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跪求英法百年战争的超详细资料,法国最后为什么会嬴
诺曼征服后,历代英王通过联姻和继承关系,在法国占有大量领地,法王企图收回这些领地,遂爆发了长达百余年的战争。
1337年5月24日,法王腓力六世收回英属领地基恩,英王爱德华三世正式对法国发起进攻,于1340年6月在斯勒伊斯海战中击败法国舰队,1346年7月占领法国卡昂,8月在阿布维尔以北又大败法国陆军,次年占领法国重镇加来。1356年9月,爱德华三世之子“黑太子”,在普瓦捷之战中生擒法王约翰二世及其众臣。1360年,法国被迫签定和约,承认英国对加来和西南地区大片领土的占领。这是百年战争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始自法王查理五世于1368年配合加斯科涅反英暴动,收复大片失地。1372年,法舰队在拉罗谢尔打败英国舰队,重新控制西北沿海海域。但查理五世死后,继承人查理六世患精神病,无法治理国家,遂在1396年与英国缔结停战协定。
第三阶段始自英王亨利五世于1413年与勃艮第公爵结盟。1415年10月,亨利五世率军进攻法国,在阿让库尔之战中大败法军,1430年4月征服诺曼底,逼近巴黎。法国被迫求和,承认亨利五世为法国王位继承人。第四阶段始于1428年,英军进攻法国南方要地奥尔良城。
次年,法国香槟地区农家女贞德向太子查理请战,率法军解奥尔良围,大败英军。但贞德最终被法国勃艮第贵族出卖,以女巫罪被处以火刑。1435年9月,勃艮第公爵臣服于查理七世,战局扭转,法军大量收复失地。1450年,法军解放诺曼底,并在巴约勒之战中重创英军,1453年7月,在卡斯蒂永之战中再次打败英军。10月19日,法军收复波尔多,百年战争结束。英国在法国的领地只剩加来一地
❷ 如何评价百年战争
凡是战争都离不开痛苦,灾难这两个词语,百年战争也是如此。西方曾有一位历史学家对百年战争做出了评价。在他的评价当中认为:百年战争其实就是一场持续了100年的屠杀游戏,在这场游戏当中,那些所谓的王公贵族在看到自己取得的胜利的时候,大摆宴席,庆祝自己此时的胜利,但是与此同时,伴随着的是大批的失去了家人,失去了亲人的无辜之人。
这也让人们看到千古兴亡,受影响的,受折磨的永远是最底层的人民。
❸ 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双方打了116年,为何最后却没有一个赢
这场所谓的百年战争在最后在实际意义上没有赢家的战争,便是决定了英国与法国历史的百年英法战争。在这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争中,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都发展出了不少的新武器以及新的战斗艺术,不过我认为这场战争严格来说的还是有胜利者的,那就是法国。
英法百年战争的本质就是两国王室为了自身利益而发起的战争。但这场战争却唤醒了法国人民的民主意识,对于法国人民来说,这也是一场人民解放战争。
❹ 法国是如何在百年战争中迅速而决定性地战胜英国的呢
除非你想完全改写历史,否则他们不可能做到。我的意思是你可以说圣女贞德比她早60年出生或者类似的事情。
在任何现实情况下,法国迅速而决定性的胜利都是非常不可能的,原因如下。
百年战争实际上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战斗,之后是长期的休战,在休战期间,交战的军队会休息并重新集结。无论是英国军队还是法国军队都没有真正的装备来在没有任何喘息的情况下打持久战。在这一时期没有持续的战斗,英国和法国也没有在战场上保持军队,相反,这几乎是两国间公认的游戏,有明确的规则,什么时候战斗,什么时候休息。因此,迅速的胜利不仅不会真的出现在纸牌上,而且也从来没有被任何一方真正考虑过。
最终,形势发生了逆转,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一个严肃的历史学家认为英国人有机会赢得这场战争。在某个时刻,英国人改变了他们狭隘的目标,要求彻底胜利,这被证明是他们致命的错误。如果他们早些时候强制休战,他们可能会继续取得重大进展。相反,他们继续施压,随着战争的持续,民众越来越厌倦战争英国比法国遭受了更多的痛苦。法国人是在为他们的祖国而战而英国人是在为战利品而战这些战利品没能及时地流回英国从而阻止了动荡和幻灭。
为了筹措战争资金,英国王室负债累累,被迫典当了盘子和王冠上的珠宝,以获得足够的资金继续战斗。英国人也不善于管理他们所拥有的土地,这使得他们不可能长期管理这些土地。他们还徒劳地试图获得更多的领土,而不是巩固他们的成果。这种持续不断的进攻最终耗尽了他们的力量,法军将他们从法国全境赶出,只留下了加莱。
对英国人来说,征服整个甚至大部分法国实在是太高了,他们认为自己能做到这一点,实在是太愚蠢了
❺ 英法百年战争是怎么样产生的法国为何能反败为胜
两个人在争夺王位,所以他们的矛盾已经很深了。后来法国的王室重新恢复了自己的地位,也采取了迂回战术,最终反败为胜。
