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9th中期法国如何推进民主化进程的
早发型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一般经历了大致相同的三个阶段:民族国家建设阶段、民主国家建设阶段与福利国家建设阶段,这是就这些国家某一时期的主要任务而言的,而并非意味着处于某一阶段时其他两项都是停滞的。在这三个阶段中最能体现一国经济社会变迁、政治结构的状况及其政治文化特征的是民主化阶段,就这些早发型资本主义国家而言,法国的民主化是最曲折、最漫长的。法国政治走向政治现代化的路是以大革命为开端的,其道路的漫长、曲折突出体现在宪法的变迁上。法国的民主化走的是激进——革命的道路,自大革命以来,法国共有14部宪法。这在发达国家中是颁布宪法最多的,这只比泰国的自1932年至今的16部少2部,不过泰国的宪法变迁一直是在君主立宪制下发生的,而法国的政体形式却多次发生变化。自1789年大革命以来,法国经历了多次起义与革命,政局极不稳定,政治体制缺乏连续性。法国在大革命中建立了第一共和国,后来由拿破仑建立了第一帝国。拿破仑失败后,波旁王朝复辟,专制统治又导致了1830年7月革命的发生和七月王朝的建立,1848年又建立了第二共和国。1870年普法战争的失败诱发人民起义推翻了拿破仑三世的统治并建立了第三共和国。第三共和国维持近70年被二战所打断,二战后法国人又建立了第四共和国,但政局不稳,自1945年至1958年更换了25位政府总理。迫于当时严峻的国内政治形势,鉴于以往的政治教训,戴高乐于1958年临危受命建立了第五共和国。这种曲折的政治发展主要是在革命和暴力中推进的,这种政治发展的模式主要依靠革命和暴力在政治生活中的颠覆性、震荡性、彻底性效果来实现政治体制的更替,当然这种道路并不是人为事先主动设计好的,而是迫于当时的政治局势和鉴于各方的政治利益而选择的。由于法国的政治变迁过程曲折,宪法也随着政治的变迁而有所变化,要系统地阐述这一人类政治史上的奇观,不是本文的篇幅所能达到的,也不是本文的目的,本文主要是想简要阐述法国民主化的进程,因而从中抽取连续的三部宪法作为研究对象以分析法国由专制政体向民主政体的演变。
1814年4月6日,拿破仑在丹枫白露签署退位诏书,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同年4月21日,路易十八指定九名元老院议员、九名立法院议员和三名作为国王代表的特派员组成新宪法起草委员会。在起草过程中,极端保王派与资产阶级自由派两种制宪思想围绕着政府形式、宗教、出版自由和国有财产出售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在双方的妥协下通过了宪法草案。6月4日宪章公布,包括一个前言和正文76条,史称1814年宪章。它是法国第一部“钦定宪法”,由国王颁布赐予,既未经议会通过,也未经公民投票批准。宪法最后注明的落款最能说明这部宪法的性质,即“钦赐于巴黎,基督降生第1814年,我朝第19年”既否定了大革命以来的历史,又宣扬君权神授,排斥人民主权原则。这部诞生于大革命之后的宪法注定是具有妥协性的,因为经受大革命的洗礼后,旧制度的绝对专制作为恶是不能再被除了极端保王派之外的法国人接受的,但大革命所带来的暴力与血腥又使得资产阶级和一般民众对1789年原则深怀恐惧,因而旧制度的某些原则与大革命的某些原则相妥协:一方面是旧王朝的复辟,主权属于国王,王权来自上帝,天主教为法国国教;另一方面承认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承认人们的出版和信仰自由,认可国有财产获得者的所有权,认可拿破仑的法典、警察机构、司法机构等。同时,这种妥协性又隐藏着分裂的危险,妥协也会引起社会各阶级的不满。宪章没有在法国得到真正的实施,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1814年体制终于被1830年七月革命所废除。
1830年7月,查理十世签署了四道敕令,即所谓七月敕令:取消出版自由;封闭报刊;解散刚刚选出的新议会;修改选举法,取消缴纳营业税者的选举权,规定只有大土地所有者才拥有选举权。七月敕令成为诱发革命的导火线。经过7月27日至29日的激战,波旁王朝被推翻,查理十世及王室逃亡国外。政权掌握在资产阶级自由派手中,他们害怕回到1793年的恐怖时代,因而拒绝起义的人民和民主派提出的建立共和国、废除1814年宪章和制定新宪法的要求,只主张对原宪章作出部分修改,实行君主立宪制。8月14日,新宪章公布,史称1830年宪章。该宪章虽是对1814年宪章的修正,保留了原宪章的许多条文,但在原则上有进步:第一,宪章不是国王钦赐的,而是经议会修定由国王接受的,它是资产阶级同国王之间签订的一项契约;第二,1814年宪章的前沿被废除,代之以“路易.菲利普为法兰西人现在和将来的国王”,这种提法意味着新政权“同旧的君主制度决裂,国王不再是国家的主宰,而是法兰西人的首领”;第三,承认出版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第四,在事实上承认国民主权原则,宣布“本宪章及所认可的一切权利归功于国民自卫军和全体法兰西公民的爱国主义和勇气”。1830年宪章是在革命之后制定的,虽然也是妥协的产物,但“这回是共和派的纲领同君主立宪派的纲领之间的妥协”。
