光了事。

最近一场大造声势的决斗,发生在1958年俄裔舞蹈家塞尔日·里法和芭蕾舞团团长古伐斯伯爵之间。这两位文艺名人既懂得制造轰动效应,也善于保全性命,在决斗场上点到为止,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

㈢ 一战法国死了几万人

法国:1,240,000

第一次世界大战里交战双方军民的死亡人数的比例,协约国士兵占36%,协约国平民占20%;同盟国士兵与平民各占22%。请注意战争里平民大多是死于西班牙甲型流感。
协约国士兵的阵亡: 5,497,600
·比利时: 13,700
·英国: 908,000
·澳大利亚:60,000
·加拿大:55,000
·印度:25,000
·新西兰:16,000
·南非:7,000
·大英帝国:715,000
·法国:1,240,000
·法国殖民地:114,000
·希腊:5,000
·意大利:650,000
·中国:3000
·日本:300
·黑山:30,000
·罗马尼亚:336,000
·俄罗斯帝国:1,700,000
·塞尔维亚:450,000
·美国:50,600
同盟国士兵的阵亡:3,382,500
·奥匈帝国:1,200,000
·保加利亚:87500
·德意志帝国:1,770,000
·奥斯曼帝国:325,000
平民被杀:6,493,000
·奥匈帝国:300,000
·比利时:30,000
·英国:31,000
·保加利亚:275,000
·法国:40,000
·德意志帝国:760,000
·希腊:132,000
·罗马尼亚:275,000
·俄罗斯:3,100,000
·塞尔维亚:650,000
·奥斯曼帝国:1,000,000

㈣ 诺曼征服:2万多法国人杀死英王,英国沦为殖民地,贵族灭了一半吗

诺曼征服:2万多法国人杀死英王,英国沦为殖民地,贵族灭了一半

外族入侵,这是一个在中国会产生很多联想的词语。

但是,对于古代的英国人来说,已经是日常节目。

英国四面临海,常常受到海盗的侵袭。

这次战争记载不是很详细,颇有点春秋的意味。1066年9月,威廉召集诺曼贵族组成联军入侵英格兰。

现英王哈罗德,也就是之前那个伯爵,组织本土贵族抵抗。10月,威廉在黑廷斯打败了哈罗德,并且斩杀了哈罗。

伦敦稍作挣扎,只能认命开门迎接威廉入住。12月,威廉就摇身一变,成为了英格兰国王,即威廉一世。

02 好运的威廉威廉是一个私生子,他母亲是一个皮革工人的女儿。

一般来讲,私生子没有继承权。

㈤ 法国大革命时期,被送上断头台的大约有多少人这些人都是被斩首的吗这受害者都是巴黎人吗

法国大革命,1791年-1794年雅各宾派专政期间,在巴黎设置断头台,三年内被斩首的多达7万人。

“雅各宾专政”,又称“恐怖时代”,是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比尔的专制独裁统治。这些被斩首的“反革命份子”,有不少是非保皇党成员,他们只是反对雅各宾派的人士。法国大革命(1789年-1799年)是一段法国社会激进与政治动荡的时期,对于法国历史以及全欧洲都留下了深刻广泛的影响。

【当年断头台遗址即今日巴黎市中心协和广场】

㈥ 谁知道关于欧洲古代决斗的事情

为名誉而决斗,对于19世纪前的欧洲人来说,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在法国和俄罗斯这样决斗成风的国家,男人们可以因为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原因就拔剑相向。据记载,在1588年- 1608年这20年中,仅在巴黎就有8000多人在决斗中丧命。我们所熟悉的文学家大仲马、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都曾参加过决斗;美国第7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法国第三共和国总理乔治斯·克列孟梭也是决斗的高手;号称“铁血宰相” 冯·俾斯麦更是把决斗当成家常便饭,在大学期间他就与人决斗过27次!连林肯总统都曾走上过决斗场……
一提到决斗,人们往往首先想起的便是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悲剧,或是大仲马小说里的法国贵族们为了哪怕是想象中的一点点冒犯就生死相搏的情节。但事实上,决斗并不是骑士和贵族的专利,也不仅仅是争夺爱情和捍卫名誉的危险游戏。在西方社会的发展史上,它还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法律制度,一种影响深远的文化风尚。这种一听起来就夹杂着骑士味道的、充满阳刚男人气的游戏,肇事的起因不外乎以下三种:

