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茶花女开创法国什么的先河

茶花女开创法国什么的先河

发布时间:2022-05-31 09:58:43

1. 茶花女故事梗概

马格利特是着名交际花,凭借自己的美貌出入上层社会的热闹场合,实际上是可怜的下层贫民,迫于生计出卖自己的尊严和肉体。

阿尔芒遇见马格利特,真诚地爱上了她,在他的追求下,两人相爱。阿尔芒的父亲知道后要马格利特离开阿尔芒,于是马格利特忍痛离开阿尔芒。

阿尔芒不理解马格利特的做法,在一次宴会之中羞辱马格利特,之后伤心地离开国家。后来阿尔芒知道实情,于是回来找昔日情人。但是这时马格利特已患病垂死。

由于过度地纵欲,加上生活没有规律,马格利特患上了很严重的肺病。最后,马格利特留下了感人肺腑的话语,早早离开了人世。当时,她才23岁。故事悲剧收场。

(1)茶花女开创法国什么的先河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茶花女》就是根据他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这是是发生在小仲马身边的一个故事。1844年9月,小仲马与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一见钟情。

玛丽出身贫苦,流落巴黎,被逼为娼。她珍重小仲马的真挚爱情,但为了维持生计,仍得同阔佬们保持关系。小仲马一气之下就写了绝交信去出国旅行。

1847年小仲马回归法国,得知只有23岁的玛丽已经不在人世,她病重时昔日的追求者都弃她而去,死后送葬只有两个人!她的遗物拍卖后还清了债务。

余款给了她一个穷苦的外甥女,但条件是继承人永远不得来巴黎!现实生活的悲剧深深地震动了小仲马,他满怀悔恨与思念。

将自己囚禁于郊外,闭门谢客,开始了创作之程。一年后,当小仲马24岁时,写下了这本凝集着永恒爱情的《茶花女》。

赏析:

小仲马在小说《茶花女》中,对玛格丽特的美貌,作了如下的描写,也许可以认为那和印在他心目中的玛丽.丢普列西丝的影像是一致的吧。

例如,形容她面貌:“……简直太美妙了,那是一种无法形容的姿色。她是那样地玲珑小巧,借用缪塞的话来说,那就是她的母亲经过精雕细琢才把她生得如此娇小。

在那语言所不能表达的高雅的卵形脸庞上,首先给她嵌入两只黑黝黝的眼睛,然后描上两道如同绘画般的、清秀的弯眉。当她俯视时,在面颊上投下玫瑰色阴影的睫毛遮住眼睛。

然后,再给她画上一个高贵的、笔直的、充满灵气的鼻子。她的鼻孔,由于肉欲生活的放纵而有一点点扩张。进一步再给她一连几天上一张轮廓完美的嘴。

当她的嘴唇优雅地微启时,牛奶般洁白的皓齿便微露出来,最后,用那从未被触摸过的包裹着桃子的天鹅绒般的细绒毛来装点她的肌肤。“如此说来,读者已能想象出那迷人的容貌了吧。

至于那位真实的玛丽.丢普列西丝也是一位孤芳自赏的、高雅出众的美女。所以,当大作曲家强朗茨.李斯特在社交集会上见到她时,立刻被她征服,禁不住赞道:“她简直是女王!”

作者介绍:

亚历山大·小仲马(AlexandreDumasfils,1824年7月27日-1895年11月27日),法国着名文学作家、小说家。

是法国着名小说家大仲马当奥尔良公爵秘书处的文书抄写员时与一女裁缝所生的私生子,生于法国巴黎。其代表作是《茶花女》,《茶花女》是小仲马的第一部扬名文坛的力作。

小说所表达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了人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宽容与尊重,体现了人性的爱,这种思想感情引起人们的共鸣,并且受到普遍的欢迎。

小仲马成名之后变成了道德家。在剧中出现了说教式的人物。如《女性之友》中的德·里昂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成为女性生活的指导者。