1830年体制在那盛行革命的年代在倾向革命的巴黎人民那里,无法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不能贯彻实施自由主义原则,拒绝任何形式的改革。随着革命前农业歉收和经济危机的发生,革命形势也到来了。1848年二月革命的爆发推翻了七月王朝的统治,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宣布法兰西是民主、统一和不可分割的共和国,第一次把“自由、平等、博爱”作为共和国的原则写入宪法,宣布以“家庭、劳动、财产和公共秩序”作为共和国的基础。它恢复了1793年宪法中的普选权,第一次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还简化了修改宪法的程序,规定议会议会以投票人数不少于500人的四分之三的多数通过决议时,即可以召开为期三个月的国民议会以修改宪法。1848年宪法创立了两个同样强大的权力机构,即总统和议会,两者都来自普选,两者之间没有一个使其保持平衡和解决冲突的机构。总统不对议会负责,也不能解散议会;议会不能选举总统,也不能罢免总统,只能在总统犯有叛国罪时才能予以弹劾。这种二元的权力结构,在倾向一元化权威的法国,注定是不稳定的。1851年7月,当议会否决路易.波拿巴修改宪法的要求时,波拿巴于12月2日发动政变,废除了1848年宪法,并于1852年签署了新宪法,然后于同年12月2日成为“法兰西人的皇帝”,建立了第二帝国~
B. 历史题: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法国通过1875年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根源是: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C. Y英美法德四国分别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民主道路,分别建立了哪一种资本主义政体,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方式走上资本主义民@主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建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美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兼民族解放战争方式走上资本主义民@主道路,建立资产阶级总统共和制,建立的标志是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颁布。
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方式走上资本主义民@主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半总统共和制,建立的标志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德国:通过王朝统一战争方式走上资本主义民@主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建立的标志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D. 法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走向民主化道路吗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最为繁琐,共和到帝国,帝国到共和,现在的法国第几届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是民主化,因为崇尚自由的法兰西民族最终选择了共和制。
就算是帝国,那也是法制帝国,国王只是世袭,贵族依然存在,但是下层劳动人民有了属于自己的权利和法律,一个强大的国家由此诞生。
国外就算是抗议闹事,只是发泄一种情绪,有谁愿意离开法制和保障如此健全的祖国?
