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在美洲为什么没殖民地

法国在美洲为什么没殖民地

发布时间:2022-05-20 00:06:53

1. 法国怎么会在南美洲占了一块殖民地现在依然站着。

哥这种情况多得是。。。。。。。。。人家过的好好地干嘛独立
法属圭亚那的原来的居民是加勒比人和阿拉瓦克印第安人。 1498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来到圭亚那的海岸。一百多年后荷兰人开始在这里殖民。 1604年法国开始侵入,建立居民点。后英国、荷兰、法国和葡萄牙相互争夺此地,直到1816年最后归属法国。 1946年法国宣布法属圭亚那为法国的“海外省”。从此以后,许多土着的号召自治,尽管从法国独立之恩惠只有5%,部分因法国的政府供应更多的津贴。从1947年开始法属圭亚那拥有有限的自治权。从此该地区在法国国民议会和参议会有两个议员席。1968年欧洲在库鲁建立了一个航天发射场,亚利安火箭在这个发射场发射。在库鲁,欧洲太空计划,使法属圭亚那的这个角落,变成了现代的世界,并吸引了一些移居到此工作的力量。 1977年成为法国的一个大区。

2. 西班牙衰落后英法为何未争夺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

其实您只要设身处地,回到15、16世纪的航海水准,您自己就会知道答案了。就算16世纪末,漂洋过海,远征的一边(侵略者那一方)还是会成弱者的。

所以可以归出几点重要因素在其中:

其一路遥隔着大海洋。当时海路非常不发达。无法远派船支去攻克越洋的国土。君不见当时最成功的争服都是陆对陆,或距离不远的短程海域战争。

当时西班牙军方与农民都已在美洲各地扎根一段时日了。加上当时欧洲最想得到的其实是东方国土尤其中国。会发现美洲,还不是冀望去中国,也之所以会叫美洲土着为印第安人(误以为是印度人)也都是误打误撞的,他们以为快到中国了,结果发现了新大陆。

其二是因为看不起美洲(没当时想要的资源:黄金,棉花等等)。您再想想,现在的 美*国 在当时还是 英*国 惩罚官员或囚犯之地(发落边疆之意),可知整个美州当时在日不落帝国心中的地位。

三,至于法,有啊,南美洲北岸的法属盖亚那就是。但您看,也只占据了一个。

四,葡萄牙也大占巴西国土(几乎是整个南美洲),您为何不问...西班牙为何不争夺葡属的巴西?这里就能看出,其实当时欧洲的国家,包括西班牙在内都不看好美洲的,所以就各占己有的领土,互不相干了。

五,天高皇帝远的,根本无法真正管辖。当时之乱,给了其他国家一个警惕,不要去浪费人力与资源在那荒野的美洲。所以更别提派军去侵略早已属别国的殖民地了。

3. 关于法国殖民地的问题

法国当年在北美洲的殖民地主要是两个:北面是魁北克,南面是路易斯安那

魁北克的法国移民很多,17世纪末已经有数十万人。虽然在7年战争时期被英国占领,但是英国仍然无法改变当地的人口构成,所以同意当地施行一定程度的自治,法语传统保留了下来。

路易斯安娜地区土地辽阔,占有整个密西西比河流域,但是法国殖民者人数极少,最多时不过万余人、却分散在数百万平方公里的一些据点里。

此后由于法国的战败,此地先后被英国、西班牙占领过,而拿破仑重新获得此地后又不得不尽快将其出售给美国,并没有很好的经营。在美国移民的大举移入下,这里很快被同化了。

当然,一些老殖民城市还是有一些法国传统的,如新奥尔良,当地很多的饮食、生活习惯还有法国-克里奥尔传统

4. 为什么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全没了

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东岸是七年战争法国割让给英国了,西岸被拿破仑1500万美元卖给美国了.

