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贞德资料
圣女贞德
[size=4]一四二九年五月的某一清晨,在奥尔良城外英军建筑的堡垒之前,出现了一支法国军队。身先土卒者系一位高举圣旗的少女。大旗上画着最后的审判和百合花。少女腰悬长约一公尺的宝剑,身穿银白色的铠甲,头上无盔,长发随风飘荡。
奥尔良城,位于巴黎西南110公里,系法国中部的城市,罗亚尔河流经南侧,河宽约三百公尺。自古即为商业繁盛的城市。远在罗马凯撤时代,已有不少罗马商人定居于此,与当地居民发生争执,以今日的九万人口来加以推测,十五世纪时人口约近二万。
当时的法国,以罗亚尔河为界,其北侧绝大部分领域不含不列塔尼,都在英国及其盟友布根第党的控制之下。英方并且宣称英王身兼法王。法国皇太子被迫离开巴黎,颠沛流离于奥尔良以南的布尔兹(Bourges)城和罗亚尔河畔的小城市。
英军包围奥尔良城,自一四二八年十月至一四二九年五月长达七个月之久。索尔斯巴利伯爵统率四千名弓箭手和一千名骑土等五千人马(依据另一传说只有四千)。奥尔良市民亦不分老弱妇孺,同心协力。英军统帅索尔斯巴利伯爵,于开战二周后即阵亡,然而英军迅即派遣统帅,奥尔良市民虽骁勇善战,亦无力扭转大局‧
英军在奥城外围的十个据点,建筑各型大小攻城的堡垒。尤其在正对罗亚尔河的南门上所兴建的桥头堡,称为了望台,极其坚固。它长宽约各三十公尺的小规模建筑物,既高且厚的石壁建筑,四周并设有战壕和城墙。
奥尔良的存亡,在战略上有决定性的地位。此城一旦沦陷,皇太子的“首府”布尔兹将危在旦夕。罗亚尔河沿岸以外的都市,也将会遭受一举击溃的命运。果真如此,则法国必定沦人英人手中,皇太子也只有流亡苏格兰,别无选择。
身为皇太子者,此时不得下孤注一掷,决一胜负。然而皇太子缺乏魄力,在宫廷内亦缺乏承担此一重任的人物。长期的围困使奥尔良粮食告罄,市民饥饿难耐。
正当此时,出现一位身穿银白色铠甲的少女。此女名叫贞娜‧达克(Jeanne d'Arc 简译贞德),说服怯懦的皇太子编组大军,自身骑坐白马,身先士卒。她激励并指挥因战败而丧失斗志的法军,首先攻占东侧英军的堡垒,初次获胜。奥尔良城门各教堂钟声齐鸣,祝贺胜利。
贞德继续攻占东南的城堡,五月七日攻击南门正面的特雷尔城堡。在此战役中,贞德肩膀中矢,然而仍不退缩,一马当先,攀登城墙,一日之内即攻下此一固若金汤的堡垒。
横跨奥尔良及其以南,亦即皇太子一党所拥地区的道路,经此一战为之畅通。八日后,英军弃城,向北转进,于是少女贞德创下历史上的奇啧。
此后,遂指定奥尔良城解围之日(五月八日)为圣女贞德纪念日。在法国各教堂的一隅,都树有圣女贞德的塑像,每逢祭日,圣像之前灯火通明。巴黎罗浮宫外侧,亦有一座金色的贞德马上英姿的巨像,周围不时塞满了来自全国各地奉献的花圈,充分显示法国人对一代英雄的景仰。
一九二O年,天主教宣布将贞德列为圣女。奥尔良市自十五世纪以来,年年庆祝五月八日解放日。纪念日当天,在花车上安置圣文贞德塑像,游行市区。此种庆祝活动甚至在大革命时期依然如期举行。
巧妙指挥法军的圣女
圣女用兵如神,确实是史上罕见的少女。圣女诞生于法兰西东境的小村都雷米(Domremy)。该村位于巴黎东方二百八十公里,已易名为“少女都雷米村”。当地保存了贞德的故居,据传系贞德闻知神谕的地点,目前在此建有宏伟的教堂。
马士(Meuse)河溪谷一带,以风光明媚着称于世。清澈的溪流上,两岸翠柳白杨,草木扶疏,羊群低首默默咀嚼,附近盛产葡萄。
贞德乃农民之女,目不识丁。其后虽利用作战闲暇习字,也仅能署名而巳,毫无阅读能力。此一农家女,闻悉神谕后,立即前往附近城市佛库勒(Vauconlears),对守将展开游说工作。虽屡遭拒绝,从不气馁,守将终于派遣二名骑土及二名侍从,此外又请皇太子加派使者二名护送,一行共七人远赴夕嫩(Chinon)谒见皇太子。
贞德谒见皇太子,私下相告一个秘密。此一秘密真相如何第三者无法得知,但是皇太子却因此对贞德十分信任,并向其他贵族宣称深信贞德所言。贞德获知唯有神才能知晓的秘密,因此不得不相信她是神的使者。
贞德受命后遂前往普瓦泰,接受当时由一流学者组成的宗教调查团的盘问。此次盘问的记录虽未保存,但是据传,专家们对贞德极其简明扼要的回答,十分满意。
关于贞德的敏捷答辩,并非完全出自皇太子派御用学者的作伪欺瞒世人。稍后贞德为英军所俘,被诬指为异端,遭受宗教裁判。此次法庭审讯纪录遗传至今,但是,她的对话微妙微肖的程度,甚至会令人怀疑一个未曾受过教育的农村少女居然如此有智慧。
一位担任查问圣凯萨琳(St. CCtherine)和圣玛格丽特(St.Marguerite)二位天使曾显灵于贞德面前一事的法官,问她说:“圣凯萨琳和圣玛格丽特是否憎恶英人,此事阁下是否知悉?”
