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国人的态度、行为和文化是什么呢
这很模糊,因为法国人各不相同。不过我会试着回答一下。
法国人通常会谈论和辩论很多,听起来他们喜欢抱怨,但经常唤起我们认为错误的或可改进的东西是一种传统。政治、经济、移民等是当前的话题。
法国人因其拉丁南欧血统和西欧生活方式而分裂。因此,与德国、荷兰或英国相比,他们可能拥有更快乐、更淡然和更优雅的文化。但他们比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更严格、谨慎和冷漠。
老实说,法国人往往很傲慢。这也许就是他们经常被批评的原因。但我觉得大多数欧洲人都很傲慢,但法国人更直截了当。但我们仍然对其他文化很好奇,我们有无数的博物馆、文化中心等……关于外国(例如巴黎的日本文化之家)。
法国人对金钱和事业有着一种非常奇怪的关系。我们喜欢这样,但很多人认为吹嘘薪水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因为这听起来像“暴发户”。永远不要问别人的工资,这是非常不礼貌的。与美国和英国不同,在法国,成功是谨慎的成功。
法国人被认为是非常浪漫的。从个人经验来看,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我们的欲望被分成两种,一种是想要建立关系,另一种是想要自由。这与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处境相同。法国人(尤其是巴黎人)在表达爱意时非常热情。这可能会让北欧人感到震惊。
法国人对性的开放态度介于两者之间。在LGBT权利、幻想、多角恋、通奸等问题上,我们比南欧和东欧更开放,但我们比北欧和日耳曼国家更保守。巴黎人被认为对这些话题更开放。
我想我回答了一些你所期望的问题。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细节,请在回复部分写得更精确。
Ⅱ 浪漫与科幻糅合,文艺与幻想结合于是产生法国科幻片,法国有哪些科幻片堪称经典
《星际之门》
这部《星际之门》,首先需要提一下这是罗兰·艾默里奇的作品,对于这位后来拍出《独立日》、《后天》以及《2012》等科幻力作的大咖,透过此片应该能看出其一贯的风格——讲究特效、擅长制造奇观化大场面。
假如你要看建议你:1)首先看1994年的电影版。
2)星际之门SG1一季至七季
3)星际之门SG1八季至十季同时可以开始
看星际之门亚特兰蒂斯一季至三击。
看完后保证你看其他的科幻片的时候会和星际之门比较。
这部片子有点类似史前一万年,认为金字塔实际是外星人奴役史前人类建造的,不过它加了一扇穿越空间的大门——STARGATE。通过大门,运送劳工到银河系的另一端的星球X,建造金字塔使其长生不老;另一方面,外星人将文字传给了人类使其文明。获得文明的地球人不甘愿奴役,最终奋起反抗,外星殖民者被打败了,逃跑到了星球X,泯灭文字,继续统治。
众多的科学技术几乎牵涉了人类所有已知和未知的领域,大大满足了科幻迷的猎奇心理,看完这部硬科幻的星际之门后你会发现同期的许多科幻影视根本就是小儿科
Ⅲ 法国浪漫主义的起源
法国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十八世纪晚期,十九世纪前半期盛行于法国,他是一个全欧洲性的内容广泛的思想文化运动,但直到20世纪仍余韵不散。法国浪漫主义主要体现在绘画、雕刻、小说和戏剧领域;英国浪漫主义主要体现于诗歌、历史画和风景画领域;德国浪漫主义则在音乐、诗歌和绘画领域皆有体现。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法语的浪漫一词意味着感情丰富、多情善感。
Ⅳ 法国的特点文化和物品
国家的诞生
法国的历史是长期以来人民的点滴劳动汇集而成的。法兰西众多的独特之处正是其文化的体现。二千年来各个朝代和他们的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印证,最后才形成了今天的现代法国。
史前时期
大约一百万年前,从欧亚大陆迁移来的人类一直来到最后的边界——大西洋边。从此定居下来。萨比安人则最早在公元前四万年到八千年开始出现在这里。许多考古遗迹证明了在法国这片土地上史前就有人类文明存在。
高卢时期
约公元前1200年到前800年,凯尔特人离开他们在西里西亚的家乡,向莱茵河和大西洋之间的这一地区开始入侵。这块土地当时居住着90个不同的部落,被称作高卢人。高卢人在农业和十分发达的手工业基础上建立了他们的文明。他们发明了收割机、木桶、四轮马车和铁剑。
很快罗马帝国也注意到了这片土地。公元前50年,朱利叶斯·凯撒大帝来到这里,征服了这一地区。高卢-罗马文明定都于里昂,统治了相当长时间,形成了今日法国的最初蓝图。正是这一时期法语开始形成,许多大城市已经有了雏形,道路网也从此初现端倪。
法兰克王国
从五世纪起,来自东方的汉斯、汪达尔、阿拉曼斯、维斯高特、奥斯特洛
高特和法兰克人先后入侵该地区,高卢-罗马人为了抵御入侵而和法兰克部落联合了起来。他们的基地设在巴黎附近地区,也就是令天被称作法兰西岛的地方,这股力量慢慢征服了全国。
