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德军在法国留了多少部队

德军在法国留了多少部队

发布时间:2022-05-27 10:06:30

㈠ 1945年德国还有二百多万兵力,为何要无条件投降

1945年5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成为战败国。当时投降时德国还有多少兵力?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1、都被打散在各处,无法集中突击。就算集中了,美英的轰炸机群也不会放过这么好的目标。

2、后勤都没了,石油等物资匮乏。

3、打一次少一次,不想亡了国家,还是留着人口复兴最实际。

㈡ 二战中,德国一共投入了多少军队东西线各多少

德军前后共有1300万人(引自《伟大的卫国战争》苏联)参战,阵亡大约400万人左右。军队的总规模大约维持在500万人左右。但您所问的东西线各有多少兵力无法回答。德军的习惯是这样的,一支部队在本土或东普鲁士组建完成后,开往东线(1944年前),人员损失惨重,或需要大规模换装则撤回本土或西线待命。因此,1944年前,有大量野战部队被换防到西线休整。1943年后由于盟军接连在西西里,诺曼底大规模登陆,大量原先在东线编制下的部队被调往西线,而部分原先在西线休整的部队被补充到东线。在诺曼底登陆一周后,东西线兵力比大约为9:1.,阿登反击战前夕一度到达6:4,之后又急剧下降为8:2。应该说,从41年对苏战争打响,这种换防和部队调动就没有停止过。

㈢ 诺曼底登陆中,联军多少人,德军多少人

盟军共集结了多达288万人的部队。陆军共36个师,其中23个步兵师,10个装甲师,3个空降师,约153万人。集团军群由陆军元帅隆美尔指挥,驻守法国北部,共39个师是西线德军的主力。下辖第15集团军,司令是萨尔穆特上将,驻加莱,拥有包括14个海防师,4个步兵师,5个装甲师在内共23个师;第7集团军,司令是多尔曼上将,驻布列塔尼半岛,拥有包括8个海防师,5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在内共14个师。G集团军群,由布拉斯科维兹上将指挥,驻守法国卢瓦河以西地区,共有19个师。下辖第1集团军,司令为谢瓦莱里中将,驻比利时,共10个师;第19集团军,司令为松德施泰因中将,驻法国南部,共9个师。
只能找到师 行不行?

㈣ 二战时期盟军和轴心国各有多少兵力

轴心国和盟军兵力对比

★东线。

○战争初期

“巴巴罗莎计划”动员了德国陆军152个师2个旅共330万人,德国空军120万人,海军10万人;

仆从国军队芬兰16个师3个旅,罗马尼亚13个师9个旅,匈牙利4个旅,计有90万人。

东线轴心国总兵力达181个师14个旅共计550万人,火炮47260门,坦克3712辆,飞机4950架。

○二战中后期。德军损失大补充也快,根据约德尔将军的记录,至1943年11月,德军在俄国方向仍有390万人,在芬兰驻有17.7万德军,在挪威和丹麦驻有48.6万德军;其它轴心国军队28.3万人。是时轴心国东线部队共有484.6万人。

在东线方面俄军处于优势。1945年初,俄军总数约550万人,略优于德军。俄军装甲车辆是德军的5倍,火炮是德军的7倍,飞机是德军的17倍。

★西线。

○二战初期。1939年9月1日,即二战开张以前,东线指的是波兰,不是俄国。波兰沦陷后“东线”才指向俄国方向。法英两国挺孙子的,想把祸水东引,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盟友波兰逐渐灭亡也不帮忙,没想最后还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成为政治史上最大的笑话之一。

1939年9月1日以前德国的总兵力共有103个师,坦克3200辆,飞机2500架,各种火炮10260门。

盟军方面这时法、英、波三国共147个师,坦克4100辆,飞机3960架,各种火炮12200门。荷兰、比利时等国的数字不详。

○二战中后期。德国在法国和比利时驻有137万军队。另外,在意大利驻有41.2万军队(这些驻南欧部队应算南线)。在巴尔干地区德军被铁托游击队牵制住了61.2万部队,西线兵力再紧也无法抽出。

此时,日军约一百万精兵也一直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不能调往太平洋战场或其它战场,彻底失去了战略机动性,使盟军“先欧后亚”的大战略从容地走向尾声。1945年德国人投降,美军乃能抽出主力,避实击虚,直捣日本人巢穴。此时驻华日军实力虽在,却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终无出路,只得向中国投降。