倘若贞德回答神憎恶英人,效判官将以天使不可能憎恨信仰基督敦的英国人来加以驳斥,足见此一质问居心险恶。对此问题,贞德作以下回答:“此二位圣女爱神之所爱,恶神之所恶。”“神对英人是爱是恶,或者对英人的灵魂作何安排,本人一概不知。本人仅知将英人逐出法兰西,只要法兰西不亡,神就会以战胜英军为礼品赠予法兰西。”
“神是否憎恶法人,我亦全然不知。然而我深信法人一旦有罪,必然会接受惩罚,此乃神的意旨。”
贞德解奥尔良之围以后,袭击帕提英军,给予致命的打击。英军准备以他们所擅长的弓箭阵迎击法军的先锋,并且为防止骑兵队攻入,遂在阵前布署木桩,弓箭部队列阵以待。贞德观察敌情,决定暂不发动攻击,静待观变。由于法军兵力处于优势,将领遂建议出击英军,贞德严加拒绝。因为是时贞德认为激励军心士气,才是当务之急。
黎明时分,英军开始撤退,法国骑兵乘机进击。英国和布根第联军共有二千名阵亡,一千名破俘,英军一蹶不振,短期内无法重整旗鼓。
一般而言,她的策略十分妥当,每战皆捷。有一天贞德对来访的都雷米村民说:“本人无所畏惧,唯恐内部遽变。”
贞德是一位毫无军事常识的少女。她勉励法军英勇作战,终于击溃常胜的英军。英国王室统治法国的妄想既已粉碎,皇太子于是在理姆斯教堂接受加冕,此即查理七世。
以一位少女的力量,居然能改变历史,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天真烂漫的圣女贞德
根据记载仅知贞德黑眼,发色浓暗。此外,由古画和雕刻所见,可以想象她是位圆睑少女。贞德身穿重达二十五公斤的铠甲,还能驰骋沙场,身体即应十分魁伟。
贞德在战场以外的场所却是位天真无邪的少女。关于此点,曾与贞德接触过的人在观点上十分一致。“我常在浴室内邂逅贞德,据我所知,她确是处女,而且极其天真。这种是在战场以外的场合。然而她一旦手执长枪“驰骋沙场,其英姿无与伦比。”(拉图尔德夫人的证言)
天真烂漫的处女贞德,在战场上和兵士朝夕相处,毫无隔阂。在此自称为“神之使者”的少女面前,男子心中毫无邪念。
圣女贞德的信条直截了当。“对法兰西此神圣国家挑战,也就是向耶稣挑战……。”
火刑台上高呼“耶稣’的圣女贞德
一四二九年七月,皇太子查理于理姆斯教堂加冕为法王。贞德跪在法王面前,喜极而泣,申致贺意。法王在当年岁暮,任命贞德及其二位兄长为贵族。赐予王室的百合纹章为其族徽。
翌年,贞德于康白尼(Compiegne) 一役中,为布根第党所俘,以一万法郎的代价转卖给英军。英军即对贞德进行宗教裁判,以异端之罪名,在卢昂(Rouen)的广场处以火刑。
法国北部诺曼第地方的卢昂城,即是火刑的地点,如今依然矗立着贞德塑像。十九岁少女,被指控为异端、偶像崇拜、唤起恶魔,以及其他罪名而定罪,惨遭逐出教会。接受火刑的命运。
贞德在炎烈焰中,依然频呼“耶稣、耶稣”,执行士兵颇为所勤,因此英军指挥官下令暂时远离火刑台。此一行动是为挽回动摇的士气,借此证实圣女贞德尸体确实化为乌有,并未为天使拯救升天。英军将已焚毁的衣物、赤裸的圣女尸体公开在众人面前,然后再度点火焚烧。
依据传说,贞德的心脏虽然数次泼油火化,然而始终无法焚毁,传为奇闻。[/size]
⑵ 1400~1900年法国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瓦卢瓦王朝
一个世纪的损失战争是极大, 特别由于瘟疫(黑死病,通常考虑了腺鼠疫爆发), 1348年从义大利, 迅速地传播Rhone 谷和因此横跨大多数这个国家:它估计, 人口差不多18-20 百万在现代天法国在这种 1328 年之时hearth 税返回被减少了150 年后根据40% 或更。 尽管迅速人口统计和经济复苏起点, 这个早先一半世纪的获取将由冲突一比较进一步的被延长的系列, 这时候在义大利危害 (1494-1559), 法国努力获取优势结束了在德国Habsbourg 圣洁罗马皇帝的增加的力量的地方。 比法国被浸入了入一次国内危机与广远后果几乎没有是义大利战争。尽管一个契约的结论在法国和Papacy (1516 之间), 赠与冠无比的力量在资深传教士任命, 法国由新教徒改革的尝试深深地影响了打破天主教欧洲团结。 一种增长的基于都市的新教徒少数(比较晚些时候的取绰号的 Huguenots) 面对的曾经比较苛刻的抑制根据Henri 国王规则II. 更新宽容反应由假装强有力的公爵带领达到高潮在大屠杀 Huguenots (1562), 开始一在时英语宗教的法国战争, (苏格兰人 ?), 德国和西班牙强力干预在敌手新教徒和宽容强力的边。 这种冲突由教皇(1595) 结束了由Henri 假装(1588) 并且 Henri III (1589), 增加新教徒国王Navarre 作为Henri IV (第一位国王Bourbon 朝代) 并且他的随后放弃基督教(1593), 他的采纳由大多数宽容创立(1594) 并且, 和他的问题国王的刺杀宽容旨令以着名南特敕令(1598), 保证私有崇拜和民用平等自由。
[编辑]成为欧洲霸权
法国的pacification 在Henri 之下铺砌许多地面为起点在他的刺杀 (1610 以后) 法国的上升对欧洲霸权在路易十三和他的宰相 (1624-1642) 主要法国的政策的黎塞留, 建筑师反对西班牙和德国皇帝之下在发生在德国的圣洁罗马帝国土地之中的三十年的战争其间(1618-1648) 。 英国支持的Huguenot 叛乱(1625-1628) 击败, 法国directlly 干预 (1635) 有比较宽的欧洲冲突跟随她的盟友(新教徒) 瑞典的疏忽修造在最初的成功。在国王死亡以后和主要, 和平西华里亚(1648) 巩固了德国的政治和宗教破碎普遍采纳, 和比利牛斯(1659 的) 条约形式化法国的夺取(1642) Roussillon 西班牙疆土在击碎 短期的加泰隆共和国以后。 在王朝其间Louis XIV (1643-1715), 法国是统治力量在欧洲, 由外交援助Richelieu 的后继者(1642-1661) 主要马萨林和经济政策主要由财政大臣柯尔贝尔(1661-1683)决定。更新的战争(1667-1668 和1672-1678) 带来了比较进一步的领土获取(Artois 和西富兰德和这个自由县从伯根地酒, 1482 左对帝国), 但于敌手力量的愈来愈被共同安排的反对的费用。 