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法国总统的选举
法国总统是法兰西共和国(第五共和)的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总统任期5年(旧宪法规定的任期为七年),可连选连任一次。
目前法国总统选举程序依照的是1962年颁布的《法国选举法》,采取“多数两轮投票制”,由全民直接投票选举总统。也就是首先进行第一轮投票,如果无人获得50%以上绝对多数票,则第一轮中得票最多的两位候选人进入第二轮投票选举。第二轮投票将第一轮投票后的第二个星期日举行。如果前两位候选人中有中途退出竞选的,则由得票次多者替补上来,以保证在第二轮投票中有两位候选人。
自1962年实行总统普选以来,尚无一人能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50%以上的选票当选总统,因此历届法国总统大选都进行了两轮选举。
本届法国总统选举于4月22日举行了首轮选举,结果人民运动联盟主席萨科齐和社会党人罗亚尔得票名列前两位而进入第二轮投票选举。
第二轮投票选举在5月6日进行。结果萨科齐成为法兰西新一任总统。
CNTV2012年5月7日凌晨消息,据最新消息,法国总统大选5月6日第二轮投票结果已经出炉,社会党领导人弗朗索瓦-奥朗德以51.9%的支持率当选法国总统,成为近20年来首位社会党总统,前总统萨科齐成为第11个因欧债危机下台的欧洲领导人。
奥朗德于1954年出生于鲁昂,曾就读于法国高等商学院、巴黎政治学院和国立行政学院,主修经济和法律。他从政经验丰富,25岁开始跟随密特朗,27岁在密特朗成为法国总统后,任总统府经济顾问,34岁当选国会议员,还曾担任市长和省议会主席职位。从1997年至2008年,奥朗德担任法国最大反对党法国社会党的第一书记,时间长达11年之久,是社会党任期最长的第一书记。2011年10月16日,奥朗德赢得党内初选,成为法国社会党2012年总统大选候选人。2012年4月22日,奥朗德获得最高支持率,击败其他的八名候选人,同萨科齐一齐胜出,进入第二轮投票选举 。
❷ 法国总统大选规则是什么
法国总统大选在西方国家中独树一帜,以两轮多数直接普选为特征。即第一轮可以有多名候选人,如果投票中有候选人在第一轮就获得50%以上的选票的话将直接当选,否则得票最多的前两名将进入第二轮,在两周后举行第二轮投票,票多者胜出。两轮选举至少有一个政治上的好处,即社会各个阶层的代表都能找到一位可以代表他们的总统候选人,而不是像美、英等其他国家只有左右两大阵营。事实上社会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远非左右两翼就可以概括的。如这次法国出现十名总统候选人,细分起来,大致有以下几大政治倾向:首先是右翼和极右翼的三个政党,其中除了萨科齐总统为候选人的执政党“法兰西公民运动联盟”代表着法国传统右翼选民(即中产阶级中、上层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外,极右翼的国民阵线总统候选人玛丽娜·勒庞则代表着部分底层民众特别是农民的利益;左翼除了代表着中产阶级中、下层和部分中小企业主利益的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以外,以11.10%的得票率整合了极左翼的“左翼阵线”总统候选人让——吕克·梅朗松,则代表了几乎大部分工人阶级和部分中产阶级下层的利益。在所有候选人中间,梅朗松的政治立场可以说是最鲜明的,是最具“阶级斗争色彩”的。他的两位“同僚”——“工人斗争”的阿尔多和“反资本主义革命党”的普图,则仅仅是从工人阶级中拉到了一批最极端的选民而已。中间派“民主运动”主席弗朗索瓦·巴耶胡则收拢了不满意萨科齐和奥朗德的所有右、左翼选民中的反叛者,组成了“不左不右”的中间派。他代表的也是中产阶级中一部分人的利益。
选民在两轮选举中的第一轮是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将选票投给符合自己利益的候选人;而在第二轮投票除了一小部分选民继续将选票投给自己的支持者以外,近半数的选民则是将自己所反对的候选人淘汰出局。法国的政治力量对比实际上是在第一轮表达出来的。而2012年大选首轮投票结果之所以在法国乃至欧洲引起强烈震动,是因为极右翼的得票率达到了空前的17.90%,这标志着法国未来几年的政治趋势动向。
❸ 19世纪后期英国政治民主扩大的过程(1832年和1867年就不用了),还有,就是欧洲各国实现普选权的时间谢
