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为什么突然出现拐点

法国为什么突然出现拐点

发布时间:2022-05-11 08:00:26

‘壹’ 法国人民做了何事,为何突然病例攀升

不是法国人民做了何事,而是法国政府不顾疫情强行要求国内全面复工,这才导致了法国新冠病例的再次攀升。

三、法国疫情的二次爆发或将更加猛烈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法国封城后好不容易勉强控制住疫情,就急功近利鲁莽解禁,最终只能吞下新冠病例再度攀升的苦果。

而经过了先前几个月的折腾,再有了眼前疫情的二度爆发,法国国内对于本国的抗疫能力必然会产生由衷的失望和质疑,而如果不能加以良好的控制,法国的这种社会情绪或将由失望发展成绝望,那将是灾难性的。

‘贰’ 欧洲债务危机的含义 原因 影响

欧洲债务危机即欧洲主权的债务危机。其是指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希腊等欧盟国家所发生的债务危机。
一、外部原因:
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 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全球金融危机推动私人企业去杠杆化、政府增加杠杆。希腊政府的财政原本处于一种弱平衡的境地,由于国际宏观经济的冲击,恶化了其国家集群产业的盈利能力,公共财政现金流呈现出趋于枯竭的恶性循环,债务负担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评级机构煽风点火,助推危机蔓延 评级机构不断调低主权债务评级,助推危机进一步蔓延。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不断下调上述四国的主权评级。2011年7 月末,标普已经将希腊主权评级09 年底的A-下调到了CC级(垃圾级),意大利的评级展望也在11年5月底被调整为负面,继而在9月份和10 月初标普和穆迪又一次下调了意大利的主权债务评级。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遭遇了主权评级被频繁下调的风险。评级机构对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可成为危机向深度发展直接性原因。
二、内部原因:
产业结构不平衡: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 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支柱产业的希腊经济难以抵御危机的冲击。在欧盟国家中,希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源配置极其不合理,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主要支柱产业。一方面,为了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并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希腊对旅游业及其相关的房地产业加大了投资力度,其投资规模超过了自身能力,导致负债提高。2010年服务业在GDP中占比达到52.57%,其中旅游业约占20%,而工业占GDP的比重仅有14.62%,农业占GDP的比重更少为3.27%。加上2004年举办奥运会增加的91亿美元赤字,截止2010年希腊政府的债务总量达到3286亿欧元,占GDP的142.8%。另一方面,从反映航运业景气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看,受金融危机影响从08 年底开始航运业进入周期低谷,景气度不断下滑。航运业的衰退对造船业形成了巨大冲击。由此看出,希腊的支柱产业属于典型依靠外需拉动的产业,这些产业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前显得异常脆弱。 以出口加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拉动经济的意大利在危机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意大利经济结构的最大特点是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70%)。2010年意 大利成为世界第7大出口大国(出口总额4131亿欧元,占世界出口额比重3.25%),主 要依靠出口拉动的经济体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意大利的出口制造业和旅游业冲击非常大,2009年其出口总量出现大幅下滑,之后有所回升,但是回升的状况还主要依赖于各国的经济复苏进程。随着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竞争加剧,意大利原有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近10 年意大利的经济增长缓慢,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 依靠房地产和建筑业投资拉动的西班牙和爱尔兰经济本身存在致命缺陷。建筑业、汽车制造业与旅游服务业是西班牙的三大支柱产业。由于长期享受欧元区单一货币体系中的低利率,使得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成为西班牙近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1999年到2007年,西班牙房地产价格翻了一番,同期欧洲新屋建设的60%都发生在西班牙。房地产业的发推动了西班牙就业率的下降。2007 年西班牙失业率从两位数下降到了8.3%,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席卷下,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导致西班牙失业率又重新回到了20%以上,其中25 以下的年轻人只有一半人拥有工作,另外西班牙的高失业率也存在体制性因素,就业政策不鼓励招收新人。而海外游客的减少对西班牙的另一支柱性产业-旅游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爱尔兰一直被誉为欧元区的“明星”,因为其经济增速一直显着高于欧元区平均水平,人均GDP也比意大利、希腊、西班牙高出两成多,更是葡萄牙一倍左右。但在2010年底同样出现了流动性危机,并接受了欧盟和IMF的救助,究其原因主要是爱尔兰的经济主要靠房地产投资拉动。2005年爱尔兰房地产业就已经开始浮现泡沫,且在市场推波助澜下愈吹愈大,2008年爱尔兰房价已经超过所有OECD国房价,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爱尔兰房地产价格出现急速下跌,同时银行资产出现大规模的缩水,过度发达的金融业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受到了巨大打击,爱尔兰高速运转的经济受到重创,从此陷入低迷。 工业基础薄弱,而主要依靠服务业推动经济发展的葡萄牙经济基础比较脆弱。葡萄牙在 过去十几年中最为显着的一个特点是服务行业持续增长,这与其他几个欧元区国际及其相似,2010 年葡萄牙的农林牧渔业只创造了2.38%的增加值,工业创造了23.5%的增加值,而服务业创造的增加值达到了74.12%(受大西洋影响而形成温和的地中海天气以及绵延漫长的海岸,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得葡萄牙旅游业得以很好的发展)。近几年葡萄牙开始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型(从传统的制造业向高新技术行业转型),汽车及其零部件、电子、能源和制药等高新技术行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政府在扶持高科技企业上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而这些资金通常都是通过低息贷款来实现。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融资成本随之飙升,从而使葡萄牙企业受到冲击,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 总体看来,PIIGS 五国属于欧元区中相对落后的国家,他们的经济更多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旅游业。