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高铁投资多少

法国高铁投资多少

发布时间:2022-05-21 23:48:05

Ⅰ 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每个富有的国家都会大力投资高铁的建设,唯独美国例外。

首先,这事和政治无关。

大部分国家在建造高铁这事上都是民主的,项目方案会向市民公开,接受监督。其他的国家,比如德国和俄罗斯,和美国类似的联邦政府会在各个权威部门间权衡做出一般性决策。

另外,这也不是地理原因造成的。

要知道英国和法国早在20年前就建造了一条穿过英国海峡的隧道,而美国很多城市都位于地势平坦的地区,地理上并没太多障碍。

这和美国的城市特点也没什么关系。

一般而言,美国的城市密度要比很多国家的城市小一些,但东北地区其实更为密集,也更依赖于交通的中转,人口数量比已经建成高铁的很多地区还要大。

山姆大叔不造高铁也不是因为缺钱。

虽然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会少一点,但作为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美国完全有能力投资新的铁路建设。

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谁来管?

对美国来说,现在缺少的或许是联邦政府对于资金充足的国家铁路系统的规划和承诺。

在美国,联邦政府将几乎所有的决策权都移交给了各个州,而不能以国家利益为由让一个项目优先于另一个项目。另外,美国的资助系统也鼓励对尚未被资助或还未开始建立的项目进行反复研究,以尽可能避免偏袒某一方的可能。

除此之外,美国还拥有一个从未经营或建造过城际高铁的官僚机构,他们并不明白建造高铁需要做什么。

这种显得仓促和忙乱的交通改善方法看起来并不能支持像高铁这类需要极大开支的长距离建设项目。

当然,美国也并不总是如此。

1956年,美国国会就批准了大幅提高联邦政府汽油税以及建立州际高速公路的国家计划。这个计划包括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和国家优先事项的清晰地图,大部分都在接下来的30年内完成。

尽管具体实施是在各州,但高速公路的路线连接却由国家层面来选择,不考虑政治边界,只考虑各大城市之间的连通需求。整个项目的经费90%来自于国家政府,高速路线被明确地标注在美国的国家地图上。

公路建设的物质需求由国家政府搞定,而施工则交给具有专业技术的交通部门。习惯了建造公路项目的流程和分工,在公路的发展上美国人倒是毫无障碍。

结果也变成了,大多数美国人都非常依赖于公路系统。州际公路成为了美国的交通命脉。

然而,从公路建造初期到现在,美国人对联邦政府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民调显示,美国人对于政府的信任已经从1950年代的超过70%下降到了现在的不到20%。所以,与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1955年宣布联邦政府应该为高速公路系统“承担主要责任”的场景相比,如今高铁建设的现实则折射出公众对于政府在交通规划上所处地位的考虑。

公众的不信任削弱了美国联邦政府在长远规划和相关资金供给方面的能力。

近几年,联邦政府想努力恢复自己在交通规划上的角色,却反而暴露了缺陷。

2009年,奥巴马政府提出了投资建设城际铁路的国家行动计划。然而,整个地图的建议路线很模糊,大量重要的道路连接都不够明确,部分路线甚至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随机推荐的。

投入的资金由包含在经济刺激法案中的80亿美元原始资金提供,但却不能保证整个铁路计划的长期落实。“高速铁路”的定义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当局在没有任何解释的情况下建议将某些连接处的时速设定在90英里,有些却可达到250英里。

最后,很多应该实施具体项目的州政府却因为鲜有这类的投资经验而远未做好准备。因为几乎没有一个州有过按照国际标准建造200英里时速高铁的经验。

看起来,这种方式对于国家交通的建设很不管用,因为留下了太多规划性的问题,又无法提供真正用于城际铁路建造的资金来源。

美国人其实需要高铁

其实,美国人对于高铁的需求是存在的。

随着城市中心区的发展,美国人需要新的方式来连接各个城市。建造更多的高速公路并不是解决方法,不只因为建公路会污染环境或破坏道路所通过的社区,还因为公路建设相对缓慢,在建造过程中还会增加道路拥堵。

由于人口在不断膨胀,美国需要扩建交通系统,并且必须投资清洁、不影响社区建设、可有效减少拥堵的铁路。但是,要期待州政府来挑起联邦政府的担子可能不太现实。

规划和投资建立州际高速系统的前提是,在不考虑州界的情况下,美国人的确有坐火车出行的需求。事实上,美国50个最大都市的人口就超过了全国人口的一半,分别坐落在31个独立州的这50个城市有15个跨越了州界。

加州的高铁——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的铁路线算是整个美国唯一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了。但加州的面积让它的经验对其他州来说并没有太多的借鉴意义。

美国是时候在国家层面规划建立以铁路优先的城际交通系统了。

城际交通系统要求一个更主动的联邦政府来参与,并保证能满足国家需求和国家优先事项。当然,如果没有发展国家目标和聚焦投资的政治共识,在美国建造高铁还会是一个遥远的白日梦。

