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狗狗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以后又脱
复原位之后也要注意修复,不然肯定会再次脱位的,可以试下倍骨素牛肉锭,我家贝贝髋关节脱位医生给推荐的,修复后一直在吃现在症状很稳定了∞
‘贰’ 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的手术步骤
1.陈旧性脱位术前应作持续骨牵引1周左右。
2.显露途径的选择:髋关节脱位的显露途径可选用前外侧显露途径或后侧显露途径。前者取仰卧位,手法复位比较方便,但脱位的股骨头位于髂骨的后面,比较深,分离有一定困难。后侧显露一般取俯卧位,显露股骨头、坐骨神经及髋臼比较直接,容易;但手法复位不方便。如将体位改为侧卧位或侧俯卧位,则可克服此困难。因此,前脱位及某些不须探查坐骨神经,不须内固定髋臼的新鲜后脱位;或虽为陈旧性后脱位,但股骨头的活动度较大者可考虑用前外侧显露。反之,后脱位并有坐骨神经损伤或大块髋臼骨折,或脱位的股骨头在髋臼以上,而且活动度甚小者,可考虑用后侧显露途径。 1.体位、切口与显露采用前外侧显露途径(见下肢骨关节显露途径),病人仰卧,将患侧腰背部及臀部垫高,与手术台面成20°~30°。作前外侧切口,近侧于骨膜下剥离髂骨翼内、外侧的肌肉,远侧自缝匠肌及阔筋膜张肌之间进入,下翻股直肌,即抵髋关节的前面。采用后侧显露则病人取侧卧或侧俯卧位,使病人腹部与手术台成45°角。作后侧切口,裂牙臀大肌,先探查坐骨神经,予以分离和保护。自大转子切断梨状肌、闭孔内肌及上、下孖肌肌腱,并翻向内侧,即可见脱位的股骨头。
2.分离股骨头和颈部一般髋关节后脱位时,股骨头穿破后侧关节囊,位于髋臼的后上方。前外侧显露时,助手轻轻转动伤肢,术者用手指查明股骨头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新鲜脱位在清除血肿后,仔细寻觅妨碍复位的原因。一般多为移位的骨折块阻挡复位,或大片关节囊卷入髋臼。陈旧性脱位则需沿股骨头及颈部分离周围的粘连。先扪清颈部无条索状物,即可在颈部切一小口,而后紧贴骨质逐渐向股骨头分离,直至股骨头及颈部游离。分离时应注意:①不要切开剥离股骨颈远侧1/3的关节囊,以免伤及供应股骨头及颈部的血管;②关节囊尽可能T形切开,使附着于髋臼的关节囊保留0.5~1.0cm,以便修复。③避免损伤坐骨神经。偶有脱位时将坐骨神经套在股骨颈的前面,分离时如触及索状物,应仔细分离辨认,或用针刺激,如无肌肉收缩,以防损伤。后侧显露时,由于坐骨神经已被分离和保护,而且股骨头和颈部显露比较直接,可在直视下切开关节囊,逐渐分离股骨头和颈部周围的粘连。如有髋臼后上缘骨折,可于骨膜下向上剥离臀小肌,扩大显露。
3.清理髋臼将伤侧大腿外旋,使股骨头不遮盖髋臼,即可将髋臼内的血肿、肉芽、瘢痕组织、小骨片及圆韧带等,用刀、剪或刮匙全部清除。清除时注意勿损伤关节软骨。
4.骨折处理髋关节后脱位并发骨折常有三种情况:①完全游离的小骨块,应清除之。②股骨头骨折:常为圆韧带的撕脱骨折,它在股骨头上造成的缺损不在负重的关节面上,应连圆韧带一起切除,以免妨碍股骨头的复位。即使是负重关节面的骨折块,也以切除较复位为佳。因为复位后骨折块必将引起缺血性坏死,而致损伤性关节炎。③髋臼骨折:常为髋臼后上缘的三角形骨折块,向外侧和前侧旋转移位。复位后用1~2枚螺钉固定。螺钉应斜行向上,指向髂嵴中线,以免穿透关节。
5.复位在分离股骨头和颈部的粘连,彻底清理髋臼以后,助手固定骨盆,屈髋牵引,术者用手指向髋臼方向推股骨头,即可复位,并无困难。如不能复位,应查明原因。一般多为瘢痕和粘连剥离不够,或股骨头被挛缩的关节囊夹住,应进一步松解。此时切忌强行手法复位或利用剥离器等器械的杠杆作用进行复位,以免造成骨折或关节软骨面的损伤。
6.修复关节囊及缝合复位后,专人维持位置。修整关节囊,尽可能缝合修复。止血后逐层缝合。 1.未并发骨折的脱位术后行皮牵引或骨牵引4周。4周后开始持拐行走,6~8周后逐渐开始负重。
2.并发骨折的脱位术后行骨牵引,尽早作股四头肌舒缩的功能锻炼。术后6~8周去牵引,并锻炼髋关节功能。有股骨头骨折者,术后12周才能负重。
‘叁’ 请问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如何锻炼恢复
术后 由于麻醉引起下肢血管扩张导致血容量相对减少,加上术中出血,手术创口疼痛等原因,可出现低血压。患者进入病房后要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每1 h测BP、P、R各一次,接好导尿管,肢体抬高,经常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记录每小时尿量并采取吸氧、止痛、保暖等措施。人工关节置换病人的年龄偏高,应注意心、肺、泌尿系统并发症。由于经受手术创伤后易出现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尤其是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教病人做扩胸运动及深呼吸,鼓励病人将痰咳出,手术后最初几天应协助病人咳痰,保持口腔卫生,清洗口腔1~2次/d。嘱病人多饮水,增加尿量,达到冲洗膀胱的作用,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清洗1~2次,以预防泌尿系感染。密切观察四肢的感觉、运动,了解神经恢复情况,按摩骨突处皮肤,预防压疮发生,必要时换用气垫床。使患者平稳渡过手术后期。
