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西班牙、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是不是用统一时间
不是统一时间英国是格林威治标准时,与中国有8小时时差(晚8个小时)而西班牙,德国,法国则是东一时区,与中国只有7小时时差(晚7小时)
⑵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古代都是谁先统一的,我只知道中国和日本德川家康和秦始皇
最先实现近代意义上的国家统一,应该是法国,基本奠定了现代法国的基础。到路易十四统治时期,达到了封建统治的巅峰。
⑶ 我想知道整个法国和德国的革命过程,或者说是统一如题 谢谢了
网络抄的 法国大革命(French Revolution)是1789年7月14日在巴士底监狱爆发的一场革命,法国的君主专制政体被推翻。大革命的结束时间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观点认为1794年7月雅各宾派统治的结束为革命的终结。另有观点认为1799年的雾月政变为革命终结的标志。 相关资料 法国革命时间表(1789.5.5~1870.9.4) 一、波旁王朝(843~1791.9){封建君主专制} 1789.5.5 三级会议召开,后改名“制宪会议”{第三等级} 7.14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爆发】 8月26日 《人权宣言》{君主立宪派:大资、自由派贵族} 1791.9 《1791年宪法》—君主立宪制确立(~1792.9) 1792.8.10 “八月起义”{吉伦特派:工商业资产阶级} 9月 瓦尔密村击退普军,国民公会宣布成立第一共和国 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9~1804.12.2) 1793.1 处死路易十六 6.2 雅各宾派掌权{中小资} 秋 罗伯斯比尔为首的公安委员会推行“恐怖政策” 1794.7.27 “热月革命”{热月党人}【法国大革命高潮阶段的结束】 1799.11.9 “雾月政变”,拿破仑任第一执政,颁新宪法,建立独裁统治 1804.3 《法兰西民法典》(=《拿破仑法典》) 三、 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伦帝国)(1804.12.2~1814.1.3,1815.3.20 ~1815.6.22){资产阶级帝制} 1804.12.2 波拿巴·拿破仑加冕,称拿破仑一世 1812. 兵败俄国【开始崩溃】 1813.10 兵败莱比锡【开始瓦解】 1814.3.31 反法盟军、路易十八进入巴黎 1814.4.拿破仑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此前两天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法兰西第一帝国灭 亡了。拿破仑后被放逐厄尔巴岛 1815.3.1. 拿破仑登陆法国 3.20. 拿破仑重登皇位 6.18. 滑铁卢兵败 6.22. 拿破仑退位,不久被流放圣赫勒拿岛【第一帝国最终覆灭、波旁王朝复辟】 四、波旁王朝复辟(1815.6.22~1830.7.29){封建统治} 路易十八世颁《大宪章》 1824. 查理十世继位 1830.7 查理十世签《七月赦令》【导火线】 7.27 “七月革命”(~7.29“光荣的三日”){大资} 五、七月王朝(1830.7.29~1848.2.24){君主立宪制,大资政权 } 1830.7.29. 路易·菲利浦被推上王位,三色旗为国旗 1831.&1834. 里昂工人起义 1847. 欧洲农业歉收 1848.2.22~24.“二月革命”{中小资+工人} 六、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2.24~1852.11){小资} 1848.6. “六月革命”失败{工人} 12月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成为第一位普选产生的总统 1849. 秩序党在议会选举中大胜 1851. 波拿巴发动军事政变,解散议会,开始独裁 1852 初 颁布新宪法 七、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1~1870.9.4){资本主义专制统治} 1852.11路易·拿破仑· 波拿巴登基称帝,称“拿破仑三世”。经济繁荣,政治脆弱 1870.7. 普法战争爆发 9.2. 法降于色当 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9.4~1940.) 1870.9.4. 共和派在市政大厅宣布废黜波拿巴家族,建立共和国 1875. 宪法修正案确认共和制【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 1877. 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 1878. 国歌《马赛曲》,国庆7.14. 