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战法国的情况
二战时期法国从1940年6月起就被纳粹德国占领了,1940年希特勒启动黄色方案,绕过马琪若防线穿阿登森林直接冲打法国,随后德军直入巴黎,随后法国沦陷,随后埃菲尔铁塔上升起万十旗…1944年6月6日盟军登陆诺曼底开辟第二战场,同年法国解放。
㈡ 二战时法国号称拥有欧洲第一陆军,为什么会那么不堪一击
相信学过中学历史的人都知道,德国和法国是百年宿敌。在二战中,仅仅一个多月法国就亡国了,作为德国宿敌的法国为什么也在德国的战车下如此不堪一击呢?其中两个原因非常重要:一个是法国人过于迷信,过于幻想。所谓过于迷信,是说他们太迷信那条马奇诺防线了。马奇诺防线是法国为防备德国进攻而建筑的一条防御体系,位于法国边境从瑞士到比利时之间的东部国境上,1929年开始修建,以当时主持修建这条防线的法国陆军部长马奇诺的名字命名。里面有5600个防御工事,防线内堡垒林立,地下筑有坚固工程,还修建有地下铁道、隧道公路以及各种生活设施。法国上下一致认为,有了马奇诺防线,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当时法国总理勃伯鲁姆说:“这个工事虽然不是进攻的,但是防御是绝对没问题的。”法军统帅甘末林也说:“马奇诺防线是法国的英吉利海峡。”
法国方面的部署也有问题,例如大量老旧的坦克和装备,新式的坦克没有得到合理是运用,而最要命的就是法国空军完全招架不住德国空军的攻势,最后的结果就是法国军队变得不堪一击,而且法国政府在巴黎被威胁到的时候就决定投降了,政府的态度让士兵们无法坚定保卫国家的念头,失去了信念的军队,战斗力还能怎么样呢。
㈢ 二战时法国为什么表现的那么差
1、军事思想严重落后,迷信防御战、阵地战。
二战爆发后,法国的军事思想仍停留在一战时期,迷信防御战、阵地战。的确,在一战时期,法军很大程度上是靠阵地战拖住了德军,乃至最后拖垮了德国,但这毕竟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一战结束后,德军不断地在反思和改进战术,特别是古德里安等人提出的“闪电战”、“坦克战”等新战术,重视机械化部队的配合和战术进攻。而法军却固步自封,甚至在防御战、阵地战的老思维上越走越远。在一战结束后,法国政府用了十几年时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南部的法德边境修建了“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战争爆发后,全部的法军乖乖的躲在防御工事后面,放弃了战场的主动权,安静的等待德军来攻。
2、战术上的落后,轻视机械化部队的组建和配合。
德军在二战初期屡屡得手,很大程度上靠的是“闪电战”的成功运用。所谓的“闪电战”,就是一种集中大量的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发动闪电般的突然袭击的战争样式,特别强调坦克的作用。在战争爆发前,法军拥有数量不少而且质量很高的坦克,但遗憾的是法军指挥部仍是从一战时期的旧眼光看坦克,把坦克当作步兵的仆人,或是用作搜索部队以补步兵不足,始终把坦克小撮小撮的使用,根本无法发挥坦克的真正价值和威力,更谈不上机械化部队的组建和配合了。
3、对德军主攻方向的判断失误。
对于德军会从那个方向进攻,法军的判断显然过于保守,认为德军还是会照着一战时期的路线进攻。因此把主力部队部署在法比边界北端和法国北部各省,如果德军向比利时实施突击,则法军连同其他四国盟军协同作战挡住德军进攻。而法军其他部队的大部分部署在南部的马奇诺防线上,至于在法德边界的中段则自恃有阿登山区天险和马斯河,只留了战斗力较弱的少许部队驻守。结果,希特勒采用了“曼斯坦因方案”,将德军主力放在法军防守最薄弱的中段地区,穿越阿登山区,对法军造成突然袭击,最后对北部和南部的法军形成合围之势,从而迅速战胜法军。
4、自断强援,拒绝与苏联合作,使德军免于两线作战。
在二战爆发前,英、法、苏三国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共同对付来自纳粹德国可能的危险,曾进行军事谈判,希望能展开军事上的相互援助与合作。但英法在意识形态上仍旧敌视苏联,不愿真正与苏联合作,甚至还幻想着“祸水东引”,让苏联与纳粹德国先决一死战,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因而与苏联的谈判缺少诚意,最终使三国的谈判破裂,欧洲集体安全的目的落空。而德国则抓
㈣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人民的情况
二战时期
1934年2月6日,几万名法西斯武装暴徒藉反对斯塔维斯基贪污案,在巴黎举行示威,冲向议会大厦波旁宫。达拉第政府被迫辞职,共和制再度面临危机。
凯旋门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法国实行全国总动员。9月3日,法国对德宣战,但法国节节败退。
1940年6月22日,贝当元帅与德国签订投降协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覆灭。7月在法国中部的维希建立了的傀儡政府。
1944年8月在法国抵抗运动和盟军的打击下,维希政府瓦解。
从第三共和国覆灭到第四共和国建立,中间经历了抗击德、意法西斯的战斗和制订新宪法的斗争。
戴高乐将军领导的抵抗运动迅速发展,1944年6月成立临时政府,团结国内和殖民地反法西斯力量继续抗战,在同盟国和法国共产党领导的抵抗运动的配合下,1944年8月25日收复巴黎,接着全国光复。
(4)二战时的法国什么样扩展阅读:
德国与意大利分割了法国领土,德国招募了六十万法国人进入德国工厂,并且被迫为他们的侵略战争提供帮助,六十多万法国人夜以继日的工作,直到体力耗尽,最后死亡!