司法决斗:谁胜谁赢官司
所谓司法决斗,是指以决斗来解决法律争端的一种审判方式。
在印欧语系的民族中,这是一种古老的习俗。凯撒就曾说过:日耳曼人用单独斗剑来解决争端。而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也有这样的情节:两个男人为证明自己是美女海伦的主人而在宙斯面前进行决斗,输掉的一方就是撒谎者。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司法决斗的精神依据:由神来判断是非。
到了中世纪的时候,司法决斗被西欧各国广泛采用。例如,一个人在法官面前控告另一个人犯了某种罪行,而对方坚决不承认,此时法官就会让两人决斗,谁在决斗中获胜就能赢得官司。而输的一方就算侥幸不死,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有时候,如果当事人不服法官的判决,还可以向法官提出决斗,如果赢了就可以推翻判决。因为人们相信:在这种由上帝来裁断的决斗中,正义的一方是不会被打败的。
司法决斗的另一个依据是:在尚武的欧洲人看来,只有怯懦的人才会在决斗中被打败,而怯懦就意味着邪恶。
这种制度当然有其荒谬的一面,但在诬告成风、刑侦手段又极其不发达的中世纪,它的确也是对付诬告的惟一办法。至少比起“热铁取证”“沸水取证”(当事人把手放到热铁上或沸水中,如果没有被烫伤就证明其清白)之类的神判法来,司法决斗更能让人掌握自己的命运。

荣誉决斗:名声和爱情比命价更高
15世纪末,荣誉决斗的风俗开始从意大利流传到欧洲各国,其目的不是辨别是非,而是为了“洗刷”别人对自己的侮辱(有时只不过是出于自己的神经过敏)。
当时,欧洲各国的贵族男子都身佩长剑,随时准备与别人拼个你死我活——无论理由是多么微小或荒谬。因为在他们看来,决斗本身就是富有骑士精神和男子气概的象征。
最初,荣誉决斗时双方并不需要助手,但由于给对方下埋伏等卑鄙事件常有发生,不久后,决斗人必须有助手陪同就成了惯例。但是,助手制度很快就带来了更大的伤亡——为了表明自己没有辜负朋友的信任,双方的助手也开始在决斗中大斗特斗,其拼命程度决不亚于决斗的主角。
女人当然也是引起荣誉决斗的主要原因,不过,这倒并不是出于男人们用比武来赢得异性青睐的动物本能,而是因为骑士精神本身就包含这样的内容:男人应该以生命来捍卫心上人的名誉和尊严。因此,在描写中世纪骑士的小说里,我们经常能看到某位骑士发誓为心爱的贵夫人效劳的情节,这里的“效劳”便意味着:如果有人敢冒犯您,我将立刻和他决斗,不死不休!

政治决斗:政见不和刀剑相向
政治决斗古已有之。古罗马诗人塔西佗说:在日耳曼国家里,当一个国家要加入对另一个国家的战争时,总是试图让战俘和本国士兵决斗,并通过决斗来裁决战争的胜负。
这些古代的政治决斗都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有着严格的规章和程序,观摩者也往往都是政界和宗教界的显赫人士。
从法国大革命时期开始,另一种政治决斗开始风行:持不同政见的人为了自己的政治理念而决斗——当口舌说服不了对方的时候,就让枪剑来解决问题吧!到了19世纪,政治决斗甚至成了决斗的主要原因。
在美国,许多州长、部长甚至总统都曾参加过这样的决斗。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次决斗发生在1804年,因为总统大选纷争留下的后遗症,当时的副总统艾伦·伯尔向时任财政部长的汉弥尔顿提出决斗,并在决斗中将汉弥尔顿击毙。这个不幸的消息令美国震惊,一时悼念者如潮,其场面足可与5年前华盛顿逝世时相比。但汉弥尔顿并不是这场政治决斗的唯一牺牲者,副总统伯尔事后被美国人视为“兇手”,政治生命完结之余自暴自弃,三年后便因涉嫌叛国而被通缉,在美国政治史上也算是最倒霉的副总统之一了。