法兰克王朝的梅罗文家族和卡洛林家族统治从五世纪延续到十世纪。这一时期,高卢一罗马文化和日耳曼文化逐渐融合。
法兰西王国
在公元768年到814年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他建立了许多学校,促进文化繁荣并召集了许多学者在身边。他的工国划分为郡,郡长(世俗政权)和主教(宗教权威)共同管辖。米斯统领则负责执行帝国法律。
987年,雨果·卡佩,法兰西岛领主,加冕成为国王,而法兰克人的土地(被称作法兰斯)成为法兰西王国。新建立的法兰西王朝想把宗主权施及整个统治领域内。
从11世纪至15世纪,先后有18任国王不断地向封建领主们施加权威,王国得以扩大(吞并了布列塔尼和勃艮第),并夺取了一些英国的领土,例如阿基坦和诺曼底。这几个世纪中突出的特点是宗教热情高涨,文化、经济和城市也得到极大发展。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资产者,他们形成了社会中一个新的阶级。城市也变成了行政单位。
从1226年到1270年间统治法国的国王路易十一十分重视司法,曾经亲自在万森的一棵橡树下主持审判。他一生中建造了许多医院和教堂,参加了两次十字军东征,成为君王中的典范。他后来被尊称为圣路易。
从16世纪到18世纪,十位国王致力于加强国家的权力以及其行政。在抵御东方和南方的敌人入侵的战斗中,他们逐渐建立了国家的自然边界。这其间有三位政治人物尤其值得提起:
-亨利四世结束了国内的天主教与清教徒的宗教战争,把西班牙入侵者逐出了国境。这样,他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此外他还曾试图改善贫苦的法国农民的不幸处境。
-黎塞留,路易十三的宰相。他领导法国抵抗住了奥地利的军事干涉,通过削弱贵族和清教徒的力量加强了主权。他还下令成立了索邦大学并促成了法兰西学院的建立。
-科尔贝,路易十四的首席大臣。他曾尝试统一全国的法制,以及通过建立大制造业和国际贸易公司来促进革新。他曾寄希望于法国的殖民地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
几次历史变迁
1789年的大革命
1789年的国民会议变成了宪政会议。封建权力被废除、公布了人权宣言,建立了议会君主制。
1792年由于外国势力的干涉、君主出逃等事件,君主制被废除,第一共和国宣告成立。自此至1795年,包括罗伯斯庇尔在内的革命者们同时与国外(普鲁士、奥地利、英国、西班牙)和国内(旺代)的反革命势力作着斗争。在政治生活中,革命者们采纳了孟德斯鸠和卢梭提出的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
从1799年至1804年,第一执政拿破仑.波拿巴将军领导着法国政府,他统治期间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集权制资产阶级国家、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典(其民法典至令仍然有效)。政府还建立了高中教育体制并改革了大学教育。
拿破仑帝国
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他在到1815年的12年统治期间力图建立一个庞大的欧洲帝国。10年间,法国军队在整个欧洲大陆不断与一些强大的联盟较量。曾有一个时期法国疆域急剧扩大。只是到了1815年它的边界才回到1789年的状态。
俄罗斯战役中法国军队的惨重伤亡导致了拿破仑的下台和被放逐。他后来曾再次统治法国,但仅一百天后,他就因为滑铁卢战役失败而再次退位。
君主制复辟
1815至1830年间的两任国王都想要在复辟的旧君主制下维持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期间的一些进步措施。法兰西王国的殖民帝国在北非继续扩张。
法国的最后一任国王:路易斯-菲力浦被加以封号“法国人之王”。1830至1848年间出现了贸易商业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开始,社会主义和联邦主义运动也开始兴起。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最终将法国引向了 1848年大革命,导致了君主制的最后崩溃。
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
普选制、新闻自由和对劳动者阶层起义的恐惧给了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一个机会当上了法国总统。在经过一段独裁式的总统统治时期后,路易拿破仑通过公民投票和政变方式当上了皇帝,号称拿破仑三世。他的政府倡导激进的经济改革政策,推行大量目的在于重建国家资本的重要经济计划。第二帝国以工业扩张为其特征。就在政府向议会制政体变化之时,法德战争爆发了(1870年)。法国在苏丹的失败导致了第二帝国的覆灭。
第三共和国
