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国歌和哪个事件有关

法国国歌和哪个事件有关

发布时间:2022-05-28 14:07:11

⑴ 历史上4月24日发生过什么大事件

1192年4月24日林觉民挥泪写遗书卢沟桥建成。
1792年4月24日林觉民挥泪写遗书里勒创作《马赛曲》。
1905年4月24日清廷废除死刑中的凌迟、枭首、戮尸。
1911年4月24日林觉民挥泪写遗书。
1916年4月24日爱尔兰爆发复活节起义。
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病逝。
1925年4月24日陈诚等发起孙中山主义学会。
1925年4月24日莽原社成立。
1931年4月24日顾顺章叛变,中共中央机关险遭破坏。
1941年4月24日抗战英雄谢晋元遇难。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
1948年4月24日苏联战斗机与英国货机相撞。
1949年4月24日解放军攻破太原。
1950年4月24日外约旦改名为约旦。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80年4月24日美武装营救扣押在伊朗的人质失败。
1986年4月24日温莎公爵夫人去世。
1986年4月24日世界最大的飞机安-124起飞。
1991年4月24日日本向海湾派遣扫雷舰队。
1992年4月24日山西省曲沃出土一大批西周文物。
1996年4月24日星光工程正式启动。
1997年4月24日中俄等五国签署边境地区裁军协定。
1997年4月24日着名画家黄胄逝世。
1998年4月24日基里延科就任俄国斯总理。
1792年4月24日,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工兵上尉和音乐爱好者李尔创作出着名的《马赛曲》,这首歌曲于1795年7月14日被法国国民公会定为法国国歌。

1919年4月24日,我国着名科学家、铁路工程师詹天佑逝世,享年58岁。1905年,他担任了第一条由我国自行筹款、自行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的总办兼总工程师。

1941年4月24日,因率领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而令日军闻风丧胆的抗日名将谢晋元团长在上海遇刺身亡。

1942年4月24日,捷共中央领导人之一的伏契克被捕,1943年9月8日在柏林被法西斯杀害。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绞刑架下的报告》就是他在布拉格德国法西斯监狱中完成的。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委员会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1949年4月24日,人民解放军在徐向前、聂荣臻的指挥下经过4天的攻城战斗解放太原。太原的解放,标志着华北地区的彻底解放,推动了全中国解放战争的进程。

1970年4月24日,中国在第一个火箭发射实验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3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从此拉开。

1997年4月24日,为表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表现突出、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青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决定设立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首次颁奖。这是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青年的最高荣誉。

⑵ 国际歌是如何诞生的

1871年,法国东普鲁士发生战争,史称“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法国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同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起义工人很快占领全城,赶走了资产阶级政府。不久,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随后,资产阶级政府对巴黎公社发起了进攻。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三万多名公社战士牺牲。28日,巴黎失陷,巴黎公社以失败告终。

公社失败后不久,公社的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诗歌《英特纳雄耐尔》(又译《国际工人联盟》)。该诗曾使用《马赛曲》的曲调演唱。1888年,法国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为《国际歌》谱写了曲子,国际歌创作完成。

《国际歌》对我国的影响

1923年,瞿秋白从苏联回到中国,将《国际歌》重译。

1926年3月18日,巴黎公社55周年纪念时,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印行《国际歌》传单,有三组歌词,大致对应法文歌词第一、二、六段和副歌;其中“Internationale”在歌词中先音译为“英特尔拉雄纳尔”,再音译为“英特尔纳雄纳尔”。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即中央苏区)成立时,决定以《国际歌》作为国歌。

1962年,中国音协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有关专家,对《国际歌》译文重新加以修订。[1]

《国际歌》还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演奏歌曲。从中共三大起,每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闭幕时和党的重大活动结束时,都会演奏《国际歌》。

⑶ 《马赛曲》反映了哪些事情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期间,有过许多鼓舞斗志的战斗歌曲,而最受群众喜爱、流行最广的,是自由的赞歌——马赛曲。
在法国路易十六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新兴的资产阶级同情农民疾苦,受到巴黎雅各宾派的影响,阿尔诺带领马赛港的市民设计夺取了要塞,得到了武器,并驱逐了公爵。
他们举行集会通过决议组织500名义勇军进军巴黎去搭救同情改革的议员,马赛市民积极参军,高唱着马赛曲向前进发,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而这个时期创作的进军歌曲《马赛曲》也成为了鼓舞斗志的赞歌。



