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拿破仑入侵埃及的概况!急!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英国一直是反法同盟的核心,尽管法国军队多次打败反法同盟,但一直没能真正削弱英国。1797 年,拿破仑在意大利取得了辉煌战果,凯旋还朝,法国上下一片欢腾,为了彻底削弱英国,一劳永逸地解除后顾之忧,法国政府决定占领埃及,切断英国同印度殖民地的联系,而踌躇满志的拿破仑也希望争取更大的荣誉,巩固并扩大自己的地位。同时,法国督政府也认为拿破仑有野心,把这样的人放在身边很不放心,让他领兵进入埃及正好把他支走。
1798 年5 月,一支拥有 400 艘战船的舰队在拿破仑的率领下,从法国南部的军港土伦出发,开始远征埃及。当时,埃及正处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法军出发离开法国后,一路上先是占领了地中海上的马耳他岛,然后在当年的7 月占领了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接着,法国军队继续向埃及内地进攻。在金字塔附近,法军击溃了埃及军队,进入开罗,并迅速占领了埃及全境。虽然法军在陆上战无不胜,取得了一连串胜利。但是,在海上,法军却很不顺利。1798 年 8 月,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指挥的英国战船在尼罗河口的艾基尔湾歼灭了法国舰队。从此,远在埃及的法国军队无法从法国本土得到援军和补给。同时,埃及人民又纷纷起来反抗法国侵略军,法军在埃及的处境更加困难。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拿破仑在1799 年曾经率领军队进攻叙利亚,但结果是劳而无功,不得不仍然退守埃及。同时,拿破仑也密切关注着法国的局势,当他知道第二次反法同盟的军队又一次发兵侵入法国本土,法国国内社会动荡,需要强有力的人物统治法国时,他在1799 年8 月回到法国,发动了雾月政变。
1801 年,入侵埃及的法国军队不得不撤回法国。
主要影响是
1.对法国及世界的影响:
从某一角度来看,拿破仑远征埃及可以说是促进第二次反法同盟形成的催化剂,而第二次反法同盟的形成又可以说是为拿破仑夺取法国最高统治权提供了绝好的机会。这样的连锁反应,不仅造就了拿破仑的千秋伟业,造就了法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更造就了代表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则在整个欧洲甚至世界迅速传播的国际环境!
2.对埃及的影响:
拿破仑用枪炮强行打开了古老埃及的大门,结束了它与世隔绝的状态。虽然给埃及人民带来了战火,但是也将法国大革命的火种赐给了埃及,埃及历史学家曾指出:"埃及在封建割据状况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直到1798年法国的入侵才在埃及的历史上打开了新的一页。"
拿破仑还带去了大批的专家学者,成立了"埃及研究院"。他们对埃及的生物学、医学、机械学、物理学和考古学等都做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并且编成了一部巨着《埃及记述》。
Ⅱ 拿破仑为什么率军远征埃及其目的是否达到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意大利战争中.. 完败奥地利帝国和撒丁王国的拿破仑在法国的地位无限上升. 当时的督政府害怕这个将军势力太大.威胁到他们的统治.所以想排挤他..
拿破仑非常崇拜亚历山大. 所以也想在东方创建一番伟业.当时的埃及又是英国的贸易重要点.由于当时法国无法横渡英吉利海峡进攻英国.此时占领埃及 .同样可以打击英国. 当他主动要求做为埃及远征军司令的时候.督政府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这样.不论拿破仑在埃及怎么威武.对法国的影响会降到最低.即使最不幸战死.也可除掉这个羽翼逐渐丰满的人.
其实他的主要目的并未达到.他想征服埃及和现在的叙利亚地区.但是有一座城法军未能占领(一下忘记了叫什么地方去了).围困了很久.军队内又有瘟疫..所以拿破仑放弃了继续东进.回到了开罗.后面才发现法国在欧洲失败的一塌糊涂.意大利丢了.荷兰丢了..
埃及的远征.是拿破仑梦想到东方创建一番伟业的行动.. 虽然目的没有达到.(最后滞留在埃及的法军投降了英军.才能回国) 但是却为他登上法国最高权位打下了基础
Ⅲ 18世纪法国为什么早就企图占领埃及
18世纪末的埃及,名义上仍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实际上处于马穆鲁克的统治之下。由于埃及国内连年战争,农业凋敝,手工业破产,对外贸易不振,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法国早就企图占领埃及,开辟通往东方的航线,又想通过埃及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发展贸易,获得部分原料,开辟更广阔的出口市场。
Ⅳ 为什么研究埃及文化要到法国
现在埃及的主要文物大部分在法国,研究埃及文物要去法国才行。埃及20世纪50年代才有本国的考古学家,他们也有很多成果,但最早的成果是法国及其他国家的考古学者开创的。
Ⅳ 拿破仑为什么率军远征埃及其目的是否达到造成了咋样的影响
成功了,一. 拿破仑为什么要远征埃及?