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深入,新兴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南欧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而这些国家又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在危机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 人口结构不平衡:逐步进入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种发展趋势。随着工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各种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生育率不断下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不断上升,最快进入老龄化的发达国家是日本,日本的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上世纪90 年代初开始出现拐点,随之出现了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和政府债务的不断上升。我们判断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欧洲大多数国家人口结构也开始步入快速老龄化主要有三个方面:长期低出生率和生育率、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生育潮人口大规模步入老龄化。 首先,从主要国家粗出生率(每1000 人中出生的婴儿数)和生育率(每位妇女平均生育孩子个数)看出,欧盟国家的婴儿出生率和生育率近年来低于绝大部分地区,成 为仅次于日本的出生率降低最快的区域。 其次,1996-2010 年欧盟国家人口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从76.1 岁上升至79.4 岁。美国联邦统计局预计到2050年欧盟国家人口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3.3岁。最后,由于二战后生育潮已经开始接近退休年龄,并且人口出生率逐步下降,欧元区人口年龄结构从正金字塔形逐步向倒金字塔形转变,人口占比的峰值从1990 年的25-29 岁上移至2007 年的40-44 岁,而且这一趋势仍在进行,从今往后老龄化问题将 刚性的社会福利制度 对于欧盟内部来讲,既有神圣日耳曼罗马帝国(西欧地区)与拜占庭帝国(东欧地 区)之间的问题(同属希腊罗马基督教文化,但政治制度不同导致经济发展道路不同),也存在南欧和北欧之间的问题。对于欧元区来讲,主要的矛盾体现在南北欧问题上。天主教在与百姓共同生活的一千年来,变得稍具灵活性,而新教是一个忠于圣经的严格的教派,所以信新教的北欧人比南欧人更严谨有序,在加上地理和气候因素,把这两种文化的人群捆绑在同一个货币体系下,必然会带来以下南北欧格局:北欧制造,南欧消费;北欧储蓄,南欧借贷;北欧出口,南欧进口;北欧经常账户盈余,南欧赤字;北欧人追求财富,南欧人追求享受。
三、根本原因
欧元区制度缺陷,各国无法有效弥补赤字 第一,货币制度与财政制度不能统一,协调成本过高。根据有效市场分配原则,货币政策服务于外部目标,主要维持低通胀,保持对内币值稳定,财政政策服务于内部目标,主要着力于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失业问题,从而实现内外均衡。欧元区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区域货币合作最成功的案例,然而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欧元区长期被隐藏的问题凸现出来。欧洲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需要平衡各成员国的利益,导致利率政策调整总是比其他国家慢半拍,调整也不够到位,在统一的货币政策应对危机滞后的情况下,各国政府为了尽早走出危机,只能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许多欧元区成员国违反了《稳定与增长公约》中公共债务占GDP 比重上限60%的标准,但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惩罚措施,由此形成了负向激励机制,加强了成员国的预算赤字冲动,道德风险不断加剧。具体传导路径为:突发美国金融危机Æ货币财政制度的不统一造成货币政策行动滞后Æ各国通过扩展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Æ主权债务激增Æ财政收入无法覆盖财政支出Æ危机爆发。 第二,欧盟各国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各国不同的公司税税率导致资本的流入,从而造成经济的泡沫化。最初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是以生产要素完全自由流动为前提,并以要素的自由流动来代替汇率的浮动。欧元体系只是在制度上放松了人员流动的管制,而由于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社会保障等因素的存在,欧盟内部劳动力并不能完全自由流动。从各国的失业率水平来看,德国目前的失业率已经下降到7%以下,低于危机前水平,但是西班牙的失业率高达21.2%。另一方面,欧盟国家只统一了对外关税税率,并没有让渡公司税税率,目前法国的公司税率最高为34.4%,比利时为34%,意大利为31%,德国为29.8%,英国为28%,其他边缘国家及东欧国家的公司税率普遍低于20%,这些税率较低的国家也正是劳动力比较充足的国家,资金和劳动的结合使得这些国家的经济不断膨胀,资金主要投资在支柱性的产业,比如加工制造业,房地产业和旅游业,从而导致了国内经济的泡沫化。从欧元兑美元走势可以看出,次贷危机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欧元一直是处于一个上升通道,出口是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南欧国家本来就不发达的工业和制造业更少受到资金的青睐,造成这些国家贸易赤字造成贸易赤字连年增加,各国通过发债弥补,同样是因为欧元的升值,欧债受到投资人的欢迎,举债成本低廉,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第三,欧元区设计上没有退出机制,出现问题后协商成本很高。由于在欧元区建立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退出机制,这给以后欧元区危机处理提出了难题。目前个别成员国在遇到问题后,就只能通过欧盟的内部开会讨论,来解决成员国出现的问题,市场也随着一次次的讨论而跌宕起伏,也正是一次次的讨论使得危机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欧元区银行体系互相持有债务令危机牵一发动全身近年来欧洲银行业信贷扩张非常疯狂,致使其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其总资产与核心资本的比例甚至超过受次贷冲击的美国同行。
影响:对欧盟而言,主权国家经济地位急剧下降,欧元面临解体。
对国际,以中国为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从目前来看是短期的和有限的。主要的影响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出口的冲击,危机会导致欧元区今年下半年增长下降。欧盟又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其目前占中国出口市场的比重约在18%至21%之间,所以如果来自欧盟外需下降,今年下半年中国出口情况不是很令人乐观。但是随着欧洲债务危机得到控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就会降低。其次欧洲主权债务爆发,加剧短期资本流动波动性。欧债危机导致全球避险情绪加重,资金纷纷回流美元。中国面临的不是短期资本由流入变为流出,相反有可能中国会面临更加汹涌的短期资本流入,因为跟美国相比,中国也算是一个安全港,今年我们GDP增速会超过9%,同时人民币对美元依然有升值的压力,而国内通货膨胀预期加大提高国内加息的可能,这样增加了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利差,这些原因综合说明中国也是一个能吸引避险资金,包括逃离资金流入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市场。