总之,到后来小仲马创作题材狭窄,这种“真实的高度”仅限于婚姻、家庭、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等道德问题。正如菲迪南·布吕奈缔埃指出的那样:“到了一定年龄,或者准确一些说。

取得一定成就之后,许多作者就把自己同周围世界隔离开来,不再进行观察,只看着自己。他们结束了歌德说的《学习年代》,沉溺于幻想。……然而在真空中幻想是飞不起来的。

这位舞台上的霸主在进入成熟期之后还知道什么呢?只不过是文学界和上流社会。这只是巴黎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只是罪恶和‘文雅’中的上流社会。

这个小世界的作家创造出来的文学作品不可能是别的,只是病态事件的罗列……不能有任何真正健康,真正朴实的文学。”“只要付出真实的感情”——小仲马与茶花女

历史上流传的关于着名青楼女子的故事,好像各国都有,例如我国就有杭州的苏小小、南京的李香君等,而在法国,那就要数茶花女了。

2. 怎样评价《茶花女》

《茶花女》是小仲马的代表作,他率先把一个浪迹于上流社会的风尘女子纳入文学作品描写的中心,开创法国“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作品通过对巴黎名妓玛格丽特生活经历的描绘,真实地展现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生活的糜烂,对他们的虚伪和冷酷的面目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

作品从阿芒和玛格丽特的日记角度,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洋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和悲剧气氛。玛格丽特的命运悲号以及阿芒痛彻肺腑的悔恨,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茶花女》于1852年被小仲马改成剧本上演,场场爆满,万人空巷。

3. 《茶花女》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在法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为主角的作品。

传统的道德观念,包括对戏剧和小说创作的要求,认为与人通奸的有夫之妇或青楼卖妓的年轻女子都是灵魂有罪的人,应该使她们改邪归正获得新生,要不就在自杀或被杀中处死她们。小仲马明显是要背离这种传统。

在《茶花女》这部小说里,小仲马决定以玛丽·杜普莱西的诗人---“戈蒂耶”作女主人翁的姓,并毫不顾忌地以她的原名阿尔丰西娜来做她的名。后来觉得这还不足以表现他所爱的这位女子,便以圣母玛丽亚的名字来命名她,把她看成是圣母和天使,称她为“玛格丽特·戈蒂埃”,同时保留她生前众人所给予她的亲切的外号“茶花女”,把她写成是一个灵魂高尚的人,而不是一般人心中的下贱的妓女。从这个角度读者又可以看出茶花女的高尚美。

(3)茶花女开创法国什么的先河扩展阅读

《茶花女》是第一部被引入中国的西方文学名着。《茶花女》问世后引起了极大震动,迅即被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使得千千万万读者为这则红颜薄命、男女悲欢的故事一洒同情之泪。只是在小说发表半个世纪之后的1898年,由林纾将其译成中文后,才为广大中国读者所知晓。

据考证,1897年某日,从法国巴黎留学归来的王寿昌,前往访见正怀中国之忧的林纾,当时中国正遭列强入侵,林纾本人又遭中年丧偶之痛,对他说:“吾请与子译一书,子可以破岑寂,吾亦得以介绍一名着于中国,不胜于蹙额对坐耶。”林纾听后,思之有理,才请王氏口述,自己笔录,合译了小仲马的这部小说,题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

译本问世之后,对中国文学界大有冲击,使传统的才子佳人式爱情小说迅速被淘汰。中国的小说家们在《巴黎茶花女遗事》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或摹仿之下,写出不少新意义、新结构的爱情小说。

《茶花女》当时一经出版即轰动全中国,尽管上流社会恼怒地批评道:渲染妓女生活,是“淫荡堕落”、“低级下流”。但更多的人们则为真切感人的故事所征服。妓女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她的灵魂悲号,以及男主人公阿芒痛彻肺腑的悔恨,都强烈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据统计,自1980年《茶花女》新译本问世以来,累计印数已达到百万余册。它开创了法国“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