在夺取以后(然后分离) 英语, 1688 年爱尔兰和苏格兰王位由荷兰王子威廉桔子, 反法国" 盛大联盟" 1689 比不列颠充当一个曾经比较重要的角色, 寻求特别是保留法国在荷兰的一个世纪开始更多 intermmittent 欧洲冲突(荷兰省和未来比利时外面, 然后根据西班牙规则) 。 在战争1689-1697 获取法国唯一海地(之后丢失对奴隶反叛每世纪以后), 西班牙连续(1701-1713 的) 战争结束了与解开一个佛朗哥西班牙Bourbon 帝国的Louis 的梦想: 1709 年二种冲突劳损法国资源已经减弱由惨败收获在1690s 和, 以及由废止(1685) 南特和 Huguenot 支持和人力结果损失Edict 。 王朝(1715-1774) Louis XV 看最初的回归和平和繁荣在 regency (1715-1723 之下) Philippe II, 奥尔良公爵, 政策由 Cardinal Fleury, 总理总计主要继续(1726-1743) 名字, 更新的战争与帝国(1733-1735 和1740-1748) 主要战斗在东部。但与传统 Habsburg 敌人的联盟("外交革命" 1756 年反对不列颠和普鲁士(Preussen) 的上升的力量导致昂贵失败在七年的战争中(1756-1763)。
法国大革命及其后的政治乱局
在路易十六统治时期(1774年—1792年),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走到了尽头。路易十六的法国支持北美十三个殖民地反抗英国统治的独立战争(1778年—1783年),但法国海军的直接干预也暴露出它自身的一些问题。几个世纪以来的奢靡浪费和与欧洲列强的军事竞赛过导致法国的财政出现困难。恶化的经济情况,对贵族和教士等特权阶级的普遍憎恨,以及缺乏可供选择的其它变革方式是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动因。这终于导致1793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以及在1848年2月26日推翻七月王朝后第二次宣布共和。虽然法国的革命家坚决主张共和和平等这些原则,法国在这一时期恢复对绝对君主制或君主立宪制多达四次: 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1803-1814),路易十八的波旁王朝复辟,路易·菲利普的七月王朝,以及拿破仑三世的第二帝国。在普法战争结束后的1870年,第三共和国宣告成立,这一次共和体制一直持续到194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国占领。
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 导致了法军人员的重大伤亡和装备巨大损失。在1920年代, 法国在与德国接壤的边界建立了马其诺防线(Maginot Line) 并且与东欧的各新兴小国结成“小协约国”联盟,防止德国和奥地利的复兴。但英法政府在1930年代推行的绥靖政策,导致德国纳粹党和希特勒的坐大,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沦陷更使“小协约国”联盟立即灰飞湮灭。纳粹德军其后更在1940年6月绕过马其诺防线,迅速攻陷法国北部3/5的土地。
同年7月10日,法军一战英雄贝当元帅(Henri Philippe Pétain)在法国南部的维希(Vichy)被推举为傀儡政府的首领。为维护维希政府仅有的主权,贝当只好默认德国在法国掠夺资源,更征召法国人为役夫,为纳粹德军服务,甚至还要将政府税收的一半“缴纳”给德国。但是最终维希政府难逃被纳粹德军所灭的命运。1942年11月,纳粹德军进占法国南部,全权接管当地军政大权。而贝当与其政府被迫“流亡”到德国,且被纳粹当局软禁。
另一方面,第三共和国最后一任国防部长夏尔·戴高乐将军(Gen. Charles de Gaulle)逃亡到英国,并成立“自由法国”武装抵抗组织,在法国发展地下运动,以图终有一日光复法国。终于“自由法国”汇同盟军在1944年底,光复全法国。
现代
二战结束后,法国新政府要面对战后涌现的一大堆新问题。由夏尔·戴高乐将军领导的临时政府,在共和国新宪法(1946年10月)通过以后,就立即将权力交与基于政党执政联盟的第四共和国政府,而戴高乐将军自己也很快归隐田园,淡出政治舞台。但这个政府与议会同盟内部往往缺乏协调,这个缺陷在法国政府处理在中南半岛和阿尔及利亚的独立运动的政策便表露无遗,更导致执政内阁的连串危机和变动。 1958年5月,在阿尔及尔的军官和法国居民发动叛变,企图阻止法国政府允许阿尔及利亚独立,更令法国政府的倒台危机升级。最后,法国总统只好请戴高乐再次出山,收十残局。戴高乐迅速成立紧急政府,并立即通过另一部共和国宪法,立即进行总统选举。同年12月戴高乐当选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
七年后, 在一个场合标号第一次在20 世纪, 人民法国参加投票选举总统由直接选票, de Gaulle 赢取重选与这个表决的55% 份额, 击败Francois Mitterrand 。在1969 年4月, de Gaulle 辞去了跟随失败在政府提议全国公民投票对于21 地区的创作与有限的政治的力量。成功他因为法国的总统是 Gaullist Georges Pompidou (1969-1974), 独立共和党Valery Giscard d'Estaing 的(1974-81), 社会主义 Francois Mitterrand (1981-95), 和新 Gaullist Jacques Chirac (选举在春天1995) 。 当法国继续尊敬它的富有历史和独立, 法国领导愈来愈栓未来法国对欧共体的持续的发展。在Mitterrand 总统的占有权时, 他强调欧洲综合化的重要性和主张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批准在欧洲经济和政治的联合, 法国的全体选民狭窄地批准在1992 年9月。 当前的总统Jacques Chirac 承担了办公室1995 年5月17 日, 在竞选以后集中于需要倔强地与法国的高失业率交战。国内关注的中心很快转移, 然而, 到经济改革和传送带拉紧措施要求为法国符合标准为经济和货币联盟(EMU) 由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计画。在1995 年末期, 法国体验它的最坏的劳工动乱在至少十年, 象雇员被抗议的政府减少。 在外国和安全政策前线, Chirac 采用一种比较断言的方法对保护法国维护和平的人在前南斯拉夫和帮助促进和平协议谈判在德顿市, 俄亥俄和签字在巴黎在1995 年12月。法国人是在北约和欧共体政策最坚强的支持者之中在巴尔干。