Ⅱ 从法国巴黎到阿塞尼翁的高铁需要多少钱

提前的多,票价会稍微便宜一些,票价在80-170欧元不等,视转车次数及行驶时间而定

Ⅲ 世界上哪个国家高铁最快

日本“新干线”疾速之星 高速铁路始于日本新干线,新干线列车为动力分散配置,开通后近20年内最高运行速度维持在时速210至240公里,1990年代以后速度提高到时速270公里以上,当年邓小平访问日本乘坐的“光”号就是在270公里左右。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和环保条件的限制,实际运营速度没有进一步提高,试验证明高速列车本身的技术是可以达到或超过时速350公里。 速度极快,是日本新干线最大的优点。如果距离在1000公里以内,人们的首选就是新干线,最多用3个钟头。乘坐飞机虽然一个钟头可到,但市内到机场一般较远,加上安检和登机手续麻烦,一般要提前两个小时去机场,加起来时间超过新干线,而飞机票却贵得多。新干线速度很快,但是在拐弯的时候,列车也不减速,而是靠倾斜车体保持平衡,即听不到车轮和铁轨的磨擦声,也没有明显因路基不平而产生的震动。新干线有一个安全神话,即从1964年10月1日东海道新干线开业以来,没有一名乘坐新干线列车的旅客因运行事故而发生意外。另外,新干线的设施非常人性化,一切为方便旅客而设计的,车内干净舒适。尤其是新干线列车的厕所是一种循环厕所,水可以循环使用,排泄物经干燥处理后直接用作肥料,既节约用水,又保护环境。 法国“高级有轨”气度非凡 法国高速列车采用动力集中方式,1980年代高速铁路建成初期便把最高运营速度提高到时速270公里(TGV/P)和时速300公里(TGV/A),并于1990年创造了时速515.3公里的最高试验速度。2001年5月又创下以平均速度时速317.47公里连续运行1000公里的长距离快速运行的世界纪录。而在今年4月3日,法国高速列车在行驶试验中达到574.8公里的时速,打破了1990年由法国高速列车创下的时速515.3公里的有轨铁路行驶世界纪录。 此次破纪录的试验列车被命名为“V150”,意思是实现行驶速度超每秒150米,即时速540公里的目标。“V150”列车于当地时间3日13时在刚刚竣工的巴黎-斯特拉斯堡东线铁路264公里处启动。启动10分钟后,列车首先达到时速515.4公里,打破了法国高速列车保持了17年的世界纪录。在行驶73公里后,列车时速达到574.8公里。 巴黎的“高级有轨”气势非凡,每辆有轨车全长49米,流线型外型颇似高速列车,而铁路沿线铺设的8000平方米草皮,则直接表达了绿色公交的理念。由阿尔斯通公司制造的有轨电车有座位78个,可容纳300人,配有方便残疾人上车的低踏板,还设有空调和电子告示牌装置,每辆造价250万欧元。“高级有轨”曾经是巴黎申办2012年奥运会的重要工程之一,尽管这个理由目前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巴黎大区政府将该有轨继续延长的计划并没有受到动摇,并计划与早前通车的另两条有轨接通,实现有轨环绕巴黎的最终目标。 如今,在法国购买高速列车车票越来越方便,对比过去的窗口售票、旅行社购票、电话预订等方式,网上预订车票只需要在乘车前在车站的自动提票机前取票即可,但这却没有短信购票来的更加方便更加快捷,短信购票只附加了短信费,而车票则以彩信的方式发送到乘客的手机当中。 德国“城际特快”价格不菲 德国ICE高速列车在客货混运线路上运行速度达到时速250公里。目前日本和欧洲的高速铁路运营线路较多的国家,列车速度都达到或超过时速300公里。列车速度的不断提高来源于运输市场的需求和新技术的应用,同时由于高新技术的应用,在提高速度的同时,列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得到加强和改善。 火车是德国人长途旅行的首选交通工具。既有城际特快列车、城际列车,也有区间列车和城际夜间车。与开车和坐飞机相比,城际特快更加方便快捷、舒适高效。德国铁路硬件设施现代化程度很高,保证了城际特快列车快速、安全、可靠。 城际特快列车车体一般是天蓝色,令人赏心悦目。车厢的隔音功能也极好,运行过程中感觉不到列车颠簸所产生的振荡与噪音。车厢分为一等和二等车厢。即使是二等车厢也是可调节的航空座椅,可根据需要调节角度。座椅下方还有耳机插孔,可以有多个频道的音乐、娱乐、信息节目,音乐还细分为流行音乐、摇滚音乐、古典音乐。车厢每个座椅边上都配备有电源插头,记者可以方便地使用笔记本电脑,并随时可以用自带的无线网卡上网浏览。车厢里随处可见电子信息屏。每个座位上方的信息屏显示的是座位预订信息,包括该座位是否已经被预订,预订的起始站和到达站。如果信息屏是关闭的,就表明下方的位子没被预订。 德国城际特快价格不菲。从柏林到法兰克福500多公里,单程票价104欧元。不过经常乘坐火车的旅客往往都会购买一张火车票打折年卡,50欧元的年卡在全年任何时候购票都可以享受7.5折优惠,200欧元的年卡则可以享受5折优惠。另外,买往返票会有折扣;如果往返行程中,隔着一个周末,又有优惠;提前24小时、72小时、7天、14天购票的优惠幅度是不同的。 世界高速列车又添新丁 欧洲之星高速列车是欧洲首列国际列车。它的设计是针对一项着名的工程:英吉利海峡隧道,提供英国(伦敦)和欧洲大陆路上相连接的快速交通工具。每一列欧洲之星由20节车厢组成,长达400米(1320英尺),接近1/4英里。 在英国境内,欧洲之星行驶在肯特郡的原有铁道上,但速度限制在180公里每小时以下。肯特郡的铁路又直又平坦,但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两条铁路(复线)之间的距离太小,铁路之间贴的太紧了。而在法国和比利时境内,欧洲之星可以达到3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既要满足不同国家的不同路况,又要适应各种电力状况,还要拉着长达20节的车厢,这种火车的构造如此复杂,其结果必将是成本昂贵。每列欧洲之星的成本是2400万英镑,分给车上800个座椅,平均每座3万英镑,等价于4万美元。这个数字创下了全球最高纪录。 英国政府计划对国内铁路全面提速,在10年内更换为高速列车,并首先在伦敦至诺斯之间运营高速列车。不过阿米特表示,在铁路提速的同时,票价也将根据时段的不同而不同,高峰期的乘客将要付出更高的票价。目前每天高峰期抵达伦敦滑铁卢的乘客多达7.5万人次,造成车厢拥挤、交通不畅英国铁路公司总经理阿米特表示,该公司正在三种提速方案中进行权衡,这三种方案分别为时速275英里的德国西门子公司和蒂森克虏伯公司联合研制的磁悬浮列车、时速150英里的涡轮柴油列车和时速186英里的电力列车,但首选方案是德国列车。如果这一方案获得通过的话,从伦敦至格拉斯哥的直达列车只要1小时20分钟,而不再是目前的4小时45分钟。 韩国将在未来6年内开发出无人驾驶的磁悬浮列车,用于下一代城市交通。根据这项名为“城市磁悬浮列车实用化事业”的计划,韩国将在2012年前投资4500亿韩元(约4.8亿美元),开发出时速为100公里的无人驾驶磁悬浮列车,并建成一条7公里长的示范线路。韩国建设交通部表示,韩国将在开发磁悬浮技术的同时,确定示范线路的选址、设计,并进行施工,为磁悬浮列车投入商业使用打下基础。 巴西计划在里约热内卢与圣保罗之间修建一条时速280公里、长度为403公里的高速铁路。该铁路线预计造价为90亿美元。线路包括总长125公里的桥梁、总长95公里的隧道。工程将在国际上招标选择线路建设单位。施工工作有可能在2007年开始,计划在2015年前后完成。

Ⅳ 法国TGV高铁的法国高速列车发展史:

