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法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主要农副产品出口国。 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这里都非常适合发展农业。
地形:东南高西北低,向大西洋敞开。降水丰富
气候:西部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中部和东部属大陆性气候。
补充:
法国农业的传统地区结构为:中北部地区是谷物、油料、蔬菜、甜菜的主产区,西部和山区为饲料作物主产区,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地区为多年生作物(葡萄、水果)的主产区。
‘贰’ 法国为什么是一个农业大国
法国成为农业大国的原因是什么?
1地理原因 法国六边形的国土拥有欧洲最富饶的土地 气候也是非常不错的 再加上几条大河流穿过法国而利于灌溉农作物 先天的地理优势决定了他在欧洲农业大国的优势!
2历史原因 法国做为欧洲中世纪封建国家的典范 农业是其根基 强盛的封建国家有着共同的标志 那就是农业的鼎盛
3民生 法国也是欧洲的人口大国 没有强力的农业支持是不能维持其人口增长的 这也是法国重农主义的原因之一
法国不但是一个工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其农产品出口长期居欧洲首位。
目前,虽然法国的生态农业实现了跳跃式发展,但与强劲的需求相比,其绿色农业产品的产量仍显得大大不足。1995年,法国从事生态农业开发的企业仅有3500家;到1998年底,其数量已迅速上升到6200家。截至1998年底,法国在生态农业用地面积已经超过了22万公顷,而4年前还不足12万公顷。
过去一年里,在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下,法国的生态农业发展迅速大大加快,增速高达80%。尽管如此,生态农业在法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仍很脆弱,绿色农业用地只占法国实际农业用地的0.6%,其发展潜力不可不谓巨大。与其它欧洲伙伴相比,法国的生态农业发展确实落后不少,尽管开足马力追直,却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平起平坐的。1997,意大利的生态农业耕作面积整整翻了一番;1998年更是达到了64万公顷,雄踞欧洲首位。位居第二的德国拥有生态农业用地39万公顷,奥地利则以34.5万公顷紧随其后,而作为农业大国的法国在欧盟范围内仅排名第四位。
论及发展落后的原因,一是法国各省对待生态农业的看法和态度不同,二是部分农业企业和农民对生态农业有抵触。举例而言,一个本来收益不错的农民没有勇气和胆量冒着产量骤降的风险去尝试陌生的生态农业;同时,生态农业耕作拒绝化肥,为了保持土壤的肥沃度,农民不得不经常进行轮作。
生态农业发展滞后的直接后果是:作为欧洲最大的谷作生产国,法国不得不每年大量进口生态谷物,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要。一般来说,绿色谷物是从中欧进口的,而纯天然的生态糖是从斯洛伐克和荷兰进口。与滞后的种植业相反,法国的生态畜牧业显得生机勃勃,每年都能供应充足的绿色动物食品。由于法国人对天然奶酪的偏爱,法国目前的绿色奶类制品产量仍无法满足国内的需要,但以其发展趋势而言,法国生态农业的前景必定是辉煌的。
‘叁’ 列举各国各类农业地域类型
根据农牧业结构、栽培或饲养方法、农业投入、技术水平、商品率、专业化程度等,全世界可划分为四大类型,细分为12个类型。
自给传统农业类型 有以下五个:
游牧型 天然牧场为主要饲料基地,以饲养绵羊、山羊、牛为主,还有马、骆驼、驴等。以放牧为中心,逐水草而居,随季节更换牧场。经营粗放,单位面积的载畜量与单位面积产量低,且产量不稳定。投入少,设备简陋,属自给自足牧业,商品率低。多居住移动式房屋,如蒙古包等。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带:①干燥半干燥草原地带,包括蒙古高原、中亚、西亚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草原区。②高山、高原地带,如中国青藏高原、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等;③北极寒冷地带,如爱斯基摩人的狩猎、采集、渔业属之。
绿州农业型 多以种植业为主,多种植小麦、杂粮、棉花和果菜等(如枣椰)。利用地下水或泉水发展的灌溉农业,以坎儿井为典型代表。传统的经营方式,但较为集约化。主要分布在干燥、半干燥地区内的绿洲地带,西亚的两河流域,中国的新疆与甘肃的西北部,伊朗高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的上、中游,撒哈拉沙漠地区等。
迁移农业型 (亦称“补钉农业”)放火烧山,辟为旱田。以种植杂粮等粮食作物为主。原始经营方式,不施肥,以木棒、刀为工具,俗称“刀耕火种”,十分粗放,过两年土地肥力消耗殆尽则迁移他处,易地再焚烧林木后再耕种。单位面积产量极低,且严重破坏生态平衡。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东南亚各国的山区,非洲中部和拉丁美洲部分地区等。
亚洲传统农业型 亚洲分为水田农业与旱田农业两种类型。水田农业是亚洲农业最典型的代表类型。以种植水稻为主,轮作较少,多水稻专业化生产。一般经营规模较小,小农个体经营为主。从发展水平又可分两个类型区:①集约型。主要指中国、日本、朝鲜、韩国,精耕细作,劳动力与物力投入多,现代化水平较高,一年可两熟,多则三熟,平均每公顷水稻产量高达6~7吨;②粗放型。主要指东南亚和南亚各国,现代化水平较低,经营较粗放,每公顷产量只有2~3吨。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季风区。这里高温多雨,雨热同季,水田率高,开发历史悠久,是世界稻谷的主要生产区与出口区。