5. 法王路易十四的时候,法国开设i殖民扩张了吗在美洲

路易十四在位之前,法国从1605年起就开始在美洲的殖民扩张。

法王路易十四,1643年5月14日— 1715年9月1日在位。

从1605年7月27日法国在新斯科舍建立起皇家港开始,揭开了法兰西殖民帝国的序幕。数年后,法国探险家山姆·德·尚普兰建立起魁北克城,成为了一个以皮毛贸易为主的殖民地,称为新法兰西(或称为加拿大)。其后,法国更把其势力扩展至圣劳伦斯河河谷一带。法国都把这些新的疆土作为贸易之用。法国在本土发展上有更大的野心,而对殖民地的发展的兴趣则不大,因此后来的加拿大发展并不如英国在北美的发展

1674年法国政府从一个私人企业手中买下了南美洲的马提尼克岛。
1689年路易十四发布了“黑法”,允许在法国所有殖民地贩卖奴隶。
1699年,法国声称自己在北美的领土不断的深入扩大,远至北美的路易斯安娜及密西西比河。

6. 殖民地纷纷独立之时,为何法国领地法属圭亚那,却主动放弃独立

如今的世界,尤其是曾经被西方统治者笼罩和影响的世界,独立似乎成了一大潮流。英伦三岛上,与英格兰合并了数百年的苏格兰突然不安分起来,频频试图独立出去。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的独立运动更是由来已久。

连欧洲本土尚且如此,非洲、美洲等原属于欧洲列强殖民地的国家独立倾向就更为严重。二战胜利之后,在美国的影响之下,再加上风起云涌的民族觉醒,这些原属于欧洲国家殖民地的地区纷纷独立。

当时间进入21世纪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以处于独立地位。仍被列强那为殖民地的国家寥寥无几。然而虽然少,并不代表没有,位于南美洲东北部地区的法属圭亚,那就是这么一个另类。

西班牙 加泰罗尼亚

而法属圭亚那始终不想独立,也与利益有之间的关系。法属圭亚那人口只有20多万,而且是以混血人为主,这些人既没有可能也没有机会将法属圭亚那建设成经济发达的地区。

因此,只能靠传统农业为主的法属圭亚那经济并不发达,他们的经济,甚至一直靠法国中央政府的补助。同时,由于将法属圭亚那视为本土,法国对于当地政策极为优异。

例如,法属圭亚那人与本土一样享受10年免费义务教育,法国将法属圭亚那定为火箭发射中心之后,法属圭亚那也受益良多。

因此,事实上法属圭亚那能享受如今惬意富足的生活,与法国的支持和援助有直接的关系。自然,有如此良好的条件,又如此粗的大腿可抱,又有多少人会毅然放弃,反而选择虚无缥缈的独立呢?

圭亚那民众

而且,我们前面说到,法属圭亚那的人口只有20余万,这些人口来源还十分复杂,有逃亡的黑奴,有美洲当地的印第安人,有被流放的法国罪犯后代,也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移民。

如此少的人口,如此混乱的人种,也就意味着法属圭亚那从未形成主体民族,自然,他们不可能没有多少民族独立意识。

因此,享受着法国提供的良好条件,又没有民族多少民族意识,再加上当地经济落后,法属圭亚那人既无能力、也无动力去选择虚无缥缈的建国和独立。

7. 为什么说说北美洲差点属于法国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但当时北美大陆军的实力远不如英军。更重要的是,独立战争没有得到当时北美民众的支持,只不过是北美奴隶种植园主与资本家与英国殖民者的利益之争而已。大陆军在独立战争初期是胜多败少,包括纽约在内的一批重要城市都被英军占领。
此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为了对抗英国而与北美大陆军结盟。北美大陆军此后的武器装备、士兵训练和军饷都是法国提供的,法国还联合西班牙组成联合舰队与英国海军在海上作战。到了独立战争后期,法国甚至直接派军队参战,着名的约克镇战役就是以法军为主力打赢的。得到法国支持的大陆军的战斗力直线上升而英军的战斗力却大幅下降,最终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法国为了支援北美大陆军付出了10亿多里佛尔军费和一万法军牺牲的代价。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法国却因为战争造成国内矛盾很大而爆发大革命了。否则,以法国在北美的军事存在,美国很有可能最终沦为法国的殖民地。