二、德国王朝战争 第一次王朝战争:对丹麦的战争 发生于1864年。当时,丹麦王国在其本土之外还占领着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其中,荷尔斯泰因的居民主要是日尔曼人,所以加入德意志邦联;而石勒苏益格公国的居民除了日尔曼人外,还有大量的丹麦人,因此没有参加德意志邦联。丹麦国王一直企图把这二个公国并入本国版图。1863年颁布的丹麦新宪法规定把两国归入丹麦领土。此举在德国引起强烈反对,俾斯麦乘机挑起对丹麦的战争。1864年2月开战,丹麦很快战败。根据当年10月签定的维也纳和约,普鲁士占有石勒苏益格,奥地利则得到了荷尔斯泰因。 第二次王朝战争:普奥战争 对丹麦的战争结束后,他便积极筹划对奥战争,因为德意志统一的最大障碍是奥地利。他首先在外交上拉拢俄、法、意,使他们在对奥战争时不予干预。1866年6月17日普鲁士出兵荷尔斯泰因,发达对奥战争。7月3日,双方主力在萨多瓦村(捷克境内)展开决战,普军大胜。此后,奥军无力再战,只得请法国调停。8月23日,双方在布拉格缔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不仅吞并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而且还占领了其他一些土地,使普鲁士占有全德领土的2/5和人口的2/3。 第三次王朝战争:普法战争 普奥战争结束后,成立了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这个联邦已经具有统一国家的性质,它有统一的议会,普鲁士控制着其军政和外交大权。德国统一已经走了一大半路程,剩下的还有美茵河以南、邻接法国的4个小邦国(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和黑森—达姆斯塔得)。这4个邦国力图保持独立,因而靠拢法国,抵制普鲁士。而法国担心德国因统一而变得强大,所以竭力阻扰普鲁士统一的步伐。早在调停普奥战争时,法国就提出,普鲁士的势力不能超越美茵河以南。1870年,普法两国为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发生争执。7月13日,法驻普大使要求普王保证永远不同意霍亨索伦族人继承西班牙王位。普王婉辞拒绝,并将事情经过电告俾斯麦,俾斯麦乘机窜改电文,以此激怒法国。电文公布后,法国于7月19日向普宣战。战争爆发后,普军优势明显,并迅速攻入法国境内,9月1日,双方在色当展开决战。普军的数百门大炮轮辐轰炸,几小时内法军伤亡达2.5万名。下午3点,法军升起白旗投降,拿破仑三世当了俘虏。 普法战争后,巴伐利亚等4邦国加入德意志联邦,德国统一全部完成。 长期分裂的德意志地区出现了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国家,有利于这个地区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欧洲一个紧张源,有助于德国民族的统一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建立,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次是改变了欧洲的格局,在统一过程中,原来在德意志地区占有首席地位的奥地利被排挤出德意志范围,国力大大削弱开始走下坡路,法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实力被削弱,在欧洲大陆的地位下降,目标由原先与英国争夺欧洲霸权变为与德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同时与德国结成世仇,直到二战结束才化开。而相应地德国的地位大大上升。第三则是导致了新的矛盾即英德矛盾的爆发。在反对拿破仑的战争中英国和普鲁士成为了战略同盟,而统一后的德国为了进一步发展竭力对外扩张,争夺殖民地,这不可避免的与当时拥有最多殖民地的英国发生矛盾,德国开始向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发起挑战,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⑷ 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是在哪一场战争
德意志在近代的时候统一是很晚的了,而德意志的最终统一是通过三次战争完成的。第一步是1864年爆发普丹战争;第二步是1866年普意联手攻打奥地利,史称普奥战争;第三步也就是最后一次战争是1870-71年爆发普法战争。
战争的起因是西班牙的王位继承问题,当时西班牙女王因为私生活混乱被推翻了,而西班牙有意让与普鲁士国王有亲戚关系的利奥波德亲王成为候选人,这让法国大为不满。
本来当事人本人都拒绝了,可法国竟然还威胁威廉一世,要求保证永远不染指西班牙王位,本来卑斯麦就一直希望能够挑起与法国的战争,这正好是个机会。
为此,战事一触即发。结果法国竟然不堪一击,拿破仑三世都被俘虏了,而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巴黎的凡尔赛宫,荣登德意志帝国皇帝。
