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为什么治愈的那么少

法国为什么治愈的那么少

发布时间:2022-05-11 10:08:56

1. 发达国家的医疗是怎样的

提起看病,不少人会羡慕发达国家的一些医疗福利,其实发达国家医院里的久待候诊、昂贵费用、误诊事故等情形也屡见不鲜。医疗福利“看上去很美”,享受起来却并不容易,本报驻外记者在此跟大家分享他们在发达国家看病的体会
看病离不开“等、等、等”
不久前,一则德国37岁孕妇流产的新闻令人痛心。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一个小镇上,一名怀孕3个月的孕妇因突然腹痛被丈夫送往附近医院急诊。然而,由于只有一名急诊医生,前台护士又认为孕妇无大碍,在经过长达4小时的漫长等待后,孕妇因为大出血才被紧急推进手术室,此时胎儿早已死亡。德国看病“治病不救急”的特点可见一斑。
类似事情,本报驻德国记者也领教过。一次凌晨1点,记者突发急性肠胃炎,疼得满头冷汗,打车去附近一家医院急诊,发现急诊室里人满为患。前台护士简单问询后,便开启了等待模式。在熬过一小时后,一名建筑工人模样的男子终于被医生叫号。“在手指骨折4小时后,我终于要见到医生了!祝福我还能拥有完整的手指吧!”男子高举简单包扎、渗着血迹的手指,向所有人鞠了一躬,戏谑的语气里充满愤怒与无奈。听完男子的发言,记者放弃了等待,好在临走前护士给了几包能缓解症状的药物,熬过了那晚。此后,记者一般情况下再不去看急诊。
根据德国相关法律,每位拥有行医执照的医生都有义务定期参与急诊服务。然而,这一义务一般只在工作合同中提及,联邦层面并没有统一规定医生参与急诊服务的最低频率和时间。结果,德国现有急诊医生力量远远不能满足病患的需求,名为“急诊”,病人却急不得,只得漫长等待。
在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当地政府为鼓励医生多值急诊班,甚至补贴每小时18欧元的值班费。德国联邦消费者中心协会专家福格尔指出,这依旧不能解决德国医疗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医生资源过少。
在加拿大,有一年4月份,本报驻加拿大记者的牙齿出了点小毛病,给一家牙医诊所打电话,对方的回答让人吃惊不小:“我们已经预约到7月中旬了,可以给你安排在7月下旬。”记者连忙询问,有无可能提前一些,毕竟3个月的等待太长。对方答,如有人取消预约就安排。后来确实有人取消了,但记者也无法继续等待,只得提前去药店拿了些药缓解症状。与朋友聊到在加拿大看病难,这位朋友建议道,如果你有慢性病,需要处方药,而又没有家庭医生,最好找医生朋友一次开个两年的,省得以后看医生麻烦。
澳大利亚生产力委员会今年1月底公布了最新的政府医疗服务报告,披露了诸多让人触目惊心的医疗事故。报告指出,给不该做手术的病人做手术,手术部位错误、手术器械留在病人体内、输错血液等,都是澳大利亚医院里常见的医疗事故。虽然欧美等国家建立了完备的医疗体系,但医院效率、普通医生和护士的水平却远远跟不上现代医学的发展步伐,加之高福利制度监管不严等,导致这些国家医疗事故高发。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对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7个发达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每300名住院病人中就有一人死于医疗事故。失误除了使用复杂药物的原因外,还包括医疗人员劳累过度、人手不足、沟通不畅等。