4. 《茶花女》故事情节简介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

女主人公茶花女,玛格丽特。她美丽、聪明而又善良,虽然沦落风尘,但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她充满热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爱情生活,而当这种希望破灭之后,又甘愿自我牺牲去成全他人。这一切都使这位为人们所不齿的烟花女子的形象闪烁着一种圣洁的光辉,以至于人们一提起“茶花女”这三个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么下贱的妓女,而是一位美丽、可爱而又值得同情的女性。

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是一个性格鲜明、思想明朗、感情纯真而又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一个姑娘。虽然命运和生活把她推进了另一种境界,成为风尘女子。但是,她纯真的本质没有改变。为了高贵的爱情,她宁可失掉一切,宁可受尽屈辱和误会。最后,为真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茶花女的遭遇和悲惨结局,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对被侮辱、被残害者的冷酷无情,批判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观念。人们在看《茶花女》时,往往落下伤心的眼泪。悲剧直接给人以痛感,但痛感迅速的向快感转换,从而使读者在感情上得到一种满足。

(4)茶花女开创法国什么的先河扩展阅读

《茶花女》发表后,小仲马一举成名,他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1852年,五幕剧《茶花女》上演了。小仲马的处女作《茶花女》所取得的成功无疑是巨大的。虽然小仲马后来发表的无数优秀问题剧,今日爱好者都已寥寥无几,但这一部作品就足以使他取得如大仲马一样的名声。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大小仲马”构成了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父子双壁”的奇观。

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组织“春柳社”,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在日本东京首次公开上演,这次演出还标志着中国话剧的开端。

《茶花女》后来被改编成歌剧,由意大利的音乐家威尔第作曲,影响更为深远。不久,无论是剧本还是小说,很快就跨越国界,流传到欧洲各国。它率先把一个混迹于上流社会的风尘妓女纳入文学作品描写的中心,开创了法国文学“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而它那关注情爱堕落的社会问题的题裁,对19世纪后半叶欧洲写实主义问题小说的产生,写实性风俗剧的潮起,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5. 茶花女 作者及介绍

《茶花女》(中文)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英文)
《La dame aux Camélias》 (法文)

《茶花女》是法国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24年7月27日-1895年11月27日)的代表作,他为了与同为作家的父亲作区别,多称小仲马(Dumas, fils)。他本身是法国剧作家、小说家。《茶花女》是小仲马的代表作。 《茶花女》(La traviata)亦是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作曲的四幕歌剧。意大利文剧本由皮亚威(Francesco Maria Piave)编写,改编自亚历山大·仲马于1848年出版的小说《茶花女》(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La dame aux Camélias)。歌剧于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凤凰歌剧院(Teatro la Fenice)首演。作品名称“La traviata”解作“流浪的妇人”,或“失落的人”。 故事的原着小说,亦被改拍成电影《茶花女》(Camille)(1936)。《情陷红磨坊》(Moulin Rouge!)(2001)亦是以茶花女作蓝本改编。

1〉剧本简介
[编辑本段]
剧本。法国小仲马作于1848年。巴黎名妓玛格丽特为青年阿尔芒的真挚爱情所感动,毅然离开社交生活,与阿尔芒同居乡间。阿尔芒之父责备玛格丽特毁了儿子的前程,玛格丽特被迫返回巴黎重操旧业。阿尔芒盛怒之下,在社交场合当众羞辱她。玛格丽特一病不起,含恨而死。阿尔芒读了玛格丽特的遗书,方知真相,追悔莫及。

2〉作者简介
[编辑本段]
小仲马(1824~1895),19 世纪法国着名小说家、戏剧家。他的父亲是以多产闻名于世的杰出作家大仲马。在大仲马奢侈豪华而又飘浮不定的生活影响下,小仲马最初“觉得用功和游戏都索然寡味”。20岁时,他就结识了一些有夫之妇,过着纸醉金边的生活。另一方面,小仲马就热切地期望着自己也能像父亲一样,扬名于文坛。于是,他也开始从现实中取材,从妇女、婚姻等问题中寻找创作的灵感。