决斗的丧钟与尾声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决斗的负面影响,禁止决斗的命令开始一道道发出。
在废除司法决斗方面,教会走在了最前面。历代教皇都多次指出,决斗在本质上违反了非暴力的宗教精神,应该予以禁止。12世纪末,教会发布规定:神职人员即使请替身参加决斗也是犯罪,如果他的替身杀死对方或被杀死,该神职人员要按杀人罪处分。
13世纪后,西欧国家普遍开设宗教裁判所法庭,司法决斗从此衰落。不过,司法决斗的废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法国的最后一次合法决斗发生在 1547年,而英国直到1819年才正式废除司法决斗。
比起司法决斗来,荣誉决斗就更难制止了。
1566年,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发布了一道严厉的法规:任何参加决斗的人都要被处以死刑。但法律似乎无法遏止人们对决斗的热情,在随后的30年里,巴黎依然有上万人死于决斗。甚至连席卷一切的大革命也没能改变决斗的风尚,只是让人们把决斗的起因从荣誉、女人转移到了政治上面。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尊重生命的现代文明渐渐深入人心,决斗文化的根基——骑士精神——不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而现代司法制度的完善,更让司法决斗成为了荒谬的传说。20世纪之后,虽然酷爱决斗的法国人偶尔还会举行决斗,但往往只是走形式——事先的精心准备足以保障决斗者的生命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纳粹统治时的德国和意大利,荣誉决斗曾再度合法化,当时的德国大学生甚至以在脸上留下伤疤为荣。这是决斗文化最后一次死灰复燃,相对它不乏浪漫精神的过去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可耻的尾声。

㈦ 西方男人的决斗是怎么回事 签下生死状吗

为名誉而决斗,对于19世纪前的欧洲人来说,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在法国和俄罗斯这样决斗成风的国家,男人们可以因为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原因就拔剑相向。据记载,在1588年- 1608年这20年中,仅在巴黎就有8000多人在决斗中丧命。我们所熟悉的文学家大仲马、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都曾参加过决斗;美国第7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法国第三共和国总理乔治斯·克列孟梭也是决斗的高手;号称“铁血宰相” 冯·俾斯麦更是把决斗当成家常便饭,在大学期间他就与人决斗过27次!连林肯总统都曾走上过决斗场……
一提到决斗,人们往往首先想起的便是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悲剧,或是大仲马小说里的法国贵族们为了哪怕是想象中的一点点冒犯就生死相搏的情节。但事实上,决斗并不是骑士和贵族的专利,也不仅仅是争夺爱情和捍卫名誉的危险游戏。在西方社会的发展史上,它还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法律制度,一种影响深远的文化风尚。这种一听起来就夹杂着骑士味道的、充满阳刚男人气的游戏,肇事的起因不外乎以下三种:

司法决斗:谁胜谁赢官司
所谓司法决斗,是指以决斗来解决法律争端的一种审判方式。
在印欧语系的民族中,这是一种古老的习俗。凯撒就曾说过:日耳曼人用单独斗剑来解决争端。而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也有这样的情节:两个男人为证明自己是美女海伦的主人而在宙斯面前进行决斗,输掉的一方就是撒谎者。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司法决斗的精神依据:由神来判断是非。
到了中世纪的时候,司法决斗被西欧各国广泛采用。例如,一个人在法官面前控告另一个人犯了某种罪行,而对方坚决不承认,此时法官就会让两人决斗,谁在决斗中获胜就能赢得官司。而输的一方就算侥幸不死,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有时候,如果当事人不服法官的判决,还可以向法官提出决斗,如果赢了就可以推翻判决。因为人们相信:在这种由上帝来裁断的决斗中,正义的一方是不会被打败的。
司法决斗的另一个依据是:在尚武的欧洲人看来,只有怯懦的人才会在决斗中被打败,而怯懦就意味着邪恶。
这种制度当然有其荒谬的一面,但在诬告成风、刑侦手段又极其不发达的中世纪,它的确也是对付诬告的惟一办法。至少比起“热铁取证”“沸水取证”(当事人把手放到热铁上或沸水中,如果没有被烫伤就证明其清白)之类的神判法来,司法决斗更能让人掌握自己的命运。

荣誉决斗:名声和爱情比命价更高
15世纪末,荣誉决斗的风俗开始从意大利流传到欧洲各国,其目的不是辨别是非,而是为了“洗刷”别人对自己的侮辱(有时只不过是出于自己的神经过敏)。
当时,欧洲各国的贵族男子都身佩长剑,随时准备与别人拼个你死我活——无论理由是多么微小或荒谬。因为在他们看来,决斗本身就是富有骑士精神和男子气概的象征。
最初,荣誉决斗时双方并不需要助手,但由于给对方下埋伏等卑鄙事件常有发生,不久后,决斗人必须有助手陪同就成了惯例。但是,助手制度很快就带来了更大的伤亡——为了表明自己没有辜负朋友的信任,双方的助手也开始在决斗中大斗特斗,其拼命程度决不亚于决斗的主角。
女人当然也是引起荣誉决斗的主要原因,不过,这倒并不是出于男人们用比武来赢得异性青睐的动物本能,而是因为骑士精神本身就包含这样的内容:男人应该以生命来捍卫心上人的名誉和尊严。因此,在描写中世纪骑士的小说里,我们经常能看到某位骑士发誓为心爱的贵夫人效劳的情节,这里的“效劳”便意味着:如果有人敢冒犯您,我将立刻和他决斗,不死不休!