‘叁’ 《旧制度与大革命》所描述的法国与当今中国有什么异同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一)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20世纪90年代被翻译到中国的托克维尔经典之作,笔者近日走马观花地读过这本书,囿于水平和视野,浅谈读书体会。
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1805—1859),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一生经历丰富,历经第一帝国、复辟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五个时期,并且有着多年的从政经验,这使他具备了很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从1851年起即开始着手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到1856年本书出版,共耗时5年时间,期间查阅了大量档案、文书等一手资料,使得本书更具客观性、系统性、科学性、严谨性。主要代表作有《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他曾预测:美国北方和南方将来可能发生战争;当时尚属于墨西哥的得克萨斯,将来必被美国吞并;美俄两国将要统治全球的预测。因为这些预测,二战后世界范围内掀起研究托克维尔的热潮。
这本书告诉我们,法国大革命的由来:精神自由的被毁以及政治自由民主的缺失。我们应该觉醒的:人人生而平等,是现代民主的基石。精神自由、司法独立,这两点使得法国最终战胜了自己的诸多弊端,重新成为西方民主国家的一个典范。
托克维尔在这本书采用的是类似年鉴学派的“问题史学”方法。他重视各国间的比较,指出“谁要是只研究和考察法国,谁就永远无法理解法国革命”,正是通过对其他国家的考察,托克维尔认识到法国革命的独特原因以及它在全欧洲的影响。他还重视通过辩证法来分析法国革命,一方面他强调民族特征、旧制度传统对革命兴起以及革命后政治制度构建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又特别重视偶然因素,如路易十六时期的改革加速了法国社会矛盾的激化。托克维尔认为“即使没有革命,革命所作的一切也会产生”。 另外,托克维尔还使用了阶级分析法,正如他所说的,“人们会拿但个人的例子来反驳我;我谈的是阶级,唯有阶级才应占据历史”,
托克维尔本书中还提出一个最为吊诡(悖论)的问题:“何以减轻人民的负担反而激怒了人民?笔者从书中找到的答案如下:
一是政府有法不依或者朝令夕改,造成百姓的恐慌。国王宣布说:“劳动权是一切财产中最神圣的财产;一切有损于劳动权的法律均违背自然权利,均当被视为无效的法律”。几个月后,损害劳动者的行会和劳役制度又重新恢复。这种对苦难的叙述使人民激愤起来,在人民内心深处燃起贪欲、嫉妒和仇恨。
二是人们利益需求单一趋同,人们变得日益相似。正是由于专制权力的加强,人们逐渐丧失了精神的自由,甚至人身的自由,人与人之间变得互不来往,社会诚信缺失,不同阶级之间乃至同一阶级内部都不会相互协作。而正是这种自由的丧失,使得旧制度变得难以维持,因为它只会加剧社会的分裂,而难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也就是中国古语所云:所有的人都站在一边,船就会翻。
三是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农民虽然脱离贵族地主阶级的束缚但是而政府为了获得财政收入只得将注意力集中到农民身上,于是作为最穷且享受公共福利最少的群体,却不得不承受最沉重的负担,这必然激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对于繁荣何以加速革命的到来,其实孔子早有判断,他说“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社会繁荣未必保证社会不会动荡,还可以从唐朝安史之乱中得到印证。安史之乱前,唐代经济繁荣到了顶峰,国家仓库和农户家中存有大量粮食,而这不妨碍动荡和拐点的到来。
四是社会士族对基层百姓的刺激。法国大革命前的一个奇特现象是,政府官员——就是那些特权者,喜欢当着人民的面高声议论那些折磨人民的残酷的、不公正的行为;他们相互揭发政府机构骇人听闻的种种罪恶。他们用动听的辞令描绘人民的苦难和报酬低劣的劳动,他们试图这样来解救人民,结果使人民怒气冲天!官员们似乎有意刺激群情,而不是满足人民的需求。人们对未来看不到希望。