1.1872年,格莱斯顿推动议会通过《投票法案》,将口头表决改为秘密投票,保护了选民的投票自由 2.1884年,格莱斯顿促使议会通过了《人民代表法案》,将选举权扩大到农业工人。 3.188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重新分配席位法案》,是以前不公平的席位分配制,接近于平等代表制原则 4.英国于1883年通过《取缔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法》,规定了选举费用的最高限额和使用范围,限制了选举舞弊行为的发生。 5,1911年,英国议会实行改革:(1),将议会期限由7年缩短到了5年,缩小了议员与选民的距离。(2),在下院实行议员薪金制,接触了工人议员的后顾之忧 6。1911年8月18日,阿斯奎斯法案通过成为法律:规定下院的财政法案提交上院后一个月,自动成为法律。其他法案由下院通过3次,无论上院意见如何,自动成为法律,这就限制了贵族组成的上院的权力 各国实现普选的时间:奥地利1907 意大利1912 希腊1864 瑞士1874 法国1875 保加利亚1879 西班牙1890 荷兰1896 挪威1898 比利时1893
记得采纳啊
❹ 1971年的()宪法规定议员必须由普选产生,标志着现代选举制度的确立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法国
1971年的法国宪法规定议员必须由普选产生,标志着现代选举制度的确立。在近代时期,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以普选制代替了世袭制,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进步。随着社会矛盾的发展,资本主义的选举制度也日益完善起来,近年来,特别是本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频繁地进行选举,社会各阶层的选举权利也得到了扩大,然而,劳动人民行使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受到了各种隐性条件的限制,从本质上来说,它们变相地剥夺了劳动人民的普选权。
(4)法国什么时候普选扩展阅读:
我国的社会主义的选举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尽管西方的普选制对我国选举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过或将要起借鉴作用,二者在形式上也不乏相似之处,但是,它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它的深入发展必将带来普选制的进一步完善,因此,如何来完善它,正是本论文的最核心的目的。
❺ 法国的普选制几几年才实现的
1974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又将对公民选举权的年龄限制由原来的21岁降低到18岁。法国普选制确立
❻ 19世纪西方哪些西方国家有普选
按年代先后列表:各国实现普选权年代先后 (美国)纽泽西州 1776年-1807年 第一个包括女性和黑人普选权。除有财产要求外,并剥夺已婚女性普选权。新泽西直到1789年是独立国家。 新西兰 1893年 第一个所有公民普选权的国家, 虽然有某些不平等要求和毛利人坚持投票。 澳洲南澳大利亚州 1894年 首先允许女性作为候选人,但仍然没授予澳洲原住民普选权。这个选举系统没有适用于所有澳洲的州。 澳洲西澳大利亚州 1899年 第二个澳洲的州授予所有公民普遍普选权,1902年新南威尔士州,1903年塔斯马尼亚州,1905年昆士兰省和1908年维多利亚省也先后跟随 。 澳洲 1901年 第一次所有公民在澳洲联邦级别选举中投票; 1967年,所有澳洲原住民获得普选权。 芬兰自治大公国 1906年 首先允许女性作为候选人。1917年芬兰正式独立,授予所有公民普选权。 挪威 1913年 加拿大 1918年 魁北克省制定女性的参政普选权;1960年,所有印地安人正式获普选权。 爱沙尼亚 1918年 爱尔兰 1918年 奥地利 1918年 捷克斯洛伐克 1918年 德国 1918年 1935年-1945年期间在纽伦堡法律的命令取消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占领的国家也同样被取消。 匈牙利 1918年 波兰 1919年 卢森堡 1919年 荷兰 1919年 美国 1920年 但直到1965年,美国南部非裔美国人才有普选权。 瑞典 1909年 1909年授予男性普遍参政普选权;1921年,授予所有公民普遍普选权。 立陶宛 1922年 罗马尼亚 1923年 英国 1928年 (英国)北爱尔兰 1968年 斯里兰卡 1931年 1949年斯里兰卡剥夺泰米尔人普选权。 