法国历史系列
法语:Histoire de France
法国古代史(—476年)
远古时代
远古法国
高卢
凯尔特高卢
罗马高卢
法兰克
法兰克人
哥特
哥特人
罗马统治时代
西罗马帝国灭亡
法兰西王朝
黑暗时代的法兰西(476年—1498年)
法兰西王朝早期
墨洛温王朝(481年—751年)
卡洛林王朝(751年—987年)
卡佩王朝(987年—1328年)
瓦卢瓦王朝(1328年—1498年)
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
圣女贞德
中古时代的法兰西(1492年—1792年)
法兰西王朝晚期
瓦卢瓦—奥尔良王朝(1498年—1515年)
瓦卢瓦—昂古莱姆王朝(1515年—1589年)
波旁王朝(1589年—1792年)
近代法国(1792年—1870年)
走向共和制
法国大革命
第一共和国(1792年—1804年)
国民议会(1792年—1795年)
法国督政府(1795年—1799年)
法国执政府(1799年—1804年)
拿破仑时代
第一帝国(1804年—1814年)
拿破仑·波拿巴
拿破仑欧洲
法国大革命战争(1792年—1802年)
拿破仑战争(1804年—1815年)
反法同盟
王朝复辟
波旁王朝复辟(1814年—1830年)
七月王朝(1830年—1848年)
1848年法国政变和普法战争
第二共和国(1848年—1852年)
第二帝国(1852年—1870年)
巴黎公社(1871年)
第三共和国(1870年—1940年)
法兰西殖民地与法兰西帝国
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
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
世界大战(1914年—1945年)
一战
一战时的法国(1910年—1918年)
二战
维希法国(1940年—1944年)
自由法国
戴高乐将军
抗战法国
现代法国(1945年—)
解放后的法国
第四共和国(1946年—1958年)
第五共和国(1958年—)
1958年法国新宪法
⑶ 亨利五世的征服法兰西
亨利五世重燃百年战争战火,而他甚至取得了比爱德华三世更大的胜利。当时法国内部矛盾重重:国王查理六世长期患精神病;两大贵族集团奥尔良派与勃艮第派流血冲突。亨利五世一一加以利用。实际上,他使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背叛自己的国家转而支持英国。
1412年的克拉伦斯公爵的远征没有结果,阿尔马内克人在英国人到达之后改变主意,用钱将其打发走不再接受英国的支援。亨利五世登基后继续与勃艮第联系结盟事宜,但是也没有放弃另一派,只是在跟双方谈判的过程中谁出的价钱高就支持谁。1415年的时候阿尔马内克人提出将阿奎丹的大部分领地割让给英国并且还将查理六世的女儿和60万的金币送给英格兰,但是英国的胃口更大要求重新获得在约翰王手中丢失的全部安茹帝国——诺曼底、曼恩和安茹,这让法国人不可接受,于是亨利决心开战。1415年8月亨利率领1万多名弓箭手和士兵从南安普顿出发在诺曼底登陆,先是攻下哈弗洛,接着渡过索姆河向加来进军,但是与法军在阿让库尔遭遇,当时的法军三倍于英国军队,但是法国骑兵在一个狭窄的正面进攻英国弓箭手,战术让法国的骑兵血染黄沙,六千多人战死,更有无数人被俘,而亨利只损失了四百多人,但是包括约克公爵和萨福克伯爵。阿金库尔战役几乎摧毁法国人的斗志。此后英军不断取胜,也让英国在谈判桌上的地位空前提高,国内也一致支持国王。
1417年的第二次远征之前亨利得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西吉斯蒙德的支持。当年8月再次登陆诺曼底,相继攻克卡昂、韦尔鲁和法莱,而约翰公爵则在北方威胁巴黎袭击加来。一年后,也就是1418年8月亨利控制了整个下诺曼底,接下来就是夺取诺曼底的坚不可摧的首府鲁昂。1419年元月的时候鲁昂弹尽粮绝而投降,这时诺曼底的抵抗结束了,亨利成为这片公爵领地的主人。
这时候的谈判又优先于战争了,本来是阿尔马内克人(此时为皇太子派)与勃艮第人之间的和解可能让亨利限于绝境,但是阿尔马内克人派人刺杀了勃艮第公爵让亨利绝处逢生。此时的勃艮第人由于仇恨而愿意接受亨利的所有的条件。他们同意查理六世的法国国王由亨利五世继承,查理六世的女儿与亨利结婚,但是亨利要发誓为被刺杀的勃艮第公爵报仇,此时的勃艮第公爵位菲利普,这些东西写到了特鲁瓦条约中。
接下来亨利与妻子(查理六世的女儿凯瑟琳)回到英国并巡行各地,其间凯瑟琳怀孕了,接着克拉伦斯公爵在袭击卢瓦尔时阵亡,这让亨利重新回到战场上。1421年6月亨利重新回到了战场并取得莫城围城战的胜利,此时的亨利五世可谓青云得意,然而他的辉煌转瞬即逝。当他在政治上达到权力的顶峰时,死神悄悄走近了他。
1421年12月,圣尼古拉斯节,日后的亨利六世出生于温莎城堡。同月亨利五世病倒,可能是痢疾。1422年8月,亨利五世病情恶化,在口授遗嘱后,亨利 在8月31日黎明时死在了巴黎郊外的万塞讷城堡。他的临终遗言是:
万能的主啊,你知道我的希望一直是,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如果我能活着的话。
Thou Liest, Thou Liest, my portion is with the Jesus Christ.
In thy hand Lord I give this life.