‘肆’ 当年中国被占领过半仍在抵抗,为何法国被占一半就投降了

二战期间,中国是在二战中受害最严重的国家,虽然苏联的伤亡人数也很多,但是在二战初期苏联一直保持按兵不动观望的态度,保存实力,甚至还与德国和日本签订互不侵犯的条约,力图自保,但是法西斯的野心很大,不是苏联所决定的。但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另一个受害程度也很严重的国家:法国。

在二战中,法国与中国的命运差不多,都被侵略者占领过半领土,但有一点是不同的,那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中国领土过半沦陷,但中国军民依然顽强抵抗,而法国被德军攻占一半领土后就宣布投降了,这是为什么呢?法国没骨气吗?

我们都知道,二战时期的法国在海外还有很多殖民地,但法国本土很小,政治和经济核心全部在法国本土上,在德军占领一半法国领土后,法国意识到如果德军继续强攻,那么法国几乎没有任何回旋的机会,所以投降是不得不选的方式。

而中国不同,中国地大人多,且中国地形复杂,民情复杂,这让日本从东北打到南京之后就很难再继续前进,还有大部分地势险要的地方控制在中国军民手中,且日军在短时间内很难吞并,这让中国军民有了十几年的回旋余地。

法国当时是工业强国,工业受到破坏之后整个国家经济会迅速瘫痪,,而中国当时是农业大国,特别是南方工业非常落后,所以没有受到工业破坏的影响,反而十分适应随遇而安的游击生活,之所以这样日本在攻打到南京之后继续南下屡屡受阻,突然想到新中国的开国将帅几乎都是来自南方的,甚至十大元帅九南一北。

另外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国人少数民族众多,都知道是华夏子孙,一旦遭到外敌入侵杀害同胞,各民族瞬间形成一条心与之抵抗到底,正是因为有这样强大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才有了抗日战争爆发后各地军阀化往日干戈为玉帛,一起联手抗日。

法国就不一样,法国人因为长期生活条件优越,缺乏吃苦精神,不像中国人那样都是天天下地干活饭都吃不饱,而且法国人的凝聚力很差,当兵的更是给多少钱就干多少活儿,当年法国兵败,一位记者问法国的将军为什么法军在强大的后勤保障下还失败,这位法国将军说:“我们是奉命打仗,德军是天生爱打仗!”可见法军并没有保卫国家的决心,而是奉命而已。

希特勒

另外德军是全球当时最强大的军队,连苏英都畏惧,而中国面对的是日本,日军要比德军逊色许多,相同的是日德梁军都非常残暴。

‘伍’ 法国为何老吃败仗

自罗马帝国灭亡后,9至10世纪法国的雏形就产生了,法国历来号称欧陆霸主,其地位无人能挑战,不过仔细来看,似乎千年之间法国的领土并无明显变化,原来多大,现在还是多大。如果法国如其称号般强大,那估计早就再次建立罗马帝国了。法国基本上都是走向辉煌时突然惨败,惨败后磐涅重生的历史循环中。