❻ 打赢百年战争,法国人靠的是什么呢
听了很多关于这个话题的争论,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一点:战争的胜利,永远不是某个特定兵种的作用,而是众多因素的叠加。百年战争的胜利,不是法国的骑士和炮兵击败了英国的骑士和长弓手,而是法兰西王国作为一个整体,在保卫法兰西王位的过程中战胜了同样渴望法国王位的英格兰王国。
一名晚期的骑士。
而英国人的主动后退,给了强化王权的法国人一次崭新的机会。在1449年到1453年间,法国人重新征服了诺曼底公国和加斯科涅公国,而早已厌战的英国已经不能夺回这些重要的桥头堡。1453年,集结了力量、稳定了局势、获得了大量支持的法军,击败了最后一支势单力孤的英国入侵军,结束了百年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英国人失去了加斯科涅和诺曼底,只有加莱还在英国人手中。而1455年开始的玫瑰战争,则让英国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了内战当中,再也没有重新夺取欧陆土地的欲望。
战争的胜利,不是兵器、兵种的胜利,甚至也不一定是军队的胜利,但一定是国家的胜利,不光百年战争如此,所有的战争都是如此。
❼ 法国百年战争的胜利有哪些历史意义
百年战争的胜利,不仅使法国摆脱了侵略者的统治,而且还使法国人民团结起来,民族感情迅速增强了,国王受到了臣民的忠心支持。百年战争以后,法国经济逐渐复兴,王权得到加强,消除了封建割据状态,法国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封建君主政体演变成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❽ 英法百年战争的背景、原因及过程
是腓力六世和爱德华三世争夺王位。
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国卡佩王朝绝嗣,支裔瓦卢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继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资格,与腓力六世争夺王位。
1337年爱德华三世称王法兰西,腓力六世则宣布收回英国在法境内的全部领土,派兵占领耶讷,战争遂起。
这场战争除王位继承原因外,还为了争夺在法境内的富庶的佛兰德和阿基坦地区。这个地区与英国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法国于1328年占领该地,英王爱德华三世遂下令禁止羊毛向该地出口。
佛兰德尔地区为了保持原料来源,转而支持英国的反法政策,承认爱德华三世为法国国王和佛兰德尔的最高领主,使英法两国矛盾进一步加深。这也是导致战争发生的一个基本原因。
背景:
1328年,法国卡佩王朝最后一位国王查理四世去世。由于查理四世没有 男系继承人,其堂兄华洛瓦家族的腓力六世(1328-1350年在位)即位。
而英王爱德华三世则以腓力四世外孙的身份要求继承法国王位,并以此为借口 发动了战争。1337年11月,爱德华三世率军进攻法国,战争开始。
英法百年战争的转折——圣女贞德:
贞德生活的年代正是英法百年战争开战的初期,英军依靠长弓压倒性胜利,法军则损失惨重,国外军事不顺,国内也动荡不安,当时是法国历史上相当昏暗的时期。
国王查理六世精神出了问题,不理朝政,皇亲国戚们互相争斗,局面混乱,局势危急。而国外的战火从不停歇,许多重要城市被占领,人民没有安身之处。
没有主心骨的骑士和贵族带领,军心不稳,不停地打败仗,就在这危急存亡之时,一位少女站了出来,希望可以带领军队作战。
刚刚走上战场,贞德没有足够的钱,她的装备,战马,旗帜都是由富人捐赠所得,尽管不合身,但是她并不在意,女扮男装,手执十字军佩剑,率领法兰西人民英勇杀敌。
在战场上,她采取正面进攻的战术,盯着难啃的英军堡垒打,放弃法军曾经被动挨打的保守攻略,直击英军核心,使英军猝不及防,遭遇前所未有的慌乱。
贞德自己也身先士卒,严格规范自己的作风。有一次在战场中,她被一支利剑射中肩膀,她拔掉箭,带伤继续作战;也曾被石头打飞头盔,却毫不畏惧,仍坚守自己的战斗岗位。
还曾被石驽打伤腿,虽然离开前线,却仍然不放弃指挥,一直到战斗结束。她请人做了她的军旗,中间是基督像,旁边站着两位天使。
还起草作战宣言,语气不卑不亢,完全不像一位十六七岁少女的口吻,就像真的耶稣下凡一般。仿佛真有神力一般,所有士兵都斗志昂扬,不久整个军队纪律整齐,整装待发。
十七岁的少女成为全国的偶像,战场上的行为也为将领士兵爱戴。然而在贡比涅一次小冲突中,由于被细作出卖,贞德被勃艮第公国俘虏。英军与公国交涉,花重金把贞德掳走。
英国当局也以异教徒罪和女巫罪判她火刑。当时,查理七世如果敢于伸出援手或者掏出自己的钱,贞德有可能逃过一劫,但是为了自己的小金库和保住王位,查理七世做了一次软蛋。