政治决斗:政见不和刀剑相向
政治决斗古已有之。古罗马诗人塔西佗说:在日耳曼国家里,当一个国家要加入对另一个国家的战争时,总是试图让战俘和本国士兵决斗,并通过决斗来裁决战争的胜负。
这些古代的政治决斗都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有着严格的规章和程序,观摩者也往往都是政界和宗教界的显赫人士。
从法国大革命时期开始,另一种政治决斗开始风行:持不同政见的人为了自己的政治理念而决斗——当口舌说服不了对方的时候,就让枪剑来解决问题吧!到了19世纪,政治决斗甚至成了决斗的主要原因。
在美国,许多州长、部长甚至总统都曾参加过这样的决斗。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次决斗发生在1804年,因为总统大选纷争留下的后遗症,当时的副总统艾伦·伯尔向时任财政部长的汉弥尔顿提出决斗,并在决斗中将汉弥尔顿击毙。这个不幸的消息令美国震惊,一时悼念者如潮,其场面足可与5年前华盛顿逝世时相比。但汉弥尔顿并不是这场政治决斗的唯一牺牲者,副总统伯尔事后被美国人视为“兇手”,政治生命完结之余自暴自弃,三年后便因涉嫌叛国而被通缉,在美国政治史上也算是最倒霉的副总统之一了。

决斗的丧钟与尾声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决斗的负面影响,禁止决斗的命令开始一道道发出。
在废除司法决斗方面,教会走在了最前面。历代教皇都多次指出,决斗在本质上违反了非暴力的宗教精神,应该予以禁止。12世纪末,教会发布规定:神职人员即使请替身参加决斗也是犯罪,如果他的替身杀死对方或被杀死,该神职人员要按杀人罪处分。
13世纪后,西欧国家普遍开设宗教裁判所法庭,司法决斗从此衰落。不过,司法决斗的废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法国的最后一次合法决斗发生在 1547年,而英国直到1819年才正式废除司法决斗。
比起司法决斗来,荣誉决斗就更难制止了。
1566年,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发布了一道严厉的法规:任何参加决斗的人都要被处以死刑。但法律似乎无法遏止人们对决斗的热情,在随后的30年里,巴黎依然有上万人死于决斗。甚至连席卷一切的大革命也没能改变决斗的风尚,只是让人们把决斗的起因从荣誉、女人转移到了政治上面。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尊重生命的现代文明渐渐深入人心,决斗文化的根基——骑士精神——不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而现代司法制度的完善,更让司法决斗成为了荒谬的传说。20世纪之后,虽然酷爱决斗的法国人偶尔还会举行决斗,但往往只是走形式——事先的精心准备足以保障决斗者的生命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纳粹统治时的德国和意大利,荣誉决斗曾再度合法化,当时的德国大学生甚至以在脸上留下伤疤为荣。这是决斗文化最后一次死灰复燃,相对它不乏浪漫精神的过去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可耻的尾声。

(摘自《看世界》2007/01 夏海淑)

㈧ 法国名着中的人物为什么要决斗对决斗结果的处理又是怎样的谢谢!

决斗是当时西方国家的一种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是受法律保护的。意思是两个人有了矛盾可通过公平决斗的方式解决。因为决斗的结果是两人必须有一人死亡。而杀人者不负法律责任。(决斗时必须有证人,双方签字)

