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朝面对西方列强很少打胜仗,为什么可以一反常态击败法国
清朝当时能击败法国,因为法国战线拉得太长,导致供应不足,法国远离了后方供应基地,水上火力支援失去了,大概只有四五千名士兵,而清军士兵超过20000人,其中包括大量的主力军,携带了大量补给,士气一天比一天高涨。所以当时能击败法国。
而且清政府也利用这次胜利乘胜求和,避免了战争的扩大,毕竟法军在远东兵力不足,再者清军并没有取得战略优势,如果法军陆海军大举增援那么后果将要比丢失越南严重多了。而乘胜求和,中国以放弃越南宗主权为代价,既没有割地赔款也没有开放通商口岸,也属于一次不小的胜利。
2. 为什么清朝上百万的军队打不过英国上千人的洋人
那时候是大英帝国时期,是一个以英国为中心的全球大帝国,全球头号军事、科技强国。1840年英国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45%,而法国和德国都只占12%,美国只占11%。英国一国实力等于法、德、美、俄罗斯总和还多,比现在的美国的相对实力还要大。
就封建王朝那群扎着辫子穿着长袍,三跪九叩原始思维的人能是大英帝国军队那时候的算得上高科技训练有素的军队的对手。
3. 清朝面对西方列强很少打胜仗,为什么能一反常态击败了法国
我认为主要有三点吧。一是清朝觉醒,开始学习西方的军事。二是法国比较倒霉,遇到的都是清军骁勇善战的将领。三是法国的战斗力在欧洲不是很出色。
三:法国军队的战斗力,在欧洲列强中一直不算出色。法国人身上具有天生的浪漫气质,能造出名闻世界的葡萄酒和美食,但貌似并不具备优秀的军事潜质。除了在天纵奇才拿破仑时代,法军表现还可以,此后一直表现不是很出色。
不过遗憾的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君臣懦弱胆怯,这次可贵的胜利还是被葬送。
4. 清朝为什么会败给英国
一。清朝末年的军队战斗力差众所周知,部队中流行抽毒品,带兵的军官不关心训练而只是玩乐
二。外国军队来的时候带的是火器,而中国还只是冷兵器,怎么能打的过,科技上要输很多。
三。中国政府惧怕抵抗会引起外国增兵,一直采取不打不退的态度,白白把路线让了出来,压抑了爱国将士的热情不许抵抗
好了别的不多说,来看双方在战役中的伤亡人数吧。
1841年,虎门战役开始,初场战斗中,清军阵亡282人,伤462人,沉船11艘。
备注:该战清军十分英勇,英军总共伤38人,无人员阵亡。
1841年 2月26日,英军对虎门发动总攻,8500名守军全线崩溃,英军损失轻微,虎门守将广东军区海军司令关天培阵亡。
1841年 5月,英军用一天时间攻下广州,仅阵亡9人,伤68人。
5月30 日,三元里民众与英军交战----也就是着名的三元里抗英了,该役英军有5人死亡。
8月,厦门战役,清军阵亡8名中高级军官,其中包括厦门警备司令江继云,士兵伤亡300余,英军战死1人,伤16人。
10月1 日,英军全面进攻定海,定海五千清军被击溃,定海警备司令葛云飞及前来援助的两名高级将领阵亡,三人皆是总兵衔,故史称定海三总兵。
该役英军战死2人。
10月 10日,镇海失守,两江总督裕谦自杀。
10月 13日,宁波警备司令余步云逃跑。
1842年 3月10日凌晨,经过四个月的充分准备,清军在前敌总指挥奕径的指挥下打响了反攻的第一枪,经过四小时的鏖战,反攻宣布失败。
5月,乍浦失守,英军阵亡9人。
6月 16,吴淞失守,江南水军司令陈化成阵亡,该战清军战死88人,英军死2人,伤55人。
7月 21,镇江战役,英军死42人,伤139人。
8月31 日,南京条约签订,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看完之后你知道为什么了么?
5. 清朝与英国打仗怎么会输的一败糊涂呢
1,制度的落后:中国从明朝开始施行"禁海令",几百年来,一直闭关锁国,并以天朝上国自居.在西方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蓬勃发展的时候,中国的资本主义被极端顽固的封建主义遏制了.
再加上几千年儒家思想的影响,重农抑商,重文轻理,在清朝末年,中国在科学、教育等领域已经远远落后与西方的资产阶级列强.
2,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清朝统治者腐败软弱,大都害怕列强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少数仁人志士又不能真正掌权,如林则徐,光绪帝,在洋人的坚船利炮和鸦片面前,软弱的清政府只有一次次的妥协投降!
