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法国最丰富的矿 产资源是
铁矿最丰富。法国主要矿藏为铁矿,次为铝矾土和钾盐矿。铁矿蕴藏量约10亿吨,但品位低、开采成本高,煤炭储量几近枯竭,所有铁矿、煤矿均已关闭,所需矿石完全依赖进口。有色金属储量很少,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能源主要依靠核能,约78%的电力靠核能提供。此外,水力和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比较充分。森林面积约1556.5万公顷,覆盖率28.6%。
❷ 法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如何
法国本土面积为543965平方公里,包括海外领土面积为632834平方公里。边境线总长度为5695公里,其中海岸线为2700公里,陆地线为2800公里,内河线为195公里。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峡与英国相望,濒临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
❸ 当年十几万华工被骗出国,说是去挖煤,等着他们的为何却是几十万法国女郎
这件事情当年那些人干的确实不地道。
为什么十几万华工会被骗出国呢?说白了就是中国人起内讧而已。
那时候清朝灭亡之后,近4亿的中国人,说是亡国奴也不为过。
以袁世凯为首的军阀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堪称无所不用其极。
当年的黑暗时刻依然历历在目,每当听先辈讲起这件事情时我总是双眼满含热泪。
如果不是先辈们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决然的站出来拯救了这个民族,我根本无法想象现在大家过的都是什么生活。#社会#
虽然现在的生活并不容易,虽然我们时长羡慕别人。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很安全。
❹ 法国地形和主要矿产
法国主要矿藏为铁矿,次为铝矾土和钾盐矿。铁矿蕴藏量约10亿吨,但品位低、开采成本高,煤炭储量几近枯竭,所有铁矿、煤矿均已关闭,所需矿石完全依赖进口。有色金属储量很少,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❺ 为什么法国煤矿资源很丰富却还是煤炭第二进口国
法国是一个煤炭稀缺的国家,没有丰富的煤矿资源。法国地下煤储量已近枯竭,预计于2005年关闭所有煤矿。在煤矿如此稀缺的情况下,进口煤炭是必要的。法国缺少煤矿,这就是法国大量采用核电站的原因。
❻ 12年为什么要进口这么多的煤炭,国产煤炭的价格为什么会比进口的高。国产煤炭的成本应该不会很高的呀!
由于国家实行了煤炭价格市场化的原因,而我国需要的煤炭量大,很多地方供不应求,所以煤炭的价格就上来了。地府政府看到有利可赚,就在煤炭上加资源税等各种税,而铁路看到有利可图,将运输费提的很高,更提高了煤炭的价格。一吨在原产地120元的煤运到地方,有涨到1000多元的,所以不到有实力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只有到国外进口煤炭了。尤其是俄罗斯的煤炭,比国内便宜的多了。
❼ 中国的煤炭那么多,为何还要向国外进口煤炭
我国地大物博,各种资源都很丰富,比如今天小编想和大家聊的煤炭。要知道煤炭在人类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比如发电、建材、冶金等各种工业以及生活中的各种用煤,可以说煤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我国也是一个煤炭大国,很多地区都盛产煤矿,可是即便我国煤炭开发非常丰富,但是也还要向国外进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自己明明很富有为什么还要从国外进口呢?接下来小编就来告诉你这里面的门道。
所以纵观整个煤炭资源和开采进度,即便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是还是进口煤炭更有利于我国使用所需和资源保护,所以小编觉得我国对于煤炭问题的前瞻性还是很棒的。小伙伴们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想法吗?欢迎给小编留言,大家一起讨论。
❽ 中国是一个煤炭大国,但为何还要从国外不断进口煤炭
作为煤炭储存量丰富的大国,我们不断从外国进口煤炭也是有很多现实因素的。下面,就来简单的聊聊为什么我国虽然煤炭储存量丰富但还要进口外国的煤炭吧。
最后就是,外国的煤炭资源相对来说会更便宜一些,我们从外国进口煤炭资源也能节省一些开支。除了少数地区以外,我们的大部分煤炭资源的储存深度都比较大,开采起来不仅难度大而且成本也非常的高,所以售价也就很高。而某些国家的煤炭开采难度比较低,工人、机器以及运输成本都更低,与我们自己开采相比更具有成本优势,所以我们每年也要从外国进口一些煤炭资源。
❾ 欧洲历史特别是法国和英国
英国工业革命或称作英国产业革命一般认为是18世纪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的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并带动了当时许多国家相继发生工业革命。
[编辑] 背景
随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加速了圈地运动,产生了大批无产者。同时海外贸易和殖民地的开发,使大量财富集中到英国资产阶级手中。另外经典力学、热力学等学科的理论创新也为工业革命带来了契机
纺织工业
1733年钟表匠凯伊发明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
1764年-1767年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提高了纺纱效率。
1768年凯伊又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1779年克隆普敦又结合两种纺纱机的优点发明了骡机(mule),后背改良成自动棉纺纱机。
1785年,牧师艾德蒙特·卡特莱特又发明了动力织布机,并且在1791年建造了第一座动力织布机工厂。随后其他纺织机器相继发明,实现了纺织行业的机械化生产。当时纺织的动力依靠水力,这限制了工业的发展,于是蒸汽机被发明出来。
1769年詹姆斯·瓦特根据前人的成果,成功发明了单向蒸汽机
1782年又制造出双向蒸汽机。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1800年,英国拥有蒸汽机321台、5210匹马力
1825年猛增到15000台,375000马力。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52000161
[编辑] 运输革新
1759年 - 1830年英格兰2200英里的运河。