4.2 术后肢体康复锻炼
护士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指导病人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患肢股四头肌静止性等长收缩,踝关节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在锻炼中,常因伤口疼痛而不愿主动合作,因此护士要做好耐心地说服解释工作,要使每个病人都明白,加强康复期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可以防止肢体肌肉失用性萎缩,关节僵硬,并能防止老年患者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本组病例在护理指导下正确掌握了动作要领,通过早期功能锻炼,患肢血运良好,没有明显肿胀,术后1周均能在床上进行伸屈膝和踝关节活动,均在术后2~3周出院,出院后一定要保证髋部的正确位置,要求患者3个月内做到双腿不交叉,不内收,侧卧时两腿之间放置枕头,不屈身向前,髋关节屈曲不宜超过45°以上。站立位患髋外展、后伸锻炼,加强臀部肌力,增加髋关节的稳定性。本组病人虽然平均年龄已超过60岁,患肢均恢复正常的活动功能。
http://www.966120.com/shhl/ArticleContent.aspx?id=4884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
术后康复护理
1 床上功能锻炼 手术当天避免过多活动,搬动时小心抬起臀部,注意合适体位,防假体脱位及伤口出血。给予臀部垫气圈或海绵垫、水垫等。每2 h 1次帮助抬臀、按摩以防褥疮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务必把术后注意事项向患者家属详细交待以取得合作,曾有1例手术后当晚因家属随意移动患者致假体脱位而再次手术。术后第1天,因术后疼痛或畏痛,多数患者对患肢活动有恐惧感,在给予患者有效的药物止痛后,可帮助其被动活动,如腿部肌肉的按摩、踝关节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上身及臀部做引体向上运动等,1~2次/h。同时指导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给予叩背5~10次/h。指导进行腿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上、下午各5~10 min。术后第2天开始,继续每天多次深呼吸、叩背,并加强腿部肌肉的等长和等张收缩训练及关节活动,上下午及睡前各锻炼20~30 min,引体向上运动3~4次/h并尽量独立完成。注意运动量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所有的床上活动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的状态下进行。
2 离床功能锻炼 于术后4~5 d病情平稳后开始进行,在此之前逐渐延长半卧位时间为离床做准备。下床方法:患者先移至健侧床边,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脚着地,患肢外展、屈髋<45°,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侧腿离床并使脚着地,再拄双杖站起。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即患肢先上床。离床活动第一天,上、下午各床旁拄双杖站立5~10 min(视各人体力情况而定),无不适时在床周行走数步。护士在旁扶持,观察有无虚脱情况发生,曾有4例于第1次下床时发生虚脱,经立即返床休息后缓解。第2天开始拄双杖在病室内行走,步行距离逐渐延长,时间逐渐增加但每次不超过30 min,上、下午以及睡前各1次。行走时,患肢始终保持外展30°左右并不负重,护士或家属在旁守护以防意外。
3 自理能力训练 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如洗脸、梳头、更衣、进食等。离床活动后即训练站立状态下的活动,以增进食欲,改善自理质量,增强自信,促进机能康复。
http://www.966120.com/shhl/ArticleContent.aspx?id=4175
