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福利国家制度确立时间是多久
福利国家制度确立时间是1945年。
因为二战持续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孕育了世界大战,但也催生了战后英国的“人民预算”和战前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的是新的福利制度,后被泛称为“福利国家”。
新政式的调整后来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基本一致。 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接受凯恩斯主义,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社会福利制度。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最早宣布建立福利国家。
政治影响:
1、正面影响:福利国家制度的确立及运行有显而易见的好处,它在一定条件下有助于实现社会保障、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有助于普遍提高公民的生活状况,避免了社会分裂,减缓了两极分化。
2、反面影响:使人们依赖福利而变得懒惰,滋生慵懒文化,使国家丧失积极工作的激情。福利存在经济上的破坏性,因为福利开支会增加税收并引起通货膨胀。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福利国家
‘贰’ 什么是欧洲福利制度
福利可以被概括为“3U”思想:普享性原则(Universality),即所有公民不论其职业为何,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统一性原则(Unity),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均一性原则(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
现代福利制度起源于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报告》对战后英国福利社会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法国福利制度是什么时候扩展阅读
福利制度影响
过高的福利制度催生了养懒汉的状态。欧洲的缺勤率平均达到10%,瑞典高达20%,而日本仅为2%。德国前总理、经济学家艾哈德曾说,福利国家使我们不必依靠自己的努力,而是依靠国家,这会使经济发展失去动力。
在人们开始厌恶工作的同时,却不断要求增加工资。希腊、西班牙在进入欧元区工资增长非常快,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高福利的工资增长。希腊即使陷入危机,但是每年仍旧可以拿到14个月的工资。
此外,人们不愿意工作,年轻人宁肯失业也不愿意去找工作。有人说,欧洲已经成为一个老年人的社会,对成熟工人的保护,让年轻人无法进入社会,剥夺了年轻人的就业机会。
‘叁’ “福利国家”。起初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福利国家是国家形成发展这一漫长过程中的产物,在21世纪初,首先是法国、德国、尼德兰国家(荷兰、比利时)以及北欧国家,达到其最高阶段。
在英国,早期工业化在推进生产力巨大进步、社会财富巨大积累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流民日渐增多,失业、伤残和患病无力医治者遍布街头。对于这些问题,仅依赖宗教组织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政府被认为应该对贫穷和社会秩序承担责任。因此,自16世纪后期开始,英国政府逐步加大了对贫穷的干预力度。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到16世纪末,英国开始设立了以政府为主要责任者的济养院,以收容无力自存者。
国家全面干预济贫事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1601年英国《济贫法》的出台。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部成体系的济贫法典。它既是对前期社会救济实践的总结,同时也是对英国工业化初期社会变迁的一个回应。
正如伊丽莎白一世本人所强调的那样,是整个社会而不是专门的宗教团体应该救济年迈、生病或无法抗拒灾难而致贫困的人(伍德沃德,1990)。
这部法规之所以在社会保障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关键之处在于其正式确立了国家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的方式对居民实施救助的原则。国家在福利供给中的主导性地位最终以立法的形式予以确立,这可以看作是后来福利国家得以产生的政治伦理雏形。
尽管这部法规颇受争议,但济贫法所确立的救助模式,成了此后三百年英国济贫事业的基本架构和其他欧陆国家在社会建设实践中所效仿的张本。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18世纪70年代前后发生的工业化浪潮,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飞速发展,到19世纪中期以后,达到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巅峰,显示了资本主义前所未有的活力。但这种经济领域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是以牺牲社会公平为代价的。
经济领域所形成的巨大风险与分配上的严重不公以及日益恶化的生活环境与劳动条件所造成的广大劳动者孱弱的抗风险能力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劳动者为改善生活质量而进行的抗争此起彼伏,要求国家出面对分配、福利与政治待遇进行改革的浪潮席卷欧洲各国。
前述问题如不能得以切实有效的解决,非但资本主义生产效率无法得以提高,即便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与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也有可能受到动摇。
因此,19世纪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措施,通过种种手段,重新建设新型社会安全体制,着力改进社会公平状况,借以达到稳定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目的。
(3)法国福利制度是什么时候扩展阅读:
现代福利制度起源于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报告》对战后英国福利社会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报告主张的社会福利可以被概括为“3U”思想:普享性原则(Universality),即所有公民不论其职业为何,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
统一性原则(Unity),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均一性原则(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
福利国家不是社会保险,不是公费医疗,也不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济计划。福利国家甚至不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加总。
社会保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出现了,但是却没有人会把最先推行了社会保险制度的“铁血首相”俾斯麦称为“福利首相”。希特勒曾经为了发动侵略战争而大搞民族社会主义,当然也不会有人认为,那种口称“人民国家”,否则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的“第三帝国”就是“福利帝国”。
绝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实行社会政策,这些政策彼此之间相差万里,所以不能说实行某种社会政策的政府都是“福利政府”,它们所代表的国家都是“福利国家”。
‘肆’ 欧洲发达国家政府为什么实行高福利
欧洲发达国家实行高福利的原因有四:
第一,欧洲发达国家的工业和农业或服务业,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产业链顶端(掠夺亚非拉几百年积累的原始资本、本国经过二百年发展积累的技术优势),拥有着他国难以匹敌的高利润,这是欧洲国家实行高福利的经济基础。
第二,欧洲发达国家都是民主国家,其政府为民选政府。政客为了上台,实行高福利是讨好选民的最有效手段。
第三,欧洲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基于民享、民有、民治的基础。政府存在的意义,就是服务于人民。而为民众提供高福利(生活、医疗、教育保障),是政府的职能之一。
