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战时的坦克都有什么型号有图片最好。
1、英国坦克
英国是最早设计使用坦克的国家:
‘贰’ 一战的坦克是不是都是这种像个大乌龟一样的
一战时期坦克刚刚出道,各国坦克出于探索阶段,各不一样。楼主的图是德国产的A7V~也是世界上乘员最多的坦克,17人。一战时期坦克主要是英国的马克系列,法国的雷诺FT17,然后就是德国的A7V。从这几种坦克就可以看出,实际上一战中出道的坦克实际上是坦克探索阶段的产物,各不相同。但是楼主说对了一点,他们都是乌龟,一战时期坦克主要是配合步兵作战,速度大多在8KM到12KM/h,而且相对于现代坦克,武器较多。1到2门主炮、多挺机枪(例如图中的A7V有6挺机枪)。
马克系列采用过顶履带,车体总体是菱形,主要火力布置与车体两侧,分为雌性和雄性。唯一与图中A7V相似的可能是法国的圣沙蒙。二者车体总体来看呈盒子状,主炮前置,类似于二战时期的固定战斗室突击炮。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就是雷诺FT17。其最大的亮点就是采用了旋转炮塔,相对于马克系列、圣沙蒙来说射击死角小,被后世坦克继承。且轻型坦克成本低,易于制造,导致在20年代到40年代,超轻型和轻型坦克成为坦克的主流。
‘叁’ 一战中出现了坦克吗
一战中有坦克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陷入了惨烈的堑壕战,战争成为了伤亡巨大的消耗战。为了打破阵地战僵局,战争又一次迫使人类开发新的进攻性武器。 在斯文顿上校的倡议下,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组织成立了陆地战舰委员会,投入新式武器的秘密研制工作。1915年,一种奇特的钢铁战车在英国福斯特工厂制造出来,它的代号称作“小游民”。而英国海军则针对其可笑的外形开玩笑地叫它“水柜”,按照英文发音就是“TANK”;世界第一辆坦克就这样诞生了。
1915年12月,第二辆坦克“大游民”制成。这种坦克成为了第一种投入使用的坦克,被英国军队编号为MKⅠ。1916年9月15日,32辆秘密运抵战场的MKⅠ坦克在索姆河战役激烈期间投入战斗。德军在这种陌生的“钢铁怪物”面前手足无措,任何枪弹攻击都失去了作用,坦克首次作战达成了震撼性的效果,同时也意味着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到来。
1917年11月20日,英军在康布雷战役中将多达476辆的坦克集中部署在12千米宽正面,发起了空前规模的进攻作战,一举突破了德军三道防线,获得了巨大胜利。
一战期间,英国、德国、法国还相继研制出多种坦克。如英国的塞犬,法国的施纳德、圣沙蒙、雷诺,德国的A7V等。其中法国的雷诺FT-17坦克首开旋转炮塔的先河,成为坦克发展史上重要里程碑。
‘肆’ 一战坦克大全介绍
我只有法军坦克的资料
法国“斯纳德”突击坦克
1916年9越8日开始制造。重量14.5吨,载员6人,主要武器是一个75毫米榴弹炮,壮载车右前方,备配90发榴弹。辅助武器为两挺8毫米机关枪,装在车体两侧的球形防护盾内。发动机为4坛水冷汽油机,功率40千瓦。再打公路速度7.5千米每小时,最大行程48千米。装甲厚度11.5毫米。
法国“雷诺”FT-17轻型坦克
全重7吨,载员2人,武器为一挺8毫米机关枪或者一门37毫米短火炮,弹药为4800发机枪子弹或者240发炮弹。发动机为4坛水冷汽油机,功率25.725千瓦,最大速度7.7千米每小时,最大行程35千米。装甲厚度6-16毫米。
法国“圣沙蒙”突击坦克
全重22吨,载员8人,主要武器是一门75毫米榴弹炮,弹药105发,辅助武器是4挺8毫米机关枪,弹药7500发,发动机是4缸汽油机,功率66.15千瓦,最大速度8千米每小时,最大行程60千米。装甲厚度6-17毫米。