⑸ 求:美国、英国,俄国、日本、法国、德国 历史时间轴。
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哥伦布代表西班牙西征(虽然他是葡萄牙人)发现美洲新大陆。自此开始三角贸易。美洲殖民扩张。
1775—1783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4月列克星敦的枪声开始了独立战争)1861—1865美国南北战争。
自1453年东罗马帝国(就是拜占庭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中世纪。
1295年英国议会第一次召开,这是最早的议会所以后世称之议会之母。
ps:法国第一次三级会议是在1302年。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89年《权利法案》17世纪中叶—18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如不落帝国,世界工厂。
法国1789—1815年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政权更替复杂。法国人民很勤奋,一不爽就起义。这段历史你自个儿网络吧。1804年拿破仑称帝颁布《拿破仑法典》
俄国的亚历山大二世因为克里米亚战争受不了刺激1861年奴隶制改革也算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了。前面彼得一世也改革过。但是就是不改制度所以改了也没用
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1937—1945侵华
德国1871年统一。一战败了(1914—1918年奥匈帝国对战塞尔维亚,然后拖出一帮子同盟国协约国什么的来混战)。然后一次世界经济危机让希特勒上台了。他借由群众们对经济危机的不满和本身作为战败国的屈辱。法西斯政权在德国滋生。然后么就二战什么的了
⑹ 西班牙、德国、法国最晚统一的是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31
⑺ 德国什么时候统一的
1、第一次统一:统一发生于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首相奥托·冯·俾斯麦成功统一了北德意志邦联与巴伐利亚,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2、第二次统一:1990年8月,东德人民议院决议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并入西德(联邦德国),并于不久后签署了厚达1100页的统一合约。
自1945年之后,德国一直处于分裂的状况,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实行的政策严格控制两德之间的人员流动。1989年3月28日,民主德国开始实施新的边境管理条例,放宽了对公民出境的管制,从而直接引发了一定规模的逃亡潮。
在此后的不到一年间,约有十余万东德公民通过各种途径辗转移民西欧,形成第三次东德居民出逃浪潮。
1989年9月,东德进一步放宽边境管理,西德公民甚至可以在东德的领土过夜。更宽松的边境管理反而进一步激起了东德公民的抗议浪潮,在莱比锡等城市持续爆发群众集会和游行,要求东德当局发扬民主,实行改革,改善供应和服务,开放出国旅行、放宽对新闻媒介的限制。
(7)西班牙德国法国最晚统一的是哪个扩展阅读:
两德统一造成的影响:
两德统一后,大部份前东德地区被“反工业化”,导致近20%的失业率。高失业率导致以千计德东人移居到西部找寻工作而令当地人口持续下降,以专业人士的流失尤其严重。
转用欧元作货币亦被视为德国大部份问题的根源。德国中央银行则一直强调经济问题的起因不是欧元,而问题只有德国自己才可以解决;有指这代表中央银行暗示统一才是原因。
⑻ 拉丁语系的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在历史上为何没能形成统一的国家
经济上:欧洲文明的起源是爱琴文明,也就是城邦文明 非常重要的是 欧洲的农耕经济是极度不发达的,他们的生活资料都是在海外贸易中得来的,从经济上来说是商品经济而不是农耕经济...理论上可以,但欧洲的农业是极度落后的(中国却是与之相反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稳定性强)
政治上:城邦民主的政体就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使得民族融合的可能性为零(而中国的民族融合的趋势就很明显),且民主是思想界空前活跃,而罗马帝国的前身,罗马共和国,更是共和政体(跟现在的共和国不同),而帝制是在共和政体无法统一起广大的疆域,帝制也并不成熟,甚至刚刚起步。
文化上:开放的商品经济带来的就是开放的民主的思想,不像中国保守的自然经济带来的保守思想。而教会实力也没有被皇权架空,甚至凌驾在皇权之上。使得思想界无法统一,无法以宗教信仰实施愚民政策,而中国,佛道儒都成为统治者弄权的工具...
