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大学生谈如何在校园支持庞勒

法国大学生谈如何在校园支持庞勒

发布时间:2022-05-21 10:16:04

1. 德国女元首默克尔和法国未来的女总统勒庞谁更厉害勒庞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希特勒,她的政治主张类似希特勒

肯定是勒庞,而且我跟你说,默克尔肯定会下台,最近她领导的政党在柏林地方选举遭到惨败,极右翼政党则取得成功,历史性地进入了柏林市议会。欧洲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德国和法国,民众呼声纷纷向极右翼政党靠拢,就是因为当年默克尔软弱的难民政策,导致现在欧洲局势混乱,犯罪率激增,那么自然崇尚遣返难民、关闭边境口岸、加强移民政策的极右翼政党会获得民众青睐。而相同的情况也很有可能发生在美国身上,现在很多美国人会选择川普而不是希拉里,正是害怕美国变成下一个欧洲。

我觉得你说勒庞会不会变成第二个希特勒,我认为这是不大可能的,极右翼政党只是在难民问题上比较激进(而且这是法国和德国两国国内形势所迫造成的),并不会疯狂到对一个种族发起屠杀。以我个人观点来看,如果极右翼政党执政,作为一名在法国的留学生,我会有所担心未来签证或是长期居留证的签发,但是如果能有助于减少难民涌入欧洲或是强制遣返难民,那么我还是支持的,因为说实话,欧洲现在有太多太多拿了法国德国身份,不学无术,不工作只会吃喝玩乐,靠国家救济的难民,社会治安的确不好,矛盾也日益凸显。

2. 为什么法国高中生为看一眼马克龙翘课

埃默曼·马克龙,法国前经济部长。2016年11月16日,法国前经济部长埃默曼·马克龙(EmmanuelMacron)正式宣布他将参加明年的总统竞选。当天在巴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马克龙表示,法国当前的政治制度处于瘫痪状态。他称,如果自己当选,他将发起“民主革命”。法国于4月23日举行大选首轮投票,中间派候选人马克龙在当天的投票中胜出,他将在5月7日决胜投票中与极右翼候选人勒庞对决。全球媒体密切关注法国大选首轮投票,主流报纸纷纷力挺马克龙,反对勒庞在未来执掌爱丽舍宫。英国媒体盛赞亲欧的马克龙强势出线,同时也指出排名第二的勒庞威胁不容小觑。《卫报》称“法国极右派威胁仍在”,描述马克龙是“深陷困境但依旧伟大的国家最好的希望”。《金融时报》预测,5月7日决选将是马克龙的“加冕典礼”。但该报警告,治理国家不会那么容易,马克龙履行改革议程时,可能会被迫经历一番“强硬的讨价还价”过程。此前,马克龙担任了2年多的法国经济部长。2016年8月30日,他辞任经济部长一职,现在他是一名独立人士。离开经济部时,马克龙曾表示,打算从事有利于国家的"新项目",但没有直接透露争夺总统职位的想法。8月30日,马克龙向法国总统奥朗德递交辞呈,并获批准。虽然马克龙从未参加过总统竞选,但他在4月创立了政治运动“前进之中”,并称其运动主张为“新的想法既非右派也非左派”。

3. 古斯塔夫·勒庞的介绍

古斯塔夫·勒庞 (Gustave Le Bon 1841.5.7-1931.12.13),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有“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里”之称。他出生于法国诺晋特-勒-卢特鲁(Nogent-le-Rotrou),逝于法国马恩-拉-科盖特(Marnes-la-Coquette)。

4. 法国大选,玛丽娜·勒庞会成为首位法国女总统吗

法国总统大选投票已经展开,两位候选人分别是现任总统马克龙和“国民联盟”候选人勒庞。不过按照法国最新的民调显示,现任总统马克龙拥有比国民联盟候选人勒庞更大的优势。

根据最新一期的民调显示,马克龙的支持率在53%-55.5%之间,勒庞的支持率在44.5%-47%之间。显然马克龙的支持率领先对手勒庞10至14个百分点,虽然马克龙)接受法国BFM电视频道访问时说,民调都无法准确预测最终的结果,但是从法国民众对于两位总统候选人的支持来看,马克龙的胜算显然更高。