8. 为什么欧洲老牌列强在殖民美洲的时候没有向西扩张

人口的数量劣势和当时的交通环境等等 只能建立据点 。

爱当大地主的西班牙殖民者
西班牙是以征服者的姿势来到北美洲大陆的,这在他们的土地管理方式中也有所体现。最初,西班牙殖民者是军事化的。每到一处并击败原住民之后,他们就要建设据点(后来是城镇)。一旦据点或城镇建成,国王就会把周围的土地划给这支军队的将军以示奖励。这些土地的边缘部分则会被将军进一步划分给自己的士兵,其中骑兵能比步兵失去更多的土地。这是早期西班牙殖民者的划地方式。
到了后来,随着西班牙所占领的土地越来越多,他们根本来不迭也没必要修建更多的城镇了。那些远离城镇的土地,就由殖民地的贵族们前去瓜分。于是便构成了一种更直接的划地方式:我看失去的地方都是我的,我看不到的地方,只需有用,那也是我的。这条河两岸是我的,那条路两侧也是我的。
由此,西班牙地主们的土地就有了一个特点:面积大。其中,最大的私人领地面积可达数百英亩。西班牙人用“hacienda”一词来形容这种面积广大的私有土地,而英语则借用了“latifundium”这个本来只用于古罗马历史的拉丁词汇,来代指新西班牙的地主们的土地。在拉丁语里,“lati”意思是“广大的”,而“funs”的意思是“农庄”。Latifundium这里就是特别用来描述西班牙殖民者拥有的那些面积广大、划分方式十分霸道的私人土地。
那么,为什么西班牙人热衷于霸占面积如此广大的土地呢?

最初,西班牙人到北美洲是为了寻找黄金和财富。但随着黄金梦的破碎,西班牙人不得不面对现实,寻找其它出路。在圣塔菲等据点的先后建立、地盘逐渐稳固之后,西班牙人发现,最好的经营方式还是农业,因为毕竟食物才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资源。于是,越来越多的西班牙人开始从事农业。到后来,这群以军人和传教士身份起家的殖民者,九成以上都变成了农民。

可是西班牙殖民者在农业上,最初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新西班牙殖民地地处今天美国的西南地区,那里要么是干旱的山间盆地,要么是炎热的沙漠。总之,非常缺水。于是,河流和湖泊等水源地就成了非常宝贵的土地资源。幸运的是,新西班牙地广人稀。西班牙殖民者们因此都毫不客气地沿着河流或重要道路两侧大规模圈地,把目之所及的地方都毫不客气地笑纳,开发为自己的地盘。因此,这才形成了latifundium和ranchos这类面积广大、划界霸道的私人领地。
然而,这些面积巨大的私人农场,大多数都没有被彻底地利用起来。由于面积过大,西班牙人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精力去开发领地内的每一寸土地。同时,他们发现,只要经营得当,他们只需要开发靠近水源地的一小部分领地,所出产的粮食就足够让自己过上富裕的生活了。正因为如此,这些地主们一般都自己住在城里,雇佣少量的原住民或社会底层的普通人去打理一小部分土地。就算如此,一些农场也能有很高的产量,甚至还有粮食(主要是玉米)可以出口。因此,在这些大型领地内,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土地是被闲置的,利用率极其低下。