西线盟军方面处于绝对优势。1944年中期,盟军坦克是德军的20倍,飞机是德军的25倍。D日在诺曼底方向,德国军队仅用319架飞机对付盟军的12837架飞机,约有40倍之差。

德国人的主要力量都放在东线,俄国人也自称抵抗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德军。百分之九十有吹牛之嫌,百分之八十可能还差不多。

㈤ 法兰西战役的双方兵力

为了实施第一次“黄色”战略战役,德国法西斯统帅部集中了136个师(其中10个坦克师和7个摩托化师),2580辆坦克,3824架飞机,7378门75毫米火炮。这些师展开成“B”、“A”、“C”三个集团军群。根据“黄色”战役企图,“A”集团军群(辖第4、第12和第16集团军,共45个师,其中7个坦克师;司令为龙德施泰特上将)经阿登
占领法国后的德军,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这是一场轻松而令人愉快的“黄油”战争。
迂回“马奇诺防线”,实施主要突击,前出至拉芒什沿岸,将盟军基本兵力逼向海边,并与“B”集团军群共同将其歼灭。克莱斯特将军的坦克集群(辖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霍特的15装甲军—542辆坦克,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共1250辆坦克)起了主要作用。“B”集团军群(辖第6、第18集团军,共29个师,其中3个坦克师,司令博克上将)应攻占荷兰,牵制在比利时的盟军,尔后与“A”集团军群共同歼灭该敌。“C”集团军群(辖第1、第7集团军,共19个师,司令为勒布上将)的任务是,以积极行动钳制“马奇诺防线”的法军。德军统帅部留有40多个师作为预备队。到1940年5月初,西线英法军(总司令为甘末林)的基本兵力在瑞士至敦刻尔克的法国东部边境展开为3个集团军群,联合组成东北战线(司令为乔治将军)以实施战略防御。兵力最强的第1集团军群(法国第1、第2、第7、第9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共32个法国师和9个英国师;司令比约特将军)在从海岸至马斯河一线展开,任务是增援比、荷军队,将德军阻滞在迪尔河一线;第2集团军群(法国第3、第4、第5集团军——39个师;司令为普雷特将军)部署在隆吉永至阿格诺一线,防守“马奇诺防线”;第3集团军群(辖法第8、第6集团军,共11个师,司令为贝松将军)沿莱茵河上游和在与瑞土接壤的边境上担任防御。预备队留有17个师,法国陆军总司令甘末林将军掌握6个师。荷兰拥有10个师,比利时拥有23个师。盟军(含比军、荷军)在东北战线地带内共有147个师(其中23个坦克、机械化和摩托化师),约3100辆坦克,14500多门火炮,约3800架作战飞机。

㈥ 二战德军总兵力是多少

虽然二战爆发于1939年9月1日,但纳粹德国在此之前做了周密的准备。


早在1934年,希特勒就突破了《凡尔赛和约》的限制,疯狂扩军备战,把国防军从10万扩大到30万。


1938年3月11日,在奥地利狂热法西斯分子的配合下,德军“解放”了奥地利,从此迈出了侵略扩张的第一步。


势均力敌,希特勒把屠刀伸向捷克和斯洛伐克,获得了大片土地和军队,为发动全面战争奠定了基础。




1939年9月1日,强大的纳粹德国派兵南下,与苏联一起瓜分波兰第二共和国,从而拉开了二战的序幕。


不到一年(1940年6月22日),纳粹德国的铁蹄遍行欧洲大部分地区,包括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丹麦、挪威在内的广大领土被这些法西斯军队占领。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百万大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德军一度来到莫斯科。


苏联人民在伟大领袖斯大林的领导下,不屈不挠地抵抗了德国的进攻,逐渐转入反攻。盟军于1944年6月成功登陆诺曼底,开辟了西线战场。德军两面夹击,路死了,步步为营,1945年5月8日投降。