最后反映出来的是,奴隶制帝国整体不稳定,不同于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制。经济上,以欧洲为起点的帝国商业繁荣,流动性大,不好控制,不如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便于管理。文化上,做不到文化的的统一,宗教信仰有凌驾于皇权之上,使得一个完整的国家必须掌握的思想领域不受控制。
所以,能支撑不等于适合,政治不成熟,经济基础不适宜上层建筑 起反作用,文化无能,没有思想控制,当然四分五裂了
文化不同,中国因为受儒家大一统文化的影响,所以文人君主都以统一中国为目标的,重视国家,而欧洲是自由主义思想,重视个人,那么自然就不重视国家统一。
另外就是经济。欧洲各地经济水平比较平衡,法国发展的时候德国也发展意大利也是差不多水平,那么自然谁也统一不了谁,时间久了就形成了特定的国家。而中国不一样。在秦汉时,南北差距是很大的,北方太强自然就统一的南方,接着马上就是汉朝独尊儒术,大一统思想。所以中国的分裂思想根本就没有形成。地理影响,中国北方都是草原山脉,西方沙漠高原,南方云南都是深林瘴气。这样的环境外面的人进不来,和平自然有利于中国的统一。
⑼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历史大事年表(不要太多)
美国历史
殖民时期以前(1607以前)
在两万多年前,有一批来自亚洲的流浪者,经由北美到中南美洲,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 约有2,000万,其中有大约100万人住在现在的加拿大和美国中北部, 其余绝大部分住在现在的墨西哥和美国南部。 大约1万年前,又有另一批亚洲人, 移居到北美北部,这是后来的爱斯基摩人。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种人大概是维京人,他们是一群喜好冒险的捕渔人,有人认为他们在1,000年前,曾到过北美东海岸。
殖民时期(1607-1753)
1607年,一个约一百人的殖民团体, 在乞沙比克海滩建立了詹姆士镇,这是英国在北美所建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 在以后150年中,陆续涌来了许多的殖民者,定居于沿岸地区,其中大部分来自英国,也有一部分来自法国、德国、荷兰、爱尔兰和其他国家。18世纪中叶,13个英国殖民地逐渐形成, 他们在英国的最高主权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议会。这13个殖民区因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各地经济形态、政治制度与观念上的差别。
独立运动(1754-1783)
18世纪中叶, 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与英国之间, 已有了裂痕。 殖民地的扩张, 使他们产生某种自觉, 自觉到英国的迫害, 而萌生独立的念头。 1774年, 来自12州的代表, 聚集在费城, 召开所谓第一次大陆会议, 希望能寻出一条合理的途径, 与英国和平解决问题, 然而英王却坚持殖民地必须无条件臣服于英王, 并接受处分。 1775年, 在麻州点燃战火, 5月, 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 坚定了战争与独立的决心, 并发表有名的独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来打这场仗, 这也是最后致胜的要素。 1781年, 美军赢得决定性的胜利, 1783年, 美英签定巴黎条约, 结束了独立战争。
组成新政府(1784-1819)
革命的成功, 使美国人民有了以立法形式表达他们政治观念的机会。 1787年, 在费城举行联邦会议, 会中华盛顿被推为主席, 他们采取一项原则, 即中央的权力是一般性的, 但必须有审慎的规定和说明, 同时, 他们也接受一项事实, 那就是全国性政府必须有税收、铸造货币、调整商业、宣战及缔结条约的权力。 此外, 为了防止中央权力过大, 而采取孟德斯鸠的均权政治学说, 即政府中设置三个平等合作与制衡的部门, 即立法、行 政、司法三种权力相互调和, 制衡而不使任何一权占控制地位。
向西扩张(1820-1849)
19世纪初期, 数以千计的人, 越过阿帕拉契山, 向西移动, 有些开拓者, 移居到美国的边界, 甚至深入属于墨西哥的领地、以及介于阿拉斯加与加利福尼亚的俄勒冈。 开拓者勇敢、勤奋地向西寻求更好的生活。
南北冲突(1850-1869)
引起内战的原因, 不单是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的问题, 还包括了思想上的冲突。 内战暴露了美国的弱点。 对这个国家的存在, 作了一番考验。 经过了这次考验, 美国才步向一个中央集权化之现代国家的坦途。 南北之间, 为奴隶问题而起争执, 南方在全国政治上的主要方针, 就在保护和扩大"棉花与奴隶"制度所代表的利益;而北部各州, 主要是制造业、商业和 金融的中心, 这些生产无需依赖奴隶, 这种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冲突都是由来已久的。 1860年代初期, 11个南方的州脱离联邦, 另组政府, 北方则表示, 为了统一将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1861年, 内战爆发了, 这场美国人面对面的流血战, 打了四年, 南方遭到严重的破坏, 而且留下深深的伤痕。 1865年, 北方战胜了, 这项胜利不但显示美国恢复统一, 而且, 从此全国各地不再施行奴隶制度。
工业化与改革(1870-1929)
19世纪初期, 美国开始工业化, 而内战之后, 则步入成熟阶段。 在从内战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到50年时间内, 她从一个农村化的共和国变成了城市化的国家。 机器代替了手工,产品大量增加。 全国性的铁道网, 增进了货品流通。 应大众的需要, 许多新发明应市了。 银行业提供贷款, 促成工商业经营的扩大。 故从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间被称为所谓"进步时期", 1914 年, 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美国终于被卷入大战漩涡中, 并且在世界上尝试扮演新的角色。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0-1959)
经济大恐慌, 影响的不只是美国, 世界各国都受到它的打击, 经济大恐慌, 使上百万的工人失业, 大批的农人被迫放弃耕地, 工厂商店关门, 银行倒闭,一片萧条。 1932年, 罗斯福当选总统, 他主张政府应拿出行动来结束经济大恐慌, 新政府虽然解决了许多的困难, 但美国的经济还是要到二次大战, 才苏醒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美苏两国, 关系日趋恶化, 分别在军事、政治、经济、宣传各方面, 加紧准备, 一如战时, 这种状态, 被称为“冷战”。