1066年黑斯廷斯战役、诺曼征服英格兰之后,法国的诺曼底公爵称为英格兰国王。法国仗着国力强盛,不断出兵帮着打十字军东征,好不威风。

转眼到了1377年,英国人来了,发动了英法百年战争。在这场以十年为计时单位的战争中,神勇的法国骑兵被英国长弓兵打的片甲不留,且法国内战频发,几乎被英国吞并。最终奇迹出现了,圣女贞德力挽狂澜,法国没有倒下,还把英国推下了海。

15世纪文艺复兴后,法国国力在路易十四统治期间达到顶峰,法语称为欧洲上层社会的通用语言,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拥有加拿大魁北克、新法兰西和美国的路易斯安娜地区。

但到了路易十五就不行了,1754年爆发七年战争,法国大败,丢了绝大部分殖民地,英国的日不落帝国开始成型。

幸运的是,法国每次大败都能浴火重生。随后的路易十六时期,爆发了法国大革命,国内动乱不断,以英国为首的欧洲联军大军压境。这时,拿破仑出现了,横扫欧洲君主国,但被俄国及随后的第六次反法同盟击败。

虽然拿破仑战败了,法国的革命狂潮已经席卷欧洲大陆,到了一战后,法国已经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殖民帝国。

后面的事大家也知道了,英国人眼睁睁的看着这个欧陆头号强国被德国一拳击溃。这次法国虽然全面沦陷,但圣女贞德和拿破仑也不是后继无人,轮到了美国人来光复故土,并在战后力助法国成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

其实老吃败仗也不是法国的锅,隔条海峡就是日不落的英国,隔座山就是德国的闪电装甲,可谓强邻环伺。不过即使如此,欧陆首强的表现还是令人大跌眼镜。

‘陆’ 西班牙借鉴中国经验,封城迎来拐点,新增新冠确诊率会下降吗

西班牙借鉴中国经验,采取封城等策略,新冠确诊率明显的下降。

美国的疫情已开始了大规模的爆发,欧美国家逐渐成为了全世界疫情范围内的“震中”区域。但是在欧洲地区,很多国家疫情的拐点已经到来,向着的趋势发展。西班牙就是其中一例,周邦彦之所以会出现拐点,是因为西班牙借鉴中国经验,采取封城、隔离等策略,新冠确诊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在嘲讽西班牙采取中国政府的措施之后,拐点的出现让很多先前嘲讽的国家都默不作声。在强大的欧美国家中,在控制新冠疫情上面看起来很失败?

可笑的认为疫情只会在局部地区爆发,不会在他们所认为的先进发达的西方等国蔓延开来。任何措施都没有采取的西方等国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毫无招架之力,付出了他们难以承担的代价和后果。

‘柒’ “法国没有准备好应对疫情”,为什么大部分法国人都这样认为呢

主要是因为法国在爆发疫情之后并没有妥当的处理,而且使人民陷入了恐慌的状态,因此很多人认为法国并没有对这一次疫情做出充分的准备。

1、在疫情期间,游行的队伍依然存在。在疫情传入法国之后,马克龙第一时间也做出了响应,学校开始停课,而他也规定了,不许有超过100人的聚会出现。但是法国人民异常的暴动,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游行的队伍,这对于法国来说,无异于是一次抹黑事件。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法国人民对于这次疫情危害性并没有认识到位,所以才会说,法国对这次疫情并没有做足充分的准备。

综上所述,面对这次疫情,各个国家都在积极的响应,而法国却在这次疫情中并没有未雨绸缪,而且对于一些措施的颁布病不够硬核,所以说这才有了法国并没有做好抗击疫情准备的说法。

‘捌’ 欧洲疫情快速蔓延多国强化防控措施,欧洲疫情防控何时能迎来拐点

欧洲疫情想要迎来拐点我觉得至少还需要两个月。

1、疫情初期人民政府不重视,造成疑似感染的基数大。在疫情刚刚在欧洲出现的时候,每一个人在意这个疫情,总觉得不会感染到自己身上,就造成了当时感染自己却不知道的人大范围的接触其他人员,而其他人员也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一些人运气不好,直接就被病毒侵入了,但是自己又不知道,然后一直大范围的接触他人,就这样,造成欧洲现在很多疑似的病例并没有被检查出来。

综上,欧洲因为疫情初期没有重视问题导致现在感染规模大范围爆发,而因为感染人数还在不断增多,现在局势并不明了,具体拐点何时出现,要等疫情控制住了才能定结论。

阅读全文

与法国为什么突然出现拐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7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1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2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