德国“闪击”波兰得手后,更助长了希特勒称霸世界的勃勃野心。于是,他一手举着“尊重中立国家”的招牌,一手签发了进攻西欧的第6号指令,制定了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计划,将重兵压在北海至瑞士一线,张开了吞并西欧的血盆大口。
德军的预备队共 47个师,配置在莱茵河地区,在德国的魔爪准备伸向西欧之时,法国仍执迷不悟,认为德国打败波兰后,将东侵苏联,即使进攻法国,也需 4—5年以后。荷、比、卢三国却天真地认为,只要严守中立,就可免遭战祸。
因此,直到 1940年3月,盟军才嗅出战争的气味,在法军总参谋长和英、法盟军总司令甘末林主持下,仓促制定了代号为“D”的作战计划,并调集135个师、3000辆坦克和 1300多架飞机(必要时,还可利用驻英伦三岛的 1000架飞机支援战斗),准备抗击入侵之敌。
6月3日,德军数百架飞机开始空袭法国机场及重要目标,法国失去了制空权, 900余架飞机被摧毁。 5日拂晓,德军兵分两路在180km的正面上实施进攻。
“B”集团军群由于遭法军顽强抵抗,每昼夜仅前进5-7km。为了增强突击力量,德军投入预备队 22个师,于13日突破法军防线;“A”集团军群在瓦兹河和埃纳河之间实施突破,于 12日到达巴黎东北的马恩河后继续向纵深发展。
“A”、“B”两集团军群实施钳形攻击,迂回巴黎,前出到马奇诺防线后方。 14日,德军“C”集团军群按计划在 50km宽的正面上向马奇诺防线发起进攻,法军腹背受敌,其防线很快被突破。同时,德军未经战斗便进入巴黎,埃菲尔铁塔上挂起了德国的“+”字旗。
17日德军攻占斯特拉斯堡,近 50万法军被歼。 22日法国全权代表查理·享茨格将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战事遂告结束。战争中法军亡 6万余人,伤 30万人,被俘 200万人;德军共伤亡 14.6万余人。
㈤ 二战时期的法国
法国是一个传统的欧洲强国。在“二战”前夕,法国的军事实力、特别是陆军,更是傲视欧洲群雄,有“欧洲第一强国”之称。庞大的法国海外殖民地起初倾向于维希政权,战争后期加入戴高乐将军在内的盟军,共同抵抗德军。
1、从军队数量上来说,法国常规部队的规模一直维系在300万左右,超过英国、德国、美国、美国,位居世界第一。战争打响后,法国紧急召集国民参军入伍,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将军队总人数扩充到699万。
2、从武器装备上说,法国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个世界军事强国。以陆军为例,法国陆军装备好、机械化水平高、机动能力强,拥有大量的摩托化单位。“二战”前夕,法国军队在前线共有约5800辆坦克、14000门火炮,1562架飞机。
以海军为例,法国海军是当时世界上最现代化的海军之一在欧洲仅次于英国,强于德国,综合实力排名世界第四。法国海军拥有1艘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7艘重巡洋舰、12艘轻巡洋舰、50余艘各型驱逐舰,潜艇101艘。
3、法国还用11年时间打造了一条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这条防线位于法国东北边境地区,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拥有各式大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假如德国军队选择以此来正面突破的话,必将付出惨烈的代价。
1940年6月,贝当组阁后,向德国投降。德国以对英作战需要占领了法国北部和整个大西洋沿岸地区。法属北非和法属西非及法属印度支那等海外殖民地和领地也依然服从维希政府的领导。维希政府虽然屈服于纳粹德国,但是并没有按照德国的要求加入轴心国,也没有对英国宣战。
原贝当内阁国防部副部长戴高乐流亡法国,成立‘自由法国运动’,对德国急需作战并被英美等盟国视为法国合法政府和盟国。在法国德占区里,有两大抵抗系统:受英美支援的“自由法国运动”的地下抵抗组织,还有就是以法共为首的“法国民族联合解放阵线”的游击组织。
1942年英美在阿尔及尔登陆,法属北非殖民当局和军队倒向盟军并参加了突尼斯战役。之后不久,法属西非也投向盟国。
1944年,自由法国军队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法国第二装甲师在英美军队的成全下率先进入巴黎。1944年9月,维希政府迁往德国。罗斯福决定承认法国为共同作战的盟国,从原定的德国美占区中划分出一块给法国作法占区。法国奇迹般由战败国变为五大战胜国之一。