‘肆’ 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的介绍
髋关节脱位分为前脱位与后脱位两大类,临床常见为后脱位。一般说来,髋关节新鲜脱位无论前后,在完善的麻醉下,手法复位甚易成功,疗效也好。但陈旧性脱位;并有大块髋臼骨折或股骨头骨折,因而妨碍手法复位的新鲜脱位;或并有坐骨神经损伤,或手法复位失败的新鲜脱位,则均须切开复位。陈旧性脱位还应在切开复位的同时,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及股骨头病理改变等行关节融合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伍’ 早期的髋关节手术后一般多久康复如何治疗呢
因此,术后一年必须避开激烈的运动。特别是为了避免腰部关节的水肿,可以用冷敷和抬起脚来改善。坐在座位上时,将膝盖关节改造成比股关节低的房间环境。例如,为了提高高地板、椅子和厕所的高度,椅子两侧有扶手,四角形的病人也可以坐。病人最好躺在硬邦邦的床上。穿鞋子和宽松的裤子,为了放松关节,不应该坐在矮椅子上,沙子的头发上,不能交叉脚。前镜不超过90°。
坐之前,请将手术后的一只脚向前伸,利用椅子的柄支撑身体慢慢坐。3~7天后靠助力器或双曲在床边锻炼,不带负重站立和活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两周后逐渐过渡到部分重量,6~12周逐渐抛弃弯曲。手术后,应尽早避免“内八”、蹲下、袜子、鞋子等动作。术后的中长期请尽量避免对跳跃、跑步、登山、重物和远路等关节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不要身体前倾。低,还可在6-7周内避免性生活,防止股关节压迫。
‘陆’ 髋关节脱臼治疗
1.
及早采取复位措施,一般有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常用手法有:
(1)
Allis法:此法适用于前、后脱位,且安全易复位。
(2)
Bigelow法:即“?”号法复位,适用后脱位。
(3)
复位后处理:髋关节复位后均需行患肢外展牵引3~4周。
2.
中心型脱位:不需手法复位,伤侧关节外展30度、中立位股骨髁上大重量牵引,同时固定骨盆将股骨头从盆腔内拉出,便于髋臼底骨折复位愈合。
3.
手术适应证:伴有盂缘骨折、关节间隙有碎骨片影响复位或活动,应切开取出碎骨片并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维持下肢外展位牵引10周。
【
疗效标准
】
1.
治愈:关节功能活动正常。复查X线片示关节解剖复位,关节腔内无异物。
2.
好转:功能不同程度受限,其它条件同上。
‘柒’ 法国赛弗关节怎么样 着急 家人要做股骨头坏死手术
挺好的,双动的原理,能有更大活动范围,更小磨损,寿命也能更长。
‘捌’ 髋关节脱位如何诊治
按股骨头脱位的方向可分为前、后和中心脱位,以后脱位最为常见,占全部脱位的85%~ 90%。
(1)髋关节前脱位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
①分类闭孔下、髂骨下与耻骨下脱位。
②临床表现与诊断。有强大暴力所致外伤史;患肢呈外展、外旋和屈曲畸形;腹股沟处肿胀,可以摸到股骨头;X 线片可以了解脱位方向。
③治疗复位以Allis 法最常用。固定和功能锻炼方法同髋关节后脱位。
(2)髋关节后脱位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
①髋关节后脱位的分类按有无合并骨折可以分为5 型。
单纯性髋关节后脱位,无骨折,或只有小片骨片;髋关节后缘有单块大骨折片;髋臼后缘有粉碎性骨折,骨折块可大可小;髋臼缘及壁亦有骨折;合并有股骨头骨折。
②临床表现与诊断。明显外伤史;明显的疼痛,髋关节不能活动;肢缩短,髋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以在臀部摸到突出的股骨头,大粗隆上移明显;部分病例有坐骨神经损伤表现;X 线检查,了解脱位情况及有无骨折。
③治疗。
第1 型的治疗:复位宜早,最初24 ~ 48 小时是复位的黄金时期,最好尽可能在24 小时内复位完毕。常用的复位方法Allis 法,即提拉法。复位后,用绷带将双踝暂时捆在一起,于髋关节伸直位下将患者搬运到床上,患肢作皮肤牵引或穿丁字鞋2 ~ 3 周。不必石膏固定。需卧床休息4 周。卧床期间作股四头肌收缩动作。2 ~ 3周后开始活动关节。4 周后扶双拐下地活动。3 个月后可完全负重。
第2 ~ 5 型的治疗:考虑到合并关节内骨折,日后产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机会明显增多,因此主张早期切开复位与内固定。
(3)髋关节中心脱位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
①分类。髋关节中心脱位可分为下列各型。单纯性髋臼内侧壁骨折(耻骨部分),股骨头脱出于骨盆腔内可轻可重;后壁有骨折(坐骨部分),股骨头向后方脱出可有可无;髋臼顶部有骨折(髂骨部分);爆破型骨折,髋臼全部受累。