1. 远征埃及是英法争夺欧洲霸主地位的必然趋势。
首先,工业革命导致西方诸国为争夺殖民地而战,英法之战则为这一时期欧洲战争的主线。在英国的诸多殖民地之中,印度是“最明亮的一颗宝石“,在1757到1780年间,仅孟加拉为英国创造的财富总额就达3800万英镑。对于这样一块儿“肥肉”,大革命以后的法国自然也是垂涎三尺。而印度距英国十分遥远,由英国通往印度必须经过埃及,埃及又是亚欧非三洲的交通枢纽,因此法国只有控制了埃及,才能进而有希望控制印度给英国以沉重打击,所以,埃及注定是英法之争的一处战场,法国必然要远征埃及。
其次,第一次反法同盟瓦解之后,法国把战争推向境外,为了保存大革命的成果,法国急于在周围扶持一批附属国,建立一个藩篱地带。而地中海则是这一藩篱地带的重要部分,埃及位于地中海之南,控制埃及对于法国控制地中海和占有意大利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由以上两点可知,法国只要控制埃及,就进可攻退可守,取得对英作战的战略主动权。所以说,法军远征埃及是英法争夺欧洲霸主地位的必然趋势。
2.远征埃及是拿破仑强烈的愿望。
第一,拿破仑很早的时候就摘抄过雷纳尔的一段话:“鉴于埃及地跨两洋,位于东方与西方之间,亚历山大大帝曾设想,把世界帝国的首都建在埃及,使埃及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这位最最开明的征服者意识到,如果有什么可行的办法,把所征服的国家联合为一个大国的话,那就是利用埃及来作为非、亚、欧的连接点。”拿破仑想效仿亚历山大,建立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世界帝国,而埃及则是他理想的帝国首都。
第二,拿破仑深知只有不断的创造军事奇迹,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才能永保他在法国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才能不断地增添他的神秘光环,才能为他攫取更大的权力,所以他必须打败法国的头号强敌---英国。但是当时的法国海军实力有限,根本不可能在英国的阻击下横渡英吉利海峡入侵英国,所以切断英印航线打击英国的海上霸权就成了更易接受的方案,因此,拿破仑打败英国的现实方案就是远征埃及。
第三,拿破仑远征意大利之后功高盖主,督政府对拿破仑颇有猜忌之心,收回了他的军权。如前所述,拿破仑有自己的雄图壮志,也绝非久为人下之人,并且他也怕督政府加害于他,而远征埃及正是他最好的避祸之法,这与我国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如出一辙。
由以上三点可知,拿破仑渴望远征埃及。
综上所述,拿破仑远征埃及是符合法国和他自己的利益的。这些也就是他远征埃及的主要原因。
二.拿破仑是怎样远征埃及的?
关于这一点我就不想多说了,具体过程我就不写了,大家谁有兴趣可以帮我写写。
三. 拿破仑远征埃及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1.对法国及世界的影响:
从某一角度来看,拿破仑远征埃及可以说是促进第二次反法同盟形成的催化剂,而第二次反法同盟的形成又可以说是为拿破仑夺取法国最高统治权提供了绝好的机会。这样的连锁反应,不仅造就了拿破仑的千秋伟业,造就了法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更造就了代表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则在整个欧洲甚至世界迅速传播的国际环境!
2.对埃及的影响:
拿破仑用枪炮强行打开了古老埃及的大门,结束了它与世隔绝的状态。虽然给埃及人民带来了战火,但是也将法国大革命的火种赐给了埃及,埃及历史学家曾指出:"埃及在封建割据状况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直到1798年法国的入侵才在埃及的历史上打开了新的一页。"
拿破仑还带去了大批的专家学者,成立了"埃及研究院"。他们对埃及的生物学、医学、机械学、物理学和考古学等都做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并且编成了一部巨着《埃及记述》。
四.如果拿破仑占领埃及后立即东征中国,他会胜利吗?