纳粹德国是二战元兇,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

然而,一个国家必须有从事制造业的工人,以及来自各条战线的雇员,如医生、官员、教师、法官和行政人员。所以说德军动员了一千七百万是不准确的。

㈦ 二战初期德军投入了多少兵力进攻法国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德国的一线部队大约投入300万人。有的资料最多可以达到550万人,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德国全国的总兵力,投入苏联的不会超过300万人。
首先德国人口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压力,如果按照这样550万人的说法,那德国几乎动员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苏联了(我指的人口全部是可以征发的健康男性)德国需要在法国维持一支非常庞大的占领军,到了44年这支军队几乎达到了200万人,虽然素质很差,但是力量仍然不容轻视。
另外为了维持在北欧的统治特别是维持瑞典的铁矿石,在北欧德国维持了一支大约40万人的精锐部队,来提防英国和美国的登陆。
另外在巴尔干,对付越来越“猖獗”的游击队和保护罗马尼亚的油田,德国人又保持了大约50万人的军队,其中在4年内大约有10万左右的士兵在清剿游击队中阵亡。
还有在中东欧,德国还是要维持占领军,那又将耗费大量兵力。本土也是需要有人保护特别是空军和防空军的。另外海军和空军的数量不详细。
照此列出,那么德国在开战之初至少需要有700万到800万的军队,动员其人口的一半,我觉得可能性不大。
另外根据资料,德国在战胜法国之后全国兵力大约400万人,我想扩军不可能在一年之内就扩充一倍以上,那必然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下降,预备役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训练出如此多的士兵。所以我更倾向于550万是全国的兵力总和,而扣除占领军和国内驻军,大约可以派出300万人到苏联战场,另外再加上匈,罗,意的仆从国的军队,大约在350万人这样的规模还是可以维持的。

㈧ 二战高手进! 二战时(1943年左右)德军在西线的兵力规模和部署

1943 年整年的变化太大,
没定个时间点, 其实很难说个准确的数据,
因为部队调来调去,
很多从东线打垮的部队都是退到西线整补,
哪个战线出状况就又立马开出去当救火队,
整年战线也一直在变化,
当时法国战场还没开打,
西线主要战斗是在北非和意大利,
至于装甲师, 当时西线配备的战车,
最好也只是三号和四号,
新型的虎式战车全送去打库斯克会战了,
精锐的部队和党卫军,
也主要是待在东线挡俄军,
西线留下的装甲师主要是在整编,
不是不足额便是装备不全,
有的个师甚至凑不到百辆坦克,
等到一补齐, 又马上会被抽调到东线,
而德军在北非又丢了大批装甲部队 ...
对了, 当时西线的确有空降师,
像原驻守在法国, 后来被调去支援西西里的空降第一师,
其他还有像戈林的那个四不像的装甲师,
在西线, 除了意大利部队和少数希姆莱东拼西凑搞来的怪外籍部队外, 其他附佣国的部队主要也是在东线作战 ...

对了, 在 43 年 6 月底, 摩步师全数改名为装甲掷弹兵师 ...

还有 "第 5, 6 装甲集团军? "
我一般是翻成第 5 装甲军团,
毕竟层级只在 "军" 之上,
其下也只有几个装甲部队 ...

总的来说, 43 年德军主力还是在东战场,
东线的兵力也远超过西线从南到北总合的一倍以上,
隆美尔横冲直撞,
手里头也不过就那几个师的部队,
虽单从番号上来看,
东西线似乎差不那么多,
但真正的留在西线的部队,
扣掉意大利的部队,
以及一堆被打垮撤回整补的残缺不全部队,
当时有战斗力的估计大概只有六十个师不到 ...

㈨ 二战前,德国军队被法国控制到只有十万人,为什么二战英法刚开始还是战败了,是因为当时英法的军队也少吗

回答你的问题前先给你纠正几个错误:
①二战前,德国军队不是被法国控制到10万人,而是一战结束时,以英法为主体的协约国集团,对德签订的《凡尔赛合约》中,规定的;
②二战前,德国军队不止10万人;希特勒在1934年签署了秘密扩军的命令,将陆军从10万人扩充到30万人,明显违反了凡尔赛合约,虽然协约国集团进行协商,但因为英法意等主要国家各怀鬼胎而没有对德国进行制裁;
从1919年德国一战战败,到1934年希特勒扩军前的这15年时间里,德国陆军被限制在10万人,另外海军为1.5万人,空军则不允许发展,这样算德军也有11万5千人;
到1935年,德国开始恢复义务兵役制,大肆扩军。到1940年,德国闪击西欧的时候,德军已经先后动员了10个波次,陆军师级部队番号已经用到了90,而1XX、2XX、3XX、4XX、5XX的师级番号也开始出现。