1871年成立了共和国并建立了国防政府。法国战败,在与德国签订的和约中法国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同年发生了着名的巴黎公社起义,但起义被血腥地镇压了。
共和国的议会制政体在1871年至1914年间建立了有关公共自由的一系列重大法律,证明了其本身的价值。儒勒法里总理(186年至1885年在任)对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和新闻自由的确立发挥了重大影响,他对非教会的免费义务小学教育制度的建立也有重大贡献。
法国在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继续扩张,但与此同时社会动荡和宗教与学校之间的纷争(政教分离)动摇着社会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使法国失去了十分之一的劳动力。1917年12月是战争的转折点,乔治·克雷孟梭带领法国及协约国一起取得了胜利,德国战败。阿尔萨斯和洛林重归法国。
在战后重建不久,法国就象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被1929年大危机严重打击。广泛的罢工和左翼联盟给法国带来了1936年的人民阵线政府,这届政府在国家计划中设定了建立基本社会法律的义务。
在法国的四周,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以及西班牙内战都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
随着着名的所谓“奇怪战争”的结束,1940年法国宣布了休战,法国成为德军占领区。法国经济处于不稳定中。整个国家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与占领国合作的维希政府,另一方是以伦敦为基地的“自由法国”流亡政府及抵抗运动。经过五年的战争,法国在1944年被盟军解放。
第四共和国
1940年6月18日夏尔·戴高乐发表了广播讲话后,被公认为法国抵抗运动的领袖和象征。他在1944年至1946年间任政府首脑,建立了法国社会保障体系并给予妇女选举权。可是,由于议会制政体不能清楚地提供政治方向而导致了政府改组,第四共和国被动摇了。1945年至1958年的这段时期法国一直忙于重建国家发展经济。不断尖锐化的非殖民化问题(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战争)意味着虚弱行政权的结束。
第五共和国
1958年,夏尔·戴高乐将军重登历史舞台。他设计并建立了加强行政权的第五共和国体制。即建立了人民普选总统制。法国从此走向一个现代化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时期。1968年5月的学生运动和社会骚乱反映了年轻一代的不安情绪、社会的缺乏秩序以及国家的过度集权,戴高乐将军因此被迫辞职。然而右翼政府仍把持着政权。乔治·蓬皮杜任总统直至1974年去世。他的继任者瓦雷里·吉斯卡尔·德斯坦任满了七年,但在1981年被第五共和国第一位左翼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击败。密特朗1988年竞选连任成功。不过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法国政坛的特点就是左翼和右翼政府轮流执政。
统一的欧洲市场开始建立
1993年12月1日,欧洲联盟在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基础上诞生。
雅克·希拉克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1995年5月,雅克·希拉克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1997年4月21日国民议会被解散。5月25日和6月1日,进行提前选举。地方选举则在3月已经进行。这一选举的结果产生了左翼和右翼的“并存”。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在过去的数三十年里,法国建立了一套稳定的制度。在1958年戴高乐将军任总统期间通过全民公决方式确立的第五共和国宪法保证了政治体制的良好运作。法国是统一的、民主的、世俗的社会主义共和制国家。其公民不论出身,种族或宗教信信仰,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现代法国民主制度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留下的遗产。其原则以1791年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为基础,今天已经成为宪法的引言部分。
法国的铭言是“自由、平等、博爱”。
法国国旗是三色竖条组成的三色旗:蓝、白、红。
法国国歌是马赛曲。
法国国庆是7月14日,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