另一份来自法国参议院的报告也指出,法国每年有1.8万人死于治疗方法不当、剂量不当、后续监测不力等原因。在澳大利亚,每年有1.8万人因医疗疏忽死在医院;每年有5万人因医疗疏忽遭受永久性伤害;每年有8万人因医护人员用药错误不得不住院治疗。
去年年初,法国布雷斯特市一家医疗中心因2009年一起人工流产中的子宫肌意外穿孔事故,被判处总额超过54万欧元的罚款。据法国国家医疗事故赔偿机构主席勒鲁介绍,2016年该机构共收到4500多项赔偿要求。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医疗事故的数量之众。
德国患者安全联盟的医疗事故数据更为惊人,光是医生把手术纱布或棉球遗落病患体内的事故,每年就有约3000起。德国医生协会的统计显示,每名德国人平均每年需就诊19次。德国人口约为8000万,与37万名现职医生相比,后者的工作强度不小。近年来,德国政府频频向外国医生伸出橄榄枝,然而,外国医生因语言不通交流不畅,加之高强度的工作,也增加了就诊失误几率。
此外,高福利制度监管执行不严,养出蠹虫。以法国为例,2018年年初两名前医护人员因从医疗保险中欺诈获利63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92万元)被地方法院判刑,其中一人在2010年到2014年间利用助产士的便利,采用虚报发票金额、开具假发票、滥计出诊费等方式,从疾病保险金库获利27.7万欧元;另一人作为自由执业的护士,在一年间开立了1.8万份医疗票据,是正常水平的3倍之多。
不可否认,发达国家的医疗体系有其优点。以加拿大为例,加拿大居民不论居住在什么地方都有健康卡,凭卡看病,绝大多数的医疗服务都是免费的。但正如一个硬币有两面,渥太华医学院教授雅格·布莱文津指出,因为看病免费,人们即使没有严重或紧急病情,也会预约医生进行检查,导致候诊名单很长,并且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同时,政府为医生规定了接诊人数上限。此举本意是为保障医生权益、保证医疗水平、控制支出,但无疑进一步延长了患者的等待时间。布莱文津表示,加拿大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够优化。外国人如果无法进入加拿大的医疗体系,不仅享受不到免费医疗,而且看病会更难更贵,因为找不到家庭医生,多数情况下只能去医院看急诊。
在澳大利亚看病也是免费的。但患者在公立医院没有权利选择医生,也不能选择何时住院或者手术。澳大利亚华裔医生刘英在堪培拉从业已经近28年。她认为,澳公立医院效率低下情况比较严重。“如果一名医生在私立医院每小时可以做4个肠镜检查,那在公立医院每小时最多只能做2个。由于效率低,病人等待手术的时间一拖就是几个月甚至一两年。”
发达国家的医疗体系,一方面是致力于发展全民医保,另一方面是社保体系下的严重赤字和公立医院的不堪重负,为医疗系统增添重重危机。以法国为例,由于国家财政捉襟见肘,医疗保健预算一再被压缩,公立医院医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工资不高、工时超长,直接导致医生大量流失。如何在减少开支的情况下更合理地分配公共资源,确保民众和医护人员双向满足,将是发达国家医疗模式不得不应对的问题。(记者冯雪珺、吴云、李锋、王远采写 来源:中国江苏网)