建造TGV的设想始于1960年代,之前日本新干线已于1959年动工。当时法国政府热衷于采用气垫列车或磁悬浮列车,而法铁则开始研究基于传统轨道的高速列车。
在最初的计划中,TGV将由燃气涡轮-电力机车牵引。但最终燃气涡轮发动机因体积小、单位功率高且能长时间提供高功率牵引力而被采用。第一款原型机车TGV 001是TGV中唯一采用这种引擎的机车。但随着1973年能源危机爆发,石油价格高涨,燃气涡轮发动机因此被弃用。TGV转而使用电力机车,电力通过架空线从法国新建的核电站输送而来。
TGV001被用于测试高速刹车、高速空气动力学和信号系统。TGV001采用铰接技术,即两辆车厢之间共用一个转向架,两辆车厢可以相对自由运动。TGV001时速可达318公里,是非电力牵引火车的最高时速保持者。TGV001的外观和内饰由法国出生的设计师雅克·库珀设计,后来成为所有TGV列车的设计基础,包括与众不同的机车车鼻。
TGV列车改用电力牵引后,原先的设计也随之进行了巨大的调整。第一款电力牵引原型机车于1974年完成,被称为“泽比灵斯(Zébulon)”。泽比灵斯进行了集电弓、悬挂和刹车等测试,共运行了约1,000,000公里。
1976年,法国政府资助TGV计划,第一条LGV—法国高速铁路东南线随之开始建造。
在两列量产前的列车经过充分的测试和修改后,第一列正式生产的TGV列车于1980年4月25日交货。1981年9月27日,运行于巴黎与里昂之间的TGV系统正式向公众开放。TGV最初的目标客户是往来于两座城市之间的商务人士,但不久之后目标市场以外的人们也越来越喜欢乘坐这种快捷、实用的交通工具。
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高速铁路在法国建成,包括法国高速铁路大西洋线(巴黎至图尔和勒芒,1985年动工、1989年运营)、北线(巴黎至加来和比利时边境,1989年动工、1993年运营)、罗纳-阿尔卑斯线(东南线至瓦朗斯,1990年动工、1992年运营)、地中海线(瓦朗斯至马赛,1996年动工、2001年运营)和东线(巴黎至斯特拉斯堡,2002年动工、2007年运营)。比利时、荷兰和英国也建成了基于LGV技术、与法国铁路相连的高速铁路线路。欧洲之星于1994年投入运营,通过英法海底隧道将欧洲大陆与英国连接起来,行驶的是为
适应隧道和英国铁路而设计的TGV列车。欧洲之星在法国境内使用法国高速铁路北线。英国并建设与TGV标准相同的铁路以连接伦敦和隧道英国入口,已于2007年下半年竣工并于当年11月通车。那时,伦敦至布鲁塞尔仅需2小时,而伦敦至巴黎也仅需2小时15分钟。
LGV的号志系统为TVM-300与TVM-430,TVM-430为TVM-300的升级版本,两者均以轨道电路为基础,并由此将相关讯息传输至机车的车载系统,且均支援双单线运转。TVM-300采阶段式降速,驾驶须按车载系统显示之速度码手动减速,否则超过规定速限后系统将启动紧急煞车予以防护。为缩短列车运转时隔并增加路线容量,TVM-430则改采连续式降速但驾驶须按速度码手动减速。TVM-300与TVM-430两者均为容许进入占据区间设计,除车站与横渡线区域外,依减速号志停车后驾驶得以低速(30 公里/小时以下)运转进入前方已占据之闭塞区间。
为列车调度与双单线运转之便利,LGV于主线轨道上约每20至30公里设置一横渡线与紧急停靠侧线。通过横渡线切换轨道时,列车允许之通过速度为160至170 公里/小时。紧急停靠侧线可作为列车执行故障排除或等待救援时临时停靠使用,以免影响主线之运行。TGV列车组的煞车系统在动力车采用电气煞车与踏面煞车系统,拖车则于车轴上设置煞车盘片并起压缩空气驱动之。
TGV是日本新干线之后的世界第二条商业运行高速铁路系统。后者于1964年10月1日开通,连接东京和大阪。2005年,一列TGV从圣埃克塞佩里国际机场开往普罗旺斯大区艾克斯,平均时速263.3公里,创造了定班列车行驶时速的世界纪录[2]。2006年5月17日,一列欧洲之星搭载电影《达·芬奇密码》的演员和制片人从伦敦出发开往戛纳,行程1421公里,费时7小时25分[3],打破了此前由TGV于2001年5月26日创造的3小时29分和1067.2公里的高速铁路不停站行程最长的纪录。2003年11月28日,TGV迎来第10亿位乘客并预计于2010年乘客达到20亿。

Ⅳ 法国高速列车的发展史

法国是世界上从事提高列车速度研究较早的国家,1955年即利用电力机车牵引创造了331km/h的世界纪录,在日本建成东海道新干线之后,他们开始从更高起点研究开发高速铁路并确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速度目标值。其目标是要研制一种高性能、高速度并面向大众的新型列车,建造一条高质量的铁路新线,向旅客提供一种安全、舒适、快速的出行方式,解决铁路干线运输能力饱和并要获得显着的经济效益。基于上述考虑,1976年法国开始了东南线高速铁路(TGV)的建设,从此以后,TGV高速铁路系统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在技术、经济、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30多年来,一直居于世界铁路运输的前沿。
法国高速铁路对速度目标值的追求是独具特色和遥遥领先的。1981年,TGV高速列车在东南线南段部分投入运营,试验纪录达到380km/h,打破了传统铁路运行速度的概念。20多年来,它从未停止过为实现更高的速度目标而进行的一切努力,1990年5月,TGV列车在大西洋线上创造的515.3km/h的世界纪录,更令世界瞩目。1990年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地中海高速线,列车运行速度可达350km/h,与此同时,速度为300km/h的高速双层列车也已问世。现已研制出性能更高、速度达350km/h的第四代动力分散式AGV型高速列车。
法国在1981年建成了它的第一条高速铁路(TGV东南线),该线包括联络线在内全长417km。东南线上运行的TGV-PSE型高速动车组允许最高速度为270km/h,超过了当时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最高速度220km/h。之后,1990年10月大西洋线全部投入运营,该线全长282km,大西洋线TGV—A型高速动车组允许最高速度为300km/h,该线采用的高速动车组是第二代TGV,515.3km/h的世界纪录就是1990年在大西洋TGV西南支线上创造出来的。1993年TGV北方线(也称北欧线)全线开通,全长333km。北方线由巴黎以北的喀内斯到里尔,在里尔分为两条支线,一条向西穿越英吉利海峡隧道到达英国伦敦,另一条通向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东连德国的科隆,北通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为一条重要的国际通道。被称为“欧洲之星”的高速列车于1994年11月在法、英、比三国首都间正式投入运营。1997年12月以巴黎、布鲁塞尔、科隆、阿姆斯特丹四个城市字首命名的TGV-PBKA高速列车开始运行。1994年5月大巴黎区外环线建成后,北方线、东南线和大西洋线可绕过巴黎相对联结成为一个高速铁路网系统。法国的高速铁路后来居上,在一些技术、经济指标上超过日本而居世界领先地位。从法国第一条高速铁路TGV东南线全线通车至今已有30多年,这一期间,法国高速铁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发展,1999年已拥有高速铁路新线1 280km,2001年地中海高速线开通,法国高速铁路新线里程已达1 576km,高速列车TGV可以提供服务的路网范围达5 900km。至2002年法国国铁拥有高速动车组已达600列,其中欧洲之星38列。