国家制度
行政权
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以普选制选举产生,任期七年。总统颁布法律并有权提出议案要求国家公民投票表决。他还有权在与总理,国民议会议长和参议院议长谈话后宣布解散国民议会。
总统任命总理,并任命由总理提名的政府成员。
政府应答复国民议会的质询。
立法权
议会由两院组成:国民议会,由五年一次普选产生;参议院,议员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席位。
议会投票表决决定法律的通过与否,批准国际条约以及行使由共和国总统授以宪法修改权。
司法权
司法机构独立于行政权和立法权。
473个初审法院和186个大审法院负责执行法律。上诉法院有35个。终审法院负责判断法律是否被正确地执行。刑事犯罪由法官和陪审团组成的重罪法院审理。
在行政司法领域有行政法院和国家最高行政法院。审计法院负责审核公共开支情况。
宪法规定的其他组织
-宪法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共和国总统、国民议会议长和参议院议长分别任命。宪法委员会的职能是监督选举和审查法律的合宪性。
-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其成员是各种不同社会阶层(工会、商人、各种协会)的代表或政府指定的具特定资格者。在议案、法令或有关计划具有经济和社会性质时,要咨询经济和社会委员会的意见。
-最高行政法院:行政方面的最高权威。政府在起草议案和实施法令前必须征询其意见。
-最高司法官委员会:由司法官和特定资格者组成。委员会由共和国总统和司法部长分别任主席和副主席。由它对高级司法官的任命提名,同时也负责司法官的纪律处分。
-共和国司法法院:以前被称作高等司法法院,由十五名法官组成,他们或是议会成员(12名是国民议会议员),或是司法官(3人)。法院负责审理政府成员所做的、被认为是有刑事犯罪性质的职务行为。任何个人一旦认为自己被政府成员的犯罪或违法行为所损害,就可以向一个专门申诉委员会起诉。
行政管理
大区
法国被分成21个大区以及科西嘉岛。大区由地区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主席及其成员通过普选产生。 省
法国大陆有96个省,此外还有四个海外省:瓜特罗普岛、马堤尼克岛、留尼旺岛和南美的法属圭亚那,海外领地还有玻利尼西亚、新卡勒陀利亚、马约特岛、圣皮埃尔和马可隆、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特尔·阿特里、科格伦群岛,克罗塞和圣保罗岛。
省由总委员会管理,其主席和成员通过普选产生。省长是中央政府派到地方的代表。省被分为区(包括海外省在内共339个),小区(3,995个)和市(36,560个)。
市政
市政管理由市长在市政委员会协助下负责,市政委员会成员通过普选产生。
竞争性的经济体制
1945—1961
尽管法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她在战争结束时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难:人口只有四千万(与1900年相同),工业生产总值只有战前的一半。原材料极度缺乏,通货空前膨胀。
首要的三个经济计划是重建基础工业,促进生产和准备国际经济竞争。
1962-1975
这段时期,在国家的督促下经济得到了惊人的持续发展,达到了预期计计划。这一时期法国的经济增长率创下了空前记录(年增长率达5-6%),带来了充分就业、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增长和工资水平的迅速提高。
接下来的经济计划把重点转向了地区经济发展,投资政策和社会组织(改革社会保险体系建立全民退休金)。
1976年以来
三次连续的石油危机(197、1979、1980)和持续的世界经济动荡使法国这二十年来一直强调经济的结构调整和现代化,从而导致了高失业率(20年来减少了三百万以上的工作机会)。
政府开支紧缩以及强调减少能耗,发展竞争力强的工业、研究和职业培训赋予法国以新的活力,使其能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欧洲一体化和下个年的来临。
高度多样化的经济体制
法国经济涵盖了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农业(世界第三、欧洲第一大出口国),工业(世界第四、欧洲第二),渔业(欧洲捕捞量第四)。
法国出口贸易名列世界第五,有五家法国公司跻身世界百强。
农业
法国农业是一个现代机械化,高生产率的生产部门。法国的农业生产面积占欧盟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农产品占欧盟产量的23%,其中一半是畜产品(肉、奶、奶酪),其余的是谷物、糖和加工业。
工业