2. 法国人做事慢,为什么法国还是这么强大

法国人工作效率低之我见 说到法国人工作效率低,其实这是一个从我刚学习法语,了解法国以来就一直伴随我的话题。在出国之前的教育中,综合从各方面获得的信息,只能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法国人生性自由散漫,工作效率奇低。几乎所有去过法国的人都在反复的对我们诉说在法国要处理一件事情时必经的无尽的等待。

来了之后,根据我几个月的生活经历,情况跟之前听说的应该说出入不大,但是还没有严重到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从另一个方面说,我倒是想替法国人说几句公道话,其实法国人的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来看也是情有可原的。在阐释我的观点之前,不妨先看几段材料:
几乎所有来到法国的留学生第一感觉就是所能接触到的法国各个阶层的个人能力的不足和效率低下。我曾接待过不少来自中国的留学生,都在他们来到法国之前一而再的强调这一点。比如,他们到的第一天乘火车去学校,希望办一个优惠卡。在办之前我必定先嘱咐,一定要自己核对姓名和年龄,法国人出错的概率是相当高的。果不其然,屡试不爽。以致于只要是法国人办理的事情,中国人都要反复核对(确实是这样,我银行账户的名字他们都能弄错,而且在我给他们指出之后他们都不以为然)。在法国买一条裤子,或者西服,如果需要缝裤脚或袖子,需要一周。在法国就是钉一个鞋掌也要一周。其实国内只要和法国人合作过的公司都有这种体会。可以说,不来到法国,不知道中国人多么聪明和高效。法国民众的个人能力和效率低下,既有体制上的原因,也与它的国民性有关。法国是一个浪漫有余严谨不足的民族。文化和艺术细胞非常发达,但商业头脑缺如。其次,法国的精英和大众阶层分工十分的明显。精英阶层制造规则,大众则对这个规则十分的依赖。比如,法国的病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史和曾经接受过什么治疗,都完全由他的医生负责。一旦换了医生,就只能由两名医生进行沟通。渐渐地,法国百姓都失去了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我们承认法国的规则相对于中国十分的完善,但再完善的规则在急速发展的现实生活面前都远远不够。每当遇到规则的空白地带,法国人一筹莫展,而一向不依赖规则(甚至专找规则漏洞)中国人则能迅速找到解决之道。
法国人除了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偏于人生享受。这和中国人勤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同样是国民性和体制在起作用。特别是法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确立高福利制度后,每年的假期多如牛毛,而且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每周“35小时”工作制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少数星期天不上班的国家(加拿大和美国都非如此),特别要命的是,不管有多紧急的事情,上自总统下自百姓,照休不误。2003年8月法国发生百年一遇的酷暑,造成上万人死亡,社会应急体系瘫痪。结果希拉克总统假期结束后才悠然地返回巴黎。然而,商场如战场,时机也往往转瞬既逝。如果有一个紧急订单,法国人给的补贴再高,也不愿意牺牲休假。所以法国推迟交货的现象十分普遍。象全球都闻名的空客,屡屡因为推迟交货而不得不支付赔偿金。我曾多次遇到中国的代表团由于签证原因来到法国后与假期冲突,结果公务只得取消。因为法方早已空无一人。
法国人极爱度假,法国的假日也极多。一年中,休假的日子多,工作的日子少。除了周末两天休息日以外,每年还有11天的法定假日(元旦、五一、国庆、两次世界大战停战日以及6个宗教节日),外加5周带薪年休,总共140天。除此之外,每个员工每年还有12天的职业培训假。似乎是嫌这么多天的休息日还不够,法国人还引进了一个”桥”的概念。具体说来,如果法定假日与周末休息日只差一天,比如7月14日国庆节赶上是星期四,那么星期五就称为”桥”,与星期六、日搭上一起休息。一般说来,一年当中赶上三四个“桥”是不鲜见的。至于中小学假期就更多了:9月初开学以后,10月底开始万圣节两周假期,接着圣诞、新年3 周假期,然后2月份寒假和4月份春假各3周,马上就到夏天大假期了。在法国,夏天大假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按劳动法的规定,5周的年休原则应该在每年5月 1日到10月30日之间,实际上大部分人选择七、八、九阳光最充沛的3个月去度假。上到经理老板,下至普通工人,都要出去度假,每年暑假期间法国大约有 50%的企业关门停业。如果老板要求雇员在法定年休时间以外休假(即每年11月1日到次年4月30日),那么雇员有权享受额外的两天休假。在这5周带薪年休的时间里,如果赶上法定假日,年休自动相应延长一天。如果年休中间赶上有“桥”,年休是否相应延长则要看工会与雇主之间的协议。如果是女工,家里又有一个15岁以下的孩子要照看,那么母亲就可以将年休时间延长两天,两个孩子延长4天,依此类推。