法国2C重坦克
2C坦克有两个炮塔,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炮塔坦克,重量70吨,载员12-13人,主炮塔上装有一门75毫米火炮,后炮塔装上一个8毫米机关枪,另外,车体两侧各一个8毫米机关枪,最早生产的2C为132.5千瓦的6缸汽油机,后来换成2个功率各183.75千瓦的汽油机,最大速度12千米每小时,最大行程160千米,装甲厚度13-45毫米。原本计划生产300辆作为主战,结果只生产了10辆,而且是在一战结束后才装备。
‘伍’ 一战和二战,法国主要参战坦克有哪些
Char B1-bis坦克 B型坦克从1936年起装备法军,一直服役到1940年,主要用于支援步兵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十分强调坦克对步兵的支援作战,主张研制一种火力和装甲防护力较强,行驶速度较低的“步兵伴随坦克”。1921年,由法国坦克的创始人埃司丁将军领导的坦克技术局,委托五家公司进行设计,1924年制造出4辆不同的样车。1927年与冶金公司,地中海造船厂和雷诺-施纳德三家公司签订合同,要求各制造1辆。这3辆坦克于1929-1931年完成,被称为B型坦克。后来改进为B1型,最后被发动机功率更大的B1-bis坦克所替代。B1-bis型坦克车体是采用螺栓连接的铸造钢甲板结构,在车前部右侧安装了一门75mm火炮。它的炮塔也是铸造的,装备一门47mm火炮。车上开有两个安全门,供紧急情况下使用。通常情况下乘员从车体右侧的一扇大门出入车辆。至1940年法国投降前一共生产了B1-bis坦克365辆,其中66辆装备第1,第2,第3,第4后备装甲师,57辆配给各独立连。德军也使用过缴获的法军B1-bis坦克,此外,在B1-bis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一种B1-ter型坦克,该坦克装有附加装甲板,不过只生产了5辆,没有参加过战斗。Char B1-bis主要性能数据列表战斗全重31500kg车长6.30m车宽2.48m车高2.74m引擎Renault最大速度公路/越野:27/n.a. km/h最大行程公路/越野:135/100 km乘员4人火力装备75mm SA32 L/17;47mm SA35 L/34;2x7.5mm M31 MG弹药75mm:77发;47mm:50发;7.5mm:5100发装甲20-60mm爬坡度26度通过垂直墙高0.93m越壕宽2.74m涉水深1.47m“雷诺”R-35轻型坦克1934年,法军组建第1个轻型机械化师时,要求用一种新的轻型坦克取代当时部队大量使用的“雷诺”FT-17坦克。同年,雷诺公司设计的“雷诺”ZM(R35)坦克被选中,并很快投产。1936年首批R-35轻型坦克交付部队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它是法军装备数量最多的坦克。该坦克的一种改进型是AMX-40(R40)。变型车有束柴运载车,自行反坦克炮,自行榴弹炮,自行迫击炮,弹药输送车等。1940年5月,945辆“雷诺”R-35/R-40坦克部署在南线,其中810辆属于集团军建制,另外135辆编在第4后备装甲师内,其任务是支援步兵作战,但由于公路行驶速度低,缺乏实施远距离机动的能力。从1936年法国军队开始装备R-35坦克,一直服役到1940年法国投降,该坦克一共生产了1900辆。法国沦陷以后,德军广泛利用缴获的“雷诺”R-35坦克,把它们改装成各种专用车辆。大多数改装成自行火炮,还有些被改装成弹药输送车,牵引车等。