旱田农业型 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有玉米、小麦、高粱、粟等,经济作物种类多,如棉花、麻类、烟草、甘蔗、花生和大豆等。多以种植业为主,农牧结合,饲养牛、马、猪及家禽等。经营较粗放,多为小农个体经营,产量不够稳定,商品率低。多分布在水田区的边缘或外围地区,以中国的华北、东北地区,印度的德干高原,恒河中上游及日本的北海道地区为代表。
商品化农业类型 有以下四个:
混合农业型 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种植谷物(以麦类为主)、薯类、甜菜和饲料作物。广泛实行轮作,并多饲养肉牛、猪等。农业投入多,集约化经营,单位规模大,商品率高。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洲的温带、寒温带地区,气候冷凉湿润。现代化水平较高的西欧、南欧(意大利波河流域)和北美洲,相对水平较低的巴尔干半岛各国。
酪农型 (或称产奶区)即乳用畜牧业区。种植业与畜牧业紧密结合,以种植饲料作物和养奶牛为主。发展成饲料牧草型奶牛业。农业投入多,经营规模大,现代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发达。近年饲养品种有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增加猪、禽),是世界农业发达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温带湿润地区。以北欧丹麦,西欧的荷兰、瑞士,北美洲五大湖沿岸,澳大利亚东南部,新西兰北岛最为集中。在大城市近郊多以鲜乳为主,远离消费中心的以乳制品为主。与混合农业相比,一是乳用畜牧业专业率高;二是集约化水平高。
地中海式农业型 以栽培桔柑、葡萄、油橄榄、柠檬等地中海水果驰名。夏干季节发展灌溉,利用冬雨种植小麦。一般农业投入较多,专业化率与商品率较高。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区,以南欧最为发达,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为代表。
园艺农业型 以种植蔬菜、水果和花卉观赏植物为主。精耕细作,经营规模不大,属多劳、多肥、多设施、多投入、多收益农业。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大城市与城市带的近郊区,以及运输条件方便的远郊区,与输送园艺、空运农业相结合,如荷兰花卉园艺世界闻名,日本 高冷地农业(属远郊区)等。
企业化大农业类型 有以下三个:
企业谷物农业型 以种植谷物为主,冬、春小麦为中心,有与玉米或其他麦类轮作的。经营规模较大,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大。二次大战后初期,一般每户平均拥有耕地90公顷,80年代以来,其规模扩大一倍。属现代化水平、专业化程度、商品率、劳动生产率与收益都高的农业地域类型。产业革命后,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为解决食粮问题,而以大量生产小麦的企业化谷物大农场迅速发展起来。主要分布在中纬度的湿润地区,以北美洲(西经100°以西)的中西部地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区、澳大利亚的东南部为代表。
企业畜牧业型 饲养肉牛与绵羊为主,并有少量麦类与牧草种植。经营规模大,草场放牧,在屠宰前进行饲料育肥。商品率高,效益高。在产业革命后,随着世界肉、毛、皮市场需要量猛增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在北美洲的西部,拉丁美洲的巴西高原东部,阿根廷的潘帕斯和巴塔尼亚地区,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新西兰,以及南非等半干燥地区,是世界牛肉、羊毛的重要生产区和出口基地。
种植园农业型 仲植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生产天然橡胶、甘蔗、咖啡、可可、椰子、油粽、茶、香蕉、棉花、烟草、西撒尔麻等。为近代出现的一种农业地域类型。在产业革命后,对工业原料、饮料、食品需要量与品种增加,在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亚非拉地区后,他们利用各地区、各国自然条件的优势,廉价的劳动力强迫形成的。多为单一经营,以资本主义大农场为主。生产技术较高,产品基本上供出口,商品率高。还有些当地居民或华侨经营的小农场。主要分布在世界热带雨林区,全年高温多雨,年均温在20~28℃,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排水良好的山麓缓坡地带。南北半球的20°以内区域,以东南亚、南亚、中美洲和西非洲最为集中。
合作化(集团化)农业类型 从土地占有关系和经营组织系统划分为独立地域类型区。指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土地改革后,土地收归国有,大的农业基础设施由国家投资建设。小的由集体或个人备置。建有国营农场和各种形式的合作单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了农业生产承包制度、效益显着
‘肆’ 法国的农业地域类型
法国只有南部才是地中海气候,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其地域类型是乳畜业
‘伍’ 为什么法国的农业基地在巴黎盆地而不在西欧平原
1.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土地肥沃!