1765年英国开始使用铁轨
1788年开始架设铁桥。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发明了汽船
1811年英国也开始仿制。在陆路交通方面
1814年史蒂芬逊发明蒸汽机车
1825年于英国的第一条铁路上试车成功。
1844年,英国铁路已经长达2235英里。
法国
一、工业革命的开始
18世纪晚期,法国开始从英国引进蒸汽机、珍妮纺纱机,出现了极个别的使用机器的工厂。但是,这种工业革命的萌芽状态在封建统治下很难发展。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从而也奠定了工业革命的基础。1825年英国取消禁止机器出口的法令后,大批机器输入法国,提高了法国的工业技术水平。七月王朝时期,工业革命真正开始起飞,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纺织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40年代末全国已有棉纺厂566家,纺纱机11.6万台。工业中蒸汽机的使用更加广泛了,从1830年的625台增加到了1848年的5212台。而且,每台蒸汽机的平均马力降低了,从16马力降至12.5马力。说明蒸汽机已小型化,从主要应用于矿山抽水发展到轻纺工业也用作动力装置。法国的铁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洛林地区和阿摩利干丘陵区。1830年冶铁业中使用的焦煤熔炉已有379座,1839年增至445座,是七月王朝时期的最高数字。整体来说,法国冶铁业是发展较快的,生铁产量从1818年的11万吨增长到了1848年的40万吨。法国煤矿资源贫乏,虽然在1828—1847年从年产量177万吨增至515万吨,但每年依靠进口的煤仍为二百几十万吨。在纺织业中,以水力装置带动工作机的企业,也明显多于使用蒸汽机的企业。作为工业发展重要标志的铁路,自1831年建成第一条后发展很慢。到1842年政府才通过修建全国铁路的法令,逐渐修起了由巴黎通往各主要城市的铁路。1848年开始的政治动荡又使工业革命的进程中断了。
二、工业革命的特点
到第二帝国时代,法国的经济才真正进入大踏步前进的阶段。国家政治局势的安定为工业高涨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拿破仑三世政府的经济政策也顺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政府支持大的合股公司的发展,1863年的法令规定,资金在2000万法郎以内的公司可自由建立,不需申报、批准。这就为集资进行固定资本的更新创造了便利条件。为促进工商业发展,政府对重要工业部门减轻税收并在商业中实行了商标制。1853—1856年减收产品税的部门有煤、生铁、钢、机器制造、粗毛制品等行业。1857年的商标法则保护了优质产品和专利权。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帝国于60年代实行了自由贸易政策。1860年法国与英国签订了互相给予最惠国待遇十年的商约,随后又与意、西、葡、比、奥、荷、普以及德意志关税同盟诸国订立了商约。1855年和1867年还先后两次降低国内航运税。政府十分重视修筑铁路、疏浚运河和加强城市建设。帝国将铁路修筑权承包给大公司,成效明显。建成了以巴黎为中心,通往斯特拉斯堡、马赛、波尔多、布列斯特等大城市的铁路网。运河航道到1869年也有了4700公里。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仅在巴黎就新建7.5万座建筑物和十余座桥梁,建成了全市下水道工程。随着工业发展,法国的金融业开始出现新变化,投资企业、干预企业、促使小企业合并为大企业的新型银行发展起来,诸如动产信贷银行、地产信贷银行、巴黎贴现银行、工商信贷银行、里昂信贷银行、通用银行等。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于1865年下令允许银行支票在全国合法流通,大大方便了资金的流通与周转。此外,在农业上,帝国政府颁布了排水法、开垦法等法令,兴修水利,拓垦荒地,提高技术,促进了发展。
在政策适当的环境下,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十分迅猛,增长率超过了19世纪的平均发展速度。1850—1870年,煤产量从不到450万吨增至1333万吨。1851—1870年,生铁产量由44万吨增至118万吨,钢轨由近3万吨增至17万吨以上。1850—1869年钢产量从28万吨增至101万吨。1850—1870年蒸汽机从6.7万马力增至33.6万马力。20年内工业总产值增长两倍,对外贸易额增长3倍。农业也开始由工业装备起来,化肥、脱粒机、收割机、刈草机的使用日益普遍。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帝国时期农业人口由占总人口的61.5%降到49%。故而此时被称为法国的“农业黄金时代”。第二帝国晚期,重工业、机器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和工业装备农业的状况表明,法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不过,整体看来,法国的工业发展水平还是不高的,远远落后于英国。特别是小生产仍占绝对优势。到1872年,全国平均每个企业雇佣的工人只有2.9人,即使在工业集中的巴黎,也不过为4人。就是说,使用机器生产的大工业企业为数是极少的。当然,大工业能量大,可以左右整个国民经济。从生产力总量来说,法国当时仍是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大国。
造成法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地是历史的传统。在政治上,法国大革命留下的激进主义传统,常常使社会矛盾的解决采用暴力的形式,政治局势长期处在动荡不宁的状态之中。英国式的渐进改革的方式在这里很难被采用。于是,生产的进程屡次中断,投资心理难以形成。国际环境也常令人产生不安之感。同时,旧制度下小生产的传统和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平均主义倾向,也给大工业的发展和集约式农场制的发展投下了阴影。正由于工业对农业的改造能力不强,进行农业投资的诱惑力很弱,使得小农分化过程相当缓慢,这又反过来影响了工业的发展。在经济上,法国自16世纪以来形成的金融资本占优势的传统,并未由于大革命的洗礼而破除。金融家始终是社会上最富有的人。而且,越是缺少良好的投资环境,人们就越是不肯冒巨大的投资风险。因此,借贷业务很发达,企业投资却很少。人们热衷于坐收利息,不愿投资办厂,造成长期的工业资金短缺。法国一直拥有大量“过剩资本”,后来便走上了外流的道路,形成某种民族性的高利贷心理。严格说来,法国的这种状况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完全扭转过来,发展成为工业先进的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