Ⅵ 110年后依然在回响的铁道律动 国内仅存的米轨列车

继上次与段老师的相遇之后一路畅聊了关于“在路上”的理解。一辆车所承载的记忆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多,在路上其实是一场“修行”,修的是心境。而这场修行,在云南的大山沟中,一条铁路还在演绎着它的传奇。
如果说云南最有时间温度的地方,那滇越铁路算是其中之一了,而中国段铁路上的人字桥,又是最闪亮的地方。它在云南版图及历史中都刻下了举足轻重的一笔。甚至它周身的钢铁与远在巴黎的地标建筑埃菲尔铁塔来自同一家钢材制造厂。
一早收拾行装从老家出发,踏上了这段无数次在云南历史中被提及的地方,但哪怕是云南人也很少有人亲临其境。
难以踏足原因有二。其一:人字桥位于红河县腹地,看看这红河县城你就明白,群山环绕依山势而建的土司古堡。古帝王的府邸在群山崄峻之处难求一块平地,乡村百姓家旁的一座桥梁,那必是架于险峰之间。
城邦也大多是过去山头土司的堡垒,过去就是易守难攻的地方。
其二:路依山环绕,本就是一段艰苦的旅程。再加上山下山的路途,五六十公里的路程就是千米的海拔落差,云南的山区就是这样锻炼你的驾驶耐性。
索性如今高速公路建设越来越好,从个旧出发也能有30%的城际高速行驶路段,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舟车劳累。沿途也看到未通车的高速路已经修建,未来大山的道路也会越来越平坦。
当然关键的也是因为近些年车辆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在画线明显的道路上,驾驶辅助的扶持下,驾驶者对车辆更多是监管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在城市驾驶会希望自己的车辆更加运动,悬挂支撑充足。但到了旅行中,车辆舒适性反而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也更多人选择城市SUV甚至轿跑SUV车型的理由,既有轿车的支撑感,也在一定程度保留越野车的通过性与长途舒适性。
山里的路远比预想的要曲折不少,在大山间翻越,确实有几分越过山丘的情感。
山间的村落,几户人家过着自己农耕的日子。这个世界时间流逝的方式有很多,在这里很慢。
几处狭窄的路段,多亏有360全景影像的辅助,不需要再下车确认路况。山区驾驶机会多了,大家应该都有落石路段的经历,慢行不停留大家要记牢。
也得时刻关注车辆胎压等信息,所以说如今的车辆越来越智能,全液晶仪表把过去很多需要独立显示的信息做到高度集成。
蜿蜒曲折道路的终点用我朋友的话说竟有几分瑞士的感觉。确实,俯瞰山下景色,治愈一路的疲劳。而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要从云南一句老话说起:“云南十八怪,火车没有汽车快,不通国内通国外”,这句广为流传的民谣就是源于滇越铁路。
历史上滇越铁路似乎在西方的名气更大一些,因为西方将它与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并称为世界的三大工程奇迹。这是世界上目前唯一仍在运行的轨距一米的铁路。
1910通车,同年法国滇越铁路公司在通车后出版大十六开的报告《云南铁路》,首章记载“在欧洲各国中,除了俄国以外,就只有法国在陆地上与中国毗邻”。1913年,云南送去欧美的公费留学生,均取道滇越铁路出国。
大家可以直接通过导航搜索“人字桥”就能沿着导航到达,离地间隙高的轿车也可以来到这里,如果是一辆SUV当然会更方便一些。
翻上坡头,这条110年的铁轨仿佛穿越时空一般在你眼前。由于建设背景和联运需要,滇越铁路采用了东南亚地区普遍使用的1000毫米轨距(俗称米轨)这也是中国大陆唯一的窄轨干线铁路系统。
由于建设背景和联运需要,滇越铁路采用了东南亚地区普遍使用的1000毫米轨距(俗称米轨)这也是中国大陆唯一的窄轨干线铁路系统。
老站台在百年过后依旧屹立,石面上刻满了时光的印记。
这个“无名”的站台已经废弃,可眼睛一闭,你又不难想象当年在这个车站上下了多少大山中的归人。
有时候觉得车马很慢的时候,岁月流淌的很慢是一种幸福。可你又不得不感慨如今生活的优越,能让你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历史。
常听人说,滇越铁路的修建是以“一颗道钉一滴血,一根枕木一条命”的代价完成的。我不禁按下快门,为自己与历史的交织定格。
这并非耸人听闻,一路过来沿途蜿蜒的公路就足以看的出滇越铁路经过的地方多为人烟稀少的地区,其间高山河流不断,工程异常艰难,滇越铁路滇段465公里的路线上,有数百个隧道,数百座桥梁。其中,最艰巨的工程当属屏边段。在这段工程中,基本没有直线路段,过山要打隧道,过河要建桥梁,在短短的67公里内就建有78个隧道,47座桥梁,这还是放在百年之前。而这段工程中最难的莫过于我们今天来到的五家寨人字桥。
低下头看看轨道螺丝,依旧有湿润的油泥。它百年依旧屹立在此,而养护它的铁路人,不知换了多少代人。
我望着远处的铁路,想起早年一位身边朋友的父亲。他是一辈子的铁路人。随着时代发展,米轨列车也分段停运了。定居昆明的老先生在一次聊天中感慨“以前上班,如果遇到火车,我就知道不会迟到;如果没见到火车,我就会迟到。”火车的汽笛声已融入自己的生活中。米轨列车停运后,他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才适应。
所以,并不是乘车人才有关于火车的故事吧。至少在我们很多80甚至90后的记忆中,火车的汽笛也是记忆的重要组成。
穿过百年的桥洞,铁轨返射着出口的光亮。
沿着火车道继续走,转过弯延的道路。眼前的不远处就是人字桥,这时候和我伙伴竟然没有一丝激动。涌上心头的竟是一份感动。
在群山的峡谷间,横跨两个90度的峭壁之间,长71.7米,宽4.2米,距谷底102米,由法国工程师鲍尔?波丁设计。因形似“人”字而得名,被称为滇越铁路第一桥。
桥身全为钢铁结构,2万多件钢铁部件由螺丝钉和螺丝母铆合而成,没有任何焊接痕迹,一百多年来风吹雨打,却从未换过一颗螺丝钉,足见其工艺之精良。因为工程复杂工作量大,法国人共投资1.5亿余法郎,修筑费用比京汉、津浦铁路费都要高。
?
桥下就是万丈之谷。修建跨度仅67米的五家寨人字桥,中国筑路劳工死亡800多人,这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它意味着,平均每修建一米桥身,就要牺牲12人。当年法国报纸也称:中国工人在人字桥上的施工是“死亡之上的舞蹈”。
人字桥的施工是从开凿河岸峭壁两端的隧道口的桥台开始,在两端洞口距轨顶面高19.17米的峭壁上,开挖安置铰车及滑车系等起重设备。又在隧道下方构筑钢筋混凝土的拱座承台,并在其上安置铸钢球型支座。在球型铰上垂直吊装三角形钢拱支架,其拱肋的上弦、上风撑,临时用锚杆及缆绳稳定在岩壁上,自下而上拼装下弦杆、腹杆、下风撑,并将三角形拱架顶悬挂于与铰车相连的滑车上。拱臂钢架合拢。每次拼接18米左右即须向前拖拉,经多次循环直至全部就位,最后铺设桥面及轨道。百年来,除桥面的钢轨、枕木更换过以外,其余的连一颗铆钉都没换过,仍是一百年前的原样,怎么叫人不为之惊叹。
而人字桥的设计灵感来源上,因为修人字桥时由于两边的悬崖实在太笔直而且太高了,施工方案一再失败,法国工程师就将人字桥施工段情况拍照后,在国内报纸上刊登了寻求解决方案。
法国女工程师保罗·波登为此绞尽脑汁。有一天,在做衣服的时候,她的剪刀无意间掉到地上,剪刀的两个角正好张开插在地板上,构成了一个汉字的“人”,人字桥的设计方案也由此孕育而生。埃菲尔铁塔完成于1889年,人字桥完成于1908年,两者相距仅19年,同属于法国钢架结构工程技术鼎盛时期的作品。分别立于东西世界。
作为滇越铁路上第135座桥——人字桥是世界铁路桥梁史上的杰作,被列入《世界名桥史》。110年来,它承载过了南来北往的数十万趟次列车,运送旅客人员数以亿计,运输货物数千万吨。为了阻止日军沿滇越铁路侵略中国,国民政府下令拆毁碧色寨至河口段的铁路,唯独保留了人字桥。百年之后仍安然无恙,钢轨不锈蚀,不剥落,不变形。
人字桥自诞生之日起,近百年来一直有军队、民兵或警察驻守。过去人字桥不许人看,即便火车经过人字桥的时候,乘客也必须用窗帘蒙起窗户。如今,在遵守规矩、注意安全的前提下,铁路警卫人员还是很欢迎人们能够来到人字桥多了解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而守护路桥的警卫,我没有将镜头对向他们。常年与世隔绝的工作,让人到中旬的他们对如今慢慢增加的游人带来的人气,既陌生又彷徨。在他们的人生中,这座桥即是“枯燥生活”的代名词,又是生活“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坐在桥边,我设想怎么与之告别。
置身于山谷,抬眼望去,只觉得肃然起敬,心底油然而生出一种莫名感动的情绪。在一百多年的风云变幻中,忍辱负重、顶天立地、呼风唤雨,与日月同辉,矗立在滇越铁路五家寨四岔河上,成为世界桥梁奇迹的标杆和后人无限遐想的追捧。
我走到远端,通过询问养护工得知,每天还有几班车来往。运输一点简单的物资,而班次之少,更像是一个生命延续的证明。夕阳下,我在远端等待着驶过的火车。当火车驶过大桥,我在心中告诉自己。110年了,它们都还活着,还在奔跑。
我和朋友们留影定格这个瞬间,这段大山里的故事,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方向盘握紧,或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吧。事物总以不同方式在这个世界存在着。铁塔可以称为法国的地标,人字桥却永远只能是少部分人心里的骄傲。
在我看来,其实哪怕机械也是有生命的。每一段路程,每一次挡位的切换,其实都是机械机构的一次咬合。在它是生命中需要完成多少次这样的使命,我们又会因为每次机械的跳动,又去到什么地方。
听着大山的广播电台,每一首都是大山里的歌谣。这场驾驶的“修心”之旅我们也放下了赶路的脚步。
写在最后:
我们的生命终究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中赋予生命不一样的色彩,就是生命的和旅行的意义而生命的律动就是百年之后,我依旧看到你冲着我驶来。
?
愿你热爱这个世界,我们一直在路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Ⅶ 法国TGV与德国ICE相比的五大优势