70年代中期, 经济一度复苏, 但到70年代未期, 又出现通货膨胀。 1976年, 美国建国200周年, 全国举行各项庆祝活动。1981年4月12日, 美国成功地发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将人类又带入另一个太空新纪元。 1985年, 里根连任总统, 在日新月异的人类发展史中,美国将展开新的一页。
1964年—1980年的美国历史
主要条目:第一次石油危机和第二次石油危机
美国和苏联的冷战至这段时期仍未停止。其间美国和苏联展开了一连串的太空竞赛,苏联派出了世界首个太空人加加林上太空,而美国则派太空人首次登陆月球。
七十年代越南爆发战争,北越与南越开战,美国为阻止苏联和共产势力扩张,毅然介入越战。其间美军伤亡人数不断增加,最终北越统一了越南,美国的企图未能实现。
1973年10月以色列与中东一系列国家关系恶化,触发中东战争。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了打击对手的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原油价格曾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1974年美国还要派发汽油定量配给票。这就是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暴涨,引起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经济衰退,据估计,美国GDP增长在这段期间就下降了4.7%。
过了数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而后伊朗和伊拉克开战,原油日产量锐减,国际油市价格飙升,每桶原油的价格从14美元涨到了35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机也引起了西方工业国的经济衰退,据估计,美国GDP大概下降了3%。
德国历史
公元前高卢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了全部高卢,从此受罗马统治达500年之久。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其中西法兰克是法国的雏形。10世纪后,封建社会迅速发展。1337年英王觊觎法国王位,爆发“百年战争”。初期,法国大片土地被英侵占,法王被俘,后法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于1453年结束百年战争。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形成中央集权国家。17世纪中叶,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伏尔泰和卢梭去世11年后,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1789年7月14日,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监狱。监狱里当时只关押着7个人,但是市民们却为此激战了一天,牺牲了98个人。1789年8月26日,法国大革命的纲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正式通过。
大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并于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国。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夺取政权,1804年12月2日,巴黎圣母院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加冕典礼,拿破仑·波拿巴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1848年2月爆发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1851年路易·波拿巴总统发动政变,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国。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国军队残酷镇压。
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后,法国于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国,直到1940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国,至此第三共和国结束。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遭德国侵略。1944年,象征胜利的法国凯旋门,终于迎来了一次真正的凯旋。
在戴高乐的带领下,为了自由而战的法兰西民族不仅为战胜法西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且为战后法国的复兴铺平了道路。
1944年6月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戴高乐担任首脑,1946年通过宪法,成立第四共和国。1958年9月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1959年,法国宣布接受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自决,由此开始告别殖民主义。
1963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签订《法德友好条约》,从此与宿敌德国和解。
1964年1月27日,法国与新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
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并限令美国在一年内撤除在法国领土上的驻军和基地。
坚持独立外交政策的法国,成为世界格局的制衡力量。正是在这一追寻理想的过程中,法国以它卓尔不群的气质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日本历史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实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公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绳文时代
从洪积世起,日本列岛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种及日语原型的形成则被认为是1万年前至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绳文时代。当时,人们数人或十人一户居住在竖坑式草屋,以狩猎、捕捞及采集为生,构成了贫富与阶级差别的社会。
弥生时代
