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加泰罗尼亚独立公投结果如何
据10月2日消息,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政府在周一凌晨宣布,90%的选票支持加泰罗尼亚成立独立共和国。西班牙中央政府则宣布公投无效。据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政府的数据,此次投票率只有约42%。
在即将公布投票结果前,加泰罗尼亚地区领袖普伊格蒙特已经积极强调了从西班牙独立的可能性。他在周日晚间的电视演讲中指出:"在今天这一希望与痛苦并存的日子里,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公民已经赢得了成立独立共和国的权利!"
据2日报道,普伊格蒙特强调此次公投并不是一次国内事件。此前,来自加泰罗尼亚的绿党欧盟议员沃坦苏恩也致信欧盟委员会,询问是否能像对此前波兰修改宪法事件那样,由欧盟主导对加泰罗尼亚独立公投结果的调查。
对此,欧盟方面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欧委会主席容克拒绝了这一要求,表示这一矛盾冲突是西班牙的"内部事务"。容克周一通过发言人表示:"根据西班牙宪法,昨天的公投是非法的。"不过有关的讨论不会就此终结,欧盟议会还将在本周就加泰罗尼亚的局势进行辩论。
㈡ 法国总统大选规则是什么
法国总统大选在西方国家中独树一帜,以两轮多数直接普选为特征。即第一轮可以有多名候选人,如果投票中有候选人在第一轮就获得50%以上的选票的话将直接当选,否则得票最多的前两名将进入第二轮,在两周后举行第二轮投票,票多者胜出。两轮选举至少有一个政治上的好处,即社会各个阶层的代表都能找到一位可以代表他们的总统候选人,而不是像美、英等其他国家只有左右两大阵营。事实上社会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远非左右两翼就可以概括的。如这次法国出现十名总统候选人,细分起来,大致有以下几大政治倾向:首先是右翼和极右翼的三个政党,其中除了萨科齐总统为候选人的执政党“法兰西公民运动联盟”代表着法国传统右翼选民(即中产阶级中、上层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外,极右翼的国民阵线总统候选人玛丽娜·勒庞则代表着部分底层民众特别是农民的利益;左翼除了代表着中产阶级中、下层和部分中小企业主利益的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以外,以11.10%的得票率整合了极左翼的“左翼阵线”总统候选人让——吕克·梅朗松,则代表了几乎大部分工人阶级和部分中产阶级下层的利益。在所有候选人中间,梅朗松的政治立场可以说是最鲜明的,是最具“阶级斗争色彩”的。他的两位“同僚”——“工人斗争”的阿尔多和“反资本主义革命党”的普图,则仅仅是从工人阶级中拉到了一批最极端的选民而已。中间派“民主运动”主席弗朗索瓦·巴耶胡则收拢了不满意萨科齐和奥朗德的所有右、左翼选民中的反叛者,组成了“不左不右”的中间派。他代表的也是中产阶级中一部分人的利益。
选民在两轮选举中的第一轮是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将选票投给符合自己利益的候选人;而在第二轮投票除了一小部分选民继续将选票投给自己的支持者以外,近半数的选民则是将自己所反对的候选人淘汰出局。法国的政治力量对比实际上是在第一轮表达出来的。而2012年大选首轮投票结果之所以在法国乃至欧洲引起强烈震动,是因为极右翼的得票率达到了空前的17.90%,这标志着法国未来几年的政治趋势动向。
㈢ 一心只想做法国“殖民地”,法属圭亚那为何死活不肯独立
在西方大航海时代到来的时候,欧洲各国都开始在海外开辟殖民地,最厉害的英国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西方殖民者们在这些殖民地掠夺大量财富,剥削殖民地人民,让殖民地变得贫困落后。
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西方列强无暇顾及海外领土的时候,海外各个殖民地都纷纷闹独立,因此在上个世纪全世界独立出的主权国家就有100多个,进入21世纪之后,基本上世界上已经没有所谓的殖民地了。
位于法属圭亚那的法国航天发射中心
除此之外,法属圭亚那还被法国开发成了旅游胜地,每年都有大量的欧洲人来此观光旅游,所以靠着这笔收入,法属圭亚那人民也能过得很好了。
小结