当德军拉起西线战役的大幕时,德军共投入136个师(其中包括10个装甲师、4个摩托化师)、2439辆坦克、3700架飞机,另有运输机600架。兵力配置上分为A、B、C三个集团军群:中路的A集团军群64个师(其中包括7装甲师、3个摩托化师),由伦斯德上将指挥,担任中间突破阿登山区直冲英吉利海峡的任务;右翼的B集团军群28个师(其中包括3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师),由包克上将指挥,担任助攻任务,目的是进攻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以吸引英法联军的主力;左翼的C集团军群17个师,由勒布上将指挥,其任务是佯攻马其诺防线,以牵制法军使其不能北上增援;以另外的27个师作战略预备队。这些兵力加起来有330万人之多。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英国远征军共有135个师(其中法军和英军共有103个师,编成3个集团军群)、3469辆坦克、2000架飞机,并可利用英伦三岛1000多架飞机支援战斗,在兵力上与德军相当。然而,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备战不力。联军最高统帅部制定的代号为“D”的作战计划保守失算,该计划重点是防御德军向比利时实施主要突击,把比利时作为双方厮杀的主战场。根据“D计划”,联军把主力部署在法比边界北端和法国北部各省,如果德军向比利时实施主要突击,则五国联军协同作战挡住德军进攻;其他部队的大部分部署在南部的马奇诺防线上,如德军向马奇诺防线实施正面进攻,则依托坚固的工事进行抵御;而在中段则自持有阿登山区天险和马斯河,只留了战斗力较弱的部队驻守。

1939年德国征服波兰后,希特勒便开始考虑进攻西欧。10月9日他在给德国陆军将领的一个指令中,阐明了他之所以坚信进攻西欧是德国唯一出路的理由。他担心和苏联签订的条约,只有在符合苏联的目的时才会使苏联保持中立。因此一旦英法向德国进攻,苏联很可能从背后给予致命的一击。所以他要提早在苏联准备好之前进攻法国。他还相信一旦法国失败,英国也会就范。但以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为首的德国陆军将领们坚决反对,理由是德国陆军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击败西欧军队,一旦开战,德国必亡。希特勒严厉斥责勃劳希契等人胆小怕事,并命令他们无条件遵从他的主张。-

德国陆军参谋总部在希特勒的一再催促下,制定出了一个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西线作战计划。此计划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进攻法国的“施里芬计划”相类似,即把德军主力放在右翼,通过比利时去进攻法国。但是A集团军群参谋长曼施泰因却讨厌这个方案,认为不过是老调重弹。希特勒本人也不喜欢这个计划。曼施泰因提出了他的的战略构想:德军进攻的主要矛头应放在中央,而不是在右翼。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对具有战略决定性的突破口---阿登森林地带,实施主要突击。这是攻其不备、出奇制胜攻入法国的一条捷径,可切断南北盟军之间的联系,分割合围英法联军,迅速灭亡法国。但是德国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拒绝将曼施泰因的计划转呈希特勒。-

1940年1月10日,一名携带“黄色方案”的德空军军官因座机迷航在比利时迫降,由于无法把这一重要文件全部烧毁,致使一部分落入英、法手中。于是曼施泰因再次向陆军总部提出他的观念,这使勃劳希契非常厌恶,把他调任第38步兵军军长。但曼施泰因乘希特勒接见各新任军长之机,将他的见解直接向希特勒作了陈述。希特勒对曼施泰因的陈述,“简直象精灵似的理解非常快”,并表示他个人完全同意曼施泰因的见解。第二天,希特勒便召见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和总参谋长哈尔德,命令他们以曼施泰因的建议为基础,立即制定出一个新的作战计划来。虽然勃劳希契和哈尔德强烈反对曼施泰因的建议,认为其所谓的“秘密通过”,实在是一种疯狂的假设,它将使德国装甲部队的精华面临法军侧翼攻击,并可能导致全军覆没。但在希特勒的压力下,两位陆军首脑屈服了。于是,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奉命根据曼施泰因的建议重新制定作战计划。
1940年2月22日,希特勒批准了与“曼施泰因设想”大致相同的新作战计划。德军参谋部将这一计划取代号为“挥镰行动”。据当时任第19装甲军军长的古德里安说,除了希特勒、曼施泰因和他本人以外,几乎再没有任何人对这个计划是具有信心的。-

1940年5月10日,天刚破晓,成群的德军施图卡轰炸机突然对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机场、铁路枢纽、重兵集结地区和城市进行猛烈的轰炸。5时30分,在北海到马奇诺防线之间的300多公里的战线上,德军地面部队向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发起了大规模进攻,揭开了入侵法国的序幕。-