法国人在北美洲拥有从加拿大到墨西哥湾的广大土地。在土地的经营上,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这在北美洲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很多最初由法国人规划、建设的城市和农村,其空间布局往往显得与众不同。在城市布局上,有一北一南两个最典型的例子。北边的典型是密歇根的底特律。现在的底特律以汽车城着称,但最初的底特律,是法国人于1701年在圣克莱尔湖畔的水道边设立的一个据点,用于控制水路,同时和印第安人进行毛皮交易。从最初的底特律规划图中,我们可以发现这座城市是沿着河流两侧布局的,城市本身呈条带状;而城市里的每一个社区都是由河流的岸边向内陆发展的长条形。
南边的典型是路易斯安那的巴吞鲁日。法国人最初于1699年来到此处,以在当地看到的印第安部落围猎用的红标签(le baton rouge)为名,将此地命名为巴吞鲁日。由于此地位于密西西比河下游,战略位置重要,法国人于1719年重返此地并建立了这座城市,以拱卫新奥尔良,对抗西班牙人。从巴吞鲁日的城市规划图中,我们也能看到像底特律一样的长条状社区。由于密西西比河在城中拐了几个弯,因此这些条状社区的排布也相当地复杂。
底特律和巴吞鲁日的共同点:第一,它们都有可以通航的河流从城市中间穿过;第二,土地划分的方式大多是互相紧挨、比例夸张的长条形。这种布局的形成,与法国人对土地管理和划分的理念有关。
法国人比较讲求公平和效率。他们的划分方法被称为“法式长格法”(French Long Logs)。具体来说,就是以河流或道路两侧为准,每家每户,或每个农场,都有一小块宽度差不多的区域,紧挨着河流或道路,然后每家所拥有的土地向河流或道路的外侧延伸。
法国这种方法的初衷,是为了公平和便利。所谓公平,就是每家每户都拥有一段河岸(或道路);而所谓便利,则是农庄的建筑就修筑在河边或路边,大家都可以很方便地利用河流(或道路)。在建筑后面,河流外侧,是狭长型的农田。虽然农田形状狭窄,但由于长度不小,因此面积也不一定小。同时,在理想状态下,各家各户所拥有的土地的面积也差不多大。
然而,由于没有考虑到河流(或道路)拐弯的情况,所以在实施起来的时候,各家的面积实际上并不相等,有时候还差得很多,公平更是无从谈起。当然,这一方法的一大优点就是尽最大可能地利用了土地、河流和道路资源,为殖民者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这一方式究竟是不是当时最有效、最先进的土地规划方式,一直被后世所争论。
向往田园牧歌的英国人
在北美洲,英国人对土地的管理方式和西班牙人及法国人都不一样。为追求自由而来到新大陆的英国人,划分地界的时候也体现出了对自由的向往。他们是根据简单的自然地形,比如山丘、河湖,甚至树木和岩石等,来划分土地。这一“因地制宜”的划分方法,被称为“分配边界划地法”(Metes and Bounds Survey),简称MBS。由于按照这样的方式划地,经常会利用小溪作为边界,因此MBS又被人们戏称为“沿小溪测界”(Measured by Streams)。

由于使用的都是自然地形或自然事物来划分土地,因此在划地文件或契约中,划分方式就要说得非常清楚明白,才能尽量减少日后的纠纷。在分配边界法的划地文件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类似这样的边界描述:“从老鹰溪上的木板桥下游的第一处湍流的东岸开始,向东偏南30°方向开始划界,到达第三块黑色大岩石,转向东偏北45°,到达泥土路边的橡树,沿路向正南,到达野鸭池岸边的第二棵苹果树,折向正西方…”
实际上,这种分配边界法并非是来到北美洲的英国殖民者新创造的。在他们的老家英格兰,这样的分配边界法已经流行了很久。在英国崛起成为日不落帝国之前,那里的很多居民向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自由散漫、无拘无束、过快乐的生活。在这种心态下,农场之间的界限当然也就不那么机械了。这种全靠自然地形来自由划界的方式,广泛地分布在英格兰各地的乡村里,也深深地注入了英国人的血液。在殖民北美洲之后,这种在短期内可以形成清晰边界线的划地方法就被带到了13个英国殖民地。
然而,虽然英国的划地方法简单而自由,但也容易出问题。第一,这样的划地方法,会把土地割裂成非常不规则的形状,各家各户的土地之间犬牙交错,纠缠在一起,不利于管理。第二,自然地理是会变化的。

MBS系统下的土地
虽然有一些不足,但这种划地方式却是对目前的美国地理影响最大的一种。如果我们看一张表明了郡级(county,或称县级)行政区轮廓的美国地图,我们就会明显地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