总的来说,法属圭亚那之所以不想脱离法国,主要是不舍得放弃那点儿援助,因为他们的生活来源主要靠法国的援助,一旦失去了法国援助,圭亚那和苏里南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
㈣ 法国大选结果对欧元区的影响有多大
在3月的荷兰大选中,荷兰首相吕特战极右翼自由党领导人威尔德斯,与此同时,苏格兰首席部长Nicola
Sturgeon要求进行到二次独立公投脱离英国。对于亲欧盟的投资者来说,这无疑是天降喜讯。但是在法国大选的阴影笼罩下,这两件“喜事”都变得无足轻重,若亲欧派候选人不能赢得大选,民粹主义势力有可能再次甚嚣尘上,欧盟内部或将陷入长时间的冷战和分裂中。
勒庞虽然不主张法国完全离开欧盟,但却表示要离开欧洲货币联盟,寻求回归本国货币,停止欧盟继续扩张,如果勒庞获胜,法德双边关系有可能遭遇瓦解,尤其是勒庞的主张与德国现任总理默克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的观点完全相反。
虽然如此,法国成为下一个民粹主义多米诺骨牌的可能性极低,因亲欧派获胜的可能性较大。若马克龙获胜,欧盟接下来就需要全力应付为时两年的脱欧谈判。
㈤ 加泰罗尼亚2017年独立公投始末经过是怎样的
10月27日,加泰罗尼亚议会宣布从西班牙独立。随后,西班牙参议院批准直接接管加泰罗尼亚。西班牙首相拉霍伊表示,誓将在加泰罗尼亚“恢复法制”。
10月1日,加泰罗尼亚地区举行公投后威胁要脱离西班牙,西班牙宪法法院认定这次公投非法。在巴塞罗那和加区其他城市的一些投票站,警方和选民发生冲突,导致数百人受伤。
独立公投结果公布之后,西班牙全国各地发生大规模示威,抗议此次独立公投。示威者要求当局采取行动解决这场政治危机,并指责西班牙中央政府软弱无能。在加泰罗尼亚当地也有数十万民众参加了反独立游行。
(5)法国基建公投结果如何扩展阅读:
2017年9月20日,诺贝尔奖获奖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普林斯顿大学谈话录》,在被问及加泰罗尼亚独立问题时,略萨回答,公投犹如给民主制度的一记重拳。无政府主义观点对国家建设毫无意义,反而是在削弱欧洲共同体。民族主义是愚蠢,荒唐,不合时宜的。
2017年10月2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向西班牙中央政府,就这一事件所持有的态度表示认可,爱丽舍宫发表声明对首相拉霍伊呼吁“宪法下团结”的信息予以支持。
㈥ 法国为什么会输掉普法战争
普法战争是普鲁士和法国为争夺欧洲霸权在1870年至1871年所进行的一场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战争。法国在拿破仑时代,他们能横扫欧洲,可到了他侄子继位的时候,法国已经没有之前的优势了。面对昔日被自己暴打的普鲁士,法国竟然也是迎来惨败,普法战争中输得底朝天,甚至连皇帝都被俘虏,这对法国来说是奇耻大辱,他们也不得不放弃很多土地。经过这场大战,法国从此开始快速衰败,他们的军事实力也受到极大的影响。法国为什么会输呢?
普鲁士在参战前,已经花费了大量的钱财去改变自己的武器,他们对于枪支的改革要少一些,可他们重点是改革自己的火炮,让自己有了更加强悍的火力。克虏伯钢制后膛90mm炮无论是火力还是射程,速度都已经大大超过了法军原本的火炮,面对这个问题,其实法国也不是没有察觉的,要知道曾经拿破仑是最重视炮兵建设,他的侄子也会模仿他的风格,但法国陷入到了财政危机中,他们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的钱去改变自己的武器。因此他们只能用原本的火炮去应对全新装备下的普鲁士军队,不过法军在步枪上仍然有优势,普鲁士也不是富得流油,他们的钱也只能用来去提升火炮的强度,无法让军队全面换枪。可现代战争中,火炮的影响就无人能比了,当法军看到普鲁士军队的炮火之后,他们也被震撼了,在这种火力面前,敢打敢拼就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㈦ 法国公投,有什么弊端吗或者说法国公投是否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我感觉嘛,不一定是这个样子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支持的人。但是不一定是公正性的。
㈧ 法国在海外最大的领地,法属圭亚那为何主动放弃独立
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法属圭亚那,这一块法国在海外最大的领地自从被认定为法国领土的一部分后,就更不可能存在独立的可能了,作为欧洲三大国之一,法国在欧洲的影响力毋庸置疑,法属圭亚那怎么可能会弃法国而去选择独立呢?