担任助攻和吸引英法军队主力的德军B集团军群,首先以空降部队对荷兰和比利时境内的重要桥梁及要塞设施实施了袭击。这突如其来的打击立即造成了荷、比军队的慌乱,紧接着,B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趁乱发起了猛攻。由于伞兵部队已经占领了各要道,B集团军群的进展颇为顺利。-

德军B集团军群对荷兰和比利时边境的突破,致使集结在法国北部的英法主力立即越过法比边境火速增援。此刻,希特勒正在地下指挥所里焦躁不安地等着前线的消息,当他听说英法主力已经出动时,“高兴得都要哭了”。他兴奋地对周围人说到:“他们正好掉入我们的陷阱!我就是要他们相信,我们仍在执行原定那个‘黄色方案’,仍尊奉施里芬的主张。他们上当了,等着瞧吧,好戏还在后面”。-

包克的B集团军群吸引了英法主力时,勒布的C集团军群也摆开架势。他们正在对马奇诺防线进行的佯攻表演得非常成功,使得法国从南部撤回部队时犹豫不决。
5月10日凌晨,德军担任中路主攻的伦斯德A集团军群向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山区实施主要突击。仅30万人口的小国卢森堡当天不战而降。给伦斯德上将打头阵的是克莱斯特将军指挥的装甲兵团,该兵团下辖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霍特的15装甲军和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其中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战斗力最强,它作为克莱斯特装甲兵团的主力和先锋部队编有3个装甲师。而第15和第41装甲军仅各辖2个装甲师。-

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轻易突破比军的松散抵抗,只用了两天时间便穿越阿登山脉110公里长的峡谷深入法境。5月12日下午,古德里安的3个装甲师已经到达马斯河北岸,并攻下了法国着名要塞城市——色当。当天夜里他们便开始了紧张的渡河准备。“德国人强渡马斯河是法国之战的关键。在以后5个星期中还有其它同样大胆的行动,但是没有那一次能对事态发展产生过这样惊人的影响。”为此,古德里安把他的3个装甲师全部投入进去了。-

5月13日上午11时,德军出动近400架轰炸机分批次对马斯河南岸的法军阵地和炮兵群进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狂轰滥炸,并使法军的精神发生了瘫痪现象。下午4时,德军分乘数百艘橡皮艇,开始强渡马斯河。下午5时30分,德军终于在马斯河南岸上获得了一个立足点,接着德军工兵立即开始架设浮桥。到了下午8时,古德里属下的第1装甲师已经穿透法军阵地,突入相当纵深。第2装甲师和第10装甲师也在午夜全部渡过了马斯河。同一天,霍特的15装甲军属下的隆美尔第7装甲师也在西面40英里远的南特附近渡过了马斯河。-

马斯河防线一失,通往巴黎和英吉利海峡的道路敞开了,在比利时境内作战的英法部队面临被包抄的危险,陈兵马奇诺防线的法国大军也将腹背受敌,英法这才感到形势严重。英国迅速增派10个战斗机中队与驻法英空军和法国空军一起实施反击。14日下午,马斯河上空爆发了开战以来最激烈的空战,英军“布雷汉姆”轰炸机和法军最新式的“布雷盖”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直扑马斯河而来,德军约5个联队的战斗机升空拦截,双方投入的飞机各有500余架。从中午到天黑,登陆场上枪炮声连绵不绝,双方战斗机上下翻飞,相互追逐,不时有飞机中弹起火,拖着黑烟下坠,英法飞机胡乱投下的炸弹在河面上炸起一道道冲天的水柱。德军高射炮也不甘示弱,不断以猛烈火力射杀低空潜入的英法飞机。密集的地空火力网令英法飞机成了扑火飞蛾,一批批闯来,又一批批被吞噬。大混战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损失惨重的英法飞机悻悻败走,德军渡河浮桥大都万好无损。此战德军击落英法飞机数百架,其中仅德第二高炮团就包办了112架。英军派出的飞机损失了60%。《英国皇家空军史》称:“再没有比这种自杀性的战斗造成的损失更令人痛心的了。”这一天被德国人称为“战斗机日”。在这以后,英法空军只敢在夜间升空活动,战区制空权被德国人牢牢控制住了。

