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国基本礼仪
1、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则是由外至内,完成一道菜后侍奉收去该份餐具,按需要或会补上另一套刀叉。 2、吃肉类时(如牛扒)应从角落开始切,吃完一块再切下一块。遇到不吃的部分或配菜,只需将它移到碟边。 3、如嘴里有东西要吐出来,应将叉子递到嘴边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边沿。整个过程要尽量不要引别人注意,之后自然地用餐便可。 4、遇到豆类或饭一类的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将豆类或饭轻拨到叉子上便可。若需要调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对方递给你,千万不要站起来俯前去取。 5、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仪态用餐巾的一角轻轻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便可。 6、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应该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进食时身体可略向前靠,两臂应紧贴身体,以免撞到隔壁。 7、吃完每碟菜之后,如将刀叉四边放,又或者打交叉乱放,非常难看。正确方法是将刀叉并排放在碟上,叉齿朝上
参考资料: http://www.eat4.com/diet/table/western/2006/25357.html
2. 法国有哪些礼仪
与英国人和德国人相比,法国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现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爱好社交善于交际。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
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诙谐幽默天性浪漫。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善于雄辩高谈阔论,好开玩笑,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
第三,渴求自由,纪律较差。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着名的"自由主义者"。"自由、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他们虽然讲究法制,但是一般纪律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与法国人打交道,约会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备。
第四,自尊心强,偏爱"国货"。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第五,骑士风度,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2)服饰礼仪
法国人对于衣饰的讲究,在世界上是最为有名的。所谓"巴黎式样",在世人耳中即与时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场合:法国人通常要穿西装、套裙或连衣裙,颜色多为蓝色、灰色或黑色,质地则多为纯毛。
出席庆典仪式时:一般要穿礼服。男士所穿的多为配以蝴蝶结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装套装;女士所穿的则多为连衣裙式的单色大礼服或小礼服。
对于穿着打扮,法国人认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选择发型、手袋、帽子、鞋子、手表、眼镜时,都十分强调要使之与自己着装相协调,相一致。
(3)餐饮礼仪
作为举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法国人十分讲究饮食。在西餐之中,法国菜可以说是最讲究的。
法国人爱吃面食,面包的种类很多;他们大都爱吃奶酪;在肉食方面,他们爱吃牛肉、猪肉、鸡肉、鱼子酱、鹅肝,不吃肥肉、宠物、肝脏之外的动物内脏、无鳞鱼和带刺骨的鱼。
