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笛卡尔为了能够潜心研究,离开了法国,去到哪里定居
当时法国宗教传统势力还比较强大,他深知自己的思想与教会大相径庭,在法国会被视为异端。为了能将自己研究的成果着述下来,1628年秋,他决定到荷兰定居。
⑵ 笛卡尔的简介是怎样的
“笛卡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这是在法国首都巴黎圣日耳曼的圣心堂笛卡尔的墓碑上所镌刻的一句话,它诠释了笛卡尔一生的成就:他不仅是一名伟大的数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哲学家,他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格言。他把他的哲学思想融会到数学体系中,从而成为了17世纪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
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出生于法国土伦的一个律师之家。一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8岁的时候他进入了一所耶稣会学校。在接受这8年的传统教育时,他发现教科书中的某些论证,很微妙且模棱两可,有时候甚至出现前后矛盾的理论。于是他决定不再死钻书本学问,而要向“世界这本大书讨教”,从此开始了他探索真理的征程。
1617年,当笛卡尔随军服役驻扎在荷兰时,成功的解决了一张公开张贴的荷兰语的数学问题,使他在数学界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同时也激发了他继续探索真理的勇气。此后就开始了他长达二十多年的研究生涯。
解析几何的创立是笛卡尔的突出成就,然而它的创立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笛卡尔之前几何学的思维方式还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几何学和代数学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笛卡尔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后认为,希腊人的几何学过于依赖于图形,束缚了人的想象力,而代数学则完全从属于法则和公式,不能成为一种促进智力的科学,所以必须把它们的优缺点互相结合起来才能建立一种“真正的数学”。
在从军时,他经常思考着代数与几何的优缺点和交叉点这一问题。有一次他躺在床上看到一只苍蝇而突发奇想到空间的坐标定位方面的问题,又联系到几何能不能也用坐标定位的方式表示出来呢?这一突发的联想为他以后创立坐标系打开了思想阀门。但是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他对此问题的研究就暂时搁置了起来。
当生活得到稳定之后,他又开始了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终于创立了直角坐标系,并在1637年发表的《几何学》中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坐标系的创立是数学发展上的关节点,有了坐标系就可以用坐标的形式来描述空间上的点,这样一来直观的点就变成数字。依照这种思想他创立了我们现在称之为的“解析几何学”。
解析几何的创立表明了几何问题不仅可以归结成为代数形式,而且可以通过代数变换来实现发现并证明几何性质。代数几何的交叉融合改变了自古希腊以来代数和几何分离的趋向,从而把相互对立着的“数”与“形”统一了起来,几何曲线与代数方程相结合,使常量数学进入了变量数学时期,开拓了变量数学的广阔领域,为后来牛顿、莱布尼兹对微积分的发现开辟了道路。正如恩格斯所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尔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辨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了。”
笛卡尔的这一天才创见,奠定了他在数学史上的地位。除此之外他在哲学方面的成就也是突出的,他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原则和怀疑一切的“系统怀疑的方法”,并主张把几何学的推理演绎方法应用于哲学上,认为清晰明白的概念就是真理。笛卡尔一生的成就证明了他不愧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⑶ 笛卡儿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发明了解析几何,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提出二元论,着名语句:“我思故我在”
⑷ 笛卡尔是哪个国家的人物
法国。
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现笛卡尔,因笛卡尔得名),1650年2月11日逝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
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之一,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并为欧洲的“理性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
笛卡尔最为世人熟知的是其作为数学家的成就。他于1637年发明了现代数学的基础工具之一——坐标系,将几何和代数相结合,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同时,他也推导出了笛卡尔定理等几何学公式。值得一提的是,传说着名的心形线方程也是由笛卡尔提出的。