德军装甲集群长驱直入,其威力与速度是战争史上闻所未闻的。法国陷入惊慌失措之中。5月15日清晨,法国总理雷诺沮丧地给5天前才接替张伯伦担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打电话说:“这一仗我们恐怕要打输了。”丘吉尔惊得目瞪口呆:“我简直不明白,运用大量快速装甲部队进行袭击会引起这样剧烈的变革。”为进一步探明战局真情和给已经感到绝望的法国领导人打气,5月16日,丘吉尔从伦敦急飞巴黎。据丘吉尔回忆,“差不多他一见到法总理雷诺和英法联军总司令甘末林,他就立即意识到:局势比他想到的还要糟得多——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是灰溜溜的。”丘吉尔问甘末林“战略预备队在哪里?”甘末林摇摇头,耸耸肩,说:“没有战略预备队”丘吉尔听后,“简直傻了眼”。-

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的推进速度不但令联军措手不及,而且也令德军统帅部不安,克莱斯特曾两度下令古德里安暂停前进,但他不惜以辞职抗争。禁令解出后,他的速度比以前还快,以至于在路上遇到一股股溃散的法军士兵,都不愿耽搁时间下车去俘虏,仅用扩音器喊:“我们没有时间俘虏你们,你们要放下武器,离开道路,免得挡路。”5月16日,古德里安督促手下的3个装甲师向西转进,目标是直抵英吉利海峡东岸的敦克尔克地区。5月20日,古德里安扫过亚眠,在阿贝维尔附近抵达英吉利海峡。这时的德军统帅部也没有料想到,在法国境内的战斗会进行得如此顺利,因此,一时不知怎样部署兵力才好。等到次日,他们才给坦克部队下令:由阿贝维尔向北推进,以占领海峡诸港为目标。

古德里安一接到命令,便立即决定:第10坦克师向敦克尔克前进;第1坦克师向加来前进;第2坦克师向布洛涅前进。古德里安深知,他所在的A集团军群构成的从色当到法国西海岸的进攻线,已经切断了法军从北部南逃的退路。而北面包克的B集团军群已攻占了荷兰及比利时东部,70万余英法联军主力的左翼实际上已处在德军的深远包围之中。眼下对方得以逃脱的唯一希望就在包括敦克尔克在内的法国北部的几个海港了。因此,他一定要迅速占领这几个海港,以彻底切断对方的海上退路。-

5月23日上午至24日,古德里的安装甲部队先后占领了布洛涅和加来。24日下午,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已到达格拉夫林,离敦克尔克还有10英里了,而在其右翼的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也已到达艾尔—圣奥梅尔—格拉夫林运河一线。两支装甲劲旅只须再努把力,就可直取敦克尔克,而后继的几十个步兵师也正源源不断地跟进。古德里安等人踌躇满志,决心率领他们的装甲部队再打一个围歼战,将英法军队的数十万人马彻底消灭在滨海地区。-

然而就在这时,第19装甲军和第41装甲军同时接了装甲兵团司令克莱斯特发来的命令,要他们停止前进,并称“敦克尔克之敌将全部留给戈林元帅的空军去解决”。古德里安接到命令后,立即向克莱斯特提出了质问和抗议,但得到的最后答复是:“这是元首亲自下达的命令,必须执行。”于是,古德里安和莱因哈特只得遵命停在运河一线按兵不动,而眼睁睁地看着英法比联军从敦刻尔克上船逃走。联军利用这一转瞬即逝的喘息机会,得以实施从海上撤退的“发电机计划”,从5月26日到6月4日,从敦刻尔克先后撤出32.4万人,其中法军8.5万人,成为日后反攻欧洲大陆的主力。对于希特勒这一让人费解的命令,至今仍然众说纷纭,成了一个难解之谜。一种说法认为,是希特勒故意放英国人一马,因为希特勒对英国人情有独钟,他曾说过:“他们那些人是有价值的人种,是我要与之媾和的人。”他这次放走英国人,是想给英国人一情面,为日后和谈留一条退路。另一种说法是希特勒对自己的装甲部队异常迅速地挺进感到不安,怕他心爱的装甲部队陷入敌军南北合围。但不管怎么说,希特勒在此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它影响到日后对英国的入侵,并且使英国人以后在非洲和意大利能继续作战。

德军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实施的毁灭性突击,使比利时全军覆没,法军30个师,英军9个师也不复存在。法军新任司令魏刚拼凑了49个师加上英国的2个师,编成了3个集团军(第6、第7、第10集团军)在索姆河和埃纳河一线构成了东西大约300英里的“魏刚防线”,以17个师守马奇诺防线。两条防线连在一起,企图阻止德军南下。-

德军在占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后,德军统帅部制定了代号为“红色方案”的法兰西战役第二阶段作战计划。这一方案要求德军挥师南下,彻底击败法国。现在德军兵力达137个师之多,其A、B两个集团军群迅速改组完毕。包克的B集团军群(辖6个装甲师)为右翼,向索姆河正面实施突破;伦斯德A集团军群(辖4个装甲师)为左翼,向埃纳河作正面突击。