作为全长1400公里的京沪高速铁路的实验段,北京—天津客运专线设计时速300公里,已经于今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通车。它透露出的信息是:京沪高速铁路的兴建,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此外,比京沪高速铁路规模更大的是:在2020年前,中国将投资2万亿元人民币,建设总里程12000公里、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四纵四横”铁路客运专线网络。

姑且不论2万亿元的客运专线网络,仅仅一条京沪高速铁路,总投资就不下2000亿元,规模相当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修建京沪高速铁路的动议以来,日本、法国、德国等高速铁路技术强国闻风而动,力图向中国销售自己的技术和产品,相互间展开激烈竞争。

然而,日本、法国、德国三国的技术各成体系,成长的土壤各不相同;水平有长有短;价格有高有低;对中国转让技术的态度,也有热有冷。中国不能翘起二郎腿,沉醉于推销者的点头哈腰和甜言蜜语。究竟该选用哪国的技术体系?还是分别取各国之长、然后由我融会整合?关系到2000亿元人民币投资的成败,也关系到中国能否发挥后发优势在更高的起点独自创造。这就需要对三国国家的技术深入研究和比选。

此外,随着上海磁悬浮线路的通车,三国高速铁路之间的比选之外,又增加了速度更高、对环境保护更为有利的磁悬浮技术的选择,中国是否要跳过传统的高速铁路时代、一步跨越到高起点、实现磁悬浮“没有翅膀的飞行”?更是需要斟酌。

三国高铁发展里程

早在上世纪初,德国就利用电动车创造出了时速210公里的世界记录。不过,这是行车实验,没有进入商业运营。

最早的高速铁路1964年诞生于日本,全长515公里的东海道新干线,列车最高时速200公里,一举使日本铁路扭亏为盈,开创了高速铁路的新纪元。这条高速铁路从提出方案,仅用7年的工夫,就完成了项目论证、工程设计、车辆研制、工程施工、车辆建造的全过程。此后,又相继修建了山阳新干线、东北新干线、上越新干线等,共计1850公里,成为当时高速铁路里程最长的国家。其中新干线5000系列列车最高时速300公里。

日本新干线列车系统由川崎重工等企业研制,铁路运营企业拥有部分知识产权;管理技术由铁路运营企业开发。

法国于1976年10月开始修建巴黎-里昂TGV高速铁路东南线,全长426公里,于1981年建成通车,最高时速260公里,其后甚至达到300公里;1985年修建巴黎-勒芒的TGV大西洋线,1989年建成,全长308公里;1992年建成巴黎-里尔北线,继而向北延伸到比利时,最终形成了连接巴黎-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的Th a ly s线,向西延伸,通过50公里长的英吉利海峡隧道,与英国相连,巴黎-伦敦之间开行“欧洲之星”高速列车;2001年,TGV东南线延伸至马赛,被命名为地中海线。

目前,法国高速铁路总里程1500公里。随着欧洲一体化的进展,法国继续建设与临国联网的高速铁路,以期形成欧洲高速铁路网络。目前正在建设东线,预计2007年开通运营;还计划分别将大西洋线和地中海线延伸,从两个方向进入西班牙。

法国的高速铁路列车系统由阿尔斯通和庞巴迪两个公司研制;法国国家铁路公司拥有运营及维护技术,承担基础线路的建设;信号和指挥控制系统由ALCA-TEL公司、CSEE T ran sp o r t公司提供;接触网由AM EC SPIE RALL公司提供。

德国是分别拥有轮轨和磁悬浮两个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的国家。其磁悬浮技术已经于2004年在上海投入商业化运营,与日本相比,德国的磁悬浮是目前世界上惟一的实用化的技术。但在德国本土,拟议已久的磁悬浮项目,目前都没有建设。磁悬浮列车及轨道系统,则分别由西门子和蒂森·克虏伯公司拥有。