在哲学上,笛卡尔是一个二元论者以及理性主义者。他是欧陆“理性主义”的先驱。关于笛卡尔的哲学思想,最着名的就是他那句“我思故我在 ”。他的《第一哲学沉思集》(又名《形而上学的沉思》)仍然是许多大学哲学系的必读书目之一。
在物理学方面,笛卡尔将其坐标几何学应用到光学研究上,在《屈光学》中第一次对折射定律作出了理论上的推证。在他的《哲学原理》第二章中以第一和第二自然定律的形式首次比较完整地表述了惯性定律,并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动量守恒定律。这些都为后来牛顿等人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⑸ 笛卡尔是谁
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拉海(现改名为笛卡尔以纪念这位伟人),1650年2月11日逝世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笛卡尔是法国着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笛卡尔是二元论唯心主义者的代表,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或译为“思考是唯一确定的存在”),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笛卡儿自成体系,融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体,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又是一位勇于探索的科学家,他所建立的解析几何在数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笛卡尔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笛卡尔在科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笛卡尔不仅在哲学领 域里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同时笛卡尔又是一勇于探索的 科学家,在物理学、生理学等领域都有值得称道的创见,特别是在数学上他创立了解析几何,从而打开了近代数学的大门,在 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他的哲学思想和 方法论,在其一生活动中则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他的哲学思想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哲学方面
笛卡尔被广泛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他第一个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哲学上,笛卡尔是一个二元论者以及 理性主义者。笛卡尔认为,人类应该可以使用数学的方法——也就是理性——来进行哲学思考。他相信,理性比感官的感受更可靠。(他举出了一个例子:在我们 做梦时,我们以为自己身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然而其实这只是一种 幻觉而已,参见 庄周梦蝶)。他从逻辑学、 几何学和 代数学中发现了4条规则:
笛卡尔将这种方法不仅运用在哲学思考上,还运用于几何学,并创立了 解析几何。
由此,笛卡尔第一步认为怀疑就是出发点,感官知觉的知识是可以被怀疑的,我们并不能信任我们的感官。笛卡尔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 统治者。他反对 经院哲学和神学,提出怀疑一切的“系统怀疑的方法”。所以他不会说“我看故我在”、“我听故我在”。从这里他悟出一个道理:我们所不能怀疑的是“我们的怀疑”。意指:我们无法去怀疑的,是我们正在“怀疑”这件事时的“怀疑本身”,只有这样才能肯定我们的“怀疑”是有真实性的,并非虚假的产物。人们觉得理所当然或习以为常的事物,他却感到疑惑,由此他推出了着名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强调不能怀疑以思维为其属性的独立的精神实体的存在,并论证以广延为其属性的独立物质实体的存在。
他认为上述两实体都是有限实体,把它们并列起来,这说明了在 形而上学或 本体论上,他是典型的 二元论者。笛卡尔将此作为 形而上学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从这里他得出结论,“我”必定是一个独立于肉体的、在思维的东西。笛卡尔还试图从该出发点证明出 上帝的存在。笛卡尔认为,我们都具有对完美实体的 概念,由于我们不可能从不完美的实体上得到完美的概念,因此必定有一个完美实体——即上帝——的存在来让我们得到这个概念。即上帝是有限实体的创造者和终极的原因。从所得到的两点出发,笛卡尔继续推论出既然完美的事物(神)存在,那么我们可以确定之前的恶魔假设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一个完美的事物不可能容许这样的恶魔欺骗人们,因此借由不断的怀疑我们可以确信“这个世界真的存在”,而且经由证明过后的数学逻辑都应该是正确的。现实世界中有诸多可以用 理性来察觉的特性,即它们的数学特性(如长、宽、高等),当我们的理智能够清楚地认知一件事物时,那么该事物一定不会是虚幻的,必定是如同我们所认知的那样。即笛卡尔将几何学的推理方法和演绎法应用于哲学上,认为清晰明白的概念就是真理,提出“天赋观念”。