与休假一样,罢工也是劳动者的权利。9月份放假归来,法国就进入了罢工的高峰季节,无外乎是要求增加工资、减少劳动时间。银行、邮局、电力公司、航空、铁路、地铁、公共汽车的职员罢工是最常见的,但其他行业比如教师、医护人员、记者和国家公务员也会罢工。特别是航空公司,国内航线罢,国际航线也罢,不是飞行员罢工,就是技师罢工,空姐乃至地勤人员也不例外。罢工的人多,次数多,罢工的名目也种类繁多,劳动法上专门有定义。有警告性罢工,短时间停止工作对雇主施压;有“瓶颈”式罢工,选择要害部门或要害时间停止工作;有轮流式罢工,企业内不同部门或工种轮流停止工作;还有声援性罢工,也就是为支持其他行业或企业的罢工者而停止工作。尽管罢工会给老百姓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但是历次民意调查显示,多数法国人都对罢工者表示理解,大概是因为人人都有罢工的经历,将心比心吧。在法国办公事,即使没有赶上罢工,碰上假期再搭个“桥”,一拖就是10天半个月。据法国人自己说,他们政府部门里的公务员先生们都是模范丈夫,因为这些人每天不但早早下班回家,而且在上班时已经看过当天所有报纸,所以有很多时间在家帮妻子做家务。平均而言,法国人比相邻的英国人每年工作时间约少200小时,比美国人和日本人少将近400小时。有时和法国朋友谈起办事效率的问题,他们半开玩笑地说:我们现在这样干法,还有300万失业人口;假如我们都像日本人那样玩命,你想想还得有多少人丢饭碗?想想也是。法国社会党自1997年上台以来,通过立法逐步在全国企业中实施“每周工作35小时,按39小时付工资”的政策,相当于每年又增加了5周带薪休假。每个人干活的时间少了,干同样的事需要的人就多了。
看了这些,我想大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法国人办事效率低下了。总体来说这是法国人民族性格使然。虽然法国人天性崇尚自由个性,但是也讲求公事公办,循规蹈矩,甚至有点墨守陈规,很少变通,似乎在他们的意识中,完全没有“讲讲情面”的想法。比如同样一件事,稍微变通一下,2天就能办完,但是完全走规定程序要 7-10天。有时候我们都替他们着急,但他们照样我行我素。这也经常为我们这些“聪明灵活的”中国人所诟病。
但是“灵活变通”一味图省事儿就是好的吗?可能大多数时候我们不完全按规程办事都完全没有问题,但是每年有多少失误和事故是如果按章办事就能避免的啊!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法国的高铁技术举世闻名,60年代的时候法国的高铁速度就达到了时速200公里,现在的TGV时速正常是350公里,但是法国的铁路事故少之又少,至少我从未耳闻。现如今我国的动车时速也就是200公里左右,但是铁路事故层出不穷,近三年来死亡十人以上的事故就有数起。事后调查原因,全部都是因为没有按照安全规程操作所致,没有一起是因为自然原因引起的!这就是有没有严格按照规程办事的差别!
相反,我倒是觉得有些人真的是聪明过度了,真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不仅不能批判法国人的固执,甚至要来反思一下自己。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情有可原就是,在法国,虽然需要等待,但是我们可以享受到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这一点在我到达法国的第一天就深有感触。首先就是工作人员的态度上。从戴高乐机场买火车票直接去里昂。虽然也要排起长长的队伍,但是工作人员的态度要比国内火车站售票人员好得多,总是笑脸相迎,而且他们的售票柜台也是完全开放式的,没有冷冰冰的铁栅栏和钢化玻璃。木质柜台也是宽大而有弧度的,非常方便乘客阅读和写字,整个过程都是相当惬意的,完全不是国内买票时那种低三下四有求于人的感受。好吧,不能否认的是这样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人口素质的巨大差距上。可能如果在国内售票窗口没有防护设施的话,售票人员也就失去了保护的屏障,恐怕也就不敢轻易跟拥挤躁动的旅客甩脸色了吧!这到底是谁之过呢?
法国银行的服务状态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第一次去法国的银行办理业务的我们来说,刚进到银行里面,除了那几台自动柜员机,完全无法想象银行居然可以是这样的。这完全就是一个稍大一点的办公室,没有宽大的业务厅,没有荷枪实弹的警卫和保安,更没有防备森严铜墙铁壁的柜台,甚至用不到取号机。一个小小的接待柜台会根据不同的业务指引你去不同的小办公室,每个办公室都会有一个职员一对一全封闭地为你办理业务。让你第一次找到真正的储户才是银行衣食父母的感觉。后来去EDF办理开户也是类似的情况,虽然等待的时间相对漫长,也是因为他们都是一对一的在办公室办理业务,他们会详细的对你的情况进行评估然后再给出一个合理的建议,这样的工作方式当然需要更长的时间。无论是去CAF申请房补还是去电信公司办理电话业务,情况也都是类似的。只要你说清楚自己的基本情况,把该交的材料都上交,剩下的就是回家等信儿了。几乎所有的机构公司都会在一定时间之内给你寄信,虽然拖的时间相对长一点,但是基本都是很准时很省心的。
既然服务这么人性化这么周到,那么多耗费一些时间也是情有可原的吧。
这是第二点。