公元前3世纪,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使用技术由朝鲜转入九州北部。稻作技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扩大了生产,产生了贫富等级差别,使农村共同体趋向政治集团化。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飞鸟时代
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广大到各个地方。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和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4世纪,大和政权吸引了大陆的高度物质文明。到了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归化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纺织、金属工艺及土木等技术。同时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大化革新”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奈良时代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但是,此时农民贫困、游民增加,由于庄园扩大而导致公地公民制的实质上的崩溃等,矛盾开始暴露出来。
这个时期由于国家极力保护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如7世纪初期开创日本佛教文化的飞鸟文化;7世纪后期独具一格的白凤文化;8世纪中叶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响下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与佛教美术相媲美,这个时期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万叶集》。《万叶集》收集了8世纪中叶前约400年间,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约4500首和歌,如实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朴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现在还保存着的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712年)最古敕撰历史书《日本书纪》(720年)、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751年)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平安时代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市),试图重建律令体制。但由于公地公民制的崩溃,国家陷入了财政困难。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便告终止,就此不在大量摄取大陆文化。
10—11世纪,藤原氏垄断政权,以庄园为经济基础,势力最为强盛。但是,由于地方政治的混乱,导致治安混乱,武士集团强大起来。到11世纪末,为对抗藤原开始实行“院政”(指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执政)。于是,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时代以中国文化为特色。9世纪时受唐朝影响,密教和汉学方面的弘仁、贞观文化还十分繁荣。但是10世纪后与大陆的直接交流断绝后,便产生了日本独特的贵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10世纪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11世纪初)、随笔《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后)等等一批文艺作品。
镰仓时代
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第一代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幕府,从此诞生了武士政权,由此产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贵族)政治的对立。13世纪后期,幕府的武士统治开始面临困难,镰仓幕府逐渐走上灭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过去的贵族文化为基础,摄取宋朝时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培育了生动、写实、朴素及独特的武家文化。在宗教方面,由法然、亲鸾、日莲等着名僧人创建了镰仓佛教,获得了各阶层的信仰。12世纪传入日本的禅宗受到了关东武士的重视,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倾向。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小说《平家物语》(原作诞生于13世纪初),是日本古代军记物语的杰出代表。
室町时代
14世纪的前半期,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稳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后,2个多世纪内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压倒公家,处于优势。由于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薄弱。应仁元年(1467年)一月,应仁之乱爆发,全国各地的大名纷纷而起,室町幕府摇摇欲坠,日本进入战国时代。战国大名成了统治当地土地及人民的强而有力的独立政权。
在文化方面,无论是贵族还是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禅宗的影响。14世纪末期以金阁寺为代表的北山文化及15世纪末期以银阁寺为代表的东山文化都十分发达。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来到日本,传入了枪炮和基督教。那是文化方面充满生气的时代。
战国时代(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时代)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战火纷飞,民不聊生。16世纪中叶,一位决心以武力统一日本、结束乱世的枭雄出现,他就是织田信长。永禄三年(1560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尔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并准备进攻山阴、山阳。在此期间,信长修筑了气势宏大的安土城。因此,信长的时代被称为“安土时代”。