(3)法国国歌和哪个事件有关扩展阅读:
这首新歌,原名为《莱茵军进行曲》,1792年4月24日,由德·利尔在斯特拉斯堡首次演奏,不久就传遍了全国。
三个月以后,法国第二大城马赛的工人革命队伍高唱这首歌曲,浩浩荡荡地开进巴黎;马赛的俱乐部每次召开会议,开始和结束时都必定演奏这支歌曲;马赛人在行军路上也高唱这支歌。《马赛曲》因此得名。
1795年7月14日法国督政府宣布定此曲为国歌。1879年、1946年以及1958年通过的三部共和国宪法皆定马赛曲为共和国国歌。

⑷ 《马赛曲》创作的相关背景

马赛曲

法国大革命期间,有过许多鼓舞斗志的战斗歌曲,而最受群众喜爱、流行最广的,是自由的赞歌--马赛曲。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废除了全部封建制度,发布了《人权宣言》。人权和自由平等的面制度基本原则一经确立,就意味着封建贵族的王权将被永远废除。法国大革命引起了欧洲邻国封建统治者的不安和敌视,他们企图以武装干涉扼杀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奥地利和普鲁士联合发表宣言,要求法国恢复国王的权力。法国逃亡贵族在国外招募军队准备复辟,瑞典、俄国、西班牙、撒丁王国都表示支持。1792年4月20日,法国对奥宣战。

马赛曲的作者名叫鲁热�6�1德�6�1利尔。他是法国大革命时斯特拉斯堡市卫部队的工兵上尉。1779年冬,饥荒笼罩着斯拉斯堡。市长迪特里希家的生活也很贫苦。一天,饭桌上只有战时配给的面包和几片火腿了,迪特里希安详地望着德�6�1利尔说:“只要市民们节日里不缺少热闹的气氛,只要士兵们不缺乏勇气,我们吃的虽不丰富,也算不了什么!”他接着对女儿说:“酒窖里还有最后一瓶酒,拿来让我们为自由为祖国干杯吧。斯特拉斯堡要举行一个爱国主义的盛典,德�6�1利尔应该喝几杯酒,写出一首能鼓舞人民斗志的歌曲来!”女儿们齐声鼓掌喝彩,取来了酒,为父亲和年轻的军官斟满酒杯,直至酒被喝完。
午夜了,寒气袭人。任凭幻想驰骋的德�6�1利尔兴奋异常地回到房间,一会儿先谱曲后填词,一会儿先作词后谱曲。是音符还是诗句先出现?是音乐还是诗篇?他分辨不清。他只是纵声歌唱,可什么也没有写成,他渐渐感到疲乏,伏在钢琴上睡着了。
天明醒来,夜里的歌曲就象梦一般地在例子的记忆中浮现。他一口气写下歌词,谱上音符,随即向迪特里希家奔去。他在菜雷锋里找到正在锄冬季莴苣的迪特里希,这位年迈的爱国者立即叫醒自己的夫人和女儿,还叫来几位爱好音乐并能演奏的朋友,由迪特里希的长女伴奏,德�6�1利尔激昂地唱起歌来。听了第一节,每个人心潮激荡不已;听到第二节,大家都流下了热泪;听到最后一节时,人们的狂热爆发了。迪特里希、他夫人、女儿们、年轻的军官和朋友,哭着拥抱在一起。他们欢呼:祖国的赞歌找到了!