法国工业既包括大量正在重组和自动化的传统工业部门(钢铁、冶金、机械、汽车和纺织工业),也包括一些新的发展中技术工业(食品加工、精密化学、航空航天工业和新型材料)。
法国工业生产在原材料和能源上主要依赖于进口,只有电力是个例外。25%的电力来自于本国的核电厂。
服务业
服务部门(对集体和个人消费者)正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主要的服务部门,如交通、电子通讯、邮政、电力和水在本领域都配备了先进技术(微型电话、高速列车和地铁系统更是享有国际声誉)。法国的旅游业名列欧洲第一,对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有重大意义。事实上,法国在这个“无形出口工业”中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法国如何看待自己
从大小、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上看法国都算不上是个“超级大国“。但法国依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由于高科技企业的蓬勃发展,她是世界重要经济强国之一,在出口方面排名世界第四或第五位。她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否决权,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常任国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位于巴黎。
从另一些角度来看法国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拉丁国家之一(到2000年全世界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拉丁人后裔)。
-法语国家之一。法语人口在全球共有一亿零五百万。在美洲和非洲的某些地区,法语已经被使用了几百年。
-欧洲国家之一。法国和中欧及东欧的许多国家有着良好的政治、贸易和文化交往。在1990—1991年苏联的政治变化后这些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更重要的是,法国的未来与西欧联盟的其他十五个成员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由于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普选产生)的建立,法国人民积极地参与到欧洲政治生活之中去了。
附录1:法国经济数据
GDP:78Y,610亿法郎
人均GDP:134,656法郎
出口值:18,860亿法郎
工业企业:196,600家
农业/食品企业:72,000家
GDP增长率:2.3%(到1996年)
1996年总增长值:农业5.5%;工业和能源25.2%;服务业56.4%
现有就业人口:25,590,000
附录2:法国的特点
尽管法国在地理上和种族上都是多样化的,国家仍有强烈的凝聚力和浓厚的文化个性。法国人民对他们的历史和文化个性有强烈认同感。
现代法国的基本理念是保卫人权和自由、民主、统一。这些理念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附录3:法国的外国人
外国移民在过去四十年中对法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繁荣作出很大贡献。但由于现前的经济危机,移民潮已被官方停止。现在法国有大约不到四百万的外国人(自1995年来占人口总数的6.5%)。自1990年来外国人所占比例大致未变。
参考资料:http://www.elitefrance.com/french%20culture/history/french%20culture%20history_1.htm
Ⅳ 关于法国的美丽幻想在我儿童时代就早已诞生了英语翻译
About France's beautiful fantasy in my childhood is already born,
Ⅵ 为什么说法国人的浪漫是源自骨子里的浪漫
法国是一个非常浪漫的国家,无论是他们的建筑或者是他们的人都是非常浪漫的,而且都说法国人的浪漫是源自骨子里的浪漫。
再看看我们中国人办生日宴会,都是办酒席收彩礼这些东西,其实我觉得办生日宴会的意味都变了。可能主要就是冲着收彩礼去了,怎么算着自己能不亏。
其实我觉得我们应该多一些浪漫的气息,这样生活才变得有滋有味。如果一直都是陈朽不堪,那么是很难改变现在的生活的。
Ⅶ 什么叫做幻想
什么是幻想[1]
幻想是指当一个人的动机或欲望受到阻碍无法实现时,以想象的方式使自己从现实中脱离出来,在空想中获得内心动机或欲望的满足。
幻想的种类[2]
幻想可分为积极幻想和消极幻想两种。