在美国东部各州,从大西洋沿岸一直到阿巴拉契亚山,甚至中西部的部分区域,郡级行政区的边界大多数是不规则的形状。这都是当年的英国殖民者所遗留下来的。美国独立之后不断西进,最初也是采用了类似的自然边界法来规划新的土地。
然而,当美国扩张到了一望无际的中部大平原上,可以用来作为参照物的自然地形变得越来越少,到最后就很难再以这种方式进行下去。同时,美国人也意识到了英国的MBS方法的一些弊端。于是,美国便采取了全新的“公共测地系统”(Public Land Survey System,简称PLSS,也叫Township and Range System)来管理并规划新的土地。这种PLSS方法是以township(乡)为单位,将土地分为边长为6英里的小方格,进行系统化的划分,每个township下辖36个1平方英里的小方格土地,而每个小方格又可以分为4份或16份更小的正方形土地,原则上只有特殊的政府用地才会划成不规则的形状。而当township累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建立郡级行政单位。因此,在美国中部大平原上,郡级单位的轮廓大部分都是正方形的。
美国用这种高效而系统化的方法,将中部和西部广大区域的土地进行了重新的测量。曾经是西班牙殖民地的地区,大部分都被美国的township公共测地系统重新规划过了,但也保留了一些西班牙殖民时期的特色,即:面积大、形状也不太规则。这是因为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小,用不着设置如此多的郡。而中部地区那些城市较为密集的区域,法式长格法的痕迹则被保留了下来,成为当地的主流划地方式。今日美国的行政区划,也正是混杂着西班牙、法国和英国殖民者的印记。

9. 我就搞不懂法国那么多海外殖民地,有几个黑

法兰西殖民帝国为法国在17世纪至1960年代控制的殖民地帝国。在19至20世纪初,它成为了仅次大英帝国的第二大殖民地帝国。

这个庞大的帝国到了今天只保留了分布在北大西洋、加勒比海、印度洋、南太平洋及北太平洋中百多个不同的岛屿及群岛,以及法属南方和南极洲领地,总面积只有123,150平方千米,只是1939年所拥有土地面积的1%,其总人口只有1,543,00人。在16世纪,随着航海家韦拉扎诺及卡蒂亚开拓了航线后,法国渔民便开始在纽芬兰一带航行,这样就揭开了法兰西殖民地扩张的序幕。但西班牙在北美一带的垄断,以及法国在16世纪晚期法国宗教战争中失利所造成的内乱,都使得法国有必要建立殖民地帝国。法国在早期曾经企图以巴西作为殖民地,并在1555年及1612年入侵里约热内卢及圣路易两地,但由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对法国的戒备及阻止,使得法国在两地及北美佛罗里达的侵略均告失败。

在1605年7月27日,当法国在新斯科舍建立起皇家港开始,就揭开了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的序幕。数年后,法国探险家山姆·德·尚普兰建立起魁北克城,而它亦成为了一个以皮毛贸易为主的殖民地,称为新法兰西(或称为加拿大)。其后,法国更把其势力扩展至圣劳伦斯河河谷一带。随着势力的扩展,法国都把这些新的疆土作为贸易之用。但法国在本土发展上有更大的野心,而对殖民地的发展的兴趣则不大,因此后来的加拿大发展并不如英国在北美的发展,更在1713年的乌得勒支和约中失去了阿卡迪亚的土地。但法国在1699年声称自己在北美的领土不断的深入扩大,远至北美的路易斯安娜及密西西比河。此外,它更在美洲从事非洲奴隶的交易。

法国的殖民地扩张不只在新大陆进行,更在其他地方发展。如1624年法国就在西非的塞内加尔岸边建立第一个贸易站。此外,法国东印度公司亦在东方建立起贸易商旅,如孟加拉的金德讷格尔、印度的本地治里等。

18世纪中期,一连串的殖民地冲突在法国及英国之间展开,最后更险致法兰西殖民帝国的瓦解。这一连串的冲突就是从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4年-1748年)、七年战争(1756年-1763年)、美国独立战争(1778年-1783年)、法国大革命(1793年-1802年)及拿破仑战争(1802年-1815年)中衍生出来。