西班牙 1931年 1931年23岁以上男性有普选权,1933年23岁或以上所有公民有普选权。但在佛朗哥 时代1939年-1975年期间被取消。 土耳其 1934年 意大利 1945年 日本 1945年 1926年男性有普选权。 法国 1948年 1792年和1848年制定了普遍男性普选权;1852年-1870年期间在公民投票使用。 以色列 1948年 比利时 1948年 印度 1950年 阿根廷 1951年 希腊 1952年 1864年,男性有普选权;1930年,女性被允许在地方选举投票。 马来西亚 1955年 哥伦比亚 1956年 瑞士 1971年 1971年联邦级别选举,女性有普选权;但直到1990年女性才获得州级别选举的普选权。 葡萄牙 1976年 列支敦士登 1984年 南非 1930年 白人女性有普选权。 科威特 2005年 阿联酋 2006年-2010年 2006年有限选举权。到2010年扩大范围。 卡塔尔 2007年 地方选举在2000年开始。 文莱的男性和女性公民仍然没有任何选举权。
❼ 法国何时召开了普选的国民大会
1799年,法国大革命结束后
❽ 2017法国总统大选日期是什么时候 2017法国大选开始时间及结束时间
开始时间2月6日-2月12日法国宪法委员会指定约2000名代表,负责监督大选,
结束时间:4月23日与5月7日,法国将分别举行总统选举的两轮投票。
❾ 法国的政治发展过程
1、法国大革命: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制宪议会于1789年通过《人权宣言》,于1791年通过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1792年,法国人民再次起义,把吉伦特派推上了历史舞台。1792年,国民公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并处死路易十四。1793年,法国人民把雅各宾派推上了政治舞台,公安委员会在国民公会的支持下推行恐怖政策。1794年,发生“热月政变”,标志法国革命高潮阶段的结束。。
2、1799年,发生“雾月政变”,拿破仑夺取政权。1804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被法兰西第一帝国所取代。
3、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波旁王朝复辟,当时的国王是路易十八。
4、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当时的国王是查理十世,导火线是《七月敕令》),把路易·菲利浦推上了王位,建立了七月王朝。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三色旗为国旗,镇压了法国里昂工人第二次起义。
5、1848年“二月起义”,推翻了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逃亡英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临时政府镇压了法国“六月起义”。1848年“六月起义”的导火线是解散国家工场。1848年12月,路易·波拿巴成为法国第一个普选产生的总统。他上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法国的阶级斗争形势决定的。
6、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军事政变,解散了议会。1852年,他用公民投票的方式恢复了帝制,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政治上,用高压和怀柔政策稳定了法国的局势;经济上,采取一系列促进法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法国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军事上,志大才疏,败于1870年的普法战争。
7、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共和国的最终确立得益于君主派的内讧。制定了1875年宪法;1877年将《马赛曲》定为法国国歌,7月14日定为法国国歌。
❿ 法国第一个普选的总统是谁
公布日期:西元2002年5月20日
内容:
法国的国家元首同美国一样,都由公民选举产生,但是法国的多党政治使总统选举制度具有许多与美国不同的特点。
一九六二年修宪前后的差异