6月3日,德国空军向法国机场和后方实施了猛烈轰击。6月5日拂晓,包克的B集团军群率先在右翼发起全线进攻,当天,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抢先渡过索姆河。6月7日,隆美尔师将防守阿布维尔——亚眠一线的法国第10集团军拦腰斩断,其他德军各师得以从这个缺口向前拥入。6月8日,隆美尔师进抵塞纳河畔。6月10日,隆美尔又转身北向,一口气冲了50英里远,以海岸线为目标。当晚就到达目的地,切断了正向海岸撤退的法军第9军和英军第51师的退路。这些部队于6月12日被迫向隆美尔投降。-

在B集团军群发起进攻后,左翼的伦斯德A集团军群也于6月9日在埃纳河发起渡河攻势,当晚,古德里安装甲兵团的第1装甲师强渡埃纳河,6月10日,古德里安兵团击败法军装甲部队,突破了法第6集团军的右翼,此后,古德里安挥军南下,一路长趋直入似入无人之境。成群结队的法军俘虏丧魂落魄地把枪支扔给德军,放在坦克下面压毁。魏刚后来心情沉重地写道,使他“最感触目惊心的,就是德军的坦克和飞机,已使法军士兵产生了恐惧的心理现象。这要算是德军的一个最大的成功”。6月17日,古德里安装甲兵团进抵瑞士边境城镇潘塔里尔,切断了马奇诺防线内法军逃往瑞士的退路。自强渡埃纳河以来,古德里安装甲兵团在10天中长驱400多公里,俘虏法军25万之多,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

6月10日,法国政府撤出巴黎,迁往图尔。同日,意大利趁火打劫,向法国宣战。13日,巴黎被宣布为不设防城市。14日,法国政府再迁往波尔多时,德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巴黎。就在德军占领巴黎的当天,德军A集团军群的左翼已进至到马奇诺防线的侧背,“因为这条无用的防线,毕竟还存在着数十万没有投降或被消灭的法国军队”。希特勒要求伦斯德与C集团军群合作,彻底消灭那里的法国部队。根据希特勒下达的15号作战指令,一直在马奇诺防线当面执行吸引法军注意力任务的C集团军群,立即选择马奇诺防线守军的薄弱处,即阿尔萨斯和格林两筑垒地域的接合部发起进攻。A、C两集团军群前后夹击,马奇诺防线很快被突破。6月17日,C集团军进至马恩—莱茵运河上,A集团军群占领了凡尔登,法军50万被包围在阿尔萨斯和格林南部,除少数逃往瑞士外其余全部被歼。18日,法国政府宣布停止抵抗。

此战,法军死亡8.4万人,伤12万人,被俘154.7万人;英军损失6.8万人。德军死亡和失踪约45500人,受伤11.1万多人。德国在此战中取得的胜利证明,法英两国虽然拥有雄厚的军事和经济潜力,但无力抵抗德军的强大进攻。盟军在法国如此迅速被歼和法国退出战争的原因是:英法同盟由于内部矛盾重重,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是不巩固的。法国战局暴露了过高估计其防御能力的盟国在战略和军队建设方面的严重失策。盟国在确定德军主要突击方向时犯了错误,并在复杂的战役战略情况下无力指挥军队。法国失败主义泛滥,军事思想落后,对装甲部队快速突击认识不足。德军统帅部巧妙地利用了对方的弱点和错误。周密的准备、正确的选择主要突击方向、进攻的突然性、大量使用坦克和航空兵,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德军的战役胜利。法兰西战役表明坦克和摩托化军以及坦克和摩托化集群在进攻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此外这两个国家的统治集团在战前为了将德军的侵略引向苏联推行向德军让步的政策,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也是失败的原因之一。