②临床表现与诊断。强大暴力外伤病史;后腹膜间隙内出血甚多,可以出现出血性休克;伤处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大腿上段外侧方往往有大血肿;肢体短缩情况取决于股骨头内陷的程度;合并有腹腔内脏损伤的并不少见;X 线检查可以了解伤情,CT 检查可以对髋臼骨折有三维概念的了解。
③治疗。髋关节中心脱位可以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及合并腹部内脏损伤,必须及时处理。
第1 型的治疗:轻度股骨头内陷,髋臼骨折不重的可不必复位,需卧床休息10 ~ 12 周,作短期皮肤牵引以缓解症状。内移明显者,需用骨牵引复位,一般牵引4 ~ 6 周。3 个月后方能负重。
髋臼骨折复位不良者,股骨头不能复位者,同侧有股骨骨折者都需切开复位,用螺丝钉或特殊钢板作内固定。
第2 ~ 4 型的治疗:这类损伤髋臼损毁明显,治疗比较困难。
一般主张切开复位和合适的内固定。第4 型病例,髋臼损毁严重往往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必要时可施行关节融合或全髋置换术。
‘玖’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原则
术后康复训练
2.1 术后第1周 术后当日即穿“丁字鞋”,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膝部按摩,可进行患侧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和抗阻活动。术后3~5天行患侧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并且进行患侧髋、膝关节被动活动。通过双肘支撑,在他人帮助下或双手握住床上方的吊环挺起上半身,臀部抬离床面,保持10~15s,重复5~10次。术后第5天,在膝下垫枕使髋弯曲10°~20°,然后以膝部为支点做挺髋动作,即抬臀动作。
2.2 术后第2周 鼓励患者在无痛范围下进行主动的患髋膝屈伸能力训练;屈髋度数为45°~60°或<30°,可在患肢下放置一滑板,患侧足跟置于空心圆垫上在滑板上做下肢屈伸运动,在无痛范围内加强患侧髋周围肌群和股四头肌的力量性训练;可逐渐抬高床头的高度,直至患者能在床上半坐位,外侧入路切口的患者,半坐时间逐渐延长(30~60min)。一天可重复进行多次,为坐站练习做好准备。有条件可用直立床训练;继续进行床边体位转换训练,包括:半坐―躺转换练习、坐―站转换练习、卧―站体位转换、在平行杠或四脚助行器内进行健腿支撑三点式步行,转体训练等。
2.3 术后第3周 做四点支撑半桥运动,即在双肘及双下肢屈曲位支撑下抬臀并在空中保持10s,重复进行10~20次,每个动作要求缓慢进行;加强步行训练,开始在平行杠内进行,将步行周期中的摆动期和支撑期分解进行,分别进行前后交替迈步训练,并逐渐过渡到步行训练;平行杠内的步行平稳顺利,则应过渡到拐杖步行,有条件进行减重步行;继续加强患侧股四头肌渐进行抗阻训练,不断提高患侧下肢的肌力;改善及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教患者借助一些辅助设备独立完成日常的穿裤、穿鞋袜、洗澡、移动、取物等,以减少患者患髋的弯曲度数;必要时进行适当的环境改造,如加高床、椅、座厕的高度,坐椅两边最好有扶手以方便患者坐立,让患者尽量睡硬板床,穿松紧鞋和宽松裤,以方便患者完成动作。
2.4 术后4周~3个月 逐渐改善患髋的活动范围,增加患髋的负重能力,使人工置换的髋关节功能逐渐接近正常水平,达到全面康复的目的。注意在3个月内,持拐步行、过障碍时患者腿仅为触地式部分负重,上下楼梯活动,要求健腿先上,患腿先下,以减少髋的弯曲和负重,还可以在运动平板上进一步改善步态、步速和步行的距离,提高患者实地步行的能力,最后过渡到弃杖步行。
‘拾’ 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器械名称以及手术过程图谱
一、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配合体会
近年来,人工关节的设计制造进一步完美,手术要求亦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口人工关节的应用,要求更高,手术要护士如何配合医生圆满完成手术十分重要。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中男17例,女6例;年龄60~81岁,平均68.5岁。其中右髋14例,左髋9例。术后疗效优15例,良5例,尚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86.9%。