要知道在第一轮投票中,第三位的“不屈法国”党候选人梅朗雄获得了21.95%的选票。而支持梅朗雄的选民不少是青年人,他们手中的这部分选票最终投向谁将会取决于谁会当选法国新总统。不过梅朗雄似乎更愿意支持现任总统马克龙,这也让勒庞可能面临最终失败的命运。不过最终法国总统选举鹿死谁手,或者还会有何变数,我们还将拭目以待

5. 你怎么看待法国大选前夕马克龙邮件门泄露事件

美国大选希拉里邮件门还历历在目,法国大学生马克龙也遭遇了同样的事件,而且手法是如此的相似,通过攻击他们个人邮箱,获取些信息,然后再将这些信息混合一些假的消息,在公共平台上发布,意图引起民众对他们的不满,影响大选的结果。

希拉里比较悲剧,从最初支持率十分高到最后出现了惊天逆转,与美国总统的位置擦肩而过,相对来说马克龙要幸运一些,尽管他的邮箱他的团队受到黑客攻击,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在竞选当中胜出。可是,我们不禁想问,究竟是什么人在驱使黑客,试图利用网络和舆论去操纵各国大选?如何才能够有效地维护网络安全?

为了能够维护网络安全,还需要我们有更高的前瞻性,同时对于一些信息也应该公开透明及时披露,获得老百姓的理解和认可,让大家都能够了解这个国家发生了什么事,哪怕是不好的,只要你勇敢的站出来,大家在心理上也不会过于排斥,反而有些东西你越是隐瞒,越是遮掩,却更让人感到反感和抵触。如果事无不可对人言,就算有人污蔑,真相也总有一天会大白,他们挑拨离间的目的也不会达到。

所以,维护网络安全,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还需要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公民共同努力。

6. 古斯塔夫·勒庞的论“乌合之众”