2.交通发达
3.紧靠消费市场
巴黎盆地的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
巴黎盆地号称是法国最广阔,最肥沃的平原,这里是法国农业最先进的地区之一,盛产小麦,燕麦,蔬菜和葡萄.
‘陆’ 巴黎是法国粮食作物什么的主产区
法国农业的集中产区是巴黎盆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
故选:D.
‘柒’ 法国农业的类型及分布和区位条件
1、法国地形平坦,以平原为主,西欧平原大部分面积位于法国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原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为法国农业带来丰富的耕地。
2、气候适宜。南部沿海为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光照强烈,水分足够。
适宜葡萄和油橄榄等经济作物的生产;西北部大西洋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均匀,有利于牧草生产,对畜牧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热量充足、光照强,有利于粮食作物成熟,所以适宜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
3、经济及科技发达,靠近欧洲大市场。法国经济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经济基础,且促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欧洲市场对粮食作物求大,所以使法国成为西欧粮食出口最多的国家。
4、交通便利,有利农业发展。北靠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且境内有方便的铁路、公路及内河运输,大大促进了农业发展。
5、农业促进的政策。法国是工农业并重的国家,国家政策鼓励农业发展。
法国农业极度发达,是世界主要农业大国。主产小麦、大麦、玉米和水果蔬菜。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有乳、肉用畜牧业和禽蛋业。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主要农副产品出口国。
机械化是法国提高农业生产率的主要手段,法国已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率很高。农业食品加工业是法国外贸出口获取顺差的支柱产业之一。欧洲前100家农业食品工业集团有24家在法国,世界前100家农业食品工业集团有7家在法国,法国的农副产品出口居世界第一,占世界市场的11%。
法国政府农业支持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发展农业,法国政府制订的一系列政策。法国农村土地分散,农场规模小,不适应农业大发展的需要,战后法国政府于50年代末期实施了土地集中政策。
‘捌’ 法国是什么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有六种的
课本上都有典型的
我认为是乳畜业
当然如果是选择题的话
我会选择高度发达的商品化农业
在地中海农业中,农业、果木和牧业的生产地域空间上是彼此分离的
‘玖’ 法国农业分布特点及原因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大陆轮廓略呈六边形。
法国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南部和东部边境分别为比利牛斯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法国西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向东海洋性减弱,南部属地中海气候。
法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小麦、玉米、葡萄和牛肉等产量均居欧洲西部各国之首,畜牧业和园艺业发达,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巴黎盆地是主要的农业区。
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
法国粮食产量占全欧洲粮食产量的二分之一,农产品出口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既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主要农副产品出口国。法国国土面积55万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3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000万(其中农业劳动人口占所有就业人口的3.5%)。其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位居世界第四。
这其中,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法国经济的飞跃作出了积极贡献。当今,农业为法国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是汽车工业的1.5倍,食品工业则几乎是汽车工业的2倍。在2000年之初,法国是欧盟第一大农业生产国(法国人口占欧盟的15%,但农产量占欧盟总产量的23%)。
‘拾’ 高中地理 法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法国有商品谷物农业、地中海型农业和乳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