法国人特别善饮,他们几乎餐餐必喝,而且讲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种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肴;除酒水之外,法国人平时还爱喝生水和咖啡。
法国人用餐时,两手允许放在餐桌上,但却不许将两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时,他们习惯于将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4)习俗禁忌
法国的国花是鸢尾花。对于菊花、牡丹、玫瑰、杜鹃、水仙、金盏花和纸花,一般不宜随意送给法国人。
法国的国鸟是公鸡,他们认为它是勇敢、顽强的直接化身。
法国的国石是珍珠。
法国-多喜爱蓝色、白色与红色,他们所忌讳的色彩主要是-与墨绿色。
法国人所忌讳的数字是"13"与"星期五"。
在人际交往之中,法国人对礼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别的讲究。宜选具有艺术品味和纪念意义的物品,不宜以刀、剑、剪、餐具或是带有明显的广告标志的物品。男士向一般关系的女士赠送香水,也是不合适的。在接受礼品时若不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其包装,则是一种无礼的表现。
法国人的生活习惯
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各有其传统的风俗、习惯,诸如,中国重孝道,日本讲茶道,巴西爱足球,英国嗜读报等等。我们知道了这些,对国际友好交往和对外经济合作,是大有裨益的。那么,女士最爱打扮、男士饮酒如水的法兰西,究竟有哪些独特风情和礼俗呀?我在首都巴黎的短暂停留中,通过悉心地观察和留意的聆听,了解并信手采写了他们在饮食、婚俗、教规、生肖、狗业和禁忌等方面的一些主张和做法。
法国饮食源远流长,品种多且讲究,颇具特色,因之久负盛名。其烹调技术在西餐中首屈一指,故许多法国人常以此感到自豪。欧洲第一流大饭店的大厨师大半是法国人。从历史上的皇帝路易十四开始,法国形成了一个重要而又不断发展的宴会外交。这些精心安排的珍馐佳肴被世人称为法式宴会,餐桌上一次可上200道菜!法国人最爱吃的菜是蜗牛和青蛙腿,如果你点这两道菜,陪你的法国朋友定会十分高兴。如今,巴黎对蜗牛的消费逐日扩大,全市有40多家出售蜗牛的食品店。法国最名贵的菜是鹅肝,家常菜是炸牛排外加薯仔丝。世界饮酒冠军法国人,尤其爱饮葡萄酒。她们吃饭很讲究菜肴和酒的搭配,如:吃肉饮红葡萄酒,吃鱼饮白葡萄酒等。法国人还特别爱吃奶酪,不同色味的奶酷多达400多种,其肖费量也居全球之首,有“奶酪王国”之称。西式进餐的礼节甚多,比如,赴宴者应从自己座位的左侧就位,坐姿要端正;要后于主人把餐巾放于腿上,相敬干杯时,即使你不会喝酒,也应将酒杯在唇边触一下,以示敬意,西餐的主要餐具有刀、叉,使用时,要右手握刀,左手持叉,先用刀将食物切成小块,再用叉把食物送入口中,每吃完一道菜,就将刀、叉并拢排于盘内,如未吃完,应把刀、叉摆成“八”字或交叉放,但不要刀口向外……
法国女子在社会生活中地位较高。同她们握手时,一定要等其先伸手,她们可戴着手套,而男士一定要摘下手套,无论在何处,男士都要让女士先行。在现代法国都市中,婚恋生活颇为自由。许多男女青年往往只同居而不举行婚礼,甚至把这种日渐“时髦”的社会现象看作一种“革新”,所以“试验夫妻”之风盛行。他们认为试婚的好处是:充分相互考验,避免日后离婚。而今,法国独身者不少,又以35岁以下和50岁以上者居多。法国奇特的传统婚俗,是新郎和新娘在结婚前都照例向各自的好友举行告别晚会,男方叫“埋葬单身汉生活晚会”,女方称“辞别宴会”;新郎是以一个象征性的“棺材”举行一次“葬礼”来表示向“单身汉”告别;新娘在“辞别宴会”上,接受妇友们献给的花束、花蓝,大家同唱辞行歌,共跳送别舞,以示姐妹间眷恋深情――次日即可到天主教堂举行婚礼了。天主-家庭的孩子出生后,都要经过“洗礼”,并取一个教名。-大都严守教戒。斋日不搞娱乐活动,尤其遇到某月13日是星期五这天,更严守戒规。
我国12种生肖,除“龙”是虚构者外,均为常见的飞禽走兽,且每种代表一年,而同欧洲各国大体相同的法国人的生肖,则是天文学上黄带的12个星座,如:白羊、金牛、双子、室女等,这12种生肖分别代表一年12个月,而不是一年一生肖。
法国的狗业很发达,那些阔绰女子,几乎人人爱狗如婴。全国每年出生狗达百余万只,年经销额约10亿法郎。为与方兴未艾的养狗之风相适应,法国的狗饮食业、狗饰品业、狗葬业等,随之兴起,有专业狗医4,000名,全国还建有狗肉加工厂3,000余家,营业总额高达25.5亿法郎。
这个爱美、讲食、嗜酒、重礼的国度,还有一些禁忌。法国人忌讳“13”和“星期五”,认为这些数字隐含着凶险;忌送菊花、康乃馨等-花,认为黄花象征不忠诚,玫瑰花只能送单数,除了表达爱情外,不能送红色花……法国的生活习俗还有很多,到了法国,一定会有所感受。.