一、勒庞的乌合之众理论:
勒庞相信,当许多的个人一旦构成一个群体时,就会产生独特的集体心理,这种集体心理通过彼此情绪上的相互感染,会使得个人不由自主的丧失理性思考的能力,其行为方式会和平时独处的时候大相径庭,头脑变得简单化,人们会非常容易不加怀疑地接受群体提供的意见、想法和信念,并盲目的模仿群体中其他人的行为和态度。
勒庞的理论将集体行为描述为一种根本上基于情绪的、非理性的甚至是疯狂的行为,即使是理性的个体,一旦融入群体中也会变成非理性的个体。这既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也招致了大量批评。事实上,从方法上看,勒庞的大多数观点都缺乏可靠的研究基础;但是,他对集体行为中情绪等非理性因素的强调以及对群体会抑制个人理性反思能力的观察,直至今日仍具有启发性的意义。
二、从平常的含义上说,“群体”一词是指聚集在一起的个人,无论他们属于什么民族、职业或性别,也不管是什么事情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群体”一词却有着完全不同的重要含义。在某些既定的条件下,并且只有在这些条件下,一群人会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它非常不同于组成这一群体的个人所具有的特点。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转到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它无疑是暂时的,然而它确实表现出了一些非常明确的特点。这些聚集成群的人进入一种状态,因为没有更好的说法,我姑且把它称为一个组织化的群体,或换个也许更为可取的说法,一个心理群体。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存在,受群体精神统一律的支配。
不言自明,一些人偶然发现他们彼此站在一起,仅仅这个事实,并不能使他们获得一个组织化群体的特点。一千个偶然聚集在公共场所的人,没有任何明确的目标,从心理学意义上说,根本不能算是一个群体。要想具备群体的特征,得有某些前提条件起作用,我们必须对它们的性质加以确定。
自觉的个性的消失,以及感情和思想转向一个不同的方向,是就要变成组织化群体的人所表现出的首要特征,但这不一定总是需要一些个人同时出现在一个地点。有时,在某种狂暴的感情——譬如因为国家大事——的影响下,成千上万孤立的个人也会获得一个心理群体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偶然事件就足以使他们闻风而动聚集在一起,从而立刻获得群体行为特有的属性。有时,五六个人就能构成一个心理群体,而数千人偶然聚在一起却不会发生这种现象。另一方面,虽然不可能看到整个民族聚在一起,但在某些影响的作用下,它也会变成一个群体。
心理群体一旦形成,它就会获得一些暂时的然而又十分明确的普遍特征。除了这些普遍特征以外,它还会有另一些附带的特征,其具体表现因组成群体的人而各有不同,并且它的精神结构也会发生改变。因此,对心理群体不难进行分类。当我们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时就会看到,一个异质性群体(即由不同成分组成的群体)会表现出一些与同质性群体(即由大体相同的成分,如宗派、等级或阶层组成的群体)相同的特征,除了这些共同特征外,它们还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从而使这两类群体有所区别。
不过在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的群体之前,我们必须先考察一下它们的共同特点。我们将像自然科学家一样从事这项工作,他们总是先来描述一个族系全体成员的共同特点,然后再着手研究那些使该族系所包含的种类有所区别的具体特点。
对群体心理不易作出精确的描述,因为它的组织不仅有种族和构成方式上的不同,而且还因为支配群体的刺激因素的性质和强度而有所不同。不过,个体心理学的研究也会遇到同样的困难。一个人终其一生性格保持不变的事情,只有在小说里才能看到。只有环境的单一性,才能造成明显的性格单一性。我曾在其他着作中指出,一切精神结构都包含着各种性格的可能性,环境的突变就会使这种可能性表现出来。这解释了法国国民公会中最野蛮的成员为何原来都是些谦和的公民。在正常环境下,他们会是一些平和的公证人或善良的官员。风暴过后,他们又恢复了平常的性格,成为安静而守法的公民。拿破仑在他们中间为自己找到了最恭顺的臣民。
这里不可能对群体强弱不同的组织程度作全面的研究,因此我们只专注于那些已经达到完全组织化阶段的群体。这样我们就会看到群体可以变成什么样子,而不是它们一成不变的样子。只有在这个发达的组织化阶段,种族不变的主要特征才会被赋予某些新特点。这时,集体的全部感情和思想中所显示出来的变化,就会表现出一个明确的方向。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前面所说的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规律才开始发生作用。
在群体的心理特征中,有一些可能与孤立的个人没有什么不同,而有一些则完全为群体所特有,因此只能在群体中看到。我们所研究的首先就是这些特征,以便揭示它们的重要性。
一个心理群体表现出来的最惊人的特点如下:构成这个群体的个人不管是谁,他们的生活方式、职业、性格或智力不管相同还是不同,他们变成了一个群体这个事实,便使他们获得了一种集体心理,这使他们的感情、思想和行为变得与他们单独一人时的感情、思想和行为颇为不同。若不是形成了一个群体,有些闪念或感情在个人身上根本就不会产生,或不可能变成行动。心理群体是一个由异质成分组成的暂时现象,当他们结合在一起时,就像因为结合成一种新的存在而构成一个生命体的细胞一样,会表现出一些特点,它们与单个细胞所具有的特点大不相同。
与人们在机智的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笔下发现的观点相反,在形成一个群体的人群中,并不存在构成因素的总和或它们的平均值。实际表现出来的,是由于出现了新特点而形成的一种组合,就像某些化学元素——如碱和酸——反应后形成一种新物质一样,它所具有的特性十分不同于使它得以形成的那些物质。
组成一个群体的个人不同于孤立的个人,要想证明这一点并不困难,然而找出这种不同的原因却不那么容易。
要想多少了解一些原因,首先必须记住现代心理学所确认的真理,即无意识现象不但在有机体的生活中,而且在智力活动中,都发挥着一种完全压倒性的作用。与精神生活中的无意识因素相比,有意识因素只起着很小的作用。最细心的分析家和最敏锐的观察家,充其量也只能找出一点支配他的行为的无意识动机。我们有意识的行为,是主要受遗传影响而造成的无意识的深层心理结构的产物。这个深层结构中包含着世代相传的无数共同特征,它们构成了一个种族先天的禀性。在我们的行为之可以说明的原因背后,毫无疑问隐藏着我们没有说明的原因,但是在这些原因背后,还有另外许多我们自己一无所知的神秘原因。我们的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我们无法观察的一些隐蔽动机的结果。
无意识构成了种族的先天禀性,尤其在这个方面,属于该种族的个人之间是十分相似的,使他们彼此之间有所不同的,主要是他们性格中那些有意识的方面——教育的结果,但更多的是因为独特的遗传条件。人们在智力上差异最大,但他们却有着非常相似的本能和情感。在属于情感领域的每一种事情上——宗教、政治、道德、爱憎等,最杰出的人士很少能比凡夫俗子高明多少。从智力上说,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和他的鞋匠之间可能有天壤之别,但是从性格的角度看,他们可能差别甚微或根本没有差别。
这些普遍的性格特征,受着我们的无意识因素的支配,一个种族中的大多数普通人在同等程度上具备这些特征。我认为,正是这些特征,变成了群体中的共同属性。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了,从而他们的个性也被削弱了。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没,无意识的品质占了上风。
群体一般只有很普通的品质,这一事实解释了它为何不能完成需要很高智力的工作。涉及普遍利益的决定,是由杰出人士组成的议会作出的,但是各行各业的专家并不会比一群蠢人所采纳的决定更高明。实际上,他们通常只能用每个普通个人与生俱来的平庸才智,处理手头的工作。群体中累加在一起的只有愚蠢而不是天生的智慧。如果“整个世界”指的是群体,那就根本不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整个世界要比伏尔泰更聪明,倒不妨说伏尔泰比整个世界更聪明。
如果群体中的个人只是把他们共同分享的寻常品质集中在了一起,那么这只会带来明显的平庸,而不会如我们实际说过的那样,创造出一些新的特点。这些新特点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现在要研究的问题。
……