第四,欧洲发达国家从历史上,就有高福利的传统。如法国从拿破仑时代开始,就让民众享受其对外战争的红利。英国则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就建立了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伍’ 西方国家的全民福利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福利社会缘起于马克思成长的国度——德国。
在19世纪中后期,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揭露了剩余价值的存在,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席卷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运动,使得经历数次经济危机的西方国家不得不寻找改良社会的方法。当时当政的普鲁士王国宰相俾斯麦为了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以及统一德国的使命,于是在对于国内社会问题采取进取的创新改革。通过国家财政与社会力量实现对工人的保险与福利。当然以现在的角度看,当时的社会福利制度还刚刚起步,而且程度并不大,但是就是因为这样的创举,让后来的德国以及大部分欧洲走向了对资本主义的改良道路——全面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实现社会公正、平等。
‘陆’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如英国扩大了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法国制定了广泛的社会
B
试题分析:福利制度是战后资本主义政策调整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主要是想着通过政府扩大财政开支,拉动消费,刺激经济增长。但是福利制度的评价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确实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另一个方面也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的积极性。因此①②③均正确。故选B。④项说法与史实相反。
点评: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效仿罗斯福新政的经验,以凯恩斯主义作为指导,扩大政府开支,扩大内需,纷纷对经济进行了干预和调节。在20世纪50到60年代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到了70年代,西方国家进入“滞涨”的时期,各国普遍减少国家的干预,实行了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柒’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最早在什么时候建立
最早的福利国家是英国,大概在1960年代就开始了,但近年来许多国家也开始尝试削减了…… 但第一个尝试福利制度的国家的确是19世纪下半叶的,以威廉一世为皇帝,俾斯麦为宰相的普鲁士德意志帝国。
‘捌’ 评价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
二战后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竞争的加剧,使许多企业生产不景气甚至倒闭,使相当数量的工人失业,生活水平下降。为了保持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兴起和形成福利制度。福利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加强社会福利而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是资产阶级政府采取的重要的改良主义措施,是资本主义社会调节生产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相对稳定,阶级矛盾趋于缓和的重要原因之一。
着名的“贝弗里奇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提出了两个基本思想,一是社会保障应以保障居民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为限;二是社会保障应体现“普遍和全面”的原则,即应包括所有居民的各种不同社会保障方面的需要。这个报告得到英国战时联合内阁和战后工党政府的原则批准,英国相继建立了家庭补助法(1945年)、社会保险法(1946年)。国民健康服务法(1946年)、国民保险(工业受伤)法(1946年)、国民救济法(1948年)等。1944年制定的教育法也把免费的中学教育确立为普遍享受的权利。法国、瑞典等国也进一步完善了福利制度,使福利国家的框架基本形成。
50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特别是60、70年代,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这也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完善福利制度、发展福利国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进入完善阶段。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 社会福利的享有面愈益向全民化发展。社会保险制度逐步把保险范围由工资收入者的职工保险扩大到非工资收入者如农业经营者、手工业者、商人和自由职业者。对收入很低或没有收人而无法参加保险的贫困者、失业者伤残者等通过设立社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补贴项目来保障最低生活水平。
第二、社会福利项目更加广泛。除退休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外,还纷纷设立了各种救济,象住房补贴、孕妇补贴、儿童营养补助、单亲家庭补助、老年人医疗照顾计划等。如英国公民一出世便可享受国家发放的婴儿补贴;产妇有医疗补助;学龄儿童除了在公立学校免费就读以外,还享有儿童津贴;失业者可领取失业保险金或失业救济金;病患者可以在公立医院享受免费医疗;同时可以领取疾病津贴或疾病补助救济;老年人有退休金、养老金;死亡者家属可领取抚恤金等。瑞典的社会保险制度源于英国,又超过英国,被誉为“从摇蓝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如瑞典公民年满67岁即可领取全额的基本年金,而且不交纳任何手续费,也无需经过收入情况调查,雇工和雇员不交纳保险税。
第三、社会福利支出大幅度增长。在国家财政支出中均占相当大的比重,社会福利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如美国1975年社会福利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达18.7%,占政府开支比率达57.4%,1982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西欧的英、法、德、意、比等6国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在1978年就已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3%。
‘玖’ 西方福利国家制度开始时间
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实行后,又发现问题存在。二战后,在英国等西欧国家率先开始福利国家制度,具体时间可以从贝弗里奇报告开始1944
‘拾’ 福利国家制度确立时间是什么
福利国家制度确立时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利国家的最早雏形,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所制定的《社会保险法》。
福利国家制度确立的时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国家都普遍的确立了国家针对公民的福利制度。
福利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福利的萌芽形式,即带有临时救济性质的社会福利的个别因素,在资本主义历史上早已产生。福利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在19世纪末期就开始流行。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在加紧镇压工人运动的同时,还力图用局部的改良,其中包括由国家实施某些社会福利来削弱工人运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大危机曾导致深刻的政治和社会动荡,迫使一些国家进一步采取了若干社会福利措施。
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各国政府所实施的社会福利,项目不多,范围较狭,并且主要是一些救济性措施,尚未形成一套体系。资产阶级宣扬的所谓“福利国家制度”的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