⑷ 百年战争的问题
腓力六世 Philippe VI(1293年—1350年8月22日)法国瓦卢瓦王朝的第一位国王(1328年—1350年在位)。
新王朝的开始
腓力六世为瓦卢瓦的查理之子,1325年承袭父亲的安茹伯爵爵位。在法国卡佩王朝的最后一名男性成员查理四世去世后,两个主要的竞争者要求继承王位:安茹伯爵腓力,他是法王腓力三世的孙子,查理四世的堂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他是查理四世的外甥。由于在严格遵守萨利法典的法国,女性及其后代无权继承一切封号,安茹伯爵腓力最后获得了王位。但是,爱德华三世一直为此耿耿于怀;他与腓力六世的个人矛盾及两人对领土贪得无厌的追求,成为日后百年战争的导火索。
(英明的)查理五世 Charles V le Sage (1337年1月21日—1381年9月16日)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364年—1381年在位)。他逆转了百年战争第一阶段的战局,使法国得以复兴。
查理五世是约翰二世(好人)之子。1356年英国人在普瓦捷战役中俘虏了他的父亲约翰二世,查理五世遂成为国家的摄政者。事实证明他比父亲称职得多。
查理六世(疯子)Charles VI le Insense 又称可爱的查理 (1368年12月3日—1422年10月21日)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380年—1422年在位)。查理五世之子。
在其父王的励精图治之后,由于查理六世的精神病,法国再次陷入一片混乱。封建主之间矛盾重重,奥尔良派和勃艮第派为争夺查理六世的摄政权混战不休。城市居民和农民由于恶劣的生存环境多次举行暴动。1382年,鲁昂和巴黎均发生反抗重税的市民暴动(铅锤党运动)。
查理七世(胜利者)Charles VII le Victorieux 又称:忠于职守的查理 (1403年2月22日—1461年7月22日)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422年—1461年在位)。他最后打赢百年战争,为法国在接下来几个世纪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查理七世是疯子查理六世之子。1420年签订的特鲁瓦条约剥夺了他的王位继承权,转给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当其父王查理六世死后,英王亨利六世(亨利五世之子)被英国人宣布为法国国王。查理七世在阿马尼亚克派的支持下,实际控制着卢瓦尔河以南地区,法国北部完全沦于英国统治之下。
爱德华 (黑太子) Edward the Black Prince (1330年6月15日—1376年6月8日)英格兰统帅。爱德华三世长子,母亲为埃诺的菲利帕。生于牛津郡伍德斯托克。爱德华三世加封他为切斯特伯爵、康沃尔公爵(1337年)、威尔士亲王(1343年),均为王储专用称号。他是英法百年战争第一阶段中英军最着名的指挥官。“黑太子”的绰号,大概是由于他穿戴黑色盔甲(最早见于16世纪文献中;爱德华生前从未被这么称呼过)。1346年,爱德华指挥了英军获胜的克雷西战役。1355年他的军队洗劫了阿基坦。1356年,爱德华指挥了他最出名的战役:普瓦捷战役,他与父王配合大胜法军,俘虏了法王约翰二世。同年,他被封为阿基坦公爵。
爱德华积极干预西班牙事务。他支持(残忍的)佩德罗一世争夺卡斯蒂利亚王位。
1362年—1372年,爱德华是阿基坦的统治者。然而,他的军队在阿基坦横行不法,令他的声名受损。1371年1月爱德华返回英格兰,并于1372年末正式放弃公爵称号。此后他过着打猎、比武的骑士生活。1376年爱德华在威斯敏斯特去世,葬于坎特伯雷。
爱德华的儿子理查二世继承了爱德华三世的王位。
爱德华三世 (英文名Edward III,1312年11月13日~1377年6月21日),英格兰国王,1327年到1377年在位。
爱德华三世是被谋杀的昏君和同性恋者爱德华二世的儿子,生于伯克郡温莎。其母法兰西的伊莎贝拉与情夫第一代马奇伯爵罗杰•莫蒂默合谋废黜爱德华二世后成为英格兰的实际统治者。马奇伯爵获得大量封地(包括着名的登比封地)并在英格兰飞扬跋扈。
亨利五世 Henry V(1387年8月9日或9月16日—1422年8月31日)英格兰兰卡斯特王朝国王(1413年—1422年在位)。在他短暂的九年统治期间,他取得了中世纪任何一位英格兰国王都未取得过的军事辉煌。
亨利五世是英王亨利四世之子,母为玛丽•德•伯翰。生于蒙茅斯(在威尔士)。在他出生时他父亲还只是德比伯爵。当德比伯爵被放逐期间,亨利被国王理查二世收养,并得到很好的教育。德比伯爵篡位后,即封亨利为威尔士亲王。1413年3月20日,亨利五世加冕为英格兰国王。
亨利五世重燃百年战争战火,而他甚至取得了比爱德华三世更大的胜利。当时法国内部矛盾重重:国王查理六世长期患精神病;两大贵族集团奥尔良派与勃艮第派流血冲突。亨利五世一一加以利用。实际上,他使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背叛自己的国家转而支持英国。
1415年亨利五世正式侵入法国。事实证明,他是比爱德华三世更善于发挥英格兰长弓手威力的指挥官。他首先攻下埃夫勒,继而向沿海重镇加来进军。在这期间,亨利五世宣称他要得到法国的王冠。以少胜多的阿让库尔战役(1415年)几乎摧毁法国人的斗志。此后英军不断取胜,1419年全部征服诺曼底,随即法国北部第一重镇鲁昂投降。
1420年亨利五世迫使查理六世签订特鲁瓦条约。这份条约对英格兰来说是难以置信的巨大胜利:条约规定,亨利五世与查理六世的女儿瓦卢瓦的凯瑟琳(法语读卡特琳)结婚,并且查理六世死后其法国王位由亨利五世继承(剥夺了法国王太子夏尔的继承权)。亨利五世实际成为法国的摄政。
此时的亨利五世可谓青云得意,然而他的辉煌转瞬即逝。当他在政治上达到权力的顶峰时,死神悄悄走近了他。1422年,在万塞讷附近的一次战斗中,斑疹伤寒夺走了亨利五世年轻的生命。
家庭
妻子:凯瑟琳(瓦卢瓦的),1420年6月20日结婚
子女:亨利六世(独生子)
穆罕默德二世(征服者)(土耳其语:Fatih Sultan Mehmet,1432年3月30日—1481年5月3日)奥斯曼帝国苏丹(1444年—1446年,1451年—1481年)。他也经常被人们直接以外号“法齐赫”(意为征服者)相称。他是历史上最以尚武好战着称的苏丹。
正如他的外号一样,穆罕默德二世推行实实在在的征服政策。他在自己的30年统治期间亲率大军远征26次,几乎连年作战。这其中最辉煌的战果是在1453年攻克君士坦丁堡,从而灭亡了延续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穆罕默德二世在其士兵洗劫了君士坦丁堡后,把这个城市改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使奥斯曼帝国成为一个地跨欧亚的国家,并且从此控制了博斯普鲁斯海峡。
雄在法国人民中间流传着一个光辉的名字——贞德,人们以十分敬仰的口气称她为“奥尔良英雄”。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英雄,却是一个女扮男装的青年女子。
贞德于1412年1月6日出生于法国杜列米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337年,在欧洲历史上爆发了一场历时最长的所谓“百年战争”。战争的双方是法国和英国。1428年,英军在占领了巴黎之后,倾注全力围攻通往法国南方的门户奥尔良城,形势十分危急。当时,年仅十七、八岁的贞德,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毅然向王子查理请求参军。1429年4月,贞德受命担任解救奥尔良城的军事指挥,她扮成男子,身披盔甲,率领6000多人,向英军发起进攻。她英勇善战,身先士卒,终于击败英军,解除了城围,扭转了战局,所以人民尊称她为“奥尔良英雄”。