至于说到法国人本身的懒散,批判法国人“不是在度假就是在罢工”,这也是民族性格,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方式等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使然。既然人家觉得休假和罢工是不可被剥夺的天赋人权并自得其乐,作为外国人又有什么权利去指指点点呢?既然你选择了寄人篱下,那就只好入乡随俗了吧。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纯属个人观点,但求诸位看过能够引起一些思考甚至争论,权作茶余饭后的娱乐罢。

3. 最近法国疫情如何

目前,新冠疫情在全球仍旧持续蔓延之中,如今在除中国外最严重的几个国家依次是意大利、韩国、伊朗、日本、法国。

而意大利也超越了韩国成为了除中国外最严重的国家了,根据媒体报道,意大利在一日之内新增病例1492例,其增加病例创下了单日最大增幅,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韩国。

而虽然目前大部分的活动已经在取消了,但是根据报道,3月的法国市政选举目前仍按原计划举行,但是目前已经有多名议员被感染,是否要通过相关法律的途径来推迟选举仍不确定,如果按原计划进行,可能会有更多人会受到感染。

目前法国民众已经在相对往常减少出行,但是其主动采取防护措施的人仍然极少,如今的法国已经到了疫情的紧急关头了,能否保证一周内是否采取有效的防疫措施,控制疫情的快速发展,也是目前法国最需要做的事情了。

4. 法国人民做了何事,为何突然病例攀升

不是法国人民做了何事,而是法国政府不顾疫情强行要求国内全面复工,这才导致了法国新冠病例的再次攀升。

三、法国疫情的二次爆发或将更加猛烈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法国封城后好不容易勉强控制住疫情,就急功近利鲁莽解禁,最终只能吞下新冠病例再度攀升的苦果。

而经过了先前几个月的折腾,再有了眼前疫情的二度爆发,法国国内对于本国的抗疫能力必然会产生由衷的失望和质疑,而如果不能加以良好的控制,法国的这种社会情绪或将由失望发展成绝望,那将是灾难性的。

5. 法国的疫情,对当地的影响有多大

新冠疫情造成了很多问题,在法国,新冠疫情造成了实体店铺经济凋零,也严重的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引起了社会的动乱和各种抗议,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恐慌,接下来跟大家具体说明。3.法国的疫情还造成了一定的动乱和恐慌。
法国和我们的国家不同,当我们宣布封城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积极地响应,自己没有事情的时候就绝对不出门,自己积极的戴口罩,从而有效地控制新冠疫情的发展。但是在法国,人们是倡导自由的,政府让人们戴口罩,很多人故意不戴,甚至去抗议,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除此之外,新冠疫情也造成了人们心中的恐慌,影响人们的和谐生活。


总而言之,我认为随着疫情的发展,已经产生了很多坏的影响,比如说在法国,因为疫情导致实体店铺关闭,人们手里的钱越来越少,更不愿意消费,从而陷入一种恶性的循环,除此之外,还严重的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而且这个疫情造成了一定的动乱,还造成了人们的恐慌,有些人专门去街头抗议,这些都是新冠疫情所带来的不好影响。