两个月以后,形势发生了变化,普鲁士奥地利联军攻人法国,在远离斯特拉斯堡的法国最南端城市马赛,迅速组织起一支500人的结盟军向巴黎进发。一个叫米勒的医科大学生把他得到的《莱茵军战歌》推荐给马赛军。歌曲的激昂气势振奋了人们,马赛结盟军一路上高唱这首革命歌曲开往巴黎,沿途还散发印刷的歌片。当他们到达巴黎时,以军旗和这首歌为前导,成千上万的人在街头迎接这支部队。他们听到马赛人一遍又一遍地唱着一支令人热血沸腾的战歌,这是他们从来没有听到过的,那歌词唱出了此刻他们要喊出的战斗口号。这首歌,很快就不胫而走,传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由于是马赛人带来了这首歌人们把它叫做《马赛曲》。

这首新歌,原名为《莱茵军进行曲》,一七九二年四月二十四日,由德�6�1利尔在斯特拉斯堡首次演奏,不久就传遍了全国。三个月以后,法国第二大城马赛的工人革命队伍高唱这首歌曲,浩浩荡荡地开进巴黎;马赛的俱乐部每次召开会议,开始和结束时都必定演奏这支歌曲;马赛人在行军路上也高唱这支歌。《马赛曲》因此得名。

⑸ 人们也许要问,《马赛曲》是法国的国歌呀,而雕塑《马赛曲》与它又有什么联系呢

确实,《马赛曲》是法国的国歌,而浮雕《马赛曲》是法国近代浪漫主义雕塑家吕德借用这一曲名而创作的雕塑。

无疑,吕德是要在这座雄伟的凯旋门建筑物上宣扬革命的精神,宣传法兰西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让这一尊浮雕成为人民民主思想的纪念碑。

吕德是一个经验丰富的雕塑家。他出生于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个富商。23岁的时候,吕德进入巴黎雕刻家皮埃尔·卡特里埃的工作室学艺。1809年和1812年曾两次获“罗马奖”。但是都因为法国政治局势不稳,国库空虚而错失良机,没能去意大利深造。拿破仑称帝的时候,吕德参加了当时的帝政运动。帝政垮台后,他也不得不流亡到比利时。12年的流亡生活使他倍感痛苦,这也促使他在政治上逐渐走向成熟。回国后,在法国人民革命浪潮的激情下,他很快成了一位近代着名的浪漫主义的雕刻家。他的作品既有古典主义的严谨,也富有浪漫主义的激情。

1836年,吕德应邀为巴黎大凯旋门创作浮雕,记忆的潮水涌回到法国大革命的时代,他想到了1792的法国人民在反抗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封建帝国的战争中,马赛的义勇军开赴巴黎参加保卫祖国的战斗的历史事件,而那激动人心的《马赛曲》似乎依然飘荡在他的耳边。他毅然决定借用《马赛曲》这一曲名作为浮雕的题名。

⑹ 谁能提供法国历史资料

简史: 公元前高卢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了全部高卢,从此受罗马统治达500年之久。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10世纪后,封建社会迅速发展。1337年英王觊觎法国王位,爆发“百年战争”。初期,法大片土地被英侵占,法王被俘,后法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于1453年结束百年战争。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形成中央集权国家。17世纪中叶,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1789年7月14日,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正在进攻巴士底监狱。监狱里当时只关押着7个人,但是市民们却为此激战了一天,牺牲了98个人。1789年8月26日,法国大革命的纲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正式通过。 1789年,伏尔泰和卢梭去世11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废除君主制,并于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国。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夺取政权, 1804年称帝,建立第一帝国。1804年12月2日,巴黎圣母院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加冕典礼,拿破仑·波拿巴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国军队残酷镇压。1848年2月爆发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1851年路易·波拿巴总统发动政变,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国。

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后,于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国直到1940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国,至此第三共和国覆灭。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遭德国侵略。1944年,象征胜利的法国凯旋门,终于迎来了一次真正的凯旋。
在戴高乐的带领下,为了自由而战的法兰西民族不仅为战胜法西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且为战后法国的复兴铺就了道路。
1944年6月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戴高乐担任首脑,1946年通过宪法,成立第四共和国。1958年9月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1959年,法国宣布接受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自决,由此开始告别殖民主义;
1963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签订《法德友好条约》,从此与宿敌德国和解;
1964年,法国与新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
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并限令美国在一年内撤除在法国领土上的驻军和基地。
坚持独立外交政策的法国,成为世界格局的制衡力量。 正是在这一追寻理想的过程中,法国以它卓尔不群的气质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⑺ 马赛曲反应的是哪一个时期的历史大事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期间,有过许多鼓舞斗志的战斗歌曲,而最受群众喜爱、流行最广的,是自由的赞歌——马赛曲。