为了解放祖国的神圣领土,贞德率部向巴黎进军,在康边城附近的一次战斗中,被英国侵略者在法国的帮凶勃艮第集团俘获,并以4万法郎为代价卖给英国,她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英国侵略军把她囚禁了一年后,于1431年5月30日在卢昂场杀害。她为祖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⑸ 法国的英雄事迹
圣女贞德(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被称为“奥尔良的少女”,是法国的民族英雄、军事家,天主教会的圣女。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时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胜利做出贡献。最终被俘,被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她火刑。
(详见参考网站)
⑹ 这是什么战争
圣女贞德,那场战争是英法百年战争。
女贞德(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被称为“奥尔良的少女”,是法国的民族英雄、军事家,天主教会的圣女,法国人心中的自由女神。
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时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胜利做出贡献。最终被俘,被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她火刑。
拿破仑对贞德有着很高评价,认为是法国的救世主。贞德死后法国的民族主义高涨,出现了很多关于贞德的史料编写和研究,法国爱国主义运动(法国右翼政治组织)以她的伟大形象进行宣传。并有大堆作家和作曲家歌颂她,包括莎士比亚、伏尔泰、席勒、威尔第、柴科夫斯基、吐温、萧伯纳和布莱希特都创作了有关她的作品,而大量以她为题材的电影、戏剧、和音乐也一直持续发展直到今天。在英国贞德被认为是“魔女”。包括莎士比亚在描述法国王室的腐败历史剧‘亨利六世第一部’(HenryVI,Part1,1592年)中贞德被描绘为妖女。不过,近代“如果英国百年战争胜利并吞并法国,那今天的自由主义将不在英国存在,结果上贞德也救助了英国”的看法也出现。
⑺ 法国历史大事年表
你大概是想要大革命后的吧``要不把加佩,墨洛温的翻出来```就晕了``
悬赏:0 - -|||
1589年亨利四世建立波旁王朝,路易十四时达到鼎盛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随后颁布人权宣言。
1791年颁布宪法,法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普法联军入侵法国干涉法国革命,法国取得瓦尔密大捷;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3年吉伦特派下台,雅各宾派上台,处死了路易十六,实行恐怖政策;
1974年热月政变。国民公会掌权。
1799年雾月政变,拿破仑成第一执政。后来成为终身执政。
1804年12月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
称帝前拿破仑开始主持制定《拿破仑法典》
1812年拿XX侵俄失败。
1813年莱比锡战役,法战败。
1814年拿破仑退位,其间自杀未遂。流放厄尔巴岛。
1814-1815年3月间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登位。
1815年3月——1815年6月百日政权,拿XX改帝制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法军战败。
拿破仑再次退位,被流放去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
1815年6月后,波旁王朝路易十八再次复辟。表面君主立宪制国家。
1830年七月革命。后建立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登上王位。
30年代其间,里昂工人起义。
1848年欧洲革命年,法国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第二共和国。
1848年六月起义。
1848年12月路易波拿巴上台成为新任总统。
1852年路易恢复帝制。第二帝国。在位其间与英国发动英法侵华战争。
1870年普法战争。路易被俘虏,巴黎人民推翻帝国建立第三共和国。
1871年法国政府战败赔款割地给普鲁士。
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随后失败。
1875或者1879年共和政体在法国最终确立。
大概你要的就是这些吧,我是凭记忆的````漏了是有可能饿``。
2生活状况:
根据以往看的书,我认为:
亨利建波旁后,景况是不错的,封建经济也发展,而且他也比较开明(特别是宗教),并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
在路易十四中期法国是比较富有的,毕竟开始殖民扩张。国力也比强,无论是建筑饮食等方面法国都处于优等。但根据伏尔泰的叙述里,我觉得贫富悬殊点吧。
到了路易十四后期法国已经走下坡路了,连连的败仗,而且仗打多了,人民也开始受不鸟了,路易十四早年得罪的又来讨债了,经济发展也不行,西班牙问题等。。人民生活从后其到路易十六都不好,水深火热。
拿破仑时期,个人觉得有点和路易十四时候象。但是资本主义发展得比较快,对外扩张,殖民上抢回来的东西,钱对法国都是好的。所以鼎盛的时候人民生活比波旁后期要好不少吧。但因为战争,到后来就不行了,比如征兵严重,法国保留了小农经济啊,钱都用到战争了,拿破仑还把大殖民地路易斯安娜便宜卖给了美国,所以后期人民生活就不怎么好。
波旁复辟的时候人民生活也不好,看雨果的书就知道,封建旧势力卷土重来。才逼着人们忍了15年后爆发七月革命。
七月王朝时候,就是换了个人来刮人民。因为资本主义毕竟是顺应潮流,人民生活相对之前肯定是改善了,但当工业革命逐渐开展,经济危机来临,人民生活也越来越不好过。
路易波拿巴上台后,国民经济是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因为他对外是积极的殖民扩张,努力发展本国经济,人民生活该是在半好不坏中想好的方向进发。。= =
后面就是共和国3的时候了``不清楚。。。= =
——————————————————
3拿破仑第一次退位被流放去厄尔多岛,是反法联盟的意思。拿破仑性格比较自负,所以曾自杀过,但是因为喝的不多,发现及时,就被救活了,去了流放的地方后还是积极的想回法国一雪前耻的。。
第二次滑铁卢后,面临退位,朋友劝他逃去美国,但他选择想英国求助(大概想留在欧洲吧,我还真不明白他咋想的),拿破仑去到英国的时候太受欢迎了,他又不收敛下,所以英国人觉得留着他是个祸害,所以就想让他翻不鸟身,就把他放到N远的大西洋去了。。。结果拿破仑的雄心就被一点点磨灭了``21年就死掉了```
————————————————
下午太有空了```自己打的```可能有点乱``
不知道你满意不??