6. 法国新冠病人治好比例为什么这么少

统计的治好的病人都是住院的。非重症都不进医院在家自愈不隔离也不进行统计。

7. 法国的圣泉真的能治百病吗

比利牛斯山圣泉

法国 比利牛斯山脉 中有个叫劳狄斯的小集镇,镇上有个岩洞,洞内有一眼清泉长年累月不停地流淌,泉水以其神奇的治病功能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人,这就是闻名全球的神秘“ 圣泉 ”。

传说1858年,一位名叫玛莉·伯纳·索毕拉斯的女孩在岩洞内玩耍,忽然, 圣母玛利亚 在她面前显圣,告诉她洞后有一眼清泉,指引她前往洗手洗脸,并且告诉她这泉水能治百病,说罢倏然不见。

100多年过去了,神奇的泉水经年不息。前来圣泉求医的各地人也络绎不绝。它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 穆斯林 圣地 麦加 、 天主教 中心 罗马 和 伊斯兰教 、 犹太教 及 基督教 的发祥地 耶路撒冷 。据统计,每年约有430万人去劳狄斯,其中不少人是身患疾病、甚至是病入膏肓,已被现代医学宣判“死刑”的病人。他们不远千里来到这儿,仅在圣泉水池内浸泡一下,病情便能减轻,有的竟不药而愈!

有个 意大利 青年,名叫维托利奥·密查利,他身患一种罕见的 癌症 ,癌细胞已经破坏了他左髋骨部位的骨头和肌肉。经 X光 透视发现,他的左腿仅由一些软组织束同骨盆相连,看不到一点骨头成分,辗转几家医院后,他的左侧从腰部至脚趾被打上石膏,但却被宣告无药可医,而且预言至多能再活一年。

1963年5月26日,他在其母亲的陪伴下,经过16小时的艰难跋涉到达劳狄斯,第二天便去沐浴。

密查利在几名护理员的照顾下,脱去衣服,光着身子被浸入冰冷的泉水中,但打着石膏的部位却未浸着,只是用泉水进行冲淋。奇迹出现了,打这以后,密查利开始有了饥饿感,而且胃口之好是数月来所未有过的。

从圣泉归家后仅数星期,他突然产生从病榻上起身行走的强烈欲望,而且果真拖着那条打着石膏的左腿从屋子的一头走到另一头。此后几个星期内,他继续在屋子里来回走动,体重也增加了。到了年底,疼痛感竟全部消失。

1964年2月18日,医生们为他除去左腿上的石膏,并再次进行X光透视,片子上清晰显示出那完全损坏的骨盆组织和骨头竟然出人意料地再生。4月,他已能行动自如,参加半日制工作,不久便在一家羊毛加工厂就业。

这一病例,现代医学竟无法解释。

像这样的病例并非个别。据报道,在124年中,为医学界所承认的这样的医疗奇迹就达64例。这64例均经过设在劳狄斯的国际医学委员会严格审定。该机构由来自世界10个国家的30名医学专家组成,各个专家均是某个专科的权威。

那么,圣泉这种“起死回生”的奥秘究竟何在呢?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人们一定能剥去圣泉的扑朔迷离的宗教外衣,揭示它的本质,从而解开这个谜团。

同样是在法国比利牛斯山区,有座名叫 阿尔勒 的小镇。就在这个小镇的一个教堂里,有一口1500多年前精心雕制的石棺,石棺长约1.93米,用白色的 大理石 雕成。令人不解的是,这口石棺中长年盛满清泉般的水,却没一人能解释石棺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镇上的居民回忆说,这件怪事是从公元960年以后发生的。当时,有一位修士从罗马带来了两位皈依基督教的 波斯 亲王圣阿东和圣塞南的圣物,并把圣物放入石棺中。此后,石棺内的“圣水”源源不绝,“圣水”为当地居民带来吉祥和幸福。人们视这“圣水”为神奇的水,因为它有神奇的医治疾病的疗效,人们珍藏它,不到万不得已不拿出来使用。