手术配合:1.术前准备——首先了解使用国产或进口的人工关节,用骨水泥型还是非骨水泥型;并了解安装的型号、大小尺寸等。在准备时,需准备同型号人工关节三套,以便术中选用。术前准备除常规及特殊器械外,还需准备钢丝1米,钢丝钳2把,硅胶引流管1根,以及深部照明灯等。如采用骨水泥型的人工关节,应备真空泵、骨水泥枪及各种型的髓腔栓。此外,术中取侧卧位,还需准备肾托2只,圆枕2只,平枕1只及充气气圈1只,便于体位的固定。
2.术中配合——手术中按常规进行配合。因手术创面大、部位深,易遗留细小物品。所以在手术完成,创口关闭前,手术护士及巡回护士一起清点物品,确定无误后,向医生汇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无菌要求高,一旦感染,手术就彻底失败,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损失。因此,手术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一切可能引起感染的因素,以利于医生快速、准备、顺利地完成手术。
讨 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为骨科四类手术。适合此类手术的患者年龄大,并存病多,有一定的风险。手术的目的是清除已损伤的关节,重新安装人工关节。目前,人工髋关节的种类、型号颇多,因此在术前准备时必须了解医生采用何种品种十分重要。如用国产人工关节,在术中无模具试装,医生根据术前X线片测量所得的尺寸并不十分精确。如只根据所提供的尺寸准备1~2套人工关节,术中出现过大或过小,再重新准备,就要延长手术时间。笔者认为:根据医生提供的假体尺寸,如要求直径44 mm,我们就准备直径42、44和46 mm各一套,以便术中选用方便。而进口人工关节术中都有模具试装,加之采用γ射线消毒而备用,因此根据模具的尺寸选用即可。
术中取侧卧位,要求固定牢靠。在安装人工髋臼时,要根据体位为测量髋臼安放的角度。因此,我们在患者的健侧腋下垫一个气圈,避免腋动脉、腋静脉受压。在胸背部各用一只肾托,中间各夹一个长圆枕。在两腿之间垫一个平枕,在胸肋部及两腿之间用中单扎缚固定。这种方法稳定性好,患者较舒适,医生手术操作亦方便。
熟悉手术的特殊器械,是手术配合的重要部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其他骨科手术的区别在于手术过程复杂,特殊器械较多,因此要求手术室护士不断学习提高。对此,手术室护士不仅要自己学习有关资料文献,还应经常请医生讲解手术过程、手术器械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尤其是进口人工关节的特殊器械较多,必须熟练掌握应用,才能在手术配合中得心应手。
目前应用的骨水泥的操作要求较高。以前的骨水泥用工人搅拌法,大量空气进入,在骨水泥中产生较多的气泡,影响骨水泥的牢度。而目前采用真空泵搅拌,髓腔栓填塞,骨水泥枪抽气注射法。骨水泥搅拌一般由护士操作,所以要求手术室护士在平时需练习,并掌握。
二、
人工关节置换术无菌要求很高。因为人工假体本身为巨大的异物,一旦术后出现感染,必须取除假体,感染才能得到控制。但人工关节取除后,不仅为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使病人成为残废。所以,使用的器械,材料必须用高压,化学法灭菌消毒,切忌煮沸消毒。术前手术室应严密消毒,术中做好心理护理很重要。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减轻了家属的生活护理,是一种较好的理想的手术方法。
三、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器械是用于髋关节风湿、结核、肿瘤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疾患进行半关节和全关节及表面置换的专用器械。脊柱侧弯矫正器械是对脊柱侧弯畸形病变进行矫正和对脊椎骨折加压复位固定的专用器械。这两种器械均是当前国外现代骨科手术必备的专用器械。是国外70年代普及应用的产品。为了提高我国骨科医疗技术水平,减轻医生劳动强度,确保手术安全可靠,节省外汇,开展了这个项目的研究。该两种器械分别包括手术器械和内固定器械两部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器械共包括18个品种37件,其中关键件有阴锉、阳锉、股骨头 杯、髋臼杯、全髋关节、股骨头杯放置器等工艺性复杂,加工难度大的部件,必须具备 专用模具、胎具、刀具及专用设备,以保证加工的顺利进行和尺寸精度。 脊柱侧弯矫正器械共18个品种99件。 该项目的内固定器械的材质有较大突破,选用了国内最新的材料?钴铋钼合金, 但加工困难,铸造需要特殊工艺,为达到设计要求,改进了加工工艺及设备。该材料的 化学成分、结构和物理性能基本上达到了(HS-21)国际同类材料的水平。鉴定意见:设计合理,加工精细,结构新颖,工艺性强,造型和结构均适合临床 要求,器械件齐全、完善、刃口锋利,耐用,操作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