与日本、法国相比,德国最初的研究方向集中在磁悬浮方面,轮轨高速事业起步较晚,但是追赶步伐很快。1983年起开始建设两条高速铁路:曼海姆-斯图加特、汉诺威-维尔茨堡,以后又建设法兰克福-科隆线,ICE-3列车最高时速300公里;德国还对一些既有线进行技术改造,在城市间开行时速200公里V en tu r io列车系列。德国的轮轨高速列车主要由西门子公司制造。

速度比拼

目前,在轮轨高速领域,日本、法国、德国先后都掌握了时速300公里高速技术,但法国最高,而且历史最长:1986年大西洋线上的高速列车时速达300公里,1990年创造了时速515公里的世界实验速度记录,目前运营速度达到世界最高的320公里,正在研制新一代的AGV列车系统,时速可达到350公里。

目前,法国高速列车已经安全行驶了20亿公里,虽然行驶总里程低于日本新干线,但20亿公里中有80%是在300公里时速下行驶的。这个比例高于日本。

日本新干线速度最高的是500系列列车,最高时速300公里,但以这个速度行驶的线路只有100公里,也就是说300公里时速的比例,低于法国。不过由于起步早、里程最长等因素,日本高速运营总里程最长;其他高速列车时速也接近280公里。日本磁悬浮技术实验速度达到550公里,比德国还高,但没有进入实用化,只是停留在实验场地。

德国高速列车ICE-3系列于1999年投入商业运营,至2002年开通法兰克福至科隆段达到300公里时速。西门子公司宣布正在研制新的V e la ro列车,最高时速可以达到350公里,不过还没有成功。德国磁悬浮上海线路运营速度420公里,实验速度可达500公里。

尽管轮轨列车最高速度记录达到515公里,但科学家指出:由于噪音和震动,实际运营速度是有极限的,不可能继续提高。而磁悬浮则基本上摆脱了这个限制。

列车价格谁有优势

11月10日,中国向德国西门子及其中方合作伙伴唐山车辆厂订购60列时速300公里高速列车,其中西门子获得价值6.69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65亿元左右。其职责是转让技术、建造前3列样品车及提供其余57列制造所必须的重要部件。

据记者了解到的信息,这次采购,总采购价为130亿元人民币。每列列车价格略高于2亿元。这批列车是8节编组的,平均每节大约2500万多一点。据铁路院校北方交通大学陈娟老师的介绍,德国ICE-3列车在欧洲市场的价格,是每节250万欧元。这么说来,在中国生产的ICE-3列车,价格与欧洲价格大致相当。与飞机和磁悬浮列车纯粹购买不同,西门子将技术转让给中方合作伙伴唐山车辆厂,使后者获得130亿元定单中的一半,以及高速列车的制造技术。

日本方面,上月,共同社传闻中国还计划向以“川崎重工”为首的日本6家公司订购60列高速列车,这批列车以日本“疾风”新干线列车为原型,时速可达275公里左右。据说日本方面获得的金额将达到10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80亿元。此消息未获得证实。

法国方面,2004年阿尔斯通公司与中方伙伴一起获得60列时速200公里准高速列车定单,其中阿尔斯通公司获得的份额是6.2亿欧元,按去年的汇率,折合人民币约63亿元,其职责是技术转让、提供前3列样车、6列在中国组装的散件列车及51列国内制造列车所需设备。这个价格接近西门子,不过,这是时速200公里的准高速列车,与时速300公里是悬殊很大的。由此推断,阿尔斯通公司的高速列车价格,肯定比西门子高。

以上所说的是轮轨高速列车的价格,虽然各国价格有明显区别。但与之相比,磁悬浮列车价格更高。据北方交通大学陈娟老师的介绍,在欧洲市场,磁悬浮列车每节1000万欧元。

来自上海的消息,德国供应上海磁悬浮项目的列车,每列4节编组列车,约合人民币4亿元,与陈娟介绍基本吻合。围绕建设京沪高速铁路,轮轨学派一口咬定的“磁悬浮造价昂贵”,主要就是车辆昂贵。

此外,采用磁悬浮技术,几乎意味着中国必须全部采购,中国在这方面,比轮轨落后更远:除了通过建设上海项目摸索到轨道梁的制造工艺外,列车部分几乎一点都不能参与制造;上海项目建成后,仍然没有得到技术转让,而且西门子公司也明确表示:花费数百亿美元得到的技术,不会转让给中国,除非中国花钱买。

工程造价

除了列车,构成高速铁路总造价的,最大的部分是路基、轨道、供电网、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的造价,一般要占整个工程总造价的60%-70%。

由于各高速铁路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造价也有很大不同,可比性不是很明显。但总体而言,参考国外的总造价,还是能大致比较的。

根据北方交通大学陈娟老师的介绍,德国法兰克福-科隆线,平均每公里2968万欧元,按当时汇率,折合人民币超过3亿元。德国计划建设的两条磁悬浮线路,按预算价格,其造价高于该国轮轨线路20%-30%。

根据文献资料,2004年通车的韩国高速铁路,其基础部分,平均每公里造价,折合人民币约2.5亿元。

2004年建成的上海磁悬浮项目,投资总决算100亿元人民币。除了车辆购置费,基础线路大约每公里3亿元。其实已比德国低。国内轮轨学派指责“造价高昂”;但磁悬浮学派代表人物严陆光指出,上海项目造价高,是因为里程短,如果100公里以上的项目,每公里造价可以控制在1.8亿元左右。此外,磁悬浮学派指出,轮轨高速铁路的造价,绝对不会仅仅每公里1亿元。

技术特点

动力制式方面,阿尔斯通公司研制的列车,采用动力集中技术,也就是说,由独立的牵引机车作动力源。其好处是旅客车厢没有噪音;弊端是列车扩编或者缩编时,容易造成机车功能不足或者过剩。阿尔斯通将用于TGV东线的电力车,是第一部配有异步动力牵引的电力车。

日本新干线和德国ICE列车,则使用动力分散技术,类似地铁列车那样,在每个车厢的下部安置电动机。好处是运行稳定;一旦部分车厢出现故障,可以单独分离,不影响整个列车。缺点是为了减低车厢噪音,需要专门的隔音材料。当然,总的来看,动力分散技术,优点多于缺点。阿尔斯通新产品也将改用分散动力。

在列车供电技术上,我国采用工业方式。据阿尔斯通运输公司高级副总裁拉科特的介绍:能够适应这个特点的,只有法国阿尔斯通公司一家。

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研制的列车,以铰接式保证了列车的稳定性:相连的两节车厢以半钢性横向机械连接,使列车形成一个整体,没有了车厢间的冲撞,在发生重大事故(如脱轨)的情况下可避免列车解体;转向架设置在相临的两节车厢之间,重量低(小于17吨/轮轴),降低了运营和维护成本。