(位于法属圭亚那的欧洲航天发射场)
最后,就要说到法属圭那亚人对法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了,自1816年法国正式占有法属圭亚那以来,法国人对这里进行了长达200余年的殖民统治,通过移民改变了这里的人口结构。作为法国仅剩的五个海外领地,法属圭亚那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作为欧洲航天发射中心所在地而受到法国极大重视,不惜以财政上大力援助。
法属圭那亚作为法国领土的一部分,由法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在名义上已经不可称之为殖民地,现实中其实也是欧洲联盟的一部分了,因此它与巴西及苏里南的边界是欧洲联盟极西的边界。绝大部分法属圭亚那人都认可他们是法国人,他们的国籍是法国籍,使用的货币是欧元,对法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早已经深入人心,在情感上已经完全离不开法国了。
综合以上分析,法国和法属圭亚那是谁也离不开谁,大家是各取所需,和平存在于一个法国框架内。没有任何经济优势的法属圭那亚背靠法国这棵大树,吃香的喝辣的不愁,生活安逸了自然就不会想着独立了。
更何况圭那亚和苏里南这两个国家当初拼死拼活从英国和荷兰争取到独立,现在混得远不如法属圭那亚好,自然法属圭亚那人就更不会想着独立了。
㈨ 法国人也想脱欧吗
但是,马克龙表示他反对提供这样一个让国民选择法国与欧盟关系的机会。
马克龙此言引发了欧洲各国的激烈讨论。许多网民在社交网站推特上质疑他的做法,称他拒绝就脱欧事宜举行全民公投,这是不是等于在承认他“不愿意倾听国民的声音”。
脱不了。
㈩ 当年法国为什么要将叙利亚一部分领土划给土耳其
自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这个中东小国就沦为各方势力的角力场。在这场利益之争中,历史上素来和叙利亚冲突不断的北方邻国土耳其,自然不会甘于落后。
从最初的不请自来,公然出兵叙利亚境内,到如今派遣装甲部队强势介入伊德利卜省局势,阻止叙利亚政府军对叙利亚的统一进程,土耳其确实做得很过分。
(巴沙尔旧照)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土叙两国关系开始缓和。叙利亚放弃对库尔德工人党的支持,取缔该组织在叙利亚的一切活动基地,禁止其领袖奥贾兰进入叙利亚。
巴沙尔上台后,土叙关系进入了蜜月期,两国间不仅建立了自贸区,还实行了旅游免签。土耳其一跃成为叙利亚第三大贸易合作国。埃尔多安和巴沙尔也仿佛成了亲密无间的兄弟,双方互访,成了家常便饭。
叙利亚危机爆发后,认为巴沙尔政权难以持久的土耳其,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不仅公开表示反对巴沙尔政权,还紧跟西方势力向叙极限施压,成为制裁叙利亚最严厉的国家。同时,土耳其还在幕后支持叙利亚反对派“叙利亚之友”,允许他们在土耳其成立“叙利亚国家委员会”。
对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来说,重振昔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辉煌,一直是他的雄心壮志。在他眼里,不要说哈代伊省,就是整个叙利亚乃至中东大部地区,原本都属于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
面对战乱四起的叙利亚,埃尔多安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控制和吞并他国领土的机会。
最初以打击库尔德名义出兵的土耳其,在占领叙利亚阿芙林后,立刻宣布其为土耳其新设的阿芙林州。并把叙利亚北部和土耳其接壤的约6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入了土耳其,美其名曰“安全区”。
如今,土叙双方军队终于在伊德利卜正面交锋。对于叙利亚来说,收复伊德利卜天经地义;而对土耳其而言,吃进肚的肉,实在不愿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