积极幻想是指符合客观规律与社会要求,在现实中可以实现的幻想。这种积极幻想,能把光明的未来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鼓舞人们顽强地去克服困难,坚定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是激发人们在学习、工作中发挥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巨大动力,也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如,早在千百年前,人们就有了像鸟一样飞翔、像鱼一样潜游的幻想。正是这些幻想,推动着人们发明了飞机、火箭、宇宙飞船、潜水艇等。
消极的幻想是指不符合客观规律和社会发展要求,在现实中毫无可能实现的幻想。如,幻想有朝一日神灵降身,就能不学而能;幻想有一种药,服了后能使人返老还童;等等。这种幻想只能使人消沉,使人精神颓废和失望。还有的人整天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以幻想代替实际行动等等。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多一点积极的幻想,教育和提醒他们避免和客服消极的幻想。
幻想的功能[3]
幻想尤其是积极幻想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的功能与作用。
1、幻想的预见功能
2、幻想的激励功能
幻想和创造性想象的联系和区别[4]
首先,它们的联系表现在: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其次,它们的区别表现在:
①幻想体现个人的愿望,幻想所产生的是人所希望、所向往的事物的形象,而创造性想象则不一;定具有这种特点,它所产生的形象可以是人所向往的,也可以不是人所向往的。例如,作家所塑造的反面人物或悲剧中主人翁的形象,当然不是作家本人所向往的。
②幻想指向比较遥远的未来。它和创造活动没有直接的联系,它能提供实际的产物。例如,青少年幻想将来乘坐祖国的宇宙飞船遨游太空,或幻想将来成为一名有发明创造的科学家,这只是对未来活动的一种设想,一种向往,并不与当前直接的创造活动相联系,而一般的创造性想象指向于可望而又可及的现实,能够较快予以实现,提供新产物。
Ⅷ 法国人爱幻想吗
有点,看在哪方面
Ⅸ 法国的历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巴黎和约签订后,在大历史的规制下,法国逐渐形成了战略配合性的绥靖外交机制,形成了具有法国特色的绥靖政策.英法绥靖推行方以维护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既得利益和霸权为宗旨,一厢情愿的进行调整与怀柔,力求"避战求和";它又以损人利己为原则,通过大量牺牲弱国利益,企图实现"祸水东引".基于特殊的历史,国情和战略取向,迫于英,德,美主导的国际绥靖体系特定的政治安排,法国面对法西斯势力逐渐处于战略上"被动绥靖"的二律背反境地.处于绥靖"物自体"不可逆状态下的法国,"被动绥靖"逐渐在决策层占据主导地位,最终引火烧身,亡国败种.绥靖政策的恶果对法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现在依然可以从中获得启示.
),"绥靖政策"的概念及历史提法
1,"绥靖政策"的含义:"绥靖"一词来源于《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君基茂昭明德,修乃懿绩,敬服王命,绥靖四方."其意大致为:"安抚平定,合和致远".现代意义上的绥靖政策特指在国际关系中对侵略者采取姑息纵容,让步妥协,以牺牲他国利益或牺牲本国微小利益去满足侵略者欲望,谋求自身安全,保护自己既得利益的政策;它表现为损人不利己的姑息养奸的外交理念及其政策执行过程.
2,"绥靖政策"概念的历史渊源: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英法等国签订的条约和声明中,作为"自我预设","自我证实"式政治褒义词出现在政治外交战略和活动中.这段时期内,在德,意,日法西斯蚕食式侵略扩张面前,英国,法国等国出于国家极端自私利益的判断,推行绥靖政策,英国首相鲍尔温,张伯伦为失败主义绥靖政策的始作俑者和主要代表."绥靖政策"的实质,兼有"祸水东引"和"避战求和"两层含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各有取重.绥靖政策是源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绝对没落现状的恐惧及相对一战前黩武主义而反动的懦弱的民众和平主义思潮的根本作用,在国内民主机制的消极影响下,对法西斯主义及其恶劣行经的无原则纵容,它以牺牲自己微小的经济利益或弱小民族的主权为代价,以求得到暂时的脆弱的和平;同时出于对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仇恨,加之法西斯势力的假象宣传和心理的先预作用,企图实现"祸水东引"的一箭双雕的幻想.我认为该政策主要目的是"避战求和",而兼有"祸水东引",只是到了绥靖后期,绥靖方迫于无奈而盲目的幻想实现"祸水东引",以自我安慰.