(5)二战时的法国什么样扩展阅读:
闪击法国
法兰西战役1940年5月10日至1940年6月2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为侵占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对英法盟军所实施的进攻战役。1940年5月10日,德军开始进攻,荷军投降。在空军支援下强渡默兹河,并开始从迪南和色当地区向索姆河口方向扩大战果。
14日占领色当、迪南并突破法第9、第2集团军防御,向英吉利海峡推进,英内阁下令实施“发电机”计划,组织敦刻尔克撤退。
1940年5月28日,比利时投降。法军的抵抗毫无组织。德军坦克兵团迅速向法国腹地推进。领导新政府的贝当元帅请求德国武装力量统帅部停战。法国政府宣布停止抵抗。签订了《贡比涅停战协定》,同意德国占领法国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并宣布退出战争和解除法国舰队武装。
法国和意大利两国政府签署停战协定,按照协定德、意军队占领法国大部,其粮饷由法国政府负担。法国全面停火。
㈥ 二战时期,寸功未建的法国是凭借什么挤进五常的
联合国常任安理会是有五个国家组建的,分别为英国、中国、美国、俄国、法国。其中人们对于前四者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会的的意见是肯定的,而二战时期,法国并未作出特大贡献却也名列其中,这与当时法国的位置、国际作用有一定关系。
美苏在二战后持续矛盾加重,美国在欧洲大陆需要拉拢法国作为盟友。以防止苏联在欧洲的扩张。对英国来说,法国是阻挡苏联钢铁洪流的最好缓冲区。也是两个老牌殖民帝国抱团取暖的必要条件。苏联在当时也是看中了法国的地理位置,若是能够将法国与自己结为同盟,顺势拿下英国,北上美国就容易的多。所以法国借着自己的地理优势,一举进入联合国五常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㈦ 二战期间法国的状况
法国战败后由贝当元帅成立了维西政府,协助德国人管理法国,德国人成了法兰西的主人,法国军队被改变,军工企业为德国生产军火,法国警察协助盖世太保抓捕犹太人,镇压反法西斯人士
㈧ 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备受嘲笑,法国做了什么
法国为了建马奇诺防线耗尽法国所有财力,就没有办法给军队提供武器,最作死的行为就是召集了三百万农民大军,没有一下子就给德国拿下。
德国心里想,来都来,就跟法国干一架,吸取经验也好呀,下次比较容易拿下法国,可是出乎德国的意料,不用几下就拿下法国。德国才明白看似强大的法国,实际上军事实力非常差的。
㈨ 二战时,投降之后的法国是什么样的状态
法国沦陷时根据条约,德国占领了其法国北部工业区,贝当在南部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建立维希法国。当时维希政府除了英国以外所有国家都予以承认,它掌握着法国全部的海外殖民地和一支仍堪称强大的舰队。而戴高乐在建立自由法国时是在英国的支持下开展的,后来他试图说服殖民地总督来支持他,但是只有北非摩洛哥等少数殖民地得到了响应,这就说明自由法国军队掌握的资源非常有限,势必不能在战场上发挥较大作用。
德军占领法国工业区可不会对其巨大的财富无动于衷。法国的工业和农业、劳动力都被德军征用于战争。法国汽车工业被迫为德军提供大量军用汽车,还不得不为德军修理战损的装备。法国被迫为德军提供占其总产量一半的煤炭,以及几乎所有的钢铁和其他金属材料来生产武器。航空工业和船舶工业全部被征用,为德军生产战斗机零件和修理建造潜艇。法国战前是世界第五大工业国,可见这种征用量的巨大。
其金融业也得向德军提供高额度的占领资金,这一切都暂缓了德军的灭亡。更可怕的是维希卖国政府还向德国派遣劳工到军工厂工作。其次还有很多极端主义分子自愿到苏联战场参加战斗。
㈩ 有人说二战时法国拥有强大陆军,却为何迅速投降呢
二战爆发时候的法国不管啥军都不咋地,包括陆军也不强。迅速投降这有多方面的原因,狗子就随便梳理一些~
首先法国人在二战时期对战争的态度是消极的,毕竟一战主战场就在自己地盘上打,也付出了130万人的代价,真的打怕了。而且一战的堑壕战表现出了防御战的巨大优势,所以法国人在一战之后主流的作战思路就是防御战。所以也不惜花费巨大代价修筑了马奇诺防线。
这种狂风暴雨一样的打法让本身就很消极的法国人提不起一点反抗的念头,甚至感觉被按在地上摩擦还有点小舒服。所以说,法国人的迅速投降和法国人本身的文化理念,消极的军事建设态度,陈旧的战术和武器装备都有关,法国人在开战前压根就没做好战争的准备。