日本新干线R a il S ta r强调,舒适、减少震动和低噪音,无论车首转向架或者相临的两节车厢之间,都装有减震装置,列车转向架设置在车首;变压器和电动机采用半导体开关元件,加速时没有噪音;受电弓噪音低。电力制动器能利用电力再生制动,节省能源。

运量

京沪高速铁路沿线,是我国大城市最集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要求京沪高速铁路必须适应这个特点,实现运量最大化。

在法国-英国之间运营的“欧洲之星”,有18节客车车厢,是目前最长的高速列车编组,794席定员;韩国引进法国的高速列车,也达到最高的18节编组。

德国ICE-3型定员850人,ICE-1型定员759人;长度分别是400米和411米,与日本、法国最长列车大致相当;出售给中国的60列时速300公里车组,每列编组8辆,定员601人。

日本新干线长度最高的“E4”和300系列,是16节编组,不及法国。但“E4”系列坐席密度高,实现了世界上最高的1634人的定员,超过了“欧洲之星”794席定员。当然,法国、德国并不是做不到定员高,而是讲究舒适使然。

虽然日本新干线最高编组比TGV略逊一筹,但新干线总的运量反倒居世界首位,每天运送77万人。其中东海道1996年每日运量达到37万人,远远高出法国TGV东南线每日5万、德国ICE全线每日7万。

运营

新干线有如此大运量,除了定员高外,主要依靠发车密度最高、追踪间隔最短(仅4分钟)。也就是说,每隔4分钟,就能发出一班高速列车。能够做到这样的密集运输,是新干线独有的管理运营技术。这是新干线区别于法国、德国同行的优势所在。

在准点率方面,日本新干线走在世界首位:在多地震、多台风等国情条件下,包括自然灾害引起的晚点,平均只有0.3分钟;而且还是在班次高密度的前提下取得的。运营技术的确不一般。

在安全事故方面,法国自1981年开通高速铁路后,24年来没有一例人员伤亡事故;日本这样的记录一直保持了40年,但2004年发生了第一起人员伤亡的事故。出事地点不是在新干线上,事故原因是司机违章;德国ICE铁路2001年出现了列车颠覆事故。

法国、德国铁路采用欧洲铁路运输管理系统(ERTM S),德国ICE-3列车系统采用GPS技术显示行车路线。

新干线运营管理系统庞大复杂,有综合调度室,有信息管理、信息处理、进路控制、运行显示四大系统,有列车集中控制、通信信息监控、变电所集中控制等装置。对所有的运行信息,实行一元化管理,保证列车的安全准点。

技术转让经验

法国阿尔斯通公司产品出口历史悠久,市场份额大,覆盖9个国家和地区,在时速270公里的高速列车市场,占有85%的份额;德国在出口西班牙6列之后,今年11月出口中国60列;日本于2000年获得了向我国台湾省出口高速列车的合同,是惟一的海外输出。

在转让技术方面,法国阿尔斯通公司今年7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体引进或者分项引进,都可以由中国决定;日本要求线路、车辆、信号、控制四个系统整体化引进。日本之所以这样要求,是由台湾项目引发:原来拟订整体采用欧洲制式的台湾高速铁路,中途将列车系统定单抽走,转让给日本,两种制式在整合过程中不太顺利。

阿尔斯通积累了在国外成功地实施高速铁路项目所需要的技术、工业和管理。在渐进式技术转让方面经验丰富,先后成功的转让西班牙、英国、韩国,其合作伙伴都经受了全面的培训,并供建立工厂的技术支持。缴货期准时。该公司承诺毫无保留地向用户转让技术。韩国的KTX高速列车系统就是一个例证。韩国总统卢武铉访问中国时,曾对法国技术有过美誉。

Ⅷ 西方的高铁建设从什么时候开始

20世纪90年代发展比较快。

西方的高铁是从佛罗里达州的1976年就开始研究建设。

美国其他州的高铁项目,也面临和加州类似问题。佛罗里达州从1976年就开始研究高速列路的可行性,这期间因执政者看不到高铁获利前景,不敢浪费纳税人的钱财盲目建设,以至于20多年来该州各届执政者反复提出又推翻高铁建设计划。1982年格拉汉姆州长到日本考察高铁,回国后授权成立了佛罗里达高铁委员会,建议修建高铁,而资金捉襟见肘的州政府倒贴钱,用于高铁建设的行为遭到了强烈反对。1990年听说“以州税收投资高铁”的方案后,州长当选人罗顿·齐力斯回应说:“这压根行不通。”此后十年里,佛罗里达州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发展高铁进行了大量研究,不断提出计划发展高速铁路网。但新当选的州长杰布·布什在执政不到两周后,于1999年1月废弃了新的高铁建设方案。他认为这项方案花费太多纳税人的钱财,且对获利前景没把握。直到2010年,受益于美国高速铁路建设计划,佛罗里达州坦帕至奥兰多的城际高速铁路才开始破土动工。

Ⅸ 法国高速列车的列车线路

自TGV系统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高速铁路在法国建成,包括法国高速铁路东南线(巴黎至里昂,1976年动工、1981年运营,首条TGV线路)法国高速铁路大西洋线(巴黎至图尔和勒芒,1985年动工、1989年运营)、北线(巴黎至加来和比利时边境,1989年动工、1993年运营)、罗纳-阿尔卑斯线(东南线至瓦朗斯,1990年动工、1992年运营)、地中海线(瓦朗斯至马赛,1996年动工、2001年运营)和东线(巴黎至斯特拉斯堡,2002年动工、2007年运营)。比利时、荷兰和英国也建成了使用TGV列车技术、与法国铁路相连的高速铁路线路。右图为TGV在法国及其周边国家行驶路线:其中蓝色线为德国ICE列车,黄色线为欧洲之星。 今天,总共有三条主干线路分别从巴黎开出,最新的线路是法国高速铁路北线,在1993年开始运营,连接巴黎和比利时、德国等地,还通过海底隧道和英国相连。它的延长线还在建造,虽然法国政府对TGV的投资已经减少。
TGV还通过法国铁路网络与瑞士相连,通过大力士高速列车(即西北高速列车)铁路网络与比利时、德国和荷兰相连,通过欧洲之星铁路网络与英国相连。
由于旅行时间短、乘坐手续简便、车站位于城市中心,因此短途旅客大多放弃飞机而乘坐TGV。TGV是一种非常安全的运输模式。 路线 运行时间 频率 巴黎-里尔 0小时58分 每日6次往返程 巴黎-雷恩 2小时3分 每日19次往返程 巴黎-里昂 2小时08分 每日21次往返程 巴黎-斯特拉斯堡 2小时20分 每日16次往返程 巴黎-波尔多 2小时59分 每日21次往返程 巴黎-马赛 3小时 每日17次往返程 巴黎-蒙彼利埃 3小时16分 每日12次往返程 巴黎-尼斯 5小时28分 每日6次往返程 巴黎-图卢兹 5小时12分 每日5次往返程