R-35主要性能数据列表战斗全重10600kg车长3.99m车宽1.88m车高2.10m最大速度19 km/h最大行程公路/越野:138/80 km乘员2人火力装备37mm SA18 L/21 ;1x7.5mm M6 Model 31弹药37mm:58发;7.5mm:2500发装甲12-45mm爬坡度31度通过垂直墙高0.50m越壕宽1.60m涉水深0.80mSOMUA S-35坦克SOMUA S-35坦克从1936年开始装备法军,一直服役到1940年法国投降。德国和意大利两国军队也使用过这种坦克,该坦克是SOMUA(索玛)公司制造的,该公司是法国最早的坦克制造商之一,1918年曾参与法国“雷诺”FT-17坦克的生产。该坦克从1936年开始成批生产,并装备部队,至1940年共生产约500辆。是法国在二战期间最好的坦克。法军的3个轻机械化师,各装备87辆S-35坦克;驻突尼斯的第6轻骑兵师也装备有50辆这种坦克;第4后备装甲师也装备有少量这种坦克。它具有较好的机动性,较强的火力和装甲防护力,优于当时德军的PzKpfw III战斗坦克,但由于法军的战术拙劣,只用坦克实施一些单独的作战行动,因而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940年法国被占领后,德军接受了全部法国坦克,并利用S-35坦克执行各种任务,有些还参加了对苏联的入侵,德军把这种坦克命名为35C739(f)坦克。并将其中一部分改装为装甲指挥车,另有少量的则转交给了意大利。S-35坦克的弱点是车体连接不坚固,其次是车长负担过重,该坦克仅3名乘员,车长既要指挥坦克,又要负责火炮和机枪的装弹,瞄准和射击,这样必定影响射击速度,以致不能发挥该坦克应有的效能。以下是SOMUA S-35中型坦克的主要性能数据:战斗全重20.048t乘员3人车长5.46m车宽2.108m车高2.629m最大速度37 km/h最大行程260km火力装备1门SA35型47mm火炮;1挺31型7.5mm并列机枪弹药47mm:118发;7.5mm:1250发装甲20-56mm
‘陆’ 求法国2c坦克资料及其图片
第一种多炮塔坦克设计方案,也是一战中法国唯一自行设计的重型坦克(注:同时也是所有曾正式投入使用过的坦克中体积最大的),到一战结束时刚刚完成10辆生产型坦克的制造,其中有6辆仍留在法国军队中,并被在1940年的战争中使用(注:其实在1939年战争爆发的时候10辆坦克都被加入了编制中,并分别以法国各个地区命名,主要是用于宣传目的,并没有参加多少战斗),最后毁于德军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注:这种说法被认为是戈培尔和戈林为了宣传目的而编造的,实际情况是法军指挥官为了防止该坦克落入敌人手中决定把它们通过铁路送往南方,但途中铁路被堵,于是只好就地炸毁)
‘柒’ 法国的主战坦克是什么
进入20世纪90年代,瑞典陆军明确表示:需要200余辆新型主战坦克,以替换其装甲部队现装备的300辆老式的S坦克。这一信息,立刻引起世界上最着名的四家坦克制造公司:法国GIA公司(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德国克劳斯——玛菲公司(“豹”2式主战坦克),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分公司(M1A1艾布拉姆斯)及英国维克斯防御系统分公司(“挑战者”2)的竞相角逐。
1991年GIA公司将第一批生产的“勒克莱尔”新型主战坦克交付法国陆军,预计从1991年开始至2000年法国陆军要采购1000余辆“勒克莱尔”主战坦克,1997年前将装备法军陆军200辆“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在四大竞争对手中间,“勒克莱尔”是最轻和最紧凑的一种车型,由于采用横置MTU883系列的1500hp柴油发动机和伦克HSWL295型自动传动装置,因此比“豹”2M1和“挑战者”2现安装的动力机组约缩短1米,重量约减少3.5吨。而且还是惟一一个具有3人乘员组的车辆,它的驾驶员位于车体左前方,车长在炮塔左侧,炮塔在右侧,动力装置置后,采用隔舱化结构。