⑻ 1月6日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什么事
1月6日是阳历年的第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59天(闰年是360天)。
大事记
1066年—哈罗德二世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成为英格兰国王,成为最后一位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王。
1374年—明朝《大明律》首次颁行天下。
1492年—历时近七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正式完结。
1547年—伊凡四世(恐怖的伊凡)加冕亲政,成为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
1838年—塞缪尔·莫尔斯首次公开示范电报。
1854年—夏洛克·福尔摩斯出生。
1907年—蒙特梭利在罗马创办第一所儿童之家。
1912年—新墨西哥州加入美国联邦。
1912年—在法兰克福地质学会上,魏格纳作了题为“大陆与海洋的起源”的演讲,首次提出大陆漂移假设。
1913年—巴尔干同盟会议因意见不合而破裂。
1925年—墨索里尼组建法西斯内阁,在意大利实现独裁。
1927年—中国国民政府收回九江英国租界。
1929年—亚利山大成为南斯拉夫的独裁者。
1930年—越南共产党成立。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占领遵义城。
1938年—新四军军部成立。
1941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向国会提交《租借法案》。
1941年—国民党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1950年—英国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9年—国际海事组织成立。
1961年—法国全民投票,同意阿尔及利亚独立。
197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中心的科学家首次合成了人的生长激素。
1975年—中国与博茨瓦纳建交。
1986年—美国《时代》周刊选邓小平作封面人物。
1987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1992年—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建交。
1993年—威廉·杰斐逊·克林顿(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 正式出任美国总统。
1997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构建了水稻基因组物理全图。
2005年—中国内地(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达到13亿。
200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
出生
1412年(壬辰年)—法国国民英雄,天主教,圣女贞德出生(1431年逝世)。
1822年(壬午年)—德国考古学家亨利·谢里曼出生。
1832年(壬戌年)—居斯塔夫·多雷出生,法国画家。
1838年(戊戌年)—德国作曲家马克斯·布鲁赫出生。
1850年(庚戌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代表人物爱德华·伯恩施坦出生。
1854年(甲寅年)—英国名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出生。
1859年(己未年)—英国哲学家,新实在论者塞缪尔·亚历山大出生。
1872年(壬申年)—俄国作曲家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出生。
1883年(癸未年)—黎巴嫩阿拉伯作家纪伯伦出生。
1903年(癸卯年)—中国着名语言大师、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梁实秋先生出生。
1907年(丁未年)—中国着名作物育种和细胞遗传学家戴松恩。
1913年(癸丑年)—美国奥斯卡影后洛丽塔扬出生。
1917年(丁巳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出生(2005年逝世)。
1924年(甲子年)—韩国第15任总统金大中出生。(2009年逝世)。
1931年(辛未年)—日本女演员八千草薫出生。
1932年(壬申年)—中国着名语言文学家谢冕出生。
1946年(丙戌年)—英国着名乐队平克·弗洛伊德主唱西德·巴勒特出生。
1958年(戊戌年)—日本双人团体“恰克与飞鸟”的成员柴田秀之出生。
1955年(乙未年)—英国人憨豆先生罗温·艾金森出生。
1974年(甲寅年)——中国台湾男演员李李仁出生。
1976年(丙辰年)—中国男演员陆毅出生。
1978年—日本歌手过亚弥乃出生。
1979年—中国女演员廖碧儿出生。
1982年—美国篮球运动员吉尔伯特·阿里纳斯出生。
1984年—中国男子110米栏选手史冬鹏出生。
1987年—中国男子游泳运动员张琳出生。
1988年(戊辰年)—中国男演员释小龙出生。
1994年—韩国JYP公司练习生林宰范出生。
2008年—着名童星张籽沐出生。
动漫人物
嘉蜜(街头霸王)
森美咲(东之伊甸)
释小龙
阿弥陀丸(通灵王)
史里乌(圣斗士星矢)
土萌萤(美少女战士)
红孩儿(最游记)
泽渡真琴(Kanon)
艾莉丝·贝嘉姆(机甲露宝)
雪小路野蔷薇(妖狐x仆SS)
志村团藏(火影忍者)
清水洁子(排球少年!!)