但是个人认为,清政府在当时的环境下,还是存在理论上的胜利可能的,横向看,我们的邻居日本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日本在国门被列强打开后,实行了“明治维新”,从此走上了富强的道路。纵向看,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抗日战争,就是在装备武器及军队素质极端落后的情况下胜利的。对于这一点,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就是最好的论据,如果当时清政府成功遏制了列强的瓜分,也许中国现在也是君主立宪制。
然而历史不能假设,当时中国统治者如果想抵抗,能否得到封建地主官僚的支持,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6. 为什么清政府打不过英国
满八旗正规部队有很多在和平条件下都快民兵化了。战斗力本来就差。再说英国当时的武器很先进。貌似滑膛枪有配备刺刀了吧。这样既可以使用远程武器伤害,又可以近距离搏杀。步枪上装备刺刀代替了长枪兵。另外很多清朝将领在鸦片战争时期对于英军的作战方法不了解。所以对于军队的使用和部署都不妥当。个别官员还在里面穷搅合,瞎提意见。
个别军队打的很英勇,比如青州军。还有很多老百姓自发组织了抗英民兵团。在一些战斗下表现不错,有几次战斗甚至包围了英军。但是英国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外交手段,迫使清朝官员命令百姓离开战场。
另外清政府当时的火器非常落后,火枪都是前装弹前装火药的,射程和准确度跟英军没法比。而英军战船火炮几乎都能在清军炮台射程外就能进行射击。而且清军炮台的火炮都是固定设置的,无法进行左右瞄准,只能调整射程长短。可以说火炮基本上就是摆设了。
而且清军在鸦片战争爆发初期有些轻敌,并没有把太多的部队投入到战斗中去。而是根据战况先后把部队投入过去。结果造成部队被各个击破。不然拼数量在战船射程外打,应该还是有机会表现的。
7. 为啥大清打不过英国
1.战争不是比人多,还有军事技术以及战术打法,综合国力,人员素质等许多原因。
2.当时清政府闭关锁国多年,士兵的武器装备还是冷兵器为主。大炮数量有限,移动笨重,威力也不如英国。士兵人再多也只能当靶子。
8. 为什么清朝能打败法国
清朝当时能击败法国,因为法国战线拉得太长,导致供应不足,法国远离了后方供应基地,水上火力支援失去了,大概只有四五千名士兵,而清军士兵超过20000人,其中包括大量的主力军,携带了大量补给,士气一天比一天高涨。所以当时能击败法国。
指挥得当,利用法军轻敌冒进的思维诱敌深入,以山川地形为依托包围打击敌军。同时在后期敌军退守谅山时认识到清军攻击能力不足的缺点,趁敌军立足未稳定下“正兵明攻驱驴,奇兵暗取谅山”之计,最终获得了中法战争最后一次战役“镇南关——谅山战役”的胜利。
9. 鸦片战争中清朝为什么打不过英国
我觉得鸦片战争中清朝打不过英国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其中最主要的几个原因我认为可以归为清朝军事上的衰弱、政治上的腐败、朝廷的软弱、士兵衰弱的身体状况。
第一个原因是清朝军事上的衰弱。因为清朝实行很长一段时间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与国际之间断绝联系,欧洲许多国家和美国抓住了每一次机遇,进行革命,解放本国生产力,极大的提升了他们国家的综合实力,但是清政府认为认为可以自给自足,顽固的坚持闭关锁国,根本不知道世界上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清政府的傲慢,最终也造成了他的灭亡。
第四个原因是士兵的衰弱 。由于鸦片战争之前,英国和其他国家就已经向中国输送了大量的鸦片,当时的好多人们都在吸食鸦片,其中就包括军队中的士兵,这也造成他们的身体素质,一天一天下降,根本失去了作战能力所以说最后打不过英国也是必然的,这些士兵跟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斗志,并且军队的风气也已经被这些人搞的变得更加污浊。
10. 为什么比英国富有9倍的清朝,却打不过英国呢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清朝的富裕大抵就是这么个模式,有钱人是真的很有钱,穷人是真的很穷。朝廷官员、满清贵胄们当然都是有钱人,可是普通种地的百姓,能够填饱肚子养活一大家子,基本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
为此清朝的富裕,主要体现在上层社会,并没有藏富于民的习惯。为此这种富裕程度,其实是一种假象。
郑强教授说过,清朝的经济总量是英国的6倍,是日本的9倍。如果这些钱拿来搞国防建设,那么甲午海战不可能战败。
可问题也就出在这个观点之上,谁愿意拿钱出来搞国防建设呢?老百姓的税赋当然是可以正常收取,这是理。可贪官口袋里的钞票,你想让他们吐出来,简直比登天还难。
而社会上大多数财富,全都集中在这帮贪官污吏的手里,你让清朝怎么从这帮人口袋里掏钱呢?
清朝时期也是一样,他们不会让百姓富裕起来。所以孙中山总是到海外去募捐,因为那些去了海外的人兜里才有钞票,才能支持他推翻清朝政府。
孙中山为什么不在国内募捐呢?即使他自己不能亲自前往,为何也没见其他人在国内募捐呢?答案只有一个,太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