3〉作品简介
[编辑本段]
《茶花女》就是根据他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茶花女》的意大利名称为Traviata,原意为"一个堕落的女人"(或"失足者"),一般均译作"茶花女"。

4〉剧情详介
[编辑本段]

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

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位贵族小姐,身材、长相和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小姐的父亲摩里阿龙公爵在偶然发现玛格丽特很像他女儿,便收她做了干女儿。玛格丽特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公爵答应只要她能改变自己过去的生活,便负担她的全部日常费用。但玛格丽特不能完全做到,公爵便将钱减少了一半,玛格丽特入不敷出,到现在已欠下几万法郎的债务。

一天晚上10多钟,玛格丽特回来后,一群客人来访。邻居普律当丝带来两个青年,其中一个是税务局长迪瓦尔先生的儿子阿尔芒·迪瓦尔,他疯狂地爱着茶花女。

一年前,玛格丽特生病期间,阿尔芒每天跑来打听病情,却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普律当丝向玛格丽特讲了阿尔芒的一片痴情,她很感动。玛格丽特和朋友们跳舞时,病情突然发作,阿尔芒非常关切地劝她不要这样残害自己,并向玛格丽特表白自己的爱情。他告诉茶花女,他现在还珍藏着她六个月前丢掉的纽扣。玛格丽特原已淡薄的心灵再次动了真情,她送给阿尔芒一朵茶花,以心相许。

阿尔芒真挚的爱情激发了玛格丽特对生活的热望,她决心摆脱百无聊赖的巴黎生活,和阿尔芒到乡下住一段时间。她准备独自一人筹划一笔钱,就请阿尔芒离开她一晚上。阿尔芒出去找玛格丽特时,恰巧碰上玛格丽特过去的情人,顿生嫉妒。他给玛格丽特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说他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他将离开巴黎。

但他并没有走,玛格丽特是他整个希望和生命,他跪着请玛格丽特原谅他,玛格丽特对阿尔芒倾述“你是我在烦乱的孤寂生活中所呼唤的一个人”。

经过努力,玛格丽特和阿尔芒在巴黎郊外租把一间房子。公爵知道后,断绝了玛格丽特的经济来源。她背着阿尔芒,典当了自己的金银首饰和车马来支付生活费用。阿尔芒了解后,决定把母亲留给他的一笔遗产转让,以还清玛格丽特所欠下的债务。经纪人要他去签字,他离开玛格丽特去巴黎。

那封信原来是阿尔芒的父亲迪瓦尔先生写的,他想骗阿尔芒离开,然后去找玛格丽特。告诉玛格丽特,他的女儿爱上一个体面的少年,那家打听到阿尔芒和玛格丽特的关系后表示:如果阿尔芒不和玛格丽特断绝关系,就要退婚。玛格丽特痛苦地哀求迪瓦尔先生,如果要让她与阿尔芒断绝关系,就等于要她的命,可迪瓦尔先生毫不退让。为阿尔芒和他的家庭,她只好作出牺牲,发誓与阿尔芒绝交。

玛格丽特非常悲伤地给阿尔芒写了封绝交信,然后回到巴黎,又开始了昔日的荒唐的生活。她接受了瓦尔维勒男爵的追求,他帮助她还清了一切债务,又赎回了首饰和马车。阿尔芒也怀着痛苦的心情和父亲回到家乡。