最后给你说点题外话:
①10万人能组建多大规模的部队?
按扩军前的德军编制,10万人被编为第1到第7等7个步兵师,而按二战时期德军鼎盛时候的编制,一个步兵师的兵力应该在1万6千人上下;一般德军的一个步兵军为4个步兵师,外加若干军属预备队(一线3个师,预备队1个师),高炮部队、通讯部队、工兵部队、野战医院、修理工厂、补给分队、邮政分队、独立炮兵部队(一般是第XXX炮兵司令部或炮兵团)、侦察部队等支援单位,10万人,刚好够编成1个步兵军而已。
以1个步兵军去进攻135个师,要想胜利,除非德国士兵一人一颗原子弹去自爆。
②法国失败的原因
很多人认为1940年法国人的战败原因是德国人的突然袭击与德军优势武器装备,其实这是很错误的观点。
首先,否定突然袭击论。1939年9月1日,德军就闪击波兰,3日英法对德宣战,到1940年5月的时候,二战已经爆发了近9个月,虽然西线一直呒有发生什麽像样的地面战斗,但英法军队应该有心理准备的,至于物质准备是否充足,那是英法军队的效率问题了。
其次,否定德军装备优势论,当时德军的装甲部队主要装备还是1号和2号轻型坦克,1号坦克连h火炮都没有,只装备了7.92毫米MG34通用机枪,而2号坦克装备的是20毫米机关炮,3号装备37毫米炮(部分50毫米),4号坦克为24倍径短身管75毫米炮,德军从捷克斯洛伐克俘获的38t也只是装备了37毫米炮,即使是这样,德军的3号、4号坦克数量也很少,而对面法军装备H35、S35、B1等坦克普遍为47毫米炮,而且装甲比德军坦克装甲厚实,很多性能比德军的还要先进;空军方面,英法等国的战斗机其实性能也和德军的Me109相差不大。
至于说德军和英法联军的兵力问题,前面已经说了,这里不重复。

真要说英法的失败原因,个人认为是以下几点:
①决策失误;当希特勒和曼施坦因修改了西线进攻计划后,英法等军事首脑依旧认为德军还是会像一战的路线进行进攻,因此,重点加强了北部的防御,而忽视了中央和南线阵地;
②战法守旧;法军妄图依靠马奇诺防线死守国境线,却不曾想被德军在阿登地区突破,虽然法军顽强抵抗,但后方失陷,亡国命运已定;
③战术失当;当英法等国空军还在采用陈旧的三机编队时,德国空军已经使用更先进的双双机编队了;当英法等国将坦克钉死在步兵身边时,德军的坦克早就取代步兵成为攻击主力;
④内政混乱,准备不足;当希特勒上台执政,统一德国党政军大权,恢复德国经济的时候,法国因为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而频繁更换政府,每届政府都有不同的主张,但于法国加强军备防备德国无意;
⑤祸水东引政策失败;英法寄希望于德国将其野心用于东欧,因此牺牲掉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甚至是罗马尼亚等国,如果英法联军真的在德军闪击波兰的时候进攻德国,二战或许真的会改写;但牺牲奥地利,德军吸收了奥地利军队,牺牲了捷克,德军可以从斯柯达获得大量军火,牺牲了罗马尼亚,德军就有了进攻所需的汽油;可以说英法牺牲了那些小国,而那些小国的物质助长了德军消灭法国的力量;
⑥希特勒不按牌理出牌.世人多贬低希特勒,尤其是他的军事指挥能力;但是说实话,希特勒向来喜欢从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进攻,闪击波兰如此,闪击法国如此,闪击苏联如此,甚至到了1944年末,盟军认为德军毫无威胁的时候,他又在阿登地区上演了一次反击战,差点重现1940年的局面.

知兵堂杂志社曾出版了一本《闪击西欧》一书,你可以去好好看看。

㈩ 二战时的德国到底有多少部队,投降了竟然还有250万

二战开战时,即德军攻击波兰时兵力120万,(有的说160万)。
德军攻击法国时,兵力335万。德军巴巴罗萨行动时,兵力55万。
德国最强的1941年.全欧洲的纳粹军队有1020万。德国宣布投降时,兵力还有250万左右。
1945年五月,德国向美,英,法三国投降人数的分布大致是:蒙哥马利的英军受降50万德国俘虏,英国-加拿大联军受降200万人,这些俘虏大多数在德国投降后放回了家,其中有30万人被送往法国作为“重建法国”的劳动大军。美国在欧洲和北非受降525万人,约100万死在了战俘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争刚结束的那段时间,苏联共接收了238.8万德国战俘以及109.7万欧洲其他国家的战俘。这不包括大量在战场被俘马上被处决和立即死亡的失去战斗力的德国军人。
另外还有包括妇女、儿童和老人在内的50万德国平民被抓进了斯大林的劳改所。
能回国的十分之一是一个概略数。很多人认为只有5%-8%左右。比如第六集团军被俘九万,战后回国六千。

阅读全文

与德军在法国留了多少部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0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