7. 法国大选候选人勒庞是谁

玛丽娜勒庞个人资料
中 文 名:玛丽娜·勒庞
外 文 名:Marine Le Pen
国籍:法国
出 生 地:法国上塞纳省塞纳河畔讷伊
出生日期:1968年8月5日
职业:政治家 毕业院校巴黎第二大学
主要成就:法国政党“国民阵线”主席

8. 让-玛丽·勒庞的政治主张

勒庞在其着作《法国人第一》中归纳了他的政治纲领,包括要求修改宪法,提出了实行比例代表选举制;经济上实行非国有化;限制罢工权利;恢复死刑,加强社会秩序和民防建设等。勒庞最着名的口号是“法国人优先”。他领导的“国民阵线”是法国公认的极右组织。20世纪80年代初,国民阵线利用国内经济不景气及失业等问题在群众中引起的不满情绪,极力鼓吹民族沙文主义、排外主义和种族主义。他认为法国正在被外国人侵占,那些外国人引起了失业和犯罪,导致了国家文化的衰败。它标榜自己既反对左翼政府,又不赞成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右翼。两三年间,国民阵线吸引了一批失业青年、中小工商业主和自由职业者,成员由500人增至2.5万人。1995年8月在地方选举中,国民阵线获得了南方3个重要城市的控制权。法国极右势力崛起的这一现象,被舆论界称为“勒庞现象”或“国民阵线现象”。
民族阵线主张中明白地强烈反对移民、尤其是非洲移民进入法国,声扬保持“民族纯洁性”。反对欧洲联盟和自由贸易,提倡关税壁垒,以利保护国内经济发展和民众就业。反对堕胎、反对同性恋等。

9. 什么市勒庞现象

1972年创建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的让马里·勒庞,自1974年首次参加法国总统选举以来,已参加四次法国总统选举:1974年、1988年、1995年以及2002年,其得票率由最初的0.74%、14%、15%直到18.14%。现年73的勒庞,在题为“为了法国的未来”的竞选纲领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1]他主张法国农产品优先的农业政策、主张优先为法国人提供就业机会、家庭优先权、驱逐所有非法移民、结束文牍主义(包括废除遗产税、降低小企业的税收等)、实行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教育和教科书的非政治化、主张将法国人与外国人的社会保障分离、重建军队、拒绝美国人提出的“新世界秩序”、保留法国在海外领土的主权、回归法兰克等等。其核心主张是打击犯罪和非法移民。勒庞宣称,“我在社会问题上是左派,在经济问题上是右翼,首要的是,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2]

民意测验显示,在本届总统选举中,给予勒庞支持的主要来自两个不同的阶层:[3]一是法国东部和东南部落后地区的小资产阶级,这些地区有着长期的右翼平民主义传统,这一传统可以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布热德运动时期。另一个主要来源是北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年纪较大的蓝领工人。大约四分之一(26%)的体力劳动者、工人以及月收入低于1,500欧元的选民投票支持勒庞。此外,勒庞还得到32%的小商人和工匠的支持,那些受制于社会问题的中等阶层以下的选民,同样也支持勒庞。从勒庞所获得的选票分析,他得到了20%的男性的支持,14%的女性的支持。他的最大支持者群体是失业者(38%),以及26%的蓝领工人。[4]