3. 法国礼仪常识有哪些
法国法兰西人约占94%,绝大多数居民信奉天主教。
法国人热情开朗,初次见面就能亲热交谈,而且滔滔不绝。法国人讲究服饰美,特别是妇女穿得非常时尚,特别喜欢使用化妆品,光口红就有早、中、晚、之分,是世界上最爱打扮的妇女。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公开行亲吻礼的国家,也是使用亲吻礼频率最多的国家。和法国人约会必须事先约定时间,准时赴约是有礼貌的表示,但不要提前。送鲜花给法国人也是很好的礼品。法国人在公共场所不能有懒散动作,不能大声喧哗。
法国的烹调世界闻名,用料讲究,花色品种繁多,口味特点香浓味原、鲜嫩味美、注重色、形和营养。法国人烹调时用酒比较重,肉类菜烧得不太熟,如水鸭三、四分熟就行。有的肉最多七、八分熟,牡蛎一般都喜欢生吃。配料喜欢用蒜、丁香、香草、洋葱、芹菜、胡萝卜等。他们不吃辣的食品。
法国人忌讳黄色的花,认为是不忠诚的表现。忌讳黑桃图案,认为不吉祥;忌讳墨绿色,因二次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军服是墨绿色;忌讳仙鹤图案,认为是蠢汉和淫妇的象征。不送香水或化妆品给恋人、亲属之外的女人,因为这些他们认为象征着过分亲热或是图谋不轨。
4. 法国的社交礼仪有哪些
法国人热情爽朗,爱好社交,风趣幽默。
本段文字摘自:《礼仪的力量》
作者: 詹洋
5. 跪求介绍法国的宗教礼仪 美食 和节日的的ppt.文字叙述也行英文的
http://wenku..com/link?url=NgPXNHVrjwg1D6xDlG-IWSvSg0JTmwU32_-mb4S
French cuisine is a style of cooking originating from France, that has developed from centuries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change. In the Middle Ages Guillaume Tirel (a.k.a. Taillevent), a court chef, authored Le Viandier, one of the earliest recipe collections of Medieval France. In the 17th century, La Varenne and the notable chef of Napoleon and other dignitaries, Marie-Antoine Carême, moved toward fewer spices and more liberal usage of herbs and creamy ingredients, signaling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cuisine. Cheese and wine are a major part of the cuisine, playing different roles regionally and nationally with many variations and 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ôlée (AOC) (regulated appellation) laws.
French cuisine was codified in the 20th century by Georges Auguste Escoffier to become the modern version of haute cuisine, however Escoffier left out much of the regional culinary character to be found in the regions of France. Gastro-tourism and the Guide Michelin helped to acquaint people with the rich bourgeois and peasant cuisine of the French countryside starting in the 20th century. Gascon cuisine has also had great influence over the cuisine in the southwest of France. Many dishes that were once regional have proliferated in variations across the country.
6. 关于法国的主题PPT
6援L
7. 法国的文化习俗有哪些
【民间风俗】
一、社交礼仪
与英国人和德国人相比,法国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现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爱好社交,善于交际。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 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诙谐幽默天性浪漫。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善于雄辩高谈阔论,好开玩笑,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
第三,渴求自由,纪律较差。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着名的“自由主义者”。“自由、 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 他们虽然讲究法制,但是一般纪律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与法国人打交道,约会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备。