这是 最近一些网友提出的一个问题,我想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下我的浅见:
我认为拿破仑占领埃及后绝对不会立即东征中国,他的目标在巴黎、在欧洲,而不是在遥远的中国,除非他脑子进水了。当然,如果假设他东征中国,我认为他也必败无疑。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法国当时所处国际环境的制约。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土耳其等国对法国的大革命是恐惧和仇恨的,它们决不会眼看着法国不断壮大而不加制止,它们会和法国进行殊死的搏斗。所以,法国在远征埃及之后根本没有余力继续进行东征,就是连守住在埃及所取得的胜利果实都是很难的。
其次,在拿破仑征服埃及之时,法国舰队在阿布基尔大海战中被英国纳尔逊所率领的舰队彻底击败。这一战使拿破仑在埃及的部队从此成为孤军,失去了和本土的海上联系,拿破仑陷入了包围。试想,这样一支没有海军、缺乏补给、战线过长、疲于奔命的部队如何能继续东征中国?即使万幸到了中国,也一定会被清朝军队所消灭,拿破仑也很可能成为清朝的俘虏了。
再其次,1798年拿破仑东进,中国正是干隆当太上皇的时候,大清朝盛世中蕴含着危机,但是,那时大清朝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还是很强大的,清朝军队以逸待劳,消灭拿破仑不足四万的疲惫之师还是不在话下的。
五.结束语
无论如何,拿破仑远征埃及都为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火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仅凭这一点,他的这次远征就已足够流传青史了。
最后,让我以拿破仑说过的一段话来作为本篇文章的结尾吧:
“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被钉在悬崖绝壁的一块大石上,一只秃鹫啄食我身上的肉。是的,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奉献给法兰西:火种已经升到原来的地方,我却一直被钉在这里!爱光荣如同撒旦横架在混沌上面的一座桥,使地狱能通往天堂。光荣把被无边无际深渊隔开的过去和将来联结起来了。我无物遗留给我的儿子,我只有把我的威名留给他。“
Ⅵ 拿破仑为什么要远征埃及其目的能否达到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意大利战争中.. 完败奥地利帝国和撒丁王国的拿破仑在法国的地位无限上升. 当时的督政府害怕这个将军势力太大.威胁到他们的统治.所以想排挤他..拿破仑此时也知道.自己是督政府的威胁. 他认为自己当时的威望还不足以取得法国最高统治权.所以也想尽量回避督政府.
拿破仑非常崇拜亚历山大. 所以也想在东方创建一番伟业.当时的埃及又是英国的贸易重要点.由于当时法国无法横渡英吉利海峡进攻英国.此时占领埃及 .同样可以打击英国. 当他主动要求做为埃及远征军司令的时候.督政府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这样.不论拿破仑在埃及怎么威武.对法国的影响会降到最低.即使最不幸战死.也可除掉这个羽翼逐渐丰满的人.
其实他的主要目的并未达到.他想征服埃及和现在的叙利亚地区.但是有一座城法军未能占领(一下忘记了叫什么地方去了).围困了很久.军队内又有瘟疫..所以拿破仑放弃了继续东进.回到了开罗.后面才发现法国在欧洲失败的一塌糊涂.意大利丢了.荷兰丢了..
埃及的远征.是拿破仑梦想到东方创建一番伟业的行动.. 虽然目的没有达到.(最后滞留在埃及的法军投降了英军.才能回国) 但是却为他登上法国最高权位打下了基础
Ⅶ 法国入侵对埃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埃及学诞生,与拿破仑(Napoleon Bonaparte,1769—1821)18世纪末远征埃及有着直接关系。直接关系。1798年7月,拿破仑率法军南下,把埃及作为打击英国的战略目标,准备占
领埃及后再征服印度,企图取代英国在印度的地位。不料英军早有戒备,在尼罗河上的一场激烈水战中,法军受到重创。拿破仑这次远征埃及,军事上最后是以失败而告终,但却意外地揭开了古埃及文字之谜,唤起了欧洲人对古代埃及的兴趣,从而打开了古埃
及历史文化宝库的大门。拿破仑本人十分重视埃及古迹,他敏感地意识到,要想统治埃及这个东方文明古国,就得掌握埃及本地的资源,了解埃及的历史文化传统。于是,在南下进军埃及之前,拿
破仑制定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埃及的计划,精心挑选了由考古学家、东方学家、天文学家 、几何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矿物学家、文学家、工程师和画家组成的167人的庞 大科学艺术考察团,负责对埃及进行详细调查,包括调查埃及的地理、动植物状况,当