采用的新型动力机组,使“勒克莱尔”的加速性极好,能在5.5秒内,从0加速到32公里/时,高度的机动性,使其能迅速改变战场上射击位置。
主炮为120毫米滑膛炮、自动装弹机、火炮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破甲弹,配有热护套和炮口参考系统,火炮射击后压缩空气将烟尘从炮管内排除掉。具有1750米/秒的高发射初速。同时一种反直升机的贫铀弹芯正在研制中。
车体和炮塔采用弧形模块式复合装甲,顶部防护得到加强。
先进的火控系统使得“勒克莱尔”能在60秒内捕捉6个不同目标并自动跟踪,首发命中率高达95%。双稳定的“萨吉姆”(SAGEM)HL70昼夜/热像瞄准镜和激光测距仪使车长可进行全景探测和目标捕捉。”最令“勒克莱尔”引以为豪的是首次在主战坦克上安装了“自动战场管理系统”及数字式多路传输数据总线,使主战坦克的指挥自动化水平提到一个更高层次。
‘捌’ 一战坦克缺点
一战中的坦克,最为坦克始祖跟二战中比较成熟的坦克技术当然有很大不同。
事物发展都是有一个过程的,从你提到的四边形的“水箱”,到一战后期法制的雷诺,已经有了很大改进,以雷诺为例,已经具备了车身与炮塔分离的结构,炮塔可以转动,并且车身两侧是双履带,已经是现代主战坦克结构的雏形。
一战坦克有些是单履带的,转弯性能极差,有些是你讲的四边形的,使攻击视角收到很大限制,有些是长方形的,像现在的火车车厢,有些被称为路上“巡洋舰”的多炮塔设计,机动性差。总之坦克出现初期,设计者进行了大量的尝试,结合实战,才发展出了今天我们的主战坦克。
一战坦克的不足是当时技术条件所制约的,从发动机到传动等部件,可靠性都差,速度与步兵差不多,而且在一战中对于坦克的运用还不成熟,只是在突破战壕战中起到了一些作用,远不像二战中陆战之王。
顺便说下,二战坦克也在战争中发展的很快,以德制坦克为例,从初期的3/4型到后期的虎式、象式甚至鼠式,是一个从轻到重的过程。
坦克从一战诞生到二战发展壮大,改变了人类地面战争的形态,至今坦克的数量与质量仍然是衡量一个国家陆军实力的重要标准。
‘玖’ “圣沙蒙”坦克是怎样的为何被说为一战法国奇葩坦克
说法国的圣沙蒙坦克是奇葩,是因为它的形状很古怪,由拖拉机底盘履带加上意大利炮组成,看起来并不像坦克,而像是自行火炮。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内燃机技术,火炮技术,履带推进技术都已经成熟,1903年法军人员就开始试图将火炮装在移动车辆尤其是拖拉机上。
这种坦克的火力配置相当猛,既有大口径火炮,又有机枪辅助,被当时的人称之为移动堡垒。这个大家伙最大的问题就是头重脚轻,前面为了能装下又大又沉的电动传动系统,前部钢板伸出履带外长达一米多,火炮炮管的重量也压在了前面。头重脚轻导致他跨越战壕的距离只有1.8米,如果是两米的战壕,就会直接让他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它可以说是坦克这一陆战之王的开山鼻祖。
‘拾’ 请问一战期间英国的坦克是什么样子的一共有几辆一战期间哪些国家有坦克谢谢
英国:
小游民——这是实验型号
马克Ⅰ~IX型——这是英国的主力,是菱形车体
“赛犬”A和C式坦克
——英国在一战中生产了数千辆,其中Ⅳ型最多有1200辆
法国:
“斯纳德”突击坦克
“雷诺”FT-17轻型坦克——未来坦克的雏形
“圣沙蒙”突击坦克
2C重坦克
德国:
A7V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