阿尔芒禁仍深深地怀念着玛格丽特,他又失魂落魄地来到巴黎。他决心报复玛格丽特的“背叛”。他找到了玛格丽特,处处给她难堪。骂她是没有良心、无情无义的娼妇,把爱情作为商品出卖。玛格丽特面对阿尔芒的误会,伤心地劝他忘了自己,永远不要再见面。阿尔芒却要她与自己一同逃离巴黎,逃到没人认识他们的地方,紧紧守着他们的爱情。玛格丽特说她不能那样,因为她已经起过誓,阿尔芒误以为她和男爵有过海誓山盟,便气愤地给玛格丽特写信侮辱她,并寄去了一叠钞票。

玛格丽特受了这场刺激,一病不起。新年快到了,玛格丽特的病情更严重了,脸色苍白,没有一个人来探望她,她感到格外孤寂。迪瓦尔先生来信告诉她,他感谢玛格丽特信守诺言,已写信把事情的真象告诉了阿尔芒,现在玛格丽特唯一的希望就是再次见到阿尔芒。

临死前,债主们都来了,带着借据,逼她还债。执行官奉命来执行判决,查封了她的全部财产,只等她死后就进行拍卖。弥留之际,她不断地呼喊着阿尔芒的名字,“从她的睛里流出了无声的眼泪”。她始终没有再见到她心爱的人。

死后只有一个好心的邻居米利为她入殓。当阿尔芒重回到巴黎时,她把玛格丽特的一本日记交给了她。从日记中,阿尔芒才知道了她的高尚心灵。“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会显得越加崇高。”

阿尔芒怀着无限的悔恨与惆怅,专门为玛格丽特迁坟安葬,并在她的坟前摆满了白色的茶花。

亚历山大·小仲马(1824~1895)是法国着名小说家大仲马当公务员时与一女裁缝所生的私生子。受父亲影响,他也热爱文学创作,并且和他父亲一样勤奋,成为法国戏剧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期间的重要作家。大仲马很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传说曾经有人问大仲马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是哪部,大仲马自豪地回答:小仲马。和大仲马侧重表现历史,专写历史剧和历史小说不同,小仲马则专写现代剧。小仲马幼年饱尝家庭不幸带来的种种辛酸和痛苦,亲眼看到大仲马一生受累于种种桃色事件,并因此落得晚景贫困凄凉。所以小仲马在他的作品中大力宣扬家庭及婚姻的神圣,对资产阶级社会风气、家庭生活和伦理道德做了比较细致的描绘和揭露,抨击了娼妓社会对家庭婚姻的威胁,歌颂了纯洁高尚的爱情,成为社会问题剧的创始人之一。

小仲马的代表作是《茶花女》,开始为小说,后被改编为话剧,它赞颂了玛格莉特出自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话剧一上演,立即轰动了整个巴黎。小仲马从此后专门从事话剧创作,其他比较有名的作品有《私生子》、《金钱问题》、《放荡的父亲》《欧勃雷夫人的见解》《半上流社会》《阿尔丰斯先生》《福朗西雍》等。大都以妇女、婚姻、家庭为题材,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气息,感情真切自然,语言通俗流畅。
◆一段故事:不想坐在父亲的肩头摘苹果
起初,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父亲便对小仲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 小仲马固执地说:“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有味道。”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 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直到后来,这位编辑得知,作者竟是大仲马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儿子小仲马时疑惑地问道:“您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实姓名呢?”。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茶花女》
我国第一部被翻译过来的外国小说
开创了法国"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
一场俗世的爱情成全了一个漂亮女人最终的美丽。
19世纪法国优秀作品
世界百部经典着作之一
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经典译作
在中国,《茶花女》可以说是读者最熟悉、最喜爱的外国文学名着之一。早在100多年以前,着名翻译家林纾用文言体翻译出版了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之后,玛格丽特和阿尔芒的爱情故事在中国的读者群中迅速流传,深入人心。
《茶花女》是小仲马的第一部扬名文坛的力作,小说所表达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了人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宽容与尊重,体现了人性的爱,这种思想感情引起人们的共鸣,并且受到普遍的欢迎。