(二),法国"绥靖政策"的政治地位及历史发展分期
1,法国式绥靖政策的历史根源与政治地位:严格意义上,英国是真正的绥靖政策的始作俑者与推销者,是"绥靖主动"方;而法国更多的是绥靖政策的追随者,是"绥靖被动"方.在整个"绥靖均衡"中,英法是"绥靖推行"方,德意是"绥靖利用"方."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是以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与1940年5月法国灭亡,英国首相张伯伦下台为前后呼应的"绥靖均衡"彻底破碎的完整过程."凡尔赛体系"和"绥靖均衡"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德国问题.协约国(尤其是英国,法国)不承认德国的大国地位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英,法两国操纵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在处置德国时采取了"以暴治暴"的方法,在德国人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从而背离了制定这一条约的初衷.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余年,无论英法在处置德国问题时怎样大发仁慈,都难以改变在德国约定俗成的基本认识:战胜国强加的战争赔款是德国贫困的根源.而更不幸的是,基于对德国存在的恐惧和雄霸大陆的幻想,法国在对欧洲形势作出错误的判断后,对德国做出了诸多愚蠢的伤害.因之国内错综复杂的形势的酝酿这个绥靖政策的充分条件,加上英国强行施与的绥靖政策这个必要条件,法国的大战略选择出现了十分狭隘的漏斗效应,不得不随在英国的屁股后面,一直被英德双方牵着鼻子走.
2,法国绥靖政策的具体历史表现:根据两次世界大战前后规制的二十年左右的大历史,我将法国绥靖分期广义的划作以下四个历史阶段:绥靖政策反对期,绥靖政策分娩期,绥靖政策反动(执行)期,绥靖政策破碎期.一般认为,绥靖政策到德国闪击波兰时宣告彻底失败.我认为这样的划分是狭隘的,只看到了"绥靖利用"方所获得的绝对收益,没有看到作为绥靖推行方的法国所丧失的相对收益,即是第三共和国的灭亡和法国社会的彻底分裂.限于文章规制,现将历史分期简述如下:(1),绥靖政策反对期,从巴黎和会到鲁尔危机结束(1919年—1923).这一历史时期,法国在内外政策上有盲目自大的表现,这是对以后近16年的软弱外交的反对.(2),绥靖政策孕育期,从道威斯计划到外长巴尔都遇刺(1924—1934).这一时期,法国国内政府更迭频繁,如果加上前一时期,共有17届政府执政,左右势力互相绞织,严重的影响了具有前瞻性的外交战略的出台,并为绥靖政策的产生提供历史温床.(3),绥靖政策反动(执行)期,赖伐尔对意妥协到达拉第签署《慕尼黑协定》(1935—1939).此一阶段内,按照绥靖的性质和程度,我将法国绥靖分作积极绥靖期(赖伐尔内阁时期),消极绥靖期(萨罗内阁到勃鲁姆内阁时期),失败主义期(肖当内阁到达拉第内阁中期).(4),绥靖政策破产期,希特勒德国闪击波兰而法国进行"静坐战"到法国败亡(1939—1940).具体的讲,这一时期可以划分为"静坐战期"(1939年3月15日至1940年5月9日),"第三共和国败亡期"(1940年5月10日至1940年6月22日).