第四,自尊心强,偏爱“国货”。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第五,骑士风度,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二、服饰礼仪
法国人对于衣饰的讲究,在世界上是最为有名的。所谓“巴黎式样”,在世人耳中即与时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场合:法国人通常要穿西装、套裙或连衣裙,颜色多为蓝色、灰色或黑色,质地则多为纯毛。出席庆典仪式时:一般要穿礼服。男士所穿的多为配以蝴蝶结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装套装;女士所穿的则多为连衣裙式的单色大礼服或小礼服。对于穿着打扮,法国人认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选择发型、手袋、帽子、鞋子、手表、眼镜时,都十分强调要使之与自己着装相协调相一致。
三、餐饮礼仪
作为举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法国人十分讲究饮食。在西餐之中,法国菜可以说是最讲究的。
法国人爱吃面食,面包的种类很多;他们大都爱吃奶酪;在肉食方面,他们爱吃牛肉、猪肉、鸡肉、鱼子酱、鹅肝,不吃肥肉、宠物、肝脏之外的动物内脏、无鳞鱼和带刺骨的鱼。
法国人特别善饮,他们几乎餐餐必喝,而且讲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种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肴;除酒水之外,法国人平时还爱喝生水和咖啡。
法国人用餐时,两手允许放在餐桌上,但却不许将两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时,他们习惯于将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法国饮食颇具特色,因之久负盛名。其烹调技术在西餐中首屈一指,故许多法国人常以此感到自豪。欧洲第一流大饭店的大厨师大半是法国人。法国是香槟酒、白兰地酒的故乡。人们认为除夕之夜家中若有剩酒,来年便要交厄运。法国人最爱吃蜗牛和青蛙腿,如果你点这两道菜,陪你的法国朋友定会十分高兴。如今,巴黎对蜗牛的消费逐日扩大,全市有 40 多家出售蜗牛的食品店。法国最名贵的菜是鹅肝,家常菜是炸牛排外加薯仔丝。世界饮酒冠军法国人,尤其爱饮葡萄酒。她们吃饭很讲究菜肴和酒的搭配,如:吃鱼饮白葡萄酒,吃肉饮红葡萄酒。香槟在葡萄酒中,是一种最美好的酒,因为它制造费时,过程繁杂,所以在价格上就不会很便宜,而且被称为最富魅力的酒。在婚礼,接待,或正式餐会中固然必需,其他方面的用途也很广,诸如佐食蚝、火腿、点心等。不过一般人都是以食物的类别,来决定其所该饮用何种味道的香槟。一杯冰凉的香槟,也是开胃的圣品,如果需要,可在酒里加块糖和数滴苦精( BITTERS ),再加一片柠檬皮,就成了一杯香槟鸡尾酒。此外,香槟还可以用于烹饪。法国人还特别爱吃奶酪,不同色味的奶酷多达 400 多种,其肖费量也居全球之首,有 “ 奶酪王国 ” 之称。
【习俗禁忌】
1、法国的国花是鸢尾花。对于菊花、牡丹、玫瑰、杜鹃、水仙、金盏花和纸花,一般不宜随意送给法国人。忌送菊花、康乃馨等黄色花,认为黄花象征不忠诚,玫瑰花只能送单数,除了表达爱情外,不能送红色花。
2、法国的国鸟是公鸡,他们认为它是勇敢、顽强的直接化身。 法国的国石是珍珠。
3、法国人大多喜爱蓝色、白色与红色,他们所忌讳的色彩主要是黄色与墨绿色。
4、法国人所忌讳的数字是“13”与“星期五”,认为这些数字隐含着凶险。
5、在人际交往之中,法国人对礼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别的讲究。宜选具有艺术品味和纪念意义的物品,不宜以刀、剑、剪、餐具或是带有明显的广告标志的物品。男士向关系一般的女士赠送香水,也是不合适的。在接受礼品时若不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其包装,则是一种无礼的表现。
8. 中西方礼仪包括什么内容做一个ppt 有加分
身体行为
(1)目光与面部表情。英美人交谈时,双方正视对方,在他们看来,这是正直与诚实的标志。英美人有句格言:Never trust a person who can't look you in the eyes.(不要相信不敢直视你的人。)而中国人在交谈时,双方不一定要不时地正视对方,甚至有的人还有意避免不断的目光接触,以示谦恭、服从或尊敬。这也许是初来中国的英美人感到中国人不够热情友好的原因之一;同时也说明为什么英美人喜欢面对面交谈,而中国人倾向于“促膝谈心”。
交谈双方正视对方是英美人的习惯,但他们又讨厌那种目不转睛的凝视(stare),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非常粗鲁的行为,好像他们是“物”而不是人,即把他们“非人格化”了。十几年前,当中国刚刚打开改革开放的大门,迎来少数外国人时,英美人发现中国人像看“稀有动物”般地上下打量,进而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们,使他们感到非常恼火。许多来华的英语族人都对此流露出不满情绪。然而,凝视的汉语意义有时仅是好奇与惊讶,并非无礼。
据说(高慎盈,1991:55),当人们看到有趣的或心中喜爱的东西时,瞳孔就会扩大;而看到不喜欢的或厌恶的东西时,瞳孔则会缩小。这种现象据说古时候的珠宝商就已注意到,他们能从顾客的瞳孔变化而知道对方是否对货物有兴趣,从而决定是抬价还是跌价。这一情况如果属实,并无什么文化差异,但谁更谙于此道却有文化差异,比如美国商人与中国珠宝商打交道时,据说要戴上墨镜,以免瞳孔变化被精明的中国珠宝商看见。
(2)手势语。手势所能表达的含义多种多样,而且文化差异尤为突出:
——中国人用手指头连续从“1”数到“5”,是先张开手掌,然后手指头往掌心弯曲;英美人与此相反,是先握拳,然后手指头一个个伸出去。
——英美人用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圆圈,表示“OK”(好),而中国人的“0”型手势常用来表示“零”,所以有位中国学生问美国教师考试结果时,美国教师以“OK”手势来回答,使这位中国学生吃惊不小:得零分?!