Ⅹ 法国高速铁路的线路介绍

东南线
巴黎和里昂是法国两个最大的城市,人口分别为1000万和l50万,自20世纪60年代起,联结巴黎-第戎-里昂的铁路运量就已达到饱和状态,当时曾考虑过加修复线等多种方案,经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后,最终选择了新建一条高速客运专线的方案。
该线包括联络线在内全长417 公里,南段275 公里于1981年9月投入运营,北段115公里于1983年9月投入运营并全线开通。东南线上运行的TGV-PSE型动车组允许最高速度为270 公里/小时,超过了当时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最高速度220 公里/小时,旅行速度为213 公里/小时。
东南线TGV高速铁路系统自投入运营之日起,就以其安全、快速、便捷、舒适的特性吸引了广大旅客,成为一种极具竞争力的公共交通工具。高速 列车的开行使巴黎和里昂间的旅行时间只需2h,比过去缩短了一半,客运量大幅度增长,自1981年启运以来到1997年,东南线高速列车运送的旅客达到 2.81亿人次。高速新线与既有铁路网的兼容性能使高速线上行驶的高速动车组到达既有线后以既有线允许的速度行驶,从而大大扩展了它的通达区域,从巴黎出 发开往马赛(Marseille)、蒙彼利埃(Mont-Pellier)或日内瓦(Geneve)的列车保留了在高速线上节省时间的优点。
巴黎一里昂高速线是由法国国营铁路公司独自筹资兴建的,作为法国自1928年以来第一条新建的铁路,它在技术和商业方面的巨大成功,使法国 铁路这一传统产业摆脱了萧条,重新走向辉煌,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全世界铁路行业的新发展,而法铁则在自己出色的经营中,使投资回报率高达15%。
大西洋线
东南线的成功大大激发了法国修建高速新线的积极性,从东南线部分投入运行的1981年起就加紧了对修建大西洋线TGV的研究。1984年, 大西洋线被宣布为公用事业。1989年9月,大西洋的西部支线巴黎到勒芒(Lemans)开通。1990年10月,开往图尔(Tours)的西南部支线也 投入了使用。该线全长282公里,全部投入运营后,从巴黎向西开往雷恩(Rennes)、南特(Nantes)方向,向西南开往波尔多 (Bordeaux)、图卢兹(Toulouse)方向的高速列车通达行程达到2440 公里,通达城市为 56个大西洋线TGV-A型高速动车组允许的最高速度达到 300 公里/小时,从巴黎到勒芒的旅行速度为220 公里/小时,从巴黎到图尔的旅行速度为236公里/小时。该线采用的高速动车组被称为第二代TGV,与在东南线使用的第一代TGV相比,在技术方面,由于在牵 引、制动和受流等关键技术上都有重大进展,因此使高速列车性能和旅客舒适程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行车速度从10年前的 270 公里/小时提高到300 公里/小时515.3 公里/小时的世界记录就是1990年在大西洋线TGV西南支线上创造出来的。同时,由于在机车车辆保养、能源消耗等问题上注意节约,以及采用车载微机系统, 第二代TGV的运营费用比第一代TGV降低了近20%。
与东南线一样,大西洋线自投入运营以后,客运量呈持续增长势头,1991年达到1600多万人次,至1997年,大西洋线运送的旅客已达到 1.61亿人次;与此同时,巴黎一南特、巴黎一波尔多的航空运量和高速公路运量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经营效果来看,大西洋钱TGV在完全开通后第一年就 有盈余,1991年纯收益7.94亿法郎,获得了与东南线类似的效果。截至2000年,大西洋线运营收入的赢余也已全部偿还线路建设与车辆购置的费用。
北方线
北方线是联结巴黎一伦敦一布鲁塞尔一阿姆斯特丹一科隆一法兰克福的北部欧洲高速铁路的法国部分,这是法国第一条国际性的高速铁路,涉及法、 英、比、荷等5个国家。1987年,法国政府批准法国国营铁路公司提出的修建北方线TGV的计划。1989年9月,北方线TGV被宣布 为公用事业,英吉利海峡隧道同时开始兴建。该线全长333公里,从巴黎以北的喀内斯(Gonesse)到里尔(Lille);在里尔分为两条支线,一条向 西穿越英吉利海峡隧道到达英国,另一条通向比利时边界。从巴黎以北到阿拉斯(Arras)的145 公里高速新线于1993年5月投入运营,采用TGV--R型路网高速动车组,列车最高速度为300 公里/小时。1993年9月,北方线TGV全线开通,从巴黎到里尔仅需lh即可到达。1994年11月,从巴黎到伦敦的运营正式开始,为了满足海底隧道的要 求并与英国铁路接轨,采用了新研制的欧洲之星TGV--TMST型高速动车组,该型动车组在高速线上的最高行车速度为300公里小时,在海底隧道则以160 公里小时的速度运行。北部欧洲高速路网从里尔到布鲁塞尔(Bruxelles)的高速铁路已于1996年通车。
北方线自开通以来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欧洲之星高速动车组在运营后的第一年,即1995年客运量就达到300万人次,1997年,北方 线TGV客运量已达到2050万人次。高速列车通达范围达到660 公里,通达城市为 16个。在经济方面法铁的收益率为12%,地方行政区则达到19%。
东南延伸线(或罗纳河一阿尔卑斯线

罗纳河一阿尔卑斯高速线位于东南线的延长线上,从里昂到瓦朗斯(Valance)全长148 公里,新线从东环绕里昂并通过里昂一萨多拉机场高速车站,全线于1994年开通。至此,从巴黎到马赛的运行时间只需4 h10min,自巴黎通达法国东南部及邻国的城市多达75个,高速新线的通达范围可达到3 215 公里。
巴黎地区联络线
这条高速新线全长128 公里,从东部环绕巴黎,将北方线和东南线、大西洋线联结起来,途经法国最大的戴高乐国际机场高速车站和欧洲迪斯尼乐园高速车站,使空运、地铁和着名景点与 高速线联结起来。该线向西通过既有线和联络线使北方线和大西洋线联成一体。该线南北部分已于1994年开通,与西部相联部分已于1996年开通。
地中海线
地中海线自瓦朗斯向南延伸,在阿维尼翁设三角线,东南分支到达马赛,西南分支至尼姆以西的蒙彼利埃,全长约295 公里,最高运行速度为350公里小时。地中海线自1995年开始动工修建,2001年上半年线路已全部开通。由巴黎至马赛800公里行程只需旅行3 h,采用TGV--2N型第三代双层高速动车组,法国北起里尔、南至马赛的南北高速主干道亦已形成。
欧洲东部线
为了加强巴黎地区及法国北部、西部及西南地区于法国东北部之间的联系,还有法国与德国、瑞士及卢森堡等国之间的联系,欧洲东部线首段300公里铁路线与2007年3月15日建成并于6月10日投入商用。使得从巴黎45分钟到兰斯,1小时30分到梅斯或者南锡,2小时20分到达斯特拉斯堡。

阅读全文

与法国高铁投资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7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0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