二,法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历史动因
(一),法国"绥靖政策"的大历史动因:
1,从国际尤其是欧洲体系,格局,秩序三个层面上考察绥靖政策出台的大历史必然性.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在由自由竞争阶段到垄断竞争阶段过渡过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解决好利益分配问题,物化为"凡尔赛和约"及其体系,机制,这是根本原因."凡尔赛和约最后定稿是两头落空的东西:既不是铁一般的和约,也不是和解式的和平.它既不是象法国希望的那样足以永远把德国人踩在脚下,也不是宽大得足以使被征服的人安于自己的新处境."二十年代初期,当法国人试图按凡尔赛和约逐字逐句实施时,他们没有从英国人那里得到足够的支持;1924年后,当法国人转而采取和解态度时,却为时已晚,已经不能消除深深埋藏在德国人心中的愤恨了.因为"强加给德国的赔款"对德国来讲"是既不公平又不可能征集到手的","而企图说明赔款合理的'战争罪责'那段话则从根本上歪曲了这场冲突(一战)的根本原因······关于赔款的条文说明这些条约作为一个整体的极大的错误:它忽视了解决方案的经济方面,几乎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民族问题和领土问题上了".这使得一战前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及异化了的唯意志论,借着特殊国家地理地缘论和希特勒的"民族生存空间"论,在德意志民族的社会土壤中剧速成长开来,德国的复仇之剑毅然的走上了锻造之路.
十九世纪的三大历史主流—科学社会主义,民族独立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二十世纪前期,已经取得重大的历史性突破.最核心的体现是,共产主义政权的出现打乱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苏俄成为历史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时,资本主义在这个蜕变时期必然的出现了以经济危机为中心的一系列体系下的格局和秩序危机,以"大萧条"为高峰标志.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已经进入成熟的条约体系社会,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还有封建(封贡)体系因素的存在,德,日独特的帝国主义体制就是最大的特征;而垄断资本主义社会需要的是制度(机制)体系状态,美国作为新兴的成熟的帝国主义国家很有这种理念和机制需求.老牌的英法,面对三种类型的新生对手,惶惶如丧家之犬,忽忽如惊弓之鸟,只是消极持守,惟恐生变.国联的产生及二战后联合国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这种时代需求性.新生的力量渴求进行利益的再分配,旧有的既得利益所有者顽强反抗,导致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和战争爆发的必然性.然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无力进行一场决定性的大战,因为他们正站在超强国家和二流大国地位的边缘上,战争将加速他们的衰败.其既得的相对收益要求避免战争,这纯粹是幻想.因为无政府状态下的霍布斯效应必然的使新生的势力,尤其是带有封建残余的渴求"高峰体验"的德日等法西斯势力,不会畏惧于高风陷的,因为风险的背后是广阔的利益.但是幻想落实到外交实践,必然的形成客观的绥靖政策的形成;希特勒德国的战争边缘政策更加刺激了他们的惧战心理,主观上促进了绥靖政策的彻底执行.
Ⅹ 为什么说法国人浪漫
法国人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常常充满幻想、富于好奇心、勇于冒险。因此,法国人的浪漫,是一种情怀,一种心态,一种格调,一种美。
法国人浪漫的表现之一,就是爱美,追求美感。不仅在文化艺术上追求真、善、美,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在衣、食、住、行中,都追求美感。
在爱情观和婚姻观方面,法国人的浪漫绝对不是不负责任地随便恋爱,而是追求超凡脱俗的、坚韧的爱情。追求一种爱的自由和爱的坦白,享受爱情和婚姻中的美感。法国人认为浪漫的爱情是不拘泥于任何形式的。
(10)法国的幻想是什么扩展阅读:
法国人爱好社交,善于交际,很随和,爱聊天,这些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即便是初次见面,或者素不相识的人偶尔聚在一起,也会无拘无束地“侃大山”。侃的话题可以是吃,也可以是文化,国际政治,也会替古人担优。
世界各个角落的事,他们没有不关心的。说起来还经常慷慨激昂,挑起争论,甚至刨根问底,找出合理的解释,表现出一股潇洒劲。法国人的交谈中,或者法国人仿佛不经意说出的玩笑话中,常显示出敏锐的眼光和誉智。
就是在家中,辩论也是家常便饭。在法国人的家庭中,只要听一听家长们如何同孩子们讲话便知其中奥妙,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能说出一大套的道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