——示意数字“3”,中国人把拇指和食指指尖相接构成一个圆圈,其他三个指头张开伸直(如果弯曲则表示“零”,跟英美人的“OK”手势相仿);而英美人则是举起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将拇指接住小指。
——中国人表示“6”、“7”、“8”、“9”、“10”,可以用一只手来对付,如下图所示;
英美人表示“6”、“7”、“8”、“9”、“10”一只手对付不了,所以只好双手配合,如下图所示;
——中国人用食指刮刮脸皮,表示没羞,真丢脸;而英美人表达这一意思是对着讥笑的对象,用石手食指在左手食指上一下一下平削过去(to whittle):
英美人手心向外用食指和中指做V型,意指Victory(胜利,成功或和平),而中国人的这种手势相当于“两个”。尼克松还曾做过三V手势。
——英美人要求搭车时,是面对开过来的车辆,右手握拳,拇指跷起向右肩方向晃动(注意: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是一种淫荡的动作);中国人搭车是面向车辆,一只胳膊向一侧平伸,掌心向前,作出“停”的手势,或是高举右手或双手,向司机打招呼。
——中国人向人招手示意向其靠近,是掌心朝下;英美人是掌心朝上。有位中国教授去一个美国人家里,要将一件礼物送给这家小孩,当他向小孩招手时,这小孩却往后退。原来中国人掌心朝下的招手方式类似于美国人让人走开的动作。
上面所举各例要么是中国人与英美人动作相仿,但意思不一样;要么是同一个意思,表达手势却不尽相同。
下面则是英美人特有的与手相配合的动作:
——两臂在腰部交叉,然后沿身体两侧向下伸去,表示“完了”,“没救了”。
——双臂在身前上下挪动,勾划出女子的身体轮廓,表示“美人”。
——耸肩:皱动前额,抬眉耸肩,双肘弯曲,双掌向上摊开,甚至还微曲双腿等等,表示“我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呢”、“这种状况毫无希望”、“我无能为力”等。
——用手拍打自己后肩,表示“自我庆幸”。
中国人也有不少令英美人难以领会的特有手势:
——别人为自己倒茶或斟酒时,广东人用食指与中指或多个手指头在桌上点点,以示谢意。现在这一动作已传播到国内许多地区。如果不以这种动作表示礼貌的话,中国人的传统表示方式是一只手或两只手放在杯子旁。
——两只手送东西给别人或接过东西,以示尊敬。
——伸出两个竖起的食指在身前慢慢接近,表示“男女相爱”、“匹配良缘”等。
——说话时用一只张开的手捂着嘴,表示说“秘密的话”。
中外还有不少特殊的手势语,限于篇幅,只好从略。
(3)坐、站、行、蹲。邱文生(1994:20)说:“在西方,站立者通常在职位、年龄或地位上长于坐者,在交谈中扮演主导角色。因此,交谈一方采取站立姿势或来回走动,这就意味着他(她)位尊职高,有权决定谈话过程的进行。而在中国;情况正好相反。一般而言晚辈或地位较低者以站为礼,倾听意见,处于被动地位;长辈或位尊者常坐着,处于支配地位。”这一概括有一定的道理,但具体情况还是具体分析为好。例如:
——在英美两国,到某人家里做客,如果客人是位女士,她进入客厅时,客厅中大多数男士会站起来。各种年龄的英美女士都喜欢这种礼节,尽管现在年轻的一代遵从这一传统习俗的人比过去少了。
——在课堂上,中国教师提问时,学生一般是站起来回答问题;而在美国,学生一般是坐着回答美国教师的问题。
——西方文化强调“女士优先”,所以先请女士就坐,是一种礼貌。女士就坐前,男士们有义务帮她们拉出椅子,待女士落座后,他们才坐下,这也是一种有教养、讲文明的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长幼尊卑秩序,强调长辈、上级、尊者先坐,待他们坐下后,晚辈、下级、位低者有的还不是马上就坐,而是等长辈、上级、尊者“命坐”,然后才“谢坐”。宴请宾客时,主宾双方入座前,较传统的人仍保持“让座”、“谢座”的传统礼仪,只是不如以前那么正规了,但不管怎么说,“小人物”总要在“大人物”之后落座才合体统。中国人让坐还体现于舒服的位子不敢坐,请看下面一段对话(Ouyang Fasu,见胡文仲,1988:36):
W:(Showing C the sofa) Sit down,please.