可怜贞德作为他的仆从曾为了他的王位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到头来被自己人出卖抛弃。是金子总会发光,贞德饱受那么多不公正待遇。
但是依旧有几个女人在她生命中不停支持她,给予她帮助。让我们举个例子,在当时,英国摄政贝勒德福公爵夫人安妮是贞德虔诚的拥护者。
面对大家对贞德是否是处女的质疑,她力排众议,证明贞德是处女,使那些准备以贞操指证贞德为女巫的行为被迫收手。
为了贞德的名声和圣徒的贞洁,德福公爵夫人四处奔波,为贞德提供后盾。不止是她,还有无数贞德的拥护者,这些人为贞德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她领导法国人民打败英军进攻,成功缓解了法国民族危机,鼓舞人心,鼓舞人民斗志;她给西方文化影响深远,作家为她的成就谱写诗歌,剧作家拍摄影片给大家欣赏。
音乐家等谱写乐曲进行赞美;她扶植查理七世顺利登上王位,使法国国王的正统性得以延续;她使得人的精神受到不可替代的劲头,有历史记录,对于贞德说的话士兵无条件服从。
坚定不移,这使当权者恐慌,害怕贞德手握兵权和民心太过强大,威胁他们的权利。后世也有人说“如果没有贞德,法国等不到拿破仑出生就灭亡了。”
❾ 英法百年战争,法兰西经常丢城失寨,最后如何反败为胜的
在整个中世纪中,除了波及整个欧洲和西亚的十字军东征,持续时间最长的国战,当属英法之间旷日持久的百年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英国不仅率先发难,步步紧逼,在长达116年的战争绝大多数时间里,更是连战连捷,几乎占尽了所有先机。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了战争末期,最终胜利的天平,却倒向了原本苦苦支撑行将崩溃的法兰西。法兰西人不仅将丢失的领土全部收复,还成功把原本属于英国的诺曼底地区占为己有,将它永远留在了法兰西的怀抱。
那么,英法战争后期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法兰西得以反败为胜呢?
(玫瑰战争)
三、国家意识的较量。
战争前期,法兰西节节败退,连首都巴黎都被英格兰攻陷,大半个国家沦落敌手,贵族们惨遭杀戮,为了避免厄运继续降临,余下的贵族们聚拢在太子身边,团结一心一致抗敌,整个法国的国家意识开始觉醒。
但连战连捷的英格兰,却反而因为胜利,陷入争权夺利的漩涡中,一些贵族居功自傲,开始为争夺地盘大打出手,连最大的兰考斯特及约克家族之间,都引发了红白玫瑰的内战悲剧。
此消彼长之下,内斗的英格兰无力维持对法国占领地的统治,最终全国一心的法国全面反击,在1453年夺回吉耶纳,收复全部失地,百年战争以法国胜利而结束。
百年战争不仅让法国重新建立更加稳定的集权,也让英格兰失去了所有岛外领地,成为一个海岛国家,而正是这种失利,让盎格鲁人转而将目光投向海洋,开始海外殖民地扩张,成长为一个新的日不落帝国。
❿ 法国为什么会取得百年战争的胜利
法兰西共和国(法语: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语:the French Republic),简称法国(France),是一个本土位于西欧的总统共和制国家,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区。
法国为欧洲国土面积第三大、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东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接壤,南与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本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边形,三面临水,南临地中海,西濒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1]
法国从中世纪末期开始成为欧洲大国之一,国力于19-20世纪时达到巅峰,建立了当时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亦为20世纪人口最稠密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中,该国培养了不少对人类发展影响深远的着名文学家和思想家,此外还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遗产。[2]
法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国民拥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欧盟和北约创始会员国、申根公约和八国集团成员国,和欧洲大陆主要的政治实体之一[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