本届总统选举前一个月,曾有人预测说,勒庞有可能自1981年以来首次无法成为总统候选人。原因是他很难获得来自30个省和海外领地的500名议员的签名。在第一轮投票之前最近的民意测验曾经把勒庞排在第三或第四的位置,预计他可能得到10%到15%的选票。[5]但一切均出乎意料,勒庞成为本届法国总统选举中的一匹黑马,不但击败社会党候选人若斯潘,而且最终为右翼候选人希拉克的成功当选铺平了道路。

“勒庞现象”的出现绝不是一次历史偶然。从国际因素来看,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涡轮资本主义”有可能仅需要几天时间就能摧毁曾花费几个世纪构建起来的地方文化。[6]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人们对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所带来的移民问题的恐惧。从国内因素来看,本届总统选举的低投票率、候选人数量多以及高弃权票(约28%)等特点,反映了法国社会的多元化和分裂程度,揭示的是法国选民对两大主流政党在处理诸如犯罪、失业和移民等问题上的无能以及两大政党日益趋同的政策纲领的不满。

尽管两大主流政党的总统候选人希拉克和若斯潘之间仍存在一些差别,例如,若斯潘试图通过提供额外的培训、削减最低收入群体的税收等来取悦工人阶层,而希拉克则通过削减所得税来取悦资本家。但是,来自政治谱系对立两端的二人,所提出的竞选纲领却惊人地相似:[7]两人均承诺要建立一个更安全、更富裕、更富有竞争力的法国。若斯潘否认他的竞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而希拉克则强调诸如团结、环保等非保守主义的价值观。他们都发誓要建立一个超级机构,与法国日益上升的犯罪率作斗争,都承诺改善环境状况,遏制全球化的消极影响,降低税收,进一步减少失业等。

希拉克和若斯潘已经变成法国政治中的特威德尔德姆和特威德尔迪,70%的法国选民无法分辩出他们的政治纲领的差异。[8] 无论希拉克还是若斯潘,都已无力再为法国人提供真正的选择。[9]他们所提出的竞选纲领是难以区分的、模糊不清的、无法使人振奋的,而由此所掀起的竞选运动则是反应冷淡的、毫无生气的。[10]最后两人都不得不在竞选中把焦点集中于打击犯罪这一问题上,实际上被勒庞玩于鼓掌之间。[11]

两大主流政党候选人纲领的趋同导致选民的不满和冷淡,选举前的一份民意测验已经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12]大多数选民似乎对本届选举不太关心。只有11%的选民对选举特别感兴趣,27%的选民持有“中度兴趣”。当选民被问及是什么促使他们投票支持勒庞时,73%的人认为是“法律和秩序”,30%的人回答是外来移民,16%的人认为是税收、养老金以及失业。在所有被调查者中,三分之一的人回答说是为了表达对现任总统和总理的不满。

正如西欧其他国家的选民一样,法国人感觉到自己被政治统治精英忽视和抛弃了,正日益疏远他们。法国选民并非不满意法国这种民主政治,而是对政治领导人“提出的主题、表演和行为不满。……他们没有说出人们想说的话,没有分担人们的忧虑。”[13]“醒悟”的法国人只好玩起“第三条道路”[14]——选择勒庞。

极右翼政党成功地利用了选民的不满和冷淡,“把它们对社会弊端——主要是大批失业、社会排斥、日益上升的犯罪率以及外国人的持续不断的迁入——的痛斥,与一种既简单又明确的指认敌人的方式结合起来,宣称外国人和一个笼统地被打上腐败和无能烙印的政治阶级是万恶之源”,由此产生的简单对抗战略是:把外国移民遣返其出生国,由极右翼取代处于领导地位的政治精英。极右翼政党“依靠这一政治处方,在当前的社会危机中并且由于社会民主党在宣传自己的替代方案方面的弱点,毕竟能够争取到对议会政党政治感到失望的选民中的五分之一”。

:“勒庞现象”既是法国左派衰微而导致的结果之一,同时也是包括法国社会党在内的欧洲左派进一步衰微的一个标志。包括极右翼在内的右翼在整个欧洲的回潮,使得社会民主党及其信奉的社会民主主义面临危机。

10. 勒庞是何许人也

古斯塔夫·勒庞````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有“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里”之称

阅读全文

与法国大学生谈如何在校园支持庞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7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