C:No,no. I'll sit here. (Moving towards a chair)
W: Oh,do sit over here on the sofa.
C:No,no.This chair is perfectly all right.
同样是坐,坐姿也存在文化差异:
——中国人传统坐相是“坐如钟”,历来要求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这两处的角度形成直角,要挺直腰杆,收紧膝盖,这就是所谓的“正襟危坐”。中国传统坐具是太师椅,其椅面与椅背就是直角,坐在这种椅子上不太可能仰坐,否则人就滑溜到地下去了。太师椅是对中国“标准”坐法的物质迎合。
——英美人不习惯“正襟危坐”。将一只脚踝压在另一条大腿上,是美国人的典型架腿法,名曰“4字腿”。第二次大战中,德国纳粹曾凭某人架“4字腿”而判定他是美国间谍,加以逮捕。
——美国人架“4字腿”还嫌不自在,有时跟人谈话时,竟将双脚翘到桌面上去。我在即将离美回国时,曾到一家美国银行关闭户头。银行经理谈话中竟将穿着皮鞋的双脚翘到桌面上,好一付“盛气凌人”的派头。回国后,对这件事我一直耿耿于怀,心想:或许我的银行存款在这位经理眼中少得可怜,他不屑一顾,再则我是个黄皮肤的中国人,因而这位白人阔佬可以“居高临下”,把双脚翘到桌面同我谈话。后来我才知道:“美国人双脚翘到桌面,是一种轻松自在,不拘礼节的表示,往往还是对谈话对方的一种敬意。但对一些拉丁美洲及亚洲人来说,这种行为是粗鲁无礼或自命不凡的表现(Jensen,见胡文仲,1990:131)。
——英美人在家里喜欢坐在铺有地毯的地上;在美国大街旁或公共场合,我也见有不少人随地而坐。到中国后,有些英美人也随地而坐,中国人见了觉得不卫生。中国人不得不坐地下时,往往找一张报纸或用手帕铺在地下,英美人见了觉得这才是不卫生,因为在他们看来,手帕怎么能放地下?乱丢纸屑本身就不卫生,而且违反公德。
——美国教师上课时,有的竟坐到讲台上去,中国学生大为惊讶,以为这是一种粗俗行为,但美国教师这么做,是为了减少课堂的紧张气氛,缩小与学生的距离,是一种不拘礼节的表示。
“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卧如弓”,这是中国文化的正统要求,而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中国人的实践与这一传统已有相当大的距离。上面谈了“坐相”,接下来再看看“站”、“行”、“蹲”的文化差异。
——中国教师在课堂上课,除了返身到黑板板书外,大部分时间是站在讲台的中心位置,而英美教师特别好动,总爱在教室里来回走动,似乎站着不动就受不了。所以英美人觉得中国课堂太保守、太正规、太死板,甚至使人昏昏欲睡。而中国人有时觉得英美教师太随便,甚至扰乱了课堂秩序。与此类似,在一般报告会上,中国演讲者一般也是在讲台上稳立不动,沉着庄严,一本正经,“呆板不活”;而英美演讲者在听众面前不停地来回走动,甚至还会走到听众身边,以此加强感染力,演讲者动作频繁,身体前俯后仰,脚跟踮起,甚至为了求得某种效果,还会背向观众,显得“过于活跃”,“有失尊严”。
——英美人站着跺脚,表示不耐烦;中国人跺脚,表示愤怒、恼怒、灰心、悔恨。
——英美人走路昂首挺胸,大摇大摆,阔步向前,所以前苏联人曾说,“美国人走路的架势就像脚下土地都归他们所有一样,英国人走路的样子就像是不屑于理睬谁是他脚下土地的主人”;而有些中国学生说,英美人走路“好像整个世界都归他所有一样”。总之,英美人的站立和行走姿势是运动员和军人姿势;而在英美人眼里,中国人的标准是学者和平民姿势。