据称,《茶花女》当时一经出版即轰动全国。小仲马一举成名之后,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1852年,五幕剧《茶花女》上演时,剧场爆满,万人空巷。《茶花女》也许在社会道德方面未必替小仲马争得好的评价,但却实实在在令这位作者在死后依旧名垂千古。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大小仲马"构成了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父子双璧"的奇观。
大前年病中无聊,随手捡起此书躺在床上重读,竟然一口气读完,且潸然泪下。年轻时读林琴南的译本《巴黎茶花女遗事》也曾感动过,但以我现在的年纪自以为不会这样投入了,想不到小仲马还能左右我的感情,所以我要把此书列为爱读的名单中。是什么感动了我呢?主要是这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女子所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但妓女和公子哥的这类爱情故事在中国和外国的文学作品中是屡见不鲜的,《茶花女》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大部分篇幅让茶花女的情人阿尔芒复述她的遭遇,最后又以她本人的日记更深地展示她的内心世界。这种叙事方式使读者感到格外亲切。
--着名学者 袁行霈
我读《茶花女》是向好朋友挪的十小时,从晚上八时我便拼命看,夜间一时看完,让我妹妹起来看,翌晨五时,妹妹回到床上睡觉。我一边翻看第二遍,一边走到轮渡过海去还书。还记得那晚停电,点两盏油灯。仿佛听见窗下有人哭泣,几次撩开窗帘,望着发白的小路,我已泪流满面。
--着名诗人 舒婷
《茶花女》影响确是不小,作为一种流行,却是一百年前的事情,当时正赶上"戊戌变法"失败,人心沮丧,改良的路行不通,大家只好将就着胡乱看小说。《茶花女》在中国本土的诞生,是生逢其时。

6. 茶花女的成就影响

《茶花女》是第一部被引入中国的西方文学名着。《茶花女》问世后引起了极大震动,迅即被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使得千千万万读者为这则红颜薄命、男女悲欢的故事一洒同情之泪。只是在小说发表半个世纪之后的1898年,由林纾将其译成中文后,才为广大中国读者所知晓。据考证,1897年某日,从法国巴黎留学归来的王寿昌,前往访见正怀中国之忧的林纾,当时中国正遭列强入侵,林纾本人又遭中年丧偶之痛,对他说:“吾请与子译一书,子可以破岑寂,吾亦得以介绍一名着于中国,不胜于蹙额对坐耶。”林纾听后,思之有理,才请王氏口述,自己笔录,合译了小仲马的这部小说,题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
译本问世之后,对中国文学界大有冲击,使传统的才子佳人式爱情小说迅速被淘汰。中国的小说家们在《巴黎茶花女遗事》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或摹仿之下,写出不少新意义、新结构的爱情小说。
《茶花女》当时一经出版即轰动全中国,尽管上流社会恼怒地批评道:渲染妓女生活,是“淫荡堕落”、“低级下流”。但更多的人们则为真切感人的故事所征服。妓女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她的灵魂悲号,以及男主人公阿芒痛彻肺腑的悔恨,都强烈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据统计,自1980年《茶花女》新译本问世以来,累计印数已达到百万余册。它开创了法国“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
小仲马一举成名,他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1852年,五幕剧《茶花女》上演了。小仲马的处女作《茶花女》所取得的成功无疑是巨大的。虽然小仲马后来发表的无数优秀问题剧,今日爱好者都已寥寥无几,但这一部作品就足以使他取得如大仲马一样的名声。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大小仲马”构成了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父子双壁”的奇观。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组织“春柳社”,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在日本东京首次公开上演,这次演出还标志着中国话剧的开端。
《茶花女》后来被改编成歌剧,由意大利着名的音乐家威尔第作曲,影响更为深远。不久,无论是剧本还是小说,很快就跨越国界,流传到欧洲各国。它率先把一个混迹于上流社会的风尘妓女纳入文学作品描写的中心,开创了法国文学“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而它那关注情爱堕落的社会问题的题裁,对19世纪后半叶欧洲写实主义问题小说的产生,写实性风俗剧的潮起,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7. 《茶花女》开创了法国“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那“落难女郎”指的是