戴高乐总统在一九五八年第五共和制宪时,一方面由于直接民选的条件尚未成熟(选民对拿破仑三世采行总统直选而建立帝制的经验仍有戒心)二方面由于殖民地的问题尚为解决(阿尔及利亚与非洲法属殖民地并不愿意继续归属法国),并没有将总统选举立刻修改为直接选举。
而制宪者做了折衷的安排:
1. 扩大选举人团
在第五共和宪法第六条中规定总统由国会两院议员、全国的县议员、依人口比例所选出的市长及市议员代表,以及海外属地的代表等所组成的选举人团产生,共有八万多名,强化总统的民意基础。
2. 两轮多数决的选举制度
法国此项制度早源于拿破仑三世以行政命令在第二帝国时期将选举制度改为两轮多数决,以强化当选人的民意基础与正当性,第三共和仍沿用,第四共和则采行比例代表制,而第五共和则再次沿用。
而随着阿尔及利亚问题的解决,戴高乐总统的声望更是高涨,尤其在一九六二年四月就阿尔及利亚独立所举行的公民复决中,支持戴高乐的选民有九成之多。
一九六二年十月二十八日戴高乐总统仍透过公民复决的方式(不过仅获得六成选民的支持,左派政党更持强烈反对的立场,然而最后左派政党尔后亦参加了总统直接选举,间接表示接受的态度),此项改变对第五共和的宪政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九六二年修宪后第六条则改为“总统由全民直接投票选举之”;第七条则修改为“总统须获绝对多数之有效选票始为当选。倘此绝对多数无法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则于之后的第二个星期日举行第二轮投票,在此情形,仅有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最多的两位候选人(票数虽高而自动退出之候选人不予计算)始得参加第二轮投票。大大加强了总统的民主正当性与权力的具体化。
总统选举方式
以有效票的绝对多数当选。如果第一轮投票无人获得绝对多数,则在投票后的第二个星期日举行第二轮投票。这一轮投票仅在前一轮中得票最多的两个候选人中进行。如果前两名中有人退出竞选,则由得票次多者递补组成第二轮投票中的二个候选人。这就是所谓的“多数两轮投票制”。自从一九六二年实行总统普选以来没有一个人在第一轮投票中就获得50%以上的选票当选总统(包括戴高乐总统在内),因此每次都进行过两轮选举。
选举年
第一轮投票
候选人/得票率%
第二轮投票
候选人/得票率%
一九六五
戴高乐44.64
密特朗31.72
戴高乐55.19
密特朗44.80
一九六九
庞毕度44.46
波埃 17.85
庞毕度58.21
波埃 41.78
一九七四
密特朗43.35
季斯卡32.93
季斯卡50.81
密特朗49.19
一九八一
季斯卡28.31
密特朗25.84
密特朗51.75
季斯卡48.24
一九八八
密特朗27.19
席哈克15.90
密特朗54.02
席哈克45.98
一九九五
乔斯潘23
席哈克21
席哈克52.64
乔斯潘47.36
二00二
席哈克19.6
雷朋 17.9
席哈克82.21
雷朋 17.79
(1. 第一轮领先的候选人不见得在第二轮就可赢得胜利。
(2. 第二轮投票中竞争相当的激烈如一九七四年与一九八一年的选举。
在第二回合选举,第一回合得票前两名候选人势必要获得第一回合其他候选人的支持或其他政治势力之认同,所以在第二回合选举时,两位候选人自然会整合出属于自己的支持者,实施两回合的选举结果,一如政治学者杜佛杰(Maurice Duverger)所分析,此种选举制度有利于政党联合助选的情势,并造成法国多党而左右两极化(通常为两大联盟)的政党制度,加以总统与国民亦会任期的不同,使得在国会中支持总统的多数有可能发生改变,产生“左右共治”的情况。
法国总统候选人资格
法国对总统候选人的资格,做了较为严格的限制。总统候选人必须是年满二十三周岁,服过兵役,按照法律规定有被选举资格的法国公民。一九六四年三月十四日,法国颁布总统选举实施法,再次对总统候选人条件作了两项限制。第一,候选人至少要有一百名现任国民议会议员、参议员、经济与社会委员会成员,地方议员或市长的提名担保,而且这些担保至少应来自十个不同的省和海外领地。一九七六年对这项限制又作了更严的规定,即必须要有五百名上述成员的担保。而且必须来自三十个不同的省,同一个省的签名者不得超过总数的十分之一。第二,总统候选人必须向国库缴纳保证金一万法郎,方能参加竞选。如果候选人在第一轮投票中所得有效选票不足5%,保证金将被没收。这样严格的限制主要是针对多党制的,以排斥众多小党参加竞选。候选人向宪法委员会报名登记,宪法委员会负责审查候选人的资格和品行,并在投票前十五天正式公布候选人名单。
虽然在候选人资格与保证金等条件的限制下,法国第五共和的总统候选人依然不少,在一九八一年总统大选第一回合共有十位候选人,在一九八八年总统大选第一回合共有九位候选人,而二零零二年总统大选第一回合更高达十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