据有关专家的考察,这口石棺总容量还不到300升,而每年从这口石棺中流淌出来的水却是500~600升。即使在旱灾之年,石棺仍为当地居民提供澄清的圣水。据当地的居民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某一夏天,石棺还溢出水来。

1961年,石棺内的水源之谜吸引了两位来自格累诺市的水利专家。他们试图解开石棺内的水源之谜。

最初,水利专家认为这是渗水或凝聚现象,于是想方设法垫高石棺,使它与地面隔开;为了揭谜,他们还用塑料布将石棺严严实实地包起来,以防外界雨水渗入石棺中;为了防止有人往棺内灌水,在石棺旁设岗,日夜值班。所有的办法都未使石棺内水源断绝。专家们用科学方法对石棺内的水进行鉴定,发现棺内的水即使不流动,水质也是纯净不变的,似乎石棺内的水能够自动更换一样。

以后的许多科学家也试图解开这个谜,结果都未能如愿。

8. 巴黎治安那么差的话为什么法国政府不治治

政府真要采取严格一些的措施,恐怕全法的监狱也是不够装人的,不知是否还可以往圭亚那派。
而且犯罪分子大多都是北非某族人,治理的太严了,闹不好就发生暴乱,05年由巴黎北郊然后蔓延全法的暴乱不就是因为警察抓捕两个阿拉伯青年么。。人家可是民主国家,讲究自由民主博爱,又不敢搞大镇压的。

9. 英国和法国的医疗体制

英国NHS是财政拨款,也就是花全体纳税人的钱,但是个人不用单独买医疗保险。如果持有超过6个月的签证的外国人,同样享受这个待遇。看病的时候,医院免费的提供治疗。如果不是住院的话,药品需要自己拿着医生的处方,到药店买。英国的体系,是政府直接资助医院,来实现的。

欧洲大多数国家都差不多,每人每年只要交很少很少的钱,就可以享受医疗保险(保险金额有区别)。只要买了保险的人,都可以享受医疗,不分国籍。换句话说,欧洲是通过政府资助个人来实现的。

目前中国的医保改革也正是在英国体系和欧洲体系之间徘徊不定。

没有保险就自费啊。包括英国,虽说英国是全民的免费医疗体系,但是英国还是有不少私立医院,富人如果需要更好的医疗条件,就会选择私立医院自费治疗。
法国医疗保险体系的优势在于,可以鼓励医院和医生的积极性。英国的免费体系就不一样了,每年就到政府拨款吃饭,基本上在英国要是开刀的话,如果是急症,也就是说不开刀要死人的,还有希望,如果不是致命的症状,排队排上半年到一年也是经常的。

我曾经在泰晤士报上看到一条新闻,一个肺炎患者,排队排了4个多月了,还没排上呢。恐怖。

10. 世卫表示去年全球1000万人死于世卫,为何医疗如此发达都攻克不了癌症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 2020 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预估了全球 185 个国家 36 种癌症类型的最新发病率、死亡率情况,以及癌症发展趋势。

这项最新预估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 1929 万例,其中男性 1006 万例,女性 923 万例;2020 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 996 万例,其中男性 553 万例,女性 443 万例。

2020 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中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乳腺癌新发病例数的快速增长,取代了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乳腺癌发病人数增加,根本原因之一是乳腺癌风险因素的不断变化,比如推迟生育、生育次数减少,这在正经历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国家中最为明显,超重和肥胖,以及缺乏运动,也是造成全世界乳腺癌发病率上升的原因。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预计 2040 年相比 2020 年,癌症负担将增加 50%,届时全新新发癌症病例数将达到近 3000 万。这在正经历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国家中最为显着。

癌症负担增加与常见癌症类型的变化在同时发生,许多国家正经历着已知癌症风险因素流行率的显着增加,这些因素目前在高收入工业化国家中盛行,包括吸烟、不健康饮食、肥胖流行,以及缺乏运动。

对癌症的预防和治疗干预措施,需要纳入国家层面的卫生计划,这是减轻未来全球癌症负担并缩小转型国家与已转型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的关键手段。

阅读全文

与法国为什么治愈的那么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7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1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2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