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信长身亡。织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及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在伏见城病逝。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大败西军,建立德川政权。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战国时代结束。
江户时代
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在江户(现东京)建立幕府政权,此后260多年,德川家统治全国。这段时期被称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严格控制天皇、贵族、寺院神社,并费尽心计统治着支撑幕藩体制的农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就职,下令锁国。除开放长崎、界作为对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国人来日本,也禁止日本人远渡海外。由于闭关自守,幕藩体制迎来了安定时期。但是随着产业的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自给自足的经营体制系崩溃,18世纪起幕藩体制开始动摇。
庶民文化是这个时期的特色。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期的元禄文化是以京都、大阪等上方(日本关东地方人称京都、大阪为上方)地区为中心的武士和商人的文化。人偶净琉璃、歌舞伎、浮世绘、文人画等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商人文化。
明治时代
江户幕府末期,天灾不断,幕府统治腐败,民不聊生。且幕府财政困难,使大部分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日益不满。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坚船利炮叩开锁国达200余年的日本国门。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人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才是日本富强之路。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展开了。在这场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中,萨摩、长州两藩武士起着重大的作用。1868年1月3日,代表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维新三杰”之称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的领导下,成功发动政变,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并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这就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改名为东京。之后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明治初期,日本重视轻工业,19世纪90年代,生丝和棉花纺织业已经为典型工业。生丝全国出口量第一,棉花和纱代替了茶叶,出口量仅次于生丝。渐渐地,日本成了生丝和棉的出口大国。但与此相对照的是,日本的重工业在此时期发展缓慢。日本国力逐渐强大。后来在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方面称“日清战争”)及日俄战争中打败中国北洋舰队,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
大正时代、昭和时代
与明治时代取得的历史性进一步相比,大正天皇被称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1912—1926年),政绩还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为脑病所困,最后被迫让权疗养,由裕仁亲王摄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号“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时代前30年,对于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来说,是黑暗的30年。这时的日本政府致力于侵略扩张。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不久后侵占中国满洲。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不仅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这是日本历史以及中日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
1972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开始执行“多边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访华,于9月29日与周恩来总理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问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中日两国关系从此趋于正常化。
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病逝。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号为“平成”。
⑽ 法国、西班牙、普鲁士
普鲁士统一德国就好像秦朝灭六国统一中国是一样的,普鲁士统一了德国,法国为了阻止强大德国的出现,也为了自身的利益,同普鲁士开战,结果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小学时我们学的文章最后一课就是这个故事!!法国和葡萄牙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关系,倒是和德国意大利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传当年欧洲是统一的,国王把欧洲分成了三分分给了他们的儿子,今天的法国是老大,德国是老二,意大利是老三!!这是传说,我也没有什么具体的考证,可以我个人观点来说 ,喔是宁愿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