E. 法国民主政体运行机制
实行半总统制。它是介于总统制和议会制之间的一种国家政权形式。主要特点是:①总统由普选产生,任期7年,连选连任。2000年6月后任期改为五年,由普选直接产生。总统权力很大,是国家权力的核心。宪法规定,总统通过自己的仲裁,保证公共权力机构的正常活动和国家的稳定;总统是国家独立、领土完整和遵守共同体协定与条约的保证人。总统除拥有任命高级文武官员、签署法令、军事权和外交权等一般权力外,还拥有任免总理和组织政府、解散国民议会、举行公民投票、宣布紧急状态等非常权力。②政府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对议会负责,其权力和地位比以前大为提高。除拥有决定和指导国家政策、掌管行政机构和武装力量、推行内外政策等权力外,还享有警察权和行政处置权、条例制订权和命令发布权。总理由总统任命,领导政府的活动,对国防负责,并确保法律的执行。实际上总理须听命于总统,起辅佐总统的作用。政府成员由总理提请总统任免。③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其地位和作用较第四共和国有所下降,原拥有的立法权、预算表决权和监督权三大传统权力受到总统和政府的限制。如议会的立法内容和范围缩小,弹劾权受到严格的规定。议会无权干预总统选举和总理的任命。
F. 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采取这种方式建立的根源何在
是在1875年1月,议会以一票之差通过共和制。同年,又通过《关于参议院组织的法律》、《关于政权组织的法律》、《关于政权机关间组织的法律》三个法律,瓦隆宪法修正案和这三个法律等统称为“1875年宪法”。共和制就此确立
根源: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迅速膨胀。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直接原因:拿破仑被俘虏。
G. 法国政治制度
法国实行议会共和制。1958年,宪法扩大了总统权力,限制了议会职权, 但仍保留议会制关于政府对议会负责和议会监督政府的基本原则。
总统
总统由普选产生,任期7年,期满后可再次当选。
法国总统为国家元首,掌 握国家的行政权、军事权和外交权。法国宪法规定,在共和国总统因死亡、患 病、出国访问等各种原因无法行使其权力时,由参议院议长临时代行总统职务。 法国政体中不设副总统。
总统有权任免总理和批准总理提名的部长;主持内阁 会议;有权解散议会;可超越议会将某些重要法案直接交公民投票表决。
议会
议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拥有制定法律、监督 政府、通过预算、批准宣战等权力。
涉及国防、行政、教育、劳动权和私有制等立 法问题时,议会只能制定一般原则,具体细则和实施措施则由政府制定。 国民 议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议员任期5年。
政府
政府由总理、部长、国务秘书等成员组成。
法国政府成员的人数和各部设 置的数目并无法律上的限制。政府决定并指导国家的政策。政府对议会负责。
地方权力机构由地区议会、行政区议会和市镇议会组成。每一级地方政府 享有极大的行政和财政权力。
政党
法国实行多党制。主要政党有:保卫共和联盟、社会党、法国民主联盟、法 国共产党、国民阵线等。
H. 法国的民主政治起源于什么
起源:内部阶级、阶层之间的矛盾。
法国民主政治起源于社会内部阶级、阶层之间的矛盾,出现在下层阶级反抗上层阶级的革命斗争之中。反对封建等级制度、专制制度,实现社会自由,建立权利平等的政治制度,成为法国革命和未来政治制度建设的主题。
法国民主制度特点:
今天法国的政体属于民主共和制,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自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开始建立政权后,其政体先后采用过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总统制共和制、议会制共和制、半总统半议会制共和制等,历经200多年的演变,是各阶级、各阶层力量不断角逐、彼此斗争的产物。
I. 在建立民主制度的道路上,法国先后采用了哪些方式
16世纪末,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逐步扩大对印度的侵略。法国殖民者于1664年成立法国东印度公司,与英国展开角逐。最后,英国凭借军事和商业优势,逐步在印度取得统治地位。自17世纪30年代末,英国东印度公司先后侵占马德拉斯、孟买、加尔各答,建立受英国控制的三个辖区。18世纪中叶,英国殖民者开始加紧对印度的军事占领和直接掠夺。1757年,英军占领孟加拉,1761年取代法国在孟加拉的统治。176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取得对孟加拉、比哈尔和奥里萨的税收权和民事审判权。1773年,英国国会通过“东印度公司管理法”,决定由国会委任总督,全权管理所谓英属印度全部领土,并逐步接管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权力。1784年,英国国会通过“改善东印度公司和不列颠印度领地行政法”,英国殖民者用法制形式确认对印度的统治。从此,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J. 法国什么制度
半总统共和制,国是一个单一制的资本主义半总统半议会制共和国,实行多党制,法国自大革命以来,尝试过很多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君主制,委员会制、国王制、督政府制、内阁制、总统制。
在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之后,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先后经历两次帝国和三次共和国,国力于19-20世纪时达到巅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当时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20倍。二战后,建立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58年被夏尔·戴高乐建立的第五共和国所取代。
(10)法国通过什么实现民主扩展阅读:
还有法律制度,法国法律制度属于欧陆法系,是成文法律,不容许法官制定法律。法官只能够根据以往的判例来诠释法律,法国法律的基本精神仍然跟从《法国民法典》,根据《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只有危害社会的行为才会被禁止。
法国司法制度拥有两套相互独立的法院系统,即行政法院系统和普通法院系统,两者并行运转。两个法院系统有各自管辖的诉讼案件并能够作出最终的判决。
行政法院系统,由行政法院、上诉行政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所组成,而普通法院系统则由基层法院(初审法庭、大审法庭、轻罪法院、重罪法院、商事法院、劳资调解委员会等)、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组成。为了解决两个法院系统在管辖范围上的争议,法国还设立了权限争议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