地人的生活习俗,尤其是调查埃及古代的建筑物。一踏上埃及的国土,考察团的学者们 就认真担负起搜集和研究埃及历史文物的重任,并在开罗成立了埃及研究院(Instituted'Egypte),研究院分别设有数学、物理、文艺和政治经济等四个部门。这些法国学者
惊喜地发现,在世界上,没有其他地方像埃及一样,保存有那么完善的古迹。不仅因为古埃及人有精巧的、坚固的石材建筑,还有埃及本地那干燥的沙漠型气候,使得许多珍贵古物得以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当时的埃及,可以说是考古学家的乐园,到处都是古
迹,只要去发掘就会有所发现;到处都有可以搬动的文物,考察团的学者们只需要在地
面上寻找,就可以搜集到大量的动植物、矿物标本以及更多的文物,取得各种测量数据
,根本无须费力去发掘。在埃及,几乎没有什么珍品会遭到自然界的侵蚀。就是挖出最
精致的雕刻品,这种最纤巧的东西,虽然埋在沙里过了几千年,出土时却仍像是刚刚才
由艺术家完成的一样。感谢埃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考察团的学者对于古代埃及文
化的了解,远远超过他们对于其他任何近东文明的认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考察团的
一位名叫德农(D.V.Denon,1747—1825)的画家画下了无数珍贵的画稿。德农凭着他那
训练有素的目光和双手,用画笔把一个活生生的古埃及展现在现代世界的面前。他真实
地画下了自己在埃及所看到的一切,甚至连神庙巨大石柱上的象形文字也不遗漏,虽然
他本人对埃及象形文字一窍不通。拿破仑远征埃及之后,一阵攫取埃及古物的浪潮席卷
欧洲,古代埃及的许多重要建筑遭到破坏,德农的画稿后来就成了复原古埃及建筑的珍
贵资料。
1799年8月,法军在尼罗河西支流罗塞达入海口附近修筑防御工事,工程兵军官布夏尔
(P.Bouchard)指挥一群士兵在拆除断垣挖掘战壕时,偶然掘出一块布满稀奇古怪文字的
石碑断片。当时,法军士兵对这类埃及古物已司空见惯,因此在场的许多人对这块残破
的石碑并不觉得有什么稀罕。这块石碑上刻有三种不同的文字:上部,是古埃及象形文
字,共14行;中间,是当时欧洲学者还弄不明白的一种完全陌生的文字,即古埃及后期
的一种被称为世俗体的草体文字,共32行;最下面的部分,是古希腊文字,共54行。布
夏尔对古希腊文略知一二,他断定这件埃及古物非比寻常,于是就报告了驻守亚历山大
里亚的梅努(J.Menou)将军。他哪里知道,展现在他面前的这块不起眼的石碑,竟成了
一把最终解开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的钥匙,后来被认为是世界考古学上最重大的事件之
一。梅努将军命令把石碑送到亚历山大里亚,存放在他家中。拿破仑闻讯后,下令把石
碑运到开罗,供他在那里创立的埃及研究院的学者们进行考证。拿破仑本人对这项工作
十分重视,命令立即从巴黎召来两名专家,照样把石碑上的雕刻制成几件复制品,将拓
片分别送给欧洲一些知名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进行研究。这些拓片后来全部收集在一
部洋洋大观的《埃及记述》(Description de l'Egypte)里,1809年至1822年间在巴黎
陆续出版,提供了大量关于古埃及的原始资料。[1](P8)《埃及记述》是法国随军科学
艺术考察团学者在埃及共同研究成果的结晶,是有关埃及古代文化的第一部巨着,包括
24卷文字和12卷画册(其中包括德农制作的150幅精致的插图),卷帙浩繁,内容丰富,
图片精美,把古代埃及神庙遗址的图画、象形文字铭文和许多古物的摹本都复制出来了
。在考察团学者的辛勤努力下,一个生龙活虎的、具有伟大技能的民族的图像开始被勾
画出来。这部巨着的问世,轰动了整个欧洲学术界。顷刻之间,在欧洲大陆掀起了一股
研究古代埃及文化的热潮,成千上万的猎奇者向埃及蜂拥而来,使这个沉睡了千年的东
方古国一下子热闹起来。古埃及的铭刻、雕像、木乃伊、纸草文书、艺术品、装饰品顿
时成了欧洲各国博物馆收藏的珍品,似乎一个博物馆不拥有一件埃及文物的话,就不是
一座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了。拥有古埃及的文物成了每个博物馆的首要任务。