笛卡尔的自然哲学观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完全对立的。他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同时他又认为,除了机械的世界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存在,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后来成了欧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
虽然笛卡尔证明了真实世界的存在,他认为 宇宙中共有2个不同的实体,既思考(心灵)和外在世界(物质),两者本体都来自于上帝,而上帝是独立存在的。他认为,只有人才有灵魂,人是一种二元的存在物,既会思考,也会占空间。而 动物只属于物质世界。
笛卡尔强调思想是不可怀疑的这个出发点,对此后的 欧洲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思故我在所产生的争议在于所谓的 上帝存在及动物一元论(黑猩猩、章鱼、鹦鹉、海豚、大象等等都证实有智力),而怀疑的主要思想,确实对研究方面很有贡献。
方法论
笛卡尔本想在一本题为《世界》的书中介绍他的科研成果,但是当该书在1633年快要完稿时,他获悉 意大利教会的权威伽利略有罪,因为他拥护哥白尼的日心说。虽然笛卡儿在荷兰未受到 天主教权威的迫害,但是他还是决定谨慎从事,收书稿进箧入匣,因为在书中他捍卫了 哥白尼的学说。但是在1637年他发表了最有名的着作《正确思维和发现科学真理的方法论》,通常简称为《 方法论》。
笛卡儿在《方法论》中指出,研究问题的方法分四个步骤:
1. 永远不接受任何我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就是说要尽量避免鲁莽和偏见,只能是根据自己的判断非常清楚和确定,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的真理。就是说只要没有经过自己切身体会的问题,不管有什么权威的结论,都可以怀疑。这就是着名的“怀疑一切”理论。例如亚里士多德曾下结论说,女人比男人少两颗牙齿。但事实并非如此。
2. 可以将要研究的复杂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小问题,一个一个地分开解决。
3. 将这些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先从容易解决的问题着手。
4. 将所有 问题解决后,再综合起来检验,看是否完全,是否将问题彻底解决了。
在1960年代以前,西方 科学研究的方法,从机械到人体解剖的研究,基本是按照笛卡儿的《谈谈方法》进行的,对西方近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但也有其一定的缺陷,如人体功能,只是各部位机械的综合,而对其互相之间的作用则研究不透。直到阿波罗1号登月工程的出现,科学家才发现,有的复杂问题无法分解,必须以复杂的方法来对待,因此导致系统工程的出现,方法论的方法才第一次被综合性的方法所取代。系统工程的出现对许多大规模的西方 传统科学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如环境科学,气象学, 生物学,人工智能等等。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最着名的思想。出自《方法论》。
⑹ 笛卡尔的生平经历有哪些
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出生于法国土伦的一个律师之家。一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8岁的时候他进入了一所耶稣会学校。在接受这8年的传统教育时,他发现教科书中的某些论证,很微妙且模棱两可,有时候甚至出现前后矛盾的理论。于是他决定不再死钻书本学问,而要向“世界这本大书讨教”,从此开始了他探索真理的征程。
1617年,当笛卡尔随军服役驻扎在荷兰时,成功的解决了一张公开张贴的荷兰语的数学问题,使他在数学界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同时也激发了他继续探索真理的勇气。此后就开始了他长达二十多年的研究生涯。
⑺ 关于数学家笛卡尔的小故事
笛卡尔于1596年出生在法国,欧洲大陆爆发黑死病时他流浪到瑞典,认识了瑞典一个小公国18岁的公主克里斯汀,后成为她的数学老师,日日相处使他们彼此产生爱慕之心,公主的父亲国王知道了后勃然大怒,下令将笛卡尔处死,后因女儿求情将其流放回法国,克里斯汀公主也被父亲软禁起来。笛卡尔回法国后不久便染上重病,他日日给公主写信,因被国王拦截,克里斯汀一直没收到笛卡尔的信。笛卡尔在给克里斯汀寄出第十三封信后就气绝身亡了,这第十三封信内容只有短短的一个公式:r=a(1-sinθ)。国王看不懂,觉得他们俩之间并不是总是说情话的,大发慈悲就把这封信交给一直闷闷不乐的克里斯汀,公主看到后,立即明了恋人的意图,她马上着手把方程的图形画出来,看到图形,她开心极了,她知道恋人仍然爱着她,原来方程的图形是一颗心的形状。这也就是着名的“心形线”。
国王死后,克里斯汀登基,立即派人在欧洲四处寻找心上人,无奈斯人已故,先她走一步了,徒留她孤零零在人间...
⑻ 给讲一讲笛卡尔的故事
笛卡尔[1596—1650](又译笛卡儿)出生于法国都兰,他洗礼的时候取名“热奈”,表示“再生”的意思。当时一场肺炎的爆发夺去了他母亲的生命,但他死里逃生,好歹活了下来。
他最初学习法律,曾在几支军队里任职。从1620到1628年间,笛卡尔遍游欧洲,最后在荷兰定居。虽然他发明了笛卡尔坐标— 一种绘制图形的方法 —和若干方程式,并研究了惯性,但他最为知名的还是他的哲学。笛卡尔以怀疑一切为出发点,只相信“我思,故我在”。他敦促人们利用自己的感官去确定并了解周围的世界,不要简单地依赖过去的知识。这是一种激进派的观念,它引出了一个叫做启蒙运动的历史阶段,这期间科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649年,笛卡尔移居瑞典,并逝于该地。[显着成就:在17世纪开现代哲学之先河。]
你可以在网络上搜“笛卡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