虽然法国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失利,被迫割让在印度的殖民地,并在七年战争中失去了新大陆的大部份殖民地,但它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所作出的调停却使她可以收复一些在美洲的殖民地。此外,当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便逐步夺取政权,最终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这使得法国开始走上了对外侵略之路,并开始建立殖民地。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很多法国殖民地都被划为英国所有,特别是南美洲北岸的法属圭亚那,以及在西非塞内加尔所建立的贸易站。因此,法国需要再次扩张殖民地,因而揭开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的序幕。

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的建立,基于1830年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侵略。虽然法国在法皇拿破仑三世在位期间曾企图对墨西哥以保护国之名进行殖民统治,但最后落空,使得法国被迫放弃了对墨西哥的企图,但在中法战争中,法国却能得到越南及柬埔寨一带的东南亚殖民地。

虽然在普法战争中,法国的殖民地失去不少的财产,但它却成功的建立起另一个殖民帝国。在中法战争后,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得到确保,建立起法属印度支那。它其后更在北非开始扩大影响力,先后把突尼斯、利比亚一带建立势力范围。而在中非,法国逐渐把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几内亚、马里、科特迪瓦、贝宁、尼日尔爾尔、乍得、中非共和国及刚果共和国等地纳入自己的控制下,以及吉布提一带东非的狭长海岸。与此同时,法国更在南太平洋建立起殖民地,包括新喀里多尼亚、法属波利尼西亚一带的群岛以及新海布里地群岛。

这个庞大的殖民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达到颠峰。它接收了前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土,以及德国拥有的喀麦隆及多哥,使得帝国版图再次增加,其后更在西非建立了法属西非,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兰西殖民帝国逐渐分解,当中大部份都为他国所占领(如日本占领印度支那,英国占据了叙利亚、黎巴嫩及马达加斯加,英美联合占有摩洛哥及阿尔及利亚,德国抢夺了突尼斯)。但不久后,由戴高乐重新控制这些地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尽管法国是战胜国,然而这无法掩饰法国国力衰退的事实,而在法国各殖民地兴起的非殖民地化运动浪潮影响,纷纷走向独立建国之路,这使得法国的殖民帝国面临严重挑战,虽然法国试图尝试继续维持殖民地的统治,但各地反抗独立力量,已非法国所能对付,如越南在胡志明的领导下经过9年奋战,最终摆脱法国的统治,建立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而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在经过8年的反抗后取得独立。此外,其他受到非殖民地化运动影响的法属非洲也有很多从法国殖民地中独立,而这些殖民地也得以立于万国之林。

10. 英法之间的哪一场战争使法国在印度的势力被挤出去,并丧失了大量美洲的殖民地

七年战争
七年战争发生在1754年至1763年,而主要冲突则集中于1756年-1763年。当时欧洲上的主要强国均参与了这场战争,其影响覆盖了欧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以及菲律宾。
这场战争由欧洲列强之间的对抗所驱动。大英帝国与法兰西王国和西班牙帝国在贸易与殖民地上相互竞争。同时普鲁士王国,这个日益崛起的强国与奥地利帝国正同时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体系内外争夺霸权。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之后不久,列强间进行了“伙伴交换”("Switched Partner"):普鲁士王国与大英帝国建立了联盟,同时互为传统对手的法兰西王国和奥地利帝国缔结了同盟关系。英普同盟日后陆续有德意志小邦(特别是汉诺威)以及葡萄牙帝国参与,而法奥同盟则包括瑞典,萨克森,以及后来加入的西班牙帝国。俄罗斯帝国起初与奥地利帝国结盟。但在1762年沙皇彼得三世即位后改变了立场,并同瑞典一起与普鲁士王国单独缔结了合约。
1763年法兰西王国,西班牙帝国与大英帝国签订的《巴黎和约》(Treaty of Paris 1763),以及萨克森,奥地利帝国与普鲁士王国签订的《胡贝尔图斯堡和约》 (Treaty of Hubertusburg)共同标志着战争的结束。这次战争在欧洲以攻城战,对城镇的纵火,以及造成惨重损失的野战而着称。战争总共造成了约900,000至1,400,000人死亡。

阅读全文

与法国在美洲为什么没殖民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7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1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