在法国路易十六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新兴的资产阶级同情农民疾苦,受到巴黎雅各宾派的影响,阿尔诺带领马赛港的市民设计夺取了要塞,得到了武器,并驱逐了公爵。

他们举行集会通过决议组织500名义勇军进军巴黎去搭救同情改革的议员,马赛市民积极参军,高唱着马赛曲向前进发,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而这个时期创作的进军歌曲《马赛曲》也成为了鼓舞斗志的赞歌。

(7)法国国歌和哪个事件有关扩展阅读:

这首新歌,原名为《莱茵军进行曲》,1792年4月24日,由德·利尔在斯特拉斯堡首次演奏,不久就传遍了全国。

三个月以后,法国第二大城马赛的工人革命队伍高唱这首歌曲,浩浩荡荡地开进巴黎;马赛的俱乐部每次召开会议,开始和结束时都必定演奏这支歌曲;马赛人在行军路上也高唱这支歌。《马赛曲》因此得名。

1795年7月14日法国督政府宣布定此曲为国歌。1879年、1946年以及1958年通过的三部共和国宪法皆定马赛曲为共和国国歌。

⑻ 历史上的四月二十四发生什么事情

从1792年到1995年,历史上发生在4月24日这天的大事有:

一,1792年4月24日 里勒创作《马赛曲》

1792年,欧洲封建国家发起武装干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战争。上尉鲁日·德·里勒不负众望,于1792年4月24日连夜谱写了《莱茵河军队战歌》,人们称之为《马赛曲》。它成为奋起保卫祖国的法国人民的战歌。1795年7月14日,《马赛曲》被定为法国国歌。

二,1937年4月24日,中共中央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机关刊物《解放》在延安创刊。

初为周刊,后改半月刊。曾在国民党统治区发行。1941年秋停刊。

三,1970年4月24日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周114分钟。

卫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实现了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它是中国的科学之星,是中国工人阶级、解放军、知识分子共同为祖国做出的杰出贡献。

四,1995年4月24日 我国卫星数字广播开播

1995年4月24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决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了扩大节目的覆盖面和改善广播传输质量,正式开始通过中央电视台的卫星信道来传送单声和立体声广播节目。这一技术的运用标志着我国广播传输手段获重大进展。

五,1995年4月24日 孔繁森被追认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按规定国家副局级以上干部不参加全国先进工作者评选,但全国劳模和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筹委会认为孔繁森两次赴藏,历时十载,同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西藏的建设、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经报请国务院批准,孔繁森被追认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⑼ 你知道法国的国歌和国庆日吗请查 阅相关资料,找出法国国歌和国庆日 的历史由来。

国歌:马赛曲
国庆日:07月14日

⑽ 关于《马赛曲》有哪些用处

1879年2月14日,在莱昂·甘必大(法国共和派政治家)的主持下,国民公会选定《马赛曲》为法国国歌。1880年政府规定学校必须教唱《马赛曲》。第一次世界大战证实了《马赛曲》具有凝聚人心以面对死亡威胁的作用。在国外,《马赛曲》仍是一首革命歌曲。结束流亡生活的列宁就是在《马赛曲》的歌声中回到了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抵抗运动接受了这一歌曲。在巴黎获得解放时,戴高乐将军曾高唱《马赛曲》。和平时代来临了,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当时的法国总统)让人对《马赛曲》作了进一步润色。从1880年开始,在7月14日举行法国国庆游行时都要演奏《马赛曲》。原来《马赛曲》有6段歌词,第7段和最后一段并非鲁日·德·李尔所作,是后来增加的。如今在公共场合使用的法国国歌仅使用《马赛曲》的第1段和第6段。法国前总统普安卡雷曾赞叹说:“《马赛曲》是一个不愿意屈膝于外国的民族发出的复仇和愤怒的呐喊。”

阅读全文

与法国国歌和哪个事件有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0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