㈨ 百年战争人员伤亡人数

百年战争,不论对英国或法国人民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当时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时代,在战争和疫病的双重打击下,英法两国的经济大受创伤,民不聊生。曾有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指出:“百年战争是一场持续百年的屠杀游戏。当两国的皇族及贵族为了自己所夺得的利益而庆祝的时候,那些痛失家园及亲人的无辜平民却只能在无声地痛哭。战争打了一百年,人民也哭了一百年。”这种说法可谓一针见血,一语道破了这场战争的残酷。因为这场战争是在法国的土地上进行的,法国变得满目疮痍,很多人民无家可归,但法国最后亦因为这场战争完成了民族的统一大业,为其日后在欧洲大陆的扩张打下基础。英国在百年战争后不但一无所获,还丧失了几乎所有在法国的领地,结果迫使其放弃大陆制霸的企图,转而向海上发展,从而走上了海上帝国的道路……战争的结果:把英国人赶出法国对两个国家都是幸事:若英国人继续留在法国,那么法国人在领土和财富上所占的优势必然会阻碍分离的英国民族的发展;而法国民族被外国势力占领了众多的领土,发展更是长期受阻。百年战争发生于 1337年-1453年之间。后者也是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战争过程中,双方的武器装备、战争体制、战术思想都有缓慢而深刻的改变。
战争开始时,两国主要以西欧原来的贵族兵源制,由各领主募集军队,有服役时间考量。这对跨海远征的英格兰很不利,于是转而招募更多来自下层人民的雇佣兵,并配合以有名的长弓兵战术。法国则迫于初期战局失利,必须扩张王室统合权力以抵挡外敌。因此在战争结束时,双方都已走上中央集权的道路。
英格兰在数次战役得胜,严重挑战了西欧贵族骑兵的军事垄断地位。战后,胜利的法国仍保留许多重骑兵传统,但步兵能够打败骑兵的思想已经流传四方,步兵的重要性从此不断提升,骑兵最终则消失了。
战争初期,法国在各次大会战都使用重骑兵正面冲击,到了 1415 年的阿金库尔战役,已模仿对手让部分骑兵下马徒步战斗,这说明骑兵步兵的战场角色已大幅改变。法国借由平民出身的圣女贞德鼓舞士气取得最后胜利,更突显骑士贵族为主的法军于战争中屡屡失败,标识出贵族骑士阶层的衰退和民族战争特性的兴起。
双方的武器装备也有很多演进。如何设计和应用攻城武器,对战事发展有重大份量。战争后期,法军领先英格兰以大规模的火药及火炮取得多项胜利,战争型态由此翻新。锁子甲在欧洲已超过千年历史。战争初期,它仍是最好的护身装备。但中后期的贵族骑士已普遍使用新创的板甲,防护力大为增进。1513 年的 Flodden 战役,板甲已让称雄 300 年的英格兰长弓失去效用了。
百年中,双方的武器装备也经历了改良和演化,14世纪开战时,当时最好的盔甲仍然为锁链甲,这和之前数个世纪相比并没有本质上的进化和改善,而15世纪战争中后期时,新形态的板甲已经成为了贵族骑士们的普遍装备。这种新装备相对前者,事实上最显着的价值即是针对射击和刺杀为主的防御能力改良,因此也可以认为是英国大规模应用的长弓战术所带来的必然后果。 在连续不断的围攻战中,双方也重视攻城武器的设计和应用,在后期,法军开始大规模使用火药及火炮作为武器而取得胜利,并在这些新型武器上具有科技领先地位,即由此促使了新形态的战争方式。

㈩ 从极盛到衰败,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法国贵族破败衰落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是法国贵族开始走向衰落的标志,不过,法国贵族从极盛时期到后来的没落,总的来说是由于中央集权的推动、王权和特权的对立以及资本主义的斗争等方面,才导致法国贵族破败衰落。

一、中央集权的推动

在中世纪,法国贵族拥有很大的权利,随着后来查理曼帝国的崩塌,法国贵族便在这个时期直接将国王的权利都接管过来,这时期的贵族掌握着绝大部分的权利。中世纪时期的封建制,是法国贵族在大环境下所孕育出的产物。布衣和贵族之间则是互相依存的关系,贵族拥有大部分的土地,然后将这些土地交给布衣来种植。

在后期的时候,因为贵族的经济特权和国王的权力产生了对立面,在发动战争的时候,贵族们逃避赋税,致使国王无法筹措到军饷,于是国王便增加赋税,由此引发贵族的不满。

三、资产阶级的奋斗

在工业革命爆发之后,法国涌现出了大批的资产阶级,并且还非常富有,但是却没有任何的政治地位。为了得到贵族的身份,很多的资产阶级便花费大量的金钱来提高自己的地位,最后由于社会的发展,从而导致传统贵族和新贵族之间产生了矛盾。

阅读全文

与法国贵族一年决斗死多少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7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1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5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2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