这块石碑就以发现它的地点命名,称为“罗塞达石碑(Rosette Stone)。”该碑是用一块坚硬的黑色玄武岩刻成,长约115厘米,宽73厘米,厚约28厘米,经近2000年的风沙侵蚀,石碑上的文字已经变得有些模糊,石碑顶部的左右两角和底部均有残缺。按照古埃及人刻碑的习惯,碑顶应呈弧形,并雕刻象征荷鲁斯(Horus,古埃及王权的保护神,其外形为鹰,或人身鹰头)的带有双翅的太阳。学者们推断,罗塞达石碑的上方残缺30厘米左右。后来,学者们借助在尼罗河三角洲的达曼胡尔发现的石碑,以及上埃及菲莱岛上的一座神庙内的壁画,互相校对,才把碑文上的三种文字铭文补齐。学者们对石碑上的三种文字做了比较研究,轻而易举地读懂了用古希腊文字写成的铭文,弄清了碑文的内容。那是公元前196年埃及祭司为年幼的托勒密五世(Ptolemy V,公元 前205-前180年)刻写的颂词公告。托勒密五世即位后曾对埃及祭司广施恩典,包括修葺神庙、赠予谷物、减轻神庙赋税等等。出于对托勒密五世的感恩戴德,公元前196年,埃及境内的祭司云集圣城孟菲斯,纪念托勒密五世作为全埃及的法老登基一周年, 决定在全国各地神庙竖立他的雕像以示纪念,并把他出生和即位的日子定为节日。
罗塞达石碑本身并没有多大历史意义,但碑文的最后一段话说,祭司们想将此消息晓谕天下,决定把他们的决议用埃及象形文字、世俗体文字和古希腊文字刻写出来。这段 话至关重要,学者们意识到了它的价值,因为他们知道,罗塞达石碑是一种官方文告,它刻写的三种字体对照的碑文,目的是让各族人都能看得懂。碑文证实了学者们的猜想,用古埃及文字(即象形文字和世俗体文字)和古希腊文字刻写的碑文内容应该是完全相同的。如是这样,凭借当时欧洲学者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古希腊文字知识,进行准确无误的翻译,就有可能探明埃及象形文字和当时无人能识的世俗体铭文,重新展现埃及所有被遗忘的历史,了解这个一度强大的东方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他们的思想。揭开古埃及文字之谜,读懂埃及象形文字,这是学者们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现在,学者们已经认识到罗塞达石碑上的三部分铭文内容是相同的,而古希腊文部分又能够被轻易地加以阅读和理解,这就意味着罗塞达石碑是释读古埃及文字的一把“钥匙”,他们喜出望外,跃跃欲试。罗塞达石碑的发现,鼓舞着众多的学者去做出新的努力,他们满怀信心地要弄清埃及象形文字的来龙去脉。
Ⅷ 拿破仑远征埃及的结果及影响
结果是成功了
主要影响是
1.对法国及世界的影响:
从某一角度来看,拿破仑远征埃及可以说是促进第二次反法同盟形成的催化剂,而第二次反法同盟的形成又可以说是为拿破仑夺取法国最高统治权提供了绝好的机会。这样的连锁反应,不仅造就了拿破仑的千秋伟业,造就了法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更造就了代表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则在整个欧洲甚至世界迅速传播的国际环境!
2.对埃及的影响:
拿破仑用枪炮强行打开了古老埃及的大门,结束了它与世隔绝的状态。虽然给埃及人民带来了战火,但是也将法国大革命的火种赐给了埃及,埃及历史学家曾指出:"埃及在封建割据状况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直到1798年法国的入侵才在埃及的历史上打开了新的一页。"
拿破仑还带去了大批的专家学者,成立了"埃及研究院"。他们对埃及的生物学、医学、机械学、物理学和考古学等都做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并且编成了一部巨着《埃及记述》。
Ⅸ 1789年法国人入侵埃及和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因不了解世界的进步而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同时期的英国刚开始工业革命,缺少原材料和大量资金,便把侵略的目光投向中国,所以即使没有发生虎门销烟,英国还会借其它的借口侵略中国。
拿破仑督政府远征埃及的根本目的是打击反法联盟的组织者和策划者英国。其具体目标是:第一,占领苏伊士地峡,切断英国通往印度的一条通道。第二,变埃及为法国的殖民地。第三,为进一步夺取英国财富的主要源泉——印度而建立有效基地。另外,1797年底,从意大利战场凯旋而归的波拿巴将军已成为督政府的严重威胁。督政府一面极力赞扬这位桀骜不驯的将军,一面又设法使他远离法国。远征埃及也是这一目的产物。1798年4月,督政府授命拿破仑为东方军司令,要他率领陆、海两军占领埃及,把英国人从他能到达的一切东方国家中驱逐出去,摧毁他们在红海地区建立的商站,开凿苏伊士运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证法兰西共和国占据红海。
Ⅹ 怎样评价法国殖民者在埃及的统治
好处,带来先进思想,带动文化经济发展。
弊端,在压迫与血腥的统治下,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
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