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
《茶花女》是法国着名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在法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为主角的作品。

8. 《茶花女》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茶花女》以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戈蒂埃的生活经历为主线,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少女被摧残致死的故事。

作品艺术表达上独特而新颖。组织情节时,用了追叙、补叙、倒叙,手法多变,生动有致。一个个悬念的设置,扣人心弦,使人不忍释卷。特别是作品洋溢着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悲剧气氛,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一经出版即轰动全国。

尽管上流社会恼怒地批评道:渲染妓女生活,是“淫荡堕落”、“低能下流”。但更多的人们则为真切感人的故事所征服。妓女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她的灵魂悲号,以及男主人公阿芒痛彻肺腑的悔恨,都强烈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

1852年,经小仲马改编的五幕剧《茶花女》上演并获巨大成功。

《茶花女》后来还被改编成歌剧,由意大利着名的音乐家威尔第作曲,影响更为深远。不久,无论是剧本还是小说,很快就跨越国界,流传到欧洲各国。

《茶花女》也是最早被介绍到我国的西方文学名着。1897年,着名翻译家林纾将它介绍到我国,当时译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产生了“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魂”的巨大反响,深受我国广大读者的喜爱。1907年,我国留日学生组织“春柳社”,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在日本东京首次公开上演,这次演出还标志着我国话剧的开端。

《茶花女》是小仲马的代表作,他率先把一个浪迹于上流社会的风尘女子纳入文学作品描写的中心,开创法国“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

9. 《茶花女》主要讲了什么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作品。

《茶花女》以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戈蒂埃的生活经历为主线,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少女被摧残致死的故事。

作品艺术表达上独特而新颖。组织情节时,用了追叙、补叙、倒叙,手法多变,生动有致。一个个悬念的设置,扣人心弦,使人不忍释卷。特别是作品洋溢着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悲剧气氛,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一经出版即轰动全国。

尽管上流社会恼怒地批评道:渲染妓女生活,是“淫荡堕落”、“低能下流”。但更多的人们则为真切感人的故事所征服。妓女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她的灵魂悲号,以及男主人公阿芒痛彻肺腑的悔恨,都强烈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

1852年,小仲马改编的五幕剧《茶花女》上演并获巨大成功。

《茶花女》后来还被改编成歌剧,由意大利着名的音乐家威尔第作曲,影响更为深远。不久,无论是剧本还是小说,很快就跨越国界,流传到欧洲各国。《茶花女》也是最早被介绍到我国的西方文学名着。1897年,着名翻译家林纾将它介绍到我国,当时译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产生了“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魂”的巨大反响,深受我国广大读者的喜爱。1907年,我国留日学生组织“春柳社”,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在日本东京首次公开上演,这次演出还标志着我国话剧的开端。

《茶花女》是小仲马的代表作,他率先把一个浪迹于上流社会的风尘女子纳入文学作品描写的中心,开创法国“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

作品通过对巴黎名妓玛格丽特生活经历的描绘,真实地展现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对他们的虚伪的冷酷的面目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

10. 为什么《茶花女》标志着法国现实主义戏剧的开启

小仲马(1824~1895年),法国作家、戏剧家,是着有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的作者亚历山大•仲马(大仲马)的私生子,7岁那年才在法律上获得父亲的承认。身为私生子的小仲马在幼少年时代受尽歧视和饥讽,心灵上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

她终于在悲伤和疾病的双重折磨下死去。通过这出恋爱悲剧,作家愤懑地控诉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罪恶。剧本比小说的主题更鲜明,锋芒更锐利,也更具感人的艺术力量。它已被视为法国现实主义戏剧开端的标志。

阅读全文

与茶花女开创法国什么的先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0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6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