——中国人可以两脚根着地,双脚脚尖向外,长时间蹲着。英美人不但感到这一姿势很难做,无法保持身体平衡,而且普遍忌讳这一姿势。英美人典型的下蹲姿势是两只脚尖着地,或一只脚尖和一只脚跟着地,不过就是这种“平衡”姿势;他们也坚持不了多久,所以要休息的话,宁可坐在地上。我发现,中国公厕的蹲位便是中国人“蹲功”的一种体现。中国的不少机场,国内航班候机厅的卫生间内,除了一个“残疾人专用”的坐式抽水马桶外,其余都是蹲式的;而在国际航班候机厅里的卫生间内,所有位子都是坐式抽水马桶。
(4)头部动作。中国人跟英美人一样,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否定,但由于在回答“是”与“否”的问题时,存在着如前面一节所述的思维方式的差异,所以头部动作有时也不尽一致了。例如:“You should not be discouraged.”Mother said to us. We all shook our heads.
前一句的意思是“妈妈对我们说:‘你们不要灰心”;后一句的字面意思是“我们都摇摇头”,如果用言语取代非言语形式表达的话,应是“No.We won't be discouraged.”。可这一句若翻译成汉语,No应译为“是”,整句应是“是的,我们不会灰心”,与这里的No相对应的中国人的非言语动作应是“我们都点点头”;如果用英语同英美人交际,思维方式以及受其制约的非言语行为则要符合英语族人的习惯,以摇头表示这一情景中的“是的”。又比如,中国人和英美人都有扬头兼用下巴指方向的动作,不同的是,中国人还常常伴有撮起双唇,而英美人撮起嘴唇咂着嘴表示“飞吻”!
9. 法国人的礼仪有哪些
法国贴面礼仪介绍
简单来说,就是双方互相用脸颊碰一下,嘴里同时发出“啵啵”的声音,声音越大表示越热情。通常从右脸颊开始,左右各碰一下。注意,有的地区是先从左脸颊开始,这时候就要小心看清楚别人的方向,否则就会酿成一场小小的“事故”。
另外,贴面的次数根据地区不同,讲究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是越往南越多。巴黎一般两下,在昂热是两下或四下。如果继续南下,一直走到地中海之滨的尼斯、戛纳和马赛,迎接你的可能将是热情似火的五下贴面礼:
右、左、右、左、右!可想而知,如果参加规模比较大的聚会时,有几十号熟人的话,大半个晚上就甭干别的了,来得时候BISOUS几百下,走的时候再BISOUS几百下,说起来也够烦的,可法国人却乐此不疲。
但在法国也不是所有人都行贴面礼,一般只在熟人或者虽不熟悉但感到亲切的人中间才有。男女之间能不能行这个礼,得看“暗号”——只有女方主动把脖子伸出、脸蛋偏过,男方才可以大大方方热情一把。这时候如果退缩,那才是真的失礼了。一般来说,女人之间或者男女之间行贴面礼较多,但在法国南部、比利时的法语区,男人之间偶尔也会贴面。
此外如果男女之间行吻手礼,则表明他们的关系不是很亲密。而男士之间的问候则一般以握手为主。
总结:作为打招呼和彼此交流感情的媒介,必须拿捏清楚BISOUS的时机和场合,如果在商业场合或者其他正式场所,除非老朋友老主顾,否则还是握手为好。即使该进行BISOUS,也要弄清楚什么时候该跟什么人
BISOUS,BISOUS到什么程度为宜,每次到底是从左边还是右边开始。如果你能够应付自如地在社交场合与人BISOUS,那说明你离成为一个准法国人也不远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