逝世
1382年—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兵败自杀。
1852年—盲人文字系统布莱叶点字法的发明者路易斯·布莱叶逝世,享年43岁。
1884年—奥地利生物学家,现代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逝世,享年62岁。
1918年—德国数学家,集合论的创立人康托逝世,享年73岁。
1919年—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逝世,享年61岁。
1972年—中国伟大军事家,原中央军委副主席陈毅元帅逝世,享年71岁。
1982年—中国历史学家尚钺逝世,享年80岁。
1983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杨勇逝世,享年71岁。
1983年—中国着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沈鹏飞逝世,享年90岁。
2013年——许光,许世友长子,1929年出生,曾担任北海舰队舰长。(84岁)
节日
爱尔兰小圣诞节
墨西哥“三王节”
古巴每年一次的嘉年祭典
中国第十三亿人口日
大事件
墨索里尼改组内阁,全部由法西斯份子组成(1925年)-----
墨索里尼在上一年的意大利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后,已牢牢地掌握了政权,但他仍感到必要加强自己的地位,因此开始实行一个提升朋友、惩罚敌人的计划。他用褫夺公职的手法来打击政治上反对者,把对手从政府和其他有影响和威望的职位上撤下来。警察部队奉命进行大逮捕,捣毁房屋,滥肆搜索。
总之,墨索里尼取缔了共济会所。
最有效的是墨索里尼(他本人以前就是一个新闻记者和报社编辑)对付意大利新闻界的手段。凡刊登“谎言”(即抨击法西斯的言论)的报纸都被接管封闭,记者遭逮捕。墨索里尼还强行规定,每家报纸的董事会内必须安插一名法西斯党指定的人员。他通过这些措施取消了一切新闻自由。
九江英国人被赶出租界(1927年)-----
1月6日,九江数万人群众上街游行,声援汉口收回租界。 已罢工一个多月的怡和、太古两码头工人纠察队员吴宜山,发现英人强迫工人搬运行李,并偷运大米接济从武汉撤下来的英军军舰,立即上前制止。英国水兵当场将吴宜山打昏过去,并将数名工人打成重伤。
惨案发生后,正在游行的群众高呼“冲击洋街去!”等口号,分四路朝英租界挺进。
英租界出动全部军警,紧闭租界对外通路,架设机关枪防守,江中的兵舰也脱下炮衣准备开。 租界内码头工人拔除租界四周铁丝网,接应冲击租界的游行群众,将英国人赶上兵舰,一举占领了被英国租用60多年的租界。
1月7日,驻守九江的国民革命军派兵接管租界,工人纠察队协助军队维持租界秩序。同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邓演达由武汉来到九江,调查处理此案。
10日,在武汉国民政府主持下,成立了九江英租界临时管理委员会。
亚力山大成为南斯拉夫的独裁者(1929年)-----
在南斯拉夫,亚力山大国王解散了国会,使自己成为这个四分五裂的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亚力山大从来未有过当独裁者的企图,但是他感到他除了夺取政权外别无选择。
协约国在巴黎和平会议上建立了南斯拉夫,但是却忽略了塞维尔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民族。去年8月克罗地亚人建立了自己的国会,从此国民议会便是有名无实,因此亚力山大必须设法统一自己的国家,并要防备外患。
⑼ 女英雄贞德的故事是怎样的
约1412年1月6日,贞德生于法国东北部香槟省杜雷米村的农民家庭。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恢复侵法战争,百年战争再度爆发。贞德耳闻目睹英军的暴行,从小立志抗英救国。1428年10月,英军包围通往法国南方的重镇奥尔良,企图灭亡法国。出于一种强烈的民族感情,年仅17岁的贞德决心解奥尔良之围。她说上帝授予她抗英救国的神圣使命。通过舅父引荐,贞德见到地方官,一再陈述她的救国抱负。1429年初,贞德去希隆晋见王子(即查理七世),请缨杀敌。她激昂陈词:“凭上帝支持,你(指王子查理)是法兰西真正的继承人,国王的太子。”太子听后很受感动,坚定抗英复国的信心。查理命贞德带领3,000士兵,赐予军旗、战马和佩剑,去解救奥尔良之围。同年4月27日,贞德披铠甲、骑白马,奔赴前线。5月4日,她首次出战,法军士气大振,一举攻克圣洛浦。5月7日,法军进攻被占的土尔斯堡,激战中贞德脚部受伤,胸部中箭,被救离战场。战至傍晚,法军仍未攻克土尔斯堡,司令下令吹号收兵。这时贞德请求延长时间,忍痛挥动军旗鼓舞士气。将士们把飘扬的战旗看作总攻的信号,一齐冲锋,从南面登上土尔斯堡。城内守军和许多市民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也杀向围城的英军。英军被内外夹攻的法国军民打得落花流水,仓皇溃逃。这是两次关键性的战役,奥尔良之围遂解。这次大捷后,贞德被誉为“奥尔良姑娘”。奥尔良的胜利是百年战争中法国由败到胜的转折点。贞德的爱国精神极大地鼓舞了法兰西民族的抗英热情,也坚定了法国人民的必胜信心。
奥尔良之役后,贞德认为法国的当务之急是为太子查理加冕,成为合法国王。按法国传统,加冕礼应在兰斯大教堂进行。贞德挥师北上,向兰斯进军,沿途收复许多被占城市。6月27日,攻克兰斯。7月17日,太子查理在兰斯大教堂隆重加冕,称查理七世。贞德的功勋名扬全国,受到人民的崇敬,但她仍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以完成解放全国的神圣使命。9月,贞德率军进攻巴黎,但国王下令撤兵,功亏一篑。1430年5月,英国联合勃艮第公爵,向兰斯出击,兰斯附近的康边告紧。贞德赶到康边率队反击,因寡不敌众决定撤回。城防司令弗莱竟拉起吊桥,紧闭城门,不让贞德进城,被勃艮第人俘虏。同年7月,勃艮第人以4万法郎将贞德卖给英军,交由教会法庭审判。贞德面对敌人捏造的诸多罪名,义正词严地予以驳斥。英国侵略者为挫伤法国军民的士气,把贞德囚禁在一只铁笼子里,动用各种酷刑企图迫使她变节。但贞德始终不屈不挠,并义正词严地说:“为了法兰西,我视死如归。”最后,法庭以“屡教不改的异端”、“女巫”等罪名判处女英雄火刑。1431年5月30日在卢昂广场的火刑柱上,不满20岁的贞德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贞德虽然壮烈牺牲了,但是她的光辉业绩唤起了法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法国东北部的许多地方,包括琅城、苏瓦松、普罗文等,一个又一个地打开城门欢迎王师。活跃在各地的武装力量,大多由城乡贫苦人民和下层教士组成,他们自发地参加反英斗争,或向查理献城;或驱逐英人和亲英势力。1436年4月,查理七世进入巴黎。到1453年,除加莱港外,法国收复了全部被占领土。贞德抗英斗争不仅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而且也削弱了法国的封建割据势力,加速了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
⑽ 英法百年战争的贞德为什么会被活活的烧死
圣女贞德(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是法国的军事家,天主教圣人,被法国人视为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贞德原本是一位法国农村少女,她声称在十六岁时的一日,在村后的大树下遇见天使圣弥额尔、圣玛加利大和圣加大肋纳,从而得到“神的启示”,要求她带兵收复当时由英格兰人占领的法国失地。后来她几番转折,得到兵权,于1429年解奥尔良之围,成为了闻名法国的女英雄,后带兵多次打败英格兰的侵略者,更促使拥有王位承继权的查理七世于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故英国人将她当作肉中钉,想方设法要除掉她。圣女贞德于1430年在贡比涅一次小冲突中为勃艮第公国所俘,不久为英格兰人以重金购去,由英格兰当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她火刑,于1431年5月30日在法国鲁昂当众处死。20年后英格兰军队被彻底逐出法国时,贞德年老的母亲说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审判贞德的案子,最终于1456年为她平反。500年后被梵蒂冈封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